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区县窗口] 《卒子走遍安庆》长篇“卒子游记”(建议从后向前看)——到访安庆212乡镇1518村居

    [复制链接]
头像被屏蔽

7

收听

0

听众

23

帖子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12-5-31
精华
0
发表于 2012-6-4 20:50:38 | 显示全部楼层
格莱达的世界 世界的格莱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收听

0

听众

0

帖子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12-6-8
精华
0
发表于 2012-6-10 19:3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看不知道,原来安庆如此伟大啊
签名被屏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收听

0

听众

8

帖子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12-6-23
精华
0
发表于 2012-6-26 20:36:4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顶不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1

收听

2

听众

824

帖子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12-6-26
精华
3
QQ
发表于 2012-7-4 10: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好的安庆历史资料,整理的非常不容易!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收听

0

听众

47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10-6
精华
0
发表于 2012-8-1 19:55:07 | 显示全部楼层
心系宜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258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08-6-4
精华
0
QQ
发表于 2012-8-3 16:27:38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多好地方没几个保护得好好的,晕!
手机:13500559983 马先生QQ:1130433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收听

0

听众

34

帖子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09-4-19
精华
0
发表于 2012-8-3 17: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后嗟叹,安庆这座古城早已破败不堪,羞提“历史文化名城”,即跟不上现代化的步伐,也保不了祖宗的特色,安庆向何处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3

听众

1190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2-7-23
精华
5
发表于 2012-8-4 18: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的安庆,被那些败家子给败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2

帖子

E粉新人

注册时间
2012-6-15
精华
0
发表于 2012-8-8 11:37: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值得学习,楼主继续












@生活-工作推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80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7-15
精华
3
发表于 2012-8-24 16: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很久很久,感触颇多。
对楼主的敬意是不由自主发自内心的的。
这个帖子应当长久的保留下来作为珍贵的历史资料来贡后人们查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09: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有看到这个帖子了,请大家细心观看。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11 09: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13 09:3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再顶置一下。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收听

0

听众

5

帖子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12-12-2
精华
0
发表于 2013-5-13 17:0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过河卒子 发表于 2010-3-30 09:42  (三十九)太平天国英王府壁画旧址   

拜读完楼主大作,感慨万千。求加QQ。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14 13: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3-5-20 14:26 编辑



游狮子山公园,祭张汇滔陵园


    张汇滔(1882-1920)名维藩,字孟介。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得力助手。1882年出生于安徽寿州。1905年留学日本东京警监学校,参加中国同盟会,任同盟会江皖支部副支部长。1907年与秋瑾、徐锡麟等组织皖浙起义。1908年11月与熊成基、范传甲等组织领导了安庆马炮营起义。1911年11月4日张汇滔任淮上军总司令,在寿州发动起义,先后光复蚌埠、怀远、凤阳、颍州等二十三个州县,促成安徽独立。
























  1911年12月2日,江浙联军攻克南京,张勋惶惶然弃城乘车北逃。张汇滔得知这一重要情报后,即命令淮上军于蚌埠阻击。淮上健儿打张勋一役,堪称是安徽辛亥革命的壮举。当年淮上军阻击张勋的主战场位于安徽蚌埠市中心的小南山。淮上军在这次阻击战中牺牲八十八人。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张汇滔、陈其美等人流亡日本。1913年10月,张汇滔、陈其美、田桐等23人在东京由孙中山先生亲自主盟加入中华革命党。1914年10月12日,孙中山委任张汇滔为中华革命党安徽支部长、中华革命军江北皖北司令长官。1916年5月18日,陈其美在上海遇刺殉国。孙中山任命张汇滔主持上海军事,日夕操劳。1917年随孙中山先生南下广州成立军政府,任中华民国大元帅府参军。1919年10月10日,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张汇滔负责整饬沿江七省党务。























  1920年1月29日19时,张汇滔被刺客暗杀于上海法租界维而蒙路(今普安路)国恩寺附近,身中四弹,穴胸洞腹。1月31日卒于上海广慈医院,年仅38岁。孙中山悲不自胜,泣不可抑,题写张汇滔挽额:“国魂不死”,并嘱廖仲恺等中国国民党元老:“张汇滔烈士丧葬援宋教仁、陈其美例优治。”1934年,国民政府、中国国民党遵照孙中山先生的指示,以国葬规格葬张汇滔于安庆北门外南庄岭之阳。

















—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收听

0

听众

29

帖子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13-3-12
精华
0
发表于 2013-5-18 18: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庆市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力度简直就是没有发挥任何作用。那些吃白饭的家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4: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卒子走遍安庆——桐城文庙、六尺巷

桐 城 文 庙



    桐城最繁华的城市中心,有一座“飞檐流丹”的古建筑格外醒目——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安徽桐城文庙。桐城文庙,既是桐城历史文化标志性建筑,又是桐城古文学派的重要象征。它的建筑外貌旧迹幽幽,古典的质感中透出一种沧桑风情,且不失“流韵遗风”的秀丽之美。

































    桐城文庙,始建于公元1314年,正值元延祐初年,后在元末兵火中销毁。明洪武初年,桐城文庙从城东郊外,移建于今天的庙址。后来,文庙因为多次遭遇兵火涂炭,以及风灾洪涝等自然灾害的侵蚀,在明清两代曾经修葺了19次之多——几度荣辱兴废,今天的文庙已经完全按照旧制度,得以修复,整座建筑格局富丽堂皇,处处显现出古朴、典雅、端庄、大气……文庙的四周,不仅有老街三面环拥,还有一些名人的故居或遗址散集于附近的街市风景之中。







































    文庙的整体建筑,以大成殿为中心,以“御道”为中轴线,建有门楼、宫墙、泮池、状元桥、大成门、崇圣祠、土神祠、东西长庑等建筑,占地总面积达4150平方米。门楼正方鎏金“文庙”二字,系赵朴初先生所书。作为主体建筑的大成殿,面朝月台,直眺门楼和大成门,两侧建有东西长庑,廊回檐飞。院落中间铺有石板行道,为晋谒慕拜的走道。大殿正面为5间,进深有3间,建筑风格具“明清特色,兼有辽金遗风”。另外整个文庙建筑,有许多的砖刻、木雕、汉白玉雕,仅文庙门楼就有镂空木雕、浮雕60多处,还有“孔子生平故事”、“渔樵耕读”、“魁星点斗”、“独占鳌头”等雕饰图案,逼真传神,生动有趣。所有的雕塑造型优美,精巧、细致、生动而传神。通观文庙建筑,主次建筑不仅错落有致,而且浑然一体——大殿恢宏、宫墙幽雅、桥廊古朴、石坊如歌、飞檐似梦……建筑的气势宏伟大气,建筑的风格如诗如画。



















































    文庙也是桐城市的博物馆所在地,马上要搬新家了。

    自明清以来,桐城人主要将文庙作为祭典孔子的礼制性的建筑之地——作为文化名城的桐城,春秋时期称为桐子国,唐至德初年建立县制后,文化名人蜂拥而出,文化影响“出名于宋,崛起于明,鼎盛于清”——产生了众所周知的“桐城派”文化。然而作为以文化见著于世的名胜之地桐城,也自然有了地域性的文化情结与人文崇拜,桐城文庙的风雨沧桑和久立于世,足以证明文化与心灵的崇高与庄严——江山依旧,文化常青。








六尺巷
    桐城不但出桐油,而且出秀才,清代的大散文家方苞、刘大槐、姚鼎,都是桐城人,被称作“桐城派”。桐城县城里,有一条小巷,叫“六尺巷”。这条小巷,六尺多宽、百米来长,不过是条平平常常的小胡同。但它却有一段佳话,为诗书礼仪之乡的桐城,添了不少光彩。


  据说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博闻强记,是个才子。他中了进士以后,步步高升,官越做越大,直至文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康熙皇帝很赏识他,先后任命他为《一统志》、《渊鉴类涵》和《政治典训》的总裁。张英主持编纂的《渊鉴类涵》,长达四百五十多卷,博采明嘉靖以前的文章事迹,凡是古今的词藻、典故,都收罗进去,蔚为大观











      张英在京中做了高官,桐城老家的人便一个个神气起来。这一年,张家打算扩大府第,便在邻居身上打主意,要邻居让出三尺宽的地面,以便张家修院墙。但这邻居并寻常百姓,乃是桐城的另一大户叶府。叶府的主人是与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叶府对张府的无理要求,根本不买帐。张家的人见叶府寸土不让,便撺掇张夫人修书一封,派专人送往京中。家里人以为,张英在京中人称“张宰相”,声势赫赫,官比叶郎还大,只要张英和叶侍郎一说,何愁叶府不乖乖让步。
      张英见信后,对家里人依官仗势,欺凌乡里的不端行为,十分不满,深感忧虑。张英写诗一首回复老夫人: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老夫人看了张英的诗,觉得很有道理,便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的人听说张府派人进京,正焦虑不安,忽见张府让地三尺,大为困惑。一打听,才知道是张英在京中定的主意。于是,叶府忙把此情秉告侍郎。叶侍郎听罢,很受感动,便令自己家人,也对院墙后移三尺。









      原来,两家人为争三尺地界,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如今,张英一首诗,化干戈为玉帛,在两府之间平空形成一条六尺小巷,张、叶两府也消除隔阂,成为通家之谊。这事在桐城和京中传开来,人人称赞不已,都夸张英待人宽厚和长者之风。当地人纷纷传颂这件事,引为美谈,并且给这条巷子取了一个特别的名字:六尺巷。有人还据此作了一首打油诗:

         “争一争,行不通;         让一让,六尺巷。”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遇事时人们如果能相互礼让、相互包容,那么自然就会和谐相处了。
—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4: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卒子走遍安庆——严凤英故居



      故居始建于1919年,原在安庆经商的严凤英祖父举家迁到了如今的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陈庄,在村中央建起了一栋独门独户的两
进青砖瓦房,“那时候算是最好的房子了。”严凤英在罗岭度过了她的童年时光。第一进是正厅,里面摆满了严凤英生前的剧照。在短短半小时的浮光掠影间,严凤英的辉煌演艺生涯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文化站还在天井安装了电视,让游客在参观的同时,可以聆听严凤英细腻传神的歌喉。














  故居整体结构是在旧宅房框架下,进行了改造扩建,形成三进三出的徽派格局,青砖碧瓦,古色古香;正面柏松环绕,周围居民形形色色,将故居夹在中间,很有气势。故居门前有一正方形的广场,供游人停车、休息,不远处有一口池塘,水清如镜,将重重叠叠的村落、蓝天白云射得五光十色,令人赏心悦目。























  走进故居展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尊严凤英塑像。她心气高扬,笑迎游客,栩栩如生。塑像上端,高挂着老毛的一段语录:“严凤英是个出色的演员,她演的七仙女成了全国人人皆知的故事。”这27个金光闪闪的大字为宋体正楷,十分工整,给故居增添了灿烂的光辉。老毛的这段语录,出自何处,我翻阅了《老毛子选》及相关文献资料,未能找到出处。约在上个世纪60年代初,老毛在湖南长沙的一次文化宣传会议上,讲了上述一段话。展室两侧,挂满了严凤英舞台剧照和省市领导、各界社会名流书画的近百幅字画,省人大副主席杜宏本先生题词:“凤鸣大地,英气流芳”。其字里行间,画作意境,充满了对严凤英的艺术才华高度评价,表达了深情的敬仰和哀思。























    进入后展厅,这里陈列着各种实物,有严凤英生前用过的桌椅板凳、床铺、书柜、茶壶、杯碗以及衣物和舞台用具等。别看实物数量不多,但在征集上颇费功夫,当时的镇政府领导不断奔波于安庆、合肥、桐城和民间村落,进行走访征集,才有了今天的规模。













—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6: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卒子走遍安庆——罗岭铁砚山房


    坐落在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邓家大屋的铁砚山房,因是书法篆刻大家邓石如的故居与“两弹”元勋邓稼先的诞生地而闻名于海内外。由于经过200多年的风风雨雨,修复工作已结束。















  一介布衣成长为一代书法大师。
    1743年五月的一天,在安庆大龙山下的邓家大屋(今宜秀区五横乡白麟村),一代书法大师邓石如诞生了。邓石如,号完白山人、铁砚山人、龙山樵人等,以书法和篆刻的杰出成就,震惊了朝野,其作品被人们推为“神品”,并独辟出篆刻艺术中的“皖派”,被誉为“清代仅此一人”。陪同记者采访的宜秀区文化馆胡志龙馆长介绍说:“邓石如的书法艺术无疑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杰出的丰碑。他一生浪迹江湖,1794年由武昌归来,次年建造房屋,以清代两湖总督毕沅所赠铁砚命名曰铁砚山房。”

















  在谈到邓石如的家世时,邓石如的后人、负责看管铁砚山房的邓老伯有些动情。他说,邓石如的祖辈原住在江西省鄱阳县,汉末时迁至南昌附近的三川里。明初,朱元璋鉴于战争造成的人口转徙和死亡情况严重,下令重新安排人口。邓家便在这种情况下,由江西迁移至安徽,定居于白麟坂,“遂世为怀之耕读民”,传到邓石如已经是13代了。












  邓老伯说,邓石如幼年时家境贫寒,一生社会地位低下。他自己说:“我少时末尝读书,艰危困苦,无所不尝,年十三四,心窃窃喜书,年二十,祖父携至寿州,便已能训蒙今垂老矣,江湖游食,人不以识字人相待。”这样一位读书不多的一介布衣,成长为伟大的艺术家,全靠艰定不移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和刻苦的锻炼。他十七岁后,就开始以书刻自给。三十岁后,通过友人介绍,陆续认识了南京梅缪三兄弟等友人,遍观梅家收藏的金石善本,凡名碑名帖总要临摹百遍以上,为此起早贪黑,朝夕不辍,为以后的篆刻艺术打下了扎实的书法基础。所以,当时人评他的四体书法为“清代第一人”。







  铁砚山房历经200多年风雨
  在谈到铁砚山房当初的修建,胡志龙馆长有些感喟。他向记者介绍说,51岁的邓石如,在毕沅总督府内客居三年后辞归。毕沅挽留不得,遂举宴为邓送行。席间,毕沅说:“山人吾幕府一清凉散也,今行矣,甚为减色。”这种高度评价,使四座宴众惭沮不已。邓石如客居间得到一块精铁冶制的铁砚,两年后又用毕沅赠金购置了田产,建舍于五横乡白麟坂故里老屋之侧,置铁砚其中,命名为铁砚山房,亲书匾额悬于门首。


  据《怀宁县志》记载,原故居为砖木结构、两层阁楼式建筑,正屋三进,加厢房共60余间,内有古今名人如李兆洛、曾国藩、何绍荃等题写的匾额、楹联和字画,设守艺堂、天极阁、抱翠楼等。屋前有荷花池,屋后有花园,竹树环合,绿荫葱茏,环境十分优美。












  历经200多年风雨的铁砚山房由于年久失修,破败情景令来此参观的游客感到十分惋惜。去年10月5日,邓稼先之子邓志平回到故居,面对破旧的故居心情惆怅。


  政府斥资修复部分损毁建筑
  邓石如是“四体皆精、国朝第一”的书法家和篆刻家,邓稼先是“两弹”元勋,作为他们的故居,铁砚山房无疑是一处珍贵的人文景观。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今年元月初召开的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上,九三学社安庆市委员会做出了《关于进一步保护邓稼先、邓石如故居的提案》,呼吁将铁砚山房建成弘扬爱国主义、国防教育、国粹教育、科学精神的基地。政协提案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今年7月,宜秀区政府斥资100多万元对铁砚山房进行抢救性修缮,在现有建筑基础上,按原貌修复已损毁的部分建筑。














  胡志龙馆长说:“邓氏家族自邓石如开始,代代名人辈出,先后有晚清时期的书画家邓传密,清末教育家邓艺孙,现代教育家邓季宣,现代美学家美术史家教育家邓以蛰,他们都诞生于铁砚山房,其中邓石如、邓稼先是这个家族的杰出代表。”
—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20 16:4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卒子走遍安庆——大龙山镇总铺公社遗址



     大龙山镇原为怀宁县总铺公社,旧时为安庆府官道驿店,历史悠久。建国初属总铺区,有车津、桃园、丁家等乡,1955年并为总铺乡,1958年成立总铺人民公社,1980年总铺公社将辖区内向阳、东风、砂桥三个大队划归安庆市郊区十里铺公社,1983年社改乡,1992年更名为大龙山镇,2005年5月28日大龙山镇划归安庆市宜秀区管辖。










     
在安庆,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以“公社”为行政单位,甚至安庆市人民政府,就一度名为安庆市人民公社。不过安庆市人民公社存在时间较短,时间是1960年6月,至1961年5月,前后正好一年时间。人民公社最早在安庆城区出现,应该在1958年年底。











      目前,安庆唯一保存的人民公社在大龙山镇,从安庆师范学院后门小道一直驱车约5公里即到。面对唯一,值得留恋。
—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头像被屏蔽

0

收听

0

听众

259

帖子

禁止访问

注册时间
2012-8-8
精华
0
发表于 2013-5-20 20:44:06 | 显示全部楼层
长见识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0: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卒子走遍安庆——桐城新渡龙潭筹备仓

龙潭筹备仓



龙潭筹备仓,建于中华民国初期。位于桐城市新渡镇龙潭村黄畈村民组筹仓小学院内。

















    建筑坐东南朝西北,前后两进,面阔各七开间,两进之间两侧设厢房,各三开间,两进与厢房建筑将筹备仓组成四合院。筹备仓大门设在西北前进明间,墙壁上嵌有保捐碑”1通,特捐碑”2通,保捐碑刻当时各保所捐建仓银元数额,特捐碑刻有民国十二年岁次癸亥十二月。筹备仓廊檐环绕,青石柱础,穿斗构架,小瓦覆顶,风格简洁大方,宽敞精致。从筹备仓内特捐碑保捐碑所记,民国十二年,当地保、乡绅为筹备稻谷,赈济灾民以及修桥铺路所需而建该仓。



















龙潭筹备仓建筑规模较大,保存完好,是研究民国时期桐城经济、社会等状况的实物载体,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1:45:57 | 显示全部楼层
卒子走遍安庆——太平军枞阳望龙庵会议遗址
    枞阳望龙庵在枞阳镇一超然世间的寺庙。这是一座院落式禅院,白墙绿瓦掩映于竹林深处,望龙庵原名“望龙禅院”,创建于清初康熙初年(1664年),几经沧桑,兴废不一。庵内厢房几间,宝殿一座,见证着沧桑的“太平天国及枞阳会议军事文物记念馆”,似乎在提醒着人们,这座庵宇曾经的荣耀和沧桑。














    这是一座院落式禅院,占地近两千平米。进入山门就见正面的殿堂和两翼的厢房,佛殿里面的陈设与别处所异无几,正侧面方台上供着各类佛像,佛像前有婆娑的烛光,香烟缭绕的香炉以及供人长跪拜佛的蒲团。























    佛殿回廊相接的东侧厢房,一块匾额悬在门首:“太平天国及枞阳会议军事文物纪念馆”。步入馆内,纵横排列的玻璃窗橱里有旧时的长矛,大刀和土炮,有当年的文告、战图和信函,其中包括众人耳熟的《天朝田亩制度》的部分册页。这些染过风尘硝烟的文物,为历史作默默无语的旁证,向人们勾勒着那场战争的轮廓。













        
        据地方志记载,太平天国失败后,清军卷土重来将望龙庵洗劫一空,烧为焦土,现在的庵宇是民国初年重建而成。在望龙庵山门左侧的院墙下竖立了一方令人撰刻的碑石,它记载了庵宇的几百年沧桑沉浮,其中包括这一次灭顶之灾。










       枞阳望龙庵,在安庆太平天国历程中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3: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卒子走遍安庆——潜山县山谷流泉摩崖石刻



    位于安徽省潜山县天柱山镇风景村境内,现存唐(公元618年-907年)至民国(公元1912年-1949年)历代石刻400余方,以宋代(公元960年-1279年)石刻最多。




































































































































    安庆天柱山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景色(20张),石刻密布崖壁盘石及溪谷河床。题刻作者达数百余人,可查考者不下百人,唐代李德修,宋朝王安石、黄庭坚、苏东坡,明朝胡缵宗,清代张楷等名宦大家都曾题字崖谷。题刻内容广涉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各个方面;文体多样,有诗词、歌赋、纪事、题名;书体有真、草、隶、行、篆。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形成了一座天然的艺术博物馆和史料档案馆,为研究历史人物活动、文学书法艺术、自然和社会科学等提供了珍贵资料。







—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3-5-21 14:3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3-5-22 10:48 编辑

卒子走遍安庆——桐城文和园张廷玉墓



    清代康、雍、乾三朝元老张廷玉几乎是妇孺皆知,不过,您是否知道张廷玉是安徽桐城人?他告老还乡后在桐城度过了晚年,死后葬在桐城的龙眠山上,他的墓园叫文和园。














    文和园是清朝大学士张廷玉的墓园,位于桐城市北风景秀美的龙眠山麓,占地七千多平方米。










    张廷玉是康熙朝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次子。张英为人淡泊宽容,曾经一纸书信“让他三尺又何妨”,化解了家人与邻里的矛盾,被传为佳话。张廷玉颇有其父之风,为人谦和谨慎、不事张扬,为官五十年,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元老,两代宰相,被雍正帝称为“外和平而内方正”。




























    文和园内竹林石径,清幽宜人。拾级而上就到了张氏享堂入中门是一方照壁,前后两面嵌有“赞猷硕辅”和“调梅良弼”八个石刻大字。这是雍正七年和九年皇帝赏赐张廷玉的御书匾额手迹,夸他是赞襄谋划的辅佐大臣和贤能的宰相。中院前后进为享殿、廊庑等主体建筑,白墙灰瓦,古朴厚重。











    张廷玉不仅被皇帝视为股肱,在桐城百姓的眼中,他也是个体恤下情的好官。乾隆初年,张廷玉捐赠俸银六千两修建被大水冲毁的紫来桥。紫来桥取“紫气东来”之意,位于桐城东门,始建于元朝末年,其后屡毁屡建。今天,从桥面那光滑锃亮的矩形条石和深深的凹槽上,仍然可以想见当年紫来桥上的车来人往。张廷玉建桥解危救急,乡人感恩戴德,将紫来桥又称作“良弼桥”。












    张廷玉死后,乾隆奉雍正遗命下诏以皇族礼仪厚葬,加谥号“文和”,配享太庙,成为汉臣配享太庙第一人。文和园的后面就是张廷玉墓地,坐落于连绵起伏的山峦之间。站在墓冢前极目远眺,群山逶迤,气势非凡。墓地依山势递增,以墓冢为中心,中间是汉白玉石铺砌的神道。两旁的文臣武将,谦卑恭敬,默默守护着张宰相。石马、石羊、石狮等雕刻细腻精美,造型栩栩如生。整组墓表装饰物展现了墓主生前无上的威仪和恩荣。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这样一位重臣的墓碑居然是无字碑。可见他的清廉!


—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