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区县窗口]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卒子游记”(建议从后向前看)——到访安庆212乡镇1518村居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6 19:5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农庄程家祠堂抱鼓石与柱础石——卒子走遍安庆
农庄程家祠堂抱鼓石与柱础石
——安庆散落各地石构件系列
第148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家祠堂抱鼓石与柱础石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杨桥镇鹿村二个地方,其一抱鼓石位于农庄境内的一户百姓家门口,其二柱础石位于八步境内的一户百姓家小院内。图一:古驿十八步

120-1.jpg
  卒子在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鹿山村见到程家祠堂这二样石构件,是比较偶然的发现。鹿山村程家祠堂现早已不存,唯独只剩下一块标牌。程家祠堂损毁以后,其大部分的石构件被村民移作他用,目前卒子在农庄境内的一户百姓家门口找到一块程家祠堂的抱鼓石,在八步境内的一户百姓家小院内见到程家祠堂的柱础石。图二:露水莲叶
125-1.jpg
  两件祠堂的石构件均使用了外地的青石精心雕刻而成。当年的程家祠堂想必也是规模空前。现在的杨桥镇鹿山村是由原农庄村、铜山村合并后建立的。鹿山村境内石料丰富等,程家祠堂离风景秀丽的千年古刹龙泉寺不远。图三:程家祠堂抱鼓石
130-1.jpg
  问得溪边的百姓,程氏宗祠位于鹿山村农庄组。始建于何朝不详,后被毁,清朝后期重建,后又被毁。如今只剩下一块空空的空地。据说当年规模宏大。程氏宗祠始何时建不详,何时被毁也不详。六、七十年代祠堂还剩下的石槛,天井,天井两侧为回廓;二进为大堂还能见到,现已不存。图四:程家祠堂柱础石
140-1.jpg
  程家祠堂损毁以后,目前能在周边找到的构件已经不多。卒子能够从祠堂石构件看出,当年的程家祠堂有多么精美。抱鼓石是皖西南传统民居必不可少的构件,一般位于大门底部宅门的入口,形似圆鼓,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图五:程家祠堂抱鼓石与柱础石
143-1.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抱鼓石为青石雕刻而成的狮子椒图。原程家祠堂大门一般为两扇,此处一只抱鼓石的主人背后的政治、经济基础而独立存在。抱鼓石是物化的礼制文化符号,也是根植安庆的一种地方文化。图六:程家祠堂抱鼓石与露水莲叶
145-1.jpg
  柱础石是安庆的建筑石构件中最常见的一种,俗称磉盘,或柱础。就是柱子下面所安放的基石,是承受屋柱压力的奠基石,在传统砖木结构建筑中用以负荷和防潮,对防止建筑物蹋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是从另一侧面反映古代建筑装饰艺术的发展一个缩影。图七:程家祠堂柱础石的精美雕刻
150-1.jpg
  卒子见过的柱础石有鼓型、瓜型、花瓶型、宫灯型、六锤型、须弥座型等多种式样,见过不下上千种。据宋《营造法式》第三卷记载:“柱础,其名有六,一曰础,二曰礩,三曰舄,四曰踬,五曰磩,六曰磉,今谓之石碇。”但安庆的柱础石基本是明清两朝的。明清时期,安庆地方文化丰富而多彩,柱础石的形制和雕饰更加丰富,制作工艺已达到极高水平。今天卒子介绍的柱础石就属于比较高规模的一种,柱础石为青石制地,有一种特殊的气势和精神。图八:程家祠堂柱础石的精美雕刻
155-1.jpg
  卒子在一户百姓家门口见到的这只青石形制六面锤形,雕饰图案以龙凤云水为主题,还有狮子和鹿为主体,以及花鸟虫等。这只柱础石使用的雕刻手法为浅浮雕与圆雕相结合,装饰性与写实性相比衬,使装饰作用与独立欣赏价值相统一,充分体现了当时工匠的高超技艺,同时也展现出了程家祠堂主人的情操和愿望。图九:程家祠堂柱础石的精美雕刻
160-1.jpg
(本篇完)
2018-05-0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7 14: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木子堰——卒子走遍安庆
木子堰
——安庆近代斗争系列
第148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牌楼乡云峰村的木子堰。图一:安庆市潜山县牌楼乡

01.jpg
    潜山境内的天柱山雄踞大别山东南,其主峰耸立云霄,余脉延及英(山)霍(山),为江淮分水岭。地势极为险要,历为兵家必争之地。吴、楚相争;三国孙吴曹魏政权更迭;宋末元初的刘源农民义军据险与铁骑几乎踏遍欧洲的成吉思汗蒙古大军相持达十五年之久;明清时期的张献忠、石达开、陈玉成、李秀成、张宗禹等农民义军都曾在此与官府抗拒几年十几年不等(近年更是出土了不少战国时代的兵器)。图二:河道
02.jpg
    潜山当是大别山外围重镇无疑,亦是省会安庆的屏障。木子堰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牌楼乡云峰村境内,是大别山山间流下的一条溪流上的一座小型堰坝。为什么它与安庆近代革命有关?原来这座小水堰坝大有来头。图三:安庆市潜山县牌楼乡的木子堰
03.jpg
    木子堰俗称堰坝,是一座建于民国时期的固定坝。一条水溪是牌楼乡最大溪流,到了雨量充沛的时期,加上独特的地理环境,河床较为松软,河水冲击力强,尤其是汛期,经常出现河水暴涨,洪水泛滥,堤脚冲空,从而出现堤防年年修复,年年毁的现象,给溪边民房和百亩良田带来严重威胁。图四:木子堰
04.jpg
   中国革命军第四十八军是一支由北伐军发展而来的队伍,抗日期间驻扎安庆地区七年,承担着安庆正面战场的抗日任务,下辖176师、138师、十一游(后改编为135师)三个师。抗战期间,第48军参加过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等许多重大战役,并派兵随中国远征军征战缅甸。图五:48军驻扎在安庆地区
05.jpg
    国民革命军第48军原为李宗仁、白崇禧的新桂系主力部队,1937年由第15军改编而来。1938年6月,48军进入安庆战场,1942年1月至1946年1月,48军军部驻扎在岳西县汤池畈。1931至1945年的时间里,48军将士勇敢抗击日寇,取得了显著战绩,牺牲了大批将士,其事迹可歌可泣。第48军战斗在皖西南一带,他们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为了国土的完整,创造了辉煌的战绩,牺牲了大批将士,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他们的功绩注定要载入中华史册。图六:安庆市潜山县牌楼重立碑记
06.jpg
    1939年,48军参加了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后,同年10月25日,武汉失守后,该军退往安徽大别山区休整,也就是安庆地区。在安庆休整的时期内,1942年1月,第48军48军138师为避开日军扫荡,军部从霍山深沟埠移住岳西汤池畈,随后其所属138师师部也由潜山水吼岭驾雾冲推进至王家牌楼李大屋,以便指挥前线作战。图七:木子堰碑记
07.jpg
  1942年12月18日,138师指挥所属部队412团3营9连抗战将士,在太湖县弥陀寺附近击落日本军机一架,机内含机组人员共11名日本军人,其中包括侵华日军第11军司令官兼华中派遣军指挥官冢田攻大将和少将藤原武。冢田攻是8年抗战在中国战场上被击毙的最高日本陆军军官。在抗战史上,该部队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图八:木子堰
08.jpg
  1943年夏季,138师部驻扎在潜山县牌楼乡云峰村期间,为当地百姓兴修水利,建起多座小型水坝,其中以木子堰最为著名。木子堰拦水坝全长17米,宽3米,高0.6米,用均匀卵石浆砌,工程量约有百立方。图九:138师
09.jpg
    138师部为潜山当地百姓兴修水利,整个整条河道,减轻防洪压力,减少了自然灾害损失,对整个河道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原抗战旧址李大屋民居,也就是原国民革命军48军138师师部卒子在很久以前已经介绍过。回顾当年国民革命军第四十八军138师在大别山的太湖、岳西、英山多个县区交界处,痛击日军侵略军,巍巍天柱峰,悠悠昭后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我们从历史的教训中得到深刻启迪。木子堰是国民党部队驻扎在安庆地区留给安庆的一份厚重的历史。图十:安庆市潜山县百姓不忘当年138师全体官兵
10.jpg
(本篇完)
2018-05-0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8 14: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汪氏宗祠——卒子走遍安庆
汪氏宗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48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青天乡境内的汪氏宗祠。图一:安庆市岳西县青天乡

01.jpg
    祠堂是中国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位于安庆市岳西县青天乡汪氏宗祠就是一幢很典型的皖西南风格的祠堂。该祠始建于清朝,砖木结构,五进三间,左右厢房,共计34间房,面积1178平方米。图二:汪氏宗祠门楼
02.jpg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侵华战争。1937年7月13日,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按照国共和谈精神,向国民党鄂豫皖边区督办卫立煌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谈判倡议,经过南田接头、衙前会晤、青天谈判、九河签字,终于达成谈判协议,开南方八省十四个游击根据地和平谈判的先河。图三:远望汪氏宗祠
03.jpg
    青天谈判在汪氏宗祠内举行,双方就停战、撤军、集合部队、供给等问题进行了六天谈判,最后达成了停战协议。第二年,红28军即编入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赴抗日前线。岳西谈判的成功,标志着鄂豫皖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的结束,对建立鄂豫皖统一战线,开辟新的抗日战场起到十分重要作用。图四:汪氏宗祠山墙
04.jpg
    岳西青天谈判旧址,也就是鄂豫皖边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谈判旧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祠堂是一座占地1180平方米,以土木结构为主的徽派建筑,据说该祠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建筑,在历经百余年的沧桑后仍然宏伟壮观、巧夺天工。图五:汪氏宗祠又称敦本堂
05.jpg
    汪氏宗祠被称为红色革命的摇篮,据当地村民介绍,民国初期当时还属于霍山县南乡,苏维埃革命政府和赤卫大队在汪氏宗祠成立。由于历史原因,汪氏宗祠一度无人管理,甚至遭到浩劫,千疮百孔。后来,青天乡的汪氏宗祠修葺一新,并且专门布置了党史展览,迎接安庆市党史教育基地的测评。图六:汪氏宗祠门前的抱鼓石
06.jpg
    在皖西南一带,坚持游击斗争的红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获悉中共中央有关国共合作的指示,遂与皖鄂边特委书记何耀榜在岳西南田会和,商量与国民党方面合作抗日事宜。一周之后,红二十八军代表何耀榜以及化名李守义的高敬亭,与国民党方面的刘纲夫、郭副官、李德保等人在青天乡汪氏宗祠内进行了艰苦的正式谈判。图七:汪氏宗祠由汪华公后裔建立
07.jpg
    尽管国共双方代表都认为国难当头,理应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但是在具体的协议条款上,双方都有着较大的分歧。谈判停止以后,部队改编,走什么路线,什么时间集合,在这些问题上争论的相当激烈。图八:汪氏宗祠屋内的木柱
08.jpg
    经过双方代表逐条逐句斟酌修改,谈判商议,最终达成一致。之后双方代表在红军驻地九河朱家大屋举行了签字仪式,得知这一消息,当地群众欢呼鼓舞、热烈庆祝。图九:汪氏宗祠内部结构
09.jpg
    岳西谈判停战协议签字之后,红二十八军和鄂豫边红军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奔赴了抗日的最前线。汪氏宗祠,也因岳西谈判载入了历史。如今岳西青天乡党委政府正在完善岳西谈判纪念设施,好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段历史。图十:汪氏宗祠对联与小轿
10.jpg
    汪氏宗祠是一处现存不多的建于清朝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整个建筑面阔二十余米,进深十余米,脊高约七、八米。正厅三开间,中有天井,前有围廊,门旁有抱鼓石。全饲布柱约二、三十根,属"满堂柱"建造。前檐柱为二跳斗拱。前檐斗拱比廊檐斗拱粗大,曲梁与柱子衔接处均有丁头拱承托,拱眼如单幅云。斗拱、梁架、梭柱等镂刻精细,体现了古代安庆地区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图十一:汪氏宗祠
11.jpg
(本篇完)
2018-05-0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9 15:5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卒子走遍安庆
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48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与杨桥镇之间境内的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图一: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顶部

01.jpg
    安庆市北面,大龙山在这里与怀宁的山脉连接,明朝胡缵绪编纂的《安庆府志》、清朝康熙十四年《安庆府志》、《怀宁县志》及清朝道光《皖省志略》、清朝光绪何绍基《重修安徽通志》等志书的有关章节均介绍过安庆大龙山。图二:安庆市是当年清军与太平军反复厮杀的地方之一
05.jpg
    安庆城素为兵家必争之地,有“万里长江此封喉,吴楚分江第一洲”之赞誉。七百多年间,攻城与守卫在这城墙内外不知上演了多少回。图三:位于安庆市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07.jpg
     大龙山是安庆北大门的天然屏障,距安庆约十公里。大龙山气势磅礴,大有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是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太平军占领安庆时期,陈玉成率太平军与清军殊死拼搏之战场,也是著名的安庆保卫战主战场之一,这里至今尚存太平军将士与清兵浴血奋战的战壕遗址。图四:大龙山西北角顶部以龙角峰为标志
08.jpg
    今天卒子再向大家介绍的是当年古战壕遗址之一的西北角顶部古战壕,此战壕深约一米余,整个战壕长约数百米,均为敞口。古战壕建在山势雄伟、险峻地段,不失当年英雄风采。图五:常有驴友翻越大龙山西北角顶部
09.jpg
    大龙山虽有植被,在冬季枯叶期,山顶人员跑动在白天还是能够清楚看到,为此军方要求在大龙山顶部多处维修半人高的战壕,用于躲避和隐藏,身在战壕仿佛看到、听到太平军与清军的烽火连天、战鼓咚咚、厮杀一片悲壮场面。 图六:清军
10.jpg
     安庆城是1853年始为太平军所占领的,多年来安庆逐渐成为太平军最重要的战略据点之一。其重要地位在于居太平天国都城天京(今南京)的上游,军事上是天京的屏障。同时守住安庆,就能保证长江水道的畅通,保证军需物资的补给。图七:位于安庆市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12.jpg
    太平军领导洪仁玕曾说:“安庆一日无恙,则天京一日无险。”而清军方面,则视安庆这一据点为“眼中钉”,湖北巡抚胡林翼指出:“安庆为长江咽喉,实平吴之根本,安庆未复,水陆阻梗,不能直抵江宁。”湘军主帅曾国藩认为:“若克安庆,则绝金陵贼粮三源,以杀江淮各贼犄角之势。”他还意识到安庆一战:“关系淮南全局,将来即为克复金陵之张本。”图八:驴友们翻越大龙山顶部却很少关注战壕遗址
13.jpg
  在随后的岁月里,安庆与安庆周边的地区成为安庆保卫战的主战场,曾国藩、胡林翼开始用兵于安庆周边,先后攻克怀宁石牌、太湖、潜山诸镇。之后清军完成了对安庆城的全面包围。图九:位于安庆市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14.jpg
    湘军领导曾国藩制订了“围城打援”的战略部署,一方面切断安庆城内的物资补给,另一方面打击前来救援的太平军。承担围城任务的是曾国藩之弟曾国荃,他率领的万余湘军在大龙山周边,并开挖两道战壕,在围攻安庆的岁月里,他们击退了以英王陈玉成为首的太平军四次大规模救援行动。图十:清军与太平军
15.jpg
  现存的安庆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均为太平军或清军使用的战壕,太平军驻守集贤关外赤冈岭及附近的山区,建有能停驻上万人的多处营垒。而清军中的湘军主将多隆阿、鲍超等部也围绕着大龙山建起多处营垒。图十一:战壕遗址
16.jpg
  卒子曾多次走访安庆地区多次山寨与古战壕,为安庆地区研究这段历史的活档案之一,现存的大龙山西北角顶部古战壕为人工挑挖的壕沟,深约一米余,长约数百米,依山势而建。在这样的山区高地周围建起的壕沟,就是当年太平军(长毛)驻兵打仗的地方。图十二:大龙山西北角顶部战壕遗址
17.jpg
  古遗址在大龙山山顶之上,是太平天国运动期间,太平军在大龙山上建造的战壕和营地,规模不小,这里的古战壕总共遗存几段,最长的接近百米,如今的古战壕依然静静的呆在那里,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去,留给今人的只有谈资,但大龙山山顶残存的古战壕,却给我们提供了当年那场运动的实证。图十三:太平军
19.jpg
(本篇完)
2018-05-0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0 11:03:48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湾古道——卒子走遍安庆
赵湾古道
——安庆古道系列
第148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境内的赵湾古道。图一:赵湾古道石阶梯

01.jpg
    古道,古旧的道路。《古道歇棚记》载:“古道者,古来人世跨空移时、运往行来之途;贯朝穿代、纫忧缀乐之线。”图二:老照片
02.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赵湾,位于罗岭镇三面环山,山峦叠翠,风景优美,与杨桥镇、五横乡相邻。赵湾文化底蕴深厚,赵湾是过去桐城县、安庆市郊和怀宁县交界处,又是个被崇山包围的所在,故山多古道。图三:古道上石阶梯
03.jpg
   其中赵湾古道由大陡岭通往菜子湖的一条山路古道。大陡岭是过去杨桥与罗岭之间的重要通道,过了大陡岭再过去有一条叫赵湾的古道通向菜子湖,久而久之成为这一带百姓的交通要道。图四:赵湾从明朝开垦以来已经数百年
04.jpg
   赵湾古道经一片田畈,再沿茶园田埂步行,不多时,斑斑驳驳的砾石便出现在脚下,掩映于翠竹林中。据了解,此古道原有一米多宽,足可容两匹骡马并行。图五:赵湾古道
05.jpg
   赵湾古道在历史上肩负着肩挑货贸的功能。通往这条古道的走卒商贩络绎不绝。在特殊时期,又成为兵家要道,在那个狼烟烽火的年代,太平军与清军即经由此道控制安庆北部。图六:赵湾古道穿越一片竹林
06.jpg
   如果沿着大陡岭步行来到赵湾古道。大陡岭过去山势陡峭,原路使用卵石垒成。大陡岭属于两县两乡交界处,是安庆北部的一处“关隘”。解放以后,此道遂遭冷落。古道路面或遭雨水冲刷,或因农民开垦,许多地段堙没不可识,路上的基石也很多移作他用。现在唯有斑驳古道叙述历史沧桑。图七:赵湾古道石阶梯
07.jpg
     赵湾古道现在深藏于深山无人识,却在碧翠群山一隅,极享天地造化之灵气,背山面水,依山而筑。赵湾古道却是连接杨桥至罗岭的一条咽喉要道。这里翻越幽谷山岭,向岭上走一览众山脚下小,岭上正是一夫把关,万夫莫开。图八:古道石阶梯
08.jpg
   赵湾古道在山坡间汇交呈之字形而上,它盘旋在海拔几十米至二三百米之间,长约一至二公里。峰峦叠嶂,沟谷纵横,悬峭屏连。古时,这条砋道是古树参天,野兽拦路,阴森恐惧。图九:石阶梯
09.jpg
   赵湾古道是杨桥至罗岭镇之间最险要路段,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就有湘军控制这条百战不殆的古道。图十:赵湾古道石阶梯
10.jpg
   登上古道翻山越岭,举目四望,海阔天空。不由升起杜少陵“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图十一:赵湾古道石阶梯
11.jpg
(本篇完)
2018-05-1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1 16:0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凤歧手植柏树——卒子走遍安庆
陈凤歧手植柏树
——安庆八棵名木系列
第148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境内的陈凤歧手植柏树。图一: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

01.jpg
    安庆市岳西县店前镇境内的陈凤歧手植柏树,是卒子在有关部门认定的安庆地区七棵名木基础上,个人认定的新增名木之一,之所以是新增认定,是因为这棵柏树有着不同寻常的身世。图二:湖南陈凤歧手植柏树碑与柏枝树
02.jpg
    店前镇境内的这棵柏树,树龄约在八十年左右,虽然树龄并不大,却因为它是名人栽种,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将此树立为安庆名木,让更多历史故事走入百姓生活中。图三:湖南陈凤歧青年时期照片与晚年照片(珍贵)
03.jpg
  陈凤歧,沧州市大孙庄人,生于武术世家,学练的是燕青拳。陈凤歧当年绰号小白猿,如今人称活燕青。沧州燕青为山东泰安孙通所传。孙通传陈善大师,陈善传其子陈广智,陈广智传其侄陈玉山,陈玉山又传其子陈凤歧。至此,他已是燕青门在沧州的第四代传人了。图四:湖南陈凤歧手植柏树碑
04.jpg
    陈凤歧自幼从父习武,其父陈玉山是沧州有名的武林高手。《沧县志》上说,“陈玉山艺精绝,曹锟经略四省时提倡武术,聘为教习随营教练,得有奖章。”图五:民国时期驻扎在安庆地区的国军成为抗日的一支主力部队
05.jpg
    陈凤歧在父亲的指导下刻苦练功,学得一身的好武艺,能传其家学。他年轻时为报效国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因行拳走势,轻灵敏捷,故有“小白猿”之称,是当时国术馆内的武花之一。不久,他被派往军队任教官。图六:柏枝树
06.jpg
    “九·一八”事变后,他看到国民党不抗日,只打内战,一气之下,借口回乡探亲,一去不归。在家乡传授燕青拳。燕青拳技击对抗时手脚并用,它手领脚发,脚法精灵,是北腿之重要代表拳种。图七:抗日战场正面与日本交战的当属国军
07.jpg
    陈凤歧功力深沉,深得燕青真谛。他古稀之年仍是步履轻捷,老将雄风。那是1979年5月,全国首届传统武术观摩交流大会在广西南宁举行。这是十年浩劫后的第一次全国性的武术盛会。行家荟萃,高手云集,南拳北腿,群星灿灿。会上,银须飘冉、年逾古稀的陈凤歧登场献艺,只见他周身灵活,拳脚如飞,舒展飘洒,势动身随,一套连手拳表演完毕,身不摇,气不喘,步如童稚,雀跃退场,激起观众席上的一片掌声。在这次大会上,陈凤歧荣获金牌。图八:湖南陈凤歧手植柏树碑细节  
08.jpg
  武艺在身,受惠无穷。国民期间,国民革命军进入皖西南休整,陈凤歧随军到了皖西南,在安庆地区的岳西县,陈凤歧向国军教授武功,当时被任命岳西县教官。图九:在陈凤歧指导武术中国军战士奋勇杀敌
09.jpg       
  陈凤歧不但武艺精深,而且为人厚道。他德高望重,深为沧州武林同仁拥戴。老人虽年逾八旬,但仍手脚灵活,身板硬朗。1987年老年人体育协会授予他”健康老人证书“。他在授徒传艺的同时,还指导扶持后辈写出了燕青拳书稿一部。并被国家体委授予全国优秀辅导员称号。图十:现为安庆地区八棵名木之一湖南陈凤歧手植柏树碑与柏枝树
10.jpg
    陈凤岐在岳西的岁月,如今已经无法考证,但陈凤歧在民国二十六年,也就是1937年,在安庆市岳西县新手种下了这棵如今已经八十年树龄的柏枝,树下立碑陈凤歧植。这位跟随国民革命军曹锟部队的武术教导,后跟营,受佟忠义、刘玉春、傅万祥、李树南指导,学会摔跤、苗刀、醉八仙、劈挂等拳械,成为能演练多种拳械的武术指导,并与他人比武屡胜。图十一:日本侵略军八侵中华大地国军奋勇与日军斗争
11.jpg
    陈凤岐1930年考入南京中央国术馆。1931年6月被派往国民军108师任武术教官。1937年入驻安庆市岳西县任武术教官。陈凤歧的一生充满的传奇,他新手种下的柏枝树如今依然茂盛的植根在安庆的土壤上。图十二:被国军俘虏的日本侵略兵照片与陈凤歧柏枝树
12.jpg
(本篇完)
2018-05-1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2 19:0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雷公巷徐公井——卒子走遍安庆
雷公巷徐公井
——安庆古井系列
第148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雷公巷的徐公井。图一:安庆市区内的徐公井

120-1.jpg
  徐公井,位于安庆市大观区雷公巷新河湾徐公馆旧址旁,今雷公巷西侧街边。卒子出生在这片区域,对雷公巷较为熟悉。徐公井砌井用的基本为青砖、青砖尺寸不详,砌井外形棱角十分规矩。图二:徐公井位于雷公巷
125-1.jpg
  安庆古城里的古井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的生活中。徐公井井圈为麻石雕刻而成,这口井总体位置位于狮子山山脚下,徐公井井水均来自地下水,水质较好,至今附近居民还在使用。从前,整个西门都是长江流域的湖泊带,地下水源丰富,挖井不需要太深就能开采优质水源的地下水。图三:徐公井井圈为麻石雕刻而成
140-1.jpg
  如今,西门渐渐消失在安庆人的视线中,徐公井也很少被市民提起,据了解徐公井属于私家开凿而又公用的小井,在安庆西门外新河湾西侧大王庙片区,昔日这里几乎全是贫民,惟独一姓徐的大户人家,徐家与邻里和谐相处,私家开凿一口水井与左邻右舍共同使用,服务百年之久,当地人称徐公井。图四:徐公井四位图
145-1.jpg
  徐公馆主人徐公所做的小小一件善事,当地以此井称为徐公井。值得一提的是,徐公井为清朝遗留下安庆城二十余口古井之一。虽然是清朝遗留下的古井,但是这口古井取水方式却十分巧妙,并不是我们通常看到的人用双手向上拉绳子取水,而是利用井圈各开一只小孔,在孔上方横梁上的支架。图五:徐公井内使用青砖砌成
150-1.jpg
  当年,雷公巷附近的居民取水时用绳子穿过横梁向下拉,能够节省很大的气力。这种设计的提水方式,后来被安庆其它地区广泛使用。图六:徐公井内的青苔
155-1.jpg
  徐公井井台约有五、六个平方,过去是使用石条砌成,近现代又被水泥重砌。经鉴定,该井口至井底的深度为三至五米,井水深度为二米余。水质清凉透明、口感甘甜,经检验,完全可以直接饮用。图六:徐公井井圈
160-1.jpg
(本篇完)
2018-05-1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20:3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公巷18号古建筑——卒子走遍安庆
张公巷18号古建筑
——安庆古宅系列
第148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张公巷的18号古建筑。图一:安庆市大观区张公巷18号古建筑

120-1.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张公巷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长约几百米,是一头连着大王庙街的小巷。图二:张公巷18号古建筑
145-1.jpg
  张公巷属于大王庙传统风貌保护区传统民居建筑群的一部分,是目前安徽省保存面积最大、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之一。图三:张公巷18号古建筑现立为保护性建筑
147-1.jpg
  张公巷街区现存具有典型皖派风格传统民居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六大派系之一的“皖派建筑”,在安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展示区域。图四:张公巷18号古建筑大门很有特色
150-1.jpg
  张公巷18号古建筑,与西门众多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一致,按安庆有关专家的说法属于皖派建筑,严格意义说中国传统建筑方面没有流派的划分,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闽派、川派、皖派、京派、苏派、晋派。图五:张公巷18号古建筑内部结构
155-1.jpg
    皖派建筑,目前在安庆地区仅市区几处老街尚存一些。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国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图六:张公巷18号古建筑正厅
160-1.jpg
    目前,张公巷内的18号建筑,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方整的外形,形如“一颗印”为18号民居的独特风格。图七:张公巷18号古建筑使用了小分青砖
165-1.jpg
  张公巷18号民居前后或侧旁,正门歪斜,避开大节祠,寓意歪门斜道、趋恶避邪、财不外露。后院设有庭园,置石桌石凳,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该建筑大门上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大王庙街乃至于张公巷民居的一个重要特征。图八:张公巷18号古建筑木板隔断
170-1.jpg
  张公巷老街古建筑基本以平面布局为主。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对称布置。古建筑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五开间。图九:张公巷18号古建筑前后门对比
175-1.jpg
(本篇完)
2018-05-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4 11: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六户墩五世祖章鹤圃墓——卒子走遍安庆
六户墩五世祖章鹤圃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49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六户墩五世祖章鹤圃墓。图一:安庆市望江县武昌湖

00.jpg
    清朝光绪末年,清廷进行改革,清廷在军事、官制、法律、商业、教育和社会方面进行一系列系统性改革,改革也波及了内地和东北、蒙古、西北和西藏各地,当然也包括两江流域,“新政”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图二:武昌湖的美食
01.jpg
   清朝光绪二十多年,江苏盐城一带六户渔民溯江而上,停留在安庆市望江县雷池乡金盆湖的一个土墩,落户雷港,成为当地渔民。六户渔户在望江县武昌湖境内捕鱼为业,户籍归属于二十公里外的雷池乡,靠近赛口镇红旗村。图三:六户墩水上渔村农家乐
02.jpg
    随后这就渐渐演变成安庆市望江县六户墩,六户墩其实就是湖中的一个小小岛,形成八十年代,起初只有六户人家,因此得名。图四:六户捕鱼队
    03.jpg
    在安庆地区,六户墩还算是比较出名的农家乐,是因这里一开始只有六户人家而得名,是望江唯一居住在弹丸小岛上的渔民。地处赛口镇红旗村,却又是属于雷池乡,全称是雷池乡六户渔业队,这又增加了安庆地区百姓对六户的探寻。图五:湖上的水鸟
04.jpg
    数年前,卒子曾与群友一道相携同行,泛舟武昌湖,游过湛蓝的湖水,来到武昌湖的“六户”墩、“六户”,因很久之前只有六户人家在此居住而得名,如今已经发展到了二十四户,但依然沿用原先的名字。图六:武昌湖的荷叶与荷花
05.jpg
     六户墩房屋建在湖中,大体分为三层,下层临水,停泊着几艘渔船,中层为渔家饭店,供游客享用和休息,顶层才是自家生活的场所。图七:盐城移民章鹤圃墓
06.jpg
     泛舟湖上,静坐船头,举目眺望,湖光潋滟映满眼帘,灰白色的海鸥站立在荷叶上,船家划舟带着我们浏览武昌湖,荷叶在阳光下翠色欲滴。图八:盐城移民章鹤圃墓
07.jpg
      一百多年前,江苏盐城的移民,迁居安庆望江六户墩,他们的先祖就安葬在湖心的土墩上。今天位于赛口镇六户墩上的五世祖章鹤圃墓,就是其中一位。这们老人是迁入安庆地区第五代,他代表着安庆广袤的土地上,一代又一代接纳着全国移民的包容精神。图九:章鹤圃墓台
08.jpg
    在浩瀚的望江县武昌湖上,还有一个叫六户墩的地方,这里埋葬着数代移民,还有移民的后裔,如今他们经营着六户墩农家乐酒店,接待着全市和全国食客们品尝着湖中美食。图十:六户墩是安庆移民的一个缩影
09.jpg
(本篇完)
2018-05-1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08: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合记义和染坊——卒子走遍安庆
合记义和染坊
——安庆商业系列
第149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大王庙街的合记义和染坊。图一:安庆市西门合记义和染坊一角

120-1.jpg
  安庆市老城区的城西大王庙街47号,有一家百年历史的染布老作坊,那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合记义和染坊,虽然染坊如今早已不再营业,但染坊内仍保留了不少当时生产工具。如今,染坊的大门一直关闭着,染坊的木门、木楼梯仍保留着原来的样子。染坊的主人张世林老人指将一块用于染业的大石头元宝石赠送给安庆市博物馆。另,卒子在黄花亭附近见过一块染坊的宝元石石构件。图二:染坊制作的粗布印花布料
125-1.jpg
  安庆西门大王庙街,卒子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成,见过染坊,小时候染坊还时不时地挂出布匹褂晒,屋主人一直从事手工染布染坊,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来安庆,一直从事染坊事业。这种宝元石是一个整理布匹的一种工具,是配套使用的,当年,作坊的工人在宝石元上面左右的晃动,布在底下压着踩着,慢慢的就把它压平了,这样的布匹就很整洁。图三:安庆市西门合记义和染坊另一侧
130-1.jpg
  安庆,一座有着二年多年省会的老城,西门大王庙更是见证了这座老城兴衰。百年前的染坊行业因丝绸和粗布的缘故生意非常繁荣,据史料载,清朝至民国前后,大王庙街就有二家染坊。时过境迁,如今,在大王庙街仅剩下这一家老染坊,在充满乡土气息的老店铺与古色古香的老街相得益彰,合记义和染坊这个老字号不应该就这样走入历史。图四:染坊制作的粗布印花布广受欢迎
135-1.jpg
  合记义和染坊出口的粗布印花布的制作手艺,在老城安庆是非常出名的。这种经营只粗布印花布,从现在的角度看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惜老人的孩子已经不再经营这家老字号店铺,西门大王庙的染坊也已经凋零。合记义和染坊,当年染布褂晒,已经很少有人见过了,这种古老的这种做布的工艺,对古老的染布工艺程序,如今已经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图五:合记义和染坊前店后坊
140-1.jpg
  大王庙,这条长约数千米的东西巷子,很窄,真正繁华的只有约四百米的老街,当年卒子就在程家豆腐店对面。与现在全国著名老街类似,现在格局还在,当年的老染坊是大王庙老街一家街坊邻居常常关顾的染坊!记得小时候外婆就在这家染坊里订制粗布。图六:合记义和染坊的字是好心人近年书写上去的
145-1.jpg
  以前的人们都是穿粗棉布,做成衣服之前总要染的,现在的人可能连见都没见过,卒子小时候在家见过那种染过布的衣服的,老棉布可以染成“浅蓝、深蓝等色”,老染坊前面是柜台,约了时间再取货!图七:合记义和染坊四拼图
155-1.jpg
  染布的锅在后面的作坊里或在院子中,染匠按要染的颜色将染料放于锅中加水加热,事先有一铁罩将布与水分开,布放在罩子里,待染匠掌握一定火侯以后,就用木棍搅拌棉布,以使上色均匀,随后就取出棉布,放在石板上脚踩,让布冷却不皱,最后把布放在后院高高的布架上自然晾晒,待晒干后叠好,一块棉布就印染成了!图八:西门合记义和染坊长长过道
165-1.jpg
  解放前后,老百姓的衣服没有什么花花绿绿,基本都是那几种颜色,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一目望去,都是灰灰的颜色,那颜色,也是一个时代的烙印!合记义和老染坊,走过近百年的历程,消失于人们的记忆中了!如今,老染坊只剩下这个空空的店铺,和那些从来不知道安庆历史的人们。图九:安庆市西门合记义和染坊
175-1.jpg
(本篇完)
2018-05-1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6 08: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山林冲峡谷——卒子走遍安庆
花山林冲峡谷
——安庆风景系列
第149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花山林冲的峡谷。图一:安庆杨桥飞鹅头纱帽石

01.jpg
    宜秀区杨桥镇花山村地处安庆北郊,与枞阳县毗邻。村域面积近一十二平方公里。其中山场面积近万亩,湖塘水面面积超过二千多亩。图二:林冲峡谷幽静
02.jpg
  花山村兼有山区和丘陵的地貌特征,资源禀赋深厚,山清水秀,人文荟萃。村庄背山面湖,登高俯瞰,小龙山余脉挟石塘(湖)破罡(湖)之美 ,吞长河,贯长江,雄浑气势,尽收眼底。图三:林冲峡谷内的野生植物丰富
03.jpg
   杨桥镇花山北边是菜子湖,东边是长河,南边是破罡湖,西边与小龙山之间隔着鲍冲。花山脚下有不少村庄,山上有两座寺庙。花山最高处为花山尖,海拔三百三十多米。图四:林冲峡谷中的巨石
04.jpg
    花山周边有不少巨大的岩石,这里一个叫林家冲的地方,可以上花山尖。从林家冲至山头山脊,有一片巨石带的山冲,是一片岩群。花山无论是杨井的胡大山还是花山飞鹅头,花山的山水天成脱俗,清幽宜人,宛如一幅大家的水墨山水图画。图五:林冲峡谷美丽
05.jpg
    大龙山上有无数个这样大大小小的岩群,这些岩群分布在山脊两侧,也有坍塌成一片区域的,今天卒子介绍的林冲峡谷就属于坍塌成一片的岩石群。图六:林冲峡谷的巨石
06.jpg
    杨桥镇林家冲这处在亿万年前曾发生大面积山体垮塌,大量巨石滚落形成了山冲峡谷,经过多少万年的雨水冲刷,成为现在的模样。图七:林冲峡谷的安静
07.jpg
  林冲峡谷是一处地质奇观,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旅游胜地。探访林冲峡谷,会给人雄浑、壮阔、古朴、清幽印象。弯弯曲曲的山道上,巨大的岩石,好似一条金色苍龙蜷卧在群山之中。图八:林冲峡谷石棚
08.jpg
    峡谷两旁危崖突兀,壁立千仞,幽深得近似于封闭状态。步入峡谷之中,会发现这里的岩石群重力崩塌,再经水流侵蚀和风化剥蚀作用,发育了现在的地貌。图九:林冲峡谷内的驴友
09.jpg
   林冲峡谷是由块块巨石堆积在峡谷,形成一道奇特的山岭。从岩石堆积状态可以想象,当年这些巨石从山崖上崩塌、断裂时那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是多么地惊心动魄。造这种力量既不是火山爆发,也不会是地震,更不是地壳缓慢抬升所产生的。图十:林冲峡谷的洞穴
10.jpg
    林冲峡谷长约近一千米,宽约几十米,深邃而幽长。峡谷内溪水潺潺,植物茂盛,周遭幽寂,危崖高耸,有风化剥蚀的神工,有重力崩塌的塑造。这里有一处倒鬼斧神工般雕凿岩石,叹为观止!图十一:站在巨石上俯瞰林冲峡谷
11.jpg
(本篇完)
2018-05-1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08:29:49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德寺——卒子走遍安庆
福德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9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的福德寺。图一:福德寺老寺庙

psb1.jpg
  说实话,卒子已经忘记了福德寺是老梅镇还是范岗镇的寺庙了,也许是怀宁县哪个乡镇的寺庙。但前些年,卒子前往福德寺时,大概记得位于桐城市南部,距离县城约三十多公里。始建于何朝不详,据说历史悠久,后毁于战乱,民国时期与二千年左右重建。图二:福德寺老寺庙建于八九十年代
psb2.jpg
  福德寺历史悠久,后毁于战乱。至于为什么被毁,原因很多,主要是清朝咸丰年间,驻守安庆的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曾多次往来于安庆与桐城之间。福德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重建后的福德寺建筑面积数千平方米。同样,规模宏大。图三:福德寺里的修行居士
psb3.jpg
  明朝初期,由于桐城政治、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毁于宋朝和元朝经过长期争战而遭受破坏的一些寺庵,逐步得到修复,并兴建了一些寺庙。其中金神镇的广渡庵、黄铺乡的檀香岩等一大批寺庵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复和兴建的。图四:福德寺老寺庙的伙房
psb4.jpg
  清朝是桐城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康乾时期,境内有好几座较大的寺庙直接得到当朝皇帝的奖赏与恩赐,这对桐城及周边地区佛教寺宇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促进。图五:福德寺老寺庙大门
psb5.jpg
  清朝帝王垂青寺庙载入志书的就有好几次。到了清朝中期,以前兴建的寺庵不仅得到巩固和拓展,还大量涌现几人居住或依靠家族管理的小寺、小庵,乃至遍布城乡各地。图六:福德寺新寺庙
psb6.jpg
  清朝中晚期,因太平军与湘军的一场场战乱,桐城境内的不少寺庵无法避免地遭受到一次毁灭性打击,如王屋的万法寺、王集的圆通寺等都在这次战乱中彻底毁废。幸免于难的一些寺庵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今天卒子介绍的福德寺,也是这一时期被毁的。图七:福德寺新寺庙
psb7.jpg
  民国时期,一些未毁而存的寺庵,如静土莲社、一笠庵、古灵泉等一些寺庵的香火仍较兴旺。一些小寺小庵虽然规模依旧,僧尼素质不高,但散布在广大农村,在农民中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建国初期。图八:福德寺
psb8.jpg
(本篇完)
2018-05-1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8 08:50:5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堂石桥与瀑布——卒子走遍安庆
楼堂石桥与瀑布
——安庆石桥与风景系列
第149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楼堂的石桥与瀑布。图一:天堂水库位于大龙山山腰处

110-1.jpg
  如果卒子对大家说,安庆市郊不远的地方,还有一个垂直达二、三十米的瀑布,一定没有多少人相信。但是,今天卒子的确向大家介绍这么一个地方,它藏在大龙山的一个山腰,风景迷人。图二:楼堂瀑布风景迷人
115-1.jpg
  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下楼堂位于天堂水库上方约一公里的地方,天堂水库位于海拔220米的青山上,中楼堂处海拔320米的山坳里。图三:楼堂石桥
120-1.jpg
  中楼堂,这个地方卒子之前已经介绍过,经过中楼堂还能走到上面的上楼堂,横穿过去逆行可到下楼堂,连接下楼堂与中楼堂之间有南北两条小路。图四:楼堂瀑布
125-1.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中楼堂村口的一座石桥,这座石桥是建在楼堂瀑布上方的石涧上,因为石桥是建在中楼堂村口,所以卒子又将此石桥称为楼堂石桥。图五:楼堂
130-1.jpg
  楼堂石桥的来历,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大龙山山上的一条小溪经过曲折的流径,在楼堂村口形成了一个落差二、三十米的瀑布,这里风景家人,小溪上架着一座较大的石板桥。图六:楼堂瀑布的溪水
135-1.jpg
  这座石桥是使用大龙山山间的麻石雕刻而成,相对比较粗糙。如果你仔细去看这座石拱桥的中间石梁,上面还有当年采取石料的痕迹。其实这桥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修建的,距今已经过了五十多年。图七:楼堂石桥
140-1.jpg
  这是一座不起眼的小石板桥。最早迁居到大龙山楼堂这里的移民,他们在山间建成小小的村落,数百年间在这里繁衍,村里还有一棵树龄在百年的银杏树,说明安庆市郊在古代有了村落。图八:楼堂石桥横向
145-1.jpg
  在村落间的山区与大龙山背后的村落有着的必经之地,当年挑着生活品的百姓必须经过这座小桥,从杨桥镇经大龙山走到罗岭镇或五横乡,可以说这座小桥是当时的交通枢纽。图九:楼堂瀑布汇流成湖
150-1.jpg
  当年楼堂这里的地理环境,按当时的说法是风水极佳。选择这里居住,是安庆先民们智慧的选择。关于这座小桥,架在两块高岗之间的巨石上,下面有一条小溪顺流而下,溪水冲开了水坑,山民们从南往北或从北往南必须涉水过溪,很是不便。图十:楼堂瀑布与石桥
155-1.jpg
  安庆的先民们在山间架起这座石桥,是由数块麻石板就成。这座由麻石铺成了小石桥连接着宣店百姓与山后的罗家岭百姓和五横百姓,这三地的百姓在此地瓜瓞绵绵,耕读传家,繁衍生息。图十一:楼堂瀑布的溪流
160-1.jpg
  就在石桥不到三五米的地方,就是楼堂瀑布,这条瀑布成型已经数以亿万年之前,它依山借势而成,高达二、三十米,溪水从石桥下奔腾出下,形成“晴崖飞雨”。图十二:楼堂瀑布
165-1.jpg
  楼堂瀑布现在成为安庆市郊一处奇观,在二、三十多米高的垂直峭壁湾口上,有一股细流飞泻飘荡,随风化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形成五彩缤纷的彩虹桥,把两边山崖连接起来,使人恍若步入仙境,所以当地人又称它为“楼堂崖”。图十三:楼堂瀑布上面的巨石
170-1.jpg
  冬天瀑布成冰,冰棒长达二、三十米,其势如根根玉柱自天而降,十分壮观。如今驴友中在巨石上题写“楼堂”二字悬于一侧崖面上,为古今游人和文人墨客所称许,“楼堂”是安庆百姓的天堂。图十四:楼堂瀑布
185-1.jpg
(本篇完)
2018-05-1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9 20:18: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旗山革命烈士陵园——卒子走遍安庆
旗山革命烈士陵园
——安庆近现代革命系列
第149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枞阳县枞阳镇的旗山革命烈士陵园。图一:旗山革命烈士陵园牌坊

120-1.jpg
  旗山,据记载,又名幕旗山。南临长江,遥望九华,东接羹脍寨湖,北距浮山。图二:旗山革命烈士陵园英雄纪念碑
122-1.jpg
  幕旗山现在已经修建成为一座公园,位于安徽省枞阳县城,幕旗山公园以体验要塞文化及生态游赏为主题,是融合休闲娱乐、商业、观赏等功能的开放式公园。公园的一角建有烈士陵园。图三:旗山革命烈士陵园幕墙
125-1.jpg
  旗山扼长江险要,览江渚胜景,西周为宗子国所在地,战国时期即为长江水道著名关津、商贸重地。图四:旗山革命烈士陵园介绍牌
130-1.jpg
  据史料载,秦始皇南巡曾游经此地观“籍柯”。汉武帝元封五年行南巡狩,亲射蛟江上,薄此而出,并作《盛唐枞阳之歌》,同年置枞阳县。图五:旗山革命烈士碑记
135-1.jpg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吕蒙曾在旗山南麓筑城驻防,抵抗曹操八十万大军下江南。图六:陈瑶湖抗战图片
140-1.jpg
图七:中共沿江地委图片
145-1.jpg
图八:解放枞阳镇图片
155-1.jpg
图九:钱家祖战斗图片
160-1.jpg
图十:旗山革命烈士陵园
165-1.jpg
  特别是太平天国时期,这里曾是太平军主要兵力部署地之一。现在还留有大量的遗址。图十一:幕旗山革命烈士碑图片
170-1.jpg
图十二:幕旗山革命烈士碑

  抗日战争爆发后,新四军江北游击纵队在枞阳县陈瑶湖镇一带,开辟了抗日根据地,并成立了桐东抗日民主政府,发动人民群众,英勇抗击日伪军。图十三:旗山汉武文化生态园
180-1.jpg
  解放时期,渡江战役中,旗山曾为解放军渡江作战的重要起渡点之一。图十四: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190-1.jpg
(本篇完)
2018-05-1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0 17:43:16 | 显示全部楼层
无愁陈氏支祠——卒子走遍安庆
无愁陈氏支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49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无愁村的陈氏支祠。图一:陈氏支祠指示牌

DSC_5427.jpg
  岳西县响肠镇无愁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东南面,四周高山,中间平地,非常适宜人居而得名。总面积约十七平方公里。这里在清朝以前属安庆市潜山县管理。图二:原陈氏支祠现已拆除
DSC_5460.jpg
  响肠镇的无愁村有秦氏宗祠、陈氏宗祠、崔氏宗祠、大小陈花屋、大夫弟,这么多古建筑说明这里过去多么的繁荣。无愁村陈氏支祠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无愁村花屋组无愁小学附近五十米处,坐北朝南,面阔五间,前后三进,建筑面积约三百平方米,隔扇和柱础保存完整。图三:陈氏支祠建在无愁村的一条小溪流土坡上
DSC_5464.jpg
  据安徽省文物局领导介绍,安徽省第三次文物普查新发现的文物点中大多数为古建筑,这里就有岳西县响肠镇新发现的陈氏支祠,也是卒子今天介绍的地方,可惜卒子前几年到访此处时老的支祠已经拆除,在原址上新做的支祠如图。图四:远远望去的陈氏支祠
DSC_5469.jpg
  俗话说,“天下陈氏出江州”。 义门陈人分布于全国七十二州,一百二十五县。其后代又不断迁居,义门陈氏遍布全国十七个省。江州拈阄分庄后,迁居安庆地区,市庄(迁怀宁)陈福海、迁潜山庄陈才达、另迁潜山庄(今岳西县)陈才宿、还迁潜山庄陈才达、迁太湖县宛溪庄陈公迁、另迁太湖县太湖庄陈守通。图五:陈氏支祠封火墙一角
DSC_5490.jpg
  岳西县陈氏,只有和平乡一支不是义门陈后裔,其他十来支都属于义门陈氏。已经查清迁居岳西县的义门陈裔孙有多支。据了解,无愁、司空山支系留市庄的陈继钊。陈仲后裔陈继钊(陈胡公八十四世),拈得江西湖口留市庄(今湖口县流芳乡留市村)。陈继钊带着依依不舍之情,拜别祠堂里的列祖列宗,来到留市庄杏花园定居。自湖口留市庄算起,陈福海是分庄后第二十世;陈福海娶妻符氏,生五子。图六:陈氏支祠封火墙一角
DSC_5491.jpg
  陈福海生于元朝末年,因避红巾军之乱,率领全家渡江北上,来到怀宁县闸涧大东保社(今安庆市金锭桥柳林湾)定居。战乱时代,人人都有隐居之意;又因地狭人稠,陈氏兄弟五人各迁异地。陈云一、陈云三留居怀宁。陈云二迁居潜山县清朝乡无愁冲,可以比较明确的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陈氏支祠就是这一支族人;陈云四迁居六安府;陈云五迁居太湖县司空山(今岳西县店前镇)。今陈福海裔孙达三万之众,分布于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美国等地。图七:陈氏支祠封火墙另一角
DSC_5492.jpg
  明朝永乐年间,陈云二率二子可明、可亮,沿皖河转潜河逆水而上,至水吼岭转道大关、割肚,至沙岭头,发现一狭长山冲,南面山脉形似十八罗汉,山中虎啸猿啼;北面高峰古木森森,遍生鲜花硕果;中间较为开阔,尚无人烟。父子决定在此安家,取名“无愁”,表示只要努力奋斗,就会无忧无愁。图八:新修建的陈氏支祠窗户
DSC_5493.jpg
  后来,陈可明、陈可亮兄弟分家,以鹅形为界,其上段为陈可亮产业,下段为陈可明产业,二公后裔人丁繁衍相似。但是上下两段人才、财富方面有差别,上段有冲里大屋、桂花老屋;下段有大花屋、小花屋、秦湾、乐山、凤形等庄园。图九:陈氏支祠屋檐
DSC_5494.jpg
  清朝,无愁陈氏发展至一个辉煌时期,商贾学子、簪缨仕宦人才辈出。陈可亮后裔知名人才有抗法保台的骠骑将军陈润之,峨眉山空军医院政治部主任陈正学等。陈可明后裔人才有:陈同文、陈毓潜、陈佐治,“一门三大夫”,又加陈佐蟾、陈佐古,“两将军”;有水师标统武显将军陈迎祥;有甲午战争中战死于台湾府的总兵提督陈尚志;洛阳市公安局长陈国桢;北京空军后勤部政委陈建中;安徽省公安厅处长陈荣政,等等。图十:陈氏支祠砖雕门楼
DSC_5495.jpg
  今陈云二裔孙迁播响肠镇无愁、新浒、独山各村,及霍山、潜山、太湖、以及江西浮梁等地。陈云二后裔称“聚星堂”,派字为:福云可觉友、道义德良稀、嘉光明正大、同毓佐昌时、治为邦之本、翠美在怀清、元符彰蔚应、盛会起其珍。清朝光绪年间,无愁“聚星堂”曾与汉阳庄陈华武公后裔、城东股、城西股、城南股,于潜山县城内北大街合修陈氏总祠。图十一:陈氏支祠一侧
DSC_5496.jpg
(本篇完)
2018-05-2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1 11:4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昆仑寨与营寨闩孔及寨旗孔——卒子走遍安庆
昆仑寨与营寨闩孔及寨旗孔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4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昆仑寨与营寨闩孔及寨旗孔。图一:昆仑寨

00.jpg
   昆仑寨位于安庆市潜山槎水镇昆明村与黄柏镇昆仑村交界处,因昆仑山而得名。从远处眺望,一峰突起、挺拔雄伟、直插云霄,其雄奇为群山之冠。四周乃悬崖峭壁,怪石嶙峋,仅有鸟道曲回,“牛背岗”窄得只能容一人通过,峰顶却平坦可以耕植。山上古树参天,浓荫蔽日,有古洞多处。图二:昆仑山属于大别山余脉
01.jpg
   清朝顺治五年(1646年),明朝宗室朱统琦在此建寨,依山就势砌筑寨墙,石条、块全部是就地取材的花岗石,以西峰、北岭为屏障,在南山、东门建筑寨墙,易守难攻。当时有民谣说:“远看像朵云,近看是昆仑。千军万马攻不开,有朝一日自遭瘟。”朱统琦自称“石城王”,号召国人抗清复明。图三:昆仑寨巨石
02.jpg
    当时,明朝兵部尚书麻城周损与其侄羽仪踞天柱山西关寨,傅廷弼与义堂和尚踞龙潭皖涧寨响应朱统琦,周围各寨尽为朱所有,一时声名大振。同年,清廷派梁大用督师进剿。清朝重兵气势汹汹,朱等与之决战,兵败寨破,逃往岳西县的桃园寨、飞旗寨等山寨。图四:昆仑寨碑记
03.jpg
   昆仑寨现存寨墙五百余米,现存巨石上留有人工雕凿的营寨闩孔,以及寨旗孔遗址,现存的寨墙高三米左右,东山寨门虽经风雨侵蚀仍保存完好,寨门高二米余,宽一米五,山寨顶部为巨石,还能看到烽火台、点将台的遗址。图五:昆仑寨巨石石缝
04.jpg
    清朝咸丰年间,朝政腐败,各地农民相继起来造反。太平军在英王陈玉成带领下,猛攻潜山,顺利地拿下了县城。该年九月,又集中火力全面出兵,攻占了潜山山区里的多个山寨据点。驻守在这里的官兵溃不成军,最后都集中了昆仑峰,驻军以悬崖绝壁,地势十分险要为据点。贮藏了大量的粮食弹药,周围派有重兵把守。太平军部队攻打了好几次,都没有攻破,部队伤亡甚大。图六:昆仑寨麻石石条与巨石洞
05.jpg
  昆仑寨还有很多传说,陈玉成带众将领亲临昆仑寨前观察地形。他见昆仑寨地势险峻,居高临下,层层严密设防。若硬打必造成重大伤亡,便决定智取此寨。当即下令各部立即召开全体将士大会叫大家献计献策,讨论智取方案。军中中站出一个矮个子,他说:“此寨智取并不太难,我看只要以千只山羊必可破寨。”随后太平军使用山羊数千只,把每一个羊角上都缚挂一只红灯笼。夜半突然鼓号齐鸣,数千只山羊飞跑,象骑兵飞奔上山,寨子里的清兵,措手不及,个个丧魂落魄,太平军大批大批跟着山羊后面打进山寨。当守寨的将士知道中了太平天国的计谋时,已一个一个被活捉了。后来,昆仑峰上的这个重要营寨便改名为羊破寨。图七:昆仑寨巨石上的石孔与古树
06.jpg
    潜山县的槎水、黄柏两镇分别地处潜山县北部与西北部,属大别山脉,两镇所处山脉长而且广,山川交错,关塞险要。自来有“江淮之屏障,中原之腹心,进可攻,退可守,乃兵家必争之地”的说法。两千年来,此处所经兵乱较多,而百姓多安土重迁。每值战乱,便登山据守,结寨自保。是故槎水、黄柏民人结寨历史,由来已久。图八:昆仑寨巨石
07.jpg
   昆仑山如笋如烛,直插苍穹,其雄奇为周遭群山之冠。远眺昆仑山,西北面的马鞍叉像个大笔架,高峻险拔的昆仑山则如同一枚大印搁置在两座峰叉之间,美妙奇异。昆仑山脉为东西走向,主峰周围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断块山,峰谷之间呈“V”字型,形成了险要的山川地貌。图九:昆仑寨巨石的寨旗孔
08.jpg
    主峰上的昆仑寨分布面积约一万六千平方米。山寨大门建在开阔的东侧,站在巨石上可俯瞰山下全貌,相对开阔的视野,凸显了军事上的技术要素,反映出古代军人与石匠们的聪明才智。建寨的石条、石块全部是就地取材的花岗石,寨门内壁凿有门播关石孔,增强了防御功能。图十:昆仑寨巨石的营寨闩孔
09.jpg
   卒子经过查阅,据记载,清朝咸丰八年(公元1858年),太平军将领英王陈玉成亦曾在此与清军展开了一场殊死较量。其时清兵抢占了昆仑寨,并于驻守后大规模加固续建。陈玉成攻占了潜山县境内诸多山寨,唯昆仑寨强攻数次未破,遂发动将士献计献策,终于智取此寨。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清廷展开强大攻势,据守昆仑寨达三年之久的太平军残部遂被曾国荃率领的湘军剿灭。图十一:昆仑寨巨石的寨旗孔
10.jpg
   昆仑寨的遗迹远不止这些,昆仑寺也是一段尚未尘封的记忆。关于昆仑寺,何时开山建刹已无据可考,但昔日香火旺盛的昆仑寺,如今尚有原址上建起的简单的庙堂为其余脉,悠然的梵唱,依旧回荡在在古寨的上空。图十二:昆仑寨巨石的营寨闩孔
11.jpg
    昆仑寨上还有异石,名曰“昆仑老祖神像”,酷似天柱山皖公神像,堪称一绝。斯处有一泓清泉常年流淌,这就是传说中的昆仑寨圣水。异石是山的外观,那么山洞则是山的骨相了。图十三:站在昆仑寨可以鸟瞰山下全境
12.jpg
    昆仑寨有大小石洞四十多处,别有洞天。森森古木间掩映的一个个洞穴,大小交替,屈曲盘旋,正是当年兵马栖身、粮草储存的好所在。仅西面一个石洞,便可驻军三百余人。图十四:昆仑寨寨基与蓄水池
13.jpg
    山塞疑无路,曲径可通幽。通往寨顶本没有路,荆棘间,石缝里,人迹所至,便成了路。临近寨顶,更是险峻异常,“牛背岗”仅容一人通过,而沿途分布的太平军古粮仓、天王洞、聚义厅、百丈崖、大天门、石佛洞、鳄鱼拱石、古碓臼等景点和遗迹,也令人奋然前往。图十五:昆仑寨
14.jpg
    翻过巨石步及至寨顶,眼前忽现平坦,史籍载其可以耕植。山旷,寨壮,寺古,石奇,洞杳,林幽,昆仑寨集众妙于一体,融古今为一炉,自然人文,相映生辉。图十六:昆仑寨寺庙图片
15.jpg
图十七:昆仑寨可以鸟瞰山下全境
16.jpg
(本篇完)
2018-05-2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2 12: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刘氏迁怀古墓与古枫树——卒子走遍安庆
刘氏迁怀古墓与古枫树
——安庆古墓与古树系列
第149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的刘氏迁怀古墓与古枫树。图一:刘氏迁怀始祖墓的封土堆


    据了解,怀宁县笃亲堂刘氏是唐朝末期,山南东南节度使刘巨容之后,刘汾公九子汉胜公后裔。安徽安庆怀宁刘氏开宗始祖端三公,是所见资料最早入怀开宗立派的刘氏始祖。图二:刘氏迁怀始祖墓

    怀宁中部有民谣:刘家有瑛瑄(端三公六世孙,刘瑛,刘瑄),郑家有三山(松山公,可山公,立山公),程家有洛川(洛川公),皆怀宁望族。 怀宁刘氏始祖端三公,世居江西鄱阳清塘。为皖承直郎,公遂于元朝中期(约1333年前后),至皖城(宜城今安庆市)为官。后携夫人田氏,子居于怀宁县独秀山之西,今黄墩镇杉林村。图三:刘氏迁怀始祖墓碑
04.jpg
    卒子走访到怀宁县某乡镇时,发现这座迁怀刘氏始祖刘公墓,碑文上刻有清上寿刘公妣……,因碑半截埋入土中,无法辨识,只识得刘公与原配夫人逝世后共同安葬在这个小土坡东北面,墓碑记载坟墓修建于乾隆四十年(1776年),距今二百多年历史。图四:刘氏迁怀始祖墓青石望柱一侧
07.jpg
    这座古墓是非常有特点的清朝早期古墓之一,怀宁县政府应尽快批准刘氏古墓与旁边古枫树被列为怀宁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图五:刘氏迁怀始祖墓青石望柱另一侧
08.jpg
    清朝康熙乾隆年间,全国动荡地区人口急剧减少,为了弥补人口不足,清廷从江南(安徽)、江西、湖南、四川等地征调人口到一些战乱地区,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大量安徽省安庆地区人口进入北方地区,刘氏始祖也受这这个政策影响,携兄弟长途跋涉,远道迁徙,那时交通闭塞,不知道经历多少苦难到达陕西。图六:刘氏迁怀始祖墓边的古枫树碑记
18.jpg
    随后,在乾隆年间,迁入安庆地区的怀宁县的刘氏始祖渐渐在一个叫“郑家楼”的平畈间落脚生根,繁衍生息。刘氏后裔将迁怀始祖墓安葬在一个小山坡间,坟墓高高隆起,前有二只青石望柱,留有岁月的痕迹。图七:古墓边的古枫树
20.jpg
    就在刘氏迁怀始祖墓左边不远,有一个水塘,当年刘氏后裔认为,从风水角度看,左为青龙,而恰恰古墓的左边低洼没有了依托,为此后裔们纷纷决定,在水塘边种植一棵大概来镇风水。刘氏后裔在古枫树边立碑记载。当年引进这棵枫树,想必也是集族人的深思考虑的,这是一棵红枫树,在安庆地区广泛种植。图八:古墓边的古枫树
24.jpg
    据记载了解,前几年电线电路改造工程,施工队伍想将此树砍伐,却遭到刘氏后裔的极力反对,为此刘氏代表到了安庆市供电局和横江电力公司,找到当时的负责人进行协调,最终才能顺利保全这棵古树,因为这棵古树已经陪伴了古墓二百多年,难舍又难分。图九:古墓边的古枫树

    每到深秋,万物萧索之际,在刘氏古墓边的这棵古枫树因有红枫的点缀而显得生机勃勃。但见古墓与红枫相映、霜叶与秋絮翻飞;沧桑中透着几点浪漫,热烈中带着些许寂寞。有道是“红枫古墓,堪称佳景。”图七:古墓边的古枫树
33.jpg
(本篇完)
2018-05-22

31.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3 17:0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崩雪石刻与大石板瀑布——卒子走遍安庆
崩雪石刻与大石板瀑布
——安庆石刻与风景系列
第149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的崩雪石刻与大石板瀑布。图片:碧峰村位于大别山余脉中

01.jpg
   桐城的自然景点很多,过去卒子介绍过一部分,今天卒子再次向大家介绍大石板瀑布与崩雪石刻。图二:碧峰村巨石断层如同石板
02.jpg
  大石板名称的由来是大别山余脉特有的一种石头断层样的石板。一块块或卧或立的巨大的石板在会给人一种石头如人工雕刻成石板的错觉。图三:碧峰村的大石板瀑布
03.jpg
  大石板瀑布位于一条绵延狭长的峡谷,有几分幽静、清凉。在这条峡谷之中三道形态各异的瀑布,其中以大石板瀑布最为壮观。图四:崩雪石刻
04.jpg
  我是从后山翻越到大石板瀑布的,中间一条小溪流滩水而过。峡谷清幽,瀑水轰鸣。从后山进入峡谷,能够第一观赏到最为壮阔的瀑水画面。图五:瀑布如崩雪
05.jpg
   沿着小道前行至大石板瀑布前,映入眼帘的是高约近百米、宽约十余米的一道白练瀑布。这就是著名的“披雪瀑”,又名“崩雪瀑”。
图六:碧峰洞
06.jpg
   整个瀑布如“雪”般崩泻而下,瀑练若雪、雪似崩,瀑布从天而下,正如雪崩而下的味道,真正山崩地裂的气势。山崖两侧皆有宋朝人篆刻的摩崖石刻“崩雪”二字立于高崖之上。图七:瀑布像雪崩一样壮观
07.jpg
   据记载,明朝人林胤泸《披雪瀑春游》记录:绝嶂千峰合,清溪一径通。听泉来石上,看竹到山中。瀑布晴飞雪,桃花带晚风。前村归路远,明月影朦胧。这是文字记载。图八:崩雪石刻指示牌
08.jpg
    大石板瀑布由“前瀑”、“披龙”、“后瀑”组成披雪瀑,山溪从山里跌落下来,美景如画。这处的宋朝摩崖石刻,“崩雪”二字,是古人留下的披雪之美的写照。图九:宋朝崩雪石刻
09.jpg
    披雪瀑风景秀丽、大石板名声在外,《古今图书集成职方典》记其胜:“碧峰山,峰峦分列,一洞逶迤。沿涧而人,四方稍觉豁如,倚南一山,壁立千仞,怪石嶙峋,下有四洞,方至洞口,见瀑水悬崖如练。至前仰视,如白鹭之攒集,如风雨之飕飓,即‘披雪洞’也。两旁皆巨石,水啮者利若刃,水凿者深若井,水拭者净若几”、“飞瀑异石,绿荫清潭,堪称负郭胜境。”图十:远观大石板瀑布
10.jpg
(本篇完,原创本不容易,请点击关注或给予评论)
本文作者期待与安庆各地驴友共同探访不为人知的故事!
2018-05-2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09: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河周冲大屋——卒子走遍安庆
吴河周冲大屋
——安庆古这宅系列
第150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回首这二十余年的出游与写作,成就了这第一千五百篇文章,而这仅仅只是未来《卒子游记》的极小一部分,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卒子走遍安庆》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的吴河周冲大屋。图一:远望吴河周家大屋

DSC_0450.jpg
    宿松县趾凤乡吴河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今天卒子介绍的周冲大屋就位于吴河村上游,沿着溪流上游的老宅。图二:周家大屋碎石屋基泥砖砌墙成为特色
DSC_0455.jpg
   吴河村位于宿松县趾凤乡北角,毗邻太湖县天华镇,属典型的山区村,全村依山畔水。目前安庆市已有的传统村落有很多,如桐城市双港镇练潭村;潜山县官庄镇官庄村;太湖县汤泉乡金鹰村蔡畈古民居、汤泉乡龙潭寨古民居;宿松县柳坪乡大地村、趾凤乡团林村、宿松县趾凤乡吴河村,其中吴河村的古建筑,过去卒子也介绍过一些。图三:周家大屋门前的碎石路基
DSC_0458.jpg
    吴河村的村落结构,总体南北走向,四周环山,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吴河村现有一条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横穿而过,村内古居民一十二处,均是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美,有古树两棵,树龄均有数百年。图四:周家大屋使用稻草与黄泥制坯砌成的泥砖
DSC_0459.jpg
    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格、村落选址没有大变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经济、社会价值,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具有独特民俗民风,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安徽是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安庆又是安徽古建筑集大成者。图五:周家大屋一进大门仍使用了部分青砖
DSC_0463.jpg
    周家大屋是宿松县趾凤乡吴河村上游的一幢古建筑,始建于明末清初,清朝道光年间由族人扩建重修。整个宅院据说仿“官厅”修建,共三进,其中二道门坊全部用整块的青石建造,故称石门。有大厅、堂厅、天井、水池等建筑有机组成。如今仅存部分老宅。图六:周家大屋堂厅
DSC_0466.jpg
    周家大屋整体由土坯泥砖建成,很少使用青砖,岁月如梭,经过二百年的风雨,这些泥砖仍然没有损毁。而石门框第一进与第二进都保存较好。主体建筑正屋坐北朝南,主轴线上为三排间结构,东西两边有侧房,与正房以天井连接,惜一部分已经损毁。图七:周家大屋三进
DSC_0471.jpg
    周家大屋在清朝中期人才济济,算当地富户。时值清廷正处于太平军起义到达宿松时期,此期吴河正处湘军鲍超与多隆阿相互交替驻守地区,吴河当地多支姓氏的族人皆参与招兵买马,聚集抗击太平军力量。图八:周家大屋堂厅背面
DSC_0474.jpg
    现在安庆地区仍有不少的泥砖屋,这些泥砖屋大多分布于安庆各县的山区或边远的乡村。这些房屋的特点是用稻草与泥制成长方形的砖垒叠而成,使用大块的碎石做屋的墙脚,部分墙面仍使用了青砖,这种整体由泥砖、部分青砖共建成为风格的泥砖屋。这些破旧的房屋,仍然留下漫长岁月的烙印。图九:周家大屋
DSC_0478.jpg
(本篇完)
2018-05-2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08:4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霞法华寺——卒子走遍安庆
石霞法华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50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石霞法华寺。图一:远看重修之后的法华寺

01.jpg

   “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乃古代太湖四大名胜,史称“熙湖四景”。由于它们集古邑太湖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所以虽物换星移而不失魅力,遗迹犹存而具影响。图二:法华寺山门
02.jpg
    法华方竹,主要就是指法华寺周边的风景。法华寺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石霞村。熙湖四景之一的“法华方竹”,早在唐宋时期就较为有名。图三:法华寺匾额
03.jpg
    唐宋时期,当时的法华寺“层楼翠映千杆竹,庭院松青树满花”。据《太湖县志)载.法华寺香火旺盛得益于“法华有竹,其杆皆方”。
图四:法华寺
04.jpg
    相传,法华方竹潭于西域佛国天竺(今印度),乃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带回的宝物之一。玄奘回国后,弟子云游四方,将方竹择地栽种,但成活极少。图五:法华寺内的正法眼藏匾额
05.jpg
    后有一高徒在大潮龙山宫对面山麓遗址建法华寺,又在院内种方竹苗。不知是真有佛祖灵光护佑普照,还是由于龙山夜雨滋润,这异乡奇竹,竟在法华寺内长得茁壮茂盛,郁郁葱葱。图六:法华寺内的石柱础
06.jpg
    南国翠竹,种属繁多,外形圆润,几成一律。唯有这方竹,有梭有角,逢节有黄白色钟乳点,垦得风骨铮铮,确为植物珍稀。物以稀为贵,亦以稀为奇。风雅之士纷纷题刻赞诗于竹杆之上,“久之,形类蝌蚪,早失其形”。图七:法华寺佛光普照匾额
07.jpg
    从清朝游客所存诗句”古刹何年荒草蔓”、“过竹应怜野寺荒”来看,此时的法华寺早巳衰败。尽管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太湖知县吴易峰捐资重建的法华寺,“堂阁楼台,班联似笋’,不乏金碧辉煌。图八:法华寺石柱
08.jpg
   但从清人王大枢游寺所记“寻昔年之方竹,赏今日之奇葩’来看,这时的法华寺虽有奇花异草,但方竹已荡然无踪。新建的法华寺到清末又遭兵毁,后移寺回龙山,虽香火未断,然声名早失。图九:法华寺内的石柱础
09.jpg
    竹的生命力是很强的,按说法华虽毁,方竹应存。法华寺旧址在古火神庙以北、今烈士陵园以南。近百年来,邑人踏遭青山难觅其踪,熙湖父老无不痛惜。“峰回路转行应遍,芳景怡人去复留。”图十:法华寺穿榫结构
10.jpg
    正值法华寺毁、方竹濒灭之际,有官任黄河道的邑人陈竹桥回乡省亲,寻法华旧址而见败竹,感叹唏嘘之余,顿生怜香惜玉之心,随即起根移苗,栽于辛冲家宅。后历经乡人呵护,终使这珍奇竹种得以保存。图十一:法华寺内的下江石雕刻的石柱础
17.jpg
    法华寺重修之后,已经很少有古物件,但寺内的两根石柱却是难得的古物,它们现存于寺庙的大殿内,为两根一米多高的麻石石柱,下方雕刻有连同一体的柱础。法华寺是一处不错的去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过去看一看。图十二:法华方竹
20.jpg
(本篇完)
2018-05-2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756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3-6-9
精华
0
发表于 2018-5-26 07:02:01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厉害,点赞。怎么前面的图片打不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1: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寒风不刺骨 发表于 2018-5-26 07:02
确实厉害,点赞。怎么前面的图片打不开了?

可能是时间太久远了吧。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6 11:4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基塔遗址与纪公大和尚坟——卒子走遍安庆
宝基塔遗址与纪公大和尚坟
——安庆石塔砖塔系列和古墓系列
第150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宝基塔遗址与纪公大和尚坟。图一:宝基塔一侧的山脊

DSC_4001.jpg
  安庆市杨桥镇位于安庆市北郊约十多公里处,这里是安庆背面的天然屏障,这里风景秀丽,空气清新,是旅游休闲度假最佳之宝地。杨桥是座古镇,安庆人应该要知道它的历史。杨桥过去有座宝基塔,又称簸箕塔,俗称波基塔。宝基塔,历史悠长,卒子简单介绍一下宝基塔。图二:宝基塔如今已经剩被毁的残迹
DSC_4002.jpg
  沿着杨桥有一条进山石径山溪小路,顺着河溪而上,这条河溪常年水流不断,溪水清澈见底,顺着这条小溪,是一段沿山石坡山路,登上这段小石坡,很多安庆本地和外地的驴友都曾走过这片区域。进山的石坡路很窄,然后能够步入峡谷,峡谷的一边是宣店村,另一边是溪庵村,两边都是山,中间是山涧,陡峭时而弯曲,这条石坡路是杨桥古道,大多石块都是从山涧里的河溪里拾起的石块垒砌而成,已经有数百年历史了。图三:宝基塔遗址处的残瓦碎砖
DSC_4004.jpg
  大约要行走半小时路程,经过一座小石桥,就是一片竹林,竹叶遮天蔽日,竹林中还有三座被遗弃的房屋,而这片竹园,在百余年前就是“宝基塔”。宝基塔,应是后人口口相传的名称,历史上真实的名称已经不得而知了。这座塔,究竟是石塔,还是砖塔,也无从考证。从竹园的中心位置看,从竹园间那些破碎的青砖遗址看,这座塔应该是座青砖舍利塔,塔基应该供奉着在此修行的和尚的舍利。图四:宝基塔遗址
DSC_4005.jpg
  为了证实我(卒子)的想法,我在附近寻找着一切能够解答的答案。果不其然,在塔基不足百余米的地方,有一座也许是唯一一座建于清朝道光二年(1822年)的纪公大和尚的坟。图五:宝基塔遗址处的碎青砖
DSC_4006.jpg
  卒子见过很多和尚坟,但这座和尚坟,从碑文记载略有区别。碑文上记载,茂林堂上,十六世祖,上映下徹,纪公大和尚之墓,附葬上脱下*老和尚,建坟的是二十世孙隆义。这座坟,应该是在宝基塔附近寺庙修行的姓纪的和尚的墓,而宝基塔应该也是在此修行的和尚圆寂以后建起的舍利塔。从逻辑推论看,应该是先有寺庙,后有塔。图六:宝基塔一侧山脊的巨石
DSC_4008.jpg
  不知从何时起,太平军进驻安庆,安庆周边的寺庙成为了烧杀对象,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占领杨桥镇,很快这片区域成为太平军军营,在随后太平军撤离时,连同寺庙和这座塔也被损毁,现在唯一留存的就是一个地名,和地上已经长满青苔的碎青砖。图七:宝基塔只剩地名
DSC_4009.jpg
  宝基塔,建在一处三面环山的一块簸箕地,这块簸箕地是两座小山之间的山冲,经过数代人的垒土建田,这里渐渐形成了面积约上百亩的簸箕地,地面平坦,四处古树参天,中间竹林翠绿成荫,在竹林的屏障下,山脚还有很多梯田,河溪顺山而下,这里渐渐成为杨桥一处僧侣修行之地。图八:宝基塔背后的小山坡
DSC_4010.jpg
  宝基塔建在海拔约二百米的簸箕地中心位置,想必数百年前,这里应该还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寺庙。这里不但风景秀丽;还有很多口口相传的故事,据说在明朝中期,此处修建一座大庙,大小房屋有二十四间,都是青砖瓦屋,庙中间有一个大天井,建筑风格典雅大方,庙内供有大小菩萨十几尊,住有五个和尚,这些和天天吃斋念佛,练得一身好武功,经常搭救贫苦之人,广受民间好评。理性的分析看,这个传说基本不太靠谱,寺庙建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但从现在的屋基看,过去建有几十间寮房应该是真的,由于僧人众多,大德高僧圆寂以后,其子弟为其建起砖塔或石塔,也应该是符合逻辑推论的。图九:宝基塔寺庙中修行的纪公大和尚墓
DSC_4016.jpg
  山下百姓谈起簸箕塔,和以前这座寺庙,大多是带着个人胡猜乱讲的成份。但从安庆历史资料看,这里曾建有一座石(砖)塔,六角形,高七层,约七米,相传这座石塔原来叫“报恩塔”,塔座底下,是古代一位高僧死了,他的肉身遗体打坐在一个瓦缸里,埋葬在这塔底,这位高僧他一生救苦救难,专做善事,为了纪念他,报答他,才做这座石塔或砖塔,随之取名“报恩塔”,后来时间长了,由于当时没有刻名,没有文字记载,人们看这塔有簸箕那么粗,且如簸箕那么圆,就把“报恩塔”谐音成为“簸箕塔”了。太平军占领安庆期间遭受烧毁,已成为历史传说了。图十:纪公大和尚墓碑“茂林堂上”与“十六世祖”字样
DSC_4017.jpg
  再以后,附近的百姓又在这片废墟上重建了一座庵,里面供了个“娘娘”菩萨,雕刻十分精致,穿戴着真人衣帽,栩栩如生,天天香火不断,很是显灵,几乎每日都有过往客人前来烧香求签,可惜这菩萨在文革时期被烧毁,此庵也毁于一旦。图十一:纪公大和尚墓碑局部
DSC_4018.jpg
  如今,再到这片竹园里,仍然能够看到破碎的瓦砾和断裂的青砖。看着这些遗址,再看一看纪公大和尚的坟,宝基塔这个传说,应该让更多喜欢历史的朋友去考证、去研究。图十二:纪公大和尚墓碑局部
DSC_4020.jpg
(本篇完)
2018-05-2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7 17:38:09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胜关烈士墓与纪念亭——卒子走遍安庆
长胜关烈士墓与纪念亭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50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的长胜关烈士墓与纪念亭。图一:长胜关烈士墓

20160514 072.jpg
  长胜关烈士墓与纪念亭位于安庆市潜山县牌楼乡云峰村,“长胜关”又名“卡子”,云峰村过去是潜山至太湖的必经之路,过去卒子曾向大家介绍过长胜关在清朝太平军与清军交战的历史。在长胜关、花山尖,仰天庵崇山峻岭之间留下了大量的抗战遗存,烈士墓达十处之多。“长胜关”建在山势险要的高处,这里地形独特,是该处进入大别山的唯一通道,有卡住咽喉之关口。图二:长胜关烈士纪念亭
20160514 079.jpg
  长胜关,是古代设置的一个关隘,过去关隘总会设在山峰之间的陡峭处,潜山县横中乡至牌楼乡,是山水相连的两个乡镇,这里在过去曾设有关卡。有战事或非常时期,进去关隘的行人和随身携带的物品都要检查。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占领潜山时,曾在关上建有瞭望亭,瞭望亭上设瞭望兵,能够及时通风报信。图三:长胜关烈士纪念亭上的挽联
20160514 081.jpg
  在长胜关上为革命牺牲的烈士。据长胜关烈士墓碑文载:“长胜关建造于太平天国年间,历史上战事频繁。抗日战争期间关上大小战役数起。为抗击日寇,牺牲烈士达百余人。新中国成立后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追忆烈士的丰功伟绩,当地政府把抗战期间共产党部队阵亡的十三位无名烈士遗骸,集中安葬并建墓于长胜关内。”图四:长胜关烈士墓碑文
20160514 083.jpg
  抗战时期,大别山一带是保卫武汉外围重要屏障,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牌楼乡是守卫大别山的重要门户。1938年,中国军队在此驻重兵防守,保卫大别山,保卫大武汉。同年夏,日军侵略军第六师团波田支队和坂井支队数千余人,先后两次向我王家牌楼一号防线三角包等驻地发起疯狂的进攻,双方苦战数月,给凶顽的敌人以重创。国军以一个师的兵力,击破日军一个旅团,让敌人胆战心惊。中国军队亦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图五:长胜关烈士墓
20160514 084.jpg
  2014年,为更好地传承先烈遗志,弘扬烈士的革命精神,潜山县拨付了专项资金,修通了牌楼经长胜关至横中的公路,并对年久失修的长胜关进行了保护性修复。为后代子孙建造了一处意义深远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胜地,昭示了日冠侵华罪行,传涌着中华民族抗敌精神。图六:长胜关烈士墓原纪念碑
20160514 085.jpg
  如今的长胜关,每逢清明、年关前来这里献花祭拜英雄的人们很多,有学生团体,社会游客,还有许多的当地村民。关上鲜花四季呈放,凉亭为上山的人们提供休息地,暮体庄严,碑文凄惨,令人敬拜。图七:长胜关烈士墓
20160514 086.jpg
(本篇完)
2018-05-2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8 10: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司空郑氏宗祠——卒子走遍安庆
司空郑氏宗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50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的司空郑氏宗祠。图一:从治溪看司空山

2014100106 903.jpg
   位于岳西县冶溪镇,有一个九老亭。九老亭坐东北朝西南,全部以石料建成,后期卒子再向大家介绍,其西南方向石柱上刻有楹联一副,联曰:“谈笑讴歌,坐亭中无非乐地;栖迟偃仰,看栏外都是闲人。”图二:远望郑氏宗祠
2014100106 959.jpg
   亭檐内侧有文字记载,大意为:清朝乾隆年间,白石坳郑氏嫡堂兄弟爵一、伦一、象一、柳一、恒一、德一、明一、纯一、符一等司空九位老人“俱年逾八十,同举乡耆,钦赐登仕郎八品顶戴,绢帛米肉荣身”,后裔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建石亭以志其事。图三:郑氏宗祠的宏伟
2014100106 999.jpg
    这九位老人,就是今天郑氏宗祠的宗亲郑家九老。图四:郑氏宗祠门头  
2014100106 1002.jpg
    郑氏宗祠位于岳西县冶溪镇司空山村。图五:近看郑氏宗祠
2014100106 1005.jpg
    据了解,“郑氏嫡堂兄弟九人长期生活在鸟语花香、茂林修竹的司空胜境,加之遇客则奉茶引路的良好德操,被世人尊称为“司空九老”。听族内老者说,正面亭檐石板上曾有道光皇帝钦赐建亭时留下的“皇恩钦赐”石匾。”图六:郑氏宗祠门前的抱鼓石
2014100106 1020.jpg
    清朝,一个家族能同时出现九位长寿老人,除遗传基因外,还应有冶溪山清水秀和居民心胸豁达、生活悠闲等原因吧。图七:郑氏宗祠堂厅
2014100106 1021.jpg
    据相关资料记载,元朝时期,大江南北兵荒马乱。郑元世居徽州婺源县,生三子均为元朝总镇之职,长子郑兴一任闽南总镇,次子郑兴二任中州总镇,季子郑兴三任杭州总镇。图八:郑氏宗祠“鸿案长春”匾额为清朝登仕郎郑邦才所立
2014100106 1023.jpg
    元朝末期,时逢天下大乱,徐寿辉、陈友谅领导的天完红巾军,占据了皖浙赣等省,郑氏三总镇奉命征剿。后来起义军推翻了元朝统治,三兄弟各奔东西。图九:郑氏宗祠先祖神位
2014100106 1024.jpg
    郑兴一定居霍山县西土塘夹竹河,其孙郑永宁任河南道,定居河南省。图十:郑氏宗祠“根本地”匾额
2014100106 1025.jpg
    郑兴二居霍山县东流河郑家畈,其孙郑永孝为皖省督抚令,定居潜山县;郑永考为太湖县教谕,定居太湖县。图十一:郑氏宗祠“源远流长”匾额
2014100106 1026.jpg
    元亡后,郑兴三不愿在明为官,时天下未稳,流寇作乱,他在岳西县长春岩立寨(又名长春老寨)保境安民。图十二:郑氏宗祠木雕精美
2014100106 1029.jpg
    长春寨位于今岳西主簿镇与石关乡交界之二祖山,海拔1365米。此处原为潜山至霍山之交通要道。寨南有英山关,北有棋盘岭,形势险峻。图十三:郑氏宗祠先祖神位
2014100106 1030.jpg
    郑兴三遂定居霍山县,葬于霍山县城小南门外菩萨庵。其妻万氏安葬于婺源祖居地。郑兴三事迹载于府县志,其坟称“元总戎墓”。 郑兴三之子郑普志葬于霍山县胡家河东凤形;孙郑永忠葬于黄尾镇阔滩河龙门口。图十四:郑氏宗祠皇恩钦赐
2014100106 1031.jpg
    明朝英宗时,霍南郑氏第五代孙郑澜,诰封奉直大夫;清朝时,郑时顺,为岁进士(岁进士——因皇家有庆典,特增设的考试,也称恩科)。图十五:郑氏宗祠“博文匡道”匾额
2014100106 1038.jpg
    清朝康熙初年,霍南郑东泽曾前往婺源县合修族谱;康熙六十一年,再次与婺源合修。霍南郑氏以郑兴三为迁霍一世祖。图十六:郑氏宗祠“劲节长春”匾额
2014100106 1039.jpg
    1989年,岳西县霍南郑氏修成“敦本堂”支谱。郑氏于光绪癸未年(1883)在黄尾平等村修建宗祠(后期卒子再向大家介绍黄尾郑氏宗祠),郑氏宗祠为徽式建筑,院落重重,大柱林立,气势恢宏。图十七:郑氏宗祠匾额
2014100106 1040.jpg
    郑氏发源于荥阳角檀山下,郑桓公、郑武公、郑庄公自关中走向中原,落脚荥阳大地。荥阳人在这里开辟襄城遗址,这里便是郑文化的精髓。图十八:郑氏宗祠堂厅
2014100106 1041.jpg
    司空郑氏宗祠卒子个人认为应该是明朝晚期至清朝时期修建的古建筑,历经三百余年的沧桑,艰难地保存下来。祠堂规模较大,威严庄重,雕梁画栋,大门前两只青石抱鼓石,门头的青石匾上镌刻着刚劲有力的“郑氏宗祠”四个大字。图十九:郑氏宗祠的马头墙
2014100106 1044.jpg
    整个建筑为砖木结构,三进,共十根硕大的木柱巍然屹立,气拔上穹,左右两厢皆为抬梁式建筑,梁中斗拱做工精巧。上殿中木雕供台,同样昭示着该建筑的悠久历史。正中上方醒目的“根本地”三个烫金大字,显示着这里就是郑姓居民寻根问祖、商量大事之地。图二十:郑氏宗祠“慈竹长春”匾额
2014100106 1045.jpg
    安庆地区两座郑氏宗祠,目前均在岳西县,这支郑氏据说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古徽州府)郑村镇郑村村,是郑氏的祖祠,其祖上是元朝著名学者、教育家郑玉(人称“师山先生”)。图二十一:郑氏宗祠“寿庆高*”匾额
2014100106 1046.jpg
    司空郑氏宗祠木雕和石雕精美,砖雕则主要在门楼和屋脊上,这座宗祠历史久远,建造古老。雕刻精美,图案多样,在安庆地区卒子跑过的四百多座祠堂属中上等,充分的体现了霍南地区劳动人民智慧和丰富的创造力。图二十二:郑氏宗祠
2014100106 1048.jpg
(本篇完)
2018-05-2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