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安庆商业系列(商贾云集老省会)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9 18: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柏岩(百安)老街
——安庆商业系列
第175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归安庆市代管的贵池县柏岩(百安)老街。本文特鸣谢池州市贵池区马衙办大路村孙述耀先生。

   位于贵池区棠溪镇百安村,这里群山环抱,树木葱葱,生态环境十分优美。历史上,这里曾繁荣于唐宋时期,由孙休(吴国帝孙权之子)后裔兴建,现存的老街为明清兴盛,衰败于解放以后。
   孙休是吴国帝孙权的六子,母亲是王氏。嘉禾四年(235年),王夫人生下孙休。孙休字子烈,孙休十三岁时,从中书郎射慈、郎中盛冲处求学;太元二年(252年)孙权病逝之前,孙休十八岁时,受封为琅琊王。
   据《虎林城志》记载,虎林在石城东十五里,孙权封子休为琅琊王,镇虎林城,是也。据考证,虎林位于今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据《括地志》记载,吴国孙权执政时期,虎林为戍守处,置督于此。
   一千七百多年,池州的“虎林城”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军事要塞,由吴国帝王孙权的六太子孙休驻守。孙休被吴帝封为琅琊王,居如今的池州市贵池区,与安庆一江之隔。
   孙休次子楚公,楚公任池阳(今贵池)刺史,晚年迁居贵池柏岩(又称柏严、后称百安)。吴国灭亡后,楚公隐居山林,据考证,楚公为柏岩(池阳)孙氏一世祖。此后此地一直是孙氏后裔驻守。  
   柏岩(又叫柏崖),现位于贵池区棠溪镇百安村一带,一条龙舒河(又称龙须河)从冲内流出,蜿蜒在青山之间,百安村四面环山,一条溪河,流经秋浦河,柏岩(崖)海拔约三百多米。
   此处千年以前遍地生长柏枝树,高顶间一个崖壁居柏枝之间,称为“柏岩(崖)”,随后迁徙此处的外乡人由于口声的变化,渐渐叫成为百安,就是现在百安的由来。
      唐朝时期,公元七百五十年前后,李白行至依山傍水、陡峭险峻的水车岭,诗兴大发,留下千古绝唱:“秋浦千重岭,水车岭最奇。天倾欲堕石,水拂寄生枝”,此处称为秋浦千重岭的,并非指秋浦河,而指龙舒(须)河。
     孙权后裔潜居在柏岩一带,至行公,北宋开宝三年(970年),孙权三十三世孙,柏岩一世祖楚公三十一世孙。
   宋朝末期,任北宋督尉,行公娶石守信(北宋将领)女儿石氏为妻,孙氏渐渐形成家族势力,于后期迁徙而来的石门高氏、曹村曹氏等族群互为邻里,相互通婚娶嫁,又繁衍了近三十七、八代人,距今已经八百多年历史。
   距家族族谱记载,这支行公后裔一直在柏岩山区潜隐,由于这里山高林密、交通不便,仅一条靠溪山路兴盛起于宋朝时期,衰败于明、清时期。卒子就是孙行(公)一支后裔。
   柏岩老街,现称为百安老街,雏形形成为唐宋时期,是著名的徽道交通枢纽,从陆路上走,南可达徽州、江西;东可很快到达米仓芜湖、六朝古都南京以及苏杭等地;
   向北几十里地就到达古城石城 ( 原池州古城 ) 。更重要的是沿着古武林河 ( 龙舒河、又称龙须河 ) 、秋浦河、长江一路水路上可达九江、武汉、重庆,下可达江浙、上海。
   大山里的百姓将山货、茶叶通过这条丝绸之路运输到山外,再运进生活必须品,此时孙氏行公后裔因人多地少已经外迁到南陵(丫山)、无为、铜城等地;其孙氏人口已达两万多人。
     老街兴盛于南宋时期。在宋朝特别是南宋时期,孙姓做官的特别多。许多当地孙氏在外做官告老回乡,都喜欢在柏岩这风景秀丽的地方居住,所以形成南北两条街:
     一条文官街,一条武官街。那时柏岩老街繁华非常。
   柏岩老街衰于元朝,毁于明朝时期。孙氏行公后裔一支又从棠溪镇曹村村湾里迁居到贵池区刘街镇查回一带,史称查回孙氏;现此支孙氏仅二百余口人。
   因孙氏抗击金人最顽强,南宋灭亡后,金人南下,当地孙氏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孙氏人口骤减,老街的杂货铺、茶棚被全部烧毁。
   元末明初,孙氏又被朱元璋大将常遇春、左良玉屠杀很多。柏岩老街再次面临人走巷凉的境地。
   明末清初时期,孙氏行公后裔被迫从湾里迁居至贵池区马衙乡枫山一带,现马衙办事处大路村,现此支孙氏统称枫山孙氏,又称大路孙氏,人口约两千余人。
   清朝,“洪杨之乱”,孙氏受到了灭绝之灾。在柏岩繁衍了数百年时期的孙氏所剩人口只有几户人家。后迁的高氏慢慢占据了主体。由高氏开设了酱盐店、布匹店、诊所(医院)、日杂店、天主教堂。
   现如今,已见不到老街的容颜,现在的柏岩老街仍保留着几幢明清建筑,这唯一的几幢明清建筑也多数是清朝时期建造的。柏岩老街已经已经没有了孙氏后裔,真是兴于孙氏,亡于孙氏。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9 10:39:18 | 显示全部楼层
鸣山刘王立明故居
——安庆商业系列
第17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鸣山刘王立明故居。

   刘王立明故居旧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仓镇鸣山村杨茗组。卒子于六、七年前到访此处,刘王立明故居已在旧址上重修。
   刘王立明(1896~1970),原名王立明,曾用名李梦梅、邝志洁。安徽安庆太湖人。福音小学毕业保送免费入九江儒励书院求学。
    民国四年(1915年)在儒励书院加入世界妇女节制会,并在中华分会中任职,王立明参加妇女运动的开始。妇女节制会是国际性妇女运动组织,偏重促进妇女身心健康,禁吸鸦片、节制饮酒、节制生育。翌年,王立明作为代表赴美国参加世界妇女节制会议。同年考取了留美学习的奖学金,在伊利诺州西北大学获硕士学位。归国后担任中华妇女节制会总干事,在全国广泛建立分会,发展会员,被推选为会长。创办《节制》月刊。
    民国十二年(1923年),王立明与刘湛恩结婚,刘任中华基督教全国协会教育总干事。次年(1924年),上海成立了妇女界国民会议促成会,王立明与向警予、杨之华、刘清扬等妇女界领袖共同参加了这个活动。
    民国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王立明夫妇在上海投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王立明即率领中华妇女节制会人员及时参加何香凝领导的中国妇女抗敌后援会,任该会农村妇女组织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沦陷,租界成为“孤岛”,王立明坚持留沪,带领中华妇女节制会参加了许广平领导的上海妇女界难民救济会,为难民救济工作日夜奔忙。
    民国二十年(1938年)初,因刘湛恩拒绝出任汪伪教育部部长而不断遭到恫吓与威胁。4月7日,刘湛恩被汪伪特务暗杀,王立明为纪念丈夫,在自己姓名前冠以“刘”字,以示永久的哀悼与思念。同年夏,刘王立明辗转武汉、重庆,继续从事爱国抗日活动。
    一九四四年,刘王立明在重庆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民盟中央委员。与李德全、史良等发起组织中国妇女联谊会,团结蒋管区爱国进步妇女,宣传民主、反对独裁专制,把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和妇女运动结合起来。
    抗日战争胜利,刘王立明返沪,投入反内战、争民主、反独裁的斗争。在李公朴、闻一多两烈士追悼会上,她与陶行知共同痛斥反动派的血腥罪行,向中外舆论界揭露反动当局摧残民权和践踏民主的罪行。还积极营救、援助被捕遭难的进步人士及家属。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政府宣布民盟为“非法”组织,刘王立明离沪去港,参加民盟中央在香港召开的一届三中全会,否认民盟为“非法”组织,表示绝不解散。
    一九四九年初,刘王立明接受中共邀请,由香港到刚解放的北平,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被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代表并参加开国大典。以后又当选为全国妇联第一、二届执委会常务委员,政协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和二届常委。
    一九五四年出席亚洲国际妇女会议,一九五六年出席世界妇女节制会第十次代表大会,被推选为世界妇女节制会副主席。一九五七年被错划为“右派”。六十年代初有关方面允许为她出国提供方便,她断然回答:“生为中国人,死为中国鬼,我哪儿也不去!”“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极大冲击,一九八一年三月十八日全国政协、民盟中央、全国妇联为刘王立明平反。
    刘王立明先生于一八九六年在太湖县花园乡余桥大队,杨茗屋出生,一九七零年四月十五日在北京去世,现安葬八宝山公墓。
    太湖县政府于二零一三年在原址重建刘王立明故居,二零一六年又在祖堂旁边修建刘王立明纪念馆。占地面积一千五百多平方左右,进行了环境进行整治。
[size=0.83em]DSC_0027.jpg (238.5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3 11: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琳胡玉美坤大营业门店旧址
——安庆近代商业系列
第178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玉琳胡玉美坤大营业门店旧址。

    胡玉美坤大营业门店旧址位于安庆市大观区玉琳路,是一处保存堪忧的古建筑。古建筑为二层建筑,小青分砖砌墙,门额上使用了灰泥定型字体“胡玉美坤大”,大门使用分板拼合式,为传统的店铺大门。
    百年老店“胡玉美”曾与老字号“全聚德“、“六必居”、“冠生园”并驾齐驱,产品名震遐尔,曾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南洋劝业商品会、上海国货展览会等金、银奖章九枚。这块黑底金字老匾,闪现出徽商的身影,留下胡氏家族的足迹。
    清朝康熙六十年(1721年),胡氏先人胡元彬由安徽徽州休宁县演川来安庆落户经商,以随后的二百余年间,家族已传十世,人口三百余人。除一部分族人住在安庆外,据了解大多分散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台湾等地,还有不少人居住在美国、加拿大等国家。
    胡氏家族迁入安庆后,在二百多年来的历史长河中,胡氏家族八代传人栉风沐雨,苦其心志,冲破封建势力的羁缚,在外国资本和官僚的挤压下求生存,在商战炮火中求发展,终于使“胡玉美”玉成其美,这个老字号“胡玉美酱园”百年兴盛不衰。
    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胡元彬的孙子胡家书与曾孙胡兆祥(胡氏家族四世)在八都湖附近甘庄继承祖业经营小酱坊。当时所生产的酱干、酱油等酱货,在城北集贤门旁摆摊出售,胡兆祥自己挑着酱货担沿街叫卖。为扩大销售市场,他也常搭船到对江的大渡口、张家湾、八都湖一带的村庄做酱货生意。
    此期间,相识了制豆腐的甘家父母与女儿,甘家豆酱制作的原料,引起年轻的胡兆祥的注意,当时安庆城内制酱的作坊有三十多家,原料都是黄豆,没有一家用蚕豆制酱,胡兆祥学习了甘家蚕豆辣酱的做法,并与黄豆酱做了比较,发现蚕豆酱色、香、味俱佳,具有独特的风味,其色泽红润,芳香可口,味辣而甘美。
    在当时安徽省会安庆,同样是各种各样的酱,但黄豆酱与蚕豆酱无法相比,后者味道好多了,发现这一秘密,胡兆祥激动不已,他想将蚕豆酱制作的秘方和工艺悄悄学到手,大批量生产蚕豆辣酱,占领安庆市场。但甘家将制作蚕豆辣酱的祖传秘方视为生命,不肯传授。在胡兆祥的多次请求下,甘家老父亲见胡兆祥为人忠厚诚实,便提出苛刻条件,要招胡兆祥为上门女婿,成为一家人后,才能满足他求艺的要求传授制豆酱的祖传技法。

    清朝道光十年(1830年),胡兆祥与岳父合资,在安庆北门外南庄岭合伙经营豆酱、酱油、酱菜及酱干等四种大路货,故店铺取名为“四美”酱园。
    清朝道光十八年(1838年),甘家便在大南门独资开办“甘玉美”;胡兆祥就在“甘玉美”斜对面的四牌楼街开设“胡玉美”酱园,这是“胡玉美”的名号第一次在安庆市井街头出现,寓之以“玉成其美”之意。同是“玉美”,两家酱园展开相互竞争,主持“胡玉美”店务的胡兆祥由儿子胡椿(胡云门)、胡杰(胡竹芗)辅佐。
    胡兆祥以传统文化打造企业,应变能力强,除坚守诚信外,广交商界朋友,拓宽销售渠道。并在管理上采取家、店分开,让店员放手经营设立账房,将收入、支出笔笔入账,随时掌握盈亏情况,建立严格的经济管理制度,增加资金积累,规定家族的人不许干扰店务,不许乱支钱物或赊货出售,不许私自和他人另立门面。
    并在民国时期,增设多间门店扩大经营,今天卒子介绍的玉琳胡玉美坤大营业门店,门头使用的是券式拱门,就是那个时期设立的。其旧址今天能够成为安庆文物保护对象,确实来之不易。

    而甘家,仍坚守乡镇小作坊那套经营,边生产边销售,家店不分;又缺乏营销策略,抱着“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传统观念,不愿加大宣传。虽然“甘玉美”也有精良制酱工艺,生产出来的酱制品同样是质量上乘,但由于销售不畅,产量始终上不去。到后来,经营衰落,入不敷出,不得不关店停业,将剩余资产转让给“胡玉美”。而通过历史上第一次兼并与收购的“胡玉美”,则越做越大,酱园也初具规模,在安庆产生一定影响。
    “胡玉美”鼻祖胡兆祥遵循徽商的遗训“商兴学,学护商”,重视智力投资,不惜代价把他们培养成经商人才。为使家族企业兴旺,以兴学定为发展之本,鼓励子女读书。家庭设蒙馆,请秀才为塾师,教子读孔孟的典籍,一面追求功名,一面护商。胡氏家族第五世胡椿(胡云门)、胡杰(胡竹芗)都进入省城官办的敬敷书院求读。清朝安庆胡氏家族有二人中举,七人赴日本留学。胡竹芗除经商外,还广交硕儒高士,诗词书画样样精通。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胡氏家族第六世胡远烈随中国实业考察团赴日本,曾被日本工商界邀请在“东京帝大”讲学,讲授中国传统文化对工商界的影响。他在考察期间留意东京及其它城市满街悬挂的商标广告,“仁丹”、“味之素”,以及“金刚石”、“狮子牌”牙粉等。从而,使胡远烈增强对商标的意识。同时,通过商标广告的宣传,使家喻户晓,打造出中国的名牌。随后,胡氏家族第七世胡国铨(衡一)、胡国泽来主导品牌。
    胡国泽曾受清朝重臣张之洞之召,被选派赴日本“东京帝大”学电机专业,毕业后在上海《新青年》杂志任过编辑。兄弟俩都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素质但“胡玉美”产品,胡远烈进言用安庆振风塔全景作为商标注册图案。理由是:“安庆为船形,坐北朝南,得大别山余脉之灵气,面向长江,依托迎江振风塔之福,基于千家万户之础,似船的桅杆扬帆出航,一路乘风破浪,示意”胡玉美“产品漂洋过海,远渡重洋,大吉大利。”经胡远烈一点拨,胡国铨、胡国泽心里豁然开朗,俩人精心研究将振风塔、民居、麦穗有机结合,设计在商标图案上。为了得到胡氏家族成员共识,胡远烈召集家族各房代表在迎江寺茶楼议定,对原图案进行修改,最后定为“振风塔”牌,从而使安庆振风塔首次进入商标图案。
    这是胡玉美商标定型后报请安庆知府、安徽巡抚主管工商部门批准,1907年11月报请清朝农商部核准注册登记。从此,“胡玉美”的瓦罐蚕豆辣酱的红色封口招牌纸,瓶装酱油的彩色瓶签,以及虾子豆腐乳的彩色包装纸,一律改为张贴“振风塔”牌商标。“振风塔”牌商标,背景采用几朵云彩点缀,以示振风塔的雄伟壮观;下方标有安庆“胡玉美”店号,寓意产品的珍贵,应努力攀登,不断进取。“胡玉美”的“振风塔”牌商标,随着安庆振风塔的名气与日俱增。几乎凡知道安庆振风塔的人,也都知道胡玉美酱园。
    从1910年到1929年,胡玉美“振风塔”牌商标蚕豆辣酱先后参加南洋劝业会、巴拿马万国博览会等赛会,荣获金、银奖章共九枚,使商品畅销国内外。商标又是“以诚取信,以义取利”的徽商精神的典范,“振风塔”牌终于名震天下。按书中所载老字号商标注册日期先后排列,“振风塔”牌商标,比中国名剪“张小泉”于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注册的“云海浴日”商标早二年;比江苏荣氏兄弟荣宗敬、荣德生开办的茂新面粉厂,1910年注册的“兵船”牌商标早三年;比上海“冠生园”注册的商标早十七年;比镇江恒顺酱醋厂注册的“金山”牌商标早二十一年。
    “胡玉美”非常重视产品商标及广告宣传,以安庆振风古塔作为自家的产品商标,为扩大其知名度,多次参与清迁劝业部在各地举办的展销会。1910年,其生产的振风古塔牌蚕豆辣酱和枸杞菊花酒在南京举办的商品劝业会上,经评委评议,最后由总审查长张謇终审,安庆“胡玉美”振风古塔牌蚕豆辣酱和枸杞菊花酒,分别获得“国光”、“日月”金奖、银奖,首次跻身于中国名牌国货之列。1915年由民国实业部举荐振风古塔牌蚕豆辣酱等产品,参加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国际巴拿马赛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向美国名牌艾蒙胡椒酱提出了挑战。“胡玉美”终获这届国际巴拿马赛会大奖,也因此“胡玉美”跃上国际名牌的排行榜。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24 14:46:24 | 显示全部楼层
“甄云阁”窑界石刻
——安庆商业系列
第179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甄云阁”窑界石刻,本文为作者过河卒子个人推测,不具备考古结论依据,仅提供参考。

    离安庆约三十里,有一处名为大、小缸窑的社区,现归安徽省桐陵市枞阳县,历史上这个地方一直归安庆管辖。今天卒子来介绍五年前发现的一处巨石上刻上的界址石刻。

   当时,卒子认为这里是否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为“某某阁”?在与周边百姓交流时表示此地数里外有云峰寺,但与此地相隔很远。带着这五年的摸索经验,今天卒子大胆推测——
    受封建统治制度和制瓷历史传统影响,清朝的民窑烧制的民用器皿的款识在题写上也有一定的惯例,而且各种堂名款吉语款等等。
    安庆,自江南分省后为安徽省会,民窑遍及安庆周边各邑。烧制瓦当、青砖、缸、罐、坛等等,款式多样,为了区别各县各窑烧制的区别,有些名气的窑厂在制坯时加上款号,如“继善堂”、“梓桑轩”等,有各式花押款、伪托款。祭器多用干支纪年款。今天卒子介绍的这个“甄云阁”实际是安庆府周边县为安庆府百姓制窑的窑号。
    清朝,民间窑器大多数落各种堂名款,如“澹宁堂”、“望吟阁”等,一般民窑器款则复杂多样团花款、方块款、豆腐干款、四朵花款等。
    大缸窑——古老的地名与村落,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早在宋朝未年即八百年前石姓的祖先迁徙此地,并开始制陶建窑,薪火相传,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大缸窑地名由此而得名。
  与安庆一湖之隔的大、小缸窑,是传统的为安庆府烧制各类民用器皿的窑场。这些窑场里制坯烧窑一代又一代相传,在最新一次整理和发现中,卒子发现原属安庆府桐城县枞阳镇缸窑的地方有一块巨石上有窑厂的文字记载。
    解放后,大小缸窑又新建了现代的窑厂,老的窑址已经不知详细地理和位置,这些老窑址与民间的房屋屋界有了分界,也就有了巨石上的石刻,直到卒子发现半山间的一块巨石上的石刻。
  大小缸窑遗址是一处为安庆府专门烧制民用器皿的古窑址。这些古窑址的是历史演变的一部分,也是大小缸窑烧窑制瓷的活化石。  
  由于大小缸窑周边有独特的陶土资源,邻近高山可供烧窑用的树林,为陶瓷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不仅能制造粗制土陶产品,同时还生产釉制陶器,如釉缸釉钵等。
    清朝建设的窑址与周边的民房之间,就自然有了界址。为了区别民房与窑场,在小缸窑半山间,有一块巨石,巨石上刻有“童界”“甄云阁界”,今天卒子才理解,这个叫甄云阁实际上是小缸窑的一个窑场窑号名。
  过去安庆文史界从未注意过的细节,如今有了更新的理解和深度挖掘。古朴厚重的大小缸窑,是民俗文化的一种载体,蓄含着周边县区制坯烧窑艺人世代相传的古老陶瓷制作技艺,展现大小缸窑近千年历史的发展进程。
  这个窑厂号“甄云阁”的发现,希望与安庆各界专家、学者、机构、个人共同研究。通过这个窑厂号石刻的发现,也展示了过去安庆府商业的繁荣。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 12: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泥老街“产氏染坊”旧址
——安庆商业系列
第1804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黄泥老街“产氏染坊”旧址。

    黄泥老街背靠潜山流下的皖水河,这里是皖水上的一个千年港口,又称黄泥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南部,是潜山的南大门,距潜山县县城四十多里。
    黄泥老街三面环水,一面傍山,地处一片平畈地区,土地肥沃,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黄泥港是潜山与太湖两县的边界重镇,地处潜山、太湖、怀宁三县接壤处,“一脚踏三县,一帆通四海”是黄泥镇最为现实的写照,素有“三县重镇,五邑市场”之称。
    相传元末明初移民当中,以孔、高、金三姓移民落户黄泥港,于是黄泥洲就有了六家店,故史书说“河南一条街,河北六家店”。
    明朝天启年间,黄泥港靠后店铺渐渐增多,形成以今天卒子介绍的产氏染坊为主的商铺较为集中的黄泥街,店铺发展到几十家。
    清趄嘉庆年间,街上店铺已有两百余家,成为潜山县第一镇。清朝道光年间,大小店铺超过数百家,人口三千有余,成为驰名全省的古镇之一。
    黄泥古镇临水兴镇成市,古商贸繁盛数百年。流经黄泥镇的皖水河,历史上皖水河面宽阔,黄泥港是长河中游的重要停泊码头。
    黄泥老街街区南傍长河而建,水映山奇,山衬水秀,农耕文化积淀深厚,黄泥镇人烟稠密、市场繁荣,山区的木竹、生漆,经山口至省城安庆再运往各地;外埠的货物,经水陆通道运到黄泥。
    黄泥老街的产氏染坊成为外地货主、船工在此争相购买的产品,并远销很多地方。历史上曾有南京秦淮河繁华相仿。
    清朝咸丰年间后,太平军路过黄泥老街,黄泥街周围成为清军与太平军的主战场。清军将领胡林翼、多隆阿与太平军将领陈玉成、李秀成多次在黄泥街、西竺寺一带大战,双方投入兵力各达数万。
    据民国《潜山县志》、《曾国藩全集》、《胡林翼全集》等皆有记载,至今黄泥街保留有营盘遗址。辛亥革命后,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军队多次经过黄泥街。夏斗寅部队在黄泥街驻扎数月。军阀混战期间,市镇萧条,经济萎靡不振。
    黄泥老街以中街为核心,向四周延伸出上街、下街、毛竹巷、油坊巷、金家桥巷、营盘巷、车水巷、霹雳巷及刘家巷等三街六巷,拱抱古镇。
    产氏染坊位于金家桥,是一幢皖派皖系建筑风格的古建筑,白墙黑瓦,店面开两开间,明清时期建造,为二层店铺,前店后坊。产氏染坊为穿枋式、外墙内枋、砖木结构,青砖黛瓦,两侧墀头,砖雕斗拱,齐檐封火、硬山顶,一楼石槛响板门,二楼女墙格窗,构筑精巧绝伦、恢弘气派,古街传统建筑群总体保存状况良好。
    黄泥老街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文化底蕴非常深厚。历来文人荟萃,名人辈出。诸多各族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遍布了三街六巷,应有尽有。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5 08:5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慈老街
——安庆商业系列
第1814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望江县太慈老街。

    太慈位于望江城郊、武昌湖畔,再向下就是长江。太慈老街,是一个有历史积淀和文化内涵的老街。
    在近一千多年的船运历史上,因境内背靠长江,面向慈湖、武昌湖,地势起伏、山峦重叠,是一片丘陵地带;武昌湖、泊湖水系从东北、西南相夹环绕全境,盛产粮、油、棉、鱼等,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素有“小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
    太慈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古望江县以十三寺为基本行政区划,太慈(寺)为十三寺之首,太慈因寺得名。
    元朝八大儒之一、学者王幼学(别号慈湖先生),清朝陕西、湖南巡抚、御史大夫余诚格均生于太慈。
    太慈寺,是唐朝天佑二年(905年)僧至祥所建,位于安庆市望江县龙山包下原太慈老街北端。解放后,这里成了太慈小学的校址。
    太慈老街这条已经完全没有了历史痕迹的老街,隐匿在现代繁华的街区里,卒子路过这里却是另一种感觉。
  太慈老街安静如初地保存着这个城市最后一丝老味道的便是七十年代的太慈工厂,一旁的红砖烟囱早已经不再冒烟。
 
    听街上上了岁数的老人讲述,当年穿行在窄小弯曲的街弄,一排排低矮的老屋子,七里八乡到太慈街上打工者很多。
    太慈老街北端是原建于唐朝的太慈寺。向老街上走,就是一家家卖些烟糖杂货的小店。
    临街的房屋多数已经在九十年代之后被拆除。如今站在老街上可以看见如今的老街,已经没有了老街的任何痕迹。
  
    太慈老街因周边有数个较大湖泊,盛产水上的渔产品,这里多河港、多湖荡,到处是水、是湖。据说当年的太慈乡境内,是著名的渔产品集散地。
  沧海桑田,又能遗存下多少的曾经,多少的记忆……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4 09:5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玉琳路宜棉商店旧址
——安庆近代商业系列

第18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玉琳路宜棉商店旧址。

    玉琳路宜棉商店旧址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西门老城区玉琳路244号。
    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为表达安徽人民对辛亥革命先烈宋玉琳的怀念,老省城安庆将出八卦门由太平寺向西一直到金保门的这条长街,易名为玉琳路。
    由此可见,玉琳路的命名,是安徽人民对辛亥革命先烈宋玉琳的怀念,现在的玉琳路街道故名于此。
    民国时期,玉琳路是条繁华的商业街,谦吉油坊、洪裕隆帽店、马春林花粉店,同盛裕柴炭店,恒信祥丝线店,震昌仁油铁号等从这里诞生,这些特色经营的商贸店,构成了玉琳路商业区的繁荣。
    解放后,玉琳路布市贸易街,率先突破皖西南地区之首,闻名全国。
    也就在这条安徽省近代繁荣的商业街上,有这样一幢清末建筑,宜棉商店旧址。宜棉商店面积约有一百多平方米,上下二层,二层为阁楼。

    宜棉商店的前身,是清末至民国期间在玉琳路上经营的老店铺。玉琳路商铺多数是二层建筑,二层均为阁楼式,木制。下图为民国时期的铜把手。

    解放后,在此老店铺上经营过多种商品。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宜棉商店开业经营棉制品,赢得全省人民的欢迎。下图为宜棉商店二层阁楼空间狭小、黑暗。
    宜棉,即是宜城棉制品的意思。改革开放以来,周边的城市棉制品品种繁多、质量优秀,很快在全省占得商机,宜棉商店也渐渐衰落下来。
    随着新城的建设,老城商业店铺的开发改造,如今的玉琳路街区两旁,百年老店相续关门、转行,这条近代商业老街连同宜棉商店也渐渐凋零。下图为宜棉商店二层阁楼的穿坊式建筑。
    玉琳路是安庆老城一条文化底蕴丰厚的近代商业老街,这条安庆老街有古城墙、大观楼、中共怀宁第一次会议遗址、孙中山先生领导中国人民反帝斗争的纪念标志焚烟亭、安庆皖民居最后遗存。下图为七十年代报纸,注意看,字体与现代报纸字体明显不同。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8-7 15: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关老街“泉水铺”
——安庆商业系列
第183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部分,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关老街“泉水铺”。
    桐城大关老街位于桐城市的北大门大关镇。卒子于二年前到访此地。老街仍保留着少量的清朝至民国时期的商铺。商铺前偶有几段麻石,或是当年商铺或是当年铺路的路石。
    大关镇自三国时期有古峡雄关之称,宋、元、明、清时为桐城九镇之一。
    大关始称“北峡镇”,清朝乾隆年间改称“大关”,大关街名称也由此而来。
    大关老街是安庆北大门,是二府交界处。老街街面已是斑痕累累,古时大关老街是一条全石头铺设而成的街道,石头已油光可鉴,街的中间有一条明显的沟痕,将街道按东西向一分为二,据说这条清晰的沟痕是独轮车日积月累碾压出来的。靠近街道两侧屋檐下是一条由北向南的水沟,水沟上盖着一米长的石条,水沟就是街道的排水系统。
    大关老街由北而南分为上街头、中街头、下街头,是旧时六安府、庐江府与安庆府的交通要道。全境三面环山,中部为丘岗,大关河、界河、兴店河、木桥河源流其间。
    桐城北乡的古镇大关,泛指大关街及其周边的小关、旵冲、麻山、猴岭、台庄等等,这里西、北与六安府舒城县接壤,东临庐江府庐江县交界。
    这里历史悠久,但自古以来,自然地形的变迁;沧海桑田的变化;行政区划的更迭,几经改易。说到大关老街,就要从“泉水铺”说起。
    大关之古称,上辈们众口一词。《桐城县交通志·清代桐城交通示意图》,大关位置处,没有大关,标名泉水铺。据古大道北路大道载:……该道由县治东作门出,向东经紫来桥,再向北依次经县前铺、陆家山铺、吕亭驿、卓家山铺、下梨桥铺、泉水铺、小关铺,至舒城县界止,长六十里……。
    《桐城县文物志·古洞崖》记载:古洞崖,居高临下,远眺“南峡戌”(小关),俯瞰“泉水铺”(大关)。泉水铺,顾名思义之称也!

    至于“泉水铺”是怎么来的?相传远古时代,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路过此地,见到处是泉水,捧水而饮、自言自语道,此乃何地?泉水铺。瑶池之水也!仙人命名,相传为泉水铺也!
    大关三面环山,地势形成盆地,两条河流顺着长长的街道两边在街尾交汇,形成水上之舟的船形地。上辈们说,相传远古时,大关街下五里地的台庄村盐店为东海稍,有盐船到此卸货,后来地壳延伸,船至尹河再到孔城镇,直至枞阳镇。
    泉水铺,泉水四溢。据《林则徐集》记载,清朝道光十九年元月(1839年)、己亥年,这年是农历猪年),林则徐南下禁烟途经大小关,“山路狭而泥滑”,崎岖难行,轿夫轮番担当,林则徐或下轿步行,终于翻过二道关隘。解放后,由于大小关地下水丰富,公路修建多次打下松木桩,再用山石抛填,还是溢出了泥水。
    大关街西马家畈六十余亩水稻田为陷荡田,全靠一眼泉水灌溉。其周边几乎家家都有水井,水井不深,水量却大,常年盈溢。不少人家锅台边一口水井,提水只用一个尺许长木柄的水挽子,随用随提,井就是水缸,十分方便。泉水透明无暇、清凉气芳、甘甜爽口的特点,创造出风味独特的地方美食——大关水碗。
     根据《桐城县志》、《桐城县文物志》记载: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张辽南下救皖城,闻城已破,遂筑垒于南峡(今小关)。据《三国志》、《三国演义》记载,三国时期吴黄武七年(228年),魏将曹休领兵十万人至皖城,吴大都督陆逊率部三路进击,曹休败走峡石遭吴军伏击,被斩获万众,到此称夹石。
    北宋以前,大关地名无考。北宋政和元年(1111年),始有北峡镇。南宋嘉定元年(1208年),北峡镇属全县九镇之一。明朝洪武元年(1373年),桐城县设枞阳镇、汤家沟镇、孔城镇、北峡关镇、练潭镇等五镇,大关即为之一的北峡关镇。
    桐城北乡人石印本《赵氏宗谱·赵忠愍公立朝居官事迹》中写道:明朝弘治十一年(1498年),“赵将军”遭奸臣所害,贬职来桐邑北峡关任巡检。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6年)为大关镇名之始,距今已有二百多年历史。全县设五乡二十九镇。桐积乡(即北乡)辖五镇之一的大关镇。
    《全桐纪略》载:明朝崇祯八年(1635年),仍称硖石(实为北峡关),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亦称硖石(实为北峡关)。《桐城县志》载,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九月二十八日(太平军)破北峡关(实为大关)。
    以前的大关,因泉水铺有丰富的地下水为名,以后的峡、关以地形、地势、地貌的特征为名。后地名又有“北峡”、“南峡”、“两峡雄关”、“北峡雄关”、“古峡雄关”、“古峡石山”、“峡石关”……连个“峡”字,有时也写成“峡”、“硖”、“夹”而不一。
    古老的大关镇二百多年镇名的历史已易址,大关老街从东边的台庄、王集等村,至西边的麻山、笃山、大平、汪墩村,南北通衢的古大道,西北为邻县舒城县,东为庐江县,旧时通往四县八乡的官员、商人、贩子、乡民往来频繁。加之三面崇山峻岭的阻隔,古镇大关成了一个峡长的三角地带,这些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资源,将成为安庆地区不可多得的资料之一。
(本篇完)

[size=0.83em]合成广告-1.jpg (220.0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3 分钟前 上传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8-21 16: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梅戏艺术馆藏珍品
第185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艺术馆藏珍品。
  位于安庆市湖心中路的黄梅戏艺术中心,有一批珍贵的馆藏珍品,通过这一件件艺术的珍品,带我们去了解一下安庆与黄梅戏。今天卒子通过一件件安庆各县不同时期关于黄梅戏艺术的展品照片,简单说一下安庆与黄梅戏之间的联系,仅是个人看法,欢迎交流。
  黄梅戏,最早称为黄梅调、采茶戏等,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经过清军、太平军战乱时期需求,得到发展壮大,在水运交汇的安徽安庆怀宁县石牌一带推向顶峰。
  黄梅戏与京剧、越剧、评剧 、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也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湖北、江西也有黄梅戏的表演团体。
  从历史看,黄梅戏是民间的一种自娱自乐的哼唱小调,从艺术的角度无法与其它四大剧种相并。但正是因为黄梅戏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通俗易懂,深受百姓喜爱。
  据说,黄梅戏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朝。或早于唐代时期,黄梅采茶歌就很盛行,经宋朝民歌的发展、元朝杂剧的影响,逐渐形成民间戏曲雏形。至明清时期,黄梅县戏风更盛。
  太平军驻守安庆时期、后来清军驻守安庆时期,文体娱乐活动极少,带兵打仗的太平军和湘军将士们在婚丧大事中,往往要民间戏班表演助兴,久而久之地方小戏经过匠人们的不断深研中,将原来老戏新唱、新编小戏,使得打仗之余将士们唯一消遣的精神生活之一。
  黄梅戏前身是地处鄂皖山区百姓的采茶调、采子、黄梅调等,后来统称黄梅戏。起源于湖北省黄梅县多云山区、太白湖畔的樵歌畈腔采茶调,形成于清朝道光年间。
  经长江传播到湖北、安徽、江西、江苏等省周边的广袤区域。邢绣娘、余海先等一批先辈艺术家为黄梅戏的形成、发展和流播作出过杰出的贡献。
  黄梅县地处长江北岸,旧时大部分地势低于江岸,有“江行屋上,民处泊中”之说,自然灾害频繁,水灾更为突出。频繁的灾害,迫使黄梅人纷纷学唱黄梅戏,以适应灾年逃水荒、打连厢、唱道情行乞他乡求生存的需要。这就大大促进了黄梅戏由山区向江湖平原地区的发展,向鄂赣皖毗邻地区的传播。
  清朝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为黄梅戏发展的早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为中心的地区,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从起源到发展经历了独角戏、三小戏、三打七唱、管弦乐伴奏四个历史阶段。黄梅戏发源于黄梅,发展于安徽安庆。
  解放以后,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黄梅传统剧目《董永卖身》改编成《天仙配》搬上银幕后,黄梅戏享誉海内外,成为全国“五大剧种之一”。
  民国九年的安徽《宿松县志》上记载有“邑境西南,与黄梅接壤,梅俗好演采茶小戏,亦称黄梅戏。”《中国戏曲曲艺词典》黄梅戏条目为:“黄梅戏,戏曲剧种。旧称‘黄梅调’。流行于安徽及江西、湖北部分地区,源于湖北黄梅一带的采茶歌。”
 
  一九五九年,由安徽省文化局编、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安徽戏曲选集》序中写道:“黄梅戏源于湖北黄梅县的采茶歌,清朝道光以后流入安庆地区。”
  石牌,安庆地区中部的一个乡镇。从岳西县流下的二条河流经潜山县汇集到石牌,再与太湖县长河水在此交汇,历史上,石牌靠水运繁荣一时。
  石牌是古皖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文荟萃,素称“戏曲之乡”。哺育出了“京剧之父”的徽剧,还哺育出了黄梅戏;“梨园佳子弟、无石(石牌)不成班”。这里曾诞生了清代戏剧界“四大徽班”进京发起人、“国剧大师”杨月楼(卒子曾介绍过),也孕育出了一大批黄梅戏艺术名流。
  清朝乾隆末期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黄梅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从来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
  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
  从清朝康熙、乾隆到光绪年间,是“三打七唱”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这个阶段全面实践了传统剧目、唱腔、表演艺术积累和剧种的广泛传播,期间传统剧目非常丰富,艺人能演出的本戏、小戏有二百多本,俗称“大本三十六、小曲七十二”。
  黄梅戏题材主要取材于真人真事,如《过界岭》等。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等。
  民国时期,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
  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彩腔曲调欢畅,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
  黄梅戏唱腔委婉清新,分花腔和平词两大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多用“衬词”如“呼舍”、“喂却”之类。有“夫妻观灯”、“蓝桥会”、“打猪草”等;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常用于大段叙述,抒情,听起来委婉悠扬,有“梁祝”、“天仙配”等。
  现代黄梅戏在音乐方面增强了“平词”类唱腔的表现力,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的主要唱腔;突破了某些“花腔”专戏专用的限制,吸收民歌和其他音乐成分,创造了与传统唱腔相协调的新腔。黄梅戏以高胡为主要伴奏乐器,加以其它民族乐器和锣鼓配合,适合于表现多种题材的剧目。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9-12 15:06:48 | 显示全部楼层
童铺老街
第186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童铺老街。
  童铺村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大别山南麓西南部,童铺村行政隶属范岗镇,西接青草镇,北毗黄甲镇。
  童铺村境内多山岗、丘陵,童铺河和巴铺河交汇而过,地形复杂。桐潜公路和童新公路穿村而过,交通便利。境内水面小,耕地少,丘陵山岗多,属典型的山区村。
  由于童铺村特殊的地理位置,森林资源十分丰富,人文景观颇多,最突出表现在:桃花洞、金鸡寨、牯牛石、千年古松、一九三九年桐怀潜中心县委所在地等。
  数百年来,经过百年的历史沉淀,一条长约五、六百米,宽约二至三米带着深厚文化积淀的童铺老街孕育而生,是江淮之间的一条已经渐行渐远的老街。
  过去的童铺老街与桐城其它老街一样,有着自己独特魅力。老街呈“一”字形,一条主街,总长约五、六百米,街道宽度约为二至三米左右。
  过去街、巷均为麻石所铺,店铺房舍皆为青砖灰瓦,多具飞檐翘角,木镂花窗,栉次鳞比,颇具江南水乡特色。
  明清时期,童铺老街作为连接江、巢、淮等地的散货基地,非常繁荣,清朝咸丰年间受到的战乱时期遭到破坏,清朝同治年间以后才得到重修。
  据史料记载,清朝年间,童铺老街曾经经济繁荣、老街商户多达百家,周边四里八乡百姓常到此进行交易。
  位于范岗镇童铺村的“戴长春饭店”旧址,就位于老街上。当年“戴长春饭店”为了掩人耳目开饭店用的碗柜、桌椅、躲藏过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安全转移的秘密沟渠,戴长春夫妇二人为桐怀潜地方抗日战争所作的巨大贡献。
  “戴长春饭店”位于原童家铺老街中心,原为中共桐怀潜中心县委地下交通联络总站,戴长春同志任站长,其妻邵先启同志协助工作,一九三九年底至一九四零年初,在白色恐怖下,戴长春同志利用交通联络总站为中心县委完成了护送党员和知识青年二千余人安全到达解放区的任务。
  一九四零年底,由于叛徒出卖,戴长春同志不幸被捕,敌人对其严刑拷打,妄图得到更多的机密,但戴长春同志坚贞不屈,大义凛然,始终没有泄露党的任何机密,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一九四一年四月,戴长春同志在桐城英勇就义。
  童铺老街上过去有一座石桥,麻石制做,解放初时,被大洪水冲毁,现不存。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9 23: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浮中中大楼旧址
第18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浮中中大楼旧址。
  浮中中大楼旧址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浮山中学内。历史上,在建造中大楼时,仍属安庆府桐城邑,故《卒子走遍安庆》将浮山中大楼归为安庆古建筑类。

  中大楼建成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罗马式建筑风格,上下两层,面积858平方米。

  中大楼小青瓦屋面,青砖墙体,为“洋灰”水磨石地坪。中大楼与安庆同时期民国建筑同出一脉,吸收了安庆地方建筑的精华。

  中大楼南边走廊外侧有水泥预制栏杆,中堂左右有通道,架有木质楼梯。中大楼东西楼梯外侧上下两层为旧时教室,楼上中堂为旧时图书馆,楼下中堂为旧时教务处,现已改作他用。

  中大楼楼于1941年曾遭日机轰炸,东西两角可见修补痕迹。2012年12月26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七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浮山中学坐落于枞阳县浮山南麓,是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浮山中学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的浮山图书馆附属小学;

  民国十七年(1928年)增设初中,更名为安徽省浮山公学;民国十九年(1930年)更名为安徽省私立浮山中学;后又更名为安徽省桐城县私立浮山中学;1949年由私立改为公立,先后更名为皖北安庆行政区公立浮山中学、皖北区浮山中学、安徽省浮山中学;1957年更名为安徽省枞阳县浮山中学。
  民国十三年(1924年)夏天,房秩五辞去芜湖道尹后,住浮山寺中,与旧友动议浮山兴学之事。后房秩五邀请发起人和浮山周围的寿龙山保、石山保、柳子寺保、白湖保有关人士在浮山华严寺召开会议,建立筹建班子,商讨办学事宜。同年,逐步建成四合院校舍,开办了图书馆。  
  民国十四年(1925年)一月,开始招生,校名定为浮山图书馆附属小学。二月,小学开始正式上课。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小学师生集会,声援上海工人,反对日本。

  民国十六年(1927年),蒋汪合流,屠杀共产党人,上海、安庆等地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转移到浮山小学避难。同年,浮山小学第一届高小学生29人毕业;首座大楼竣工,并购置图书万余册。

  民国十七年(1928年),开办初级中学,成立校董会。后初中部开学上课,浮山图书馆附属小学易名为安徽省浮山公学。学校秘密建立了中共党小组,属桐城直属支部领导。

  建国初期,根据桐庐县人民政府指令,私立菁华中学、私立鹞石初中并入浮山中学,校名更改为“桐

  1950年2月,学校更名为皖北安庆行政区公立浮山中学。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52

帖子

E粉新人

注册时间
2013-6-10
精华
0
QQ
发表于 2022-8-12 10:5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了您在E网的多篇游记,很惊讶,安庆应感恩您的付出,可惜接触迟,否则问一下是否可以加入卒子团队!另外问您一下,可知道民国到567年代安庆有个叫湧德兴的商行,做的铜制品生意,铜壶,铜碗等,不知道来龙去脉,求问一下
广交友,多集藏,拓宽人生路,不停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22-8-30 16: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思寒 发表于 2022-8-12 10:59
拜读了您在E网的多篇游记,很惊讶,安庆应感恩您的付出,可惜接触迟,否则问一下是否可以加入卒子团队!另 ...

感谢阅读!

对上述的商号还不了解。

欢迎加入卒子团队和卒子一起《卒子走遍安庆》!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