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安庆寺庙系列(饱经沧桑化凡尘)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11: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科甲冲云峰洞与云峰禅寺
——安庆寺庙道观与安庆风景系列
第123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科甲冲,是群山之间的一个小山冲,因地处喀斯特地形地貌特征,这里的山里有一处名为云峰洞的风景点,古人在此修庙祈福,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远望科甲冲
04.jpg
    山口乡隶属于安庆市大观区,以境内山口镇而得名,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这里有城隍庙、御葬、古井、古城墙遗址,圆寂塔、官债渡古桥遗迹、皖口老街、古战壕址等;还有中共柏子山区委旧址“杀尽(汗)奸”石刻、柏子晴览景点、游水可观“石门秋泛”、“雁叉鱼灯”、龙舟观赏、画舫游船、桃源里景点、七里亭遗迹等,是安庆周边不可多得的旅游和文化圣地。图二:科甲冲云峰禅寺
05.jpg
    山口乡在宋朝,就有大文豪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曾开办樱桃书院和芝台书院。延引四方学子,黄庭坚等曾就学于此。宋朝理学家周敦颐任分宁主簿时,曾开办书院,后称濂溪书院。徐、祝等大姓亦办有书院,培养众多人才。图三:科甲冲
06.jpg
    山口乡的科甲冲自唐朝、宋朝直至清朝,就出过多位进士、举人,这些人后来成为朝廷中的丞相、尚书等要职,仅正一品、从一品,正二品、从二品就有数位。所以科甲冲以科举中甲而得名。图四:云峰禅寺
07.jpg
    现位于科甲冲的云峰寺,因山间有一名为云峰洞而得名。现云峰洞早已被填,仅留洞名,云峰寺修建在海拔约三百米的山腰间。古刹在清朝被毁,清末民国期间又重修了云峰寺。图五:云峰禅寺
08.jpg
    查阅了相关的资料之后,卒子了解到,云峰禅寺原名云峰洞,旧址座落于山口云峰山,据说始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清朝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扩建大雄宝殿初具规模。几经岁月沧桑,云峰禅寺多次兵焚重建。现云峰禅寺占地五百三十平米。图六:科甲冲云峰禅寺介绍
11-1.jpg
    云峰寺坐东向西,三面环山,古称云峰山,原古建筑群据说磅礴轩昂、气势恢宏,现在已经无法考证。但山口历史悠久,比怀宁县还早185年,比安庆建城早1035年。唐宋时期,皖口两度成为怀宁县治之地。其枕柏子山,挟皖河,濒长江,拥石门湖,自古以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图七:科甲冲云峰禅寺
13-1.jpg
   山口乡的科甲冲山川秀美、景色迷人。附近还有纱帽山,山势奇特。登极远眺,如虹大江,烟波浩渺;近望宜城,似海市蜃楼。春暖满山杜鹃红似火,夏凉鸟鸣蝉噪山林静,秋色红叶染西山,冬令风轻暖朝阳。石门湖水面辽阔,烟波浩渺,渔帆点点,少鸥翔集。“柏子晴岚”、“石门泛秋”、“雁汊渔灯”是怀宁县十二景的三景。图八:科甲冲云峰禅寺
15-1.jpg
     独特的山水风光,令历代文人墨客迷恋往返。留下古人在此作诗多首,其中唐朝诗人李涉的《井栏沙、夜遇客》、宋王安石的《过皖口》、《至皖口》、《别皖口》,黄庭坚的《向皖口》、明刘基的《江行》、清方都镐的《石门秋泛》,均成为令人击节称叹的千古绝唱。图九:科甲冲云峰禅寺
17-1.jpg
    明末戏剧家阮大铖独慕柏子山,自号“柏子山樵”。“下有七里长亭,上有五里大庙,日有千人作捐,夜有万盏明灯”,栩栩如生地勾勒出皖口当年的繁华与兴盛。图十:科甲冲云峰洞
20161204 119.jpg
(本篇完)
2017-04-2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8 11: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庄尚书寺(全国唯一取名尚书的寺庙)——卒子走遍安庆
吴庄尚书寺(全国唯一取名尚书的寺庙)
——安庆寺庙旧址
第126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的原兴店乡,有一座名为尚书寺的地方,近年重新修建了尚书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尚书寺引出二位明朝尚书(上为姚文然、下为何如宠)

请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安庆E网今日安庆版块、今日头条搜索本文及图片。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5-16 08:5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雪山洞与普陀寺——卒子走遍安庆
雪山洞与普陀寺
——安庆洞窟系列
第126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洪铺镇冶塘村,有一个石灰岩溶洞,神秘中带着几份向往,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雪山洞藏于群山之间
    位于怀宁县洪铺镇女儿岭西侧半山腰,有一座名为雪山洞的石灰岩溶洞,为寒武纪石灰岩溶洞,深约五十米,溶洞最高处约五米,曲折徘徊、有大小厅舍约十处,宽广处如大厅,可容纳百人,洞内有依石壁佛像,洞门上有砖砌三层斗拱牌楼,上书“岩脱金身”。图二:雪山洞局部

请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安庆E网今日安庆版块、今日头条搜索本文及图片。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5 10: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吏港永镇寺——卒子走遍安庆
小吏港永镇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2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小市镇的小吏港,早在汉朝就闻名于世,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的永镇寺。图一:永镇寺山门
     小市镇位于怀宁县西部,皖河中游,西与潜山县城隔河相望,北与怀宁县公岭镇交界,东与怀宁县三桥镇、清河乡接壤,南与黄龙镇及潜山县油坝乡相连。小市镇水、陆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东汉著名乐府长诗《孔雀东南飞》的故事发生地怀宁县小市镇,早在汉朝这里就有先祖过着市井生活。图二:永镇寺铭牌

请大家通过微信公众号《卒子走遍安庆》、安庆E网今日安庆版块、今日头条搜索本文及图片。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19 16: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集庆庵与兵部侍郎题请旌表碑——卒子走遍安庆
集庆庵与兵部侍郎题请旌表碑
——安庆寺庙与碑刻系列
第128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不仅仅是一篇篇游记,更是一种坚持不懈的精神。位于安庆市老峰镇的集庆庵,有数块清朝石碑刻,记载着那些风云故事,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老峰镇是长江流域的一片小平原
    座落在安庆市东部,现经开区老峰镇集庆庵,在一处三面环水的台地上。紫衣老和尚又名释隆顺,离开天宁寺东游至皖省安庆,因当地居士之请求,恢复重建古刹道场。图二:集庆庵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6-30 16: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土库四望山五龙寺——卒子走遍安庆
土库四望山五龙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2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四望山位于安庆市岳西县田头乡,在这里有一座建于宋朝的寺庙,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五龙寺山门(门前仍然是卒子坐骑)
    田头乡位于岳西县西南边陲,距县城约五十多公里,田头乡地处深山之中,过去一直是避难的好地方,经过数千年的经营与开发,千年来,移民们通过种植经济作物蚕桑、生姜、板栗、猕猴桃等还有名贵中药材有天麻、杜仲、茯苓、何首乌等享誉全国。图二:五龙寺及网上资料墓塔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7-13 12:38:53 | 显示全部楼层
许河牛王庙与仙圣庙——卒子走遍安庆
许河牛王庙与仙圣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30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乔木寨村,原是许河村与刘冲村合并而成,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原许河村的二座别具风格的寺庙道观。图一:许河村建于民国初期的建筑
    乔木寨村是十年前由原刘冲、许河二村合并组建而成。地处寺前北大门,古时是连接太湖与宿松县的山区重要交通要道,如今佛图寺景区的香炉石、青蛙石、轿子石、纹帽石、幔头石、老虎石、双龙庵、朝阳庵等景点独具特色,风光秀丽。图二:许河村地处太湖县与宿松县交界的山区
    乔木寨卒子曾介绍过,这里建于清朝咸丰年间的太平军在此建立乔木寨;也有解放战争时期的“青峰岭五壮士”典范。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乔木寨山脚下的牛五庙与仙圣庙。图三:许河村的建筑
    在整个安庆地区,为祭祀牛而建的庙宇非常罕见,目前仅有太湖县与宿松县有个别的牛王庙。正是因为稀罕,所以卒子才更多的使用图片与文章向大家介绍出来。图四:牛王庙与许河老建筑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7-31 11: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温桥龙池庵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温桥龙池庵旧址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31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怀宁县清河乡温桥村的山间,有一座建于明朝的寺庙,今天卒子介绍这里。图一:温桥龙池庵山门
    清河乡是安庆市怀宁县下辖的一个乡。地处怀宁西南部,东与洪铺、江镇镇接壤,南部、西部均与怀宁县黄龙镇相邻,北接怀宁县三桥、黄墩镇。图二:温桥龙池庵
    清河乡位于怀宁县腹部,由原龙泉、温桥两乡合并而成,因乡政府驻地清河得名,距安庆市区四十公里。清河乡地形属浅山丘陵地区,境内浅山绵延,丘岗起伏。图三:龙池庵地处群山之间
    清河历史绵延,人文锦绣。境内有省重点寺庙龙池庵,始建于明成化年间,清朝雍正时改建,因所在山顶有泉水称龙池得名,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四:温桥龙池庵
    那么这座名为龙池庵的寺庙,到底是一座什么样子的寺庙呢?在安庆周边,有二处名为龙池的寺庙,一座是五横乡的龙池寺,另一座就是清河的龙池庵,龙池庵下有一个天然溶洞白云洞,洞内密布造形奇特的石笋、钟乳石等,深不见底。图五:温桥龙池庵留下众多遗物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09: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龙白云山海会寺——卒子走遍安庆
月龙白云山海会寺
——安庆道观寺庙系列
第13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有一山名白云山,山中有座海会寺。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海会寺大门
  翻开中国禅宗的史册,白云山海会寺赫然见于其中,特别在各类禅宗灯录中,更是比比皆是。禅宗“五宗七派”至南宋,除临济宗和曹洞宗之外,几乎都衰落不传。临济宗分杨岐派和黄龙派,黄龙派也衰落了,杨岐派就代表临济宗。今天天下禅宗寺院,有“临天下,曹半边”之说,基本属于这两宗。而白云山海会寺是临济宗的的重要祖庭,也是曹洞宗的中兴基地,其对两宗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许多禅宗寺院,如果按照禅宗法脉追根溯祖,可能都绕不开此山此寺。图二:海会寺牌坊
  海会寺开山于唐朝。小池镇的白云山属大别山余脉,虽无奇峰峭岭,却位于山地与平原交错地带,山峦虽低矮却不失奇秀,平地虽坎坷而不失坦荡。因山多白云笼罩,故得名白云山。其地形有“二龙戏月”、“十八罗汉打坐”、 “双狮双象把水口”之说。又由于靠近贯通南北的重要驿道,交通便利。故在唐代便为佛家所选。图三:海会寺保护牌
  清朝乾隆《太湖县志·杂志类》中,有“梅仙祖师”条,记载:“尝学道于白云山,笃戒行。夏月坐化于梅树下,数里皆闻梅花香,经旬不绝,远近异之。有御史某路过,疑其事,命舁于邑。曰:‘复能香乎?’香更闻三日。乃命众即葬于梅树下,造石塔志之。后于旁建海会寺。”这位梅仙祖师生平不详,当是一位奇僧。从晚唐至五代,先后有曹洞宗、云门宗弟子住持海会寺,时称海会院,但这些弟子在灯录中仅记其名。杨岐大兴,海会寺真正名闻遐迩,始于北宋中叶白云守端禅师住持该寺期间。图四:海会寺佛塔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8-29 08: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岔路龙山宫——卒子走遍安庆
岔路龙山宫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33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位于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岔路村的龙山宫,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道教文化遗址,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花亭湖上明星小岛
    龙山宫位于太湖县晋熙镇岔路村花山嘴上。现存“龙山宫柱础石”等物,记载该宫于可能建于明朝或清朝早期。图二:观音阁龙山宫寺庙
   历史上,太湖县道教曾发达一时。龙山宫坐东向西,依山而建,占地面积数千平方米,现建有大小几间殿舍。历史上,想必龙山宫修行的人也不少。图三:新建的观音阁大殿
   如今的龙山宫建有几个大殿,硬山顶建筑。正脊灰批,中部平直,两端饰夔纹。龙山宫梁架结构古朴,石柱础上由圆形砖柱筑高半米后,再承接圆木柱,柱顶上施用汉代流行而后代罕见的圆栌斗。图四:睡莲
   岔路龙山宫虽然历经数百年的沧桑世变,却在清朝晚期迎来自己毁灭的一日。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将此宫烧毁,现仅存极少部分遗物散落在宫内的一角。图五:龙山宫大殿
   龙山宫里还保留下来许多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物质,有一对古朴大方的明代石质柱础,物品虽少,却能够直观的感受到那个时代生动的工艺。图六:龙山宫地藏佛殿碑石
   至于现在龙山宫里供奉的神灵,已经早已不是当初的祭祀人物。问过当地百姓龙山宫来历,有人讲起龙山宫又名龙山妈祖宫,原建筑在晋熙镇群山间,因六七十年代修建水库,后移迁于此。图七:龙山宫观音阁
    据村民介绍,龙山为妈祖林娘娘祖居地。龙山宫始建于明代中晚期,清朝中期重建;清朝咸丰年间被毁。整座建筑由正殿、观音殿、两厢耳房等组成。图八:龙山宫内的玉兔
    民间传说,该宫妈祖神像与湄洲妈祖的神像则供奉在龙山宫,距今已有数年历史。这与安庆宿松县的小孤山妈祖庙有些相似。图九:龙山宫后殿
    龙山宫柱础石,初判断为明朝或者清朝早期的石础风格,虽没有较高的历史价值、更谈不上艺术科学价值,但它却印证了道教在安庆地区的发展,是研究清朝建筑的实物资料。图十:龙山宫建于岔路村的一处小山脊上
   太湖县历史上曾名晋熙县,县治一直在该镇,因县名而得名。“晋熙”喻光明兴旺之义。春秋战国时,为楚国属地。西汉为皖县与湖陵邑地,后汉省湖陵入皖县。图十一:龙山宫地藏殿
   南北朝时,属南豫州晋熙郡,隋朝开皇初属晋熙县(开皇18年[598年]改名太湖县,唐朝几度变更,唐朝武德八年[625年]复名太湖至今)。图十二:龙山宫观音阁大悲咒殿碑石
    晋熙镇历史上曾名城厢镇、震宇镇、新治镇、城关镇。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始称晋熙镇,民国三十三年以后几度调整改称。建国后,1949年12月复称晋熙镇至1955年底。1992年撤区并乡,撤销城关镇、岔路乡,另划入刘羊乡汪洋村合并设置晋熙镇。2004年6月,原刘羊乡大部地区和城西乡、李杜乡、罗溪乡小部地区并入晋熙镇,遂成现在建制。图十三:龙山宫后殿
    晋熙镇区位优越。东望天柱山,西应庐山,南眺长江,北倚大别山,怀拥花亭湖,集繁华的县城、宁静的乡村为一身,曾在历史上连接安庆府到湖北重要通道,而车水马龙,商贾云集。图十四:龙山宫
    如今,这座有着悠久历史的龙山宫建于花亭湖入口的岔路村花山嘴,1958年动工修建花凉亭水库离此不远,1976年工程结束后,原库区里群山间的一些基础设施也陆续迁到山间。1986年更名为“花亭湖风景名胜区”,水面一百平方公里,湖水清澈,岛屿星罗棋布,四周山峦起伏。图十五:龙山宫柱础石遗存
(本篇完)
2017-08-2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21

帖子

E粉新人

注册时间
2017-9-9
精华
0
发表于 2017-9-9 11:54: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希望楼主上传桐城栲栳山法龙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9-27 10:4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清静寺——卒子走遍安庆
斑竹清静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35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斑竹清静寺位于安庆市岳西县来榜镇斑竹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这里。图一:岳西县来榜镇公界山


    安庆市岳西县境内三条山脉构成“大”字形山脊控制全县,连接千米以上山峰六十九座,千米以下五百米以上山峰六十六座。图二:清静寺公界庵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多丛山脉”。这条山脉主要由多枝尖经团凸寨东越西界岭、公界尖(1562.8米)、来榜坳、黄毛尖(1578.4米)、黑黎尖(1286米)、猫耳尖(1416米)、二祖山(1365米)、铜安寨(1342.3米)、双坪抵丛毛尖与潜山交界,全长约六十公里,古为潜霍两县界岭。多枝尖至二祖山一段山脉为大别山东部江淮主分水岭。图三:清静寺四位图


  据志书记载,来榜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商周时期,这里就有人结群而居,黄泥古墩遗址出土的文物可作佐证。三国时期,魏国曹操部将曾在马元村屯兵牧马,马元寨名因此而来。图四:从清静寺一侧看整个寺庙


    相传,宋朝时期,有一位榜眼在此结庐而居攻书,并演绎出一段凄美感人的爱情故事,来榜便因故得名。明清时代,随着手工业的兴起,钟形山南面沿河建立了许多手工作坊、店铺,并逐渐成了来榜老街。明清以来,来榜古镇就是重要机构的驻地,因此古镇的驿站亦极为重要,每天都有快马疾驰,邮差投递。图五:岳西县古时属潜山县


    明清时期盐业归官府经营。在古镇的十字枢纽处,官府设有盐卡子衙门,专门管理来往盐业运输,因此来榜街以上地带称“衙头畈”。因为古镇的商业发达,在此又产生了护商团队。来榜商团,闻名数县。图六:清静寺牌匾


    斑竹村座落于来榜镇北部,东与公山村交界,南与来榜村接壤,西与和平乡毗邻,北与关河村相连,是由原斑竹和永安村合并而成,全村总面积七平方公里。斑竹村土地肥沃,人口稠密,俗有“天堂九冲十三畈,抵不上上清斑竹畈”的美誉。自古以来,斑竹这块地方以养桑园、瓜蒌和茶叶闻名。图七:来榜镇清静寺



    佛教禅宗在岳西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岳西的山山水水间有着浓浓的佛教禅宗氛围,时时洋溢着厚厚的佛教禅宗气息。岳西上空,俯瞰下望,许多山头又象狮子形状,并都在狮子头上建有寺庙,如司空山、妙道山、二祖山、四望山、公界山等都是这样。图八:公界庵古石墩



    明朝万历甲午(公元1594年)有临济法派传人真理、真叶在当地群众支持下,扩建庵堂殿宇僧房、斋舍四十余间;周围陡续建造了川心庵、雪山庵、来月庵、长岭庵、广慧庵、普济庵、洁云庵、慧穆庵、延寿庵、圹埂庵等十几座脚庵。图九:公界庵遗址


    斑竹清静寺原名公界庵,有清朝石墩数座,庵址位于公界山山脚的山峦中,这座寺庙建于清朝。公界庵,本乡土地灵。后毁。近年重建之后,改名清静寺,寺庙占地二百余平方米。图十:清静寺大雄宝殿

[size=0.83em]60-1.jpg (459.27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60 秒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09-2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3 12: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岗竹岭通真观与禁革檀越碑——卒子走遍安庆
岗竹岭通真观与禁革檀越碑
——安庆寺庙道观与碑记系列
第136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通真村岗竹岗的通真观和一块《奉旨禁革檀越碑》。图一:站在通真观能遥望岳西县天堂镇

108.jpg

    通真观,相传始建于天堂乡老观冲,后迁建于莲云乡道观山,现建于岳西县城西十公里的莲云村朱屋通观村。道观座西北朝东东南,两旁青松翠竹,风景秀丽。图二:通真观

111-1.jpg

    通真观前视野开阔,能够一目望尽岳西县天堂镇,风景尽收眼底。原道观七道案山,一层高于一层,色彩一道淡于一道,那远处的“南山一柱”天柱山一览无余。图三:通真观大门

113.jpg

    通真观最早建于元朝末年(1340年),通真观是三次易地才到朱屋通观村。现通真观三重大殿,四十余间,建筑面积七百平方米。图四:通真观道士墓

115-1.jpg

    通真观现有神象七尊,大门前有一对华表、二个石香炉,据查,此石香炉清朝乾隆雕花石香炉。大殿里面有二段用五级石阶及两旁的石柱郭坊连接三进大殿,也应该是清朝至民国时期所刻。该观是安庆地区道教重要场所。图五:通真观道士墓碑

120-1.jpg

    莲云乡莲塘村岗竹岭,通真观位于海拔1570米处,卒子骑摩托车足足半个多小时才到此,到时已经傍晚时分。据卒子在道观前后左右观察,有一块碑记,可以揭开通真观的身世。图六:通真观清朝乾隆雕花石香炉一只

125-1.jpg

    清朝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八月初一,通真观主持道人汪乾一勒《奉旨禁革檀越碑》载:“……通真观现有田种十八石五斗,载亩五十八亩七分九厘九毫,在忠里九甲太平户当差,但许僧道经管,不准擅自售卖……”。道光七年(1827年),有观房四十间,一进三幢,分前厅后殿,前厅置钟鼓、关帝像,后殿置太上老君、华佗塑像,左右神龛镌有二龙戏珠图案。土地改革中,观宇分给八户农民,神像摧毁无存。现仅存残匾一块,禁碑一座。图七:通真观太上老君像

128-1.jpg

    2010年5月17日,安徽省道教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涡阳老子天静宫住持李福道长,到岳西县莲云乡通真观考察道教文化,县委统战部副部长、民宗局局长范蔚新等陪同考察。李福道长认为,岳西县道教文化积淀深厚,司空山在历史上是著名的道教名山,通真观是安徽省重要的道教古迹,岳西县道协要充分发掘和弘扬道教优秀文化,为岳西经济社会和文化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图八:通真观大门与禁碑

130-1.jpg

    通真观后有普济庵,庵内现保存古物有:清禁碑一块,乾隆雕花石香炉一只,石磨一只,碓臼一个,还有完好的清朝双面刻字签板十块(合计记九十九签)。图九:通真观禁碑

135-1.jpg

    普济庵内清乾隆禁碑“奉旨禁革檀越碑”保存完好,碑记:“钦授江南安庆府潜山县正堂,加五级记录十次,记大功十次,见等事案,奉阁宪牌准,礼部司仪制司,案呈礼科,抄出浙江学政钱,條奉:各属境内寺庙,所有一切田地山场,无论有凭无凭、年远年近,所有檀越概行革除,勒石寺门,永远遵守。图十:通真观禁碑局部

140-1.jpg

    语查士民捐助,皆归于寺内,本属乐施,何得竟起檀越名色,侵年伯占,滋生事端,地方官如遇此等讼案,即应随时断结,以息纷争。应如该学政所请,通行宜省出示晓谕,将檀越一概革除,不许借有私处争夺讳告,其士民施舍之田产、建修之寺庙,但许僧道经营,亦不许檀越自买卖,如有犯案到官者,该地方官随时酌辨,按例惩处,仍行勒石示禁可也,等因其题,奉旨依议,钦此。图十一:通真观禁碑局部

142.jpg

     钦遵咨院行司檄府转行到县,奉此,当经查明各寺院现在田产项亩坵瑕等,当差里甲造册申送在案,合行勒石示禁,为此,仰普济庵僧俗等知,悉拟册造,现存田种一石二斗五升,载亩四亩二分,□□里□甲□当差,但许僧道经管,不许擅自售卖,倘有违反,不遵示禁,按例治罪,各宜凭遵,须至碑者。乾隆三十二年八月初一日  普济庵僧深远立”,当时的普济庵,由此可见一斑。图十二:通真观禁碑局部

145-1.jpg

    此禁碑为安庆地区一块十分难得一见的圣物。图十三:通真观石阶

150-1.jpg

(本篇完)

2017-10-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1: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子山金岭寺——卒子走遍安庆
百子山金岭寺
——安庆寺庙系列
第13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百子山村的一座寺庙,二年前卒子曾介绍这座寺庙背后的万佛洞。图一:远望百(柏)子山


    山口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以境内山口镇而得名,古称皖口,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金岭寺与万佛洞位于山口乡百子山村的金岭。图二:新修建的偏殿


    百子山村有很多旅游景点,有著名的中共柏子山区委旧址“杀尽(汗)奸”石刻、柏子晴岚景点、金岭寺和万佛洞等。图三:重建的金岭寺原殿


    山口乡以境内山口镇而得名,古称皖口,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图四:重建的金岭寺大殿


    山口乡原属怀宁县,后划入大观区,大观区又名西市区,是安庆市的始源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拥有二千多年的灿烂历史。图五:金岭


     山口乡百子山村地处山口乡东南方,东临石门湖,南至山口镇村,西落集镇与中心村接壤,北靠怀宁县月山镇,总面积约十平方公里。图六:金岭寺原殿建于八九十年代


     金岭寺始建于何朝不详。地处百山山村金岭,这里原属怀宁县,部分地带属喀斯特地形山地,金岭寺原建筑遗址位于丘陵山地,寺庙后毁,现在重修的金岭寺在原遗址重建,现存面积约数千平方米。图七:金岭寺门前的夯土


     百子山村内有中共柏子山区委旧址“杀尽(汗)奸”石刻、柏子晴岚景点、金岭寺和老虎洞。图八:金岭寺碑记


     金岭寺遗址现残存一块碑记,碑记上记载着该寺由周边村民共同捐赠修建而成。图九:重建的金岭寺


     金岭寺原建筑有夯土台基和大量的青砖和小瓦等建筑构件,初步认定遗址为清朝时期建筑遗址。图十:金岭寺原殿门头


     金岭寺背后原有一个喀斯特溶洞,名为万佛洞,卒子曾深入洞内,洞内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图十一:金岭寺局部


    金岭寺始建于何朝何代不详,此寺因山间有溶洞而建寺,这里有深厚的人文资源,确实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图十二:金岭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九十年代建起的一座二层楼建筑,传统的飞檐,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亮。显得几分仿古色古香气息。古朴的木格窗棂,净土法门。图十三:金岭寺


     金岭寺为住宅式的建筑,配以佛堂式的造型,背后的万佛洞也是一处著名的旅游点。图十四:金岭寺

[size=0.83em]15.jpg (348.7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10-2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1:5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龙岛龙王庙——卒子走遍安庆
白龙岛龙王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3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黄尾镇白龙岛的一座古寺,介绍不妥之处,请斧正。图一:猴河水之间的白龙岛


   黄尾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北部边陲,西北与霍山县磨子潭镇接壤,东南与岳西县头陀镇、青山乡毗邻。黄尾镇是大别山北坡深山腹地的一个人口小镇,这里曾是三省交界和临边的古镇。图二:双河口


   黄尾镇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遗址,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就是风景如画。今天卒子介绍的云峰峡谷中的彩虹瀑布景观为华东一绝,颇负盛名。图三:双河为猴河与黄尾河


  白龙岛是云峰峡谷中的一个二条河相交的岛屿,这现在是彩虹瀑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岛上有座龙王庙。白龙岛鸾回凤举、卓然嚣外,浩浩焉似泛沧溟之无极。图四:二河之间狭窄之地形成双凤洲


   白龙岛鸾回凤举、卓然嚣外,岛上翠藤并野花争妍。位于岛中的龙王庙是一座近代重修的古寺,其中一座清朝光绪十多年的石刻。上面记载着村民捐赠和化缘记录。在这里能够清楚看到彩虹瀑布!图五:双凤洲又称白龙岛


   龙王庙具体记载,从碑文上记录,清朝光绪十年(1871年)记载:“双河间有龙王庙”。关于龙王庙的来历,在黄尾镇民间广为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此处略。图六:白龙岛   


    龙王庙,其中只是一处遗址。位于岳西县黄尾镇白龙岛一侧。始建于清代中期。坐南向北。仅由大殿、两厢组成。占地面积约不足百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图七:龙王庙重修碑记


   传说有双河中一条猴河中有仙猴潜藏水底,故名猴河。河间建有庙,名龙王庙,当地村民祭祀龙王,天旱时在此祈雨。庙内现存清朝重修碑及祈雨灵应碑。图八:龙王庙局部


    大别山彩虹瀑布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岳西县黄尾镇境内,风景区方圆四十平方公里,核心景区有梦幻彩虹瀑布和原生态猴河峡谷,还有历经猴河与黄尾河交汇后洪水冲刷而形成的许多河心洲、小岛,从而组成了数千米的山水画廊,因此大别山彩虹瀑布风景区可谓集峡谷、瀑布、丽水、文化为一体的山水景区。图九:龙王庙


   猴河峡谷风景优美,猴河发源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天河尖,因峡谷内有猴群出没,猴河由此得名。猴河两岸群峰迭起,奇锋错列,河谷纵横,蜿蜒曲转。猴河峡谷全长8.5公里,谷深500多米,峡谷中悬崖峭壁,藤蔓垂壁,地势险峻,人迹罕至,至今仍保存原生态。图十:龙王庙四拼图


(本篇完)

2017-11-0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4: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与残碑——卒子走遍安庆
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与残碑
——安庆寺庙道观与古碑刻系列
第138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通过对皖西南重镇安庆历史文化梳理和挖掘,以简介形式进行推介,是了解安庆的一个窗口,更是对外宣传的索引。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观音巷的天花庵(痘神庵)群体建筑,与三块天花庵(痘神庵)残碑。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图一: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现存唯一照片


    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有太多的历史印迹,不仅有邓石如读书处,还有天花禅院、天花庵、痘神庵等等等等。“邓石如读书处”又名“完白山人旧馆”、“完白山人读书处”,位于安庆西门外大观亭后山的痘神庵内。痘神庵是一座主祭痘神的小庙。痘也叫天花,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旧社会小孩子们常受到这种疾病的威胁。痘神即主司麻豆(天花)之神,所以痘神庵又名天花禅院。图二:完白山人正是邓石如


    据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记载:“痘神庵即天花禅院,在正观门外余忠宣公祠后,不知建自何年。清朝乾隆壬辰(1772年)巡抚裴宗锡捐廉买隙地重修,四十九年(1784年)僧悟本又式廓焉。悟本字云衫,思从完白山人学书,特为山人辟憩息之所。后武进李兆洛题其处曰‘完白馆’。”图三:观音巷邓石如读书处保护牌


    晚清民国时期,来天花禅院探寻邓石如遗踪的文人着实不少,相关记载散见于当时人的文集中。然而,经过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的沧桑岁月,“邓石如读书处”几乎不为人知了。直到1983年,它才又被安庆著名文史学者金杏村先生发现,金先生在《一代高人留胜迹——“完白山人读书处”》一文中说:“去年我参与大观区编史修志工作,为调查大观区的名胜古迹,曾登大观亭旧址,在平坦如坻的旧址俯瞰,破败的天花庵、赤帝庙一一映入眼帘,可是出我意外的‘完白山人读书处’,仍完整的保存在天花庵之后坡上……循着赤帝庙前石级而上,走进‘读书处’。”图四:邓传密(石如儿子)书法一


    对于金先生发现的这处古建筑是不是‘完白山人读书处’,如今有很多人表示质疑。如今天花禅院的门侧墙壁上嵌着一块石碑,依稀可辨是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捐资重建赤帝祠石碑,那么这处古建筑恐怕是赤帝祠。痘神庵与赤帝祠一墙之隔,位置上是很接近的。“完白山人读书处”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观音街,为天花庵(痘神庵)群体建筑的一部分。邓石如,清著名书法篆刻家,怀宁人。生前与天花庵主悟本和尚过从甚密,庵主专辟此屋(在天花庵西隔壁与天花庵并排,今天花庵还较为完好,庵内有粗大圆柱),供其读书、挥翰之用。李兆洛所题“完白山人读书处”石额,早已佚失。又名“完白山人旧馆”。图五:邓传密(石如儿子)书法二


    邓石如读书处依大观亭北面山阜围墙而建,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高5.7米,进深9.8米,通面阔四间(正房三间,配房一间)13.8米,占地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前廊深1.8米,为二步梁,廊前有天井庭院,与大观亭故址的山阜接壤,倚山筑石垒墙。198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应邀为读书处题额。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六: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


    邓石如原名琰,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性廉介无所合。时翁方纲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门,为之。刘墉、陆锡熊见其书,皆大惊。自成一家,世称邓派。其祖、父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清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三年幕僚。邓石如(1743-1805),号完白山人,安庆怀宁人,清乾隆、嘉庆年间书法篆刻名家。他在家乡安庆留下的遗迹主要有三处,分别是五横乡的铁砚山房、集贤关的集贤律院、大观亭后山的邓石如读书处。图七: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


    痘神庵“邓石如读书处”的房基与房前空地原应该为邓石如读书处,首先来看两张老照片,照片是1959年安徽文物部门调查各地古迹时所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是一间茅草屋,屋前放着两架纺车,还有一只母鸡在觅食,注意细看屋前与屋侧摆放着一些条石等石构件,旁边还码放着一堆青砖。照片背面文字注:“房基与房前空地原为邓石如读书处”。从那次调查情况看,“邓石如读书处”应该在1959年前就已经被拆除了。图八:镶嵌在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墙璧上的石刻


    痘神庵又称度生庵,民间混称。照片为痘神庵的大门,中间正门敞开,依稀可见门内有两人在神龛前烧香祈福,正门为石拱门,尚能看到石基上有雕刻纹饰,门上有一竖式匾额,只能看清最后一字是“庵”字。侧门已用砖砌封闭,侧间可能已作它用。据程小苏《安庆旧影》介绍:“痘神庵于民国十年(1921年)经予添建,改办第四小学。”这张照片应该是今天唯一能见到的痘神庵大门照片,为这处古迹留存下了难得的影像资料。图九: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


     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一幅邓传密(邓石如之子)书法作品题识中,发现了一段关于邓石如与安庆天花禅院的记载,内容是《荀子·劝学篇》,在最后一屏正文后,书有三列题识,如下:皖省西门外有天花禅院,左眺龙山、柏子,右瞰鸭渚、石门,饮瀼泉,观芙蕖,为郡中游览胜地。先君子乡城往来寓此,盖数十年。颜其厅事曰:‘裁云补衲之庐’,为书大幅篆、隶各一于壁,后之好古君子多于此访寻遗迹焉。癸丑孟陬,皖城陷没,烈焰弥天,寺院尽毁,奚有于碧纱之中文字因缘耶?辛酉之秋,湘乡相国毅勇侯、威毅伯昆仲戡平乱虐,慎简贤良,乃得我善征先生明府君摄宰是邦,出水火之民,登衽席之上,其年竟有能于当时劫火中,拾得院中隶幅,跻堂以献代寿觥之称者。府君珍弆有年,今闻兹院重兴,慨然出之,俾刻之,裁云庐壁返珠,还去思之情,岂有既乎?因书此奉呈,匪敢云报,聊永矢高谊于弗谖耳。同治戊辰立冬后二日,皖山遗民邓传密并识,时年七十有四。图十: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碑刻一


     这段题识的开篇介绍了安庆天花禅院周边的名胜:大小龙山、百子山、鸭儿塘、石门湖,瀼泉等,并提及“先君子”(指其父邓石如)当年从乡间进城每每住在天花禅院,这与文献记载相符。而又补充了一条重要史料:邓石如曾为天花禅院写过篆书和隶书“裁云补衲之庐”两幅大字,并刻于壁上,后来好古的人常来此寻访、观摩。题识的后半部分,又提到了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癸丑孟陬即为咸丰三年(1853)正月,太平军攻陷安庆,战火中,天花禅院难逃一劫,院中的邓石如书法作品自然不知踪迹。辛酉(1861年)之秋,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率湘军击败太平军,收复安庆,并广纳贤良,起用“善征先生”来治理安庆。“善征先生”就是贵州独山人莫祥芝(1827-1890),字善征,曾任怀宁县知县,他与其兄莫友芝都是曾国藩幕府中的重要人物,精通古籍、书画,好收藏。图十一: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碑刻二


    邓传密题识中记述:当时战火之中,莫祥芝在天花禅院中拾得邓石如隶书“裁云补衲之庐”幅,如获至宝,悉心收藏很多年。当听说天花禅院要重建时,莫祥芝慷慨的拿出这个字幅,重新翻刻于壁上,恢复了“裁云庐”的旧观。邓传密由衷感激,于是书写了这幅《荀子·劝学篇》隶书作品奉呈给莫祥芝,以永远牢记这份情谊。关于太平天国战乱后,天花禅院的重建,《怀宁县志》的记载是:“咸丰三年毁。同治间,僧一乘募化重建。”邓传密这段题识的落款时间是同治戊辰,即1868年,那么可推知天花禅院重建应该就是在这一年。完白山人早已不在,但仍保留了这处“读书处”。此后“读书处”也成为了大观亭景区的胜迹之一。1896年,李鸿章侄子李经达作诗《丙申挈仲秋内子儿女登大观亭》一首,诗中有言:“半醉重寻邓石楼”,此乃“读书处”知名度高的很好例证。时光荏苒,战乱无情。曾经盛极一时的大观亭景区,历经抗日战争的炮火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图十二: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一角


(本篇完)

2017-11-0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3 09: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石观音洞与观音庙——卒子走遍安庆
白石观音洞与观音庙
——安庆寺庙与风景系列
第139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东至县张溪镇白石村的观音洞。图一:白石村


    根据安徽省公布首批228个传统村落名录,第一批“安徽省传统村落”名录,今天卒子介绍的原安庆市代管的东至县张溪镇白石村就228个村落其中。这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古村落,今天卒子通过白石村一个古溶洞和洞里建起的小庙说起。图二:观音洞


    白石村系张溪镇的一个村。因座落在升金湖的南岸的石头山下,又因村人几乎全为张姓而习惯称其为“白石张”。是池州境内仅有的一处张良后裔聚族而居的古村落。 张良是汉初三杰之一,为刘邦击败项羽以及汉朝的建立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劳,官拜大司马之后,辞官归隐,是汉初唯一一位甚得始终的人。图三:观音洞内部


   据《东至县志》姓氏一章记载:“白石、井盆张氏系汉初谋臣张良的后裔,其51代孙张贵三元末避乱徙入邑境,现已繁衍二十余代。”后村头枫树垅倒地木形发现了一世祖张贵三墓碑及世祖古墓群,证实了史志记载的翔实。白石张的老人们挂在嘴边的顺口溜说:“天上张玉皇,地上张天师;文张良,武张飞;张英张廷玉,父子双宰相”。他们引以为荣地把这些传说和人文与自己村联系起来。而“张英张廷玉,父子双宰相”也是安庆市桐城县的著名人物。图四:喀斯特地貌


  在长江中下游的皖南山区,星罗棋布地散落着许多古村落,有的依山而居,有的临水建邑。白石张村是临水建邑的典型代表。它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优美的自然风土和血脉相承聚族而居的鲜明特点。这个村座落在烟波浩淼的升金湖畔,大大小小的山脉沿湖蜿蜒,古时的张姓人很注重风水,六百年前选址时,就以“喝形”为依据,将村庄建在沿湖山脉之下。从村庄地形图上看,就像凤凰展翅,有首民谣说:“左龙山、右虎山,前有笔架山,后有罗汉山,背倚凤形,如蛇似龙。”图五:观音洞内


    白石村属典型的卡斯特地貌,与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大龙山镇地形地貌相似。山上有云母、石英和石灰石,都呈白色,所以村庄取名“白石村”。据张氏宗谱记载,这里居住的几乎全是张姓,民居为徽派建筑,布局精巧。鼎盛时期,“烟火千家,栋宇鳞次,森然一大都会矣。”图六:石壁上刻有“胜景”二字


   清末民初,白石张就有三百余户,千余人丁。全村分为上、中、下村,共有九弄十三巷,以老祠堂弄为中轴均匀分为东西各四条弄堂。横向十三巷也基本对称,但前低后高,层层叠叠如同阶梯。以前卒子曾介绍过白石张村,村里多处进出口机关,如遇兵匪偷袭,村人可进入下水道躲避,也可由下水道出口向后山逃脱。这些精巧的布局和设防,与先祖当年为避战乱来此建邑有关。图七:观音洞内部正在形成的钟乳石


  白石村东面延伸到升金湖中央,恰似船形的一个半岛。是升金湖南岸的一道天然港湾,一片开阔滩头和一处静谧渔村。据《张氏宗谱》记载,在这里居住的几乎全是张姓,民居为徽派建筑,布局精巧。据《东至县志》记载:“白石张氏系汉初谋臣张良的后裔,其五十一代孙张贵三元末避乱徙入邑境,现已繁衍二十余代。 ”新编《东至县志》记载:“坦埠乡白石村西的长墩(又名团墩),曾出士夹砂红陶片,是新石器时代人类遗址之一。”另据史料记载,宋建炎四年(1130年)岳飞奉命率部转战皖南,直抵池州,其部将杨白为抵御金兵,曾在白石村西的山中驻守很长时间,这个山寨后人称其为杨白寨,至今仍遗有兵营旧址。图八:观音洞内部正在形成的钟乳石


    白石张村是临水建邑的典型代表。它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优美的自然风土和血脉相承聚族而居的鲜明特点。观音洞位于白石村西麓。洞似一大型石室,天然生成,洞内有一石柱悬垂至地,洞上及洞周石壁雕有观音像。有着独特的地质地貌,更在于这独一无二的观音洞。观音是老百姓熟知的佛教偶像。图九:观音洞外部


    观音洞内建一庵,据了解早在明朝万历年间就建有茅篷,清朝康熙年间成观音庵,光绪至宣统年间又陆续兴建,洞后古树成荫,在洞口上书“观音洞”三个大字。观音洞高约三米,深约五米,宽约二米,正殿供奉观音菩萨坐像,显出一派佛门气象。洞顶有泉眼一处,仰望洞顶,阔尺余,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图十:观音洞钟乳石


(本篇完)

2017-11-2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16: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白庙村白庙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白庙村白庙旧址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0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小池镇白庙村的白庙。图一:白庙旧址


    白庙村地处潜山县黄泥镇及新仓镇交界处,是山区过渡到平原丘陵地带的缓冲平原。有耕地近四千亩,山场三千多亩,交通便利,从明朝后期至清朝时期访地区人口陆续增加。图二:白云寺香炉


    相传,明朝前,白庙村本无村落,此地荒无人烟。后因为因燕王朱棣靖难之乱,从周边地区颠沛流离的百姓到此才得以定居。靖难之乱,又称靖难之变,是明朝建文元年(1399年)到建文四年(1402年)明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战争。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战争历时四年(1399—1402年)。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图三:白庙匾额


    安庆地区,很多移民就是在战乱或瘟疫过程中,不断迁徙到此。白庙村就是因此而来。据了解,安庆地区的白庙村有三座,另二座也是从安庆周边迁徙而来的百姓自建白庙而来。今天卒子介绍的白庙,先有白庙,又又在白庙基础上设行政村,取名白庙村。图四:白庙飞檐


    白庙,又称白云寺,建于明朝中后期,是从安庆周边迁徙而来的百姓自筹而建,原庙很小,屡毁屡建。白庙使用了飞檐这种传统建筑形式。原庙建筑采用斗拱形式,以大柱支撑斗拱,以斗拱支撑屋顶。为保持屋顶的平衡,靠外侧的地方必须上翘并加长,上翘的那段就是飞檐。新建的白庙也使用了飞檐形式。图五:白庙红壁


     卒子在游历名川古寺时,见到飞檐翘角的寺院建筑,规模不一各有特色,但外墙大都是黄色或者红色,这是什么缘由呢?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到了君王的重视和礼待,寺院多为御令敕建,其规格和色调都以皇宫建筑为蓝本,建造得华丽辉煌,颇为气派。特别是寺院外墙的颜色为宫廷御用的黄色,有如“金刹”一般,彰显庄严尊崇。至明清两代,便明文规定只有皇帝之宫室、陵墓建筑及奉旨兴建的寺庙才准许使用黄色。与此同时,也有寺院外墙的颜色为红色的。红色寓意着庄严和富贵。在周代,宫殿建筑上就普遍采用了红色。 今天介绍的白庙外墙就是红色。图六:白庙红壁


    现在的“白庙”再次重建。有当地百姓说这座老庙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已经四百余年。随后,白庙一带陆续安顿了更多的百姓,人口一多,此地渐渐繁荣起来,当地百姓常常到白庙祭祀祈祷。图七:白庙


    清朝时期,白庙名声渐渐远播,前来瞻仰御赐匾额者川流不息。当地百姓空灵而晦涩,但仍以“白庙”作为祈祷之地。清末以来,特别是咸丰年间,白庙日渐衰颓,当地百姓说白庙村几百年前就叫白庙,现在已经四百余年。图八:白庙红壁


(本篇完)

2017-12-0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2-22 12: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营盘大王庙与碑刻——卒子走遍安庆
营盘大王庙与碑刻
——安庆寺庙道观与碑刻系列
第141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营盘村的大王庙。图一: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大王庙


    安庆地区,尤其是在安庆市周边,有多座大王庙,沿长江江堤,一西一东就有两座大王庙。西门的大王庙与东门长风乡的大王庙。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东门的大王庙。图二:大王庙碑刻及碑帽残件


    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营盘村位于长风乡西北沿江一线,自古以来都是以农业为主,农作物为水稻和棉花。至于为何叫营盘村,原来这里曾在清朝咸丰年间住扎着兵营多座,大王庙就位于营盘村内。图三:长风乡大王庙标牌


    大王庙,地处长江长堤以下,面对长江,二面环水,风景优美 ,寺内香火旺盛,香客不断。大王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于近年重新修建,规模进一步扩大。图四:大王庙大王殿


    在安庆,大王庙可以说无人不知,而大王庙却有多座,分属安庆各地,大王庙现有碑刻多块,其中一块最大的碑刻长约一米多,宽约七十公分,厚约二十公分。据碑刻记载,大王庙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在经历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废兴几度。解放后曾被特大洪水冲毁,后由僧侣来到此地重新兴建。图五:长风乡大王庙菩萨像


    大王庙是一座古庙,却是一片废墟,方圆二十里却无一座寺庙。大王庙坐落在今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长江沿岸,面江环水,环境清静优美是修行养性的风水宝地。图六:长风乡大王庙


    长风乡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地处安庆市以东,长风距安庆市区不到二十公里,而且此处地处长江沿岸,占时能够扼守长江防线。图七:长风乡大王庙大雄宝殿


    长风乡东临长江,西抵破罡湖,北与枞阳县城毗邻,南与老峰镇接壤,该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盛唐诗仙李白为素有“鱼米之乡”的古长风留下如此绝唱。图八:长风乡大王庙


    长风乡境内有大王庙及炮台、长风沙碑林等名胜古迹。长风,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该乡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长风这颗山水兼得的珍珠镶嵌于安庆市东陲,这里有前江口、长风镇、三江口,另有新河口、鸭儿沟、岳王庙、杨叉脑等天然水运码头,可停靠千吨级船泊。图九:长风乡大王庙碑刻


    诗仙李白为素有鱼米之乡的古长风留下了如此绝唱“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长风乡境内有大王庙和附近的拦江矶炮台、长沙风碑林等名胜古迹。图十:大王庙碑刻


    长风原名“长风沙”。李白《长干行》诗中“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中的“长风沙”即此。因为鸭儿沟是个避风港,古来上、下水的船只停宿于此,逐渐使这里变成了集镇,便取名为“长风镇”。建国初期,叫长风乡,属怀宁县管辖;1956年并入柘山乡;1958年改为柘山人民公社;1959年划归安庆市管辖;1960年并入广圩公社;1963年拆大社恢复长风公社,复归怀宁县管辖;1979年将长风公社划归安庆市;1983年改长风公社为长风乡;1992年罗塘乡与长风乡合并,仍叫长风乡;2005年长风乡划归安庆市迎江区管辖。图十一:长风乡大王庙碑刻


    位于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境内的长风沙,以其悠久绵长的人文史话和独特丰厚的文化底蕴,成为安庆市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境内山水辉映,风光绮丽,物产丰美,人杰地灵,备受历代先贤志士、文人墨客的青睐。豪放派诗人的始祖、诗仙李白曾四次经过安庆,多次歌颂长风沙,是长风沙辉煌文化史观的重要佐证。“相迎不道远,直至长风沙”“万里南迁夜郎国,三年归及长风沙”千古绝唱,表达了诗人对长风沙的亲切和厚爱。宋人陆游诗云:“江水六月无津涯,惊涛骇浪高吹花。舻声已出雁翅浦,荻夹喜入长风沙”表达了古人畅游长风沙的欣喜之情。图十二: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大王庙


(本篇完)

2017-12-2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5 12:57:11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园文庙大成殿与南乡捐碑——卒子走遍安庆
公园文庙大成殿与南乡捐碑
——安庆安庆寺庙道观系列与碑记系列
第142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市级市)文昌办事处公园社居委的文庙和大成殿。图一:文庙大门


安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桐城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桐城为安庆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春秋为桐子国,唐朝至德初建县制,崛起于明朝,鼎盛于清朝,尤以“桐城派”古文著称天下。历代名人、桐城派代表人物均留有丰富的遗存。古建筑更是灿灿如珠,烘衬出这座古城的文化风采。在众多的古建筑中,尤以桐城文庙超群绝伦,光彩夺目。图二:文庙保护牌


桐城文庙为明清以来当地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雄居县城中心,面临广场,正对繁华街区和平路,名人故居集中的老街三面环拥,如众星拱月。据《安庆府志》、《桐城县志》,文庙原在县城东郊外,始建于元朝延祐初年(公元1314年),元末毁于战火。明朝洪武初移建于今址。后因屡遭兵火与风雨侵蚀,明清两朝修葺19次。虽然迭经废兴,而今还其原貌,整修一新的文庙,仍然格局堂皇、古朴典雅。图三:大成门


文庙建筑群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南北中心线为对称轴。主要建筑有门楼、宫墙、泮池、泮桥(又名状元桥)、大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占地总面积达3200平方米。主次建筑,错落有致,浑然一体,好似一组凝固的美乐章。门楼正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先生题书。图四:外墙与介绍牌


主体建筑大成殿,面对月台,前眺大成门和门楼,两侧接东西长庑,檐廊回绕,院落开阔,中铺石板,为晋谒道。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建筑风格具明清特色,兼有辽金遗风,是古建筑研究的珍贵立体资料。图五:泮池


通观文庙建筑群,不仅石坊冲天,飞檐凌空,气势宏伟,还有许多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仅文庙门楼就有镂空木雕、浮雕六十多处,“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图案,逼真传神,生动有趣。文庙内设有桐城县博物馆,馆藏文物从新石器到宋瓷,从李公麟的画到方以智的书,从雍正御赐保和殿大学士张廷玉的虎铜印到乾隆御题碧玉铭文板指,总计1245件,其中一级文物24件,二级文物125件,还有多件难得的稀世珍宝。图六:远看大成门


文庙门楼,三开间亭阁式建筑。砖木构架,其墀头、斜撑、额枋、象眼均饰以砖雕、木刻、梁枋撑挑以雕刻或墨绘饰以“入平仲学”、“侍席鲁君”、“可坛礼乐”、“李太白醉酒”、“陶渊明赏菊”、“林和靖观海”、“周敦颐爱莲”、“渔樵耕读”、“太公垂钓”、“文王访贤”、“孟母断杼”、“独占鳌头”、“威震寰宇”、“天宫赐福”、“魁星点斗”、等六十余幅花卉人物图案。门楼正面镂花平枋悬有一长方形“文庙”金字额匾,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书丹。远眺文庙门楼,正楼侧阁,飞檐层迭,蔚为壮观。图七:南乡捐碑


过门楼即步入汉白玉四柱三门石坊式的棂星门。术头圆形纹饰“腾云”,柱身方形下有扇形“云头”撑石,构架简朴典雅古风。棂星系传说中谷神,立斯门乃“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之意。卒子将再次介绍。向前十步临半月形泮池,池上有砖石拱桥,池桥皆以汉白玉石雕栏杆护配。池中碧水漾漾,金鲤嬉戏,甚是赏心悦目。传闻明清季桐城如“天启六君子”之一的左光斗、“百科全书式”大哲学家方以智、“父子双宰相”张英、张廷玉以 “桐城派”鼻祖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姚鼐等到近千们名臣硕儒,于成名前均从桥上步入大成殿祭孔,以到金榜题名,帮誉“泮桥”为“状元桥”,迄今人们仍视登斯桥为吉祥如意之乐事。图八:近看南乡捐碑


在大成门左右两边,立有两块碑记,碑上记述了“南乡捐碑”和“城乡捐碑”兴修之源。立碑时间是清朝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和二十四年(1898年)。图九:城乡捐碑


南乡捐碑碑文上记载,方怀仁、汪正宣、汪沛等人捐款四百元和英洋一百元等等事迹,碑者备也,备也者,乃关于世道人心大有俾益之事。图十:城乡捐款


城乡捐碑碑文上记载,张礼捐洋五百元、方敬思捐洋五十元等等事迹,幸得其人因循开创,堪作远年之规模拮据局势,可为近日之瞻仰,即已具夫少有粗表之体用,亦可以略为备,备叙其事,于石以志。图十一:远看大成殿


文庙与大成殿,悦此地山明水秀,府尊富公,闻之古观,诸士之自力也,逐捐资立碑。命备述不没,首昌施舍,彰乐善永垂,意在于善与人同方为大焉,事有终始,近乎道而已矣。 图十二:大成门与泮池泮桥


下泮桥即至大成门。此门系门厅式梁森构架,阔三开间。硬山到顶,筒瓦顶盖,正脊两面三刀端装饰鳌鱼,四角凌空飞翘。门厅前后之间设壁隔内外厅,并列辟门三道,中门屹立一对石狮,两边侧门各置两只石鼓。毗连门两面三刀侧的崇圣祠、土神祠、各三间,坎墙上轩要格通窗。厅、祠并列相依,删繁脱俗,独具匠心。图十三:孔子与众师像


大成殿,以大成门为界,前后两院落。大成殿,面对磊成门和门楼,远眺一眼贯穿。斯殿系文庙主体建筑,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总面积达425平方米,高达17米,是一座以斗拱为梁柱结点的木构架抬梁大木殿式建筑。大殿采用拼柱、拼梁营造工艺,七架四柱,柱梁简洁,步架匀称。其层檐设斗拱,华拱偷心造,单挑掼拱象鼻形,双挑华拱成蝙蝠状,直接承托挑檐檩,平身科明间两攒,次间一攒,均出45度斜拱、斜角。图十四:大成殿各方位


山面檐拱同,上檐简洁朴素,设枇杷形撑拱承托梁坊,明次间均安格窗通门。山墙正面砌造象鼻形墀头和砖雕耕读图墀头。方砖墁地,平底天花中高三层方形藻井,殿顶铺青灰小瓦和筒瓦,正脊两瑞作鳌吻,戗脊饰套兽,檐口列圆形兽面瓦当。飞檐翘角,悬挂风铎,风动铎鸣。整个大成殿高大、宏伟、壮观,在古建筑中属精品之作,为全国所罕见。图十五:大成殿师像


大成殿,面对磊成门和门楼,远眺一眼贯穿。斯殿系文庙主体建筑,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总面积达425平方米,高达17米,是一座以斗拱为梁柱结点的木构架抬梁大木殿式建筑。大殿采用拼柱、拼梁营造工艺,七架四柱,柱梁简洁,步架匀称。其层檐设斗拱,华拱偷心造,单挑掼拱象鼻形,双挑华拱成蝙蝠状,直接承托挑檐檩,平身科明间两攒,次间一攒,均出45度斜拱、斜角。山面檐拱同,上檐简洁朴素,设枇杷形撑拱承托梁坊,明次间均安格窗通门。图十六:大成殿师像


山墙正面砌造象鼻形墀头和砖雕耕读图墀头。方砖墁地,平底天花中高三层方形藻井,殿顶铺青灰小瓦和筒瓦,正脊两瑞作鳌吻,戗脊饰套兽,檐口列圆形兽面瓦当。飞檐翘角,悬挂风铎,风动铎鸣。整个大成殿高大、宏伟、壮观,在古建筑中属精品之作,为全国所罕见。图十七:大成殿与附属建筑


(本篇完)

2018-01-0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8 14: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会圣村浮山会圣寺——卒子走遍安庆
会圣村浮山会圣寺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3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铜陵市枞阳县(原属安庆市)浮山镇会圣村一处古寺、名寺会圣寺。图一:会圣寺山门

    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浮山的云霄峰下,为浮渡中部胜景。古时,有位叫远禄和尚会欧阳修诸圣贤于此,故名会圣。图二:会圣寺崖壁上的石刻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图三:会圣寺山门上的对联
    北宋祠部郎中田裴在今天会圣村岩壁上题“会圣岩”,三大字于其石台之上,今清晰可见。会圣岩两旁岩洞比连,石刻荟萃;岩前古老的银杏遮天盖日,峡中无数的绿竹凤尾写天;石壁老藤垂花;聚胜景于一地,故又名“会胜十二米。岩内壁刻有“杏庄枕易窝”五大字,下有飞龙洞,后期卒子再介绍给大家。图四:会圣寺局部
    会圣禅寺,位于浮山中部,为江左名刹。该寺建于晋梁,衰于五代,兴于赵宋。至明朝万历年间,香火日盛。此寺为圆鉴大师远禄给欧阳修说法处,也是远公著书处、坐化处。图五:会圣寺匾额与石刻
    会圣禅寺毁于太平天国时期(清朝咸丰年间)的浮山之战。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重建瓦房三大间。1986年浮山管理处主持重修,现已初成,全寺占地面积1080平方米。寺匾“会圣古刹”为赵朴初手书。图六:会圣寺内的崖壁上的石刻
    浮山远在晋梁时代(266—557)就建立了寺庙,时为“浮山寺”,后毁于兵燹。陈隋年间(557—618),浮山成为佛教天台宗智顗大师的道场。赵宋以后,是佛教曹洞宗的祖庭——圆鉴大师禅扬佛法的圣地。宋朝天禧年间(1017—1021),河南郑州名僧远禄来此住持,是为浮山第一代开山禅师,宋仁宗赐号园鉴大师,又赐寺名“大华严寺”。图七:会圣寺内的崖壁上的石刻局部
    “天下名山僧占多”。欧阳修慕名而来,请园鉴说法,园鉴以弈棋作比,说明佛教原理。远禄坐化后,建塔会圣岩,塔铭为范仲淹所撰,现存塔系明朝重修。随着浮山寺更名为“大华严寺”,浮山进入了佛教的鼎盛时期。到了明朝万历年间,明神宗下诏,颁赐“藏经、袈裟”,如今圣旨碑尚存。图八:会圣寺内的崖壁上的石刻
    清朝康熙年间,无可大师(即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主持华严寺。历史上,这里曾经寺庙、塔院林立,数度繁盛,高僧辈出,成为驰名中外的佛教丛林。同时,浮山又是我国道教三十六洞天之一,在此修法学道之人,汉有左慈,宋有张同之,明有雷鲤等。明清之际,农民起义军陈友谅、张献忠等久踞浮山,占山为寨,太平军也以此山为根据地,与清军在山下多次恶战,华严寺几乎荡然无存。图九:会圣寺内的崖壁上的石刻
    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之久的古火山,由富含钠、钾的火山岩组成。虽经大自然改造,仍保留其完整性与典型性。该火山岩盆地位于地质上称为淮阳古陆、张八岭古陆及江南古陆之间的下扬子沿江火山岩带内。在距今约1.4亿年至1亿年的侏罗纪晚期至白垩纪早期近4000万年中,曾几度喷发,中间还有一次岩浆入侵活动,形成了如今奇特的火山地貌。图十:会圣寺内的崖壁
   卒子到访会圣寺,超过三次。这里从山崖、庙宇、洞窟、石刻,都吸引着卒子的观察。会圣寺在浮山的中部,对于浮山,会圣寺绝不是一座小小的寺庙,它是瑰丽无比珍贵无比的镇山之宝。会圣岩下,依岩临洞而建,全寺占地面积仅有千余平方米,分前后两殿,殿不大,不及现今小土豪的小别墅气派,前殿门外有方面积不超百平方米的石板平台,列有供奉的香火供桌。殿内供弥勒佛,韦驮。图十一:会圣寺内的崖壁上的石刻
    前后门敞开,紧挨后门的便是依岩洞而建的后殿,殿内供有三尊大佛,高及二三丈,跪拜蒲团,香案烛台。浮山会圣寺成为喷薄的禅泉,圣地,就是因为有了法远圆鉴远禄公。法远在浮山因棋说法,从此改变了欧阳修往日轻谩参禅佛法的心理,继而宣扬佛学,护持佛法,修习禅道。图十二:会圣寺内的崖壁上的石刻“命工刻字”
    会圣岩本是一块平常的山岩,也不是生来就叫会圣岩,就因远禄公会欧阳修诸圣贤于此,后人才尊名会圣。会圣岩左右,大小岩洞罗列,摩崖石刻林立,虽没有龙门石窟的千僧万佛石雕,但会圣寺里一座不大的远禄公玉雕像,昔年法远等代代高僧传人。图十三:会圣寺内的崖壁上的石刻
    会圣寺大门石柱楹联刻得好——“会心不远,圣城同登”。这完全契合远禄公的思想。晚年的远禄公,会圣岩下,会圣寺里,独坐孤灯,沤心沥血,终于将毕生参禅心得,集为《九带》,这可是佛家禅门的宝典箴言。《禅海十珍集》“释曰:浮山九带,用禅宗大纲也。”不用说,既是禅林的纲要宝物,更是东方文明智慧的一大结晶。图十四:会圣寺内的崖壁上的石刻
(本篇完)
2018-01-1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9 12:4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横中永镇桥与李公太尉庙——卒子走遍安庆
横中永镇桥与李公太尉庙
——安庆古桥、古庙、古树系列
第143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水吼镇横中村一处古桥、古寺、和古树。图一:横中村的百年黄栎树与百年古桥

    横中村,原为横中乡,位于潜山县水吼镇的西南面,东与高峰村交界,南临与太湖县,西与风光村接壤。图二:横中村的百年古桥
    据水吼区志记载,横中由原水吼区撤区设乡而立,横中名由横河(今老同心村湾子,茅屋河流,也称余家河之横河),中河(老同心村上屋,下屋,杨冲,庙咀河流也称余家中河)二地名之首字而成。图三:横中村的百年古桥
    在余家河上,有一处龙门口,龙门口上设有石拱桥和李公太尉庙,又称李公庙。据说龙门口古时有龙出没,而且龙门口潭底有隧道直通五庙,为龙眼,所以称龙门口。图四:横中村的百年古桥
    龙门口石拱桥名位永镇桥,寓意永固不倒,镇守一方,由当时名士和百姓共修,距今有一百七十八年的历史,修于道光年间(1840年),现有永镇桥碑一块,桥碑立于庙旁。李公庙供奉李公太尉。图五:横中村的百年古桥
    李公庙由亭庙结合,颇具古典,全木制结构,其两对联由民国中共创党烈士余良鳌所作,联为:为民忙。为利忙,忙里偷闲,进来坐坐;劳心苦,劳力苦,苦中作乐,歇下谈谈。百姓每年均会作请道士作法会,而且关于李公庙流传着许多神奇的神话传说。图六:横中村的百年黄栎树与百年古庙
    永镇桥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水吼镇横中村下屋组,横跨余家河南北两岸,以其历史悠久、结构稳固、造型美观而享有盛名。有关永镇桥的修缮事宜,在桥南头亭内的一通碑刻上有记载。图七:横中村的百年黄栎树与百年古桥
    永镇桥建于清朝道光二十年(1840年)六月,相传出自湖北籍某工匠之手。桥全长19米,面阔5米,矢高6米,跨径达13.50米,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图八:横中村的百年黄栎树与百年古桥
    桥身中间薄,两端厚,桥面坡度平缓,适合以人通行为主的交通往来。在桥南头还建有一间木造方亭,可供村人往来小憩。图九:横中村的百年黄栎树与李公庙
    木亭为东西面向,面宽6.7米,通高6.1米,由本地匠人余金万、余锡江二人于1948年建造,并在1986年进行过一次整修。图十:横中村的李公庙
    亭的梁架为穿斗式,用杉木制作,坚固耐用。亭内楹联(上联: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做乐,进来坐坐;下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歇下谈谈。)由余良鳌烈士题词。图十一:横中村的李公庙
    永镇桥建在余家河出口处,犹如一扇门户,具有风水学里的“关锁”功能,以便留住吉气、财气。同时又集桥、亭、祠为一体,形成组内交通要道和活动场所,设计独特,选址得当,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图十二:横中村的李公庙
    李公庙前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名曰黄栎树,也有人称其为黄桷树。这棵黄栎树大约是在一百多年前的民国初年生长起来的。在此之前,在这棵黄栎树一旁,先有一棵至少有一百多年树龄的老黄栎树。图十三:横中村的古桥介绍
    传说,余家河永镇桥边有老黄栎树,后来老黄栎树不知为何枯死,在一旁不知不觉地又长出了一棵小黄栎树,也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李公庙前的这棵黄栎树。小黄栎树一天天地长高长粗,直至今天如此枝繁叶茂、高大粗壮。图十四:横中村的李公庙
    因为横中村地形形似盆地,四周高,中间低,而李公庙就建在余家河永镇桥头上,目前这棵树树冠硕大,一根粗大的树枝横在余家河上格外地显眼。图十五:横中村的百年永镇桥
    这棵黄栎树神奇之处是,每融几年结一次果实,而每次结的果实都是果内无籽,这棵黄栎树结过两次果实,最近一次结果实是在数年前。黄栎树的果实,据当地人说是一种名贵的中药,价格有点贵,有清火泻毒和降血压的明显药效。这里也有一个传说。图十六:横中村的百年永镇桥桥碑
    黄栎树庞大的身躯傲然挺立的它与周围树木、地形相比较时,你会惊讶它简直是鹤立鸡群,古态盎然。这时候难道你不觉得,它极像横中村里的“定海神针”,又是乡民们心中的树神。它孓然立于庙前,与庙相伴。图十七:横中村的百年永镇桥桥碑
(本篇完)
2018-01-1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31 12: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郭桥石屋寺与石屋寺石刻——卒子走遍安庆
郭桥石屋寺与石屋寺石刻
——安庆道观寺庙与石刻系列
第144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枞阳镇郭桥村的石屋寺与石屋寺部分石刻。图一:郭桥石屋寺

    郭桥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镇东北部,距枞阳城区约十公里,东南与藕山镇接壤,北与官埠桥镇相接,西与本镇大青山村相邻。因其有一椭圆形巨石,兀立而起,形如屋而得名。晋朝清供禅师在此建庙。元朝裴仙道在此炼丹,明朝正德年间,西蜀圆态和尚重修石屋寺,寺前建有香亭。图二:清朝僧人像与石屋寺十六景中之一的“龙隐灵泉”
  大青山位于枞阳镇郭桥村,一峰挺立,山色如黛,因名青山。它北接浮山,南望长江,山青水秀,涧水潺潺,金鸡洞、老虎洞,洞壑幽深,锣石、鼓石、鹰嘴石、狮子石,怪石百态。登峰远眺,南面滚滚长江一泻千里,北面白荡湖水碧波万顷,东、西有神灵赛湖和羹脍赛湖两旁依偎,正所谓“水如青罗带,山似碧玉簪”,是一座天然的绿色宝库。图三:石屋寺内部
  主峰之阳,一块平坦的巨石高数丈,广数十米,如巨掌前伸,为山下一根粗壮的天然石柱所承接。传说明朝时九华地藏王驾云朝拜藕山护国庵,因藕山经不住其重力所压,地藏王只得将另一只脚搭在大青山上,竟将这块巨石踩动,滚落而下,被下方的巨柱擎住,凑巧搭成了这间“石屋”。图四:石屋寺四周
    巨石上面还留下一只鞋印,约一尺半长,迹深逼真,此即青山十六景之一的“菩萨印掌”。入内观看,上平如屋顶,下阔如殿堂,面积约二百平方米,里面冬暖夏凉,可坐可卧可游可居,真不愧是“玉洞藏春”!图五:相国书庐
  东晋建元初,高僧青洪禅师云游至此,见石屋大喜,便以此为隐居之所,凿佛像于壁上,潜心研究佛理。后来他四处化缘,募得银两,在石屋外侧扩建佛殿,名之为“青山石屋寺”。明朝正统初年,西蜀圆态和尚重建庙宇,香火日盛,遂有“青山小九华”的美称。佛殿原有三重,重加修葺的两重是清朝建筑,殿壁间遗存的六块碑刻记述了石屋寺的兴建始末及它走过的沧桑历程。图六:石屋寺四拼图
  石屋寺历代住持皆深文博学,儒释道并兴。民国年间,僧释真达为石屋寺住持,多次冒险接待和掩护革命者,寺左厢房后有一眼“龙隐灵泉”,据说真达大师为了解决群众干旱季节吃水困难的问题,四处探寻泉源,终于在竹园脚下亲手掘得此泉。泉水常年汩汩不断,有诗赞道:“龙隐千古石不开,大师真达破尘埃。从兹佛地无干旱,一眼清泉立井台。”“龙隐灵泉”从此成为青山十六景中之一景。图七:石屋寺
  古时青山还是道家修行之地。相传元朝至正年间,有道人裴某号“仙人”,于石屋中修行,有乌鸦为其清扫庭堂,白驴化米供其饮食,即所谓的“乌鸦候客”和“白驴化米”;石屋后树木阴翳,花香鸟语,其间有一“练丹井”,为裴仙人炼丹处所,后来据说他在青山之北的会宫岭得道升天去了。图八:石屋寺与重修石屋寺石刻
  明朝末年,桐城学者姚康伯在石屋旁办学收徒,大兴儒教。时为姚师得意门生的何如宠,亦建书房于石屋寺旁,后中万历进士,官至朝廷礼部尚书,位居武英殿大学士,他在青山留下的一首“坚云堕地阁山椒,仙隐禅栖万古遥。为向悬崖磨数字,与他后世认前朝”的摩崖诗刻,以“相国诗篇”而独成一景。图九:石屋寺石刻二
    此外,在石屋读书的著名人士中,还有左都御史左光斗、文学家钱澄之、诗人王灼等人;书法家方守敦、文学家殷希声等名人也为青山留下了他们的诗文题刻。图十:石屋寺石刻三
  石屋寺建于青山山腰。石屋寺又是一座天然的绿色生态园。山上景点很多,比较有名的十六处,名“青山十六景”:石屋胜境、菩萨印掌、玉洞藏春、龙隐灵泉、乌鸦候客、白驴化米、相国诗篇、仙人棋局、石鼓轰雷、金鸡啼月、黑虎巡山、石柱仙题、狮子卧云、丹池日暖、白云送接、凤栖梧竹等。图十一:石屋寺与清朝修行的僧人
    诸景之中,以 “石屋胜境” 名声最盛。石屋寺几经兴衰,延续至今。寺由前、中、后三重佛殿组成,前、中殿相连,中、后进之间有天井。前殿前有走廊,天井左右有厢房。占地面积1340.6平方米,砖木穿枋结构,院落式布局,两面坡屋顶。前殿上有天花,后殿为方形藻井。东侧一间厢房名“龙听经”,西侧为斋堂和寮房。大殿壁间遗存碑刻六块,记述了石屋寺的兴建始末。石屋寺古朴素雅,不事雕饰,实是修行的好场所。图十二:石屋寺石刻四
    石屋寺楹联:是相国读书庐,溯先哲流风,一片白云终古在;真仙人炼丹处,坐深林斜日,数声青鸟到今啼。另有,是相国读书庐,真仙人炼丹井,三百年古寺重新,崖上摩诗今尚认。还有,向虎跑泉汲月,登金鸡洞观曦,一万仞层峦耸翠,枝头青鸟似犹啼。图十三:石屋寺佛脚印
    大青山,以何氏家族历史最为悠久,形成了青山何氏崇文重教的习俗,勤奋严谨的学风一脉相系,数代相承。自何海渔以岁贡廷试第一,授山东栖霞知县,青山何氏初显;海渔公仲子何如申、幼子何如宠于万历年间同中进士,自此青山何氏蔚为名家望族,人才辈出。图十四:石屋寺
(本篇完)
2018-01-3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24 14: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华三圣庵——卒子走遍安庆
百华三圣庵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5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的百华村一座古寺庙,三圣庵。图一:雨雾中的大龙山

    大龙山镇,为安庆北面出关第一镇,地处安庆北郊。据有关大龙山的文字记载,最早出自成书于明朝景泰七年(1456年)的《寰宇通志》,其基为明朝永乐十六年(1418年)开始修纂的《天下郡县志》。其中有关大龙山的文字为:“在府城东北二十里,西接小龙山及芦塘,诸山绵亘五十余里,上有池,为蛟龙所处。山之脊见露于驿道者,名脊见岭。”到了民国时期,大龙山镇境北为沿山乡、冷水乡、丁家乡,境南为总铺乡、十里乡。五十年代为怀宁县总铺乡,1992年更名大龙山镇,2005年划归安庆市。大龙山(西)为大龙山镇自然与文化的核心支柱。图二:三圣庵一角
    在大龙山有一处名为龙湫池风景区,现在宜秀区正在精心打造该处风景区。龙湫池原为“龙湫”盛名于明朝,传说为天井顺济龙王潜居之地,明朝洪武初朱元璋敕封“龙湫”石刻现存两副,一副竖式立于龙湫旁石壁上,一副横式书“龙湫”二字,无题、无款,有传说是大书法家邓石如所书,现“龙湫”石刻藏于安庆市博物馆。图三:远望三圣庵
    三圣庵建于龙山寺不足三里地的山腰间。以远见“龙湫”池为依托而建的庵堂,传承数百余年,鼎盛于清朝中晚期至民国时期。相传,元朝末期,朱元璋大军被陈友谅义军追赶,躲到大龙山崇山峻岭间的一个小庙,陈友谅一望小庙,只见小庙门上蜘蛛网满布,庙前蜂儿飞旋,怎么看也没有人进庙的迹象,就率士兵匆匆离去。朱元璋躲过这劫,朝天一拜许诺道:“他年得势,定将重修庙宇,酬谢老龙”。朱元璋登基建立明朝后,拨出专项银两,地方官员与百姓在他许诺的地方兴建了气势恢宏的龙王庙,并被敕封为“护国都督老龙王”。图四:三圣庵庙基
    三圣庵就建于该寺不足三里地的山腰间。相传,远古时期女娲补天时掉下了三块渣粒,落于大龙山龙首处,形成了今天的三叠石,因此此石与众不同,总是光彩照人,据说它发出的光可直达南天门,并顶住女娲补天时的那个洞口,从此人间就有“上举天下住地”的说法。图五:从三圣庵山间小道能到大龙山顶
    大龙山百华三圣庵地处大龙山北部风景最为独特的山间,这座庙宇始建于清朝中晚期,为供奉西方三圣的尼姑庵,故名三圣庵。原寺庙为一进小庙,供奉着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这三佛祖;八十年代重修时又新供奉的西方三圣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图六:大龙山一角
(本篇完)
2018-02-2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19 13: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铺松塘庙——卒子走遍安庆
三铺松塘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4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公岭镇三铺村的一处古寺庙。图一:三铺村松塘口土墩上的松树丛

    公岭镇是安庆市怀宁县下辖的一个镇。地处怀宁县西北部,东与秀山乡毗邻,南临小市镇、三桥镇,西接潜山县余井镇,北靠马庙镇。三铺村位于公岭镇东南,全村总面积近七平方公里,人口二千余人。图二:路口松塘庙指示牌
    三铺村文风书韵,村子有一个面积不大的小塘名叫“松塘”,整个池塘两面有山岗围绕,一个土墩长满松树。据说有高人指点此处池塘唯东方有路,是一处出祥星的地方。图三:松塘庙指示牌
    此处后来陆续有人迁移至此,至今已近四、五百年历史。离村不远,传说明朝建有观音庙、据碑记上记载为明仁宗洪熙元年(1424年)建。明末思宗崇祯皇帝时期,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大军南下,庙遭毁损。图四:松塘庙局部
    古松塘这一带,为田畈交陌的地方,所以此处叫“松塘”。此处相传:先有古松,后有三铺。松塘一带,移民数百年前迁居此处,村民的先祖辗转移居到这里,繁衍生息,逐渐成为集聚地。图五:远看松塘庙
    清朝时期,观音庙经过多次修缮。清朝光绪八年,村里村民共同捐献银两和牛匹,现庙里仍保留着一块清朝光绪年间的木牌,雕刻有百年前,村民出资和献牛的记载。图六:松塘庙庙门
    八九十年代,观音庙得到重新维修。现改名为“松塘庙”。庙规模不小,有常住僧侣好几位。问过僧人,寺庙里仍保留着原观音庙里的一个古香炉,时期大约是晚清至民国期间。图七:松塘庙碑记
    松塘庙建在松塘不远的田畈之间。据寺中僧人介绍,此处地形为狮形山麓,背山面湖,是一块风水宝地。古色古香的高大庙门庄严肃穆,美观大方,庙门正上方镶嵌着“松塘庙”的匾额。大门两旁伫立着两只石狮子,大门上的对联立意含蓄,书法清秀。上联是“南海驾慈航普渡众生人登觉岸”,下联是“西方悬佛日光照万姓庇钧天”。图八:松塘庙内的清朝献牛木牌记
    庙内庭院宽敞幽深,典雅幽静。寺外有一土地庙,不足十平方米,供奉着土地公公与土地婆婆像。这里香烟缭绕,烛火长明,每逢阴历初一、十五,求签问卜、祈求保佑的香客更是络绎不绝。图九:松塘庙前清朝至民国期间的古香炉
    据村民和寺里僧人介绍,松塘庙建庙前,曾建有土地庙,土地庙前有两块碑,老人带着卒子去往土地庙,卒子发现这是一块亭柱碑刻,这两块碑刻应该是晚清至民国时期的庙亭、或桥庙等亭前的柱础石,上有阳刻内、外两幅对联。图十:松塘庙前土地庙里的“告示”
    碑不知何时被拖到附近的田间架桥使用,数年前,由村民挖出并移送到松塘庙前的土地庙使用。村民介绍,二千年左右,村里的老书记在土地庙里曾写“告示”,因碑上字迹模糊,无法辨析,请路过文化友人能够根本字迹将这两幅对联对出来。图十一:松塘庙前土地庙前古石柱对联
    村民说,这十多年间,村里路过数以千计的人,看过无数,终没有人能够破译出这两幅对联。卒子用水泼洒在石柱上,经过仔细辨析和研判,将其中一幅对联的重要一个字进行仔细分析,得出外联“宝”、“资”字答案,最后确定为“资”字,得到围观的三、四位老村民的点赞。图十二:松塘庙前土地庙二幅对联十多年间无人能破译
    再经过仔细研究和分析,卒子根据下联,最后认为这幅对联上联应该是“乾坤资化育”。当时,几位村民拍手称高人,让卒子非常难堪。在村民的建议下,卒子将破译的对联,用毛笔写在土地庙上。图十三:松塘庙前土地庙上石柱约为晚清至民国期间
    再经过仔细辨析,卒子根据下联“洪休降百祥”,想起白鳍豚天桥一家卖蜂蜜的小店家门上有一幅对联,“……降千祥、……纳百福”,据此分析,结合石碑上字迹“……光*祀”,卒子结合碑上模糊不清的“心字”底,最终得出“惠化光千祀、洪休降百祥”。得到一位老村民的认许。他说,他二十多前年还记得好像是一个“惠”字。图十四:古亭石柱局部
    经过与村民的共同努力,卒子最终破译了土地庙前古石亭柱的两幅对联,更重要的是经过卒子的行动,去带领安庆更多喜爱文史的朋友加入到保护安庆文化遗产当中来。图十五:破译出来的对联卒子写在土地庙壁上
    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努力与研究,现在的安庆地区,研究地方文史的朋友日益增多,让安庆的文化传播多了更多新鲜的血液,让安庆的文化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格局,为此卒子将继续努力,为宣传安庆鞠躬尽粹、奋斗终生。图十六:欢迎广大安庆文史爱好者走出户外共同为保护安庆文化遗产努力
(本篇完)
2018-03-1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