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区县窗口]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卒子游记”(建议从后向前看)——到访安庆212乡镇1518村居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2 1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圣远録祖师塔与远公塔院塔碑——卒子走遍安庆
会圣远録祖师塔与远公塔院塔碑
——安庆石塔与碑记系列
第145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浮山镇会圣村一处远録祖师塔、远公塔院和塔碑。图一:远公塔院石刻与远録祖师塔碑刻

01.jpg
    远録祖师塔,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现归铜陵暂管)浮山镇浮山会圣岩右侧,坐落在栖真岩内的远公塔院。图一:远録祖师塔与远公塔院介绍牌与重修远公塔院碑记
02.jpg
远公塔院位于会圣岩右边的栖真岩,岩端“远公塔院”四字明太史黄辉所题。此刻在远公塔院前檐石壁上,长2.4米,宽1.2米,字体为楷书。题刻于明朝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图三:远録祖师塔石刻原由范仲淹题写此塔塔名由明朝人士题写
03.jpg
    栖真岩,其实就是一个岩洞,洞内有石塔,是明朝重建的,上刻“远録祖师塔”。左右有联为:“千里瓢囊归叶省,一屏棋局付欧公”。上联指远禄继承了叶县归省禅师的衣钵,下联指远禄与欧阳修因棋说法之事。图四:远録祖师塔正、侧面
04.jpg
    朗目和尚有记事七绝—首刻在岩壁。远録祖师塔旧塔铭为范仲淹撰写。卒子将在后期介绍石窟时再作介绍。图五:远録祖师塔石刻
05.jpg
  栖真岩岩端刻有“开山和尚卯塔”字样。宋朝嘉祐五年(1060年),徐家市民陈文政建,范仲淹为塔铭,后被侵占者用乱石垒塞。明朝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六月,阮自华同朗目、淡居二高僧重建。图六:远録祖师塔背后的石刻卒子将在后期介绍
06.jpg
    远録祖师塔高七尺,圆形,直径三尺,为白石雕刻而成。塔上联云:“千里瓢囊归叶省,一屏棋局付欧公。”1949年后,远録祖师塔被严重损坏。1986年,管理处重修此塔和塔院。图七:远録祖师塔局部
07.jpg
  高僧远録,宋朝人,云游四方,参谒过汾阳的昭和尚和叶县的省和尚。两位禅师的说法对远録的思想归宗起了重要作用。后远録参拜了佛教曹洞宗祖师太阳玄禅师,玄师以直裰皮履授之曰:“洞宗无人,以此传之”。远録奉命往住浮山,成为浮山曹洞宗的开山祖师。图八:远公塔院
08.jpg
    相传会圣岩是当年远録和尚为欧阳修说法处。大师以下围棋作比方,阐明佛学哲理,致使欧阳修折服而改变了原有的观点。会圣岩又是远録著书之地,著名的《九带集》就产生在这里。远録坐化于此,瘗骨于左侧的栖真岩内。图九:栖真岩远公塔院
09.jpg
    栖真岩,又名远公塔院,在会圣岩左侧。岩高2.5米,总面积为37平方米。正中为远禄祖师塔,下藏远禄骨灰,塔后石壁上有一尊远公刻像。卒子将在后期介绍安庆石窟时再作介绍,窟内的石刻与石刻画像。图十:远録祖师塔石刻(欧公批欧阳修)
10.jpg
    远録祖师塔本于宋朝修建,范仲淹为塔作铭。明朝万历年间,高僧朗目重修,并于岩旁留诗一首,以记其事。1986年春,浮山管理处再次重修该塔。主体保持原貌,地坪用方块石铺就,洞口设有木栅,洞前砌有平宽的石级。塔院和谐,古朴典雅。图十一:远公塔院与重修远公塔院碑记
11.jpg
    1986年9月4日,日本国驹泽大学第八次佛教史迹参观团(专门研究佛教曹洞宗的),以石井修道教授为首一行19人,在此参拜了远公塔院,并敬上了供糖。图十二:重修远公塔院碑记局部
12.jpg
    会圣岩,是开山祖禅远禄公的居处,后来形成了会圣村。岩内原有禅师圆寂葬身的“远録祖师塔”,也是宋园鉴远禄禅师著《九带》处,摩崖石刻“九带遗踪”就刻在枕流岩外的侧壁上。图十三:重修远公塔院碑记局部
13.jpg
    从“重修远公塔院碑记”可知,明末时塔院已经荒废难寻,碑文中提到“持调桐城县正堂加五级纪录……本府正堂栋信牌……奉……等”字样,经过安庆府桐城县与其它官员对远公祖塔院重新修葺一新,并刻碑留记。石碑现存于栖真岩远公塔院边,可以看到完整碑文。图十四:重修远公塔院碑记局部
14.jpg
    远録曾以“浮山九带”闻名于禅门,所谓“九带”,就是“佛正法眼带,佛法藏带,理贯带,事贯带,理事纵横带,屈曲垂带,妙叶兼带,金针双锁带,平怀常实带”,这是用华严经与禅宗的原理来统一禅宗的理论。图十五:远公塔院
15.jpg
(本篇完)
2018-03-0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9 10: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龙虎平山寨——卒子走遍安庆
龙虎平山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45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枞阳项铺镇龙虎村山间的平山寨。图一:平山寨一侧的山头

01.jpg
    枞阳县原属安庆。枞阳地理位置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建城于下枞阳,以阻魏兵南进;唐朝辅公祏起兵反唐于枞阳镇;南宋李全镇守幕旗山抗击兵;元末陈友谅扎寨于浮山,朱元璋屯兵于城山,二人在今枞阳境内多次血战;明末张献忠扎“四营”于枞阳镇,并进军浮山寨;图二:太平军安庆首领英王陈玉成
02.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清朝太平军首领李秀成、陈玉成在枞阳两次召开了重要会议,对保卫天京、扭转战局起了重大作用;枞阳会议在太平军起义历史中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在安庆东面建立起众多山寨,龙虎村的平山寨就是其中之一。图三:平山寨能够看到附近的浮山寨
03.jpg
    枞阳县近代历史并不太平。清初,农民范大、范二扎寨白云岩,竖起了反清大旗;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枞阳成为太平军的根据地,枞阳人积极参加太平军,其中会宫张逸民后来还成为洪秀全的岳丈,兵败后血染天京。图四:平山寨山脊与营垒遗址
04.jpg
    项铺镇以境内项山埠地名得名。全镇共辖项金、白石、柳西、边山、石溪、龙虎六个行政村,平山寨就位于龙虎村。枞阳县项铺镇龙虎村平山寨,地处项铺镇龙虎村山间,这里濒临白荡湖,地处枞阳县腹地,毗邻浮山风景名胜区,距县城三十公里,际山枕水、风光秀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作为原白云区委、区公所所在地,曾是周边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图五:平山寨仍有村民居住
05.jpg
    枞阳人崇文尚武 ,人杰地灵,史称“诗人之窟、文章之府、气节之乡”。作为文化之乡,源远流长,尤其是到了明清之季,重教兴学之风大起。影响清代文坛二百余年的桐城文派“三祖”均出生于枞阳。其“三祖”之中,方苞、刘大櫆、姚鼐集桐城文派文论之大成,并以辩论的方法,阐述阳刚与阴柔两种文风的特点。图六:清军中的湘勇首领曾国藩
06.jpg
     清朝中期后,枞阳县东部乡村,历有教习拳术之风。拳的种类,有长拳、猴拳、破四门、地八仙、太极拳等。拳的姿势,主要有高盘的少林式,飞脚能跳墙;有低盘的武当式,能缩身扫地桩。枞阳的重文习武,同时期太平军与清军分别在枞阳招募了众多习武的乡勇为义军,为悠久的历史文化点缀了耀眼的光环。图七:平山寨寨顶
07.jpg
     据了解,咸丰二年(1852年)清廷组织县境各地办团练,对付太平军。咸丰六年(1856年)九月,太平军渡过白荡湖,同章、周诸姓练勇激战,杀团练章作朋等七人。十二月,清军提督秦定三派团练头目曹继业、胡大新率兵一千二百余人,由义津攻占枞阳镇,遭安庆太平军反击,杀曹继业,夺回枞阳镇,胡大新溃逃义津。图八:平山寨营垒遗址
08.jpg
    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一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陈玉成在枞阳镇望龙庵召开军事会议(卒子之前已经介绍),商定战略大计,是为第一次枞阳会议。会议后,陈玉成自枞阳向东,恢复无为、巢县,攻占庐江后抵桐(城),与李秀成夹击清军,桐城围遂解。图九:平山寨营垒屋基遗址
09.jpg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会同各镇守将黄文金、李世贤、韦志俊等百余人于枞阳望龙庵召开会议,共商军机,誓约会战,是为第二次枞阳会议。会后,各路大军依议行动。九月破清军于浦口,十二月大破湘军于三河镇,解除了天京与安庆之围。图十:平山寨遗址
10.jpg
    清朝咸丰九年(1859年)六月,太平军再次进攻桐城东乡(枞阳县);七月十二日,从孙家畈攻占周家潭,歼灭练勇221人。图十一:平山寨屋基遗址
11.jpg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六月,清廷提督杨载福,候补道彭玉麟统领水师入长河口围攻枞阳太平军;湘军曾国荃部从孔城攻枞阳,攻克后,驻扎白鹤峰。十月,曾国荃派人筹款修筑枞阳长河堤,在关帝庙前筑横堤,使长河水倒灌十余里,以利水师守枞阳,从而堵截安庆太平军。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十一月,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兵围攻枞阳,与清将杨载福、李承漠水师大战于莲花池,失利,退至七里头、松茂岭,后撤走庐江。图十二:平山寨能够清楚的看到项铺镇
12.jpg
    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六月十九日,太平军英王陈玉成部将刘玱琳率兵一千余人在马踏石(今官桥乡连城村)、黄马河遭清军湘军多隆阿兵伏击,损失惨重,刘玱琳被杀害(卒子个人认为,历史记载基本有误,刘玱琳为太平军安庆守将,战死于集贤关一役,后死于太湖与宿松马踏石,非枞阳县)。随后,太平军与东乡练勇在东乡马鞍山、福子岭、吴家桥等处发生激战,歼灭练勇177人。是年,县府在枞阳、汤家沟、王家套等地设立厘金卡,抽取商业税。此为县商业税之发端。图十三:平山寨遗址
13.jpg
    天气转晴之日,曾与枞阳朋友驱军来到枞阳县项铺镇的龙马村,从地图上基本无法找到平山寨,而一个叫寨头上的地方引起了卒子的注意,经过约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来到寨头上。图十四:平山寨营垒屋基遗址
14.jpg
    寨头上,实际是几个并列的山头中的一块凹地,凹地背靠山头,前方又有约三四个山头的阻挡,寨头上是一块较为平整的坡地,现已长满松树,经过卒子实地的勘察,平山寨古遗址在寨头上的山顶之上,是太平军占领安庆期间,太平军在山上建造的战壕和营地,规模不小!图十五:平山寨后被附近百姓在原屋基处建房生存
15.jpg
    平山寨是包括寨头山及前后左右数座山头的统一称呼,从山脚下荒废的梯田后,进入了山头深处,人迹罕至的地方,还有数块田地,这些田地基本由石头堆砌而成,而古战壕却基本难觅。图十六:平山寨一侧的山头
16.jpg
    一百多年前,洪秀全、杨秀清等率众在广西起义,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反抗清廷统治的农民运动,席卷了大半个中国!但中后期的内乱让这个新兴王朝元气大伤,分崩离析,天京失陷后,由英王陈玉成领导的太平军,退入皖赣鄂三省交界地的皖西南安庆地区,被清军围堵追剿!太平军曾先后数进安庆,在多地都与清军展开过激烈的战斗,尤其是枞阳、桐城、太湖、潜山等地,而平山寨能够清楚地观察到项铺镇动向!图十七:平山寨山头
17.jpg
    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去,留给今人的只有谈资,但平山寨寨的古战壕、屋基,却给我们提供了当年那场运动的实证,是宝贵的遗产。如今,战壕早已不见,太平军营地遗址处,也被枞阳百姓占据,现在军营遗址曾是太平军的中军大寨,这里地势较为平坦,或许曾是起义军的中军帐。图十八:平山寨山顶地势平坦
18.jpg
    平山寨对面小山,据村民介绍山坡上有一面巨型石鼓,相传为当年太平军平日练兵集合和遇敌情传令时用;平山寨寨顶平坦,当年太平军在寨顶树立木架,可以观察很远的敌情。图十九:平山寨
19.jpg
    平山寨山凹间现有水溏一座,山凹之间数数小山头相连成环抱的形态。当年这座小水塘曾成为太平军“千担叉”重要水源。图二十:平山寨能够清楚看到山下的项铺镇  
20.jpg
    平山寨山不高,海拔三百米左右。关于平山寨的来历,一说为清朝中期桐城东乡部分士绅和百姓为躲避太平军余部捻军的平乱而建。寨头上的营垒规模较大,建筑相对庞大完整。另一说为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建立,在背靠山脊的凹地建营垒数座,屯粮守战。图二十一:平山寨
21.jpg
    太平军占领安庆后,在安庆周边县镇建立了为数众多的山寨,山寨之间保持着一定的来往,这其中包括大量的家属,而拥有战斗力的军队基本占据在各个山寨之间。图二十二:世代生活中平山寨遗址的枞阳人
22.jpg
(本篇完)
2018-03-0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12 11: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桥老街与老豆腐石槽模——卒子走遍安庆
大桥老街与老豆腐石槽模
——安庆商业系列
第145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大桥村的一条曾经繁荣一时的老街,与这条老街上的豆腐店里的一块清末至民国时期的石制老豆腐槽模。图一:大桥老街石板

01.jpg
    大桥村历史悠久,过去一直是怀宁连接潜山、桐城、太湖的主要干道。一条长约二三百米的老街,古建筑已经相继倒塌,与老街相间辉映,一条窄窄的街道,青砖小瓦木樑柱的老房子,由于年代久远墙面的砖头许多已经被岁月腐蚀了,木樑柱显现出苍老的褐色,沿街的屋面有的承受不了重压也已经高低不平。图二:大桥老街的石柱础
02.jpg
    这是一条仍然能够看到岁月痕迹的老街,老街部分路基仍然是使用了厚厚的石板铺设的。这些也更显出特色,走在这些街面,特别是踩在厚厚的石板铺设的老街上,石板中间一条深深的车辙印,目前在安庆地区已经很少见了。图三:大桥老街上的标语
03.jpg
    这么小小的街曾经是一条商业街,服装、炭火、剪刀、药铺门市占了大多数,也有二三家杂货店、理发店,特别是老街上还有一家豆腐店,现在豆腐店早已经不再制造老豆腐,而店主人也已经拆了老屋建起了二层洋房,他说起他家百年老店时,向卒子指出一块有着百年历史的老豆腐石槽模。图四:大桥老街
04.jpg
    在大桥老街,有一个特色就是很多门店的门面仍然使用木质门板,白天开门褐色门板一扇一扇的靠墙边站着。这就是这条老街,以街中一座大桥命名的村庄大桥村。大桥老街就连接着这条大桥,大桥老街,渐渐淹没在时光的岁月里。图五:大桥老街上已经倒塌的店铺
05.jpg
    光阴荏苒、时过境迁,许多兴盛了数百年的老街或一片废墟、有如焦土,或萧条破败、人烟稀绝,或拆后重建、本色顿失。在许多人心中,老街不被拆迁变成高楼大厦已是幸事,拆后重建或者规划成商业街区也未尝不可,至少,它还存在着。可时至今日,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上的大桥老街,却未能充满生活气息。图六:大桥老街石板上的车辙印
06.jpg
    在弥漫着现代生活气息的今天,老街像是被岁月磨砺过的老人,透露出少有的古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抽一天时间,走入了“时空隧道”,漫步在老街,听听老人们讲那老街的故事。图七:大桥老街石板路
07.jpg
    走在大桥老街上,两三米宽的街巷,曾经的店铺琳琅满目,现在依然展现着这座老街的繁华。可惜连日阴雨,老街上并没有太多的人来人往,但可以想象,多少年前这里必然是人头攒动。老式的理发店里、传统的剪刀店,还有那个已经拆了的豆腐店。有着几十年堪至上百年历史的老店,在老街上比比皆是。走进这些老店,不仅可以看到许多时光留下的痕迹,更能听到许多岁月留下的记忆。图八:大桥老街上的豆腐店
08.jpg
    沿着青石板由西往东走去,大桥的老街现在只是一条东西走向长约二三百米,大桥古称月形,自汉以来,已有人文记载,或见文物,或见史志。明朝时,平江伯陈瑄开白塔(獭)河,沟通漕运,大桥得“天下之水都汇于此”便利,渐成货物中转集散地,商贸的兴起促进了古镇的繁华。图九:大桥老街豆腐店里的石槽模
09.jpg
    月山镇,是安庆北面向关的重要通道,月山镇位于怀宁县东南部,北距怀宁县城三十里,南距安庆市区四十里。大桥村位于月山镇中部,北通桐城,西临潜山、太湖、岳西和宿松。距石门湖码头十六里,有着得天独厚的交通区位优势。 这条古朴、温馨、繁荣之中又不失安静的老街,从未看过任何组织和机构、个人进行报道过,卒子走访了这里差不多十个人,都不曾知道,可是谁又会想过安庆地区还有这样一条仍然“活着”的老街。沧海桑田、几经变迁,而古老的建筑、古朴的豆腐石槽模,乃至一条小巷、一条小河、一座石桥都是古镇历史的见证。图十:豆腐店里的石槽模
10.jpg
    据大桥村民介绍,这桥头就是百年豆腐作坊,真是一点不夸张的,女主人介绍祖上几代都开豆腐作坊,传到她手里,最少三代了,她说她家里从清朝末年开始在老街上做豆腐谋生,脚下这块豆腐石槽模就是祖传传下来的磨槽,有着百年历史。和那些纯机械化的规模化生产不同,大桥老街上的豆腐为手工制作。他们说老一辈传下来的手艺就是这样子的,这样做出来的豆腐也更香醇更有味道。老街的豆腐使用了月形河里的河水,用的黄豆也有讲究,都是怀宁县种植的或者村里村民家种植出产的,这样不仅出浆率高,出产的豆腐也更加香醇。图十一:清朝晚期至民国时期的制豆腐石槽模
11.jpg
    煮沸的豆浆放置一会儿,就要点卤了。盐卤、石膏都要放一些,只用一种没这么好吃的,至于这两者的比例,也是全凭经验了。但是最关键的仍然是制造豆腐的槽模,古时候点豆腐的模基本都是木制的,但大桥老街豆腐使用的是石制的槽模,点好了卤,要“凝一凝”,过些时间后,等到豆浆在缸里凝固成了膏状,用勺把它们舀到石槽模上,铺平,再包上纱布,一屉豆腐就算初步成形了。老街豆腐店每天天不亮开始做豆腐,等到卖完已经下午了;接着马上选豆子泡豆子,每天忙个不停,看过制豆腐,你会明白“世上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这句老话不是乱说的。图十二:豆腐店里的石槽模有放卤水的石洞
12.jpg
    大桥老街豆腐店早已经不再制造豆腐了。豆腐古时名称很多,有“菽乳”、“黎祁”等。五代时的陶谷,在他著的《清典录》中说:“日市豆腐数个,邑人呼豆腐为小宰羊”。大约到了唐、宋以后就称之豆腐了。唐朝鉴真和尚在天宝十年(公元757年)东渡日本后,便把豆腐技术传进了日本,所以日本的豆腐业一直视鉴真为豆腐制作的祖师。豆腐,在宋朝传入朝鲜,十九世纪初传入欧洲、非洲和北美,逐步成为世界性食品。图十三:有着百年历史的制豆腐的石槽模,比较罕见
13.jpg
(本篇完)
2018-03-1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13 10:5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店黄冲溪——卒子走遍安庆
宣店黄冲溪
——安庆风景系列
第146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社区的一条流入石塘湖的小溪,黄冲溪。图一:黄冲溪

01.jpg
    杨桥镇宣店社区南临风景秀丽的石塘湖,背倚气势雄伟的大龙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图二:黄冲溪边的枫树
02.jpg
  杨桥镇宣店社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地处于皖西南、皖鄂赣三省交通的枢纽位置,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优越的自然环境。杨桥镇宣店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属于亚热带湿润型季风气候带,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6.9℃,具有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图三:黄冲溪边的竹林和白果树
03.jpg
    宣店境内旅游景点丰富多彩,据杨桥龙湾十八景点资料查明,境内有“虎洞云蒸”、“江湾麦浪”、“响涧瀑布”、“芦塘夜月”、“线尖绕雾”等景点。图四:黄冲溪顺河谷流下
04.jpg
    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黄冲溪,一条源自大龙山流入石塘湖的小溪,再由石塘湖流入白泽湖、破罡湖,最后流入长江。图五:黄冲溪的一条小小支流
05.jpg
    黄冲溪是宣店重要的水源,这个叫黄冲的地方现在已经渐渐淡化了。宣店村里的村民使用了黄冲溪流下的水源灌溉和饮用都要依靠黄冲溪,但是这条易涨易退的山溪水,每到春夏之交的雨季,反反复复给村民带来灾害。图六:黄冲溪的美景
06.jpg
  大龙山,高达近七百米,著名的溪流主要有白龙溪、黄龙溪、乌龙溪和赤龙溪等,又有以各个山冲命名的溪流,如黄冲溪。图七:黄冲溪局部
07.jpg
    这条黄冲溪沿着山脚日夜流淌。黄冲溪北靠大龙山,依山傍水,风景秀丽,是整个杨桥镇上一处生活幽静、古朴的环境区域。图八:黄冲溪中段小水库流下的瀑布
08.jpg
    最早介绍黄冲溪的安庆人应该是网络上一位老爷爷,他曾介绍了黄冲溪的历史,卒子多次游玩宣店这一片区域,对这里古村落、古庙、古树、古道、古桥都进行了拍照。图九:黄冲溪如丝绸般的流水  
09.jpg
    黄冲溪溪河里多是从山上滚落的山石,有圆有菱,经过岁月的洗冲,已经被得非常的圆润。而黄冲溪经过几公里的汇小溪成大溪最后流入石塘湖。图十:黄冲溪边的树枝
10.jpg
    沿着黄冲溪游玩,可以顺溪而上山。大龙山由条山岭支脉与主脉衔接,周围的山岭延绵不绝,通过溪谷渗透,形成多条小溪流朝着一个方向,最终汇合成一股较大的黄冲溪的水流。图十一:黄冲溪
11.jpg
    黄冲溪水沿着河间的石头奔涌而出,顺着小路往山上行走,常常会被这条小溪的美景所吸引,入秋之后山间有很多枫树红叶真是美丽。图十二:黄冲溪
12.jpg
(本篇完)
2018-03-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18 15: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治塘江氏清朝古墓群——卒子走遍安庆
治塘江氏清朝古墓群
——安庆古墓系列
第146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冶塘村的一处江氏从清朝至民国期间的古墓群。图一:冶塘村

01.jpg
洪铺镇属半丘陵浅山区和半圩畈区,这里有皖河的冲积平原地带,土地比较肥沃。洪铺镇三面浅山环绕,仅南面冶塘湖与皖河相连。最高点董岭尖海拔364米。今天卒子介绍的冶塘村就位于冶塘湖边的江氏古墓群。洪铺镇地处安徽省怀宁县西南部,东与月山镇、大观区山口乡毗连,南与大观区海口镇、皖河农场隔河相望,西与江镇镇、清河乡接壤,北与石镜乡、黄墩镇交界;全镇总面积84.4平方公里。图二:冶塘村的江氏古墓(朝代不明)
02.jpg
江氏,是安庆人口众多的一个姓氏;今天卒子介绍的冶塘这处古墓群,除了江姓之外,还有徐姓还几个姓氏,但以江氏为主,其中还有清朝的登仕郎墓,墓碑已破损。江氏发源于河南正阳,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亡国后的江氏子孙,先自正阳向北逃到淮阳(今属河南),又自淮阳继续北迁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至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另外,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齐(今山东临淄一带)。图三:冶塘村三官古墓
03.jpg
宋趄由于金兵攻占汴京,中原人数次大规模南流,江氏有一支自汴京迁至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还有一支由江塙率领迁至江西都昌,其后江万抗元殉国,江万之弟及子孙由江西迁福建宁化石壁村。其后又有徙永定高头乡及平和葛布大溪村。 图四:冶塘村江母吴氏妇人
04.jpg
江氏的郡望主要有:济阳郡、淮阳郡、六桂等。堂号主要有:“忠廉堂”,宋时上高尉江灏,因勤王功升建浦丞。因统义兵捕盗有功,历任柳州、象州两州知府,为官又忠又廉。另外还有“济阳”、“淮阳”、“六桂”等堂号。图五:冶塘村民国期间的徐寿山墓
05.jpg
江氏起源有三:一是源自嬴姓。西周时,颛顼裔孙伯益的儿子玄仲,被大禹的儿子启封在江国(今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春秋时江国被楚国攻占,江国子民流落异乡,为纪念故国,很多人都以江为氏。另据沿海江氏族谱记载,宋初,福建泉州人翁乾度生有六个儿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次子处恭,姓江,其子孙也姓江。兄弟六人同中进士,被誉为“六桂联芳”。现在的“六桂宗亲”就是从此而来。江姓还有一支是姓萧的改姓的。唐代萧氏因败于黄巢,怒而指江为姓,后裔主要聚于江西婺源江村。图六:冶塘村除江姓还有另几支姓氏
06.jpg
江姓发源于今河南省,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九位的大姓。江国于公元前六二三年被楚灭掉后,其子孙以国名江为氏,或北上辗转于淮阳(今属河南),又自淮阳再北上迁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到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或逃至齐(今山东临淄一带)、陵阳(今安徽石埭县东北)以及郧阳。唐代时,江姓已广播于北方广大地区。宋朝靖康年间,金兵攻陷汴京,江姓有一支自汴京迁之杭之仁和(今浙江杭州市),还有一支由江确率领由山东济阳迁至江西都昌,明朝初,江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浙江、山东、河南、湖南等。明清以后,江姓遍及全国各地。图七:冶塘村清朝光绪年间的古墓
07.jpg
江姓源自古老的嬴姓,传说是大禹的贤臣伯益的后代。据唐人林宝所著《元和姓纂》记载:“嬴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颛顼,为古帝名,是五帝之一,相传是黄帝之孙;元孙即玄孙,颛顼的玄孙伯益,是舜时东夷部落的首领,因助禹治水有功,禹要让位给他,他避居箕山之北(箕山位于河南省登封县东南)。伯益的后代大约于商朝或西周初期受封建立江国。图八:冶塘村江氏登仕郎墓
08.jpg
因为江氏发源于河南正阳,所以早期主要是在河南发展繁衍。亡国后的江氏子孙,先从正阳向北逃到淮阳(今属河南),后又迁至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并在此发展成为名门望族,故江氏以“济阳”、“淮阳”为郡号。据记载,江国灭亡后,还有一部分江国子孙逃到齐(今山东临淄一带)。此后,江姓在河南、山东立足后,又向四处繁衍发展,迁播到全国各地。唐初,江姓人迁到福建落籍;宋代,江氏大规模南迁到浙江、江西、福建、广东等地。明清时期,有的江氏族人跟随郑成功入台湾,在台湾定居,后来又有人移居海外。图九:冶塘村古墓
09.jpg
江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据《元和姓纂》、《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出自嬴姓。江,系颛顼帝玄孙伯益之后所封之国,在河南正阳县涂店东北角,后灭于楚,子孙以国为氏。也有说出自姬姓,为翁氏所分。据《元和姓纂》、《六桂堂业刊》所载,宋初,有姬姓后裔姓翁名乾度,生有六子,分姓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其中次子处恭,分姓江,其子孙也姓江。还有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图十:冶塘村光绪年间的古墓
10.jpg
江姓始祖名江元仲。江姓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玄孙伯益之后。上古时代,颛顼帝有孙女名女修,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孕,并产下一子名大业,大业子名伯益,因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伯益就成了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伯益下传几十代,经夏、商,到西周时有裔孙名元仲。元仲受封于江,并建立了江国。江国后被楚国所灭,其后子孙以国为氏,称江姓。他们尊江元仲为江姓的得姓始祖。图十一:冶塘村登仕郎墓
11.jpg
江姓发源于今河南省,江国于公元前六二三年被楚灭掉后,其子孙以国名江为氏,或北上辗转于淮阳(今属河南),又自淮阳再北上迁至陈留圉县(今河南杞县于镇),后又迁到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或逃至齐(今山东临淄一带)、陵阳(今安徽石埭县东北)以及郧阳。江姓宗族特征,江姓源于北,而盛于南,是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江姓在唐宋以前的名人多以河南人为主,后期江姓名人则以南方人为主。图十二:冶塘村古墓
12.jpg
据了解,江氏迁入安庆地区的始祖为公胜一公之子,先世历迁不一,至公始迁皖怀宁之独秀山西北老龙王庙,后纂修家乘继别子为祖之义也。公卒葬本庄屋下首土名汤家园,乙山辛向,有碑有传。其妻妣卒葬与公同山。图十三:冶塘村清朝咸丰年间的古墓
13.jpg
公妣坟荣界址於民国三十五年与刘姓协订清界字一纸,兹刊录於后:立协订清界字江逢辰公裔天与、芝山刘隆平等,情因隆平架造屋宇,南边与江坟基地境连界当中界至尚未分晰。兹我等双方勘定,自江逢辰公之北,世佑公碑北脚外边,木尺起量,向北横量计二丈三尺,系江之坟境,界外系刘之基址,听刘人架造前重之屋,不能搪塞江坟阳道,江姓坟境抵刘人壁脚准予出水,因各取方便,日后不得籍此饰说。欲后有凭,立此协订清界字同样二纸,江刘各收一纸嵌合永远大发据。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古历十一月初十日,立协订清界字人江逢辰公裔天与、芝山刘隆平等押子新泉笔。江瑞臣、江忠林、江懋功。凭中,俱押。刘心明、江伦卿、刘和平,字由朝一公裔天与收。图十四:冶塘村清朝古墓群
14.jpg
(本篇完)
2018-03-1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13:3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铺松塘庙——卒子走遍安庆
三铺松塘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公岭镇三铺村的一处古寺庙。图一:三铺村松塘口土墩上的松树丛

120-1.jpg
    公岭镇是安庆市怀宁县下辖的一个镇。地处怀宁县西北部,东与秀山乡毗邻,南临小市镇、三桥镇,西接潜山县余井镇,北靠马庙镇。三铺村位于公岭镇东南,全村总面积近七平方公里,人口二千余人。图二:路口松塘庙指示牌
125-1.jpg
    三铺村文风书韵,村子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塘名叫“松塘”,整个池塘两面有山岗围绕,一个土墩长满松树。据说有高人指点此处池塘唯东方有路,是一处出祥星的地方。图三:松塘庙指示牌
130-1.jpg
    此处后来陆续有人迁移至此,至今已近四、五百年历史。离村不远,传说明朝建有观音庙、据碑记上记载为明仁宗洪熙元年(1424年)建。明末思宗崇祯皇帝时期,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大军南下,庙遭毁损。图四:松塘庙局部
135-1.jpg
    古松塘这一带,为田畈交陌的地方,所以此处叫“松塘”。此处相传:先有古松,后有三铺。松塘一带,移民数百年前迁居此处,村民的先祖辗转移居到这里,繁衍生息,逐渐成为集聚地。图五:远看松塘庙
140-1.jpg
    清朝时期,观音庙经过多次修缮。清朝光绪八年,村里村民共同捐献银两和牛匹,现庙里仍保留着一块清朝光绪年间的木牌,雕刻有百年前,村民出资和献牛的记载。图六:松塘庙庙门
150-1.jpg
    八九十年代,观音庙得到重新维修。现改名为“松塘庙”。庙规模不小,有常住僧侣好几位。问过僧人,寺庙里仍保留着原观音庙里的一个古香炉,时期大约是晚清至民国期间。图七:松塘庙碑记
155-1.jpg
    松塘庙建在松塘不远的田畈之间。据寺中僧人介绍,此处地形为狮形山麓,背山面湖,是一块风水宝地。古色古香的高大庙门庄严肃穆,美观大方,庙门正上方镶嵌着“松塘庙”的匾额。大门两旁伫立着两只石狮子,大门上的对联立意含蓄,书法清秀。上联是“南海驾慈航普渡众生人登觉岸”,下联是“西方悬佛日光照万姓庇钧天”。图八:松塘庙内的清朝献牛木牌记
165-1.jpg
    庙内庭院宽敞幽深,典雅幽静。寺外有一土地庙,不足十平方米,供奉着土地公公与土地婆婆像。这里香烟缭绕,烛火长明,每逢阴历初一、十五,求签问卜、祈求保佑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图九:松塘庙前清朝至民国期间的古香炉
175-1.jpg
    据村民和寺里僧人介绍,松塘庙建庙前,曾建有土地庙,土地庙前有两块碑,老人带着卒子去往土地庙,卒子发现这是一块亭柱碑刻,这两块碑刻应该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庙亭、或桥庙等亭前的柱础石,上有阳刻内、外两幅对联。图十:松塘庙前土地庙里的“告示”
180-1.jpg
    碑不知何时被拖到附近的田间架桥使用,数年前,由村民挖出并移送到松塘庙前的土地庙使用。村民介绍,二千年左右,村里的老书记在土地庙里曾写“告示”,因碑上字迹模糊,无法辨析,请路过文化友人能够根本字迹将这两幅对联对出来。图十一:松塘庙前土地庙前古石柱对联
185-1.jpg
    村民说,这十多年间,村里路过数以千计的人,看过无数,终没有人能够破译出这两幅对联。卒子用水泼洒在石柱上,经过仔细辨析和研判,将其中一幅对联的重要一个字进行仔细分析,得出外联“宝”、“资”字答案,最后确定为“资”字,得到围观的三、四位老村民的点赞。图十二:松塘庙前土地庙二幅对联十多年间无人能破译
190-1.jpg
    再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卒子根据下联,最后认为这幅对联上联应该是“乾坤资化育”。当时,几位村民拍手称高人,让卒子非常难堪。在村民的建议下,卒子将破译的对联,用毛笔写在土地庙上。图十三:松塘庙前土地庙上石柱约为晚清至民国期间
192-1.jpg
    再经过仔细辨析,卒子根据下联“洪休降百祥”,想起白鳍豚天桥一家卖蜂蜜的小店家门上有一幅对联,“……降千祥、……纳百福”,据此分析,结合石碑上字迹“……光*祀”,卒子结合碑上模糊不清的“心字”底,最终得出“惠化光千祀、洪休降百祥”。得到一位老村民的认许。他说,他二十多前年还记得好像是一个“惠”字。图十四:古亭石柱局部
194-1.jpg
    经过与村民的共同努力,卒子最终破译了土地庙前古石亭柱的两幅对联,更重要的是经过卒子的行动,去带领安庆更多喜爱文史的朋友加入到保护安庆文化遗产当中来。图十五:破译出来的对联卒子写在土地庙壁上
196-1.jpg
    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努力与研究,现在的安庆地区,研究地方文史的朋友日益增多,让安庆的文化传播多了更多新鲜的血液,让安庆的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格局,为此卒子将继续努力,为宣传安庆鞠躬尽粹、奋斗终生。图十六:欢迎广大安庆文史爱好者走出户外共同为保护安庆文化遗产努力
198-1.jpg
(本篇完)
2018-03-1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20 12: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鹞落坪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鹞落坪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政旧址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46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村的一处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图一: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军政旧址

01.jpg
    鹞落坪村位于包家乡西南部,全村由原鹞落、美丽、道中三村合并而成,村址设在鹞落组。鹞落坪曾是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八军和皖西特委机关驻地,被誉为“红色鹞落坪”。鹞落坪村境内山高林密,层峦叠障,山脉纵横,属大别山主峰分水岭主段,千米以上山峰三十多座,最高峰为南部的多枝尖,海拔1721.2米。图二:航拍聂家老屋
1.jpg
    鹞落坪距岳西县城六十公里的,因地形险要、峰顶有块巨石如鹞子而得名。在这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坐落着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聂家老屋。旧址四周青山绿水,景色秀丽。为弘扬红二十八军坚持鄂豫皖的丰功伟绩,是安庆地区一处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三: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及老照片
02.jpg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十一月,中共鄂豫皖省委按照中央军委的指示,率红二十五军北上长征,撤离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二月,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在岳西县凉亭坳重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大别山区的武装斗争。图四: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门头
03.jpg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六月,中共皖西特委迁驻鹞落坪。不久,高敬亭率领红二十八军在转战途中进入鹞落坪,并在此建立根据地。此后,红二十八军在鹞落坪建立了便衣队,开设了红军棚、红军山林医院、被服厂、小型修械厂、交通站和红军商店。图五: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简介
04.jpg
    在艰苦卓绝的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中,红二十八军在人民的大力支持下,以不足二千人的兵力,以岳西县鹞落坪游击根据地为中心,转战于鄂豫皖三省的四十五个县,与敌发生大小战斗243次,牵制敌正规军最多时达六十八个团,约17万人,歼敌18个营、15个连和大量反动民团武装,粉碎了敌人的反复“清剿”,有力地支持了主力红军的长征,配合了南方其他各省红军的游击战争,做出了被毛主席称为“很不容易、很了不起”的贡献!图六: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
05.jpg
    这是一支打不散、拖不垮的红军部队,他们是党的好孩子,是最最可爱的人,他们让革命红旗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7月,遵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文件精神,红二十八军和国民党军政当局在岳西县达成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1937年8月,高敬亭率领红军撤离鹞落坪,后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图七: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内的修械所与林维先卧室
06.jpg
    回眸历史,岳西的革命征程阐释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战争伟力之最深厚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历史不会忘记:三年游击战争中,岳西人民为配合掩护红28军做出巨大牺牲,革命战争期间仅县委书记就牺牲了5人;1943年,那时岳西群众生活贫苦,但仍然节衣缩食积极捐献,购买了一架飞机取名“岳西号”支援前线作战……图八:聂家老屋堂屋
07.jpg
    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聂家老屋,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包家乡鹞落坪村。该老屋坐东朝西,房屋13间,建筑占地面积372平方米。平面为一进两厢三合院式布局,双坡屋面,悬山顶,小青瓦,夯筑墙,三合土地面,这类房屋为当地农户普遍采用,具有地方代表性。图九:聂家老屋堂屋牌位与聂长和卧室
08.jpg
    1935年夏,高敬亭率红二十八军转战至此,见这里地形有利,群众基础好,决定在此建立根据地。随后,在地方党组织的配合下,成立了红军便衣队,创建了山林医院、红军被服厂、小型修械所和红军商店,这里逐渐成为红二十八军大本营。图十: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内的卧室
09.jpg
    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是红二十八军坚持三年艰苦卓绝游击战争的重要物证,同时它又是红二十八军与岳西人民鱼水情谊的见证,因此,保存它就是保存了这段红色的记忆,意义重大。图十一: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内的照片
10.jpg
    据聂氏谱载,主人聂在忠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由太湖河图(今岳西)迁入此地,当时仅有茅屋三间。后由于人口增多和条件好转,又重建瓦屋九间,即现有规模。之后一直由其后人居住,但保存状况较差。图十二: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局部照片
11.jpg
   2007年初,岳西县政府对旧址进行了修复,并在内部进行了复原陈列。同时,在旧址对面新建了红二十八军纪念馆和中心广场,将这里建成我县独具特色的红色景区,2009年4月正式对外开放,红二十八军纪念馆专门管理景区一切事物。目前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是全国三十条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和一百个红色经典景区之一,是国家AAA景区。图十三:军政旧址
12.jpg
    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主要分为三大块,分别为:红二十八军展馆、聂家老屋和中心广场。今天卒子介绍的是聂家老屋。东堂屋主间为红二十八军会议室,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高敬亭曾多次在此召开部队将领、地方党组织和便衣队负责人会议,讨论工作,指挥战斗。图十四:聂在忠卧室与高敬亭卧室
13.jpg
    高敬亭的卧室就位于东堂屋的右耳室,高敬亭原名高志员,1907年8月出生在河南光山县(今新县人),皖西红二十八军的主要领导人,在大别山三年游击战争中,高敬亭常率领部队来鹞落坪,多数情况就住在这间房子里。1939年6月24日被错杀于合肥青龙厂。图十五: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内的红军商店与红军药店
14.jpg
     正堂屋左耳室是红28军特务营营长林维先的卧室。抗日战争时期,林维先担任新四军四支队参谋长、副司令员。建国后曾任浙江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武汉军区副司令员。老屋内部还复原了红军商店、红军医院、红军修械所等革命遗址。图十六: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内的修械所
15.jpg
     红二十八军展馆占地二千平方米,建筑面积八千平方米。展馆主要以红二十八军的发展历程为主线,全面介绍了红二十八军的三次组建、转战鄂豫皖、岳西谈判、七里坪整编等重大历史事件,集中展出相关的文物、文献、照片及其他资料五百余件,再现这支英雄部队的光辉伟绩。图十七: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
16.jpg
(本篇完)
2018-03-2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21 15: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檀四百年古柿树——卒子走遍安庆
朱檀四百年古柿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46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肖店家乡朱檀村的一棵四百年二级古树古柿树。图一:四百年古柿树局部

01.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这棵柿树,距今已经四百多年,倒推时间约为明朝时期,明朝时期的古柿树位于桐城市肖店乡朱檀村一池塘边,树高约二十余米,主干胸围一百多厘米,树龄四百多年以上,至今仍枝叶繁茂并且年年开花结果。图二:四百年古柿树保护牌
02.jpg
    该树相传为明朝所植,因树龄古老又生机盎然,被当地群众称为“仙柿王树”、“神柿树”。不断有迷信群众来此树下求神问安。图三:四百年古柿树全貌
03.jpg
    因该树阴宽阔如盖,树下凉风习习,所以每到夏天,全村老幼争相来树下乘凉休闲。一到秋天,枝头柿果累累,大如拳头,红如灯笼,树叶经霜后变得火红一片,煞是好看。图四:四百年古柿树局部
04.jpg
    该明朝古柿因古老不衰,且能正常开花结果,具有重大研究价值。不断有安庆的林业部门及专家前往,并进行基因方面的研究。当地政府和村民常以有这棵“仙柿王树”而骄傲,目前此树已定为二级保护树木。图五:四百年古柿树保护牌
05.jpg
    这棵生长的四百多年树龄的古柿子树,虽历经风雨却依然枝繁叶茂,更令人称奇的是,这棵古柿树今年还结出了上千斤的黄澄澄的柿子。图六:四百年古柿树局部
06.jpg
    古树长得高大挺拔,比一旁的楼房高出了一大截,树干粗壮,两个成年人才能合抱。树枝上结出了无数个大大小小的柿子,就像是一个个小巧的红灯笼十分喜人,树皮上的青苔以及龙鳞般的疙瘩显示出树龄已经不小了。图七:四百年古柿树周边村民与古树对比
07.jpg
    据此树周边村民介绍说,他的祖辈明末清初从移民过来时就已经有了这株柿子树了,肯定这个树在我们祖祖以前就有了,但是不晓得有好多年,根据这几代人来推算,可能是四百多年以上。图八:四百年古柿树局部
08.jpg
    据了解,柿子树是落叶乔木,一般结果期在一百年左右,四百多年树龄极为罕见。村民们告诉记者,这株柿子树平时并没有人管理,实在令人惊奇,虽然每年挂果很多斤,而且到了成熟期都还有千斤多的果子,“比糖都甜,好吃的很。”图九:四百年古柿树局部
09.jpg
    这是棵有故事的古柿树。古柿树有着四百多年的历史,枝叶繁茂,年年结果,夏季柿树成为天然凉棚,成为群众在树下纳凉吃饭的好去处。该树树高二十余米,胸围一百多厘米,冠幅一百多平方,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古树,现被桐城市人民政府列为古树名木重点保护名录,挂上了保护标牌。图十:四百年古柿树局部
10.jpg
  历经岁月的浸蚀和磨难,这株古柿树的主干部分出现了空洞,柿树曾受到很大损伤,目前柿树的根部部分有朽腐较为严重,有时树叶出现了枯黄。图十一:四百年古柿树局部
11.jpg
  古树每年结果,树头稀疏挂着的柿子,任由鸟雀啄食。卒子曾介绍过很多次安庆各县市区的古柿树,像肖店乡这棵古柿王树却是不多。图十二:四百年古柿树
12.jpg
    据记载,肖店乡过去这个庄穷人多,日子较为清苦。加上战乱、病灾、饥荒等因素,人口流失比较严重。现在,幸朱檀村民的日子过得像非常的幸福,这棵树也反映了农村发展变化和人民群众逐步走向了幸福生活的历程。图十三:四百年古柿树
13.jpg
(本篇完)
2018-03-2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14:34:32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中街上的江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老中街上的江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46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晓天镇,晓天镇与安庆市岳西县一山之隔,这条老街多数百姓都是由安庆地区迁移而去,所以卒子也将本地纳入走遍安庆的范围,卒子曾于2016年5月28日,在《卒子走遍安庆》第970篇文章时介绍过晓天老街。图一:云雾缭绕的大别山

01.jpg
    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西南的大别山深处,有一个古老的小镇晓天镇,它与安庆市岳西县一山之隔,其中的老街有着三百多年历史,至今古韵犹存,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是皖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徽派古建筑群。图二:江家老屋大门
02.jpg
    六百多米长的集镇老街,始建于元朝,成形于明清时期,建筑为徽派风格,雕梁画栋,小灰瓦,马头墙,卵石街面,风格自然古朴,清净优雅。今天卒子介绍的江家老屋就在老中街上,为一处典型的徽派建筑,高大的马头墙。图三:纹满寿纹和奎纹的石柱础
03.jpg
    据了解,老中街上的江家老屋,具有二百多年历史,是清朝中期的建筑,至今古韵犹存,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其中横梁部分基本是当年的原物,是皖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徽派古建筑群。图四:老街上江家老屋的马头墙
04.jpg
  据载,当年的晓天老街街市繁华空前,山东、江浙等地的商贾云集于此,有江源泰、董德泰、德生和、程济堂、姚隆顺、晓春园六十多家商号,经营的商行有丝绸、制伞、药店、油坊等。部分商品是安庆地区通过岳西县等地经翻山越岭才运到老街的。图五:江家老屋的木柱与天井
05.jpg
    老街中街道宽三米,旧时的路面,鹅卵石铺成、车辙深凹,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现下设排水管道,路面被青石板、灰色扁砖代替。图六:清朝巨大的木柱与横梁
06.jpg
    临街两边大大小小的商铺,还保留着原来的风格,门前的台阶,一扇扇陈旧的木门、木窗,木板拼成的柜台,木制的阁楼,伸向街心的飘檐,高高的马头墙,传统工艺的蒲扇,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的桐油、铁匠铺,把人们带进久远的时代里。图七:江家老屋的青石门框
07.jpg
    老街街中有一座豪华的建筑,江家大屋,也是今天卒子介绍的老屋。江家大屋采用“独梁厅”,穿堂“七进六厢”,每进深十米、宽八米,砖木结构,桁条梁柱用材均为斗粗的江西河杉,屏风、立柱、窗棂各种图案。图八:天井
08.jpg
    老屋中间是天井,目前已被水泥密封起来。第二进,一支独木脊梁承托三间,可谓独木撑万斤。据史料记载,此系清朝乾隆初年,江氏先祖投资兴建。在抗日时期,江家大屋作为安徽省第七临时中学的教学区和大礼堂,有着光辉的历史、红色的记忆。图九:老街一角
09.jpg
    晓天老街有着一道道风景。马头墙,其实是防火墙,这是出自民间的智慧。古时候,街巷狭窄,房屋大多是砖木结构,一旦有哪家失火,这种高高耸立的马头墙就可以起到防止火势蔓延到隔壁人家的作用,也为救火赢得了时间。图十:墙角的图绣
10.jpg
    江家老屋据说始建于明代末期,由江氏人士出资营造。因历代修缮,整体建筑基本上失去了明代特征,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旧构。图十一:江家老屋局部
11.jpg
    江家老屋建筑又在一进门厅使用了青石拼图门框,当年使用分段施工比较少见。建筑坐北朝南,三个厅堂占地面积约上百平方米。图十二:江家老屋的天井
12.jpg
    房屋采用抬梁穿斗式结构。中厅八柱落地,柱础有方形与肩头形两种。在方形柱础上凸雕“寿”与“奎”纹图,形象饱满、生动。图十三:江家老屋的局部
13.jpg
    从江家老屋迈步进门,穿过黑黑的走廊,是个宽阔的天井。这个天井有些奇特,天井里不是一个门,而是左右各有一道门,从两个门进去,又是一进院落。江家老屋与安庆很多地方的老屋一样,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如今已经残破不堪,与老街一起成为新兴的文化景点。图十四:或是石柱础
14.jpg
(本篇完)
2018-03-2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09:0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查湾张氏祠堂——卒子走遍安庆
查湾张氏祠堂
——安庆宗祠系列
第146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查湾村的张氏祠堂。图一:张氏祠堂大门

01.jpg
    张家祠堂地处怀宁高河附近的查湾,这里三面青山环抱,连绵不绝。环如障列,苍翠悦人。图二:张氏迁皖始祖宗谱局部
1.jpg
    张氏祠堂坐北朝南,面阔五间,粉墙黛瓦,高脊宽檐,体量宽敞,气派不凡。图三:张氏祠堂一侧
02.jpg
    大门立柱下用青石柱础,柱顶卷刹斗拱,形制古朴,用料硕大,装饰简略,结构精练,精巧雅致,具有典型的清朝建筑特点。图片
图四:张氏祠堂清河郡重光堂
2.jpg
    宗祠一幅对联“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驻足祠堂,可近揽田原翠色,群鸟争渡;远瞩平原山景,农家炊烟。拂摸油漆木门,令人感叹不已!图五:张氏祠堂局部
03.jpg
    据怀宁百忍堂《张氏宗谱》(民国乙酉)记载,本支源自江西都昌山田,早期世系为:士昌-筮-诜-顺六-百七十五-祐千-来六二-自十六(迁怀始祖),再倒至千五、千六、千七千五(名立惠)-家六(贵六),迁居新建饭箩墩;图六:张氏祠堂铭
3.jpg
    千六(名立忠,号再三,庠名华贵)-仕诚(名家诚,字大振,号仕诚,迁山田开坂)、仕议(名家议,字玉振,号仕议,迁梅子岭)、仕谕(名家谕,字泰来,号仕谕,迁塘赛湖)、仕谦(名家谦,字松溪,号仕谦,迁蜡树窠);千七(名立恕,号万源)-元一(名家一,迁彭泽赤土墈)、元三(名家三、字联魁,迁赤湖坂)、元五(名家五、字天祥,迁冶塘)。图七:张氏祠堂高高的封火墙
04.jpg
    仕议-声魁(字祥吉,号文魁,怀宁大房,居梅子岭,在今平山与江镇之间)、声德(字文昌)、声嘉(字文鄂);仕谕-声廷/庭(字政和,号文廷,怀宁二房,居江镇塘赛湖、山口镇、夫子冈、洪镇石库新安岭、阮家圩、安庆、潜山南门、宁国石口等地);图八:张氏祠堂匾额
05.jpg
    仕谦-声通(字文士,号文通,怀宁三房,居蜡树椒子河、彭滩、望江东冈山、潜山方家巷等地)、声从(字云秀,号文林,此支疑居潜山待考)、声玉(字文德);图九:张氏祠堂局部
06.jpg
    元三-声荣(字湖泉,号福荣,后人不详待考)、声华(字显元,号福华,怀宁四房,居大洼赤湖坂、花家车、平山大塅黄豆仓-张湾、清河石头潭-张山、潜山洋荡湖、安庆城内)、声富(字显忠,号福富,怀宁五房,居上石牌)、声贵(福贵,迁桐城,待考);图十:张氏祠堂
07.jpg
    元五-声显(字千魁,号福显,怀宁六房,后人自冶塘迁黄池圩/黄城圩,即今石牌皖河双一村张家墩)。另据了解,皖西南张氏多上接江西都昌山田派系,其他不详。图十一:张氏祠堂四周
08.jpg
    张氏一族主要居住在怀宁南部、西南部(江镇-平山-石牌-蜡树)及望江、潜山等地。宗派为:自立家声振,兴华乐久成,熙和增福禄,积善启明英,秀士从朝爵,贤才举上卿,天恩多永锡,万代显芳名。图十二:张氏祠堂
09.jpg
(本篇完)
2018-03-2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12: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46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区三圣庵一侧山岭的战壕遗址。图一: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就位于标识处

01.jpg
    在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区山岭众多,地处安庆市北郊,东临大龙山山脉,南邻燎原社区,西连永安村,北与五横乡接壤,这片区域有五、六平方公里,绝大多数是山坡、山坡下就是一片平畈和水田。图二:资料图片
1.jpg
   大龙山镇百华社区,距离市区约二十余里路,却是通往怀宁、潜山、桐城等地的必经之路,这里有明清时期的寺庙四座,龙池寺、龙山寺、八方禅寺、三圣庵。图三: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局部
02.jpg
    卒子介绍的这个战壕遗址,就位于百华社区的一侧山坡背面,站在这个山坡,能够看到永林社区、新新社区、及安庆市北部新城西南一整片区域,与安庆大学隔街相望,西南临风景如画的石门湖,东与大观区接壤,是一处全新发现的古战壕。图四:从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能够瞭望集贤关
03.jpg
  那天,从方柏堂墓前小道径直走到一个小山脊上,问同行的驴友那边有什么?什么都没有,于是我不死心顺着山脊,独自一人看看山坡那边有什么东西,无意间看到坡阳面正对着百华水库,眼前一马平川,正当我返身准备回去的时候,看到杂草丛间还是一个大坑,我顺看坑边看去,发现这是一条小战壕。图五: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局部
04.jpg
  我再次拨开杂草,跑到坡背后,这条战壕约长五十米,一直到坡半腰,中间有二、三处较厚,面积约五、六平方,卒子推测这可能是当时驻点的茅屋屋基。这条战壕经过一百多年没有毁坏,可能因为土质较硬,沟里长出的松树也有二三十年之久。那么为什么这个小山坡会有这样一条长长的壕沟呢?图六:战壕遗址下有条小道通到三圣庵
05.jpg
    据了解,曾国荃在驻扎安庆期间,就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曾国荃是曾国藩的九弟,毕业于湘乡私塾,湘军主要将领之一,后授两江总督。因攻打太平军“有功赏“伟勇巴图鲁”名号和一品顶戴。咸丰年间随兄曾国藩筹建湘军,并带领招募兵勇数千人,对太平军作战,后组建吉字营,为曾国藩的嫡系部队。1860年5月围攻安庆,屡次击退英王陈玉成的援军。图七:战壕遗址内杂草丛生
06.jpg
    相传曾国荃当年在安庆统领膘悍、骁勇善战的湘勇,南征北战、平乱安邦,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替清廷效劳,立下了汗马功劳,有“无湘不成军”之说,使湘军名声日振。以致于官封巡抚、总督。在1860年至1861年9月攻陷安庆期间,多次以寡敌众,常常力战几天至几十个昼夜,屡次击退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贤的反扑,先后击毙对王洪春元、德王唐日荣。图八:从田畈远远看到山坡,基本难觅战壕遗迹
07.jpg
    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5月,曾国荃率军进驻安庆以北的集贤关,开始了对安庆的围攻。安庆位于长江中游,溯江而上则能据汉口、武昌,顺水而下,则南京门户洞开,军事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在湘江准备攻取安庆时,该城已被太平军占领达九年之久。图九: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前、后
08.jpg
    史料记载,咸丰十年1860年6月,安庆攻坚战拉开序幕,曾国荃率湘军八千人进逼安庆。在城西、城北开挖长壕两道,造成包围之势,断其军粮。城内太平军屡次出城作战,湘军都坚守壕垒,不轻易越壕迎战,屡屡挫伤太平军的锐气。图十:战壕遗址背后就是龙山寺与龙池寺
09.jpg
    卒子无意中发现的这条长达五十余米的战壕,就位于安庆城北,这个山岭为大龙山北部第一道山岗,高程约四、五十米,长约一百余米,百华水库未建成之前,这里可能是延伸到田畈的坡地。在此处设岗能够瞭望敌情,能够第一时间搜集情况,再通过坡背后的战壕出行至本部指挥所上报知情。图十一:百华清军湘勇战壕遗址
10.jpg
    史料记载,太平军陈玉成部前来救援,也始终无法突破湘军的阵地。一时间,交战双方全力以赴,安庆的争夺成了关系着太平天国和清王朝之间军力消长的决战。后来,太平军首领陈玉成犯了一个大错,5月19日他率数千太平军赴桐城会合洪仁和林绍璋,商讨下一步行动,却留不足万人守集贤关内和菱湖两岸各垒,留四千人守集贤关内赤岗岭四垒,这样就使一万余人的部队陷于孤军作战且没有主帅的境地。图十二:战壕遗址现状
11.jpg
    三圣庵一侧的古战壕遗址与驻守集贤关相距约五里路,史料记载5月20日,湘军将领鲍超开始猛攻集贤关外太平军四垒,太平军守将刘沧琳骁勇善战,战斗打得十分激烈。6月8日,赤岗岭四垒也被湘军团团围住,太平军已是山穷水尽。鲍超派人劝降,有三垒太平军被迫投降。刘琳率数百人突围,被湘军穷追,一直追到溪河边,太平军已无力战斗,大部被生擒。图十三:清晰地看到战壕遗址
12.jpg
    这是一场空前惨烈的战斗,整整打了二十天,陈玉成的精锐四千余人全军覆没,赤岗岭投降的太平军和随刘沧琳突围被俘的战士,全部被湘军斩杀,刘琳本人也被肢解。而今天卒子介绍的战壕遗址多半是那个时期为军事战争而开挖的。史料记载这段时间,战争的激烈、残酷,超过了湘军以往参加的任何战斗,一月内,仅在集贤关内外,太平军死亡一万多人。湘军除在战场上杀戮外,又把投降和被俘的太平军集体屠杀,屠戮之惨状,连性格极为蛮狠、凶残的曾国荃手脚都感到瘫软,表示打完这一仗后,他要回家做乡农了。安庆之战,曾国荃又为湘军立了一大功。安庆的陷落,为进攻天京准备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图十二:湘勇图
13.jpg
(本篇完)
2018-03-2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16:53:59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山龙涧古石桥桥墩——卒子走遍安庆
方山龙涧古石桥桥墩
——安庆古桥系列
第14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最著名的一座古寺通往山脚的一座古桥桥墩遗址。图一:龙涧上游

01.jpg
     大龙山主脉西麓大龙山镇百华村境内,方山山腰处有一古庙、庙基立于龙首之左。大龙山秀嶂叠峙,重峦层出,素有“安庆翡翠”之称。山势自西向东起伏绵亘,山体雄伟,山形逶迤,远望蜿蜒似龙,因而得名龙山。又因其北面也有一座龙山,这样安庆市就有两龙山,于是按面积将南面龙山称“大龙山”,北面龙山称“小龙山”。在大龙山有一处山湾,此处从明朝就有寺庙,后来经过几百年演变,现在已经建成四座寺庙,小小的一个区域为何有众多寺庙?卒子从龙涧一个古石桥桥墩说起。图二:流水从门涧上飞瀑而下
02.jpg
     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接石门湖,北靠菜子湖。其间有“龙山晓黛”、“螺岛晨曦”、“石塘夜月”、“平湖垂纶”、“乌龙吸水”、“翠岛流金”、“船头观日”、“打杵上天堂”等自然景点;有龙山寺、观音寺、中方寺、圆照庵、海潮庵等人文胜地。图三:此处上下约高十多米
04.jpg
     元朝时期,大龙山建有一座小庙,名为龙泉庵。这个龙泉庵从山脚步行上去,约三公里山路。据了解,龙泉庵始创于元朝,龙泉乔灌兼茂,花草并繁,有长松绿柳、秀竹丹枫等针、阔叶乔木。大龙山素有“独不类他山”之美誉,故历代名人墨客到此游览题咏,使之人文自然融为一体,成为皖省旅游佳境。龙泉寺得天独厚,盘踞龙山之首,汇集龙山精髓。周边景致极尽灵秀,四季风光美不胜收。春季繁花似锦,漫山飘香;夏天峰峦滴翠,泉瀑欢鸣;秋时满山红遍,层林尽染;冬日银装素裹,晶莹剔透。龙泉寺历史悠久、人文蔚跂,风景秀丽,佛佑灵异。骚人游客,观光必至。图四:麻石桥墩     
05.jpg
     龙泉寺据了解始建于元朝。元朝末年,全国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大江南北许多地方相继爆发了人民的反元斗争,蒙元王朝迅即土崩瓦解。元亡后,各路起义军互相倾轧,争夺天下。安庆在历代战争中,都是兵家必争之地。元至正十八年,朱元璋与陈友谅的安庆之战当属安庆军事史上最为激烈的争夺战之一。图五:龙涧(有人称白龙涧、有人称黄龙涧)
06.jpg
    公元一三五八年,陈友谅由黄州领数十万大军顺江东进,意在一举夺取安庆,攻打盘踞在南京的朱元璋部。时受龙凤朝皇帝郭子兴封为吴王的朱元璋亲率大军前往救援,与自称大汉皇帝的陈友谅激战于安庆,结果吴兵被汉兵团团围困。他的手下见金陵的天然屏障,南京的西大门——安庆即将失守,认定京都难保,纷纷逃离,朱元璋自己也做好了战死的准备。六月的一天,陈友谅的大汉军攻进了安庆城,朱元璋率部仓皇撤退,退往有险可据的大龙山。汉军穷追不舍,将朱部杀得四分五裂。图六:麻石桥墩经历四百年风雨
07.jpg
     朱元璋只身逃到大龙山一间破庙,追兵尾随而至,并大声呐喊:“活捉朱元璋,赏银一万两!”朱元璋慌忙中一头钻进破败不堪,布满蛛丝的龙王神龛中,浑身打摆子似地战战兢兢,双手合掌,结结巴巴地祈祷道,随后兵丁走返,当夜又下瓢泼大雨,平地三尺深,山洪爆发。朱元璋用战刀将庙边竹木砍来,用藤条编织一只竹筏,趴在上面,双手拽紧,随着山洪冲下山去,一直漂到大龙山下的长江,翌日,被自己的水军救上船去。图七:麻石桥墩做工优良
08.jpg
  至正二十三年,即一三六三年四月,陈友谅乘朱元璋率主力往救安丰,江南空虚之机,以号称六十万的大军于十一日围攻洪都(今江西南昌)。朱元璋得讯后,于七月初六,亲率舟师号称二十万往救洪都。两军会战于鄱阳湖上,朱元璋军采用火攻,陈友谅兵败身亡,主力伤亡殆尽(参见《读史方舆纪要》和《明史》载“鄱阳湖之战”)。二十四年二月,朱元璋攻克武昌,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投降,大汉政权灭亡(参见《明史》“武昌之战”)。至正二十八年(一三六八年)正月初四日,朱元璋即皇帝位,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朱元璋即皇帝位后,第一件事就是派员前往安庆府督促修建大龙山龙王庙,敕封庙神为“天井顺济龙王”,并将其与马皇后亲生爱女册封为“安庆公主”。可见朱皇帝对大龙山龙王庙的敬畏之心。图八:大龙山龙涧石桥周边
09.jpg
  大龙山风景区有景点二百多处,其中人文景观三十五处,大多麇集于龙山寺周边,因此该寺人文蔚然,古迹密布,成为旅游者必至的文化景点达十几处之多。在龙泉,又称龙湫,即清朝咸丰所题的“天井龙湫”。上游不足一公里有一处龙涧,位于龙王庙后山不足一公里处,涧深无底,传说下通长江。涧的四周石壁峭立,高四丈多,石罅中长有秀竹古松;龙涧的北面高峰耸立,其间涌泉飞瀑,终年奔流不息。显示出勃勃生机。图九:大龙山山径间还保留着石桥的构件
10.jpg
  再向上约一公里就是著名的龙泉庵,现不存。根据《怀宁县志》记载:该庵建于宋元时期,历经几个朝代,明、清朝最为旺盛。那时,规模宏大,僧尼多至上千人,是信徒香客和文人墨客必到之处。其中不少武僧,他们身怀绝技,武艺高强。据说,日寇进攻安庆时,他们与日寇血战,痛歼鬼子,最后全部壮烈牺牲。龙泉庵与龙涧之间,方圆十里之内自然风光千姿百态,特色景点星罗棋布,其峰峻、岩险、岭崇、壑深、洞幽、石怪,溪流清澈,泉水叮咚,瀑布奔泻,林涛滚滚,奇花异草,珍稀动物,真是钟灵毓秀,美不胜收;一经游赏,终身难忘。图十:麻石桥墩
11.jpg
    龙门桥,是建于大龙山龙池寺与龙泉庵之间的一座古石桥,明朝嘉靖年间有义士联合大龙山镇村民众人修此桥,清朝顺治、康熙年间有义士都曾修过此桥。现桥拱已不存,或被拉到山下,或被铺路在山间。现存世是清朝乾隆年间大龙山一带居士通过化缘筹资又重修此桥,此桥为单孔麻石石拱桥。现桥面已不存,独留石桥墩。图十一:麻石桥面构件散落在山径间
12.jpg
    明朝时期,安庆各地均有义士善举,捐建石、木桥举不胜举。明朝嘉靖年间有义士联合众人修此桥,桥墩为大龙山本地产麻石砌成,整齐化一,桥头原立石碑,现不存。但桥庙尚存,桥庙里有怀宁县正堂的褒奖“万古流芳”等字样。原来,大龙山此石桥一座,系通往五横、杨桥等地必经之路,大龙山有本地义士等重建善桥之由,修葺卜庶。此石桥桥墩为单孔,跨径五米,长约十米,宽约二米。均由麻条石垒成。图十二:明朝麻石桥墩
13.jpg
桥墩用大型石料砌成,桥墩上面按桥面宽和条石厚凿成槽,使桥面和桥墩连成一体。所有建桥用的石料都经过精细加工,对缝严密,桥墩与桥面之间均用楔形铁块销索,整个桥成为一体。此桥修成后大大方便了府、县传驿和人民的往来,被称为“龙门桥”。图十三:明朝麻石桥墩
14.jpg
(本篇完)
2018-03-2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11: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元邹氏祖坟墓——卒子走遍安庆
小元邹氏祖坟墓
——安庆古墓葬系列
第146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小元村一座明清两朝的古墓葬。图一:远望月山镇小元村邹氏祖坟山

01.jpg
    小元村坐落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西北部,东南与月石村、学田村相邻,西北与石镜乡及月山镇大桥村接壤,总面积约五平方公里。图二:小元村邹氏祖墓
02.jpg
    邹氏,主要出自姒姓。这种说法称邹氏为越王勾践之后。也有一种说法出自子姓。称邹氏为商纣王微子启的后代。平公把商的周围地区封给殷纣王庶兄微子启,建立宋国,建都于商丘 ,其后三朝采食于邹邑,其第五世孙叔梁仡以邑名“邹”为姓。所以 称之为山东邹氏。图三:邹氏始祖墓
03.jpg
   还有一种说法,出自曹姓,以国家的名称作为自己的姓氏。后来邹国被楚国所灭后有邹氏,亦为山东邹氏。另一种说法,为蚩尤之后。据《拾遗》所载,黄帝在打败蚩尤以后迁其民至邹屠,根据地名命名为邹屠氏。图四:从小元村邹氏祖坟山远望整个月山
04.jpg
    据邹氏族谱及有关资料记载,邹氏早期主要在其发源地即今山东境内发展繁衍,至秦汉时期,他们中的有一支迁至范阳,发展成为望族。西汉以后,范阳邹氏逐渐南迁至河南邹坊,成为较强的一支。图五:明朝天启年间立峰邹氏二代三代古墓
05.jpg
    东晋十六国时,由于战乱,中原士族大举南迁,邹氏的一部分随之渡江,定居于今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的一些地方。唐朝德宗贞元末年,邹垣因避战乱,自今安徽迁入福建,其子孙繁衍分居各县。图六:月山镇小元村邹氏明朝天启年间古墓
06.jpg
    北宋、南宋时期,有泰宁人邹应龙任初权参加政事,他的子孙散居江南各地。图七:立峰邹氏明朝天启年间古墓
07.jpg
    据邹氏宗谱记载,安徽目前两支邹氏,桐城邹氏宗谱三十卷、怀宁怀化邹氏宗谱七卷。据这些宗谱的记载,我们大致对邹氏迁入安庆地区有一个了解。图八:邹氏祖坟山中清朝道光年间古墓
08.jpg
    邹氏祖坟墓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小元村北五十米处,面积约一千多平方米。墓群系邹氏明朝迁入安庆地区的后裔的家茔。卒子认为这一处明朝至清朝的古墓群应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九:明朝至清朝初期间的邹氏祖坟葬于坟山腰处
09.jpg
    在怀宁县月山镇小元村发现明朝至清朝邹姓家族古墓群,古墓保存总体完好,有墓大约二、三十座,其中明朝以前的墓葬二座,建造精美,古朴厚重,气势宏大。图十:清朝乾隆年间的邹氏祖坟
10.jpg
    明朝立峰邹氏古墓建筑风格,保存基本完好,由于长年雨水冲积,墓碑已经倾斜严重。这座明朝天启丙寅年(1626年),古墓主人立峰邹公,墓建规格之高,实属罕见。图十一:邹氏祖坟山中的六世祖清朝雍正元年的邹公墓
11.jpg
    墓碑打磨精细,上与碑帽相连,下有寿纹石碑,打磨精细,是整块巨石打造,二层盖檐是长为四十多公分,厚约二十公分的一块整石。图十二:远望月山镇小元村邹氏祖坟山
12.jpg
   邹氏一族是明朝迁入安庆地区的,其先祖墓就葬在祖坟山顶部,至今在这里繁衍生息已二、三十辈人。这座邹氏家族古墓群,有大约五、六座保存完好的古墓,从明朝天启年间至清朝雍正年间、再到清朝乾隆年间至民国期间。图十三:清朝雍正元年的邹氏六世祖墓
13.jpg
    这座古墓群是邹氏家族迁移安庆地区始祖至二、三代人至第六世及后裔的墓葬,所有墓葬均有墓碑,且有延续性记录的特点。图十四:清朝各个时期的邹氏墓
14.jpg
    这座古墓群把一代接一代人的墓碑拼接起来,邹氏家族迁移安庆市怀宁县繁衍生息数代人的生产生活信息就构成了一部完整的家族迁移安庆史话。图十五:清朝各个时期的邹氏墓
15.jpg
    碑文上所述和邹氏后人的讲述大体一致,但更为详尽准确,但比较奇怪的是自乾隆年间后,墓葬就相对比较少,此一期间是否印证了清朝“湖广填四川再入陕”的移民历史,我们不得而知。图十六:清朝各个时期的邹氏墓
16.jpg
    迁至此地的第一代祖始墓和第二代、第三代邹公之墓,根据碑文推断该古墓在安庆地区较为难得。图十七:明朝至清朝各个时期连续性是邹氏墓一大特点
17.jpg
    小元村邹氏家族古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安庆移民历史,特别是明朝至清朝安庆迁民,以及现在居住在陕西商洛一带的清朝乾隆时期移民的生存状态、社会风俗、丧葬礼仪等方面提供了新的资料,是安庆历史文化研究的一项新发现。图十八:邹氏祖坟山
18.jpg
(本篇完)
2018-03-2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4: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余墩青蛙石——卒子走遍安庆
余墩青蛙石
——安庆风景系列
第147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余湾村的一个山坡顶部的青蛙石。图一:从大桥办事处眉山村远远望去极像青蛙的青蛙石

01.jpg
    宜秀区杨桥镇余墩村位于安庆市北郊,背倚大龙山,面临石塘湖,依山傍水、气候宜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图二:青蛙石周边巨石
02.jpg
    余墩村内有多处旅游景点,其中圆照寺、大龙山国家森林公园等等,余墩村与旁边的余湾离市区很近,是安庆的后花园,也是安庆市区旅游胜地。图三:从杨桥镇余墩村远远望去极像青蛙的青蛙石
03.jpg
    余墩村与余湾村都是以余姓为地名而存留至今。大龙山面积有一百三十多平方公里,在余墩村就有几个山岭。图四:青蛙石
04.jpg
    大龙山整个风景区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一百三十二平方公里。其中大龙山面积约一百二十二平方公里,石塘湖水面面积约十平方公里。图五:青蛙石下部是一片巨石林
05.jpg
    大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 ,离市区三十里,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图六:站在青蛙石周边的巨石上袅览大龙山
06.jpg
    据记载,大龙山周二十五公里,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图七:青蛙石局部
07.jpg
    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大龙山有92峰、82岩、72岭、62洞、36壑、108奇石,还有乌龙溪、白龙溪、黄龙溪、赤龙溪四大溪流和六条瀑布。龙山风景区有景点二百多处,其中人文景观三十五处。图八:极像青蛙的青蛙石
08.jpg
    今天,卒子介绍的青蛙石就是上述景点中其中一个。从余墩一端登陟龙山,其中很多巨石依附山体,山腹摺叠,约行三至四个山岭,就到了一处能够袅览石塘湖全境的山岭。图九:青蛙石周边的巨石林
09.jpg
    关于青蛙石的传说,有很多。余墩村民有这样一种说法,说大龙山这块大巨石,原是住在月宫里(月亮)上的青蛙,因为犯了月宫里的王法,被嫦娥贬下凡界,任由人间取其蟾酥配药治病。无奈中,它只好整天翘首凝望月宫,期盼嫦娥大发慈悲,召它回宫。久而久之,这只大青蛙就变成大龙山一个山岭上的那块突出的巨石,它多像一只似跃不跃、翘首凝望的青蛙啊!这就是大龙山著名的青蛙石,也叫“翘首金蟾”。图十:远远望去极像青蛙的青蛙石
10.jpg
    这块巨石其实是一块巨大象形石。其形态活灵活现、栩栩如生。高约十多米,能够在眉山上大龙山处清楚看到这只极像大青蛙的巨石,栩栩如生,因而得名。图十一:一览众山小
11.jpg
(本篇完)
2018-03-3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0: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洲舍利古寺真人宫——卒子走遍安庆
方洲舍利古寺真人宫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7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的一座古寺。图一:方洲村

01.jpg
    舍利古寺与真人宫,是一座融合道教和佛教的寺庙。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相望。全县辖十五个乡镇,卒子全部到访。图二:舍利古寺入口指示牌
02.jpg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民风淳厚,文风蔚然,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这里是已故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著名诗人朱湘、女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京剧“叶派”创始人叶春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作家石楠、林学专家马大浦等都是太湖籍人。图三:方洲源头龙须沟
03.jpg
    太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四大景致自古以来闻名遐迩。汉朝建的海会寺、三国筑的上格城、晋朝修的佛图寺、唐朝建的西风禅寺、清朝状元赵文楷墓等文化古迹保存完好。图四:舍利寺
04.jpg
    舍利古寺位于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境内,这里四面环山,群峰耸立,苍松翠竹漫山遍野。由于四面都是高山中间一块不大的盆地,后来这里蓄水之后就成为现在的方洲水库,龙须沟是方洲水库的源头之一。图五:舍利古寺匾额
05.jpg
    站在徐宕公路上远远望去,方洲水库就像一条停靠岸边的小船。在公路上方不远处有一块高高矗立的岩石,村民们把这块巨石称为系排石。在镜头前的方洲水库分明是一条小船,当地人怎么把这块巨石叫做系排石呢?一位老村民说,以前方洲没有水库,只是一条大河,站在巨石边俯视方洲河就像一条停靠在山脚下的竹排。所以就把“系排石”叫做“系船石”了。图六:舍利古寺河道边的垒石
06.jpg
    “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乃古代太湖四大名胜,史称“熙湖四景”。由于它们集古邑太湖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所以虽物换星移而不失魅力,遗迹犹存而具影响。四景之一的马路西风,位于城西乡马路河古渡口,马路河口在太湖老城西门外半里处,为长河上游故道。图七:舍利古寺
07.jpg
    古时长河上游纳百川之水而浩荡,借千山之势而湍急。故龙山宫以下马路河河床开阔,水势泱泱。越河而过有一条连庐州接鄂省的太湖古驿道,常年驿马飞奔,交通繁忙。为方便行人驿马往来,临河两岸建有渡口。于是,不仅东岸的晋熙古城为水陆枢纽,连西岸渡口也舟车辐辏、商贾云集而成繁华小镇。图八:舍利古寺离方洲水库不远
08.jpg
    舍利古寺位于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的一个山坡间,是一座建于古代的寺庙,后毁。近年来,重修。据寺里的僧人介绍,舍利古寺建于清朝乾隆时期,原小庙建在田畈之间,虽然不大,却是附近信众的祈福之地。图九:舍利古寺不远处的土地庙蓝伽内供奉的佛像
09.jpg
    舍利寺,始建于清朝佛教盛行时期,是太湖城西佛教信徒烧香的祈福地之一。鼎盛时期,有和尚百名之众,并建有舍利塔存放和尚骨灰。后毁于咸丰年间的太平起义军。图十:舍利古寺内的佛像
10.jpg
    与舍利寺不远,建有甘葛寺和真人宫,甘葛寺原建在白石村,后迁到方洲村。与现在村里的著名景点桂花岩、石隆洞、柞火寨、法华寺、心安寺、石船顶、童子尖、兵谋寨、响水岩、强盗柜等并称为方洲旅游指南。图十一:舍利古寺
11.jpg
    而真人宫就建在甘葛寺内,为纪念全真南宗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被誉为道教“南宗之魂”。这里依山伴水,得此人间真福地,何须身外求金丹”。古往今来,在此参玄悟真,修道成仙者难以尽述。图十二:甘葛寺与真人宫 
12.jpg
    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清朝雍正年间封“大慈园通禅仙紫阳真人”。金丹派南宗(因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的祖师。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图十三:舍利古寺不远处的土地庙蓝伽
13.jpg
    张伯端曾为府吏数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温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纵火烧毁案上文书,因之,以“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张伯端在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潜心修炼。曾“三传非人”,而“三遭祸患”。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因“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叙丹药之本末。书成后,学者云集而来,晚年“自成都归于故山”,返回江南传道。图十四:舍利古寺坡下的观音禅寺
14.jpg
(本篇完)
2018-04-0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4-4 11: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方城习艺所围墙——卒子走遍安庆
四方城习艺所围墙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47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龙山路街道办事处习艺所的一面围墙。图一:民国时期政局动荡

01.jpg
    习艺所之前卒子曾经在1411篇文章里介绍过,今天再次介绍这个狱所的一面围墙,这面围墙是二十世纪初砌建而成,与习艺所和饮马塘狱所是同一时期建设的主体部分。卒子曾经介绍在清朝末年,西方列强洞穿华夏国门。在有识之士的呼吁下,清廷不得不实行变革措施。狱制改良就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建立新式监狱、改造旧式监狱、感化罪犯等。当时的监狱类型包括监狱、习艺所和看守所,民国时增设感化院等。图二:各派势力在动荡的政局中渔利
02.jpg
    安庆四方城习艺所始建于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左右,清廷准于在安徽省城安庆设罪犯习艺所一区,之后又在“习艺所”基础上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建立饮马塘狱所。据史料《皖政辑要》记载,“法科——卷八十二——审断一。光绪三十一年,按察使濮子潼创办习艺所,因委员薪资无出,即以前拨之正办薪水一分、帮审薪水二分作为自新所经费者,提归习艺所,暂作委员、夫马之资。”图三:安庆背靠长江又是民国时期安徽省会
03.jpg
    “习艺所”于清宣统二年(1910年),改为安徽“模范监狱”,省城府、司、县三狱和习艺所、新羁所各犯全部拨入。民国三年(1914年),模范监狱迁往鹭鸶桥臬司狱址,改名为“安徽省立第一模范监狱”。民国八年(1919年),怀宁地方厅看守所并入。民国十三年(1924年)六月,饮马塘增设“安徽省第一监狱(饮马塘)分监”。图四:安庆在民国时期军警完备
04.jpg
    饮马塘监狱旧址坐北朝南,占地约一万四千平方米,原为“自新习艺善堂”,规模甚小专事收容小偷之类。清末光绪年间设立“习艺所”,建造重罪监、轻罪监和简易工场等房舍。民国初年,政局动荡,监狱没有任何改造。民国八年(1919年)饮马塘旧有习艺所监屋改建新式号舍,整个监屋分前、中、后三进,门前有一古老水塘,面积八百平方米,水深约两米,号曰“饮马塘”。图五:习艺所围墙一角
05.jpg
    在水塘上架石板桥,是本监狱出进通道。监狱前进大门有门卫,有犯属接见室;右侧为女犯监舍,用小围墙隔开,庭院中为女犯活动场所;左侧为罪犯习艺工场地带;中进正中为大厅,两旁为办公室、宿舍;后进为仿扇面式的犯人号房,分“知、过、必、改”四翼,计房七十六间。图六:习艺所围墙解放后被涂抹一层水泥沙浆
06.jpg
    据记载,监狱四周垒有警戒围墙,墙高二丈,厚一尺,麻石垫脚,上砌扁砖到顶。这面围墙距今已经一百多年历史,它见证了从民国十六年(1927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这十年间,安徽省城安庆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关押的政治犯高达三千余人。图七:习艺所围墙一角的青石柱角
07.jpg
    这其中包括任弼时、王步文、柳毅夫、欧阳惠林、葛文宗、曹国云、卫国昌、王焕然、戴映东、甘野陶、陈洪泽、王更生、吴功、王玉英(女)等同志,其中在饮马塘监狱关押并被杀害的革命先烈有:安徽省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指挥者和组织者俞昌准烈士、怀宁中心县委书记葛文宗烈士、怀宁县委书记操球烈士、怀宁中心县委书记刘淠西烈士、安徽大学支部负责人伯习福烈士等等等等。图八:习艺所围墙
08.jpg
    当初,正是这面高不足十米的围墙,让安庆近代革命历史的先驱们无法逾越,同时它也见证了中国近代革命和百年监狱历史建筑遗迹,安庆有关部门现在已经挂牌保护,值得每位安庆人共同去保护。图九:围墙水泥沙浆内的青砖
09.jpg
(本篇完)
2018-04-0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4-8 10: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荣升老城北段古城墙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荣升老城北段古城墙遗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4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龙山路街道办事处荣升社区一段老城古城墙遗址。图一:安庆古城墙画图

01.jpg
    据安庆一位网友文章介绍,“安庆城墙城墙几丈高,三丈六尺高,骑白马,带把刀,到你家里抄一抄……”安庆古城,是古老沧桑的城墙与雄伟高大的城门;安庆古城墙,大家都会想起安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西段古城墙旧址” 和“北段古城墙旧址”;其实安庆古老城墙遗址不止这两处,这位网友介绍还有一处“月城古(老)城墙”。图二:安庆古城墙手稿
02.jpg
    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由安庆有关机构认定的安庆古城一段宋至清朝时期的古城墙遗址。它位于大观区龙山办荣升社区,卒子三十多年前就曾注意过这段后维修的护坡上,有一个古案台。图三:古城墙画册与清朝老照片
03.jpg
    安庆古城有很多古城墙,过去荣升社区的龙山大厦就是一个山头,山头上就有高高的城墙。解放后,才逐渐铲平做了小区。龙山大厦原址实际就是古城北段的一处地势较高的城池,与城墙连为一体的附属建筑,城墙当年有多高,无从查询。但攻方想要从龙山大厦攻入老城,要想从高高的城墙攻打,的确极不容易。图四:宋朝至清朝北段古城墙遗址
04.jpg
    这位网友继续介绍到,太平天国时期,传说翼王石达开在正观门瓮城外再建一月城,来巩固天京第一门户皖垣安庆,这就是安庆月城的前身,太平军受天义叶芸来在主政安庆时也曾建月墙。后来,翼王石达开又新建扩建了一些,当然这位网友也不是非常确定。图五:安庆古城墙遗址上的一个清朝雕纹案台
05.jpg
    但史料记载,安庆现存古城墙基本上是清朝中期至清朝咸丰年间策划、同治年间移建的。这样大的工程,建筑方必有史料记载,这位网友介绍是由晚清中兴名臣、湘军统帅曾国藩修建的!原来,在《曾國藩日記》有清晰明确的记述,清光绪三十三年安庆城厢测绘图、同伦学社藏版安庆月城略图,曾国藩在视察安庆古城墙及防御工事,日记中记载:“九月十八日旋出門看城從小南門繞至西門北門東門出東門外至寶塔登塔頂一看旋歸寓九弟布置之法城內分段守垛者李祥和一營由東門而南至西門止蕭開印管中軍由西門至北門止李臣典一營由北門至東門止城外扼要紮營者熊登武一營紮西門外石壘程學啓一營紮北門外三壘張詩日一營紮東門外寶塔石壘尚爲周密”。图六:宋朝至清朝北段古城墙遗址
06.jpg
    这位网友还特意注释: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九月十八日,旋出门看城,从小南门绕至西门、北门、东门,出东门外,至宝塔,登塔顶一看,旋归寓。九弟布置之法,城内分段:守垛者,李祥和一营,由东门而南,至西门止;萧开印管中军,由西门至北门止;李臣典一营,由北门至东门止。城外扼要扎营者,熊登武一营扎西门外石垒,程学启一营扎北门外三垒,张诗日一营扎东门外宝塔石垒,尚为周密。图七:古城墙遗址上的一个雕云纹的案台
07.jpg
     这位网友还介绍,清末安庆月城图(民国元年版),曾国藩再次视察安庆古城墙,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初四日由東門登城周曆北門一帶,至西門下城至城外看鹽河一帶傍夕歸”,这位网友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初四日,由东门(枞阳门)登城,周历(走遍四周)北门(集贤门)一带,至西门(正观门)下城,至城外看盐河一带,傍夕归。图八:古城老照片
08.jpg
     这位网友查询了很多关于民国各时期安庆月城图。他找到曾国藩意识到正观门自古就是安庆古城防御最薄弱的地方,专门视察西门外战略要塞---盐河护城壕,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初八日出門看鹽河濠溝酉初歸”,这位网友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初八日,出门看盐河濠沟,酉初(17点)归。图九:民国时期安庆古城地图画册
09.jpg
     曾国藩第三次视察盐河护城壕,并现场调研,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十三日出門拜客至城外河下一坐歸途看鹽河濠溝”,他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三日,出门拜客,至城外河下一坐,归途看盐河濠沟。图十:这段安庆北段古城墙遗址高约五至七米加上墙体超过十米
10.jpg
    这位网友与卒子一样,热爱安庆,对清朝太平天国运动和曾国藩主政安庆期间的各类事迹进行再挖掘,他介绍曾国藩带领湘军安庆大营各营将领,现场指导安排,拆除太平军所筑月城,将月城砖石移至盐河护城壕,正式开工移建新月城,日记中记载:“十一月十六日出城看鹽河濠溝又至東門寶塔下看濠似將西南隅賊所修月城拆去改修鹽河濠傍之城用丈量月城凡壹百四十壹丈鹽河應修之地凡壹百八十六丈”。图十一:安庆古城墙遗址
15.jpg
    这位网友注释: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十一月十六日,出城看盐河濠沟,又至东门(枞阳门)宝塔下看濠。似将西南隅贼所修月城拆去,改修盐河濠傍之城用;丈量月城(太平天国所筑月城),凡一百四十一丈。盐河应修之地,凡一百八十六丈。图十二:古城墙
16.jpg
    这段被安庆有关机构确定的宋朝至清朝的城墙位于安庆市中心区,墙高约十米,底宽近百米,顶宽十米,现基本是小区,总周长约一公里多。图十三:安庆发现的清朝麻石残件
11.jpg
     这段古城城墙,是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期,在原城墙基础上重修而成。原荣升社区是高于德宽路好几米的一个大土坡,这也完全迎合了当年围绕“防御”战略体系,城墙的厚度大于高度,稳固如山,墙顶可以跑车和操练。图十四:安庆发现的清朝麻石残件
12.jpg
     现在的黄花亭小学,荣升社区一带众多建于八十年代的楼房,这一带是古城用于防御的城池,这里高建城墙,据安庆有关机构确定始建于宋朝,至明时期,在原来有土坡上加注砖墙,后来清朝又加建用于防御的青石墙基,这段古城墙已经有八百多年历史,是安徽历史上著名的防御城垣建筑之一。图十五:残件
13.jpg
    无独有偶,偶然间,在安庆六中附近,开挖道路路基时,发现一段麻石条。经过卒子仔细的勘察和辨析,这个麻石条位置在六中附近,卒子猜测是不是当年附近的建筑的基础石料,或是当年的建筑残件。从麻石石料看,应该是产自安庆大龙山的麻石。使用的是尖头铁钎整体搬运,卒子猜测是清朝中晚期的石料。这段麻石残件为什么会在六中附近的道路地基下埋藏多年?一直是一个迷。图十六:四拼图
14.jpg
     安庆古城墙遗址,展现了古皖安庆人的聪明才智,也为研究宋朝至清朝的历史、军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图十七:安庆古城防御图
17.jpg
(本篇完)
2018-04-0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4-10 14: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洲汤家沟古道与汤家祠堂——卒子走遍安庆
方洲汤家沟古道与汤家祠堂
——安庆古道与祠堂系列
第147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的汤家沟古道,还有古道上已经渐渐陨落的汤家祠堂。图一:汤家沟村又称汤沟村

01.jpg
    汤家沟村,又称汤沟村,位于太湖县城西乡,现并入方洲村 ,属于半山区。这里原是原始森林,原居民很少。自元朝后期开始逐渐开始有了外来移民,特别是明朝开始,大量的江西移民开始陆续移民到这里,开始了崭新的安庆文化。图二:汤沟村风景
02.jpg
    汤家祠堂位于汤家沟古道的一处家族祠堂建筑,属于汤氏家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祠堂的建筑形式大都是三进式。前进为小厅;中进为大厅;后进为香坛,是供奉祖宗神位的地方,进与进之间有天井,天井两边有走廊,祠堂大门朴实而无华,门前为水沟内的条夯基而成。图三:这条溪流就叫汤沟
03.jpg
    太湖县城西乡的汤氏,目前牌位最前的是十七世祖汤诚壁、汤诚揆、汤诚宝,至现在已经二十三世,加上现在在世的几代人,约二十六、七代人,粗算起来汤氏移民迁入太湖已经五百余年历史。从这个祠堂就能够看出来。图四:汤家沟古道的青石板路
04.jpg
    据卒子走访当地村民,汤氏祠堂,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为汤氏村民使用河涧的石块垒基,使用当地黄泥制砖搭建而成。祠堂面对一条从山间流下的溪流,随后时间的推移,这条溪流渐渐被称为汤沟,后来汤沟村就是这样演变而来。图五:汤家沟古道边的溪流
05.jpg
    汤家祠堂占地约二三平方米,三进式,大门建有朴实的门楼,整体建筑为木质框架结构,高三米,立柱是使用原山里的古树制成,中厅和前厅立柱为经过百年而不朽。主横梁是用当年山间树木制成,跨径约三四米多,横梁和立柱交接处的木质垫梁、天井四周柱子上的斜撑,整个祠堂基石为河涧里的巨石建成。该祠堂据说于光绪年间重修过。图六:汤家沟
06.jpg
    徒步穿越汤家沟古道。这段古道约十多公里的原始古道,上坡路皆有石料铺设而成,是古代太湖县城西乡汤沟村或附近几个村落跨越至宿松县凉亭的必经之路,凉亭是宿松县最主要的干道之一,过去设有茶亭给路过的行人解渴。图七:汤家沟古道的古民居
07.jpg
     汤家沟古道,是盘旋在城西乡山区里的一条古道,古代没有通公路时,要想走到汤家沟,得走上整整一个上午,十多公里的山路才刚刚到汤家沟村,再要从汤家沟村通过古道穿越到宿松县,那又要经过半天时间,正是因为封闭,所以才能幸免毁坏得以保留至今。如今,站在汤沟村还是有点古迹留下的,一些老房子老窗,一些有典故的景点等。图八:汤家沟古道的溪流
08.jpg
     汤家沟古道,从汤沟村下面的坡道开始,就有石板路了。尤其这里的山区风景很美,山区里的冲地经过数百年的耕种,现在都是一片片的梯田,古道绕着山势走,人口多的时候,这里会出现牛羊满山坡的景象。图九:汤家沟古道的竹林和垒石
09.jpg
     汤家沟古道翻过很多座山,是太湖一条纯山区最美古道,古道由宽约四十至六十公分、长约二十至四十公分的石料铺设而成。这条古道,让过去的世居在大山里的杜志民通过这条古道与外界联系。沿途可观梯田、瀑布、溪流、古树、山茶。春观油菜花、映山红、秋赏红枫。途径汤沟村、等几个村,翻过山岭再到宿松县凉亭镇。图十:从山坡远远望到汤沟村
10.jpg
     古道连接太湖县、至宿松县二县交界。二地的山民往来交流,这条古道便是交通要道。这条古道平添几分神秘感。过去从未在任何渠道听过这样一条山路,它曲折蜿蜒、幽长无尽,有着数不尽道不明的历史故事,散落在古道斑驳的青石板上,默默等待着后人前往感悟、倾听。图十一:汤家沟古道上的汤家祠堂
11.jpg
    汤沟村有五百多年的历史,然而村里人却说不清,汤沟古道有多少年的历史了。有村民猜测,古道的历史也有五百多年了,可能是先有古道后才有村。卒子至少也是这样认为。图十二:汤家沟古道上的汤家祠堂
12.jpg
    汤沟村与古道成为一种景区现在并入城西乡九井沟景区内,这条古道曾繁盛一时,来往行人一多,汤沟村便成了驿站,店铺林立。周边各地山民通过这里走出大山,再经过大山走出约数公里,偶遇古道上歇脚点,宿松县凉亭。旧时,络绎不绝的骡马队伍排出一字长蛇阵,浩浩荡荡行走在这里,山里的土特产和人们的生活用品,就这样被一车车运出大山。往来的山民们累了、乏了,便和衣在亭中打个盹,醒来后继续上路。图十三:汤家沟古道上的汤家祠堂
13.jpg
    凉亭,是宿松至太湖之间一个重要的驿站,只有两面破败的墙诉说岁月沧桑,据说,当年粟裕带着红军挺进师路过这里。如今的凉亭已不能为路人遮风挡雨,慢慢地形成了集镇,变成现在的凉亭镇。图十四:汤家祠堂内的先祖牌位
14.jpg
    青石板的古道,沿着东西走向的山脉,修在了半山腰,一路向西,缓缓而上,循序渐进。当年的开路先锋们不但有智慧,还颇有远见。不似有的古道那般坡陡路险,似乎考虑到了挑担者、马队的通行便利。因此,走起来没有那么费劲,而事实上,这条古道的海拔并不低,高处约三四百米,低处约二三百米。图十五:汤家祠堂先祖牌位与汤家祠堂大门
15.jpg
    一条古道上的风景,隐隐约约能从一个侧面看出当地山民的生活百态。春意正浓,路旁的油茶树抽出嫩绿的新芽,枝桠延伸到古道上,生机无处不在。沿途时不时可见的油茶树,无不透出当地人靠山吃山的传统。这里的山民几乎都有榨油茶籽的习惯,除了留够自己吃的那一份,其他的都卖到大山外面去,他们渐渐明白,这些生态、绿色的山里土货,运到城里,就是相当抢手的好东西。图十六:建在汤家祠堂旁边的汤家老屋
16.jpg
     汤沟古道上现在仍然还有几幢老房子,大多建于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汤沟村有着众多古人种下的竹林。当年,村民们靠着这里的毛竹生计,砍一根毛竹当柴火,顺便挖点笋炖腊肉吃。对这片山、这条古道有很深的感情,满山是宝,生活离不开。图十七:汤家祠堂第三进
17.jpg
    古道上的有一片开阔的田园,海拔约在四百多米,现在中间已经长出毛竹,过去这里可能是一片茶园,或者田地。现在已经荒废多年。顺着这片坡而上,穿过一片茂密的竹林,从上观下,这里仿佛是一个小盆地、尽收眼底。古道至此又见不到踪影。再向上行,已经很难发现古道的影子,由于长年没有人类的脚步,这里的古道已经很难行走了。图十八:汤家祠堂
18.jpg
    汤沟古道一边是竹林,一边是一条从山上流下的溪流,溪流中还有不少穿过这片竹林的瀑布,到了瀑布的跟前,就仿佛到了桃花源一般。古道竹林,黄墙黑瓦,呈现出古朴的徽派建筑风格,依然傍水的小山村别有一番风味。汤氏祖先缘何迁居于此?我们现在只能通过猜测。图十九:汤家祠堂边的古道与门前的竹林还有脚下的石板
19.jpg
    数百年前,这里是一片原始的森林,无路可走,山林高耸、野兽出没。那些因战乱而被迫迁徙而来的异乡人,把这片土地当成自己的家园,一代又一代的繁衍。一条从山上流下的溪流,先人们认为这里山好、水好,于是在这里开垦,繁衍。汤沟村是一个古村落,古道与村口交界处,在溪流的上游,有三块巨石上分别刻有石刻,下期卒子再向大家介绍。图二十:汤家祠堂朴实而无华
20.jpg
    目前,这条古道仍然有保存完整的一段,当地政府已经命名为桂花崖景区,路程也不长,全程二、三公里。由于古道的多数路段较平缓,步行时长约半小时。从汤沟村下起点处,游览古道、看着梯田。春光无限好,这是这条古道周边景点中最壮美的一个。如果再有时间,可以通过这条山路绕行到宿松县凉亭,但村民说现在很难行走了。图二十一:汤家祠堂
21.jpg
    汤家沟,其实就是皖西南大别山的一处峡谷境内,空气清新,风景秀丽,是休闲度假,修心养性,避暑毅行的好去处!无论什么季节走在这条山路上,都会有一种景色吸引你。夏天走在这古道上,凉风习习,山间鸟鸣不绝于耳,时不时还会有松鼠从你身边串过。每到冬天,能够看到山顶桂花崖大瀑布,真叫人叹为观止!图二十二:汤家祠堂大门与古道上的两棵刚刚出芽的竹笋
22.jpg
(本篇完)
2018-04-1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4-11 09: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井百年罗汉松——卒子走遍安庆
双井百年罗汉松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4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双井社居委原一一六医院,现海军安庆医院内的一棵百年罗汉松。图一:海军医院内的假山与百年罗汉松

01.jpg
    据了解,安庆的古树名木的普查建立了古树名木档案和保护标志,安庆古树名木管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已经颁布的《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安庆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让更多人知晓。目前安庆市区古树名木共有36科、46属、46种201株,百年以上的110株,以香樟、银杏、广玉兰、罗汉松等居多;珍贵树种30株,珍稀、奇特的21株,纪念性1株;主要分布在老城区,如安庆一中、安庆二中、海军安庆医院、基督教会院内等地。今天卒子再次介绍一棵有着一百一十多年的罗汉松。图二:百年罗汉松主杆
02.jpg
    卒子真正认识安庆古树名木是从宝善庵附近的木瓜树开始的,这棵有着130年的古树,当年并没有挂牌,从九十年代开始,卒子便开始搜集并整理安庆古树名木,并向全国观众介绍。图三:海军医院内的百年罗汉松
03.jpg
  据统计,安庆市区现有古树名木201株,树种47个,主要树种有香樟、银杏、广玉兰、朴树、罗汉松等,其中百年以上109株,树龄最高的800年。据了解,位于谯楼西南角原有一棵百年槐树,在谯楼重修时,因迁移出原有的生存环境导致死亡;图四:海军医院内的百年罗汉松与假山上的作仙鹤
08.jpg
    更让人气愤的是马山宾馆在开发过程中,开发商未经许可,擅自砍伐并贩卖了一些树木,2株百年广玉兰和1株白玉兰在移植后死亡,令人十分惋惜;116海军医院有两棵上百年历史的樟树,枝干已被人砍去了。象山社居委管辖范围内有一株挂牌黑松,拥有300年的历史,因村民用火烧死一枝干后,导致病虫害侵袭而死。图五:百年罗汉松树叶
09.jpg
    《森林法》规定,古树名木只有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才有权采伐和采集。目前古树名木保护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立地环境差、树身周围的空间被侵占等。据悉,《安徽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已经施行。图六:百年罗汉松与仙鹤寓意松鹤延年
10.jpg
    我们了解到,安庆还有很多并不为大家熟悉的树木,如柞木、朴树、皂荚、白榆、构树、合欢、圆柏、榔榆、栾树、三角槭、香梓、重阳木、梓木、桂花、银杏、金银花、刺槐、枫树、石楠、樱花、罗汉松、木瓜、臭椿、枸骨、麻栎、龙柏、枫杨、冬青、枫香、广玉兰、黄连木、香橼、二乔玉兰、瓶兰花、紫藤、桑树、鸡爪槭、池杉、旱柳、白蜡树、杜仲、紫薇、柿树等等。这些树,不说认识树,光看这些名字就觉得熟悉的没几个。将来卒子将继续为大家推荐安庆古树名木系列。图七:海军医院内的百年罗汉松
13.jpg
(本篇完)
2018-04-1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16: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庄施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官庄施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4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官庄村的施家老屋。图一:官庄风景

01.jpg
    官庄古镇,官庄地名始于宋朝。据宋史记载,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清朝《吴振臣宁古塔纪略传》载:清康熙时,宁古塔将军编流人随旗下,设立官庄。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庄”是行政机构的名称。千百年来,因这里世代读书,为官者甚众,后人便以“官庄”为地名沿袭下来,官庄镇、官庄村名皆缘于此。图二:官庄施家老屋门厅
02.jpg
    潜山县官庄镇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官庄村的德馨庄古村落、余英时故居卒子过去已经介绍过。施家老屋位于德馨庄一边,这里还有余家花屋等古民居,让人感悟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图三:官庄施家老屋四拼图
03.jpg
    官庄村已成为潜山县北部山区的千年古镇。官庄汉末始创,风雨砥砺,明清隆昌。它位于古皖东北,与桐城、岳西和舒城接壤,北倚省府、南接长江,东临巢湖、西望汉阳。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乡愁悠悠,谓之官庄。图四:官庄施家老屋从吴兴郡迁来
04.jpg
    据《施氏宗谱》记载:“施氏之源系出姬姓,自施伯受周大封以爵为姓,则施伯因为施氏之所自出,越十数传,因灾荒而迁居分邑桐岘乡宝城里。至唐时而生肩吾,肩吾公元和间状元及第,迁归道经泥桥,见其山水佳秀,地阔平坦,遂卜择而居焉,即今上施家是也。其后由上施家而迁坊上、施坂、亭子头、太阴坞口,由施坂而迁五管、延德寺前,累迁累盛,……”从官庄施氏牌位来看,施氏家族外迁的原因是为避灾荒,无法生存时从吴兴逃荒来皖南,施氏迁入安庆已经有五六百年。图五:官庄施家老屋正厅
05.jpg
    施家老屋,位于官庄村的大街上,这座老宅正安静地书写着那些几乎已经被遗忘了的清朝往事。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有着近百年年龄,每一扇窗口的木虫,都窥得见历史的足印。施家老屋经过维修之后,通过一扇门,就恍若穿越了时空。大门并非在门厅垂直的中轴线上,而是偏离中轴线,门厅独立而小巧。老屋三进,后进东面连接一套四合院。整座宅院共有厅堂、主间、厢房、耳房多间,占地面积约数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约数百平方米。图六:官庄施家老屋回廊内景
06.jpg
    听村里老人介绍,建造施家老屋的是姓施的清末举人,因贩运山货起家,积累家财百万,成为官庄当时的一富,据说,官庄的施家当年家景的殷实,家族鼎盛时曾坐拥几百亩良田山林等等,在清朝中晚期开始建造这座大宅院,历时多年,共花费白银数万两。图七:官庄施家老屋天井
07.jpg
    为了建造这栋豪宅,施举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在官庄砖窑烧制青砖,坚实牢固。门厅和正厅还有两则厢房是是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宅院的门窗都采用了上月形双眉式拱券,尤其是回廊上拱门拱窗装饰,气势如虹,使整座建筑显得富丽堂皇,气派非凡。图八:官庄施家老屋券门
08.jpg
    这座施家老屋现为安庆传统的古民居,它使用了圆拱形窗、将中国传统的多进院落式建筑方式运用恰到好处。屋檐边设有排水槽,雨水经过水槽分流到天井四角,然后沿着天井四角设置的排水管道直接排到地下水道,这样既减轻了天井的排水压力,也便于人们在过道上行走。官庄的施家老屋有着别样一番滋味。图九:官庄风景
09.jpg
(本篇完)
2018-04-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4-16 16: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店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卒子走遍安庆
宣店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
——安庆古宅石构件系列
第14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的江家新屋遗址上的一对保存完整的麻石石门墩。图一:江家新屋门前正对大龙山三县尖

01.jpg
    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社区南临风景秀丽的石塘湖,背倚气势雄伟的省级风景名胜区大龙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图二: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与麻石台阶
02.jpg
    宣店村面积为十个平方公里。地处于皖西南、皖鄂赣三省交通的枢纽位置,交通网络四通八达。杨桥镇宣店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图三: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局部
03.jpg
    据杨桥龙湾十八景点资料查明,境内有“虎洞云蒸”、“江湾麦浪”、“响涧瀑布”、“芦塘夜月”、“线尖绕雾”等景点。天堂水库和牛冲水库就位于宣店境内。图四: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局部
04.jpg
  江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姬姓、子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前624年古江国为楚国所灭,后裔世代以国号为姓。安徽安庆济阳郡江氏字辈:源道子曰万,金文一学通,应承帮家兴,隆才德业崇,诗礼宗先绪;经伦继祖功,英贤长蔚起,贵显相朝忠,荣华允光裕,时代庆攸同。图五: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局部
05.jpg
    河南省正阳县是江姓的发源地,江氏的一世祖元仲公。自夏启六年,江氏一世祖元仲公受封江地(正阳)时起已有四千多年,共有四十七世先祖在正阳(古江国)生活过。图六: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各方位
06.jpg
    《江氏宗谱》记载,始祖友胜公明初由江西青林迁居怀宁独秀山下等等。元末明初之际,安庆地区涌进了大量来自江西、徽州等地的移民。他们迁入安庆,增加了当地的人口数量,促进了安庆经济的发展,也影响到了安庆此后的文化发展。另有记载,江氏的万顷公,封帅干公,字子洪,号古崖,生于宁宗嘉定四年辛未(公元1211)4月21日,率……城陷被元人所执,骂贼不屈,支解之,岂不痛哉!时德祐元年乙亥(公元1275)岁2月21日,……图七: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局部
07.jpg
    宣店百姓称,江(干)家新屋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清朝道光年间又再次扩建。整个宅院据说仿“官厅”修建,共三进,三道门坊全部用整块的麻石建造,故称石门。现江家新屋已经不存,唯一保持下来的就是老屋门前的一对麻石的石门墩。图八: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局部
08.jpg
    现居住在江家新屋旁边的百姓称,原江家新屋有大厅、花厅、天井等建筑。如今仅存老宅门楼的石门墩了。石门墩位于第二进麻石门框下,现保存较好。主体建筑正屋坐北朝南,主轴线上为三排间结构,东西两边有厢房,与正房以天井连接,现全部不存。图九:江家新屋麻石屋基
09.jpg
    江家新屋于清朝乾隆年间建造,门档正对大龙山的三县尖,建起之后,大屋气势非凡,远近闻名。随后不到百年间,清廷又遇到动荡的太平军起义,此时长毛(太平军)占领安庆造反,江家新屋被毁。图十: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
10.jpg
    相传古代打仗胜利归来的将军,为显耀其赫赫战功,便把战鼓置于门前,后来才逐渐衍变以抱鼓石代替。门户越大,相应的抱鼓石也越大。江家新屋门前的这对石门墩就是抱鼓石。图十一:江家新屋麻石屋基散落一地
11.jpg
     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呈方形,高约四十公分,宽约一米余,门档之间有麻石相连。江家使用当地的麻石建起石门墩,当推开江家庄严的大门,进入宅院之前,会被脚边看似不起眼的石门档吸引。真是一对石门墩,半部江家史。这对石门墩承载了居者的身份地位、阶层等级、审美品位等诸多象征意义,故而工匠们会在“墩”上大做文章,雕饰云纹饰样。图十二:江家新屋麻石石门墩
12.jpg
(本篇完)
2018-04-1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4-17 14:32:24 | 显示全部楼层
倒爬狮街88号建筑——卒子走遍安庆
倒爬狮街88号建筑
——安庆商业系列
第14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倒爬狮街88号建筑。图一:海河建筑一侧

1.jpg
    倒扒狮街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市中心,始建于明朝万历(1573—1619)年间。倒扒狮步行街是安庆保存至今的一条古老的商业街。这条商业街店铺林立,该街因倒扒狮古牌坊而得名。长约二百余米,宽约三余米。两边商铺林立,热闹非凡。其街区整体建筑较好的保持了明清风格,是一条保留安庆古城传统风貌的商业街。该街是研究安庆地方史和明清建筑艺术的重要地方。图二:“海河”为该建筑后制作上去的匾额
2.jpg
    倒扒狮街是安庆市目前保存历史遗存最多和文化内涵最为丰富的历史街区。老街从清朝到民国时期,就已形成以老字号为龙头的繁华商业区,当时有“安徽第一商业街”的美誉。民国年间省商会在此举办全省国货展销会,来振兴民族工业,与洋货抗衡。图三:“海河”两字并非该建筑原构件
3.jpg
    爬狮步行街西面入口第一个古建筑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倒爬狮街88号建筑,现为安庆市保护单位。是一组坐北朝南,前后现存一进,面开两间,近代西洋风格的建筑。这幢建筑中西合壁两层砖木结构,青砖扁砌,混水墙面,窗眉置西洋花纹饰,二层斜置牌匾,后覆盖改成“河海”,两侧文艺复兴时期罗马壁柱,檐口下有一个斗型托块,并作雨珠饰,整体保存状况一般。图四:该建筑为列为安庆市历史建筑
4.jpg
    在这条商业街头建起这样的建筑,想当年也曾是老城的重要商业店铺,它位于东西正街,东通枞阳门,西到八卦门,是安庆的一条古老的商业街上重要的店铺,在这条长约二百余米,宽约三余米的老街上,能够建起这样的西洋风格的建筑本身就是了不起。图五:海河建筑另一侧
5.jpg
    清朝晚期,曾国藩督帅行署就在这条街上,从咸丰十一年到同治三年(1861-1864年),曾国藩在此居住了整整三年。行署幕府荟萃了从全国各地来的各路精英,如徐寿、华蘅芳、李善兰、徐建寅、龚芸棠、张文虎,设书局、办洋务、创立安庆内军械所,研制蒸汽机和以蒸汽为动力的轮船,这里成了中国近代化的起始之地。现在两边的建筑还较好地保留着安庆古城的传统风貌。图六:该建筑的青砖墙体现为水泥覆盖
6.jpg
    甲午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1919年)时期,安庆作为安徽省会,安庆受到西式建筑影响,一些商业街区渐渐建起新式建筑。以倒爬狮街88号建筑为代表的西式建筑已经渐渐融合到安庆社会,这个时期,水泥、玻璃、机制砖瓦等近代建筑材料在安徽省会安庆得到使用和发展。有了较多的砖石钢骨混合结构,初步使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和发扬安庆传统文化,有利于让安庆的建筑得到全国观众的认识。图七:该建筑墙体
7.jpg
(本篇完)
2018-04-1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 09:1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凤英墓——卒子走遍安庆
严凤英墓
——安庆名人墓系列
第14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严凤英墓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公园黄梅阁内。图一:严凤英纪念馆

00.jpg
    严凤英墓,准确说是严凤英骨灰存放地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菱湖公园黄梅阁的严凤英雕像下方。建于一九八六年。一九八七年将严凤英骨灰安放在基座内。墓由黑色大理石基座和汉白玉石雕严凤英立体像两部分组成,正面刻“天上人间”四字。图二:严凤英纪念馆立柱上的对联
01.jpg
    严凤英雕像通高3.3米,立像高2.3米。严凤英(1930—1968),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1930~1968),原名严鸿六,安徽省桐城县罗岭(今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人。女,中共党员,黄梅戏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中国黄梅戏的发展缔造者之一,“七仙女”塑造者,中国黄梅戏传承发展重要的开拓者和贡献者。图三:严凤英墓保护牌、黄梅阁介绍牌与严凤英素像
02.jpg
    严凤英十岁时开始学唱黄梅调,为族人所不容,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在1952年上海举行的第一次华东戏曲会演,严凤英以黄梅戏传统小戏《打猪草》和折子戏《路遇》,获得广泛赞誉,1954年因在黄梅戏电影《天仙配》中饰演七仙女而扬名全国。图四:严凤英纪念馆内落花曲词
03.jpg
    历任安徽安庆市黄梅戏学院名誉院长、中国文联第三届委员,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文革遭迫害致死,现骨灰安放在安庆市菱湖公园内黄梅阁中,安庆罗岭建有严凤英故居纪念馆,毛泽东为其题写“党的好儿女”。严凤英的黄梅戏代表作有《打猪草》、《游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等。图五:严凤英石像
04.jpg
    “黄梅阁又名“严凤英纪念馆”,为纪念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而建。其内有宣传栏、廊架、小桥、陈列馆等建筑,布局典雅紧凑,并塑有汉白玉严凤英雕像及七仙女群雕,严凤英雕像下安葬有严凤英骨灰盒,基座正面是赖少其题写“天上人间”四个字。”图六:严凤英墓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05.jpg
    黄梅阁大门外墙上,嵌有一块“安庆市文物保护对象”,“严凤英墓及塑像”。正门上方悬挂着“黄梅阁”的牌匾,在严凤英23年的艺术实践中,她的表演艺术水平也不断腾跃,既形成了独自的风格特色,又代表着当时黄梅戏表演艺术的最高水平,并对剧种风格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图七:馆外对联
06.jpg
    严凤英的唱腔圆润明快,表演质朴细腻,吸收京剧、越剧、评剧、评弹、民歌等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家,世称严派,为中国黄梅戏艺术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图八:严凤英石像与严凤英剧照
07.jpg
  踏进严凤英纪念馆,迎面既是严凤英素装像。黄梅戏起源于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黄梅调”也叫“采茶戏”, 这种小戏中的一个支派逐渐东移,在安徽安庆地区成了气候,形成了后来的黄梅戏,一批戏班应运而生。1926年,著名演员丁永泉(旦角)、曹增祥(小生)、丁和寿(丑角)等所在的班社活跃于安庆市区,此后在这里扎根。图九:严凤英纪念馆与黄梅阁门楼
09.jpg
  安庆不仅是黄梅戏的故乡,而且是中国京剧之祖。严凤英短短的一生三十八年。严凤英一生共自杀过三次,吞金、上吊、服安眠药。前两次发生在解放前,原因是不堪凌辱,但均被抢救脱险;但是在“文革”中,她死成了。很惨,说来令人发指。一个感恩“旧社会把我当成草,新社会把我当作宝”,为之把自己一生献给祖国黄梅戏事业的艺术大师,最终的结局竟是如此蒙冤蒙羞。1978年5月23日,中共安徽省委宣布为严凤英平反昭雪,同年8月21日省文化局举行了严凤英骨灰安放仪式。图十:严凤英纪念馆内陈列的生前道剧
10.jpg
  严凤英墓前常年摆放着祭奠人敬献的许多鲜花。严凤英洁白的大理石戏装塑像栩栩如生,基座正面是安徽美术家协会主席、艺术家赖少其题写的“天上人间”四字,塑像下就安放着严凤英的骨灰盒。图十一:严凤英像下“天上人间”四个大字
11.jpg
(本篇完)
2018-05-0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3 11: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桂花崖——卒子走遍安庆
桂花崖
——安庆风景系列
第148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桂花崖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城西乡境内。图一:桂花崖指示牌与山下老房子

01.jpg
    城西乡位于太湖县城西邻,素有太湖西大门之称,东邻晋熙镇,南毗江塘乡,北连天华镇,西与宿松县凉亭镇接壤。域地西北多山,东南为丘陵和小平原,是一个集山区、库区、畈区为一体的乡。城西乡山川秀美、人杰地灵、自然景观丰富。有石船岭、桂花崖、响水崖、九井沟、鸡公石、莲花墩与龙须沟,有状元故居、王家寨、兵波寨等这些景观流传着许多动人故事。图二:桂花崖处处都有这样的小瀑布
02.jpg
    佛教文化在城西也有悠久的历史,龙门寺、棠梨宫、祈雨寺,司马庙、准堤庵等众多古寺庙,对当地文化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孙家白露窠古人类遗址,对新石器时期人类生产生活状况具有宝贵的研究价值。这些景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县内外享有盛名。图三:桂花崖实际是一处风景带
03.jpg
    桂花崖有很多人文和风景,今天卒子主要介绍这里的风景。桂花崖地处大别山深处,古代移民在高山之处扎根,留下了的众多的古遗。这里还有很多珍稀植物。桂花崖植物种类繁多。毛竹漫山遍野,松林密布。一年四季山花烂漫,还有多种名贵中药材。卒子在崖壁边看到一串超大的天南星植物,是一种名贵中药,内含剧毒。图四:桂花崖大崖壁
04.jpg
    桂花崖,从名字的来由无从考证。只知道她位于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原来的山龙乡汤沟村)境内,从太湖老城向西约17公里,也就是从石船岭再向西行约5公里,在汤家沟与杨家岭之间。桂花崖景色优美,山若玉璧,林似青云;峭壁飞泉,流水叮咚,令人流连忘返。图五:桂花崖风景
05.jpg
    据城西乡乡志记载,桂花崖山顶上有个洞口,清朝康熙年间太湖知县王庭在此留有 “石龙洞”、“会海源头”、“峭壁飞泉”等楷书摩崖题刻。现远处寻觅。图六:桂花崖瀑布
06.jpg
    另有民间传说的太湖或太湖县城(老城)的来历与历史,其中最后两句也有人说是《刘伯温后记》所写(前朝军师诸葛亮,后朝军师刘伯温),太湖县城西乡境内白石山上有一个大石头,长的很象只鸡,天长日久,吸天地之灵气,成了精,要啄人吃,过往行人,不少黎民百姓被它吃掉。天上雷公赫母用雷尖赫火打它烧它,均被这只成精的鸡吃了。为了捉住这只神鸡,观音老母丢下一把米,那只精鸡低头去吃米的时候,天上乌云骤起,电闪雷鸣,雷公老爷一雷将吃人的鸡劈死,鸡头滚落到山下的农田里,今白石岭山下田畈中有一颗大石,即是当年雷公劈下的鸡头。从此,白石山一带百姓安宁,人口繁衍。图七:桂花崖最高处的瀑布
07.jpg
    桂花崖是一处风景还不错的地方。关于桂花崖,《太湖县志》上有寥寥数语的记载,具体位置不详。经过太湖县旅游部门的指示牌,顺溪而上。溪边有几处七十年代的老房子,现在基本闲置。桂花崖的确值得一看,是安庆一处人文与风景兼备的好去处。图八:桂花崖石刻边的桂花岩瀑布
08.jpg
    溪水从桂花崖流出,这里也成为了野生动物和野生植物最丰富的地区。桂花崖景内有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至于为何叫桂花崖,也不知从何讲起,或许这也只是一处地名而以,这里的山奇秀佳丽,这里的花草艳而不俗,这里的人因大别山的养育庇护,心诚气定。游尽天下奇山异水,最后还是这里韵味深长,流连忘返。图九:桂花崖石壁与瀑布
09.jpg
(本篇完)
2018-05-0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5 10:2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园寺——卒子走遍安庆
林园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8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桂花崖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王河镇境内。图一:远望林园寺

115-1.jpg
  林园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王河镇,卒子于很多年前往林园寺时,并未进入寺庙。但从侧面了解到,这座寺庙还是有点历史的。据了解,林园寺始创清朝中晚期,由于动荡从其它寺院辗转来到潜山县王河境内,经过努力才建成一座小庙,距今已一百多年历史。图二:林园寺匾额
125-1.jpg
  林园寺,现坐落在一片田畈之间的山脊之间,清朝中末期,时局动荡,被毁的寺庙和尚辗转来到潜山县王河创建了一间供奉菩萨的小庙。小庙经过清朝的重修,到了文革中被毁,如今新建为林园寺看不出古刹的味道。图三:林园寺
140-1.jpg
  林园寺寺宇坐北面南,依山建造,二进院落,三重大殿。寺内前建大殿,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供木雕横三世佛;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塑像高大庄严,精雕细刻。一侧为多间的僧舍,禅房、客舍。图四:林园寺围墙
145-1.jpg  
  林园寺中,虽地势不高,却能居高临下,潜山王河一带地势较为平坦,林园寺居高能够容景尽收眼底。有对联:前朝沪蓉高速路,后依皖岳天柱山。图五:林园寺大门
150-1.jpg
  林园寺在历史的场合中浮浮沉沉,几经风霜,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就连当年建的寺庙古物,也在文革期间被毁于一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路过观赏。图六:林园寺
165-1.jpg
(本篇完)
2018-05-0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