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安庆旧址遗址系列(硝烟散尽城凄凉)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21 18:0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梅湖颚子港永镇寺与永镇庵碑记
——安庆寺庙道观与碑刻系列
第172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梅湖颚子港永镇寺与永镇庵碑记。特别鸣谢潜山市地方文史专家郑炎贵老师提供帮助!

   在没有到达梅湖前,原以为梅湖是一片湖,到了之后才知道,梅湖没有湖。
   梅湖位于潜山市王河镇丰收村,地理位置为潜山市最南端,三面环水,长河与前河交汇处。
   两条河之间的滩涂地带,是一个类似安庆沙漠洲一样的三角洲,这里两岸由于河流冲击作用,大量河砂囤积此处,一到雨季水量充沛时期,两河水淹连片,故历史上称为梅湖。
   梅湖两侧分别有二条安庆境内著名的河流,一条是潜水,一条是太湖河,这两条河在梅湖交汇,近现代,梅湖建起了圩题,兴建了蓄水闸,成为“鱼米之乡”。
   梅湖沿潜山为界,与怀宁县腊树镇毗连,一河两县,这边是潜山市王河镇,那边是怀宁县腊树镇。数百年前,无论是太湖河还是潜水,可能均比现在要更宽、河床要深。
   王河历史悠久,沿潜水向下与黄泥镇接壤,盛产舒席,为中华一绝。
   在梅湖,原有一个著名的小港口,名为颚子港。长达数百年的兴盛之后,如今已经只剩下遗址。历史上,这里曾是三县八乡百姓来往的水上交通港口,又是军事前沿重地。
   太平军与后来的清军战潜山时,都曾有先锋军乘坐木舟从颚山港下,顺陆路过王河,两军的水路军沿皖江而上,通过颚山港,可以顺水而上到潜山梅城脚下,另一路顺太湖河而上,能到太湖县小池镇附近,连通这两县的唯一水路通道的重要港口就是黄泥港和颚子港。
   太湖军和后来的清军均是率领大军迅速从怀宁县一侧的皖河顺河而上,由各自的水路先头部队占领沿河两岸,再为后面的辎重部队铺路,太平军和后来的清军庞大的辎重船队通过狭窄的皖河需要更多时间。
   安庆仅怀宁县小市镇与潜山市王河镇就各自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字均叫“永镇庵”。永镇庵原为府主神庙,是为了纪念彭潭府主,彭潭府主为元朝中期(1280至1350年之间)一位地方官员,当时彭潭府相当于现在的潜山市、怀宁县、太湖县与望江县四县范围,府主称为彭潭府主老爷。
   永镇庵,原名府主神庙,是道教庙庵,不是佛教寺庵。据有关资料考证和潜怀县志记载,永镇庵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距今已经整整四百年了。
   永镇庵的得名可能与怀宁县小市的永镇庵一样,均是建在潜水之滨,古安庆人在河两岸建庵守之,而且加一“永”字,取永久镇住之意,因而得名。
   卒子周六到访永镇庵,在庵角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是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一块是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永镇庵的碑刻。
   永镇庵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功德碑记记载,这里原有府主神庙,建于颚镇,由当年的住持僧普云监督修建,往来的江西省进香的香客众多,其中有一位叫徐西翰的江西县湖口县的香客当年捐钱一千多钱。
   永镇庵功德碑记,长约一米,高约一米三,厚约三十公分,为青石雕刻,字迹一般,据碑上记载,潜邑一位叫张行健的香客,捐自家山田一丘等等。
   据重修永镇庵碑记载,当年十里八乡的百姓捐钱重修永镇庵。该碑为青石雕刻,为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永镇庵的碑刻。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太平军驻怀宁县首领下令,太平军水军乘木舟到达永镇庵,将永镇庵拆毁,其木料砖瓦通过木舟运到怀宁县猫山一带建军营(卒子前期已经介绍),从此永镇庵毁于一尽,仅存庵基。
   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五月,由于潜水上游河水暴涨,河堤溃堤,将永镇庵庙基冲毁成潭。从此,永镇庵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29 09:3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永岗青砖窑旧址
——安庆商业系列
第174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王河镇薛家岗村原永岗村的青砖窑旧址。

     王河镇位于潜山市南部,素有“舒席之乡”、“鱼米之乡”美誉的,这里古时水运较为发达。
     永岗村,现已不存,并入王河镇薛家岗村。东隔潜水,隔河与怀宁县石牌镇大洼乡相望,过去是个靠水路运输的村落。
     王河历史悠久,陈了盛产舒席,还有长江中下游文明发源地的薛家岗古文化遗址。在永岗村,早在六千多年前就有祖先活动遗迹,今天卒子介绍的青砖窑也就在这里。
    永岗这里的土地沉积着古老传统的文明,这里水土沾染着先人的灵气、孕育着勤劳聪慧的潜山人,古时他们通过水运走南闯北,将烧制好的青砖运到通过潜山河,再到长江,运到发达地区,成为安庆商业的一部分。
    永岗青砖窑是卒子走遍安庆在2014年时发现的安庆地区为数不多的纯手工的青砖窑。该窑建于何时不详,目前仅存三座,全部废弃。
    清末至民国时期,王河就有土窑烧制青砖,用于建筑。解放后,王河一带每隔数十里地,空旷之中,就有一支青砖窑,永岗一带粘土粘性较好,烧制出来的青砖密度高、强度大。
    青砖窑通过窑囱排出来的青烟,一股一股的,很是壮观。
​    永岗青砖窑规模不大,在路边,占地约三百平方左右,形如四五米高的小山包,立了一根粗短的烟囱,窑是砖石砌的,缝中长出一丛丛杂草。窑场空空,堆满的垃圾。
​    卒子见过安庆地区各种烧制度青砖的古窑。这些古窗燃料是松毛(松枝)和一块块手腕般粗的木柴,用来引火或助燃,后者为主燃料。这些松毛和松树,是潜山主植物,在王河镇至黄铺镇,再向太湖县小池镇一带,盛产这种松树。
    制做土坯晒干后的生砖生瓦入窑内,堆放在窑内不同角度,留好火道。开始点火,连烧大约十昼夜,传来柴禾被火舌撕裂的噼啪响。
    此时烧窑人不时上窑顶加水,生砖吸收火的精气和水的阴气。熄了火,封窑四五天,等炉温慢慢冷却下来,直至“闷”熟,开窑出来的砖瓦是青色的。拿指关节敲,声响是“当当当”的。硬梆梆的砖和瓦,留有窑温。
​    七十年代以后,永岗这些砖窑开始被生产红砖的窑厂所排挤,红砖窑占地几十乃至百亩,红砖生产也机械化、大型化。
    目前,安庆地区的青砖窑基本难觅踪影,有些青窑已拆、挖掉,能够保存下来的极为少见了。现在就是几十年前的有些旧红窑也废除,也被拆除了,再过若干年后,青砖窑就真的在安庆这片土地上消失了。
[size=0.83em]20141214 147.jpg (433.2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29 16: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龙山师(狮)山岭
——安庆风景系列
第174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大龙山师(狮)山岭。

    大龙山师(狮)山岭位于五横乡与罗岭镇接壤,这条山岭直连大龙山的三县尖。大龙山师(狮)山岭有着大量的青翠的竹林、枫香树和苍绿的杉木,但更多的是松树林。
    这条山岭是田畈连接大龙山的北面重要一条山岭,这一带有大小几十个山头,它从田畈间陡然延伸到海拔六百米的山岭。
    古时,从罗岭或五横要登上三县尖,就必须从师岭上登三县尖,这是卒子尝试过大龙山完全不同的路线其中的一条,这条路较为难走,其中一段路垂直达六、七十度,需要花三四个小时才能登顶。

    大龙山师(狮)山岭的路蜿蜒山道,路程约有十多里。这条路不是走在山脊上,而是山脊下约一百米的山腰处,这条路较为难走容易迷路。
    在高大的杉树、栎树和松树混合林,再向上就是师岭。师岭又称狮岭,究竟是师岭还是狮岭,谁也说不清。这条山道是登山者自我挑战的好地方。
     师山是大龙山的一个小山头,卒子在以前的游记中曾写过,“石门九不锁,天门夜不关”。这里曾是清朝咸丰年间湘军驻守的山岭之一。
    大龙山很多山峰,西北部的师山,主峰师山尖,海拔约五百多米,曾是湘军曾国荃的瞭望哨,卒子曾介绍过。
    师山为一方祈祷之处,山高千刃、起伏顿挫、奇形怪状、千百万变,师山壁立、嵯峨怪石,这里是整个一条山脊通往大龙山三县尖。师山是大龙山一处自然风光的圣地,与罗岭镇至五横乡交界处,海拔约五百多米,是怀宁县内名山之一,现为安庆宜秀区。
    古时,怀宁、安庆、桐城几地百姓西从师山岭头翻山至三县尖,再到杨桥等地,现在上山的土路,还有少部分石条可到山顶。
    大龙山师山岭是大龙山北部的一个重要山头,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成为历朝历代封锁安庆北大门的重要战略高地。
    清朝咸丰年间,大清国的中兴之臣曾国藩正率领着他的湘军主力围攻长江下游的重镇安庆。为了攻下安庆,湘军几乎是不顾一切。太平军为了救援安庆也是绞尽脑汁,先有陈玉成率军西征湖北,后有心不在焉的李秀成象征性的从江西进军湖北,洪仁也是亲临安庆城下。陈玉成在折回安徽之后,与湘军在安庆城下对峙了一年有余,屡次组织援军,最终安庆还是被湘军攻陷。
    安庆究竟在太平天国时代是怎样的重要,以至于让湘军和太平军双方都不顾一切的争斗控制权?在太平军丢失安庆之后,太平天国再也没能扭转颓势,一步步走向了灭亡。首先,长江安庆段地形险要,相对其他的沿江城市,既位置重要,又有险可守。
    安庆老城北靠群山,也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大龙山,南临长江,东西临湖(河),且位于长江弯道处,水流相对湍急,没有任何一个方向是平坦开阔的,无论从哪个方向攻击安庆,都是相对困难的,因而安庆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湘军以安庆为大本营,他们屯集在安庆大、小龙山和周边重要战略要地,向驻守安庆周边的太平军发起一轮又一轮的猛烈攻击,此就有“万里长江此封喉”之意了。
[size=0.83em]20150523 279.jpg (265.5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3 09:1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赵河屏风寨遗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75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赵河屏风寨。

    赵河村位于汤泉乡与牛镇镇之间,赵河村原为赵河乡。这里有古赵河街遗址,过去这里曾经繁荣一时,地形地貌特殊,背靠屏风寨,东望鸡子尖,芹河和王家河从东西两边蜿蜒而下汇入赵河老街口的赵家河,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自然环境赋予特殊的含义。
    自古以来这里的殷氏、赵氏和睦相处,约定俗成的又因人口稠密,使得这里的土地异常珍贵。
    今天卒子介绍的屏风寨,古已有之,相传明朝时期,这里就有了古山寨。这个寨子就一直延用至民国时期。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在牛镇镇赵河乡。
    屏风寨山顶有一石洞,深约三十余米,可容百余人,因地势险要,古时山上有寨。几年前,卒子曾来到访这里。全国叫屏风寨的不下多处,仅大别山就有二处,一处在安庆,一处在湖北蕲春。在屏风寨寨边,还有很多当年开采石料的残件,使用的小头铁钎将石料开凿出来。

    屏风寨脚下就是赵河中学,据《太湖县志》记载:屏风寨海拔约近九百米,主峰悬崖峭壁,地势险要。传说在太平天国时期,有一支太平军(当地人称“长毛”)余部,曾在这里安营扎寨,生活过多年。
    据省文物局考古专家发掘此处为太平军战斗过的遗址,屏风寨遗址依山而建,因地制宜,易守难攻,遗址上的寨墙及营房用石料堆砌而成,有两门。”
    据《太湖县志》(1995年版)记载:“清朝咸丰九年(1859)底至十年初,太平军英王陈玉成率部与清廷总兵鲍超的‘霆字营’在太湖县小池驿激战一场,双方各伤亡千余人,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小池驿之战’。”
   “咸丰十年(1860)正月二十五日,多隆阿从新仓渡河,与太平军战于余贯嘴后佯败以诱,候选道蒋凝学伏兵于两翼,鲍超突围而出,太平军与之激战失利,伤亡甚重,退往桐城。太湖城为清兵占领。”
    太湖失败后,太平军陈玉成部除主体撤退到桐城外,还有一小部分躲进了当时属于深山老林的赵河乡的屏风寨,大约几十人,当地百姓称有三百余人。这几十人在山顶上筑建石寨,他们用毛竹、木料和石料、茅草筑建起茅屋住人守寨。
    屏风寨东面是芹河,南面是烟火寨,北面是老虎洞,只有西面一条上山的小路,而且山高路陡,易守难攻。正是有了这样一个特殊的地理位置,太平军才在此安营扎寨,修筑工事,同时依托屏风寨上肥沃的的土地,开荒种地,过上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屏风寨地理环境复杂为了抵御清军的围剿,太平军残余部队在屏风寨上利用天然屏障,用石头搭建寨门,垒筑石墙,并利用寨上的一个深达三十余米,可容百余人的石洞,坚守了多年。
    后来,清军纠集当地武装,对屏风寨上的太平军余部进行围剿,山上官兵凭借有利地形,用滚石垒木进行反击,虽经激烈奋战,终因寡不敌众,最后剩下六七名太平军人从南悬崖口跳崖自尽。现存山寨边的巨石上的旗杆孔,当年就是插着旗帜使用的。
    时至今天,许多老年人说起这“人骨头沟”地名的故事,还心地动容。七十年代初,当地村民因建房需要石料,拆除了寨门及石墙,本已荒废的太平军遗址更是遭到了毁灭性的的破坏。
    洞前那块宽阔的平地已是茂密的树林,只有平地旁边的巨石上还有当年的人工遗迹,南悬崖口以及洞顶四周的巨石上那一排排插旗用的石眼。
    安庆还有很多的山寨,一部分是建于宋末元初以“抗金”为主的,一部分是建于元末明初的“抗元”为主的,也有是在清朝中期咸丰年间太平天国时修建的;这些山寨均有石垒的寨墙,有寨门保持完好的,也有寨门寨墙已不复存在但还可辨认遗址的。不过,几乎所有的山寨,碓臼、油盐凼这些保障“寨民”生活的必须设施都还可见,也能让我们想象到当年寨民之生活是何等艰辛了。
    屏风寨山顶有一石洞,深30米,可容百余人,因地势险要,古时山上有寨。屏风寨一侧,巨石林立,风景还是非常漂亮的。
    如今,屏风寨上,当年那个巨大的石洞还在,洞内曲折蛇形,石壁陡而光滑,洞顶巨石覆盖,有“一线天”奇景。站在屏风寨上,能够瞭望的赵河乡还能够看到汤泉乡、牛镇镇等地。
[size=0.83em]DSC_6839.jpg (342.6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8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15 09: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小龙山聚仙宫逍遥台与太平军军火仓库遗址
——安庆风景与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75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小龙山聚仙宫逍遥台与蓬莱三仙石,太平军军火仓库遗址。

    小龙山因地球亿万年前火山运动,在地壳内、外应力作用下形成特殊形态的巨石地质景观而得名,最高峰龙头峰海拔五百二十余米,是一处风景不错的景区。
    小龙山以奇峰、秀水、神石、幽洞、白玉兰闻名于世,被称为“五绝”。小龙山以石称奇,奇峰有龙头峰、织女峰(猴子峰)、罗汉峰、牛郎峰、莲花峰等。小龙山蓬莱三仙石相互叠加,使之形成了聚仙迷宫,迷宫千姿百态,洞中有洞,窄处仅可一人侧身而过,宽处却能容纳百人围坐。
    传说这里曾是黄帝和炎帝结盟驻跸之所,每年二月初二玉兰盛会时,各路神仙也都要来此聚会议事。怪石有神猿问天、蟠龙抬头、灵蛇出岫、蓬莱三山、鲤跃龙门、五福临门、狮回首、神仙居……
   龙山凤水之所以这样清幽灵动,就是因为它浸润着水的清纯。小龙山濒临菜子湖,山环水绕,刚柔兼济。这里在清朝咸丰年间的清军与太平军战争中,更是对峙的前沿。
     据了解,百年前,太平军一支部队就曾驻扎在小龙山群山间,现在的小龙山聚仙迷宫就是当年太平军藏匿军火的仓库遗址。
    “聚仙迷宫”主要由神龙洞、聚仙宫、万鹿洞组成。这里完全由巨石相互叠加形成,巨石之间曲折回环,千姿百态。
    太平军石达开曾奉令率太平军三次攻打安庆,与清军浴血奋战。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癸丑年二月,石达开带领先头部队攻占安庆后,不久又被清军占领。六月上旬,太平军火速调集军队反攻,又遭遇失败。九月下旬,石达开率领军队再次攻打安庆,终于夺回安庆城;设防驻守,建政安民,此期间筹建太平天国安徽省新政权,并指挥太平军西征,开辟与治理安徽乃至沿江根据地。
    石达开在安庆城驻守先后有两年半之久,在安庆坚守最长的一位。现珍藏于南京太平天国档案馆展出的“石达开在安庆指挥部”照片中,屏内建坊,左右为东、西辕门,门内鸣楼二,坊内为仪门,自仪门历阶至大堂,门前有雕梁画栋的石柱点缀,门口有石狮护卫。这与程晓苏先生在《安庆旧影》一书中,对巡抚部院的表述相吻合。清朝的巡抚部院,设在今天的人民路,原安庆市委旧址,现为徽商银行。
    石达开除在安庆指挥部召集军事会议,研究西征战略外,还在此推行新的政策法令,奖掖私营工商业,发展安徽经济,巩固太平天国政权。
    此期间,石达开向天王洪秀全上书奏疏,史称“石达开安庆易制”,洪秀全心情豁然开朗,立即批准他的易制。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春,“安庆易制”文告正式颁布,被太平天国称为“醒世文”,引起安徽全省的震动。石达开率先在安徽农村实行“按亩征税”,安徽沿江、巢湖一带便成了太平天国的粮仓和西部屏障,使太平军能长期与清军抗衡,从而延长太平天国的政权。
    石达开的“安庆易制”,是兴太平天国经济之重举,在历史上留下光彩的一笔,也提高了安庆在全国的知名度。天王为奖励石达开,将太平天国每年一次的科举殿试,改为翼试,并在石达开生日这天举行。1854年翼试诗题为“翼化如春润”,彰扬石达开在安徽安庆之功。
     据史料记载,安庆罗岭小龙山一带,曾是太平军军火库遗址。据巨石山旅游公司对外宣传中提到的,聚仙迷宫就是当年太平军藏匿军火仓库,当年太平军将抬枪枪子和火器火药藏在洞中,进行防潮防水处理。

  据《桐城县志》记载,清末时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率军攻克桐城县后,为进军安庆府,曾在当地驻下进行军事准备。综合史料记述和现场情况分析,该聚仙迷宫极有可能是太平军经罗岭向安庆府推进过程中使用过的军火仓库。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17: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紫山翠乳峰与佛指峰(曹休兵败陆逊处)
——安庆风景与军事遗址系列
第176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金紫山翠乳峰与佛指峰。

  翠乳峰位于万佛山风景区的老佛顶之东,因山形似少妇乳峰而得名。
  翠乳峰山高海拔1207米,从群山之中突起,山体圆浑,饱满挺拔。峰上松林茂密,四季常青,绿得可爱。每逢雨过天晴,岚气带围山腰,风景迷人。
  翠乳峰位于安徽名景位于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海拔1207米。此山松林苍翠,呈半圆形,峰顶突起,挺拔饱满,形似少女乳峰,翠乳峰因此而得名。
  金紫山(舒城称为万佛山)、安庆称为金紫山;金紫山的历史文化蕴含厚重,相传汉武帝天柱封禅,北望老佛顶,为其动容,欲亲自驾凌,后来终因道路险阻,而望峰兴叹!三国时,安徽境内是兵家相争的战略要地。
  三国时期,黄初元年(220年),曹丕称帝,曹休升任领军将军,追录前后功勋,封东阳亭侯。曹丕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接替夏侯惇屯驻汝南郡召陵县,负责抵御孙权。当时孙权派遣将领屯驻历阳,曹休到任后,立即率军将之击破,又另遣兵渡江偷袭,烧掉了吴军设在芜湖的军营数千家。
  黄初三年(222年),曹丕亲征,兵分三路讨伐孙权,任命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督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豫州刺史贾逵、兖州刺史王凌等诸州郡二十余军从东线出击洞浦。另有上军大将军曹真从西线进攻江陵,大将军曹仁从中线出击濡须口。

  曹丕下令曹休的军队立即渡江,但东吴的救援船队很快开至,收拢了散卒后退还江南。曹休命令臧霸率领万余人乘轻船五百追击,攻袭徐陵,杀略吴军数千人。随后,吴将全琮、徐盛率军反击臧霸,击退魏军,追斩臧霸的部将尹卢,杀获数百。由于当时三路大军中除曹休取得大捷外,曹仁在濡须口惨败,曹真则在江陵未取得实际战果,因此曹丕下令撤军。曹休被拜为扬州牧,屯驻东南边境防止东吴进犯。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驾崩,曹休与镇军大将军陈群、中军大将军曹真、抚军大将军司马懿四人受遗诏辅政。魏明帝曹叡即位后,曹休进封长平侯。当时吴将审德屯驻皖城(安徽安庆市潜山),曹休将其击破,斩杀了审德,收降了吴将韩综、翟丹等人。遂增邑四百,并前二千五百户,迁大司马,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都督扬州如故。
  在曹休驻守安庆潜山时,琅邪太守孙礼也劝谏曹休不可孤军深入,但此曹休立功心切,没有听从。在金紫山遭遇到陆逊等部队数万人的突然袭击,曹休退却时行军受阻而十分缓慢。吴军在其后紧追不舍,魏军无心应战,被斩杀万余,丢弃军械车马无数。曹休突围至夹石(卒子此前介绍过),但此处退路已被孙权阻断。
  曹军士卒前无无退路、后又追兵,惶恐之下陆续叛逃,曹休的人马几乎已经溃不成军。此时,贾逵所部的援军经过备道兼程的挺进后及时出现在夹石,吴军以为魏国救援大军已经来到,于是迅速撤离战场。贾逵其后又拿出粮食和军资供应曹休的军队,才使曹休免于全军覆没。陆逊与曹休就曾大战时均有记载。
  新罗国王子金乔觉去九华山之前,曾在金紫山修炼过,后因山势过于险峻,才改去九华山,现仍留有“乔觉洞”;被誉为北宋第一大画家的李公麟晚年曾在此写生作画,山上还留有公麟亭、公麟画台、黄山谷小坐处的谷子口等遗迹和美丽传说。
  佛指峰位于主峰老佛顶(海拔1539米)的正文,这里酷似弥勒大佛手指,气势宏伟,俊秀的群峰拱卫其四周,形成佛指拜祖之景观,是绝胜之地。
  佛指峰为花岗岩为细粒花岗岩、石英二长岩为主。岩体内岩石节理、裂隙发育,在漫长的风化剥蚀及重力作用下,形成了的奇峰、怪石及峡谷地貌景观。
  佛指峰其实并不是什么山峰,它只是一处被人为刻意定义的石头群。位于佛指峰上方的柱突尖、矗突尖,海拔1539米,为大别山高峰之一。它与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峰遥相对峙,方志称为舒、桐、无三县众山之祖。佛指峰顶多称为佛指石,因酷似佛指顶挺拔突兀,直插云霄,远看形似佛指,又有“佛指峰”之俗称。
  今天卒子介绍的两处山峰各有特色,是金紫山名胜景点之一。这里坡石陡峭,植被丰茂,珍稀植物聚生,栖息着多种珍禽走兽。自然生态完美,季相景观极佳。在山间还有铜锣峰、天鼓峰,又称“当面锣,对面鼓”,位于翠乳峰左前方。铜锣峰,海拔1395米,天鼓峰海拔1340米,两山东、西相对,目测高度相差无几,所不同的是铜锣峰有绝壁如刀砍斧劈,上有数道同心圆裂痕,远观酷似悬挂的一面大铜锣;天鼓峰四面凌空,顶上有一块平地,只生草皮不长乔木,很象个鼓面。有神话传说,原来这里诸佛为山界和香火闹矛盾,常去佛祖面前诉苦,是是非非各执一词,佛祖也很为难。为公平处理纠纷,佛祖置锣山与鼓山于堂前,警示诸佛要正大光明,有话当面说。后来就把这两座山峰称作“当面锣,对面鼓”。
  金紫山翠乳峰与佛指峰自古只有一条道,也是舒城通往潜山的古道,分水处海拔1100米。高山峻岭,道路蜿蜒曲折。行人走至岭上,脚下会传来咚咚响声,脚步越急,响声越大,犹如战鼓频敲,不可思议。据地质专家分析,可能在附近地下存有岩洞,受外力敲击所发出的共鸣声。但当地群众传说,
  金紫山因海拔高,常有云海,有其原因和规律。翠乳峰山高谷低,林木繁茂,日照时间短,水分不易蒸发,因而湿度大,水气多。雨后常见缕缕轻雾,自山谷升起,真可谓云雾之乡。云雾的飘荡,使翠乳峰呈现出静中寓动的美感。动静结合,造化出变幻莫测、气象万千的人间仙境。云海,是翠乳峰一大奇观,更是秋季和冬季游览翠乳峰的一个亮点,翠乳峰秋冬季的云海比平时显得更加奇绝壮观。妙在似海非海,非海似海。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6 09:3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抱龙山寨遗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7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的抱龙山寨遗址。

     枞阳,原是安庆下辖的一个县。这个县的百姓有着臭名昭著的坏名声,无论在全国哪里听到枞阳?无不唏嘘几声。可是从历史看,这个山水名城却一直是安庆的东面门户,占安庆必先得枞阳。
    枞阳县是一座千年古城,也是一座美丽的山水名城。枞阳县全境大小山峰140余座,其中雄伟壮丽、风景如画的名山有:黛鳌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浮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大公山、城山、拔茅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抱龙山(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
    还有凤冠山、高甸峡山、含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黄公山、连城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幕旗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大青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周家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
    达观山、巢山、琵琶山、龙城山、柳峰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戚家山(卒子前期已经介绍)、白云岩(卒子前期已经介绍)、合明山、马鞍山、凤凰山、黄家大山、三公山、狮子山、发洪山、大山、下青山等三十余座。
    今天,卒子来介绍抱龙山。远观抱龙山,如同缩小版的大龙山,这里山势要比安庆师范大学北门看大龙山要低矮很多。就是这高不足二百米的小山,却能瞭望整个枞阳西北部,这里构建军事要塞,能够轻松控制整个枞阳西北部。在近五百年的历史硝烟中,这个小山成了军事控制的重要地点,尤其是在百年前的太平军与清军湘勇的战争时。
     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太平军占领太平府(府治当涂县),并在芜湖筑垒扼守。次年初太平军占领繁昌县。
     为配合太平军的皖南战略,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二月二十日,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等在安庆南渡,经东流、建德(此两到现合并为东至县),并占领祁门。这是太平军对皖南的第一次进攻。
    安庆被太平军攻陷后,安徽的省会移到庐州,这时皖南孤悬皖省之外,清廷决定将皖南划入浙江版图。这样,皖南清军所需的粮饷就无需再由江西、湖北水陆辗转而直接可由杭州解运。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初,新任浙江巡抚何桂清调兵勇援宁国府,又援徽州府,以拱卫浙省屏障。三月初,太平军将领范汝杰部占石埭(现为石台县)、太平、黟县等地,遥指长江北岸的安庆。
    由于进入皖南的这支太平军实力并不强大,所以太平军第二次进攻皖南也宣告失败。
    由于皖南地位凸显,清廷设皖南道,加按察使衔,同时设皖南镇总兵。浙江金华道员石景芬为首任皖南道,副将豫祺为首任皖南镇总兵。为破天京危局,太平军翼王石达开决定策应皖南。
    抱龙山太平军山寨遗址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抱龙山境内。太平军围攻安庆,枞阳群众在当地封建势力的煽动下,结寨抱龙山,对抗太平军。
    抱龙山山脚百姓自古在这里开垦种粮,其中一位农民,是村里的大力士,他带领村里一小部分百姓逃入抱龙山扎寨自保,在山前设瞭望台。
    抱龙山高约二百余米,山间多巨石,山间树木稀少,难于隐藏。抱龙山多石,多巨石,山间有山凹,村民在山凹处用油毡、树木、茅草扎建简易的工棚,又在巨石间搭建防水仓库屯集食粮。
    太平军一支部队经过一天的战斗就攻下抱龙山,这位大力农民也阵亡,抱龙山寨被攻破,随着被攻破的枞阳一带农民自建的山寨均被太平军占领。
    太平军利用这些农民自建的山寨,加建改建成为太平军在枞阳的据点,成为拱卫枞阳的屏障。
    清朝咸丰八年(1858年)八月,陈玉成、李秀成约集太平军各地守将大会于安庆府桐城县枞阳镇(现枞阳县),制订克敌方案。会后,陈玉成部由安庆府潜山县过舒城,占庐州,九月直逼滁州乌衣。在这里与李秀成部会师。
    为了消灭清军主力胜保的骑兵,陈玉成部署了一支伏兵刀牌手。那日,清军将领胜保骑兵横冲直撞、气势汹汹,刀牌手一跃而起冲入敌阵,盾牌护身,刀削马足,杀得敌人人仰马翻,胜保落荒而逃。紧接着一举攻下浦口,使得清军满人将领德兴阿付出巨大代价。
    安庆自太平军占领后,是仅次于天京(今南京)的政治、军事中心。也是天京上游唯一的重要屏障,一旦有失,湘军便可直窥天京。清朝咸丰十年(1860年)夏天,正当太平军二破清军江南大营和东征苏州、常州之际,清军湘勇统帅曾国藩和湖北巡抚胡林翼统率湘、鄂军水陆师五万余,自湖北大举入皖,连陷太湖、潜山、石牌(今怀宁),直逼安庆。
    道员曾国荃率湘军陆师万余人相继进扎安庆北面的集贤关,与提督杨载福部湘军水师全围安庆城;副都统多隆阿、按察使李续宜率湘鄂军驻扎桐城西南挂车河、青草塥,阻击太平军援军。

清军提督杨载福水师攻陷安庆东路要地桐城县枞阳镇(今枞阳县),安庆被合围。曾国荃督军在安庆城外掘长壕两道,前壕围城,后壕拒援。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年)一月,太平军将领陈玉成又分兵攻枞阳,欲打破敌合围,也未成功。

  陈玉成鉴于安庆被围日紧,遂率主力离鄂回皖。此后,太平军加紧对枞阳的占领。
[size=0.83em]20151121 290.jpg (356.91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3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14 16:1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柱山韩长冲“燕窝”岩遗址
——安庆遗址旧址系列
第178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天柱山韩长冲“燕窝”岩遗址。

    韩长冲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黄铺镇,这里设立了天柱山南部科考区,其中有“燕窝”岩、还有其它一些各类的科考岩石遗址。

    天柱山,位于安庆市潜山市西部。天柱山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市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
    天柱山属大别山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山体主要由万山(地质界惯用的天柱山的俗称)岩体组成,位于安徽省岳西县、潜山市接壤地界一带。呈北北西向展布,接触带附近岩体的岩面粒度变细,围岩发生硅化。
    天柱山山体形成演变的历史过程,可以追溯到距今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时期。当时天柱山地区和整个大别山区一样,在晚太古为海洋优地槽发育时期。在地槽下降过程中,本区堆积了巨厚的复理式建造(早期伴有超基性、基性岩,晚期伴有中酸性火山岩)的大别山群前身。
    在距今二十亿年晚太古代末期的大别运动,使该地区海洋优地槽普遍发生褶皱隆起,形成丁优地脊斜山岭。由于地槽沉积物遭受区域变质及其伴生花岗岩质岩浆侵入的造山变形,造成大别山群发生深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陆壳改造型混合花岗岩的形成,构成本区孤岛状的变质地体,即包括本区在内的淮阳隆起。
    大约到了一亿四千万年发生的燕山运动,成了现在北东向、北北东向和南北向的断裂活动,使褶皱受到干扰破坏而复杂化,并长期一直处于不同程度的上升隆起和遭受风化剥蚀的过程。由于长期的风化剥蚀,从而形成了今日的天柱山雄伟奇特的自然景观。
    天柱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安徽省潜山市(县级市)境内,西北襟连大别,东南濒临长江。公园分为南北两片(区),北区为天柱山花岗岩峰丛地貌园区,南区为水吼新店至牌楼超高压变质带科学考察园区,天柱峰峻拔高耸,一柱擎天,四周群峰环拱,颇有深藏于层峦迭嶂中之势,故名天柱山、潜山。
    韩长冲一带地质遗迹资源丰富,不仅有雄奇灵秀的花岗岩峰丛地貌与水文地质景观,更有为世界瞩目的超高压变质带及其特征岩石——榴辉岩和古新世脊椎动物化石、新石器晚期文化遗址,集中反映了十八亿年以来天柱山地区地质演化历史及人文史。
    十八亿年以前的中元古代,天柱山地区还淹没于汪洋大海之下,先后形成了沉积岩层,并伴有岩浆活动;八亿年前的晋宁构造运动,使天柱山地区发生了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天柱山花岗岩的基底。
    晋宁运动后,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有海洋板块相隔,奥陶纪末至志留纪初,华北与扬子板块之间的洋壳向华北板块南缘俯冲,在华北板块南缘形成活动大陆边缘,晚古生代早期,南北板块之间的洋壳俯冲完毕,两个大陆板块开始碰撞,结束了本区海盆发育历史。
     印支运动时期,扬子板块洋壳俯冲完毕后,其陆壳继续强烈向华北板块俯冲。发生了超高压变质作用,形成了含柯石英和金刚石的榴辉岩以及榴辉岩相的岩石。在220-210万年间,超高压变质岩因其密度低于地幔而引起的浮力使之与下伏岩石圈拆离,开始快速折返至与其密度相当的地壳底部。
    在一亿多年前的早白垩世,燕山运动使深藏于地壳下部岩浆侵入到距地表数千米的地壳处,形成了天柱山花岗岩体胚胎;同时使超高压变质带进一步折返,最终被剥露出地表。到了新生代的第三纪和第四纪之间,喜马拉雅造山运动使天柱山多次间歇性抬升,花岗岩体胚胎上部的盖层不断遭到风化剥蚀,花岗岩渐渐露出地表,天柱山终于高耸出地。而东侧下降形成新生代潜山断陷盆地。第四纪以来,新构造运动使天柱山又多次间歇性抬升。加上风化侵蚀作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天柱山逐渐塑造成今天的山峦连绵、巍峨峻峭、巧石丛生、秀丽雄伟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天柱山主峰景区花岗岩节理十分发育。有垂直节理、水平节理和斜节理;有岩浆冷却凝结时形成的原生张节理,也有受动力作用形成的次生节理及表生节理。在风吹日晒雨淋冰劈等作用下,风化剥蚀成现今的群峰争奇、怪石罗列的花岗岩地貌景观。

    天柱山是全球面积最大、剥露最深、出露最好、超高压矿物和岩石组合最丰富的大别山超高压变质带的关键部位。天柱山地质公园内出露了许多超高压变质岩,其中以含金刚石的榴辉岩、含柯石英的榴辉岩、硬玉石英岩最具代表性。
    大自然亿万年神奇的演化造就了动人心魄的多样化美丽景观。地质公园是专业人士进行科学探索的基地,也是对公众尤其是青少年普及地球科学知识、进行启蒙教育的课堂。国家地质公园的建设必将对保护珍贵的地质遗迹、促进地学科研科普、加强环保宣传、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积极奉献。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6-26 11: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公山王家大院子(明朝匪寨)
——安庆遗址旧址系列
第179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公山王家大院子,这原是明朝时期的一个土匪山寨。

    公界山是原安庆府潜山县与霍山县分界点,故得名“公界山”,是岳西县内第二高山。卒子曾于二零一八年元旦在岳西县刘焕印带领下到访此处。
    现位于岳西县来榜镇公山村,在公界山脚下。这里土地肥沃,有耕地、水田、林场、茶园。
    这里环境清幽,山青水秀,是为清净。公山村因海拔普遍居高,山村云雾撩绕,公山茶叶因此闻名。
    岳西县来榜古镇在大别山腹地,是整个岳西县的圆心位置,古时属于潜山县后北乡,西邻太湖县,北依古霍山县,境内来榜河是皖河上游潜水河的正宗源头。境内高山多而奇秀,河流曲而清幽。
    来榜一带,山中有寨,著名的有桃园寨、马园寨、磨子寨、罗汉寨、六甲寨、牛马寨、四顾寨等等。著名的河流有来榜河、宝纛河、关河、羊角河、横河等等。
  《岳西县志》载其名为“黄泥古墩遗址”。来榜镇之古,镇上有一万多平方米的黄泥土墩,那是个了不起的古文化遗址。考古工作者在遗址上采集的样品有鬲、鼎、壶、碗、罐等,经专家用炭十四测定,为龙山、商、周三期文化,是区别于中原文化的大别山土著文化。
  来榜镇已有千年历史,自古为四县枢纽重镇,来榜街是古镇的核心。由千年古镇延伸出四条古道:向东南通往潜山、安庆,向北通往霍山、英山,向东北通往舒城,向南通往太湖县、黄州。来榜街东临钟形山,沿河而建。
    来榜镇从南宋时起便有百姓集居于此,至明朝渐成街市规模。来榜镇自古以来商家林立,金货店、酒店、饭馆等,从前从湖北省英山县、太湖县的土布,霍山县的中药材,潜山县的花笺纸,本地的茯苓、天麻,长江口岸的食盐,以及南来北往的货物均汇集于此,然后运往四面八方。
    来榜小镇自古繁华,商贾云集,市声喧哗,白日里,人流不断,车马辚辚;夜晚间,旅店暴满,灯火通明。在此经营的商家主要有徐、汪、朱、储、刘、余、吴、王、沈、张等数十姓。
  每年正月,古镇都要戏龙灯。从初一到十五,一天不拉。那时节,街市上锣鼓喧天,灯火通明,人潮如涌,各种彩灯开路,龙灯居中,踩高跷、划旱 船、唱小戏的殿后。玩灯的队伍在各店铺门前起舞、吹打、演唱……
  明清以来,来榜古镇就是各级衙门和驿站的驻地,因此古镇的驿站亦极为重要,每天都有快马疾驰,邮差投递。明清时期盐业归官府经营。在古镇的十字枢纽处,官府设有盐卡子衙门,专门管理来往盐业运输,因此来榜街以上地带称“衙头畈”。因为古镇的商业发达,在此又产生了护商团队。来榜商团,闻名数县。
  位于公山村的王家大院子,是来榜镇有王氏集聚地,王氏又与杨氏连姻渐渐形成了杨王氏、王杨氏,此姓同出一源。
    秦汉时期,王翦、王贲、王离祖孙三代辅佐秦始皇,消灭六国统一天下,被封为大将军——王翦为“武成候”,王贲封“通武候”。秦末,王离率兵与项羽决战于巨鹿。项羽在漳水破釜沉舟。经过激烈交锋,楚军包围了秦军。项羽生擒了王离,王离自杀。
  王离生二子:王元、王威。王元远迁山东琅琊,称为“琅琊郡”之祖;其弟王威出仕汉朝任扬州剌史,称为“太原郡”之祖。

  王威四十三世王杰,辅佐杨坚建立了隋王朝,封为安康侯,隋文帝赐其姓“杨”。隋朝灭亡后,杨杰为了忠孝两全,便复姓“王杨”。元末明初,朱元璋不许使用复姓,王杰的后裔有的恢复王姓,有的仍用杨姓。使用杨姓者祖上留下族规:生姓杨,死姓王。今来榜镇关河村杨氏,即属王姓杨氏。
  唐朝末期,王杰后代杭州人王璧追随大将军杨行密,封兵部尚书,定居祁门苦竹港。王璧生有九子二十三孙。其子思仲、思茂、思经裔孙迁居潜岳各地。
    王思仲十三代孙王七二由婺源迁饶州,十七代孙王省二迁潜山县,王省二后裔、青天人王国祯、王国祥兄弟奉命抗击倭寇,明朝廷封国祯为参将。王国祯后裔有人迁居来榜镇。
  唐朝末期,王杰之十世孙王杨允,由太原迁居豫章。传至王富春,再徙居鄱阳湖瓦屑坝。王富春生国昌,王国昌生自戎、得戎,后裔迁居舒、潜、岳三县。
    元朝末期,王华携子孙迁居潜山县,后裔迁居来榜镇,此为来榜村王姓之祖。迁入来榜后,王氏后裔渐渐占据了以公山一带的半山腰开阔地,耕田读书,经过数年的开垦,形成了一片田、房共济的王家大院子。
    明朝时期,王家大院子被土匪占据,此一占据就是数百年,直至清朝。这些土匪平时懒散,战时逃占背后的公山界,这个界岭一边是古霍山县,一边是古潜山县。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过境时,将土匪一扫而净。王家大院子占地约一万余平方米,四周由碎石垒墙,有前后左右四个院门,均使用粗木制作的大门封锁。
    清朝同治七年(1869年),王自戎、王得戎后代,王、杨二姓于潜山县城合修总祠,取名“自得楼”,此时王氏又得进入王家大院子。
    抗日战争期间,王家大院子被日本空军炸毁。
  王家大院子背后就是公山寨,是整个来榜镇的一座山寨,他与周边的山寨形成相互联系的山寨体系。
    王家大院历沧桑,四百年来美誉扬。忠孝传家谋燕翼,精忠报国着戎装。当时典范留佳话,今日游人仰德光。往昔荣华何处覓,犹存基石证无常。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5 16: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羊角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807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羊角寨。

     安庆怀宁县与望江县之间一带是典型的丘陵与山地结合部,
     这里平畈多、树多,湖泊多,太平军过境安庆市怀宁县,向西是望江县,向北是潜山县。
     在这片三县交界的地方,有一片大约二三个平方公司的羊角山,因人烟稀少,兵匪时常接踵而行。
     当地民众为了躲避兵灾匪患,或是一些强人占山为王,自古就有上山修城筑寨的传统,现今仍保存着羊角寨遗址。
   羊角寨一部分位于安庆市怀宁县境内、一部分位于望江县境内。
     羊角寨部分寨址属平原丘陵地带。在这片羊角山周边,全是一片田畈,自古以来这里有田难种,匪患严重。
     强人匪盗常聚集在此,拆屋建寨在羊角山中心地带,屯兵养马。
     传说该寨是明朝末期开始修建。现该地在民国时期建有刘家老屋。
     原羊角寨有石寨墙四、五里长,部分由拆周边百姓屋基青砖构成,如今这些石寨墙已被周边百姓搬走,只剩下寨基。
    太平军越境安庆,总是兵分几路,他们其中一路经怀宁县过望江县,
    见望江与怀宁这一带的羊角寨地形良好,将行军部队在此屯营数月之久。
  羊角寨后被清军攻破,太平军残余力量经羊角山向潜山溃逃。
  “羊角寨”并不是说羊角山像一只羊角。而是当时匪盗出没时,太平军借此地建寨,
     太平军中将一部分伤兵在此养伤,并在为首的将领重修此寨。
     羊角寨石块垒砌,原有东、西二个寨门。以后,清军仍然攻打此寨,太平军败走后,此寨也就荒废。
   有百姓传说,当时明末清初,明朝将领曾在此建寨抗抵抗清军,后兵败战死,葬于寨内。
     羊角寨内有一地名“饮马池”,据说是当年练兵养马的地方。现仍能见到此潭。
   安庆,还有很多太平军建的山寨的遗址,卒子将继续向大家做介绍。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17 10:4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蒋潭孙公寨
——安庆旧址遗址系列
第1819篇
图、文:过河卒子

(热忱欢迎安庆各类组织、单位、机构、个人对本栏目进行商业赞助)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蒋潭孙公寨。下图为站在江岭至唐湾公路上拍摄的图片,远处最高峰就是孙公寨。

    蒋潭孙公寨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青草镇与唐湾镇交界的地方。下图是上图的拉近版,最中间的就是孙公寨,这条山脉也就是五聚岭,又称屋脊岭。
    蒋潭孙公寨原位于桐城大塘乡蒋潭村,现在大塘乡已经并入他镇,但蒋潭村仍然保留着。下图为卒子在江岭至唐湾公路上拍摄的图片,左侧就是五聚岭孙公寨。
    蒋潭孙公寨是一条山脉,原是大别山的余脉之一。这条山脉是桐城市(县级市)西面最高的山脉。从潜山骑摩托车进入桐城,远远就能看到一条条山脉。
    蒋潭孙公寨一旁有小猫崖、大猫崖,五聚岭(屋脊岭),是一处安庆地区风景优美,景色迷人的景区之一。下图为卒子在大塘公路边拍摄的孙公寨图片。
    蒋潭孙公寨,卒子到访之前以为与安庆地区其它山寨一样,是军事功能的山寨,但实际上最初它只是道家一处修行的道观,名为甲辰庵。
    原大塘乡的深山里,山连山,植被茂密,被植被掩映的峡谷藏掖着秘密。蒋潭村就地处五聚山山凹之间。
    山林寂静,卒子与同行的小哥走了老远,再走了老远,过去在这个山凹里有个甲辰庵,据说有僧房九十九间,信徒众多,僧人上百,香火旺盛,后来被毁,卒子猜测肯定是太平军所为。
  
    蒋潭村茶园有两处,均位于山凹之间。其中甲辰庵茶园是在高高的山岭之间,登上它可以望远。下图为卒子拍摄的甲辰庵生态茶园,高高垒起的是有着历史痕迹的石拦护土坡。
    这个山凹里靠南的山,名字叫五聚岭、大猫崖与小猫崖,往西是潜山方向的青山、更远能看到天柱山,往北和往东均是周边小山丘。下图是卒子拍摄的原林场老房子。
    七月上旬,天气闷热,在这个山凹里居然很凉爽。抬头仰望着小猫崖和与之相连的孙公寨,卒子不知道向哪条路才能到达寨顶。下图是卒子拍摄的小猫崖与孙公寨,左侧为小猫崖,右侧是孙公寨。
    安庆地区有很多的山寨,多指军事用的四面筑有防卫围墙的驻军处的兵营,也指民间贼寇驻扎建立的营寨。下图是卒子拍摄的小猫崖与孙公寨,右侧是孙公寨略高。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曾到此扎寨。
    当然也有地方是老百姓住的四周有栅栏或围墙的村子,有的地方也叫寨子,比如桐城的苗尖寨,过去卒子已经介绍过。下图为卒子使用长焦单反拍摄的孙公寨近景,右侧为花岗岩石壁。
    据有关史料记载,桐城境内较大或较有名气的古寨二十余座。大塘有大寨和今天介绍的孙公寨。下图为卒子在朱湾组拍摄的小猫崖与孙公寨,在此平行,可以看到孙公寨要高于小猫崖。
    这些山寨大多建立在高山之巅上,孙公寨坐落在海拔848米的五聚岭小猫岩的主峰上。下图为卒子使用单反长焦拍摄的小猫崖近景。
    据了解,孙公当初选择这个地方建庵修改,也正是因为这个地方聚积了道家的五聚山,北有大、小猫崖,是一块藏风聚水的最佳风水宝地。下图为卒子使用长焦单反拍摄的近景石壁。
    五聚山,又名五聚岭,俗名屋脊岭,为大别山余脉,最高峰小猫崖海拔848米,位于安徽省桐城市青草镇境内,与大塘乡交界,是桐西最高峰。五聚山有很多神奇的传说,是安庆地区一处重要景点。下图为卒子站在孙公寨山脊处拍摄的潜山后冲及官庄方向。
    清朝道光史记载,五聚山与潜山万仞山、官庄山齐名并称皖中名山呈三足鼎立状,峰顶有结构完好的道教孙公寨遗址和传说中的公鸡毛驴墓。下图为卒子在孙公寨左侧山岗坡底巨石上书写的“孙公寨”。
    孙公寨和公鸡、毛驴的传说有实物为证。孙公寨坐落在五聚岭西侧最高顶处,山高路陡、行人罕至,然而这上面却并排立有三座坟,中为孙公坟,右为公鸡坟,左为毛驴坟,坟前摆下还有祭台和香炉。为孙公立的石碑上刻满碑文,记述了让人不可思议的一段故事。
    据说,孙公在五聚岭结茅庵,也就是甲辰庵修行时,自己很少下山。他有一只大公鸡和一头小毛驴,毛驴下山化缘,山下的善男信女送上斋饭,公鸡连叫三声,毛驴背上斋饭驮着回到孙公食用。因为岭高路陡,毛驴总要在半山腰的岩石上歇伙,时间长了岩石也就磨平了,人们管这块岩石叫毛驴歇伙石。
    孙公老爷一生活了百岁,圆寂后人们把他葬在这块风水宝地,中为孙公坟,右为公鸡坟,左为毛驴坟。山顶处有一块巨石,当地百姓称为孙公靴子石;当地还流传这样的诗:“化缘多辛苦,驮运上高山;此有歇伙石,暂歇再上山。”

    桐城自周楚、吴相争以来,战火频出,明清时期更是硝烟不断,故遗存的古寨多为军寨。以前卒子介绍的金鸡寨和明王寨,就是军事打斗时垒建起来的寨子。下图为网络图片,本次卒子因路线偏差,未能到达孙公寨山顶,希望秋冬季再上孙公寨,希望有认识路线的朋友与卒子联系,回帖即可。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7-29 10: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韩岭屏风寨遗址
——安庆军事遗址旧址系列
第183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韩岭屏风寨遗址。


    韩岭村位于安庆市宿松县孚玉镇西部,东邻宿松县平畈区,西与湖北省黄梅县、另与宿松县孚玉镇童寨村接壤,北与宿松县二郎镇石头村相邻,南与龙跃村相连。


    在这个连接平畈至丘陵地带的半山区、半平畈区域,有着大小数座军事要塞,其中有一座是由近代太平天国运动中太平军建立的山寨遗址。


    太平军在安庆地区与清军周旋了十年之久,为了保存实力,最大程序减少伤亡,太平军所到区域,基本以半平畈、半山区的地方作为军事要塞,屏风寨就是代表。


    屏风寨,在安庆地区太湖县有、潜山县也有,宿松县有就不奇怪了。在太平军时期,这里叫赵河寨,与相近的童家寨互为犄角,太平军过境时,曾在安徽安庆宿松县与湖北省黄梅县的山顶间建立了这座山寨,后人称为韩岭屏风寨,现仅存遗址。


    一年多前,卒子曾到访此处。当时仅卒子一人前往山寨,山寨路较为平坦,山间主要以松木为主,需要经过几座山头才能到达,但遗憾的是卒子最终还是未能到达此处最高峰的山寨顶峰。


    为什么在这个地理位置并不算太好,山也并不算太高的地方做为军事要塞呢?过去卒子已经介绍很多座安庆地区的山寨,这些山寨组成了强大的军事对弈前沿,都要从一百多年前太平天国运动说起。


    晚清时期,农民起家的太平军打通湖北入陕关隘进入安徽,前当其冲的就是安庆周边的宿松县。太平军(长毛)主力部队由黄梅山间进入宿松县。


    太平军沿途攻克乡勇据守寨堡十余座,太平军遂入宿松城,进入宿松后,宿松以孚玉镇为中心,周边数里为半径,多集中太平军军事据点进行休养。


    屏风寨是太平军占据宿松县后,在宿松县周边建立的可攻可守的军事要塞之一。太平军占据宿松县周边的高地,又能与湖北黄梅太平军首尾呼应,让相隔几十里外的清军四面楚歌,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


    太平军在后期涌现出英王陈王成、忠王李秀成等著名的太平军将领。在这些将领眼中,太平军由湖北、安徽、江西等地,集中了约十万之众的太平军,这么多的部队在吃饭、住宿、通讯、交通等方面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太平军驻守安庆宿松县的部队占据宿松县孚玉镇北坡的大小山峰,自高而下,以火炮击城,向城中兵民进行打击。太平军各部之间占据不同的高地,与清军进行周旋。


    安庆是太平军重要的财赋重地,粮秣充足,已解决太平军的给养问题。太平军自湖北省黄梅由山间进入安徽安庆宿松县,势如破竹。


    安庆的军事价值在整个太平军战略战役中一直是要地,后安庆失守依然震动了清朝咸丰皇帝,咸丰皇帝担心太平军“势必顺流而下,直逼江宁(南京)。江宁城大兵单、势甚危急。且安庆如江宁咽喉,可见位置之重。


    太平军在安庆的布防主要是水陆大军齐并进,安庆临江面湖,湖泊众多,渔网相连。在山区与江湖之间驻防,能够轻易控制有利地形,与清军对峙。


    太平军在安庆宿松县孚玉镇的驻防,主要也是针对清军防线展开的。太平军主力集结在安庆城区、桐城、太湖,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援应各部。


    韩岭屏风寨始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农民起义军太平军在宿松县孚玉镇韩岭山建立的据点。清朝末年,太平军部队率部在此建城垒寨,屏风寨现仅存遗址。


    韩岭屏风寨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宿松县与黄梅县、蕲春县相连,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屏风寨有着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


    韩岭屏风寨,横跨安庆宿松与黄梅两县,方圆几十平方公里,大小山峰近数座,生态资源丰富、景观奇特。


    据山脚下百姓说,山顶上怪石磷峋,其中还有很大的石寨墙。占据韩岭,近可与湖北省黄梅县,又可到湖北省的蕲春、浠水、英山、罗田、武穴等一带。


    韩岭屏风寨是太平军占据安庆地区的军事遗址之一。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8-6 16:48:20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平放马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83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和平放马寨。
    和平放马寨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水吼镇和平村。
    和平村位于潜山县水吼镇东北部,毗邻天柱山主景区,北与岳西县响肠镇接壤。总面积25.7平方公里。
    放马寨与“一柱擎天”的天柱山主峰相望,人文历史一脉相连。
    潜山市水吼镇的和平村因其“太平天国古战场”、皖西抗战游击区、鄂豫皖边区“和平修械所”等人文历史成为皖西南安庆地区的“红色村落”和民俗山寨,以及避暑天堂。
    和平村位于潜山天柱山后山,是典型的高山气候涵养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境内植被丰厚,林相优美。
   
    和平村背依古皖历史名山天柱山,一望无际的十万大山是历代兵家争雄皖西南的战略要地,境内有太平天国放马寨便是其中最为有名的一处人文历史景点,带着一丝期待,卒子于近日到访这里。
    放马寨其中就是和平村东北面的一处制高点,这个山包高约一千米左右,其西部是一个石崖断层,上下悬高约一百余米,与西部的山脊并不相连。
    放马寨北部是一条长长的山脊,这条山脊与岳西县响肠镇独山村的河山寨相连,河山寨也是太平军一个军事要塞。下图为放马寨寨顶。
    北出和平五余里路,便进入和平村一处叫张湾的半山村民组,顺着石坡路一条深深的路槽子,一直延伸到半山的林场。下图为天柱山顶峰笋子尖的背后。
    这个林杨就是放马寨的养马场。养马场方圆数千平方米,东南面以水竹坪为天然屏障,西北边以放马寨寨头岩为天然屏障,实际放马寨是一个上面寨子、中间凹处屯兵的军事要塞。下图为放马寨寨崖。
   
  放马寨历史悠久,和平村位于天柱山后山,这里交通不便,据说宋末年间淮西同安刘源带领军民抵御强敌保卫家乡,刘源组织义军联络各路山寨,抵御元兵南下。
    刘源义军结寨天柱山,五里一营,十里一堡,聚众十万于天柱山各地。
    放马寨因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在宋末至明朝时期,都成为匪人或义军的军事要地进行结寨生存自保。下图是放马寨寨头瞭望岗遗址。
    放马寨,能俯瞰整个潜山西部的山水地脉,一面能见到距此不到十余里的天柱山最高峰笋子尖背面,另一面能够见到和平村外围群山大排。
    这条群山大排虽不高却一条条岗岭如龙游走,这条山麓,成为后来潜山县与岳西县的交界地带。 图片
  

  站在放马寨寨崖岩头,能够清晰地看到整个岳西县响肠镇至城关天堂镇,能够看到不远处的白云寨,请水寨等清朝末期的太平军安营扎寨的山头,那些曾经的豪杰义军揭竿而起营地,那些乡绅百姓自保的躲避处。
   
  放马寨真正形成山寨是在太平天国时期,潜山县乡绅为避“长毛之难”,筹款建寨自保,当地数以百人,在放马寨上结寨自保。
    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抵达安庆府潜山县,攻打放马寨,当地百姓纠聚团练驻守寨城,顽固抵抗。
    终因太平军人多势众,不几日便攻下放马寨。太平军随后在寨中休整练兵,修建工事,加强防御。
    放马寨,在清朝时期清军与太平军对峙期间,一方为守寨方,一方为攻寨方,在数次发起强攻的过程中,都被扼守放马寨的太平军以磙石、利箭和鸟枪、抬枪挫败。
    放马寨与背后的河山寨相互之间形成了犄角之势,清兵在数次围攻,均无法合围剿灭太平军。
    放马寨粮草充足、泉水不绝。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当卒子走到放马寨的残垣断壁遗址前,长长的树藤、寨崖瞭望的遗址,昭示着放马山寨曾有过的辉煌,那些故事仍然在当地百姓的口口相传中流淌。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8-18 15: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南门炮台遗址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84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沿江路大南门炮台遗址。
    清朝康熙年间以后,安庆就是安徽的省会,安庆城作为全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史的中心得到进一步加强。此时安庆城在原有基础上修建和改建五个城门:东为枞阳门、南是大南门、西是八卦门、北为集贤门,而在东南之间则有康济门。如今,随着新城改建,这些城门已经进入历史,但回望过去,或许还能读出它曾经有过的历史沧桑……
  镇海门,原名“盛唐门”后为“镇海门”,因临江朝南,安庆人习惯人叫“大南门”。与安庆所有城门相比,大南门与生俱来就“高人一等”。古时候,京城从水驿送达安徽巡抚、安庆知府圣旨、诏谕时,地方官员都要在大南门举行隆重的迎接仪式;昔日官员外出所乘之船,也要从大南门宜城渡口启程,这一切表明大南门的“至尊”和“高贵”。
  大南门前是安庆著名的“九头十三坡”之一的“凤凰坡”。清末,大南门街最大亮点是药材市场,一条街有半条街是药店,最早落户的药号是余良卿膏药店,同德、佘良乡、余长春、汤池春、益寿堂等中药号。还有华美、集成、罗威等几家西药店。
  大南门,地形险要,为安徽省会安庆城南面门户。清朝筑有大南门炮台和小南门、拦江矶等三座炮台。大南门向东约百米之外,现临长江边的一个高高的垒台,临江三面均由麻石建成,高约七、八米之余,这就是大南门炮台。
  大南门炮台建在长江边一突出高坎上,原是太平军筑垒的临江炮台。一八五三年夏,太平军将领石达开率部驻守安庆,将其它四处老城门封住,仅留一门供兵士出入。又在大南门外百米余的江岸垒筑炮台,防止清军来袭。大南门一带江岸地势陡峭,江面开阔,在此用炮火封锁江面,对已方极为有利。
  太平军在安庆失利后,大南门炮台转入清军之手。此时清军加强了大南门炮台的建设,在东边新建水师营,清军水师只能睡在船上,水师营充其量是水师的活动场所和供给的中转站。

  大南门位于长江皖河入长江口处下游约十余里处,这里江面既宽又平稳,是巩固安庆城的前哨阵地,也是扼住扬子江咽喉之地,可以说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唐宋元明清至民国解放战争,或小股或大股军事部队无不从此过江,因此安庆城江防的重要性则是不言而喻的。所以自太平军战争到解放战争,大南门炮台都是整个安徽重要的军事要塞阵地。
  大南门炮台始建于太平军驻守安庆期间,后经清军改建,成为长江流域利用地形与敌军战斗的前沿地带,安庆大南门炮台是一座重炮台,太平军驻守长江沿岸时就使用了大口径岸防炮,清军更是加强了较为先进的管退式速射炮。
  大南门炮台遗址位于安庆市迎江区沿江路长江与皖河交汇处上游约十余里处,太平军占领安庆时于清朝咸丰年间曾建炮台于此。后太平军失利后,由清军改建炮台,任命水师将领,守卫安庆,将炮台防线筑成方形方于长江岸边。
  太平军进入安庆后,控制了安徽大部分地区。安庆作为长江门户,长期处于激烈的争夺中。此后,太平军为加强对长江沿岸的控制,在大南门修筑炮台。
  清军战胜太平军后,清军又改建此炮台,江南水师提督更是亲自到炮台督战。大南门炮台曾拥有多门大炮,离此不远还有小南门炮台,为属辅助阵地
  大南门炮台遗址至今保存完整,为花岗岩石砌筑全长约三百余米、高约七、八米垒台,共有多个炮位,每个炮位高约二米。炮位后建有储藏室和官兵休息室等。
  清军的曾国藩意识到“长江战略”,长江水师和沿线运动战,是太平军的主要军事优势。为了反制这个战略,曾国藩在战争后期才把目光集中到安庆。
  安庆位于鄱阳湖水口之外,传统上属于“淮南西路”重镇。在当时的态势下,安庆与九江互成拱卫态势,是太平军最最重要的防御决定点。可以说,丢了武昌无非是失去长江上游的经略支点,丢了九江或安庆,则直接意味着水陆一体的防御体系的总崩溃。整个长江下游也不再有类似的地缘支轴了。那就意味着太平军会失去整个战略纵深,失去长江中下游两岸作战的“内线优势”,从而失去一切军事主动权。
  曾国藩复奏清廷,以为长江江防局面宏远,事理重大,而湘军水师船只至千余号,炮为至二、三千尊,逐年积累,成此巨观,将来战事定后,利器不宜浪抛,劲旅不宜裁撤,应专设长江水师提督一员,添设额缺若干,安插此项水师,以壮江防,而绝中外窥伺。因此奏请将团练式的湘军水师改建为经制绿营式长江水师。清政府也考虑到要维护长江一带的稳定和安置湘军立功水勇,便批准了曾国藩的建议,以湘军水师改建为经制的长江水师。
  建立之初的长江水师拥有旧式木质战船七百七十四只,兵一万二千余名,设长江水师提督一员统领全军。长江水师提督府设在长江下游安徽太平府,在湖南岳州设行署,水师提督兼受两江总督、湖广总督节制,半年驻太平府,半年驻长江上游的岳州。提督之下,分别在岳州、汉阳、湖口、瓜州四地各设总兵一员,分辖各营。
  长江水师上起岳州、荆州,下至崇明、海门,经过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五省沿江流域,共设水师二十四营。其中副将营六营:即荆州营、田家镇营、安庆营、提督中军中营、江阴营、绥海营。参将营七营:即沅江营、金陵草鞋峡等营。游击营十一营:即陆溪口营、巴河营等营。长江水师职责主要是维护长江沿岸的稳定,长期担负着长江沿线捕盗、缉私、守卡、御侮等重要任务。

  一九零一年,程文炳走马上任长江水师提督。当时安庆水师沿袭湘军旧制的长江水师内部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军纪败坏,军备废弛,装备落后,将士思想顽固。程文炳目睹长江水师弊端重重,决心要对长江水师进行整治。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9-4 14:08:14 | 显示全部楼层
石关铜安寨石寨墙
第185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石关铜安寨石寨墙,后面图片均是卒子站在大功包纱帽石上拍摄的图片,真是不一般的角度、不一般的效果。
  铜安寨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是一处建立在大别山腹地,群山峻岭之间的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军事山寨。
  铜安寨地处石关乡东部方湾组境内,因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军在此处修筑工事,建寨铜安寨而得名。铜安寨的主峰1342米,是一处寻古探幽的好去处。
    据说铜安寨的寨名,是因为它坚不可破,故名“铜安”。铜安寨,准确高度是1342.3米,是岳西县与潜山市(县级市)交界的群山,全长约六十公里,古为潜霍两县界岭。岳西县高山多枝尖至二祖山一段山脉为大别山东部江淮主分水岭。
  作为安徽省江淮流域的分水岭,岳西的多丛山脉以南有支脉四条,之前卒子曾介绍过一些。这条支脉起自铜安寨向东南经太平寨(1251米)至驼背尖(1039米)。东为巍岭乡,西为石关乡。群山之间,有一处太平军山寨遗址,全寨约有数十平方公里,全是陡峭石山,主峰海拔1342米,主峰即是山寨最后防线,为典型的以峰为寨型军事山寨。
    铜安寨顶部有一口石井,据说多年前还有井水在其中,现仅留井圈护石半块,上面雕刻有花纹,为太平军为数难少的历史印迹之一。
    铜安寨三面皆是悬崖,只有一面能够通行,在这条坡度为三四十度的坡面,太平军建起了铜安寨寨墙和寨门,可惜多年前寨门已经倒塌,长达数百米的寨墙却很坚固。铜安寨寨墙高筑,是一处百年历史的人筑墙体。
     铜安寨寨墙使用山间的石料为建筑材料,大块平整的作为内外面,小块和碎石作为加固和填充,整个寨墙呈“S”型,外墙离地约十米左右,内墙离地约二米左右。
    铜安寨寨门及寨门护墙由山间的巨石经过人工打磨建造而成,是安庆众多山寨中造型比较规整的一座。其中,寨门高达数米,全部由巨石建筑而成,可惜已经倒塌多年。
    寨门皆为千斤巨石垒砌,两边门石上有人工打造的方洞,那是用于关山门时横插木杠之用。寨门中间宽约六尺,能容许四个甲兵同时从中通过。太平军的历史距今一百多年了,关门可作为今人怀古凭吊的文物。
    除此之外,峭壁之上,一夫可守。清朝时期,太平军义军在此立营抗清。据说,清朝在石关、主簿曾围攻多时,皆不能破山寨。
    铜安寨顶上有二块巨石,其中一块名称为印章石,原是群山之间的一个山包。 安庆地处皖西南,又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军事重镇,安庆有着悠久的历史。
    铜安寨不是一个孤立的山寨,旁边还有一个太平寨。两寨有县崖相连成环抱的形态。崖旁两小路连接。县崖环抱之中有深潭和瀑布,两寨隔山相峙,崖下小溪入深潭,山上仰视,能够看到方圆几十公里的动静。
    铜安寨还有崖石刀斧和铁钎的遗址。最特别的是顶部的巨石上,还有约杯径的旗杆孔,当年太平军为壮声势,用木插入孔中,可以立旗。
    安庆有很多的山寨,像铜安寨这样记载详细、建筑精美的山寨,是研究太平天国时期军事的重要依据。目前,铜安寨发现多处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遗址,寨墙、旗杆眼、石臼、摩崖符号等。从现存遗址遗物看,铜安寨曾是太平军的中军大寨,四周现存寨墙遗址,寨墙边有许多栏杆桩眼。
    铜安寨与对面的大攻包之间有条山沟,是当年太平军来回穿插的据点,相传为当年太平军练兵集合和遇敌情传令时附近的几座山寨都能遥相呼应。
     铜安寨现存已经倒塌的寨门巨石石条倒在碎石堆里,册寨顶部较为平坦,为当年太平军储存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寨周围有两道石磊寨墙及部分石屋遗址。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转战在皖、鄂、赣等地的山区,铜安寨是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修筑的古堡。因为这里是潜山、霍山、舒城三县交界处,能够控制东西交通,南北行人,战略意义重大。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10-9 11:3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灵石遗址
第187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走遍安庆》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民间部分,在搜集与整理“卒子游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描述,感谢大家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真灵石遗址。
  真灵石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谢湾组一组巨石处。

  真灵石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谢湾组,需要从谢湾溪口向上再往东走四里半就到达此地。

    谢家湾这里人杰地灵。这里山高林密,溪水潺潺,岩悬壁峭,自然景观优美,旅游资源丰富。

  这些巨石背后就是安庆北面最高山大龙山,横度过去有个普度众生的小庙和,站在巨石上,一览众山小,收尽宣店风光。
     翻过真灵石就来到石井涧。解放前这里住着几户人家,涧后峭壁上巨石林立;涧前是千丈悬崖,奇形古树伴着青石板上飞流直下的溪水形成银色飘带,瞬间变成朵朵白花。

     真灵石是一块风水宝地。真灵石上方山岗上有一块三米高的巨石,巨石上面搁着一块形似顶锥的大石,人们称它为“真灵石”。

  相传,最先到山脚的人类,以这块巨石作为图腾,希望它为谢家湾带来人杰地灵之风水,它为当地带来风调雨顺,带来四季平安。

  这里在民国以前为桐城属地。真灵石下有一方巨石,石下有一石台,疑是建于明朝末至初朝初期,是百姓祈求的祭台。

  在日本侵略者占据安庆时期,由于桐城县与安庆市区驻有日军,一时间,宣店一带百姓常到此躲难,在真灵石下祈祷。

  离谢湾不远的地方有个土墩,经文物部门调查考证,此墩为张四墩文化遗址后期古人类遗址。说明这一带很久以前有人类的活动遗址。
  真正说真灵石有过故事的是太平天国时期。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六月,太平军由天京朔长江西征,先后攻占了芜湖、池州、安庆等地。为巩固安庆,翼王石达开命春官正丞相胡以晃率部攻占桐城。

  杨桥镇自古属桐城南乡,在咸丰年间太平军自安庆挥师而进,又从桐城西南重镇练潭西进,很快就到了南乡。

  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桐城境内展开大战。特别是第一次枞阳会议后,太平军与清军多次在桐城大战。

  兵荒马乱之际,太平军陈玉成与捻军张乐行部的大军中的一支就辗转到过南乡谢湾一处,在此征粮备战,当地百姓纷纷逃难,离家而走。双方交战月余,太平军失利后退守桐城县城。
  兵荒马乱之际,住在山脚与山上的百姓,每天成群结对到真灵石,跪地祈祷,真灵石成了这些百姓心中最后的圣地。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