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宣传安庆历史文化、走遍安庆自然风光——《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第二季)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6 14:49:27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双港镇练潭村练潭驿与练潭老街——卒子游记
练潭村练潭驿与练潭老街
——安庆商业系列
第166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双港镇练潭村练潭驿与练潭老街。

    练潭位于菜子湖西畔,清朝为桐邑四大名镇之一,现属桐城市双港镇练潭村。河湾有一巨石,奇伟峥嵘,形如卧龙昂首,名龙头石,因突入河心,由是河水回漩激荡,形成深潭,澄净如练。
    位于安庆与桐城交界处的练潭河是菜子湖的主干流水系,上通青草塥、三湾河,下为柏子湖,东过武庙嘴入于菜子湖。练潭驿在古代是皖城安庆通往京城的古官道上的要津。
    练潭驿是历代兵家在皖必争之地。三国时代的吕蒙城即建在此不远处,朱元璋、湘军、太平军、清末新军起义,各路大军无不在此南下北上。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今天的练潭老街。
    从地理上看古代皖城与桐城间的车马道最便捷的就是经过练潭驿,练潭河以西的上游地区至少有两条以上的大河把皖桐两境分隔开来,一条是发源于潜山官庄镇的大沙河,它流经青草镇又分为几支河道向东南奔去最终在练潭附近汇入练潭河主河道。
   另一条河道为发源于怀宁县境的高河,它经过今天的三鸦寺大湖流入练潭河。练潭河以东是广阔的菜子湖水域和枞阳长河。
    自皖城到桐城过练潭河不仅是距离最短而且只需过两个渡口即达桐城,一是练潭渡,二是新安渡。而走高河至少要过四条以上的大河,在古代练潭驿自然成为皖桐乃至皖京的门户要津。要知道,古时主要出行工具就是乘舟。
    练潭驿处在水路与旱路的交汇点,在近现代以前这里商贾云集,商业繁荣。高河大米、桐境大米,潜山竹木山货经练潭河至枞阳入长江销往各地。今天的练潭河水运销声匿迹,河流改道,繁华不在。近代的合安公路建设让古老的练潭驿街市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
    练潭位于菜子湖西畔,清朝为桐城四大名镇之一,属桐城西乡。每当秋月在天,夜空如洗,水光月色,银海浮华。因名“练潭秋月”。
    练潭老街位于双港镇练潭村,据称因明朝学者在此游历而写下“春山出孤月,寒潭净于练”的诗句而得名。练潭在元、明、清时代是桐城东南名镇,水陆交通方便,练潭河、菜子湖与长江相通,使练潭呈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舟楫往来、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成为区域性的商业集散地,老街因而成。
    在明成化以前,练潭只是一个驿站,以前老街上供销社就是驿站。街后有一塘叫马饮塘,是马喝饮水的地方,练潭街是袁氏第七代祖上兵部侍郎袁宏在明成化年间从枫树窑迁来的,并在现在粮站处,建货运码头和袁家祠堂。
    袁宏在满蒙平野正使时回家在张壕创办一所学校,明文学家齐之鵉就是他学生,后来袁宏把自己的三女儿许配给齐之鵉,袁宏用当地地名对了许多经典的对子。如:鸭子湖里湖鸭子.龙头石上石龙头。

  昔时的练潭,因有水陆交通,环境优特,所以各地商贾云集。河面上,渔舟商船往来其间,十分繁华,在古镇和袁家祠堂门前添增了一道靓丽的景色。故而先祖袁宏公称颂练河潮水季节百舸竟发的情景为:日有千人作揖,夜有万盏明灯。
   练潭老街长约三百余米,街心麻条石铺就,两边具有明清风格的房舍商铺鳞次栉比,现保存基本完好。老街旁的山麓有清朝桐城理发诗人吴鳌墓,墓碑上刻有他的自挽诗:“生前一醉浑如死,死后犹如大醉眠。落日苍山烟雾里,乱坟荒冢不知年。”古渡落日、荒冢长烟处也不乏诗苑佳话。
    说起练潭老街,有着八百年历史。古镇练潭,位于桐城东南隅,它东濒烟波浩渺的菜子湖,北倚宛如卧龙的大、小横山,南临练潭河。练潭的繁盛始于八百年前。早在南宋嘉定元年,练潭镇就是桐城九镇之一,明初又与桐城境内枞阳、汤沟、孔城三镇齐名,明清到民国初年,这里曾是通往郡府安庆官道上的驿、铺和客舍。
    旧时练潭舟楫往来,渔歌互答,驿马嘶鸣,铺兵疾走,繁华喧闹胜于他乡。练潭始终以其商业的繁华、水运的特色、人文的厚重而成为桐城西南的重镇。
    那时,南来北往的船家、商人,都来练潭街上补充供给。河边船上炊烟袅袅,当地渔民扬帆归来,渔歌互答,街上行人摩肩接踵,足见当时的繁华景象。
  和历史上很多著名老街一样,随着时间的变迁,老街年久失修,老街的居民多搬迁去城镇,置身烟雨朦胧中的练潭河畔,已不见名镇昔日的繁华,旧时闻名桐城八景之一的“练潭秋月”也停留在王阳明的另一首《练潭馆》诗句中:“梦断五云怀朔雁,明月高枕听山禽”。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7 13: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湖县刘畈乡刘畈村胡氏新祠——卒子游记
刘畈胡氏新祠
——安庆祠堂系列
第166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刘畈乡刘畈村胡氏新祠。

    太湖县刘畈乡刘畈村胡氏新祠,所谓新祠,肯定是相对原来的胡氏老祠而言的。座落在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刘畈乡刘畈村胡氏新祠,是一处非常不错的祠堂。
    胡氏新祠祠堂一幢三进,青砖小瓦,群墙照壁式,立柱穿梁,木质结构,清朝建筑。
   胡氏新祠,原有一幢三进,每进间有天井,群墙照壁式,青砖小瓦结构,马头山墙,清朝建筑,具体年代不详。据了解,该祠堂应为清朝中期建筑,建国初为刘畈小学用,后为刘畈中学使用。
   太湖县刘畈乡的胡氏,据说是明朝胡氏移民迁到此地,于是刘畈乡就有了胡家岭、胡家屋、泉水井、胡家湾,后来又将余家湾更名袁家湾、燕子伏梁等地名。
   胡氏的靖公三子“云三公”于明朝天顺间庚冬由江右吉水迁至湖北蘄州细州河其地而居。云公二子,先槇公、继槇公于明朝嘉靖癸未春由湖北迁至皖湖北乡卜居薛义河之南而聚。
    此后,胡氏又迁到整个太湖各地,落户在刘畈乡的新祠建于清朝中期嘉庆年间,初建胡氏宗祠,后又建胡氏新祠,胡氏新祠为一幢三进,祠堂布局严谨,设计独特,工艺精湛。
    胡氏新祠最为辉煌的时期应该是解放战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召开的会议,就在胡氏新祠召开的。
    刘邓大军刘家畈高干会议旧址,即胡家祠堂,包括胡氏新祠和胡氏宗祠两个部分,胡氏新祠和胡氏宗祠,建于清嘉庆年间,属典型的徽派艺术建筑。
    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在刘家畈胡氏宗祠召开中原野战军三纵队旅长以上干部和皖西工委、皖西人民自卫军支队长以上干部会议。
    出席会议的约三十多人,野战军和中原局领导有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李达、刘子久等等。
    刘家畈高干会议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为开创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更进一步实施战略展开,贯彻执行中央和中原局战略部署的一次重要会议,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史以及中国共产党党史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史上都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刘畈高干会议,是刘邓大军经略中原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安徽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浓浓的一笔,它对开创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指导皖西斗争,进一步实施战略展开,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胡氏新祠正在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努力把刘邓大军高干会议旧址打造成为重要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廉政文化教育基地。
    2016年12月,刘邓大军刘家畈高干会议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景点景区名录》。
[size=0.83em]20160501 105.jpg (383.6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8 11: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八斗岩与湘军瞭望岗——卒子游记
小龙山八斗岩与湘军瞭望岗
——安庆风景与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6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小龙山村八斗岩与湘军瞭望岗。

    罗岭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东与枞阳县接壤,西与怀宁县接壤,北与桐城市接壤,南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接壤。罗岭镇距离安庆市区五十里,是旧时安庆重要官道之一。
    罗岭镇是清朝乾隆年间形成小街,名为大宥乡。直到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改大宥乡为罗黄乡。解放初,分为罗岭乡、大王乡、石桥乡、华潭乡、梅凤乡、西峰乡。此后,合并成罗岭乡。后划至安庆市宜秀区。本图为仙老人石。
  小龙山村地处罗岭镇的西南边,背倚层澜叠崎的小龙山脉,西临碧波荡漾的菜子湖。境内群山环绕、景色迷人,小龙山环鲍冲湖的旅游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小龙山因地球亿万年前火山运动,在地壳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最高峰龙头峰海拔520米,今天卒子介绍的八斗岩景区为原始生态区。
  小龙山山清水秀、人杰地灵,自古就有“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之美誉。如今这里风光优美,气候宜人,民风纯朴,是开发绿色农业,集休闲、旅游观光的好地方。小龙山为大别山余脉,著名黄梅戏文化发源地,距安庆约五十里路,距合肥三百里。
  
    八斗岩景区位于小龙山村,相对比较原始,没有经过商业开发,山中云雾缭绕,风景秀丽,巨石千姿百态,道路曲径通幽,四季景色变幻多样,山中古迹遗址保存完好。
    山明水秀,人杰地灵。八斗岩景区有深谷奇洞可供探险,有松海枫树可供观瞻,能远望菜子湖,能瞭望五横乡与整个罗岭镇,更有人文胜迹可供怀古寻踪。
    八斗岩景区原属桐城,在桐城历史文化浸润下,明清时期曾因出现过刘若宰、龙汝言两位状元和姚孙裴、龙鲤门、许鲤跃三位进士,而有了“五里三进士,隔河两状元”的美誉;曾因出现过杰出书法篆刻家邓石如,而令世人瞩目;现代又因出了两弹元勋邓稼先、黄梅戏艺术表演家严凤英而闻名遐迩。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八斗岩景区也吸引无数仁人志士登临揽胜,赋诗作文。据了解,明朝的王守仁、方以智,巡抚方孔曾经八斗岩到龙头峰;清朝宰相张廷玉曾到访此地,安庆知府姚琅、胡缵宗也曾到访此地,八斗岩为何有如此魅力!
    八斗岩风景区,位于小龙山西南部,为小龙山门户,是扼守安庆到桐城、安庆到怀宁县五横乡、安庆到合肥的最主要大道之一。八斗岩主峰有二处,一处是名为八斗岩的巨石,一处是磨刀石。两处相距约五百米,是一条原名斗岭的山脊,这个山脊陡然而立,峥嵘峭拔。
    今天卒子介绍的八斗岩,在武汉、合肥等地,名声非常的响亮,很多外地驴友不远万里到此浏览,被人称赞其峰奇、岩陡、石怪、洞幽。安庆本地驴友知晓不多。
    八斗岩不仅风光美丽,它高约三十米,宽约十多米,是一处巨石垒叠的巨石群。百年前,它曾是著名的湘军一处瞭望岗,湘军部队通过这个高地和掩体瞭望敌情,控制重要交通驿道。
    八斗岩瞭望岗就在斗岩山顶一带。这里能够远望菜子湖,能够清楚的看到怀宁县五横乡与罗岭镇的动静,显得生机盎然。呈现出一块巨大的岩石。这块巨石就是八斗岩,又叫仙老人,这个仙老人与周边的巨石缝就是瞭望哨岗。走近瞭望岗,四周挖有一米到二米左右见方的战壕,瞭望哨的底层就深藏在战壕内。
  从地势看,湘军选择小龙山八斗岩作为军事瞭望岗,主要是它的地理位置,这里四面悬崖陡壁;小龙山巨石成堆,仙老人这里居高临下,能够作为瞭望岗选址是顺乎自然的事。瞭望台就建在八斗岩岩尖上,巨石石缝间曾为湘军的哨岗。
  八斗岩瞭望岗面对石桥乡有一个狭窄的石缝洞。这个石缝洞中间约有一人宽,两边巨大的岩石夹缝,里面铺满稻草作睡觉场所。在石缝洞外观看原石桥乡动静,是一处很好的观察哨。
  八斗岩瞭望岗地势相对比较平坦,可能在紧靠岩壁搭建多间茅草屋掩体,上面全部树枝油毡遮盖,四周围得严严实实,只留一个门进出。湘军部将与军士能够通过这个瞭望岗控制敌情,每当发现什么异常,就能很快通知上级将领。八斗岩瞭望岗在那个硝烟弥漫的太平天国时期,是一处非常重要的岗哨。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9 20:3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县级市)官庄镇金紫山老佛顶与诸佛寺——卒子游记
官庄金紫山老佛顶与诸佛寺
——安庆风景与道观寺庙系列
第166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官庄镇金紫山老佛顶与诸佛寺。


   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官庄镇金紫山,位于桐(桐城市)、岳、潜、舒(六安市)三市三县交界处,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官庄古镇创始于汉末,兴盛于明清。

   金紫山省级森林公园,位于官庄镇北部,海拔1539米,是官庄镇也是潜山市的最高峰,比天柱峰还高几十米。山中有双虹岩、金鸡门、石凤冠等胜景十二处, 二十余处古代文人题刻。
   从一个林场山脚下,可以免收门票进入金紫山,抬头仰望,巍巍青山傲然屹立,三峰并列,中天一柱直接云霄。

   金紫山仍保持着天然的原貌。沿着前人踩出来的一条羊肠小道前行。这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是人间胜景,山泉水清如碧。

   水流潺潺,松风阵阵,草叶簌簌,衣襟猎猎。到达金紫山山顶,需要攀登约四个小时左右。这里随处可见山石嶙峋,往往一侧是峭壁,另外一侧是深渊。
   需要经过一番艰难的跋涉,才能登上主峰,主峰就是老佛顶,1539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俯瞰,一匹玉带是长江,远眺,云海漂缈,群山拱卫,如众臣朝拜主峰;近观,四周松树茂盛,真是“尘寰哪晓蓬莱境,到此方知即是仙”。
   潜山市官庄镇自然风光秀丽,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省级金紫山森林公园有著名的老佛顶海拔1539米,为潜山第一高峰。
   金紫山位于潜山县官庄镇北部,是省级森林公园,因古有金紫世家而得名。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官庄镇也是潜山市的最高峰。
   金紫山顶峰突起,挺拔险峻,整个山形有逼人的雄伟气势。当地民间有这样的传说:金紫山与天柱山比高赌长,一夜之间,两山均有破天之势。当地土地神奏报玉帝,玉帝遂命雷公电母下凡惩戒,一道电闪,一阵雷鸣,天柱山被劈成两半,至今主峰旁仍存“一线天”景观;金紫山被拦腰一剑,现主峰西侧如削如切,壁立千仞。
   金紫山,又名万佛山,潜山当地人称猪头尖,位于大别山南坡舒城县境内,北与舒城平田乡接壤,东和东南与潜山官庄镇毗连,西及西南与岳西交界,最高峰老佛顶海拔1539米,属大别山第三高峰,潜山境内最高峰。
   老佛顶,老佛顶因远观形似弥勒大佛而得名,海拔1539米,为舒、桐、潜众山之祖。上有诸佛寺,曾经香火旺盛,内有如来佛祖神像供奉。
   站立老佛顶,若天气晴好,可见群峰拱卫其四周,形成诸佛拜祖之景观,万座山峰尽收眼底,故此山得名万佛山。极目远眺,仍见山峦叠嶂,群峰竞秀,多达五六层之多。
   老佛顶在民国时期,潜、舒等地信众在悬崖壁立,高约万仞的老佛顶建有一间仅有几个平方的石庙,称为“诸佛寺”,真是天然造化,鬼斧神工。

   待重抵揽秀亭,雾气上涌,只见老佛顶已被云雾笼罩,缥缈中若隐若现,如同仙境。诸佛寺是卒子见过安庆地区海拔最高的寺庙,庙门上还雕刻了“万佛名山”和“大千世界”等字样,内设一尊佛菩萨。
      山清水秀,风和日丽上山行香礼佛。诸佛寺没有雄伟壮丽的大殿,没有高低阁殿香烟缭绕;而佛菩萨却能善目慈悲。登上这一千五百多米的高山听那铜馨和鸣,梵音和美,洗去浊世多少烦恼,除去多少人间罪恶。

   金紫山属大别山余脉,平均海拔超过五百米,最高峰海拔一千五百多米。秋季对于金紫山来说,是品尝美食的最佳时节。金紫山的崇山峻岭中遍布各种珍稀动植物,其中不乏秋季成熟的野生板栗、野生猕猴桃等广受大众喜爱的水果。
   金紫山景区内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整个金紫山方圆几百公里范围内,不仅郁郁森森,丛林掩映,更没有一座现代工厂,从而使得这片土地保持了最原始的纯净。

   金紫山红枫林异常的美丽。森林茂密,松树奇特,植被繁多是金紫山的另一特色。主峰老佛顶似弥勒大佛西南盘座,气势宏伟,群峰拱卫其四周,形成诸佛拜祖之景观,上有诸佛寺,有石匾曰“万佛名山”,因而得万佛山名;还有因万佛山中,悬崖绝壁之上拥有天然“万佛山”三字奇观而得山名之说。

   金紫山的历史文化蕴含厚重,悠久的历史和革命斗争的遗迹构成了金紫山丰富的人文景观。景区内除留有九华佛祖休息的“乔觉洞”,位于老佛顶上的“诸佛寺”,还有位于八斗林区的红军医院遗址,以及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九烈士墓和平田烈士公墓等。

   金紫山风景区内有老佛顶、天门峰、双剑峰、神驼峰、美女峰、丹顶峰、四方尖、三天门等。大小三十六座山峰,以及神驼石、虎豹石、鹦鹉石、狮子石、刀背石、猪头石等,神形兼备,惟妙惟肖,栩栩如生,无不让游客惊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金紫山山峦叠嶂,群峰竞秀,怪石嶙峋是万佛山的特色之一。三天门等大小三十六座山峰,秀水深潭,飞瀑流泉,是金紫山的又一特色。相争这里是战略要地,三国时陆逊与曹休就曾大战于此: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去九华山之前,曾在此修炼过,后因山势过于险峻,才改去九华山,现仍留有“乔觉洞”;被誉为北宋第一大画家的李公麟晚年曾在此写生作画,山上还留有公麟亭、公麟画台、黄山谷小坐处的谷子口等遗迹和美丽传说。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30 11:0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响肠镇后冲村百年的板栗树——卒子游记
后冲百年的板栗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67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后冲村百年的板栗树。

    在安庆地区广大的农村,有许许多多老古树,过去卒子已经介绍了很多,今天卒子再次介绍一棵百年以上的板栗树。以前,安庆的板栗树有许多,每年都会收获许多的板栗,俚像今天介绍的这棵百年以上的老板栗树已经很少能见得到了。
    位于岳西县响肠镇后冲村,有一颗一百年以上历史的大树 ,大树是由清朝安庆著名商人胡叶吉种植的,在清朝,门前屋后种植果树,人离不开树 ,树保护人 ,这棵大树每年结果给胡家享用。
    经过一百多年的时光,如果这棵板栗树很老了,好多树枝都干枯了,但它仍然能够结出通体发红的大颗粒板栗。板栗树为高达二十米的乔木,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胸径八十厘米,冬芽长约五毫米,小枝灰褐色,托叶长圆形,被疏长毛及鳞腺。
    栗子是一种香甜佳果,据记载公元前栗树在我国就已广有栽培,早为人民食用。天津甘栗产地集中在蓟县小港、小营等乡。其实北京、唐山、承德等地的山区,也生长大量栗树,所产栗子,品质特优,因为过去这些地区生产的栗子一直由天津口岸出口,故名天津甘栗,在日本,名为“天津板栗”。
    全国最好的板栗生长在大别山区,以湖北省罗田县与安徽省岳西县板栗最佳,以“大红袍”著称。因其地域光照雨水最适宜板栗树的生长,故而品种格外优良,安庆地区有很多树龄在百年以上的老树,果实甘甜可口,却由于产量受限,极少外流。
    板栗是比较高大的乔木果树,生长结果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喜光性强;二是强枝结果。板栗一般由结果母枝的先端数芽抽生结果枝结果,强壮结果母枝不仅形成产量,也是扩展树冠和培养骨干枝的主要枝类。整形修剪都要着眼于促进长势。板栗树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主要产地集中在中国北方地区,山东、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津、江苏、上海、安徽、陕西等地,浙江、福建、湖北、江西也有分布。
    板栗古称木奄子。从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现有栗子的实物遗存,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采食历史。河北省的迁西是栗子主产地之一。板栗在中国产地分布比较广泛,而且通过自然杂交,形成了丰富的变异类型。
    板栗的做法很多,正规的糖炒栗子应该用麦芽糖、桂花糖、红糖、蜂蜜,精制植物油,沙砾(最好为清水砂),来炒板栗,板栗要端正、大小均匀、籽实饱满、无病虫害的优质板栗作为原料。熟透的板栗壳上的沙粒慢慢脱离,美味的糖炒板栗是全世界人民喜爱的食品之一。糖炒板栗营养价值很高,甘甜芳香,是有壳类果实中脂肪含量最低的。国外称之为“健康食品”。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 18: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全世界只有两块这样的巨石,一块在阿拉伯,另一块在安庆——卒子游记
巨石的秘密
——安庆古石构件系列
第167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某地一块神秘的巨石。

  位于沙特阿拉伯的泰马绿洲中有一块奇特的巨石,当地人称之为阿纳斯拉巨石(TheMegalithofAl-Naslaa),阿纳斯拉巨石是在1883年由查尔斯·惠弗发现的。
  巨石被发现之后,吸引了一大批的科学家来探究它的来源,以及这块巨石上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意义。然而,尽管有很多人研究,却还是没有人能知道这些石头是什么时候形成的,也没有人知道它们是什么时候被分开的,以及是用什么样的方式分开的。
  根据许多专家的看法,它是人类发现的最大谜团,而这个惊人的古石结构,每年都吸引上千个观光客
  此岩石有完美的均衡状态,它由两个基石支撑着,最怪的事情是,它被完美地切成两半,这都意味着在某个时刻它一定曾受到极精密的工具切割过,有些人甚至大胆断定是像雷射切割机的工具。这块被切成两半的石头,底部各有一个较小的岩石或减震的基座,防止它碰到地面。
  考古学发现到,古时此岩石坐落的区域曾有人居住,事实上,它是此区最上相的岩刻。1883年Charles Huver发现了此巨石,自从发现它之后,它就成为专家们争论的主题,提及它的起源时,他们的观点各异。
  有人说,这也是一种岩石艺术,不过岩石艺术仅仅是指随意放置的石块,这种裂缝似乎与之无关。除了裂缝之外,巨石上还有一些神秘的岩画。考古发现表明,在古代,岩石所在的地区是有人居住的。这里是古巴比伦王的住所,附近的地区也曾是古代主要贸易路线。巨石上的岩画便展示了当时人们的生活习俗。事实上,现在巨石上的岩画已经是该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岩画之一。
  在遥远的过去,这块巨石所在的地区很可能存在着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而其上面的图画就是这个文明的生活写照。只能说,裂缝有人为的可能性,却没有人为实施的可行性。甚至有人提出这裂缝也许是由外星人或古代先进的人类文明造成的。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待探究。
  在这个世界上,还存在着许多我们无法理解的现象,它们用科学无法解释,但是又客观存在着。阿特斯拉的巨石,被当地人奉为奇迹。这块巨石的中部被整齐地分成了两半,看上去甚至比大型激光切割机切割的还要整齐干净。据当地人介绍,并没有任何人力的介入,巨石从被发现的时候,就已经呈现这个状态了。
  这块巨石在阿拉伯地区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了,许多人曾经猜测它的形成原因。有人说是一道雷电将巨石劈成了两半,还有人说是巨石自身的开裂形成了裂缝,不过都无法解释为何会如此整齐的原因。
  在这块巨石之上,还画着古老的图案。上面画着人物、牛马的模样,显得十分古朴。很多历史学家曾经研究过,表明这些图案历史悠久,是远古文明遗留下来的产物。
  无独有偶,在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另一块与阿纳斯拉巨石极为相似的巨石。它位于安庆市某地的一处山岭,是另一块神奇的被完美分割成两部分的巨石。
  安庆的这块被分割的巨石,我们简称安庆巨石,它也被精准切成两半,整齐缝隙如同激光切割,原因至今无法解释。
  安庆巨石是在2018年由安庆市文史爱好者过河卒子先生首先发现的。巨石被发现之后,卒子通过《今日条头》第一时间发布给全国网友,共同研究这块巨石上有着什么样的历史意义。
  安庆巨石被精准切成两半,整齐缝隙如同激光切割,原因有很多。卒子猜测巨石下沉基座受力原因,导致中间平均裂开,但裂口处从上至下均为一公分,这样的受力,在自然界极为罕见。
  安庆巨石石头长约十米,宽约五米,由多块巨石叠加组成,其中被分割的巨石重约为三十吨,高约为三米左右。这块巨石由于受力的均匀,产生了完美的平衡力,所以在左右受力平均处裂开一条约三米的石缝。除了裂缝之外,巨石上还有一些神秘的人类文史痕迹。
  在安庆巨石的一侧石块间,有一排方孔,数量约为八至九个,方孔约为三公分长,一公分宽,深约为二公分。这一排方孔,据了解是当地居民在数百年前,约在明朝时期开凿山石留下的凿迹,距今已经四百年以上了。
  此外,安庆巨石下方有一处直径约为三公分的圆孔,深约为三公分,这个圆孔开凿于何时,是什么用处,至今无法给出答案。说说您对这块巨石和那个圆孔的看法。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17:0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杨桥镇余墩村太公洞——卒子游记
余墩太公洞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7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余墩村太公洞。

    大龙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余墩村境内,离市区三十里,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龙山又分大龙山与小龙山。
   龙山四面环水,自然环境优美。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过去卒子曾多次介绍。山上多峰、多壑、多洞、多景;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
   大龙山据说有92峰、82岩、72岭、62洞、36壑、108奇石,其实都是传说和编造的,但有些峰、岭、洞、石,的确非常的奇特,乌龙溪、白龙溪、黄龙溪、赤龙溪四大溪流和六条瀑布,也的确是非常的壮美。今天卒子介绍一个石洞。
    大龙山远望云雾缭绕,峰峦时隐时现,被誉为“龙山晓黛”,乃安庆胜景之一。山间多有巨石,有的似伏虎,有的状似卧牛,甚么石猴、石狮、石盘、石仓、石树等,千姿百态,形象动人。这些罕见的怪石,不仅给龙山增添了神奇的景致,而且把游人带入了美妙的幻境。
    大龙山风景区有景点二百多处,其中人文景观三十五处,今天介绍的太公洞就是其中一个人文历史的景点。相传“大龙山有七十二庵”,古人对庙地风景的描绘县志上均有记载,古人从东端登陟龙山,巨石夹道,山腹摺叠,行至一片巨石群,在巨石群相互叠加的石棚间,有一处名为“太公洞”的大石棚。
    相传,乌龙溪从大龙山一条山涧流出,在峡谷间有一片巨石,谷内泉水从中流出,四季潺潺,夏季外热内凉,冬季外冷内暖。
    每逢雨季,山谷两岸尽是高耸入云的崖壁,这边是鹰愁崖,那边是大龙山南关一线天,登高远望,能够瞭望长江,令人心旷神怡。
    太公洞是一处巨石之间的石棚,是一处原始天然洞穴,在圆照寺未建寺庙前,有僧侣在此打坐修行,渐渐了有人文痕迹,再此之后才在唐朝时期建起无量塔等建筑。
    太公洞应是唐朝以前的人文历史遗址。在此后的一千多年里,这里是整个长江沿岸一处佛教传播的圣地。清朝时期,道光丁亥年,由马香谷在太公洞不远的巨石上摩岩石刻楷书“龙山第一刹”。
    太公洞再向上行约一公里,就能见到宋朝的圆照庵了。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3 15: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明朝临济宗二世海昱石塔——卒子游记
长生明朝临济宗二世海昱石塔
——安庆石塔系列
第16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明朝临济宗二世海昱石塔。

    岳西县云济寺原名云济庵,位于岳西县莲云乡长生村枫树组,背倚桃园寨,东接飞旗寨,距岳西县城十二里。《潜山县志》载曰:“云济庵在清照乡县北一百二十里天堂”。
    云济庵背倚桃园,云济长生。据清朝乾隆版潜山县志记载:“云济庵在县北一百二十里清照乡天堂畈”,始建于明朝末年,乃禅宗临济正宗祖庭。
    相传,去济庵背后山脊中央似大鹏鸟展翅,亦似一尊坐佛,二尊卧佛。登山望石,巨石如大鹏展翅,也像坐佛观景,真是气相万千。
    明朝末年,佛教禅宗临济正宗三十五世性凉禅师朝礼司空山二祖无相寺后,继续朝礼天柱山三祖乾元寺。途经黄沙岭休息时,见天堂畈西南边一个山坳里有一股雾气直冲云霄,在半空形成一朵祥云,酷似莲花。
    奇怪的是,这股雾气如白绸带一般连接着空中的白云莲花与山坳里,像有人在山坳里放一朵莲花风筝一样。性凉禅师似有所悟,急忙赶往,发现该山坳是一中间平坦数十亩的莲花宝地。
    宝地四周冈峦起伏如龙,又似莲瓣环绕,福地中央有清泉涌出,形成雾气,与天上莲花白云相接。性凉禅师到达泉水边后,喝了几口泉水,清冽甘醇,雾气慢慢消失。
    性凉禅师仔细查看周边地形,前供案似文殊菩萨所乘之大象,白虎岗似青龙;大靠山似大鹏金翅鸟展翅高飞,亦似三尊大佛高卧。性凉禅师大喜,此处风水,乃佛门龙象之地。遂在福地东南的一天然石洞(今祖师洞)内驻锡,开山建刹,修禅说法,弘扬临济正宗宗风。
     从此,此地称为莲云乡,此寺为云济寺。性凉禅师为云济寺开山祖师,行持精严,慈风远扬,普度众生,影响日盛,皈依日众。云济寺曾建天王殿、大雄宝殿、祖师殿、藏经阁、僧寮、居士寮等,香火鼎盛时僧侣上百人、僧房上百间。
    云济庵址后边尚存三僧塔,墓碑上刻有“ 临济正宗云济庵开山始祖性凉、二世祖海昱、三世祖寂培”之墓等。真是古道蜿蜒藏净土,庵堂素洁焕清晖。司春永驻长生地,空谷终回百衲衣。一念虔心融日月,脉连祖刹运同辉。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三座石塔中间的海昱石塔。
    云济寺自明末至清中晚期,佛法兴盛,据当地耄耋相传,解放前云济庵有僧众上百人,僧房上百间,田地百亩,还有大片山场,是天堂畈著名的寺院。清末至民国时期,因战火动乱,云济庵日渐萧条。1939年,云济庵大殿被侵华日军飞机炸毁;寺庙三百多斤重的铜钟毁于大炼钢铁时期,所剩僧寮和一些僧塔毁于“文革”期间。
    禅宗一祖达摩在河南省嵩山少林寺,二祖慧可在安徽省安庆司空山二祖无相寺,三祖僧璨在安徽省安庆天柱山三祖寺,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在湖北省黄梅五祖寺,六祖惠能在广东南华寺。二祖、三祖、四祖、五祖寺卒子均已介绍。

    云济寺临济宗二世祖海昱石塔,为麻石制地,高约二米五左右,分三层雕刻而成,顶部宝葫芦,为安庆地区临济宗石塔精品之一。石塔雕刻于明朝晚期,距今已经四百余年。
    临济宗为禅宗南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自洪州宗门下分出,始于临济义玄(?-867年)大师从黄蘖希运禅师学法三十三年,倡启“般若为本、以空摄有、空有相融”的禅宗新法。这种禅宗新法因义玄在临济院举一家宗风而大张天下,后世遂称之为“临济宗”,而正定临济寺也因之成为临济宗祖庭。
    禅宗五个主要流派之一。从曹溪的六祖惠能,历南岳、马祖、百丈、黄檗,一直到临济的义玄,于临济禅院举扬一家,后世称为临济宗。义玄是惠能的六世法孙。又临济六世孙为石霜之圆禅师。圆禅师以后分杨岐派、黄龙派。
    临济庵是安庆地区临济宗的祖庭。明朝开期始祖禅师圆寂。遗体火化后,其弟子将舍利建一塔藏之。其二世海昱禅师圆寂后,效仿始祖建石塔,为本文介绍的二世海昱石塔。
    日本临济宗联合曾朝拜临济海昱禅师塔,近年云济寺得到修缮,负有传奇色彩的临济宗二世海昱石塔,是安庆地区传播佛教文史的重要证见。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4 16:55:42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龙山镇大别山游击队大龙山分队革命遗址——卒子游记
大别山游击队大龙山分队革命遗址
——安庆近代斗争系列
第167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大别山游击队大龙山分队革命遗址。

    安庆居于武汉与南京之间,战略位置举足轻重。南京被攻占,要再侵略武汉,又必须先行强占安庆,再利用安庆飞机场等设施,对武汉发动攻击。一时间,安庆成为华东战场重要的一个战略支撑。
    1938年6月12日,安庆沦陷。安庆就是日军攻占武汉的大跳板。本图为解放期间的地方革命武装。
    日军下达命令“华中派遣军以一部部队占领安庆附近”,又命令“中国方面舰队司令长官协助陆军占领安庆附近”。至此,“安庆攻略战”全面拉开。
  实际安庆这时已经是一座空城。以前,安徽省政府已经由安庆外迁至六安。安庆城内的大多机关已经外撤,城内学校也先后停办和疏散。百姓纷纷逃离城区。
  安庆沦陷期间,城区举行了最后一次浩浩荡荡的抗日肃奸宣传大运动,其主题,就是“反日肃奸”。日军攻占安庆后,随军的东京朝日新闻社、大阪每日新闻社特派员,拍下了还没有来得及擦去的标语墙。
  安庆沦陷期间,正面战场是由国民党桂系一七六师五二六旅及第九游击纵队等。而在非正面战场上,有一支名叫大别山游击队大龙山分队的革命武装,活跃在大龙山、小龙山周边,经过几十年的岁月,这些遗址被挖掘出来。
    这支活跃在大龙山、小龙山周边山区的地方游击队,人数至今仍是个迷,这些出生入死的地方武装队伍,利用有利地形,向驻守在安庆周边的日军兵团,发起抗日活动。
  抗战爆发后,安庆的热血男儿们,纷纷投入到抗日的战场上。其中,由地方革命武装队伍取得的战场成果有:焚烧老安徽省政府内的日军弹药库。炸毁安庆机场地面日机数架。摧毁日军电台等等。
  在安庆, 关于大别山游击队大龙山分队的革命武装历史记载极少,虽然这支队伍组建时间不长,但战果辉煌。
    他们曾多次对安庆地方日军实施沉重打击,为沿江地区抗日斗争的胜利清除了障碍;
    大龙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北郊二十里处。整个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一百三十多平方公里。
    其中大龙山面积约一百二十多平方公里,石塘湖水面面积约十平方公里,大龙山又分大龙山与小龙山,范围很大,大龙山呈南北走向,绵亘起伏、层峦迭峰、蜿蜒如龙,故称“大龙山”,主峰日照峰海拔690米。
    大龙山游击分队在大龙山与小龙山及其周边的山山岭岭结下不解之缘。大龙山游击分队人数少、活动自如,他们比体力、比耐力、比意志的艰苦任务。
     大龙山游击分队行军路线、人员组成、武器装备均不固定,大龙山游击分队据了解又分成不固定的几组,有在前边探路的小组,有在后面殿后的小组,在在中间的小组。
     大龙山游击分队像一把利剑,时而爬山,时而过河。他们活跃在安庆周边,利用一切有利条件补充弹药,还要收集干粮。什么炒黑豆、炒粉等,装在口袋里,成为他们作战中粮食。
    他们为安庆发展及各县区抗日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他们保留着与安庆地方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革命事业在这块土地上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卒子建议,应该在安庆大龙山、小龙山、巨石山等地立碑,上刻“大别山游击队大龙山分队的革命武装斗争遗址”纪念碑,以志纪念。为使当年的革命遗址不致埋没,激发起更多新生代朋友热爱安庆这块土地。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5 15: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县级市)龙眠办事处双溪村金鸡地张英墓——卒子游记
双溪村金鸡地张英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龙眠办事处双溪村金鸡地张英墓。

    张英墓,位于桐城市城西北十五里的龙眠乡双溪村的“金鸡地”,取“金鸡报晓,勤勉侍朝”之意。其地背枕金鸡山,面对“赐金园”,两侧小冲相峙,环境幽丽。
    张英墓座面积二千平方米,原墓前设九级石阶,上为拜台,台下置石制供桌、烛台、香炉等整套祭具。台下立石雕翁仲两对,石狮、石兽、石羊、石龟各一对,对称排列,布局规整。
    张英墓前沿有四柱石牌坊一座,高五米,宽八米,阳文镌刻“恩荣”二字。清朝康熙四十八年、乾隆元年御赐碑二方,均为龟座,分立碑坊后。
    张英墓庄重肃穆,气势宏伟,加之风光绮丽,为后人游览、凭吊之境。邑人姚鼐有诗云:“千嶂龙眠碧玉围,双溪蟠绕玉龙飞。圆堤松响交山阁,山崦花光照涧扉。青草已埋黄阁局,绛霄还振素流衣。衰赢幸与年年会,昏黑犹嫌早命归。”
    张英(1637年——1708年),字敦复,号圃翁,安庆府桐城人。清朝康熙丁未进士,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先后任《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著有《笃素堂文集》、《周易衷论》等书。
    卒谥文端,清朝雍正即位赠太傅,后与其妻归葬于此。墓建成后,清朝康熙四十八年(1709)二月,乾隆元年(1736)九月,两次御赐碑文;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十月二十四遣布政使马逸姿、雍正十一年(1733年)十二月初九日遣右副都御史徐本、乾隆元年(1736年)九月二十日遣按察使司副使范灿先后临墓地御祭。
    “文革”期间,墓冢两次被炸,墓地装饰物遭摧毁,断碑碎石流散全村,拟修复再现原貌。现为桐城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康熙年间,张英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安庆府桐城邑的老宅张府与吴府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个空地,供双方来往交通使用。后来邻居吴府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府不同意。张府与吴府在朝廷都有任官的人,双方闹得不可开交,将官司打到了县衙。
     双方都是官位显赫、名门望族,县官哪敢轻易了断。在这期间,张府人写了一封信给时任朝廷官员张英,请张英出面摆平此事。张英于是给家人回了一封信,回的是一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看了信,明白了张英的意思,受到很大触动,不仅不再争地,还主动退让了三尺地出来。吴府家人见状,大为惭愧,也出动将墙基后移三尺,两家从此交好。那空出来的六尺地,从此成了一条公用的小巷,就是日后闻名遐迩的“六尺巷”,朝廷得知之后,特命修建了一座牌坊,写上了“礼让”二字。
    张英,1663年(康熙二年)二十七岁的张英考中举人,列第十二名。1667年(康熙六年,丁未年)中二甲第四名,赐进士出身。大学士李霨见张英卷,“激赏不置,有国士之目”。改内弘文翰林院庶吉士,进入庶常馆学习满、汉课程,教习师公颜保、范承谟。十一月,父张秉彝离世,离馆回乡丧居。
    1673年(康熙十二年),掌院学士傅达礼、熊赐履推举张英、李光地等四人,圣祖钦定张英。五月,充《孝经衍义》纂修官。七月,充任日讲起居注官。十一月,命同学士熊赐履、编修叶方蔼、修撰韩炎等各撰《太极图论》一篇。圣祖康熙每幸南苑,张英必从,久在左右,是以,圣祖深识其人。
    1677年(康熙十六年)十月张英与高士其入职南书房。在任职期间,张英还充任过皇太子胤礽的师傅。1680年四月,康熙以张英“勤慎可嘉”,命吏部从优议叙。张英遂又得授翰林院学士兼礼部侍郎衔。康熙谕示吏部:“张英和内阁学士徐乾学学问淹通,宜留在朝中办理文章之事,嗣后不要将他们列为巡抚人选。”
    1689年张英升任工部尚书,仍兼管詹事府。1690年六月,张英奉旨兼管詹事府外再兼翰林院掌院学士。七月,张英调任礼部尚书,仍兼翰林院掌院学士。担任礼部尚书三个月后,康熙斥一等公佟国纲所写的祭文为“极为悖谬”,张英则因未能详审祭文而被免去了礼部尚书职务。电视剧《雍正王朝》中佟国维原型就是历史上的佟国纲,剧中张廷玉实为张英。
    1692年十月,康熙恢复了张英礼部尚书的职务,命其仍兼管翰林院、詹事府。康熙还先后让张英充任纂修《国史》、《一统志》、《渊鉴类函》、《政治典训》、《平定朔漠方略》总裁官。1699年,康熙将张英提拔至相位,任命其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张英以衰病再次乞休致,被允准以原官致仕。1708(康熙四十七年农历九月十七)年,张英在家中病逝,享年72岁。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4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吴冲组刘家大屋——卒子游记
团林吴冲刘家大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吴冲组刘家大屋。

  从远处望去,刘家大屋坐落在狮子山脚下,屋前流淌着缓缓的小河。有一首诗这样来形容它: “狮潜山麓伴龙眠,桂馥兰芳满院妍。 ”可见刘家大屋在选址建筑上的独具匠心,整个建筑设计精巧,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特点。
    刘家大屋位于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吴冲组,这里又称刘庄,距今有几百历史。全部刘姓子孙居住,刘家大屋整体以青砖、石板,木质结构的古代衙门建造。
    传说为当时刘家祖先为官回乡建造。数百年后的至今依然气势恢宏。整个建筑群以南北而建,依托以群山下,大门朝南。南大门到北中轴线有七重大堂,最里面一重为祖宗祭祀祠堂。两边厢房为刘家子孙居住场所,西北角,东北角,西南角,东南角,中间皆有出口。
    刘家大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现位于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吴冲组的一处半山腰。刘庄里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盛满了故事,又成为了安庆宿松县古老历史的缩影。
    这老宅里出过进士,又出过英勇壮烈、赫赫功勋的人才。刘庄的刘家大屋的院墙和门楼上都长着类似蕨类的植物,这是一种古老的物种,还有天井四周和院子墙角布满了的青苔,这些都给老屋增添了几分沧桑。
    刘庄刘家大屋周围有群山环绕,老屋基于清代乾隆形成规模,这座老宅与老宅旁边的石桥均为清朝乾隆年间同期建立。老宅的屋角院边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离老屋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青石板的小路,这条路的中段有一座石质的石拱桥,卒子前期已经介绍过。
    刘家大屋的建筑水准颇高,深院大宅,白石砌基,青砖白缝。门窗、墙壁、柱头、房梁等处采用传统的雕刻技法,浮透相间,细腻传神,将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神话故事、人物传说等等的画面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尽显当时南丰人对建筑和文化艺术的崇尚和追求,让人赞叹不已。

    安庆宿松县趾凤乡西部,群山环绕中,有这样一个小山村,村子环境古朴幽雅,生态得天独厚。百余年来,任凭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这个小村落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村里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当属刘家大屋。
    走进老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细细品味却是惊喜连连。正在修缮的雕花木窗,从色泽看,一新一旧区别明显,可上头的木雕画竟然画风统一,相互融合成了一个整体。而类似情形,在一些梁柱的修补上均有体现。
    刘家大屋建于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这年是农历乙酉年、鸡年,整个建筑总面积为四千五百多平方米。在团林村十六个村民组中,刘家大屋横跨了刘东、刘西、吴冲三个村民组。刘家大屋的建筑群约占整个团林村建筑总面积的40%左右,世代由刘姓子孙居住。
    刘家大屋虽为清朝早期建筑,但其梁架结构保留着明显的明朝建筑特征。大屋在抗战时期因为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火烧而被破坏掉一部分,但主体建筑幸存下来。
    刘家大屋依山傍水,大门门楼呈八字型,室内为砖木结构,每一进都有一条青石铺成的小巷,内外相通。从南大门到北中轴线有七重大堂、五个大厅、十五开间。最里面一重为祖宗祭祀祠堂,两边为刘家子孙居住的场所。
    整个建筑,以厅堂为主轴,以弄道连接所有房间,以青砖围墙为闭合线,呈现出典型徽派建筑的特点。即使是暴雨,室内也无积水与内涝。
    据老一辈介绍,兴建大屋的刘氏祖先年轻时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仆人,因为忠诚可靠,户主将宅基地赠送给他。刘氏祖先发家致富后,开始在宅基地筹建房屋,开始建筑并没有这么多,后来慢慢人丁兴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如今从屋内留存的古牌匾、题字等等可以看到历史的荣光。
  刘家大屋在选址和建造时,遵循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个建筑融于山水之间,非常协调。该建筑群坐南朝北,门楼呈八字,与古代衙门相似,一种气势油然而生。从外型上看,大屋的墙面和马头檐高低进退、错落有致;从色彩上看,整个大屋白墙黛瓦,古朴中透着清秀,颇具皖南徽建的风格。
    古宅的每一进各有一条青石铺成的小巷,可以内外相通;古时因聚族而居,人丁兴旺,防火尤为重要,因此进与进之间设有 “封火墙”。整个建筑中有七道门,五个厅,厅与厅之间有天井可通风透光,亦有 “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12:5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商业巨挚”胡叶吉故居——卒子游记
千佛塔“商业巨挚”胡叶吉故居
——安庆近代商业系列
第16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商业巨挚”胡叶吉故居。

    胡叶吉故居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的一个平畈间。千佛塔村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宽阔的平畈,这片平畈两边都是山谷,天然的小气候,适应于农作物的生长。

    胡叶吉,字润山,号正埙,出生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于民国九年(1920年)逝世。晚清秀才出身。
    胡叶吉故居是目前安庆市岳西县规格最高的一座古民居。它是由长期在外经商的胡叶吉晚年创业成功后,回家乡花巨资兴建的府邸。
    胡叶吉故居采用三进四厢式四合院,中间两座天井,天井采用“回”字形,全部采用青石条铺设而成。

    胡叶吉故居两侧有左右披屋、厢房,共计三十七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二百五十九平方米。
    胡叶吉在清朝晚期,长期在外经商,主要出售安庆府潜山县后北乡一带的伏苓等中药材生意,在武汉等地威望很高。后被推任为皖鄂六县(英山县、霍山县、潜山县、太湖县、罗田县、黄麻县)商界“安苓公所”总领事。
    胡叶吉在经商时,常与官府要员来往,有些关系密切。据了解,胡叶吉来往较为频繁的主要有潮州府知府李士彬,李士彬、生于清朝道光乙未年(1835年),原安徽英山南河鸡鸣河人(今属湖北);另与晚清重臣李鸿章。
    胡叶吉,曾受朝廷封领邑文庠中书官衔,兼管长江航运。其一生为官秉正,不徇私枉法。晚年,回家乡潜山县后北乡安度余生。
    胡叶吉故居布局严谨,建造规整,做工精细。所有的小瓦在烧造时,均掺入铁砂,使得小瓦制造极为坚硬。
    胡叶吉故居根基条石均采用九寸方条石,且打磨较为平整,经过百年的风雨,其根基毫无开裂。
    胡叶吉故居大门和两侧小门均使用铁门包蒙,门石开凿榫卯,安放插销。主梁梁架,椽子、门窗使用了上等木材,精雕细刻而成。
    胡叶吉故居大门深红阳刻匾额“苏湖世第”,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朝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朝著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朝理学先驱。
    据胡叶吉后裔介绍,胡叶吉故居当年建造使用了八担银元,以每担二千枚银元计算,就是一万六千枚银元。在晚清,这是一笔巨资。
    胡叶吉故居仅大门落成,当天杀肥猪一只,三缸冰糖水犒劳工匠,其工匠最高峰时,达二百多人同时开工,场面极其宏大。
    胡叶吉故居中厅悬挂“广厦腾欢”、“竹松式好”等官员和乡邻友好送来的匾额,在房屋落成时高县堂上。
    胡叶吉故居是典型的江西“厝包”式建筑格局,正堂两包建包屋,并且向各自方向延伸一间。拱正屋各向外开一间侧门,这种建筑格局又称“厢爪子”,又称“下山虎”式格局,有喻老虎下山捕食两爪向前的式样。
    如今,一侧的厢房已经毁损,包屋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有格局。但其余皆保存完整,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胡叶吉生于乱世之间,其幼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浩浩荡荡在安庆地区与清军反复厮杀,在幼年的胡叶吉感知上,动荡的岁月让他深深缺乏安全感。
     故居建成后,成为后北乡一部深宅大院、铜墙铁臂,成为那个时代坚不可摧的安全府邸。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9 20:4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五河镇河南村蒋氏祠堂——卒子游记
河南蒋氏祠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6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五河镇河南村蒋氏祠堂。

  河南村又称小河南,是岳西县一处相对比较闭塞的古村落。之前卒子已经“蒋氏支祠”又称“六行堂”,今天,卒子再向大家介绍一处同为蒋氏祠堂的古建筑。
  相比“蒋氏支祠”,卒子今天介绍的蒋氏祠堂更久远。是当地的两所古建筑。今天卒子再次近距离介绍这所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的古建筑,得知“蒋氏祠堂”。
  祠堂是一种文化,是家族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是宣讲学教礼法的课堂,是讨论族中事务的会场。蒋氏先辈将祠堂取名为“六行堂”,无论是大祠堂或是支祠都以先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和睦九族、亲爱姻戚、信任朋友、救济贫穷为荣。
  蒋氏祠堂比起不远处的蒋氏六行堂来说,显得比较矮小,它的一片重建的新建筑之间。如果不是细细考量,很难发现这幢藏于众多新房之间的这座老祠堂。这座蒋氏祠堂建筑较为低矮。在历经了二百年的风雨之后,石雕、廊柱、檐角、窗棂都有不同适度的毁损,穿越老屋的马头墙在小青瓦掩映下透着古朴沧桑,令建筑整体更加宁静壮美。

  当年,高敬亭领导的红二十八军在鄂豫皖地区进行游击战争时,曾多次在小河南活动,在此期间,除了在蒋氏六行堂主持召开重要会议,同时也在附近很多古建筑里进行研讨部署有关工作。
  安庆市岳西县五河镇河南村蒋氏祠堂与蒋氏支祠同为蒋氏先祖在河南村建设的古建筑,在巍巍大别山深处一所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古建,具徽派特色。
  据了解,蒋氏祠堂始建于清朝嘉庆二十年到嘉庆二十五年(1815年至1820年),当时为做这幢祠堂,蒋氏先辈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幢至今已经二百年的古祠堂。总建筑面积约二百六十多平方米。蒋氏祠堂现未列为任何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蒋氏祠堂坐北朝南,房屋二十一间,建筑占地面积约二百六十多平方米,平面为一轴三进带左右跨院的四合院形式,整体建筑呈“凹”字形布局,硬山顶,马头墙,小黑瓦,抬梁式屋架。
  蒋氏祠堂建筑虽谈不上华美精致,但整个建筑仍然显出当年蒋氏先辈的才能和智慧。他们在前庭和中厅,建有二个天井,四水归堂,显露出蒋氏对故土的留恋。
  蒋氏祠堂建设在皖西南群山之间的一个小盆地之间,至今两百年。比相邻的蒋氏六行堂要早十多年。蒋氏祠堂是蒋氏家族祭祀的地方,也是共商族务的场所。左右和前后都有大小厢房数间。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0 12:36: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太平军军营遗址——卒子游记
汪洋太平军军营遗址
——安庆旧址遗址系列
第16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太平军军营遗址。

    据《安庆府志》、《望江县志》有关太平天国驻军的篇章记载:“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太平军三十万自武昌沿江东下,经望江、一度攻占望江,设防驻守。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一月,太平军作战将领石达开率水陆大军,经望江县袭击鄱阳湖清军,大败清军中的湘勇曾国藩。二月,太平军作战将领李秀成、秦日纲率西征军经望江西上再克武昌,一直到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安庆望江等地相继被清军占领为止。
    太平军在安庆府望江县占驻前后长达近十年,整个沿长江的望江县被太平军治理得相对稳定,太平军在这里要采取各项相应的政策,其中包括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太平军驻守安庆时印制的“漕米执照”、太平天国地契、太平天国良民牌以及太平天国钱币等等。
    清咸丰三年(1853年),正月。太平军作战将领兵分几路到了安庆。据史料记载,同时卒子根据安庆地形与安庆各县乡镇的百姓传说,得知其中一路由太平军将领领导的太平军从长江边靠岸,经陆路上岸进入安庆。当得知太平军所部到达长江时,清军前往阻击,连遭惨败,急忙退入望江县一带。以后太平军经过望江县多个乡镇,清军都闻风逃散,或藏匿深山,或死守城内,不敢抵抗。
    当太平军到达赛口镇一带,当地百姓以“长毛”烧杀淫掠害怕而离境出逃山区,太平军到达望江县以前,清朝官吏和地主豪绅一面准备仓惶逃定,一面大肆造谣,他们说; “长毛所到之处,挠杀抢掠,无所不为,连他们的战马都是以人的肚腹为槽,以人血为饮料的。”太平军先头部队很快占领这一带。通过路上和水面的物资调动,太平军找到汪洋村一带住扎联营。
    太平军通过了安庆市望江县时,由太平军发送文告,说明太平军反清的目的,太平军只是路过此地,要求互不相扰。现安庆市望江县文物局有太平军时期的良民牌。这张1853年太平天国时期颁发的证件,可以说证明了安庆当时在整个太平天国期间的位置。
    通过发放“良民牌”的形式,体现“军政合一”的特征,做到全民皆兵,召之即来、来之能战,这种寓兵于农,以备战事的做法,在当时是起到一定的作用。
    太平军在望江县向当时尚未逃离的百姓说:“一个人不能欺侮另一个人,一个人不能压榨另一个人,大家都应有地种,大家都应有衣穿。”他们对待百姓很好。赛口镇一带的百姓也有“投长毛”参加了太平军的,招募时还有许多工匠来打造梭标、双刀、弓箭等武器。汪洋村的群众介绍,当年的“天兵过境,真是秋毫无犯”。
    太平军离开望江县后即分兵两路进入太湖县境。当时,望江县与太湖县的清军和民团都躲在太湖城内,紧闭城门不敢出战,并准备了大量的灰包、矢、碎石守城。
    太平军通过望江县赛口镇汪洋村这个背靠长江的广袤地区运送物资,征兵入伍。直到太平军失败以后,安庆望江一带还有一些人回家,这些人往往被称为“长毛”。这与史料记载颇为不同。
    清朝咸丰年间,驻守安庆府望江县当地清军绿营有一名将领,率军一营,约四、五百人,住扎长江沿线。他听说太平军快到了,便急忙率军退避入城,根本不敢打照面。位置汪洋村的一片田畈间,当年就是太平军军营所在地。
    太平军所到之处,旗帜飘扬,太平军进驻汪洋村时,为太平军挑担、赶马、运输东西的百姓据说还不少。太平军路过的地方,清军一般都向水里投毒,将未运走的粮食全部烧毁。太平军经过的水田,清军把水沟下游堵塞,使田里的水深达数尺,太平军在黑夜急行军时,有的马匹收脚不住,陷入田中。当时,太平军行军是一小批一小批的,前队的已远去,后队的未赶上,清军就乘机而出,对这些陷入泥潭的太平军进行攻击。
    在安庆市望江县民间收藏者出示一张太平天国时期的“漕米执照”,这张凭证说明即当时安庆府望江县农民的一种收据凭证,这与望江县发现“太平天国地契”、“太平天国良民牌”,说明太平天国时期,安庆作为重要根据地兴农保民的证明,有着历史的巨大价值。
     这张“漕米执照”质地棉皮纸印刷,宽幅25.5×14厘米,框内上端横印“漕米执照”四字,楷体、阳文,下端中间竖印“安徽省安庆郡望江县为征收漕米事,今据××营××乡×里×营两司马统下粮户(王明心)报明山田,应纳太平天国丁已七年(1857年)漕米(贰斗贰升九)除将米兑仓查收外合给执照归农,此照。太平天国丁已七年(1857年)×月×日给,第×××号”等字样,楷书,另上面斜盖有“太平天国安徽省安庆郡监军印”长方形红色印章。
    太平军来到安庆之后,太平军将领将天朝《天朝田亩制度》结合实际的情况,在安庆颁布了《训谕》实施安民政策,并与其它太平军指挥将领共训:“建都天京兵士日众,宜广积米粮、以充军储而裕国裸,弟等细思安徽、江西、宜令镇守佐将,在彼晓谕良民,照旧交粮纳税。重新沿袭清朝的税收政策、而得到天王洪秀全的同意。”这张“漕米执照”就是在这样一个历史背景下的产物。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1 12: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八方禅寺与铁塔——卒子游记
百华八方禅寺与铁塔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6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百华社居委八方禅寺与铁塔。

    大龙山镇山清水秀,自然和旅游资源丰富,镇北靠大龙山风景名胜区,境北逶迤葱茏的山脉景色宜人,境南为山水皆胜的石门湖,航道直通长江。
    大龙山镇内且有龙王庙、大龙山禅寺、三圣庵和今天卒子将要介绍的八方禅寺等寺、庙、庵、观、塔多座,摩岩石刻多处,道观庵堂星罗棋布。
    八方禅寺也叫八方殿,是大龙山上的一座新建不久的寺庙,据说古代是山下寺庙的一个殿堂,由于所处地势高,从五横乡、大龙山镇等多地可以看到这个立在山领的铁塔。
    八方禅寺始重建于八十年代,距今已有三十年历史。八方禅寺历史虽短,在历史,明清两朝曾对这一块山头及其周边的寺庙几度扩建修缮。为了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发展旅游事业,兴修八方禅寺。八方禅寺近年又进行了维修扩建,八方殿、观音殿、两侧回廊等,走近之后立即感到肃穆起敬、庄严如故。
    八方殿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山岭上的铁塔,它建在寺东边的小山头上,从寮房和佛堂之间有一条小石阶路可以上山。沿小路走了约一二十分钟,就看到了铁佛塔了。四下望去,天上虽然晴空万里。
    铁塔建于九十年代。塔是一种舶来品,最初是古印度埋葬佛祖释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后来供奉或收藏佛骨、佛像、佛经、僧人遗体等的高耸型点式建筑,称“佛塔”。这座位于安庆地区及其罕见的铁塔。
    八方殿铁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制造工艺精湛,建在大龙山一处山脊之上,围绕大龙山很多村落都能见到铁塔的身影。
    铁塔建于二千年前后,距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该塔原称八方禅寺塔,但安庆百姓习惯称为其八方殿塔。但这座塔却不是铁铸的,它实际是使用了合金铸造而成,远看近似铁色,习惯称其为“铁塔”。
    铁塔的前身是否有塔,不得而知。但能够在大龙山建造这座铁塔,而且高近二十米,为六角九层,是安庆境内现存铁塔中最高大的一座。
    八方殿铁塔塔向修长,高大雄伟,上铸造有栩栩如生的飞天、佛像等图案,有沟有槽,垒砌起来严密合缝。
    铁塔的外部采用经过精密设计合金拼接焊接加工合成。塔身不设窗,又称为盲窗。塔环挂在檐下挂有铃铎,起风的时候,铃铎随风而动,象是在合奏一首优美的乐曲。
    站立塔边,可以极目远望,长江似带,大龙山如屏,顿觉飘然如在天外。塔建成多年,阅览沧海桑田,历尽蹉跎岁月。
    铁塔地处大龙山最外部的一个山岭间,再向西和百米处,有一条通向大龙山顶部的山道。古时,有地方乡绅和游人常常从山下步行至山顶,给顶部一处石头群取名“烟雨楼”,卒子将会在后期再做介绍。
    另据了解,八方禅寺现有僧侣几人。他们寺居龙山,步行时余。寺内原有一僧,天命年龄。他称:“人道,山不在高,在仙;水不在深,在龙。安庆乃禅宗发祥地,佛教盛行,寺庙众也。独访八方,何也。曰,寺不在名,在人。”
    八方禅寺在大龙山属于较高的寺庙之一,地处山腰位置,这里山型如座椅,八方殿向西方。拾阶而行,登大雄宝殿,目之所及,宜秀尽揽,顿时开阔。
    相传“大龙山有七十二庵”,古人对庙地风景的描绘县志上均有记载,古时游人从东端登陟龙山,巨石夹道,山腹摺叠,这里四周石壁峭立,有高五、六仞,石罅中长有秀竹古松;泉北有高峰耸立,涌泉、飞瀑出自其间,终年奔流不息。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2 12:2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十里铺乡林业村四棵七十年龙柏树——卒子游记
林业四棵七十年龙柏树
——安庆古树名木系列
第168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十里铺乡林业村四棵七十年龙柏树。

    独秀园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十里铺乡林业村,是以陈独秀墓为核心的大型人文景观,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今天卒子介绍的四棵龙柏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十里铺乡林业村境内。
    陈独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具争议,也是最具人格魅力的人物,是《新青年》的主编,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五四”运动的总司令,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中共一至五届总书记。
    一九四二年,陈独秀病逝于重庆江津,一九四七年其灵柩回安庆葬于安庆市北郊叶家冲,这四棵龙柏树就是那个时候种下的。一九九八年,陈独秀墓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九年国家文物局、省、市文物局拨专款对墓冢进行修葺。
    安庆市政府建设独秀园,现在的独秀园占地一百一十亩,墓地一千多平方米,包括陈独秀墓,浮雕墙,陈独秀纪念馆等景点。
    在独秀园中间,毅力着一尊陈独秀铜像,由青铜铸成,高六米、底座三米三。铜像展现了陈独秀在新文化运动中抨击旧礼教、旧文化,宣传新思想、新学说的光辉形象及饱满革命的开创精神。
    在独秀园中间,陈独秀铜像与陈独秀墓冢之间,有四棵龙柏树,这不是普通的龙柏树,而是有着重要历史价值的龙柏树。
    龙柏,又名刺柏、红心柏、珍珠柏等,是圆柏(桧树)的栽培变种,龙柏长到一定高度,枝条螺旋盘曲向上生长,好像盘龙姿态,故名“龙柏”。
    柏科圆柏属乔木,成材后高达二十米,胸径达三米多;树皮深灰色,纵裂,成条片开裂;幼树的枝条通常斜上伸展,形成尖塔形树冠,老则下部大枝平展,形成广圆形的树冠,树皮灰褐色,纵裂,裂成不规则的薄片脱落;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状弯曲,生鳞叶的小枝近圆柱形或近四棱形。
    龙柏常用于园林绿化,如街道绿化、小区绿化、公路绿化等。主要产于长江流域、淮河流域,经过多年的引种,在中国山东、河南、河北等地也有龙柏的栽培。
    龙柏是圆柏的人工栽培变种。树冠圆柱状或柱状塔形;枝条向上直展,常有扭转上升之势,小枝密、在枝端成几相等长之密簇;鳞叶排列紧密,幼嫩时淡黄绿色,后呈翠绿色;球果蓝色,微被白粉。
    龙柏树形除自然生长成圆锥形外,也有的将其攀揉盘扎成龙、马、狮、象等动物形象,也有的修剪成圆球形、鼓形、半球形,单值或列杆、群植于庭园,更有的栽址成绿篱,经整形修剪成平直的圆脊形,可表现其低矮、丰满、细致、精细。
    龙柏侧枝扭曲螺旋状抱干而生,叶二型,即刺叶及鳞叶;刺叶生于幼树之上,老龄树则全为鳞叶,壮龄树兼有刺叶与鳞叶;生于一年生小枝的一回分枝的鳞叶三叶轮生,直伸而紧密,近披针形,先端微渐尖。
    龙柏球果近圆球形,很小,两年成熟,熟时暗褐色,被白粉或白粉脱落,种子卵圆形,扁,顶端钝,有棱脊及少数树脂槽;先端锐尖,下面有两条白色气孔带,上面则不明显。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3 15:0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桐城市(市级市)文昌办事处四尊明清古狮子——卒子游记
文昌四尊明清古狮子
——安庆古石构件系列
第168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市级市)文昌办事处四尊明清古狮子。

    桐城位于江淮要冲,明朝初期属宁江府,后属安庆府,直隶南京,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桐城,春秋时为桐国,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改同安县为桐城县。
    桐城有“抵天柱而枕龙眠,牵大江而引枞川”之称,“山明水秀,人杰地灵”。这是说,桐城地理位置非常优越,西南面有天柱山(汉武帝前称南岳),龙眠河穿城而过,浩瀚的长江就在面前,枞河之水穿越全境直通长江。
    位于桐城派文物陈列馆,是一处不错的介绍安庆地区文化的窗口。桐城派文物陈列馆位于文庙后面的西北角,五间木结构小楼,门前有两对(四尊)憨态可掬的石狮,门楣挂着“桐城派文物陈列馆”横匾。
    桐城派陈列馆位于公园路“告春及轩”内。馆内珍藏有春秋青铜兽耳尊堪称镇馆之宝;北宋青白瓷博山香薰、南宋白釉瓜棱提梁壶等是瓷器中的精品等等。
   
    明朝中叶以后,桐城地方学术兴起,“能振笔为古文者代有传人”。明末清初,方以智、钱澄之等致力于古文写作,开桐城派先河。戴名世是桐城派孕育过程的继往开来者,他提出“言有物”、“修辞立其诚”的见解,是桐城派“义法”理论之先驱。
    桐城派的初创时间为清朝早期的康熙、乾隆年间,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刘大櫆。
    据了解,在桐城派文物陈列馆门前的二对四尊石狮子,其中一对二尊石狮子,石制,高约一米七左右,一公一雌,公狮脚下为石球,雌狮子脚下为小狮子。
    这对二尊石狮子,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明朝的石狮子,雕刻较为温顺;而清朝的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清朝的石狮子具有:“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石狮不仅有不同的时代特点,还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总体上,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雕琢质朴;南方的石狮更为灵气,造型活泼,雕饰繁多,小狮子也不仅在母狮手掌下,有的爬上狮背,活泼可爱。
    狮子是百兽之王,把它们置放在宫殿、府第、衙门前,具有威镇四方,群兽慑服之意,以象征封建帝王之尊荣与权势。那雄狮蹄下踏球又象征着寰宇的统一,是统治者权力的象征。雌雄抚小狮还象征着子嗣的昌盛繁衍。
    石狮子就是用石头雕刻出来的狮子,“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在漫长的历史年代中,这些石狮子陪伴着沧桑巨变。
    明朝后,石狮子雕刻艺术不仅比唐代更高,而且人们生活中使用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宫殿、府第、陵寝、甚至一般市民住宅,都用石狮子守门;在门楣檐角、石栏杆等建筑上也雕上石狮作为装饰。这些石狮子姿态多样,神情丰富,大小不一,雕刻得活灵活现。
    清朝,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石狮子通常以须弥座为基座,基座上有锦铺。
    狮子的造型各异,在中国又经过了美化修饰,基本的形态都是满头卷发,威武雄壮。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
    今天介绍的四尊石狮子的摆放是有规矩的。一般来说,都是一雄一雌,成双成对的,而且一般都是左雄右雌,符合中国传统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放在门口左侧的雄狮一般都雕成右前爪玩弄绣球或者两前爪之间方一个绣球;门口右侧雌狮则雕成左前爪抚摸幼狮或者两前爪之间卧一幼狮。
[size=0.83em]16.jpg (424.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4 11: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龙山镇龙角峰——卒子游记
大龙山镇龙角峰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8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龙角峰。

    安庆大龙山是一条扁平的山脉。大龙山上奇石被包围、怪石林立,杂草丛生、荆棘满地,从大龙山镇有多条路可以上山难以寻觅它的身影。位于安庆市大龙山山脉的一端,有一处叫龙角峰的巨石岭,今天再次介绍这里。
    龙角峰位于大龙山镇与原总铺乡的陀背岭上,这里有一块昂然挺立的巨石,高数米,底部有十几平方米。越向上越细,并呈弯角状翘起,顶部宽直插云宵,酷似一只犀牛角,也象传说中的独角龙的角,故称“龙角峰”。
    大龙山是安庆北部的屏障,山上象形石景甚多有老虎石、犀牛石、大鼓石等等,“龙角峰”就是这些巨石中的一处。
     
   其中一条路是从大龙山镇百华村的龙王寺穿行到龙角峰。这是一条安庆经典驴行旅游线路,强度适中,适合广大驴友穿行,攀爬。
   穿行一条百年前湘军人工壕沟,就到了龙角峰山下,在山脚下观看,酷似一仰面朝上的人脸,尤其是脸部特征明显,龙角峰被群山所遮挡,能够看到龙角峰,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大龙山处处是景,独不类他山。一路行进,雄伟的陀背岭山峰,龙角峰是大龙山山脉一端一处较高的巨石群。大龙山山峰的道路崎岖、泥泞,山路很窄,一条人工的山沟,据说是清军或是太平军的古战壕。
    越过战壕,绿树成荫,景色宜人,山谷里悬崖峭壁,远的如丽石,近的似刀削,在这春季里上山,有另一种秀美!除了风景以外,征服本身的体能也是一种享受,一种乐趣。
    站在龙角峰,环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盘点大龙山的大小山峰。龙角峰位于大龙山西南麓,海拔约五百至六百米左右,因形似龙头犄角而得名。
    在大龙山下看,龙角峰及周边的巨石岭很象一个巨型的笔架。这里四面悬崖,只有一处较为难走的悬崖的小路可以上去。
    山顶较为平坦,但从山顶下山的路被乱草丛生藤蔓遮挡住了,无法准确找到下山小路,这里下山,有多个幽静的峡谷,错落有致的小路,两边形态各异的怪石,真正无人打扰的仙境。
    龙角峰座落于百华村境内,与杨亭村交界。龙角峰,山顶的龙角石是花岗岩自然风化形成的,以后得名龙角峰。时光流转,过了千年万年,历经风吹雨打,龙角石渐渐形成。因此,那座山使被称为龙角峰。
    古人认为,东西南北,四方皆有神仙:东方曰青龙,西方曰白虎,南方曰朱雀,北方曰玄武。四位神仙守护着四方,各司其职,各显神通,保境安民,功德无量。
    在神话传说中,龙是司水之神,凡有江海之处,皆有龙王。尤其是在东海,居住着庞大的龙家族,它们朝迎旭日,暮送晩霞,日日涛声盈耳,夜夜帆樯入梦,世世代代,繁衍生息。
    龙生九子,每子不同,它们能隐能显,能兴云雨,时而登天,时而潜渊,无所不能,神通广大。龙的家族极为兴旺,势力强大的有四房,就是大家熟悉的黄龙、青龙、黑龙和白龙。
    从前,手握乾坤的皇帝,就被称为黄龙。然而,黄龙要坐稳江山,离不开青龙的辅佐,否则,便会乾坤颠倒,天下大乱。由此可见青龙的实力非同一般,它堪担守护一方的职责。这黑龙与白龙,都属普通之龙。难得的是,白龙与世无争,隐居江河之中,以求长生,故白龙寿命最长。
    黑龙则不同,它性情暴躁,本性凶悍,从不服输,爱发脾气。在民间,这黑龙又叫乌龙,它一旦发脾气,就威力非凡,不是狂风暴雨,就是巨浪海啸,给百姓造成极大的伤害。安庆的乌龙溪就是由此而来。
    大龙山的巨石群很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个酷似龙角变成了龙角石石头群,巍然屹立在大龙山山顶之间。于是,人们便把那山称做龙角峰,一直到现在。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5 18: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大龙山太乙洞——卒子游记
大龙山太乙洞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8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的太乙洞。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冬日的大龙山,雾气朦胧。深冬的雪,还没有化尽。站立在大龙山巨石上,瞭望远方。

穿过一片寂静的枯树林,一个巨石小山岭浮现眼前,这就是传说中的太乙洞巨石群。

太乙洞位于大龙山群山之间的一个巨石群里,位置较难发现。究竟为何叫太乙洞?

该洞形成为数万年前。是大龙山花岗岩典型崩塌造成的石棚。相传是太乙真人下凡为民造福掘凿而成。主洞全长二米余,宽约四十公分,内有太乙真人石像。

此洞名为太乙洞,有一段神奇的传说。太乙真人将丹丸炼成之后,邀请了黄龙真人一同前去大龙山察看。见大龙山风景秀美,意于在此修炼。

本图就是太乙洞巨石群。太乙洞就在巨石群之间。太乙洞翠竹蔽荫,呈南北走向,长约二米余,洞中平坦,能容一人平躺休息。高约二米,最窄处仅有三十公分。

太乙洞最为绝妙的是一尊惟妙惟肖的太乙肖像,这是大自然赋予安庆人民天赐神鼓,坐在太乙洞前能观安庆大电厂,和气势磅礴的长江,令人叹为观止。

太乙洞是巨石崩塌造成的石棚,这里依山傍水,洞前一株稀有植物已有数年,向下数米有一条小溪流,婉如一个没有喧嚣的世外桃源。

太乙真人被称为太乙,主要是因为太乙是玄门称道的名号。太乙真人是元始天尊的第五位弟子,所以他叫太乙真人。

在安庆大龙山修炼的太乙真人府邸太乙洞,据说洞口打坐的时金光四射,这个洞是太乙真人的居住地,所以又称为太乙洞。

太乙洞内能容一人坐、立、躺。是一个非常僻静和修炼的地方。洞口正对长江,洞内干燥、通风。

坐在太乙洞前,巨岩可栖身、清泉可洗心,俯视山外,雾气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这里不是一般驴友能够找到的胜景,这里是大龙山道教的福地洞天。感谢您的观看。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6 17:5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小龙山磨刀石——卒子游记
小龙山磨刀石
——安庆风景系列
第168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的太乙洞。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小龙山最西边的一条山脉紧挨着公路的山岭,这条山脉与大龙山最东边的山脉隔道相伴。
  大龙山很多地方没有准确的名称,山下金家湾人称之为金岭,又称为金家冲。也有叫兰溪或桂花树。
  实际上,这条山脉是小龙山的凤溪山脉,南北走向,南北长约约七、八里,东西宽约三里,海拔约三百米至三百五十米。
  磨刀石地处在最高的岭上,海拔高度约有二百八十多米,在那儿矗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令人印象非常深刻。
  很多人误把磨刀石当成了八斗石,而据卒子实地勘察,八斗石是八斗石,磨刀石是磨刀石,两者相距不远,地处同一水平高度上。
  在金冲或三桥冲抬头向眺望,都能看到这块巨岩,实际上,磨刀石要比八斗石高度更高一些。
  小龙山当地人把这块巨石叫磨刀石,同时也会把八斗石也称为磨刀石。
  几年前,卒子曾到访这块巨石,这块巨石就是磨刀石,直到走近它之后,磨刀石位置正处在一条山岭之上。

  磨刀石是巨岩,与它相距不到五百米是八斗岩,八斗可能是过去农村用来盛谷物的的容器,八斗岩可能有八斗谷物的容器的意思。
    而磨刀石即完全不同。金冲岭两岸石骨壁立,云雾中望见中峰之北矗崖崭柱,还能看到巨石山风景区里的巨石上刺层霄,如幛如楼,直坠壑底,四面皆密树蒙茸,平铺其下。
  金冲岭再向北下之脊,一起为磨刀石,一起为八斗石,最峭削者为磨刀峰,磨刀石就地处这个小山峰的半山腰间。这里巨石攒起,兀立峰头,为一山之主岭。
  游玩金冲岭,爬山强度不大,岭高约三百米左右,若谷之外,磨刀石和八斗石矗立其中,围屏峰之南,深壑中有棋盘石。山顶之南又有龙头峰。
 
   金冲岭,诸石林立,芟夷深莽,叠级置梯,从岭东行,就是罗岭镇境内。龙山玉兰春似雪,凤水晓月秋如练。奇石满山、惟妙惟肖;波光云影、水秀山青的小龙山。
    远观磨刀石像是一块大方石就像家里大平台,平整有致就像刚刚磨擦过,过去很多人都以为这就是磨刀石,其实磨刀石在离八斗石不远的岭头,到这里你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了解,小龙山分为五大景区,有景点五十余处。龙头峰景区、万鹿洞景区、迥龙山景区、月亮山景区、龙门峡景区。八斗石、磨刀石是没有被大家熟悉的好地方。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7 16: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姚河乡沈桥村绿然亭与马石桥——卒子游记
沈桥绿然亭与马石桥
——安庆古石桥系列
第168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姚河乡沈桥村绿然亭与马石桥。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沈桥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姚河乡西南部,是舒城、岳西、霍山交界处。马石村地处姚河乡西南部,东与姚河乡沈桥村接壤,南与姚河乡龙王村交界,西与岳西县头陀镇接壤,北与舒城县晓天镇大马村交界。
    沈桥村东为本乡香炉村、南为马石村、北为梯岭村,西与舒城县晓天镇(原查湾乡)接壤。撤区并乡前为沈桥乡所在地。此后沈桥、皂河、邱山三村合并而成。
  沈桥村与相邻的马石村都是典型的深山区,境内峰峦起伏,千峰竞秀,万壑争流。风光旖旎,景致宜人。
  沈桥村与石马村都具有典型的大别山地形地貌,平均海拔六百多米,山多田少,青姚公路横贯全村多个组,沈邱、沈皂两条村级公路纵穿全境。
  沈桥与石马村过去一直物产资源丰富。北面的“九龙潭”,南门山与采眉尖南北对峙,相映成趣。沈桥是革命老区,是红军根据地之一,山山水水留下了革命前辈的足迹,被誉为“红军之家”。
    岳西县姚河乡地处岳西县东北边陲,与舒城县查湾乡、晓天镇、平田乡接壤,这里是安庆地区最北面的村落,有着上千年的历史。
    绿然亭建在一个小山包上,使用了钢筋和混泥土建成的亭子;单檐攒尖的;方亭,造型别致。
    建在山包上的绿然亭,能够观赏风景,看到群山璀璨,能够看到山前、山上、山后石道。亭位于山包之上,是观景的最佳之处。
    马石桥,是一座古桥,建在马石村与沈桥村之间的一条山沟上,因与马石村较近,所以当地人称此桥为马石桥。
    马石桥的外观和结构与普通老石桥没什么区别,两端石柱上还有精美的石雕图案,并刻有马石桥三个大字。
    马石桥于八十年代初重建,原桥最先建于清朝。南北走向,三跨双拼石板桥,长约十五米,宽约一米五。八十年代在原基础上重修,建成如今看到的样子。
    通过马石桥再向的北堍,就能到了舒城地界了,所以马石村是安庆地区较北的界址村。
  
    原马石桥的桥面现放在一片田地间,为三跨双拼石板桥。安庆地区像这样的石板桥极多,是过去劳动人民的积非成是结晶。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8 16: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区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庆一中旧址——卒子游记
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庆一中旧址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68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毛泽东同志视察安庆一中旧址。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安徽省省会,不同时期有着不同时期的城市代表,时间最长的应属安庆。1951年12月,皖南区党委和行署迁至合肥,与皖北区党委和行署合并办公,1952年1月,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安徽省委,省委、省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合肥,自此有着二百七十多年的省会安庆,正式搬入合肥。
    1958年9月,毛泽东在安徽视察期间,亲笔给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写信:“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远考虑,似较适宜。”毛泽东在此次安徽视察期间,曾希圣还请他为新成立的合肥大学题写校名。毛泽东愉快地答应了,同时提出:“合肥太小,没有名气,还是叫‘安徽大学’好。”
  在视察安徽期间,1958年9月17日下午,毛泽东来到安徽省博物馆视察。毛泽东用了将近三个小时,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包括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和工农业建设等二十多个陈列馆,在博物馆休息室,他对曾希圣说:“一个省的主要城市,都应该有这样的博物馆,人民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的力量是一件很要紧的事。”
  毛泽东一生六次亲临安徽,其中第二到达安庆。1953年2月,毛泽东巡视长江,夜宿安庆,考察长江防洪、南水北调、北煤南运问题,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1958年9月,毛泽东亲临安徽,进行为期五天的视察。先后到安庆一中、舒茶公社、安徽省博物馆、芜湖造船厂、马鞍山钢铁公司视察。
    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安徽安庆市,只要提起对文物古迹的保护,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谈到安庆一中。这个安徽省重点中学等荣誉的百年老校,前身是光绪年间(1906年)由严复倡议、安徽巡抚恩铭奏请清廷创办的安徽师范学堂,后改名安徽省立第一中学、安徽省立高级中学等,是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视察过的唯一一所普通中学。今天仅存的大成门之所以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仅因为孔庙,更因为它是安徽最早的中共组织“中共安徽地委”旧址。安庆一中是个极富革命传统和人文精神的学校。
  安庆一中建校时的校长(学堂监督)姚永概为晚清桐城派殿军,曾应严复之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其“中西学无所偏徇”的主张与北大“兼容并包”的思想如出一辙,使安庆一中得以培养出许多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安徽最早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大部分出自安庆一中。影响全国的安徽“六二”学潮、反曹锟贿选、驱逐省长李兆珍以及声援“五四”、“一二九”等学生运动均以安庆一中师生为骨干。
    在黄埔军校一期学生中,就有许继慎、吴展、彭干臣、杨溥泉、傅维钰等五人来自安庆一中。一中学生中还产生了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任书记王步文,中共早期领导人陈延年、陈乔年,两院院士(学部委员)慈云桂、徐中舒、许杰、吴杭生、刘有成、宋家树、汤中立、陈鲸,著名报人张友鸾,台湾新同盟会会长许历农,亲历诺曼底登陆并荣获法国总统骑士勋章的黄廷鑫等。

  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皖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准备成立安徽省。安徽省人民政府紧锣密鼓地在合肥筹建。在安徽省档案馆内,有一份安徽省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签到簿和参会人员留影,签到簿的时间落款为1952年8月,而参会人员的留影背景便是合肥的洪家花园,拍摄时间为1952年8月25日。
  1958年9月16日(中午12点50分),历史伟人毛泽东主席迈着神采奕奕的步伐来到了安庆一中,在他担任中共中央主席三十二年、共和国主席的十年中,他只为一所中学停留。为纪念这历史性的时刻,一中又有新校区取名“安庆九一六学校”。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19 16:3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宜秀区五横乡虎山村明朝邓氏先祖墓——卒子游记
虎山明朝邓氏先祖墓
——安庆古墓系列
第168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虎山村明朝邓氏先祖墓。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邓氏,元末明初由鄱阳迁怀宁县白麟阪,繁衍数十世。后裔不乏名人荟萃,其中最为代表的是邓石如又称完白山人。
    说朝安庆邓氏,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的说起邓石如先生,这样开创篆刻历史的人物,在清朝博学多通,工四体书,善摹印刻。其后裔仍然出类拔萃者。
        
    新中国成立之后,两弹元勋邓稼先同志,两弹元勋,指为原子弹、氢弹的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主要人物有邓稼先、钱三强、赵九章、钱学森、孙家栋等人。
    邓稼先,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安庆五横乡邓家老屋人。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作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氏在安庆地区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今天卒子介绍的明朝邓氏先祖墓,这位邓氏先祖,在传承江西文化与安徽文化中,又起到了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
    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已经在安庆繁衍了数十代人丁的邓氏,为曾祖邓氏先祖重修祖茔。乾隆五年(1740年)吉旦,已经年六十有三的邓老,与儿孙与家眷一百多口人,大兴土木,为数百年前离世的先祖重修墓府。
    邓氏先祖,原配不详,无出。继室生子三人。辛酉春,抚育子女的邓氏,抚养子女,读书耕田。子女中书真气弥满,运心之所追。        
    明朝邓氏先祖墓所在地,为五横乡虎山村一处半山腰,走在一处螺丝阜地的地方。终于看到这棺墓地。明朝邓氏先祖墓坐北朝南,一条小小的土径从墓地的北侧穿过,已经很多年没有任何的祭扫了,墓很荒凉。
    明朝邓氏先祖墓地,是一处祖坟地。按记载,邓氏后裔去世后,可以安葬在这个山坡上,所以邓绳候墓就位于这个山坡之间。
    明朝,安庆各地的移民有了新的繁衍生息的时期,这一阶段,新增人口大量增加,读书耕田成为江西移民的夙愿。各个姓氏相互之间联姻、联亲,造就了新一个时期的人口盛世。
    邓氏坟冢墓碑采用当地的石质构建,碑并不大,墓碑阴刻明曾祖邓某之墓,时期为清朝乾隆五年(1740年)。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22: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汪家新屋——卒子游记
皖源汪家新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8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汪家新屋。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皖源村位于河图镇西北部,东连金杨村,南接凉亭村和白帽镇的双畈村,西与古坊乡上坊村和湖北省英山县淘河村相连,北与湖北省英山县英太寨村和金杨村的金龟畈毗邻。
    皖源村地理位置属皖河水系的源头而得名,由原东华村和古楼村两村合并而成。这里山青水秀,风光优美,景色宜人,境内有许多可观旅游景点:如狮子戏球、狮象霸水口、龙潭、英太寨、铜钱岩、狮形洞、菩萨尖顶的风动石,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圣地。
    今天我们介绍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的汪家新屋的古建筑,据了解,该建筑建于清朝中晚期,该古建筑坐东北朝西南,三进两厢,东西跨院相连,内部弄道纵横交错。
    汪家新屋,整幢建筑高大牢固,保存较好,其中以砖雕、木雕和石雕最为耀眼。据了解,皖源汪家新屋建于清朝晚期或民国时期,坐东北朝西南,三进两厢,东西跨院相连,内部弄道纵横交错,建筑高大牢固,简单实用。
    这座始建于清朝初期的宅院,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左右厢房等建筑构架,也是皖源村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清朝官员的宅居,为研究安庆地区清朝官员府邸和人文环境,提供了实物依据。
  该建筑老墙灰瓦、大树繁盛,高高悬挂在门匾上的砖雕“喜”和“寿”刻字就映入眼前,字大约六十公分,十分引人注目。文革时期被毁一部分,显露着百年老宅的沧桑之感。
  踏入汪家大宅,这座清朝古宅居的格局方才一览无余。整座汪家大宅占地面积约五百至六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三四百平方米。大宅由门楼主屋、北厢房、书房、厨房、杂间等组成。其中主屋坐西朝东,门楼坐南朝北,厢房坐北朝南。
  踏在汪家新屋大宅的院子里,这里的一砖一瓦,据说都还是清朝晚期就铺就下的,满地都是历史的遗迹。主屋的屋檐压得很矮很低,在屋脊檩和二伏橼下还留有升梁时的朱漆题字,在左侧厢房的屋檐上,还能看到旧时的滴水和瓦当。
  在主屋的两侧还有着左右耳房,耳房的采光有些弱,仅有木质的推拉窗缝中透过丝丝光线,这扇木制的窗户虽有着百年历史,却依旧可以正常推拉使用,一拉一推就是开闭窗户。
    进入房内,在耳房的屋梁下,还有着一个很大的木板搭成的储存间,即使经过了百余年的时间却还依旧坚固。地势低的地方,雨季时洪水会漫入屋内,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就会修建这样一个架空的储存间来存放一些粮食物资。
  据了解,主屋是清朝晚期时候建造的,而两侧的厢房则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因此这个古宅在建筑价值上融合汇聚了清民两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是这么多年来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安庆古民居。
  一座上百年的陈年老宅,经过多年岁月的风吹雨打,依旧静静地伫立在这里,向每一个到访的人娓娓道来,那段书香门第的历史过往。在过去,普通百姓修建多大的房屋、什么样的结构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你没有这个资格,乡里乡亲都会笑话的。像皖源村建造的这幢府邸,可见其所蕴含的价值与重要意义。
  据记载,皖源村从明朝至清朝,再到民国时期,人才辈出,树立在汪家宅院门口的一条小溪见证了村庄的发展,也同样激励着汪氏后人以先辈为榜样,读书修身,扶持乡里,以良好的品格受到他人所尊敬。
  由于汪家新屋经过多年风雨,房屋中不少木材都出现了虫蛀、损坏等问题,过去为了维持正常使用何家人更换了部分木材,但是难以恢复到过去的原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要按照原来的风貌、传统材料、传统工艺来进行维修。
    整个庭院中瓦当、滴水都因为在“文革”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房屋墙壁上的寿字、福字和喜字都已经看不到了,现在仍保留清朝和民国时期的特点,展现该宅院原始的风貌与建筑特色。
  卒子在数年前,拜访汪家新屋时,见到民国时期的千金小姐,当时她已经九十多岁,在老屋度过了近八十年的春秋。她告诉卒子,她是民国时期的千金小姐,现在仍能写出一笔字迹工整、秀丽的毛笔字。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4 14:4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宿松县趾凤乡趾凤老街——卒子游记
趾凤乡趾凤老街
——安庆商业系列
第168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趾凤老街。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趾凤乡位于宿松县西北部,是一个美丽的山区小乡,东、南接本县凉亭镇,西接宿松县隘口乡,北与太湖县天华镇(原大山乡)接壤,距县城五十二里。
    趾凤乡地处宿松北部,位于大别山余脉,是典型的山区乡镇。
  宿松县趾凤乡境内最高峰猴鹿尖938.8米,由四条支流汇成趾凤河水系,沿凉亭河注入泊湖。
  趾凤乡是一个森林资源丰富的乡,有林地面积占总面积60%以上,达到三万六千多亩,用材林以杉木、马尾松为主,经济林主要有板栗、柑桔、甜柿、茶叶、猕猴桃等。
  趾凤乡过去一直相对比较鼻塞。经过多年的扶贫和开发,昔日闭塞的贫困山区逐步进入五彩缤纷的科技信息时代。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国小长城—白崖寨”座落趾凤乡境内,迄今约七百多年的古城堡是元末明初的古战场遗址,与寨同存的白崖寺是红二十七军成立原址,过去卒子已经介绍多次。
    趾凤乡乡政府所在地“养英山庄”始建于民国四年(1915年),是颇有特色的徽派民居。
    趾凤老街是势较高,土地肥沃,丰产蔬菜,是目前一处安庆地区饱含历史的历史街区。
    虽然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巨变,这里淳厚古朴的民风,以及厚重的历史文化,深深吸引着远近游人。
    趾凤老街是大山深处的老街,附近多个村落的百姓都到这里进行物资转运和交易。街上仍有多次古居民,均是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美。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