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安庆寺庙系列(饱经沧桑化凡尘)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4-3 10: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洲舍利古寺真人宫——卒子走遍安庆
方洲舍利古寺真人宫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7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的一座古寺。图一:方洲村

    舍利古寺与真人宫,是一座融合道教和佛教的寺庙。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长江北岸。东与天柱山相望,南与庐山相望。全县辖十五个乡镇,卒子全部到访。图二:舍利古寺入口指示牌
    太湖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历代民风淳厚,文风蔚然,素有“一门四进士,十里两状元”之称。这里是已故杰出的爱国宗教领袖赵朴初的家乡,著名诗人朱湘、女社会活动家刘王立明、京剧“叶派”创始人叶春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马兰、作家石楠、林学专家马大浦等都是太湖籍人。图三:方洲源头龙须沟
    太湖山川秀美,景色宜人。“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四大景致自古以来闻名遐迩。汉朝建的海会寺、三国筑的上格城、晋朝修的佛图寺、唐朝建的西风禅寺、清朝状元赵文楷墓等文化古迹保存完好。图四:舍利寺
    舍利古寺位于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境内,这里四面环山,群峰耸立,苍松翠竹漫山遍野。由于四面都是高山中间一块不大的盆地,后来这里蓄水之后就成为现在的方洲水库,龙须沟是方洲水库的源头之一。图五:舍利古寺匾额
    站在徐宕公路上远远望去,方洲水库就像一条停靠岸边的小船。在公路上方不远处有一块高高矗立的岩石,村民们把这块巨石称为系排石。在镜头前的方洲水库分明是一条小船,当地人怎么把这块巨石叫做系排石呢?一位老村民说,以前方洲没有水库,只是一条大河,站在巨石边俯视方洲河就像一条停靠在山脚下的竹排。所以就把“系排石”叫做“系船石”了。图六:舍利古寺河道边的垒石
    “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乃古代太湖四大名胜,史称“熙湖四景”。由于它们集古邑太湖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所以虽物换星移而不失魅力,遗迹犹存而具影响。四景之一的马路西风,位于城西乡马路河古渡口,马路河口在太湖老城西门外半里处,为长河上游故道。图七:舍利古寺
    古时长河上游纳百川之水而浩荡,借千山之势而湍急。故龙山宫以下马路河河床开阔,水势泱泱。越河而过有一条连庐州接鄂省的太湖古驿道,常年驿马飞奔,交通繁忙。为方便行人驿马往来,临河两岸建有渡口。于是,不仅东岸的晋熙古城为水陆枢纽,连西岸渡口也舟车辐辏、商贾云集而成繁华小镇。图八:舍利古寺离方洲水库不远
    舍利古寺位于太湖县城西乡方洲村的一个山坡间,是一座建于古代的寺庙,后毁。近年来,重修。据寺里的僧人介绍,舍利古寺建于清朝乾隆时期,原小庙建在田畈之间,虽然不大,却是附近信众的祈福之地。图九:舍利古寺不远处的土地庙蓝伽内供奉的佛像
    舍利寺,始建于清朝佛教盛行时期,是太湖城西佛教信徒烧香的祈福地之一。鼎盛时期,有和尚百名之众,并建有舍利塔存放和尚骨灰。后毁于咸丰年间的太平起义军。图十:舍利古寺内的佛像
    与舍利寺不远,建有甘葛寺和真人宫,甘葛寺原建在白石村,后迁到方洲村。与现在村里的著名景点桂花岩、石隆洞、柞火寨、法华寺、心安寺、石船顶、童子尖、兵谋寨、响水岩、强盗柜等并称为方洲旅游指南。图十一:舍利古寺
    而真人宫就建在甘葛寺内,为纪念全真南宗创始人紫阳真人张伯端,被誉为道教“南宗之魂”。这里依山伴水,得此人间真福地,何须身外求金丹”。古往今来,在此参玄悟真,修道成仙者难以尽述。图十二:甘葛寺与真人宫 
    张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阳派的鼻祖。清朝雍正年间封“大慈园通禅仙紫阳真人”。金丹派南宗(因张伯端号“紫阳”,故南宗也称为“紫阳派”)的祖师。道教奉为南五祖之一。图十三:舍利古寺不远处的土地庙蓝伽
    张伯端曾为府吏数十年,一日忽悟“一家温暖百家怨,半世功名半世愆”,遂看破功名,纵火烧毁案上文书,因之,以“火烧文书”罪发配岭南。熙宁二年(公元1069年),张伯端在成都“以夙志不回,初诚愈恪,遂感真人授金丹药物火候之诀”,潜心修炼。曾“三传非人”,而“三遭祸患”。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因“患此道人之不信”,遂著《悟真篇》,叙丹药之本末。书成后,学者云集而来,晚年“自成都归于故山”,返回江南传道。图十四:舍利古寺坡下的观音禅寺
(本篇完)
2018-04-0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5 10: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林园寺——卒子走遍安庆
林园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8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桂花崖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王河镇境内。图一:远望林园寺

  林园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王河镇,卒子于很多年前往林园寺时,并未进入寺庙。但从侧面了解到,这座寺庙还是有点历史的。据了解,林园寺始创清朝中晚期,由于动荡从其它寺院辗转来到潜山县王河境内,经过努力才建成一座小庙,距今已一百多年历史。图二:林园寺匾额
  林园寺,现坐落在一片田畈之间的山脊之间,清朝中末期,时局动荡,被毁的寺庙和尚辗转来到潜山县王河创建了一间供奉菩萨的小庙。小庙经过清朝的重修,到了文革中被毁,如今新建为林园寺看不出古刹的味道。图三:林园寺
  林园寺寺宇坐北面南,依山建造,二进院落,三重大殿。寺内前建大殿,面宽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内佛坛上供木雕横三世佛;中为释迦牟尼佛,右为阿弥陀佛,左为药师佛,塑像高大庄严,精雕细刻。一侧为多间的僧舍,禅房、客舍。图四:林园寺围墙
 
  林园寺中,虽地势不高,却能居高临下,潜山王河一带地势较为平坦,林园寺居高能够容景尽收眼底。有对联:前朝沪蓉高速路,后依皖岳天柱山。图五:林园寺大门
  林园寺在历史的场合中浮浮沉沉,几经风霜,年久失修,破败不堪。就连当年建的寺庙古物,也在文革期间被毁于一旦,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路过观赏。图六:林园寺
(本篇完)
2018-05-0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7 08:3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福德寺——卒子走遍安庆
福德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9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的福德寺。图一:福德寺老寺庙

  说实话,卒子已经忘记了福德寺是老梅镇还是范岗镇的寺庙了,也许是怀宁县哪个乡镇的寺庙。但前些年,卒子前往福德寺时,大概记得位于桐城市南部,距离县城约三十多公里。始建于何朝不详,据说历史悠久,后毁于战乱,民国时期与二千年左右重建。图二:福德寺老寺庙建于八九十年代
  福德寺历史悠久,后毁于战乱。至于为什么被毁,原因很多,主要是清朝咸丰年间,驻守安庆的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曾多次往来于安庆与桐城之间。福德寺,历史悠久,规模宏大。重建后的福德寺建筑面积数千平方米。同样,规模宏大。图三:福德寺里的修行居士
  明朝初期,由于桐城政治、经济的繁荣与稳定,毁于宋朝和元朝经过长期争战而遭受破坏的一些寺庵,逐步得到修复,并兴建了一些寺庙。其中金神镇的广渡庵、黄铺乡的檀香岩等一大批寺庵就是在这个时期修复和兴建的。图四:福德寺老寺庙的伙房
  清朝是桐城佛教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是康乾时期,境内有好几座较大的寺庙直接得到当朝皇帝的奖赏与恩赐,这对桐城及周边地区佛教寺宇的发展无疑是一个相当大的促进。图五:福德寺老寺庙大门
  清朝帝王垂青寺庙载入志书的就有好几次。到了清朝中期,以前兴建的寺庵不仅得到巩固和拓展,还大量涌现几人居住或依靠家族管理的小寺、小庵,乃至遍布城乡各地。图六:福德寺新寺庙
  清朝中晚期,因太平军与湘军的一场场战乱,桐城境内的不少寺庵无法避免地遭受到一次毁灭性打击,如王屋的万法寺、王集的圆通寺等都在这次战乱中彻底毁废。幸免于难的一些寺庵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今天卒子介绍的福德寺,也是这一时期被毁的。图七:福德寺新寺庙
  民国时期,一些未毁而存的寺庵,如静土莲社、一笠庵、古灵泉等一些寺庵的香火仍较兴旺。一些小寺小庵虽然规模依旧,僧尼素质不高,但散布在广大农村,在农民中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建国初期。图八:福德寺
(本篇完)
2018-05-1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5 08:44:2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霞法华寺——卒子走遍安庆
石霞法华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50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石霞法华寺。图一:远看重修之后的法华寺


   “龙山夜雨,马路西风,法华方竹,玄妙古松”乃古代太湖四大名胜,史称“熙湖四景”。由于它们集古邑太湖秀美的自然风光与深厚的文化底蕴于一体,所以虽物换星移而不失魅力,遗迹犹存而具影响。图二:法华寺山门
    法华方竹,主要就是指法华寺周边的风景。法华寺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石霞村。熙湖四景之一的“法华方竹”,早在唐宋时期就较为有名。图三:法华寺匾额
    唐宋时期,当时的法华寺“层楼翠映千杆竹,庭院松青树满花”。据《太湖县志)载.法华寺香火旺盛得益于“法华有竹,其杆皆方”。
图四:法华寺
    相传,法华方竹潭于西域佛国天竺(今印度),乃唐朝高僧玄奘西天取经带回的宝物之一。玄奘回国后,弟子云游四方,将方竹择地栽种,但成活极少。图五:法华寺内的正法眼藏匾额
    后有一高徒在大潮龙山宫对面山麓遗址建法华寺,又在院内种方竹苗。不知是真有佛祖灵光护佑普照,还是由于龙山夜雨滋润,这异乡奇竹,竟在法华寺内长得茁壮茂盛,郁郁葱葱。图六:法华寺内的石柱础
    南国翠竹,种属繁多,外形圆润,几成一律。唯有这方竹,有梭有角,逢节有黄白色钟乳点,垦得风骨铮铮,确为植物珍稀。物以稀为贵,亦以稀为奇。风雅之士纷纷题刻赞诗于竹杆之上,“久之,形类蝌蚪,早失其形”。图七:法华寺佛光普照匾额
    从清朝游客所存诗句”古刹何年荒草蔓”、“过竹应怜野寺荒”来看,此时的法华寺早巳衰败。尽管清朝乾隆二十一年(1755年),太湖知县吴易峰捐资重建的法华寺,“堂阁楼台,班联似笋’,不乏金碧辉煌。图八:法华寺石柱
   但从清人王大枢游寺所记“寻昔年之方竹,赏今日之奇葩’来看,这时的法华寺虽有奇花异草,但方竹已荡然无踪。新建的法华寺到清末又遭兵毁,后移寺回龙山,虽香火未断,然声名早失。图九:法华寺内的石柱础
    竹的生命力是很强的,按说法华虽毁,方竹应存。法华寺旧址在古火神庙以北、今烈士陵园以南。近百年来,邑人踏遭青山难觅其踪,熙湖父老无不痛惜。“峰回路转行应遍,芳景怡人去复留。”图十:法华寺穿榫结构
    正值法华寺毁、方竹濒灭之际,有官任黄河道的邑人陈竹桥回乡省亲,寻法华旧址而见败竹,感叹唏嘘之余,顿生怜香惜玉之心,随即起根移苗,栽于辛冲家宅。后历经乡人呵护,终使这珍奇竹种得以保存。图十一:法华寺内的下江石雕刻的石柱础
    法华寺重修之后,已经很少有古物件,但寺内的两根石柱却是难得的古物,它们现存于寺庙的大殿内,为两根一米多高的麻石石柱,下方雕刻有连同一体的柱础。法华寺是一处不错的去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过去看一看。图十二:法华方竹
(本篇完)
2018-05-2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6-6 11:0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塞水庵——卒子走遍安庆
塞水庵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51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在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的塞(赛)水庵。图一:武昌湖

    安庆,迎江而面湖,境内大小湖泊数不胜数,不计其数,安庆地区的古人一直靠捕渔为生,直到近几年前,才慢慢使用种植农业为生。捕渔业一直是为生的传统方式。图二:塞水庵
    安庆古人一直使用汕汕捕鱼,汕汕即樔,古又称为撩罟,即今日捕鱼的抄网。是比较原始的囊袋状有把式的小型网具之一,主要用于内陆淡水,作业规模小。到了后来,开始慢慢使用“罾”,其“形如仰伞盖,四维而举之”,系敷网类渔具。图三:塞水庵位于武昌湖湖岸一侧
    赛口镇有一很大的湖泊,叫武昌湖,靠水吃水的渔民,一直靠捕渔业为主。渔民们在出湖捕鱼时,免不了烧香祈福。久而久之,这一带从明朝至清朝开始有了寺庙,香火主要来自渔民。图四:塞水庵
    塞水庵又叫赛水庵,坐落在同武昌湖西北面,赛口镇境内,赛水庵因靠近武昌湖、又坐落在赛口得名赛水庵。赛水庵就建在一条河流的下游要地,座东朝西,庵门直对西边武昌湖的湖心,原赛口庵早已不存,现在重修的赛口庵为九十年代重建。图五:赛水庵内的神像
  塞水庵地处长江沿岸的淡水湖泊中,地理位置与池州的东至、江西省的湖口县三县交界,过去贫民为躲避战乱、逃避苛捐杂税纷纷迁到此地。图六:塞水庵碑记
   历代以来的每年汛期,长江水位受洪峰不断,时常堤挎地淹,塞水庵在过去一直饱受长江洪水的浸泡,但塞水庵岿然不动,从没受到洪水威胁。图七:塞水庵神像
    原来,最初建庵时,塞水庵是建在一个土墩之上,土墩边使用了木头桩基,然后又加大了石块垒放的庵基,使得庙基坚固无比。图八:塞水庵位于武昌湖一侧
    至于塞水庵始建于何朝何时无处查询,但至少在清末民国初期,有女性逃难逃荒来到此地,后茹素念佛,削发为尼,成为赛水庵的僧尼。图九:伫立塞水庵能够看到满湖的荷花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自然灾害的发生,赛水庵也历经沧桑。现有禅房两间,有僧尼姑多人。图十:远望塞水庵
(本篇完)
2018-06-0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6-21 12:2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东流大士阁与天然塔——卒子走遍安庆
东流大士阁与天然塔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52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代管的东至县东流大士阁与天然塔。图一:大士阁与背后的自然塔

    安庆位于长江北岸,东至位于长江南岸,两地一江之隔。东至县的东流镇是长江沿岸乡镇,它是原东流县的县治所在地,宋朝以后,江南仍属蛮荒之地,借用“长江滚滚向东流”、“一江春水向东流”、后人命名为“东流场”。图二:大士阁
    东流镇北,临江有一块天然巨石,峍屼嶙峋、耸峙江面、人称龟石矶。矶上建起天然塔、大士阁,旁有一街巷,古称茅屋街。矶石后面山丘上的茂林修竹,前方就是一片江中绿洲,古人称其为“莲洲”。站在龟石矶上望莲洲,滔滔江水中有那么一块绿地,在长江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自然塔,也是东流标志性建筑。自然塔下,明清时期建起大士阁。图三:大士阁保护牌
   龟石矶,借“北折东流”之地势,古时建了不少古建筑,人文景观十分丰厚。传说当年长江游来一只乌龟精想占用中东流宝地,后被镇压在岩石之下,那龟头被重压而无法缩回龟壳,天长地久,龟头化为岩石,伸向江面,人们把这块地方称之为“龟头矶”。“龟头”二字,文人们有所忌,故称“龟石矶”。图四:大士阁一侧
    据清朝嘉庆《东流县志》记载:明朝知县杨季芳将菊江亭建在县西门外龟石矶上,名曰菊江楼。清朝康熙年间东流县令郭鸿义,号大士,任职三年,深入考察,群心即协,百废俱兴,河渠沟洫治理井井有条,政理讼平,甚得民心,宦绩人文彰彰可考。清朝乾隆九年(1784年),邑人周飞鹏之母陈氏捐建天然塔、天然书院,嘉庆十八年,周陈氏后裔周北溪之子振桂、振发,孙新贵捐资修葺,邑令吴箎亦捐百金以助之。图五:大士阁原石构件
    郭鸿义死后,东流百姓为纪念这位贤达县令,建大士阁,又名郭公祠。大士阁与天然塔毗邻,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前后,清朝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知县吴箎重修。旧由门楼、祠堂客堂、僧房、厨房等建筑构成,整个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二间,中厅为食堂,两侧为厢房,山墙为园弧状硬山式封火墙,属阁楼式徽派古建筑。正门上方嵌石质横匾“大士阁”三个大字,正楷庄严。建筑面积102平方米。图六:大士阁原石构件
    又传,清末民国初,长江大水,两岸一片泽国,因龟石矶是个小山岗,地势较高,对岸的望江人纷纷驾舟过来躲水。水退后,有的没有回去,就在龟石矶旁的一片平地上搭起一排排茅棚安家,虽是茅棚,但远看却像一条街,人们故称茅屋街。由于后人在茅屋街江边建起了渡口码头,现在茅屋换成了楼房,真正成了一条新街巷。图七:大士阁念佛堂碑记
    东流历史古老,源远流长。建县史可上溯1500多年前。汉至东晋,东流主要归属于彭泽县,此地设黄菊乡。南朝梁、陈时期,政治动荡,北人南迁,曾设太原郡所属和城县(今东流、香隅、马当一带)于此。隋灭陈后,撤销和城县,将此地仍然并入彭泽县。隋唐以来,政局趋稳,人口逐渐增多,经济趋于繁荣。唐朝会昌初(841—846年)在原和城县旧址(今东流镇)设置东流场,属彭泽县管辖。至五代十国中的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由东流场升为东流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自江州划归池州,后划归安庆管理。图八:大士阁新建念佛堂
    清朝雍正七年(1729年),东流东门续塌,知县陆培捐修。清朝乾隆九年(1744年)建天然塔,东流自古地僻民贫,文风不振,明清两朝科举只考中三名进士。于是风水先生便诉诸阴阳,说其原因在于县城周围的山不高,都是培娄小丘,《左传》云“部娄(培娄)无松柏”,难出人才。因而,须建塔改良风水,以振文风,遂兴建双塔。图九:大士阁
    天然塔坐落在镇北面四龙山上北面的迦龙山祝家矶上。因地势“培娄卑伏,形家短焉”而建塔,始建于清朝乾隆十年(1745年)春三月,历时三载,由东流知事万皞倡议,东流邑人周士信夫人陈氏资助建造。塔五层六方,砖石结构,高十一丈,周长六丈六尺,每层门开六扇,塔体飞檐,内画栋,拾级登攀,可至塔顶。图十:大士阁背后的天然塔
    “上顶以金,下底以石”,飞檐翘角,规制壮观。清人冯荃写道:“一塔天然俯碧流,登临四面景全收。山色吴楚开云白,江涌潇湘过客舟。远树烟浮元亮圃,近城风扇谪仙楼。春光到处都成画,茅屋人家隔水州。”因建塔筹款施工一帆风顺,又巧逢邑人李承祚乡试中举,时人认为“天然趣事”,故名“天然塔”。清朝嘉庆十八年(1813)六月,周士信之裔周振柱等兄弟三人重修。图十一:大士阁边的崇公大和尚墓碑
    登临自然塔,江面上长长的船列,塔下的学湖就像一面镜子,闪着明亮的光辉。塔下大士阁隐现在淡淡的夜霭里,犹如一幅远古的画。图十二:大士阁牛王碑记
   大士阁旁,有古墓几座,分别是大士阁历代的僧人。其中一座墓崇公大和尚墓,碑的一侧写着龙山圆觉寺临济法派碑记,落款是清朝乾隆辛酉年(1631年)。图十三:大士阁牛王碑记局部
   大士阁旁还有一个牛王碑记,上记载乐输姓名列,上面记载着传鸣谦捐钱一千六百,汪会龙公捐钱一千四百等等,时间为清朝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图十四:大士阁牛王碑记局部
(本篇完)
2018-06-2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6-27 12: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禅师洞石棚——卒子走遍安庆
禅师洞石棚
——安庆风景系列
第153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谢湾组禅师洞石棚。图一:禅师洞巨石

    安庆市叫禅师洞的地方,还真不少。太湖有、岳西有、安庆市郊也有。今天卒子介绍的就是市郊的禅师洞。位于杨桥镇宣店村海拔约四十至六十米的山谷溪流边,有一个天然石棚,一块巨大的巨石斜压在溪流边。图二:禅师洞现在已经修建成小庙
    近代,又在这个巨大的石棚边修建了一座寺庙,在这座寺庙边有一条古道,通过这条古道可以翻越大龙山。禅师洞石棚就在古道边。图三:禅师洞巨石石顶
    说是禅师洞,只不过是外名字而已。有人说叫老虎洞、有人叫瞎子洞,众说纷云。比较起来,叫禅师洞更符合实际一些。图四:禅师洞内部
    禅师洞是祖师爷修行打禅之所,现在为了提高声誉,什么地方都要拉上几千年前的禅师。禅师洞只是巨石与地面悬空的一个石棚洞察,高约二、三米,上面就是数米的巨石如山崖,巨石上留下的是人工凿成的石沿,雨水可以顺着石沿不会流入洞口中。图五:禅师洞内的石像
    禅师洞石棚位于宣店山腰处的小山下,在大龙山无数个石棚中,是个极不起眼的一个。石棚由二大块巨大石块围靠而成,一面敞口,上覆一块长五米、宽四米、厚三米的巨石。图六:禅师洞上的巨石
    禅师洞石棚形成于何时已经无从考证,历经几千年至今仍完整无损,石棚坐东北朝西南,由二块大小不等的花岗岩石组成,一石为顶,一石为墙,其呈立柱支撑顶棚。棚顶底面平整,棚顶酷似一只大鱼,石面留有人类加工痕迹,重量在数十吨以上。图七:禅师洞上的巨石一侧
    棚口前宽二米,后为巨石阻挡,内空高约二米多,能遮风避雨。棚底前有槽。图八:禅师洞上巨石石顶
(本篇完)
2018-06-2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7 19:56: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凤溪圆觉庵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凤溪圆觉庵遗址
——安庆寺庙道观与遗址系列
第154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凤溪圆觉庵遗址。图一:圆觉庵遗址

    去过大龙山的朋友,肯定没有见过今天卒了拍过的照片,因为这是经过千难万难才换来的照片。照片记载了大龙山二、三百米高的横排湾里的一座古寺庙遗址。图二:圆觉庵田基
    圆觉庵座落在大龙山上高程约为二百至三百米高度的山坡间,早在明朝就已经建成。一块长长的长田诉说着曾经的辉煌。图三:大龙山巨石
    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庆及周边战争时,被付之一炬,毁后原址再无建筑。从规模上看,这座圆觉庵无疑是大龙山最大的寺庙。图四:圆觉庵庙基巨石
    长约百米的巨石屋基外围,高达数米的庙基基础,每场重达近一吨的花岗岩庙基,即便现在使用机械也很难完成这块巨大的工程,何况是在四百余年前的明朝。图五:圆觉庵庙基巨石
    一条细细的溪水从庙基巨石基础间流出,犹如一条小小的瀑布,这既是饮用水源、又是生活洗漱用水,当初在建造寺庙时,聪明的僧人们就想出这样的办法。图六:圆觉庵庙基巨石
     四百余年前的明朝中晚期,安庆大龙山就建有这样的寺庙,名叫圆觉庵,现在已经无法复原当年规模宏大的寺庙模样,但从长达百米的庙基初判,这里曾经生活过数以百人的僧侣。图七:溪水从圆觉庵庙基中流出
    芸芸众生,曾经这里一走进庵门,整个与世隔绝,剩下这方圆数里的森林和田地。新修建的圆觉寺位于大龙山狮山脚下,圆觉寺也就是今天介绍的圆觉庵重建的寺庙。图八:成年人在圆觉庵庙基巨石前对比
    圆觉庵位于大龙山狮山一座小山岭间,明朝晚期曾建有石塔一座。石塔平面呈八角形,密檐七层,全部石砌,无梯级可登,塔基为高达一米的须弥座,可惜未找到。图九:圆觉庵庙基巨石人工开凿痕迹
    狮山是大龙山的一座余脉,其山顶及山下沟内皆为褐色圆形巨石,表面无棱无角,光滑如磨。狮山怪石嶙峋,好多巨石堆叠在一起,或状如累卵,或刀劈斧削,其势撼人心魄。图十:圆觉庵庙基巨石间的溪水
    圆觉庵庙宇基座上看到一些过去遗留下来的大块人工开凿的巨石庙基,从这些遗留下来的建筑材料看,这座庙宇至少应该是明末清初的建筑物。图十一:长达几十米的圆觉庵庙基
    狮山上有很多的风景点,巨石之间的石棚光滑圆润。穿过密林的山道要走一个多小时才到了圆觉庵遗址,看过圆觉庵,安庆再无庙。图十二:高山流水
    大龙山岿巍峻峭,群峰峥嵘,是安庆北部天然屏障。这里有着数不清的历史,看不尽的故事。图十三:用手触摸的历史
(本篇完)
2018-07-0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18 17:38:50 | 显示全部楼层

石狮石佛寺石观音——卒子走遍安庆

石狮石佛寺石观音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55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黄柏乡石狮村的石佛寺石观音。图一:黄柏山区

    石佛寺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黄柏乡石狮,又名石观音。石佛寺始建于明朝嘉靖年间(1522年—1566年),石佛寺建于黄柏乡高山之上,这里山体风化突出,有一块岩石酷似观音像一尊,名为“观音岩”。图二:黄柏乡石狮
    石佛寺建在一处凹地之上,凹地上有巨石几尊,建有一亭,石观音为巨石的一个风化面,有石佛头、躯干,用红绸裹身之后,酷似一尊佛像。图三:黄柏乡石狮石刻
    石观音在绝壁巉岩之上,明朝洪武年间移民来到此地生息之后,发现此石酷似石佛,明嘉靖年间,潜山县有百姓修建石佛寺,倚山构阁,建有小庙。图四:黄柏乡石狮石观音像
    以石观音像岩为中心,在巨石上刻有经文。现石佛寺内建有两层小殿,殿依山面潭而建,另建有观音殿,“石佛寺”在黄柏一带名气不小。图五:黄柏乡石狮巨石
    清朝乾隆年间,有僧侣、居士在此建殿,殿舍占地约几十平米,在山腰处垒基数米,拜殿后石观音为石佛一尊。石像基本未经过打磨,迄今已有上亿年。图六:石狮石佛像
    石佛寺传承佛教禅宗曹洞宗法脉。因建寺时,背靠一巨石,高达近三米多石佛一尊,并依此建殿。故因此称石佛寺和石观音。图七:石狮石佛寺
     清朝中晚期,黄柏乡乡贤周士盛,游览此山麓悬崖,曾拜此天然巨石,形容此石脚踏彩云、手握莲花、神情慈祥,其背后茂林森森,栩栩如生,堪称神工,这便是石佛的由来。该巨石及石佛今尚存。图八:石狮石佛像
     周士盛,字衡山,清朝潜山县黄柏人。清朝咸丰年间,曾投效淮军李鸿章门下,荐保副将。其后,历任江西抚标盛字营统带,调带浙江抚标楚军右营,兼带越军,总理浙西水陆营务处。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法越之役,周士盛因助防镇海有功,保记名总兵。后经川督指名奏调入川,统领四川安定水陆全军,驻扎川东南各属地,防守巡缉滇黔边沿,计盐务,兼统先锋长胜正有旂,统带安定后营。图九:石观音坐台
    随后,又受命巡阅全川各路军营,奏办西藏前敌防剿事宜,考查湖北荆宜等处水陆防务,办理黔鄂交界会徒之乱,会同各县拿获劫民巨盗,巡视川东防务。因屡积功劳,被奏保堪胜提镇,加提督衔,军机处存记花翎英勇巴图鲁名号。光绪二十年(1894年),周士盛在军中病故。奉旨从优议恤,谕赐祭葬;命荫一子,以通判用。诏令附祀淮军昭忠祠,春秋致祭,国史馆立传。周士盛为人明敏豁达,与朋友以诚笃相交,不拘繁文缛节,远近皆推服。图十:黄柏乡
(本篇完)
有哪位潜山黄柏的朋友知道周士盛墓的,请与卒子联系,感谢!
2018-07-1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30 19: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婆岭石小姐庙——卒子走遍安庆
石婆岭石小姐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5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麒麟镇石婆岭的石小姐庙。图一:岱鳌山狮子峰

    麒麟镇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岱鳌山的灵气,菜子湖的润泽,地处枞(阳)、桐(城)、庐(江)三县(市)交会处,麒麟有一处人文厚重的寺庙,那就是石小姐庙。图二:岱鳌山石小姐庙标牌
  石小姐庙又称十小姐庙,是麒麟镇丰厚的人文资源重要部分。绵延数十里的岱鳌山,树木葱笼,植被繁茂,山上有“石小姐”、“公狮子”、“母狮子”、“香菇坟”、三贞庵等景点。图三:岱鳌山石小姐庙庙门
    岱鳌山有一处叫石婆岭。得岱鳌山之灵气,麒麟山水人文厚重。石婆岭位于岱鳌山西北,之所以叫石婆岭,是因为山脊山岭上矗立三座人形巨石,高约数丈,被云雾裹绕,充满几分神秘,人称石公、石婆、石小姐,成为岱鳌山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图四:岱鳌山狮子峰
    十小姐又名“石小姐”,位于三贞庵东侧,十座巨石依次排列,犹如十位美女,栩栩如生。寺庙对面的山上大猴石、小猴石、蛤蟆石、海龟石、牛头石、油盐石,各俱异样,巧夺天工。亦有一线天、神仙屋、飞来石、登天缺诸景点。图五:岱鳌山石小姐庙整体
    有山有水,风景优美。岱鳌山位于庐江、桐城、枞阳三县结合部,共有九座山峰,逶迤蜿蜒,山势削断,岩峭如壁。其最高峰为龙王顶,海拔270米,宛如一头巨鳌。图六:岱鳌山石公石婆
    岱鳌山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传说中的岱鳌山远古时期是东海之艄,后来地壳变动,栖息在海滩上的巨鳌便化成了岱鳌山。图七:岱鳌山狮子峰
    山上奇石林立,大猴石、小猴石、蛤蟆石、海龟石、牛头石、油盐石,各俱异样,巧夺天工。亦有一线天、神仙屋、飞来石、登天缺等诸多景点。图八:岱鳌山石小姐庙标牌
   岱鳌山的美,在于峰奇石怪,方圆三十里,如山石盆景园,有“皖中小桂林”之美誉,初到岱鳌山的人,无一不被这里的山水秀色醉倒。登上龙王顶,烟波飘渺,犹如东海波涛翻滚,蜃楼烟树,异幻神奇,如入蓬莱之仙境。图九:岱鳌山龙天寺下院
    龙王顶峰之右侧为一筲箕山谷,三座陡峭石壁深约百丈,中间的一座石壁上,次生出一块龙头人形巨石,威武庄严,活似东海龙王坐在龙椅上,人称龙王殿;峰之西侧有老虎洞,前洞大后洞小,石上有虎爪印,可容纳数十人;有仙女岩,一石形似婀娜多姿的仙女;图十:岱鳌山石小姐庙
    在悬崖峭壁之上,有莲花洞,洞内流水潺潺,冬暖夏凉,石壁上钟乳石似盛开的朵朵莲花,千姿百态,洁白如玉,洞内可容纳百人;石小姐庙前两座山峰,酷似一对狮子,一雌一雄,栩栩如生,名为狮子峰;石婆岭上忽矗立三座人形巨石,高约数丈,被云雾裹绕,充满几分神秘,人称石公、石婆、石小姐,是婀娜多姿的岱鳌山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图十一:佛光普照
    清代贡生、知名学者吴廷香墓藏在岱鳌山之北麓。“山因石而奇,地以人而杰。” 岱鳌山风光秀丽,自麓至巅怪石嶙峋,危崖苍波,宛若画境。“清末四公子”之一、庐江人吴保初游岱鳌山时,留下一首《晓过大凹山》诗,诗中赞曰:常恐好诗山不识,诗心山色共争奇。谁知路绝云深处,犹有好山诗不知。图十二:岱鳌山石小姐
(本篇完)
2018-07-3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8-15 12: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海潮庵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黄梅海潮庵旧址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5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的海潮庵旧址。图一:海潮寺(庵)指示牌

     海潮庵旧址,第三次文物普查时被认定为古遗址,清朝中早期遗址,位于宜秀区罗岭镇黄梅村。卒子早年曾拜访这里。图二:海潮庵
    海潮庵,建于清朝中早期,又称海潮寺,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年),清朝末期毁于兵火,后于清朝光绪年间重修、民国年间屡加修葺、臻于完善。图三:海潮庵一侧的土桥保首事捐碑
    海潮庵一侧的土桥保首事捐碑,青石质地,高约九十公分,宽约四十公分,已破损,字迹清晰。图四:海潮庵一侧的土桥保首事捐碑局部
    海潮庵一侧的土桥保首事捐碑局部,字迹清楚,上书永垂不朽,一侧刻有土桥保首事,碑上刘预福的刘字为简写刘,这样的刘字卒子曾在月山镇一座寺庙内看到。图五:海潮庵一侧的土桥保首事捐碑立于清朝光绪十五年
    海潮庵一侧的土桥保首事捐碑立于清朝光绪十五年(1889年),多为当地百姓自愿捐款的数额。有四百文的、有六百文的,等等。图六:海潮庵建在一个山坡之间
    海潮庵旧址坐北朝南,北枕高坡,南临山冲,左右水绕山环,庵阁依山坡而立。海潮庵深隐山腹,占地约一亩,原有几间楼阁,无疏密之感,曲折幽深。图七:海潮庵殿舍
    海潮庵的整体布局,为一间观音殿为中轴,一侧立有土桥保首事碑,一侧建有土地庙。近年来,才又开辟土地,建了大量的现代殿舍。
图八:海潮庵匾额
    海潮庵建筑为木构亦为清朝小式建筑。庵长十六米余,宽五米余,占地面积近一百平方米,砖瓦木结构,一进一层。图九:海潮庵清朝石柱础
    大门口横匾书“海潮寺”三个大字。门前神台,一侧是厢房,系僧人起居饮食之所。海潮庵保存完好,香火颇盛。海潮庵建筑,山重水复,山则峥嵘崎岖,水则涵孕其间,上是山崖立地,下是古涧深渊,将海潮庵点缀的更加动人。图十:海潮庵现代重修的大殿
    现海潮庵重修之后,将原海潮庵古柱础重修立于柱下,石柱础为青石质地,上雕刻有花鸟瑞兽图案。这些宝贵的历史方物、与现在的海潮庵浑然一体。图十一:海潮寺铁香炉
    一支海潮寺现代铁香炉,购于近年,上面刻有海潮寺三个大字。图十二:海潮寺圆通宝殿
    海潮寺圆通宝殿,供观音佛像,“圆通宝殿”匾额,圆通殿的结构木式重梁,建于十六个台基上。图十三:海潮寺大雄宝殿
    海潮寺大雄宝殿就是正殿,也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筑,大雄宝殿中供奉本师释迦牟尼佛的佛像。图十四:海潮庵古香炉
    海潮庵内有一支海潮庵清朝香炉,白石质地,上下一体,为典型的清朝香炉,高约五十公分,宽约三十公分,部分破损处使用水泥补充。图十五:海潮庵古香炉背面
     海潮庵古香炉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局部雕刻有花纹,不愧是建筑史上的艺术珍品,不愧是清朝安庆地区的佛教圣物。图十六:海潮庵居高临下
    海潮庵古土地庙一间,建于清朝中早期,占地约四平方,为黄梅村一带村民祈祷、进香场所。图十七:海潮庵土地庙
(本篇完)
2018-08-1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8-24 12: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普光寺及汪公庙遗址——卒子走遍安庆
汪洋普光寺及汪公庙遗址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58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普光寺及汪公庙遗址。图一:普光寺弥勒殿

    普光寺,坐落在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境内。这里面对长江,自然风景优美。据传普光寺始建于明朝,后毁于战火,明末清初重建。后来又毁。图二:普光寺香炉
  现在的普光寺,是汪洋村周围群众自筹款项在原地基上进行庙宇修复。汪洋村的普光寺以“普光高照”为主的建筑群。图三:普光寺的水泥石狮生动而别致
    二尊观音和地藏菩萨彩绘造像,神态万般。塑像外加盖小亭很别致。二尊石狮造型很是特别,使用的是水泥浇注而成。图四:普光寺大殿
    主庙建筑建于近代,为单层平房,佛像数尊,弥勒殿楼房一间,一侧为殿房多间,该寺占地面积约二亩,建筑占地面积约三百平方。有两块石制的碑记,为现代制作,精浅介绍庙宇来历。图五:普光寺石碑
  远看普光寺,大小殿宇隐现于一片平原丘陵之中。一棵棵老树参天入云,繁茂挺秀。新修建的观音亭、地藏菩萨亭,殿宇飞檐斗拱,雕木楼墨,精湛巧妙,出神入化,风雅别致。图六:普光寺碑记
    汪公庙位于普光寺内,是一座为纪念汪少卿而建的庙祠。相传,隋朝时,隋文帝杨坚父子在灭五代十国的战争中,最后攻下南京,灭了陈后主,于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图七:普光寺铁钟

    史书上说汪少卿是在帮助杨坚父子同李渊父子的军阀混战中,屡立有战功。曾任扬州刺史,又被封为广惠王。图八:普光寺观音像
    隋文帝杨坚死后,其子隋炀帝又被李渊李世民父子所灭。汪少卿在到看隋炀帝杨广整日里荒淫无度觉得没有希望,决定弃官不做,开始隐居生活,据卒子考证,汪少卿就隐居在望江县赛口镇一带。图九:普光寺地藏菩萨殿
    汪少卿生在五代十国中的南朝陈太建十二年(580年),三十八岁左右开始到望江龙山磨叉山隐居,在这之前在赛口镇金堤做过短暂停留。最后来到磨叉山。图十:汪洋汪公庙   
       
    据说在文革中有人将汪公木偶像剖开,发现一纸笺,上面有文字,“唐丙戊年汪少卿葬此”丙戊年为唐朝武德九年(626年),汪少卿死时四十六岁。图十一:汪洋汪公庙一侧
     汪少卿为吴越国重臣,深受很多地方百姓爱戴。死后葬在望江县。汪公庙就是为了纪念汪少卿而修建的小庙。图十二:汪洋汪公庙碑记
(本篇完)
2018-08-2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8-29 09: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齐冲圆觉寺——卒子游记
白麟村齐冲圆觉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59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齐冲圆觉寺。图一:大龙山齐冲

    圆觉寺,原名圆觉庵,是原怀宁县五横乡山间一处供奉菩萨的一个寺庙,寺庙规模宏大,庙宇建筑庄严肃穆。图二:圆觉寺
    圆觉庵在清朝晚期的战火中损毁,现存留遗址。图三:圆觉寺山墙一侧
    九十年代,当地百姓自筹资金在原圆觉庵山脚修建圆觉寺。寺庙建在一处山冲的冲脚,地势开阔,是消暑的好去处。图四:圆觉寺山门
    圆觉寺位于宜秀区五横乡齐冲。原圆觉庵建于齐冲山上,清朝康熙载:“圆觉庵,五横白麟畈……”图五:圆觉寺匾额
    圆觉寺原是以现代结构建筑,与众多的寺庙一样,基本没有历史遗存。图六:圆觉寺功德碑
    说起圆觉寺,就要提到山上的圆觉庵,圆觉庵修建于明朝,清朝咸丰年间被太平军烧毁。图七:圆觉寺另一侧山墙
    现在山间保存着一座圆觉塔,石制,呈八角形,密檐七层,全部石砌,无梯级可登,塔基为高达半米余的须弥座。图八:圆觉寺斋房
    有石砌壶门两层。四面嵌满石刻浮雕,须弥座上部均施斗拱,各面石雕全部仿木结构,顶端置葫芦刹,美观秀丽,是安庆地区古代不可多得的古塔。图九:圆觉寺
    圆觉塔为明朝密檐式石塔在长江流域的孤品,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图十:圆觉寺一侧的撩房
(本篇完)
2018-08-2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11 12:2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怀宁县石镜乡踏水村龙眠禅寺——卒子游记
踏水龙眠禅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0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石镜乡踏水村龙眠禅寺。图一:龙眠寺山门

    龙眠寺位于石镜乡踏水村老林场,这个寺庙坐落于怀宁石镜的山腰间,位于异常的偏僻。需要绕过很多的山道,盘山至山窝之间。图二:龙眠寺匾额
    龙眠寺,又称龙眠禅寺,过去是龙眠庵,一个只有一间小瓦房的庵堂。近年来,才有了一定规模的修建。图三:龙眠寺原庵堂的石门墩

   “诸山何处是龙眠,旧日龙眠今不眠;闻道已随云物去,不应只雨一方田。”这是北宋诗人黄庭坚的诗句。图四:龙眠寺石柱础
    安庆有座龙眠山,位于桐城。今天卒子介绍的是龙眠寺,龙眠禅寺初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是原只有一间瓦房的小庵堂。近年来,外地的和尚在此扩建了原有的庵堂,建成这座独特风格的寺庙。图五:龙眠寺碑记
    龙眠禅寺位于怀宁县石镜乡的群山山窝处,四面环山,山不高而绵延,峰不险而逸秀。图六:龙眠寺地处一处山窝
    龙眠近年来修建的二层殿堂,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还用上的现代化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图七:龙眠寺新修建的殿堂
  龙眠寺为宗教局审批的宗教活动场所。图八:宗教活动场所龙眠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龙眠寺仍有不少老物件。在寺内的一个角落,丢弃了一个初判清朝的石柱础,为怀宁县石镜乡山间的麻石制地。图九:龙眠寺原石柱础
  龙眠寺门前,有一块“十方堂住”碑,上面记载着龙眠寺的简介。龙眠禅寺初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碑上记载着龙眠寺的六条务。图十:龙眠寺碑记
   龙眠禅寺初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原怀宁县庠生董永吉筹建。当时仅有庵堂一间,小瓦房。图十一:龙眠寺大雄宝殿
    现存于龙眠寺一角的长约三米的石条一根,宽约二十公分,厚约十五公分。石条是原龙眠庵构件。图十二:龙眠寺石条
    现存于龙眠寺一块白石匾额。上面阳刻“如所枚住”四个大字,每字约十五公分大小,现断为三块。图十三:龙眠寺石匾额
    龙眠寺山门。龙眠寺小院内安静如初,由于地处群山之间的山窝之间,平时少有游人到访。图十四:龙眠寺
(本篇完)
2018年9月11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17: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痘姆乡青口村茅庵庙十王殿——卒子游记
青口茅庵庙十王殿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1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痘姆乡青口村茅庵庙十王殿。图一:茅庵庙指示牌

    茅庵庙十王殿座落痘姆乡青口村,有僧法号惟全住庵。茅庵庙、晓渡禅寺等多处宗教景点,其独具特色的宗教魅力与一脉相承的寺院文化,为天柱禅林增胜增色。图二:远方为三祖寺
  茅庵庙位于潜山市痘姆乡青口村的高山之上。为明朝晚期所建,原庙很小,占地十多平方米,砖木结构,近代在原遗址上重建,占地约七、八十平方米。图三:茅庵庙前的土地庙
    茅庵庙是一所道教寺庙,硬山顶上有宝瓶座。正殿位于庙堂中央,上供有地藏王菩萨像。原庙早毁。图四:土地庙内供奉神像
    茅庵庙建在一个地形非常独特的青口之上,所谓地形,风水上此处为虎形山,从山下开车约二十分钟才能到达。图五:新修建的灵峰寺
    天柱山曾被称为“中国道教第一山”,是道教的发源地。西汉年间,为了祭祀天地、供奉老子,汉武帝命人在今安徽天柱山建有“五岳祠”,唐朝称之为“真源宫”,宋朝称之为“白鹤宫”,此前卒子已经介绍。图六:茅庵庙
    天柱山是传说中的八根天柱中的“南天一柱”,是四大镇山中的“南山”。因此,天柱山的北面,被命名为“寿州”;山的南面,被命名为“舒州”。寿州、舒州这两个地名,都是因天柱山而得名。图七:茅庵庙大殿
    天柱山是五岳中的“南岳”,现称古南岳。天柱山是道家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四洞天”,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五十七福地”。图八:茅庵庙十王殿
    茅庵庙建在与“真源宫”仅一河之隔的青口山顶间。其地理位于不同凡想。据史料载:“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正月,太平军攻占潜山。咸丰六年(1856年)十一月,清军收复潜山,十二月太平军再克潜山。”图九:茅庵庙十王塑像
   太平军攻占潜山之时,占据潜山二年之久,后被清军击溃退于潜山县后北乡一带(今岳西县)等地,太平军将领亲率十多骑,登痘姆乡青口村观察地形,遭地方乡民袭击,恼羞成怒的太平军一把火将茅庵烧毁。图十:茅庵庙十王塑像
    原茅庵,只是一间当地百姓信奉的小庙,乡民在庙前左侧小山包修建“土地庙”,当地乡民取名“茅庵”,茅庵建在群山山间的一处凹地,为两村交界。图十一:茅庵庙十王与黑白无常塑像
    茅庵庙遗址地处山凹之间。茅庵庙内十王殿隐居山林,整个茅庵庙建在一个呈面盆状山口之间,有限的农田全部集中在盆底,面积大约几亩地左右,四面环山,寺院遗址位于面盆的中间紧靠山边的位置。图十二:茅庵庙十王殿
    一间红色砖石砌成的大小约七、八十平方的小庙,小庙所处位置就是当年寺院的位置,十五殿为清朝建筑,部分留有明朝遗风。面阔三间,布瓦,双翘单下昂,单檐悬山式木结构建筑。图十三:茅庵庙
    殿内供奉着一尊高大精美的地藏菩萨,高达二米多,造型独特,栩栩如生。大殿两侧建有十王泥塑,明清时期,“十王”之说更加盛行,茅庵庙就是专门奉祀“十王”的庙观。图十四:茅庵庙
    所谓“十王殿”就是人们通常说的阎王殿。阎王原是古印度神话中阴间的主宰,有兄妹双王之说,兄治男魂,妹治女魂。以阎王作为阴间主宰,大约在南北朝时传入中国。到了唐朝,又有天帝册封阎罗王并由其统率五岳卫兵之说,并把原来的十八层地狱分为十殿,十殿均有主官,称为“地府十王”。图十五:新修建的般舟堂
    “十王殿”一般分为东西两殿,东殿为一、三、五、七、九王,西殿是二、四、六、八、十王。十王各有名号和职责,据《阎王经》等典籍记载:一殿为秦广王,二月初一日诞辰,专司人间寿夭生死,统管吉凶。三殿为宋帝王,二月初八日诞辰,专掌黑绳大地狱,凡在阳世忤尊长、教唆兴讼者,推入此狱。五殿为阎罗王,正月初八日诞辰,有牛头马面二助手。殿中有望乡台,凡解到此殿者,先令登望乡台,从那里可以望见其阳世本家因其罪而遭殃之情景,然后论罪定刑。七殿泰山王,三月二十七日诞辰,掌热恼地狱。凡在人世盗墓、投毒、挑拨离间的人,全部发入此狱。九殿平等王,四月初八日诞辰,掌铁网阿鼻地狱。凡在阳世杀人放火,斩绞正法的,解到本狱,用铜柱烫,用火焚烧,心肝成灰。图十六:禅堂
    二殿楚江王,三月初一日诞辰,掌活大地狱。凡在阳间伤人体肢,奸盗杀生者,推入此狱。四殿五官王,二月十八日诞辰,掌合大地狱。凡抗粮赖租、交易欺诈者,推入此狱。六殿卞城王,三月初八日诞辰,掌大叫唤大地狱及枉死城。八殿都市王,四月初一日诞辰,司掌热恼闷锅地狱。凡在世间不孝者,投入此狱。十殿转轮王,四月十七日诞辰,专司各殿解到鬼魂,区别善恶,核定等级,发往投生。图十七:灵峰寺
   “十王殿”里的泥塑,是阎王爷惩治各种恶人的具体展现,这也算是一种抑恶扬善的警示。其实阎罗王一职,民间一向以为由刚正不阿之士担任。自隋唐至明清,相传就有多人担任这个职务。《隋书·韩擒虎传》记载:河南东垣人韩擒虎任凉州总管,因为人正直,作战勇猛,死后被冥府迎为阎罗王,韩叹道:“生为上柱国,死作阎罗王,斯亦足矣。”另外,还有寇准、范仲淹、包拯、岳飞等人,都担当过阎王爷。图十八:茅庵庙山口
(本篇完)
2018年9月27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6 11: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庆市宿松县凉亭镇三德村大仙禅寺(赵子龙庙)——卒子游记
三德大仙禅寺(赵子龙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2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省管县)凉亭镇三德村大仙禅寺(赵子龙庙)。图一:常山赵子龙像

     三国中有一员大将,名叫赵云(?—229),字子龙,后人通常称为赵子龙,赵子龙常山真定人,三国时期蜀汉名将。追随刘备,功绩卓着。有勇有谋,善始善终。卒于公元229年,追谥为顺平侯。图二:大仙寺即赵子龙庙
    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颜雄伟,三国时期蜀汉名将。汉末军阀混战,赵云受本郡推举,率领义从加入白马将军公孙瓒。期间结识了汉室皇亲刘备,但不久之后,赵云因为兄长去世而离开。赵云离开公孙瓒大约七年左右的时间,在邺城与刘备相见,从此追随刘备。图三:赵子龙庙正对面宿松与太湖交接的群山与平原地带
  赵子龙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先后参加过博望坡之战、长坂坡之战、江南平定战,独自指挥过入川之战、汉水之战、箕谷之战,都取得了良好的战果。除了四处征战,赵云还先后以偏将军任桂阳太守,以留营司马留守公安,以翊军将军督江州。图四:赵子龙庙即大仙禅寺
  赵子龙于平定益州时引霍去病故事劝谏刘备将田宅归还百姓,又于关羽张飞被害之后劝谏刘备不要伐吴,被后世赞为有大臣局量的儒将。于建兴七年寿终正寝。景耀四年,刘禅下令追谥赵云、姜维与众臣商议后建议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图五:大仙禅寺匾额
  赵子龙死后,为了纪念这样的英勇大将,于是各地纷纷建立了赵云庙、赵子龙庙。赵子龙庙弘扬了民族的文化,又显示出了赵云的英勇风范。图六:把四大金刚放置在一起的寺庙比较少见
    三德大仙禅寺(赵子龙庙)建在一片平畈之间,原建筑已不存,现在的寺庙是一座佛教与道教合二为一的小寺庙,建筑面积约二百多平方米,仅有清朝的二个小石柱础。图七:大殿内的佛像
    在赵子龙庙里面有很多有纪念意义的建筑物,其中有赵子龙神像与牌位,给人很多对历史的了解,同时也增加了对三国里面故事的渲染,让人更能友好地回顾那个年代。图八:赵子龙神像
    赵子龙庙现占地约十余亩,旁边是建筑面积约百平方米的三槐王氏祠堂,采用仿明清古典式建筑结构,二进院后院组成,造型古朴 ,气势宏伟。图九:大仙禅寺神像
    为赵子龙修建的寺庙,在安庆地区非常的罕见。这们的历史人物有着很多的故事,比如“单骑救主”,他讲述三国时期蜀国刘备逃奔江陵,于当阳长坂被曹操大军所追,妻儿都在乱军中失散。赵云匹马单枪,闯进曹操万军之中,七进七出,陆续救出糜竺、简雍、甘夫人等,最后寻到糜夫人,但糜夫人已身受箭伤,乃将幼子阿斗托给赵云,自己投井而死。赵云怀抱阿斗,夺得宝剑,奋力血战,斩杀曹营名将五十余员,终将阿斗交还刘备。后人有诗曰:“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图十:常山赵子龙神位
    另有“截江救阿斗”,讲述三国中吴国的孙权乘刘备入益州时,用张昭之计,假称吴国太染病,派心腹周善到荆州接孙夫人归吴,并嘱她带回刘备之子阿斗,以作人质。孙夫人不疑,乃怀抱阿斗登船归吴,赵云驾船赶来,力劝孙夫人留下阿斗,夫人不从,赵云乃夺回阿斗,此时张飞亦驾船赶到,乃杀死周善,和赵云一起带阿斗回荆州。图十一:赵子龙庙边的百年枫香树
    还有“力斩五将”,讲述蜀国名臣诸葛亮初出祁山伐魏,赵云请为先锋,诸葛亮以其年老激之,赵云历数战功,坚决前往;至凤鸣关,力斩魏军大将韩德父子五人。后人有诗赞曰:“忆昔常山赵子龙,年登七十建奇功。独诛四将来冲阵,犹似当阳救主雄。”图十二:百年枫香树
    在赵子龙庙不远处,有一棵树龄约为百年以上的枫香树,未挂牌。从树的直径和长势上初判为一百多年的枫香树。图十三:百年枫香树叶
(本篇完)
2018年10月16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11:3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包家乡锁口村甘露寺与锁口山碑刻——卒子游记
锁口甘露寺与锁口山碑刻
——安庆寺庙与碑刻系列
第163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锁口村甘露寺与锁口山碑刻。下图正对面的就是云雾中的锁口山

    甘露寺,此前卒子曾经介绍过一次,它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锁口村,面对包家河,背靠锁口山,居高临下,视野开阔,景致美轮美奂。下图为甘露寺
    历史上,包家乡曾属六安州,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归安庆地区,组建岳西县,包家乡正式纳入安庆地区管理。甘露寺,原属六安州,其历史久远。由于历史上多次战乱劫难,现存的几块石碑上记载有清朝雍正、乾隆两次较大规模的修复。下图为甘露寺坡下的卒子坐骑
    据了解,甘露寺建寺约在明朝或更早一些。当年初建寺庙的规模不大,为前后两进建筑。前殿正面供奉弥勒佛像,两侧是威武雄壮的四大护法。穿过前殿,经过养生池来到后殿即正殿,大殿立着三尊大佛及十八罗汉;侧殿供奉观音与药王佛像,正殿两侧布置僧房、寮房、厨房、储物房多间,布置紧凑,精巧玲珑。下图为甘露寺与门前的碑刻
    岳西甘露寺自然环境优越,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寺院前方有一孤蜂,奇兀险峻,形状相似宿松小孤山,上面建有祖师殿,上下陡壁建有一百零八级直线台阶。从孤峰东面观看,似鱼头仰望天空,故该处景观称为鲤鱼朝北斗。鱼头下脊背东延,怪石嶙峋,视野开阔,是观日出的好地方。西面峰脚有井水两眼,似峰巅鲤鱼之尾,形成巨鱼翘首望日之态。寺前阶地宽阔,一条山道穿过寺旁,沿着叠嶂山峦通往六安霍山。下图为甘露寺大门
    这就是锁口山,山锁口,锁住鲤鱼朝北斗!这是关于岳西县包家乡包家河岸边锁口山之名由来的一个古老传说。下图为甘露寺二进大殿
     传说,远古传说中,包家河是一条小溪,在这条小溪里,住着一条鲤鱼精,原本土地肥沃、百姓生活殷实一方乐园,就给这条鲤鱼精糟蹋得不成样子,百姓民不聊生,怨声载道。玄天祖师路过这里,最后放过了鲤鱼精,让其幻化成了一座南北走势、口朝北斗的小山,也就是现在的锁口山,而正好堵塞了被大水冲成的河道,使泛滥的河水被止住了。下图为一进大殿背部
     现建成的“玄天祖师庙”为清朝建筑,而在鲤鱼精的腮边上建造了甘露庵,甘露庵又名甘露寺,寺庙里的碑刻记录了往昔的印证。据民间传说,清朝初、中时期,该寺香火旺盛,僧客众多。随着时光流逝,经历多次损毁重建、香火断续的盛衰历程。文革时期该寺被毁,只剩下残墙断垣。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全寺仅存一间破殿。下图为重修碑记
    甘露庵石刻又称锁口山碑刻,位于安徽省岳西县锁口山的甘露庵,庵内外现存石碑十一块,有的嵌入大殿两壁,有的埋做台阶,均长一米五左右,宽七十至八十公分。下图为重修碑记局部
    锁口山碑刻有阴刻楷书、魏碑书等。其中《锁口山》碑、《种德常昭·义输甘露寺田山碑记》文辞艳丽,记事周详。下图为种德常诺碑
    《锁口山》碑,副衡之西有锁口山者,包家河之胜景也。砥柱河流,关阑水口,居民之辏集于其中者,咸倚之为藩屏焉。顾其山不可以无寺,又不可以无僧,有僧有寺,更不可不为僧寺谋久长也。下图为正堂示碑
    自□初来,寺之灵衰不常,僧之去就不一。濯清泉而觉爽矣,然未免香积之尘封也;爱烟霞而寄足者,亦不过沿门以托钵耳。下图为正堂示碑局部
    如此而欲求僧寺之始终一致也,何可得乎?兹幸十余年起,有祖师盛会,铢铢而积,虽不能布祇熙园蒲地之金,而年有羡余,亦可因心植德,以置福田也。下图为福田碑志碑
     于是共为悠远之谋,大发慈悲之愿,租田于白沙岭下,踏验九亩有零,捐会内三十余金,同业主凭中立田契外,比收贮会银亦不虚耗,乘机会以渐广膏腴,粮载寺由田供香火,因镌石立碑,而索记于子。下图为重修碑记碑
    子曰:是山也,从平地望之,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鹿猿听法于林峰,鹊鹤恭禅于云雾,俨然武当之西顶也。下图为义输甘露寺田山碑记碑
    藉以安神灵之香火,为境内之保障,而可祈冀寺僧之或兴或废也哉!今得此檀施将见住持斯寺者,因恒产而生恒心矣,思世传之十世、百世、千世而无已也。下图为观音会田碑记碑
    则斯举也,所关岂茂鲜与?是为记。慕善里民杨 栋 撰  皇清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岁仲夏月 吉旦  会内众姓同立
种德常昭。下图为观音会田碑记碑局部
    义输甘露寺田山碑记,霍山之距吾邑也,不三百里。而近其西南隅,崇山峻岭,孕育毓秀,极磅礴之大观。而锁口一山,独以灵异称。下图为重修二碑
    余尝至其麓,憩兰若间,见峭石亘前如鱼形,丙乙略具,上建真武祠,美轮奂焉。先是太平有王丈怀高公者,流寓兹土,以信义著名。下图为清朝香炉
    会其长嗣君继彭疾,祷于祠曰:佑乃瘳,愿捐田山若干,俾兰若僧永奉香火。巳而果然,人之称信义有由哉!介与其仲嗣君成美交,更闻翁赴善若渴,焚券数千。今其阶前,玉树森森拂云,神之佑方未艾也。因乐得为之记,勒诸石以垂不朽云。乾隆三十四年 月 日下图为甘露寺
    在甘露寺下,有一座名叫鱼眼井的古井,这个古井呈长形,中间有隔断,一清一浊。传说它长在腮边,为两颗,或称两眼。不论河水汛期的涨与消,浑与浊,始终深浅如一,清澈透明。下图为鱼眼井
(本篇完)
2018年10月29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5 22: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青草镇青草村僧圆庵——卒子游记
青草村僧圆庵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4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青草镇青草村僧圆庵旧址。

    安庆桐城青草镇僧圆庵位于青草镇公路一边,僧圆是一座寺院,门楣上写着僧圆庵,现在在僧圆庵旧址上新建了僧圆寺,三大殿宏伟壮丽。
    僧圆寺山门,门上有匾,上书僧圆寺,落款赵朴初,为仿制品。山门两边有楹联:僧到头来终是佛,圆成果后又回寺。

    进得寺内,是一个很大的院落,院落中间矗立着两进大殿,凸显得格外孤立。这里原来是青草镇卫生院所在地,后来人越来越少,干脆就关闭了。但这里是老庙基,后建起僧圆庵。
    殿外有几块功德碑,引起我注意的是僧圆庵重建碑记,说明寺和庵在过去本身就是一个整体。从碑上得知,僧圆庵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两百多年,曾有僧十多人。
    庵毁于文化大革命期间,僧尼返俗,2002年得以重建,是桐怀潜三地一处著名的佛教场所。大殿内正中供奉三尊大佛,两边供奉观音、地藏、文殊、普贤以及十八罗汉。

  僧圆庵有一幅对联,僧到头来终是佛;圆成果后又回庵。桐城僧圆庵。僧圆庵位于青草隔主要的驿道上,僧圆庵原是一间茅草小庵堂,里面只有一二个僧尼。
  僧圆庵在清朝咸丰年间被太平军毁。清朝光绪年间有僧尼重建,僧圆庵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僧圆庵原是一所尼姑庵,古刹历史悠久。据庵中的《重修碑志》的记录和《桐城县志》的记载,僧圆庵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两百多年。
  僧圆庵明末清初时修建,建在桐城主要的驿道上,僧圆庵原址是一座小寺庙,供奉着观音大士,原僧圆庵周围种植桂竹,前凿池塘,后为僧舍,僧尼敝衣蔬食,以寄国亡家破之悲。
  现在的僧圆庵是八十年代建在青草卫生院址上的新庵堂,原门前有一口水塘也早不见了。
  现在的僧圆庵后建有僧圆寺,整个建筑是个三进式四合院,由前殿、拜亭、后殿及两侧厢房组成。后殿放有菩萨像,据说现在的庵址是原僧圆庵庵址上重建的建筑。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6 10: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冶溪镇司麓村松波寺——卒子游记

司麓松波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5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冶溪镇司麓松波寺。

    司空山一峰突起,孤立擎霄,天然大佛,宝相庄严,四周群山俯首,成“万佛朝宗”之势。司空材和尚有诗赞曰:峰头宝塔势昂藏,日月为灯雾作香,无限好山依坐下,重重俯拜法中王。
    松波寺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司空山风景区西部,冶溪镇司麓村境内,始建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5年),毁于晚清太平军英王陈玉成所部。松波寺距今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
    据传,唐玄宗为与使杨贵妃长生不老,命人炼制仙药,派出当时与吴道子齐名的宫廷画家杨庭光来皖西南司空山采恒春藤。此药非凡夫俗子所能取,杨庭光找寻了半个月未果,其间结识了佛教禅宗六祖惠能的得意高徒司空山本净禅师,经他的指点,在司空山北岭松风处寻得恒春藤。仙丹炼成后,唐玄宗与杨贵妃异常高兴,后经杨庭光引荐,唐玄宗诏司空山本净进京,并为其建白莲亭。
    唐朝天宝三年(公元745年)正月十五日,本净禅师在皇宫内道场阐无相至道,当时京城长安两街十几位高僧大德与之辩难,蜂起发问,如百箭之逐一兔……都被其无相至道所折服,唐玄宗认为本净禅师通晓一切,故拜其为“大晓”国师,赐建“无相寺”等九庵五寺,僧房五千余间,松波寺为五寺之一。
    松波寺原有山门、荷花池、大雄宝殿、祖师殿、禅堂,有竹林精舍共四百多间。寺址旁有童子拜观音、罗汉登天石、曹家天险、犀牛望月、万年雪崖等景点。松波寺后由马鞍山市佛教协会会长释惟启大师重建。
    松波寺山间景点东有“童子拜观音”、“罗汉登天石”、“凤凰石沟”,西有“曹家天险”、“十八学士”、“犀牛望月”,前有“蛇吃蛤蟆乌龟不肯”、“松波寺瀑布”,后有“观音坐禅崖”、“万年雪崖”、“白莲洞”、“渡仙桥”,“刀枪洞”。松波寺藏幽面壑,虎踞龙蟠,常年野花飘香,四季山果不断,是您参禅打座,开启智慧法门,感悟人生真谛的理想去处。
    与司空山的雄伟高峻相比,从司空山流下的溪水,高悬瀑布、幽深龙潭、淙淙溪流,最后汇聚为湖、蒸腾成雾,都在不经意间润发着神奇、明净、优雅、灵动。
    司空山松波寺山后的景点:一是南崖瀑布,寻常无觅,只有久雨将晴,或久旱将雨时,才会惊鸿一现。二是“祖师挂帆”,山间云雾,乍起瞬落,一如达摩祖师东渡之船帆升帆降,徐徐泛海而来。三是云中石窟里的“狮子流涎”泉水,不涸不溢,益寿延年。四是山下“安心福田”(心形地块)中间的司空神泉,终年保持日出水七十七吨的恒定流量和二十三摄氏度的恒定温度,有点神奇。
    司空山上流下的泉水,发源于主峰狮子峰下,从赤壁丹砂(又名二祖之心),经传衣石,过梅花井、无相寺、印心石,汇为东涧,飞跃成瀑,跌宕在千丈崖、横浪崖之间,穿新建的二祖寺,蜿蜒于“安心福田”边沿,汇入司空河。
    松波寺位于岳西县冶溪镇司麓村境内,是唐、宋、元、明、清之际广东、福建、湖北、江西及安徽等地经前部上司空山的必拜寺庙。松波寺建于唐玄宗天宝三年即公元七四五年,毁于晚清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所部。
    松波之名有“松风清悠邀桂月,瀑飞常伴海南波”之意。松波既指寺周围的自然景观,有与传说中道家的赤松子和佛教的观世音有关。当地流传着太上李老君、神农雨师赤松子和观音菩萨之间关于司空山佛道渊源的一个有趣传说。
    相传一日清晨,司空山玄妙玉女在乌牛古石附近放牛,突然一缕阳光从口中进入腹内,怀孕九九八十一年后,剖开左肋产出一白发男孩――这就是“老子”名字的由来。老子住司空山“八景宫”,神农雨师赤松子、西汉梅福、东汉左慈、晋王子王乔、勾漏令葛洪等吴楚神仙都曾在司空山赤壁丹砂下炼仙丹。
    赤松子首建玄妙观,左慈重建玄妙观,司空山是道家重要的宗教活动场所。司空山是中华佛教禅宗二祖道场,东边有观音洞,七级浮屠,南面有童子拜观音,西南有天然壁画奇观“达摩一苇渡江”,西北有普陀洛伽洞,司空山也是佛教的重要道场。
    明朝进士县令曹昌颖有诗云“……赤松去后炉飞雪,黄石归来汞化银。却笑当年勾漏令,曾留此地让高人”。司空山自此之后,佛教便逐渐占上风,后人尊重这段历史,古在此建寺,命名为“松波寺”。
    司空山的著名景观有几十处,大小景观百余处,唐宋以来的史料都称司空山以”二祖禅刹”、“太白书堂”、“南崖瀑布、“乌牛古石”、“玄妙古松”、“赤壁丹砂”、“银河夜月”、“北岭松风”八景闻名于世。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0:37:52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县级市)官庄镇金紫山老佛顶与诸佛寺——卒子游记
官庄金紫山老佛顶与诸佛寺
——安庆风景与道观寺庙系列
第166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官庄镇金紫山老佛顶与诸佛寺。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官庄镇金紫山,位于桐(桐城市)、岳、潜、舒(六安市)三市三县交界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官庄古镇创始于汉末,兴盛于明清。

   金紫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官庄镇北部,海拔1539米,是官庄镇也是潜山市的最高峰,比天柱峰还高几十米。山中有双虹岩、金鸡门、石凤冠等胜景十二处, 二十余处古代文人题刻。
   从一个林场山脚下,可以免收门票进入金紫山,抬头仰望,巍巍青山傲然屹立,三峰并列,中天一柱直接云霄。

   金紫山仍保持着天然的原貌。沿着前人踩出来的一条羊肠小道前行。这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人间胜景,山泉水清如碧。

   水流潺潺,松风阵阵,草叶簌簌,衣襟猎猎。到达金紫山山顶,需要攀登约四个小时左右。这里随处可见山石嶙峋,往往一侧是峭壁,另外一侧是深渊。
   需要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才能登上主峰,主峰就是老佛顶,1539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俯瞰,一匹玉带是长江,远眺,云海漂缈,群山拱卫,如众臣朝拜主峰;近观,四周松树茂盛,真是“尘寰哪晓蓬莱境,到此方知即是仙”。
   潜山市官庄镇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省级金紫山森林公园有著名的老佛顶海拔1539米,为潜山第一高峰。
   金紫山位于潜山县官庄镇北部,是省级森林公园,因古有金紫世家而得名。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官庄镇也是潜山市的最高峰。
   金紫山顶峰突起,挺拔险峻,整个山形有逼人的雄伟气势。当地民间有这样的传说:金紫山与天柱山比高赌长,一夜之间,两山均有破天之势。当地土地神奏报玉帝,玉帝遂命雷公电母下凡惩戒,一道电闪,一阵雷鸣,天柱山被劈成两半,至今主峰旁仍存“一线天”景观;金紫山被拦腰一剑,现主峰西侧如削如切,壁立千仞。
   金紫山,又名万佛山,潜山当地人称猪头尖,位于大别山南坡舒城县境内,北与舒城平田乡接壤,东和东南与潜山官庄镇毗连,西及西南与岳西交界,最高峰老佛顶海拔1539米,属大别山第三高峰,潜山境内最高峰。
   老佛顶,老佛顶因远观形似弥勒大佛而得名,海拔1539米,为舒、桐、潜众山之祖。上有诸佛寺,曾经香火旺盛,内有如来佛祖神像供奉。
   站立老佛顶,若天气晴好,可见群峰拱卫其四周,形成诸佛拜祖之景观,万座山峰尽收眼底,故此山得名万佛山。极目远眺,仍见山峦叠嶂,群峰竞秀,多达五六层之多。
   老佛顶在民国时期,潜、舒等地信众在悬崖壁立,高约万仞的老佛顶建有一间仅有几个平方的石庙,称为“诸佛寺”,真是天然造化,鬼斧神工。

   待重抵揽秀亭,雾气上涌,只见老佛顶已被云雾笼罩,缥缈中若隐若现,如同仙境。诸佛寺是卒子见过安庆地区海拔最高的寺庙,庙门上还雕刻了“万佛名山”和“大千世界”等字样,内设一尊佛菩萨。
      山清水秀,风和日丽上山行香礼佛。诸佛寺没有雄伟壮丽的大殿,没有高低阁殿香烟缭绕;而佛菩萨却能善目慈悲。登上这一千五百多米的高山听那铜馨和鸣,梵音和美,洗去浊世多少烦恼,除去多少人间罪恶。

   金紫山属大别山余脉,平均海拔超过五百米,最高峰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秋季对于金紫山来说,是品尝美食的最佳时节。金紫山的崇山峻岭中遍布各种珍稀动植物,其中不乏秋季成熟的野生板栗、野生猕猴桃等广受大众喜爱的水果。
   金紫山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整个金紫山方圆几百公里范围内,不仅郁郁森森,丛林掩映,更没有一座现代工厂,从而使得这片土地保持了最原始的纯净。

   金紫山红枫林异常的美丽。森林茂密,松树奇特,植被繁多是金紫山的另一特色。主峰老佛顶似弥勒大佛西南盘座,气势宏伟,群峰拱卫其四周,形成诸佛拜祖之景观,上有诸佛寺,有石匾曰“万佛名山”,因而得万佛山名;还有因万佛山中,悬崖绝壁之上拥有天然“万佛山”三字奇观而得山名之说。

   金紫山的历史文化蕴含厚重,悠久的历史和革命斗争的遗迹构成了金紫山丰富的人文景观。景区内除留有九华佛祖休息的“乔觉洞”,位于老佛顶上的“诸佛寺”,还有位于八斗林区的红军医院遗址,以及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九烈士墓和平田烈士公墓等。

   金紫山风景区内有老佛顶、天门峰、双剑峰、神驼峰、美女峰、丹顶峰、四方尖、三天门等。大小三十六座山峰,以及神驼石、虎豹石、鹦鹉石、狮子石、刀背石、猪头石等,神形兼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无不让游客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金紫山山峦叠嶂,群峰竞秀,怪石嶙峋是万佛山的特色之一。三天门等大小三十六座山峰,秀水深潭,飞瀑流泉,是金紫山的又一特色。相争这里是战略要地,三国时陆逊与曹休就曾大战于此: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去九华山之前,曾在此修炼过,后因山势过于险峻,才改去九华山,现仍留有“乔觉洞”;被誉为北宋第一大画家的李公麟晚年曾在此写生作画,山上还留有公麟亭、公麟画台、黄山谷小坐处的谷子口等遗迹和美丽传说。
(本篇完)

201501001 2404.jpg
201501001 2404.jpg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2: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八方禅寺与铁塔——卒子游记
百华八方禅寺与铁塔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八方禅寺与铁塔。

    大龙山镇山清水秀,自然和旅游资源丰富,镇北靠大龙山风景名胜区,境北逶迤葱茏的山脉景色宜人,境南为山水皆胜的石门湖,航道直通长江。
    大龙山镇内且有龙王庙、大龙山禅寺、三圣庵和今天卒子将要介绍的八方禅寺等寺、庙、庵、观、塔多座,摩岩石刻多处,道观庵堂星罗棋布。
    八方禅寺也叫八方殿,是大龙山上的一座新建不久的寺庙,据说古代是山下寺庙的一个殿堂,由于所处地势高,从五横乡、大龙山镇等多地可以看到这个立在山领的铁塔。
    八方禅寺始重建于八十年代,距今已有三十年历史。八方禅寺历史虽短,在历史,明清两朝曾对这一块山头及其周边的寺庙几度扩建修缮。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兴修八方禅寺。八方禅寺近年又进行了维修扩建,八方殿、观音殿、两侧回廊等,走近之后立即感到肃穆起敬、庄严如故。
    八方殿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山岭上的铁塔,它建在寺东边的小山头上,从寮房和佛堂之间有一条小石阶路可以上山。沿小路走了约一二十分钟,就看到了铁佛塔了。四下望去,天上虽然晴空万里。
    铁塔建于九十年代。塔是一种舶来品,最初是古印度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后来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这座位于安庆地区及其罕见的铁塔。
    八方殿铁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制造工艺精湛,建在大龙山一处山脊之上,围绕大龙山很多村落都能见到铁塔的身影。
    铁塔建于二千年前后,距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该塔原称八方禅寺塔,但安庆百姓习惯称为其八方殿塔。但这座塔却不是铁铸的,它实际是使用了合金铸造而成,远看近似铁色,习惯称其为“铁塔”。
    铁塔的前身是否有塔,不得而知。但能够在大龙山建造这座铁塔,而且高近二十米,为六角九层,是安庆境内现存铁塔中最高大的一座。
    八方殿铁塔塔向修长,高大雄伟,上铸造有栩栩如生的飞天、佛像等图案,有沟有槽,垒砌起来严密合缝。
    铁塔的外部采用经过精密设计合金拼接焊接加工合成。塔身不设窗,又称为盲窗。塔环挂在檐下挂有铃铎,起风的时候,铃铎随风而动,象是在合奏一首优美的乐曲。
    站立塔边,可以极目远望,长江似带,大龙山如屏,顿觉飘然如在天外。塔建成多年,阅览沧海桑田,历尽蹉跎岁月。
    铁塔地处大龙山最外部的一个山岭间,再向西和百米处,有一条通向大龙山顶部的山道。古时,有地方乡绅和游人常常从山下步行至山顶,给顶部一处石头群取名“烟雨楼”,卒子将会在后期再做介绍。
    另据了解,八方禅寺现有僧侣几人。他们寺居龙山,步行时余。寺内原有一僧,天命年龄。他称:“人道,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安庆乃禅宗发祥地,佛教盛行,寺庙众也。独访八方,何也。曰,寺不在名,在人。”
    八方禅寺在大龙山属于较高的寺庙之一,地处山腰位置,这里山型如座椅,八方殿向西方。拾阶而行,登大雄宝殿,目之所及,宜秀尽揽,顿时开阔。
    相传“大龙山有七十二庵”,古人对庙地风景的描绘县志上均有记载,古时游人从东端登陟龙山,巨石夹道,山腹摺叠,这里四周石壁峭立,有高五、六仞,石罅中长有秀竹古松;泉北有高峰耸立,涌泉、飞瀑出自其间,终年奔流不息。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2-19 11:03:22 | 显示全部楼层
枞阳县麒麟镇岱鳌山天龙寺上院与下院——卒子游记
麒麟岱鳌山天龙寺上院与下院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9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麒麟镇岱鳌山天龙寺上院与下院。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岱鳌山在原安庆市枞阳县麒麟镇的西北角,位于枞阳县境内。因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从这个丘陵地境内突兀而起,宛如一头巨鳌,故称岱鳌山。
    岱鳌山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合肥市庐江县三县结合部,主体在枞阳县麒麟镇。东南走向,在绿荫覆盖、峰平坡缓的丘陵地带突兀而起,它有九座山峰对着大凹口,逶迤蜿蜒,山势削断,岩峭如壁。
    岱鳌山其最高峰为龙王顶,海拔270米,宛如一头巨鳌。
    传说岱鳌山远古时期是东海之艄,因秦始皇得神鞭兴起,赶山填海,东海龙王十分着急。与鸿钧老祖商议后,派遣栖歇在海滩上的一头巨鳌化成了一条山脉,即今日的岱鳌山。
    岱鳌山因神化成,任凭秦始皇如何驱赶,总是岿然不动。秦王大怒,猛抽三鞭,山被打开了三个缺口,即今山东部的大凹口(又名大化口)、小凹口和山西部的杨眉山口。
    大凹口东,山分二峰,一高一矮,形如出土竹笋,钻天而立,其高的一峰叫龙王顶,是岱鳌山的最高峰,峰之巅,矗立着一座寺庙,名曰龙王庙。
    方圆数十里的乡民,将它看作气象预报台,民谚说:“龙王庙招云,晴天要转阴”。今天卒子介绍的天龙寺上院就建在山顶上,下院建在山腰处。
    龙王顶位于大凹口东,分为两座山峰,形如笋竹,钻天而立,最高峰叫龙王顶。
    龙王顶峰之巅建造一座庙宇,名“龙王庙”,现叫“龙天寺”。此峰气势宏大,犹如巨鳌之头,翘首向上,吞云吐雾,当地农民把它看做气象报告,素有“龙王顶招云,不是下雨就是转阴”的谚语,登龙王顶之巅,俯视环山,犹如东海波涛翻滚,蜃楼烟树,异彻神奇,亦犹如蓬莱仙境。
    山脚之下,庐江县乐桥镇、泥河镇、罗河镇、枞阳县钱桥镇、麒麟镇,五镇风光尽收眼底,美妙风光犹如一幅美丽山河的风景画卷。
    龙王顶峰之左侧是簸箕山谷,谷侧峭立三座石壁,谷深百丈,中间石壁上,滋生出一块人头巨石。威武山峰之南,有三座小峰,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寨”,明末农民起义军曾在此安营扎寨,至今寨迹尚存。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20 15: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茶岭青龙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70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思茶岭青龙寺。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位于潜山市梅城镇思茶岭的青龙寺,始建于明朝末年与清朝初期期间,历经多次毁坏,后人又经过多次维修重建,成就了今天的青龙寺。
   青龙寺原名青龙庙,既有佛教寺庙,又有道教道观,这是道教道观与佛教相符相成的结果。
   青龙寺坐北朝南,坐落于思茶岭的阳坡,潜岳公路一侧,面对大沙河。
   据当地传说,这是一块风水宝地,又称青龙山,青龙寺历经三百多年风雨,多次损毁,多次重修。现在的青龙寺是近十几年才在原来的遗址上重新修建的。
    现在的青龙寺门楣上有“青龙禅寺”四个金色大字。院子中间有大肚弥勒佛的塑像。
    原青龙寺的旧址位于山坡之间。按照原来的布局,新修了正殿、配殿及庙门。
    青龙寺位于潜山市梅城镇思茶岭岭头上,离县城十五里地。
    青龙寺地处地势高峻、风景幽雅的思茶岭岭头,盛于清朝中晚期。
    青龙寺所建的山坡又称青龙山,当地人俗称思茶岭,与安庆市怀宁县茶岭镇不谋而合,这说明安庆地区自古就有饮茶的习惯。
    青龙寺原先是青龙庙,据说当年风水先生看中这块宝地,说其像蜿蜒而过的一条青龙,故名青龙山。

    青龙山似山非山,山岭头上建有一座古庙,庙因山而得名,称为“青龙庙”。
    现在的青龙庙早已不存,青龙寺也是近多少年才新修建,仅此而已。
[size=0.83em]20151107 019.jpg (185.5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8 09: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香茗山茗山禅寺与洞佛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7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香茗山茗山禅寺与洞佛庙。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香茗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鸦滩镇麦元乡、和太湖县香茗村以及转桥之间,南起麦元分亩岭,北抵鸦滩褒隐寺水库,东西贯穿太湖香茗村,主峰海拔489米,为太湖县与望江县的分县山岭,也是二县的屏障。属于大别山山脉,有大茗、二茗、三茗等峰,莲花峰形似并蒂莲花,耸秀郁葱,南北逶迤约二十里地。
    香茗山因古代盛产香茶而得名。中峰特出,势若莲花,故称莲花尖。左为小香茗山,右为大香茗山。小香茗曾是西汉梅福筑室炼丹处。望江、太湖县志载:“山上(仰天包)有井,井侧有庙,相传天旱祈雨辄应,明朝庙毁,唯存残碑,字磨灭不可读,仅额镌‘曹公道场’四字可见。”传说这里就是曹老爷得道之处,名曰:“曹公道场”。曹老爷本是龙王三太子的化身,得道后,曾去九华山落脚,金地藏菩萨叫他仍回香茗山为一方生灵造福。
    香茗山,峻峭险要,雄居东南。历代文人吟咏甚多,其中有明朝大学士解缙《香茗山》诗:“山岩殷窦簇朱砂,香茗丛生蓓蕾芽,采药道人何处去,洞云深锁碧桃花。”香茗山座落于望江县鸦滩镇境内,属大别山余脉,地跨望江、太湖、怀宁三县。
    茗山禅寺,原称地藏庙,于九十年末在原地藏庙遗址东侧重建。寺门口有一尊三层宝鼎,大殿门口是两柱上顶的门楼,门楼匾额上镶嵌着四个隶书铜塑大字“茗山禅寺”。殿堂三大开间、石瓦砖木结构,高大巍峨。大殿正中神坛上供奉着释迦牟尼,阿难、迦叶侍立左右。
    神坛东侧是大悲观音,下座白衣观音,西侧是地藏王菩萨,神坛前是弥勒佛。大门西侧背面伫立着面朝如来佛的韦陀菩萨。
    香茗山的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有西汉末年南昌尉梅福隐居修道的洞府;有唐代的李白、罗隐,明代的解缙,清翁溥等名人驻足流连的遗址及其咏诵的诗篇,有元朱元璋、刘伯温,明末史可法,清代太平军翼王石达开等兵家鏖战战场和营寨(连塘寨)等。宗教建筑更为繁多,有今天介绍的香茗山的茗山禅寺与道教的洞佛庙等,还流传着丹灶余焰、无尾龙祭母、曹老爷得道、连屯旧戌的优美动人故事。
    香茗山上奇石林立、石洞幽深、药圃天然、茂林修竹、清泉可口,此间品茗尝果,聆听优美传说,心旷神怡,迷而忘返;山下晶莹水库,古塔相伴,荡舟游弋,别有情趣。其中二茗、三茗奇石怪洞著称,如二茗的狼石、牌石、太白石、还有今天卒子介绍的石佛洞、炼丹洞,三茗的凤冠石、姊妹石、铜锣石等,无不维妙维肖。
      梅福炼丹处,梅福炼丹处坐落于小茗山黑洼沟78米高的悬崖绝壁之上,具有“怪石如龙盘古洞,好花挂壁迎神仙之妙。”梅福挂冠归隐筑洞炼丹,仿佛历历在目,不知果真得道成仙否。
    石佛洞天,石佛藏于南山峭壁之上,“天生一个仙人洞”,的确非凡。石林奇观:石林位于小茗山,由于地上水的作用,使地表遭风化剥蚀,山谷中分布为小季节河沟,沟谷底部堆积的为近代风化物,而地表却出现了姿态万千神韵无穷的形象石林。
     洞佛庙,位于香茗山顶端,是自然形成后经人工修饰的洞庙,洞内巧夺天工、怪石嶙峋,洞的两侧有两条深不见底的石洞,当地百姓相传该洞“上通湖广,下通九江”,曾有多人入此洞探险,但都没有走到尽头。寺庙常年香火鼎盛,人们络绎不绝,如将此洞开发,可以满足人们敬佛、探险的需要。
    曹公道场,位置在小茗山出狭英寨北门有一道山梁连接成“丁”字形,人们称它为“仰天螺”,亦名仰天包。传说,明朝福建侯官(闽侯)人,万历进士曹学佺(1574—1647年)号石仓。明朝天启年间,官至广西参议,以撰《野史纪略》,得罪魏忠贤党,被劾削职,家居二十余年。
    后听说闻史可法驻军香茗山,慕名投奔。来到香茗山时,史已督师扬州,城陷殉国。曹遂隐于仰天凸,起茅舍幽居。一年,久旱不雨,曹欲为民消灾,头戴黄荆,身穿道服,焚香跪拜,连日不辍,果雨。人皆乐之,结队上山叩曹,孰料人无踪影,茅舍亦为火焚。众骇之曰:“曹老爷白日飞升耶?”
    狮子吐烟,位于一茗、二茗两座山峰,状如双狮对峙,春末夏初清晨,偶见峰顶冒出阵阵青烟,直冲云端,持续约半个小时许,山民称之为“狮子吐烟”。狮子吐烟后,三至五日内必有雨。
    二茗又叫小香茗山,位于莲花尖东北侧,海拔477米,山虽不高,但独耸于低平的泉塘盆地北缘,相对高度(垂直高度)却很大,且十分陡峭。尤其是近洞佛寺的一段山路,有几处几乎没有坡度,攀登者只能从“之”字形的石经,小心翼翼地爬行而上,在一块用石块砌成几米高的石墙,再填以土石的人造平地上矗立着六柱六角飞檐小亭,似乎是挂在峭壁之上。
    再由此进入二道石门,即洞佛庙。在此感觉云生脚下,雾腾天宇,佛香袅袅,好一个神仙洞府!放眼远山近水,若隐若现,亦虚亦幻,使人飘飘若仙。险者,莫过于大茗赤壁。它位于大茗山巅西北侧,由两方巨型石壁组成,拔地而起,形成垂直而立的大茗“赤壁”。
    “仰观难望其顶,俯视怕望其底。”斧砍刀削一般。飞鸟猿猴也望壁兴叹!传说崖壁藏有朱砂及名贵草药金钗石斛。《太湖县志》载:“大香茗尤为高峻,上有朱砂,险不可取。”常有探险者采之,难得。明朝大学士解缙“山岩殷窦簇朱砂”即指此。
    卒子于近日到访此处,走在盘山的台阶登山。香茗山有很多的映山红,但香茗山的映山红却常常开在山阳一面,而山阴一面几乎没有。

    一座香茗山有这么多的寺庙,香茗寺与洞佛寺只是其中一部分,这些寺庙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沉淀,其中洞佛庙依着山势,就着石头建造而成,常年香火不绝。

    小香茗山又称二茗山东北部的“将军石”和“烈马披鞍石”。相传,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曾在此安营扎寨。山民们为纪念这位起义军的领袖,便将寨前这块巨石称为“将军石”。你看他身材高大,身穿战袍,盔甲整齐,腰跨指挥刀,威武雄壮,大有点将出兵之势。坐落在二茗东南的“烈马披鞍石”,宛如一匹志在千里的骏马,前足腾郎空,仰天嘶鸣。难怪耕夫有“拔地腾空思沃野,仰天长啸振雄风”之叹!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9 13:10:16 | 显示全部楼层
查大屋骑龙庵重修碑记与骑龙寺
——安庆碑刻系列
第171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查大屋骑龙庵重修碑记与骑龙寺。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骑龙庵位于潜山市(县级市)黄铺镇桃铺村一片丘陵之间,骑龙庵历史悠久,据记载,骑龙庵始建于明朝中晚期,原有田产和林场。
    民间传说,查大屋的汪公菩萨,原是一位县老爷,这位县老爷常常能够显灵,所以周边村落的百姓常常到此庙烧香求佛,一时间香火旺盛。
    据记载,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太平军攻占潜山邑。太平军所过之处,寸草不生,他们撤退的时候,将寺庙捣毁、烧尽,将僧侣杀死或驱赶,原骑龙庵已不存。
    太平军在潜山桃花铺一带,曾连营数十里,他们结合一部自霍山来潜山天堂(现岳西县天堂镇)与潜山县团练拼战,团练战败。后太平军部将陈宗胜部自湖北蕲州、黄州来潜山水吼岭,团练抵挡不住,太平军占领潜山。同年七月,清军再攻潜山。
    在这些历史中,曾是香火旺盛的骑龙庵被太平军,当地人称长毛烧毁。
    清朝光绪年间,潜山县桃铺乡、太湖县小池镇等几村村民重修骑龙庵,现卒子介绍的骑龙庵碑刻,就是那个时候所立,骑龙庵碑记,所记载内容,多是村民自发捐钱重修庵堂。
    骑龙庵碑刻,分成二个部分,上部分是阳刻“重修骑龙庵碑”六个阳刻大字,下部分是各村民捐钱数额,为阳刻。
    据骑龙庵碑刻记载,“骑龙庵”为清朝所毁,纠首村邑汪桂林为首、本县查森林等村民集合数位香客于清朝光绪十年(1885年)重修“骑龙庵”。
    据了解,纠首是民间自行举办一些活动的组织者,是负责召集、组织和实施的各色人等,具有临时性,特为某项活动而设,人数不拘,一般视活动的规模而定。
    今天,卒子介绍的重修骑龙庵就是由当地纠首汪桂林为首重修筑建庙宇的大型活动。
    “纠首”这个词,老百姓一般叫做“管事的”、“帮忙的”、“攒忙的”。骑龙庵“纠首”是骑龙庵碑刻中的一个很小的字眼,为普及历史文化知识,卒子在此介绍一下“纠首”一词。
    清朝光绪十年,骑龙庵重修后,每月初一、十五来自己潜山周边和太湖周边的香客前来诵经、拜佛,每年七月初四日,抬着汪老爷的坐轿,队伍排列十余里,所到之处有灾必消,求雨必下,至民国初年。
    骑龙庵庙鼎盛时期,有大小房屋数十间,有山场百庙,田产数十亩,资产丰实。每逢庙会大小节目数十种,烧香拜佛信众如云。
    潜山市黄铺镇桃铺村(由原祥圣、桃铺两村合并而成)座落在潜山与太湖两县交界处,是潜山县的西大门,过桃铺就到了太湖县的小池镇,战略位置非常重要。据《曾文正公全集》记载,“自古平江南之策,必踞上游之势,建瓴而下,乃能成功。”
    清军与太平军、捻军在桃花铺一带与太湖小池驿一带交战多次,后太平军、捻军突围撤走。清朝同治二年(1863年)捻军将领张宗禹,太平军遗部马融和转战又来潜山。
    曾国藩认为,长毛(泛指太平军)之所以一直在长江占有战略优势,无非得益于天京上游的三座重镇:武昌、九江、安庆。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