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宣传安庆历史文化、走遍安庆自然风光——《卒子走遍安庆》长篇游记(第二季)

  [复制链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5 11: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华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卒子走遍安庆
天华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6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天华镇天华村的命烈士纪念碑与李排长、黄昌华、詹经理、朱文奇等烈士墓。图一: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


  卒子曾到访位于太湖山区的天华镇,在马庙村马庙组断腰山山坡的顶部修建了天华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墓内安葬着十二位“三战”烈士,整个烈士墓占地约四百平方米,卒子向投身革命的烈士默哀,“缅怀革命先烈,弘扬爱国精神”。图二:天华镇地处大别山腹地


    很多朋友并不知道,在安庆地区有着悠久的革命传统,太湖县与湖北的数县交界,这里是大别山腹地,革命先烈们通过大山的隐蔽,投身革命行列。天华镇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下辖的一个镇,做为太湖县进山第一镇,既是典型山区。图三:革命烈士雕像(非安庆地区)


    天华镇原名黄镇公社,后改为界河乡。九十年代由界河、辛冲二个乡合并设立黄镇镇,2004年,黄镇镇更名为天华镇,镇名源于“品遍锡兰和宇治,清芬独赏我天华”,又将大山乡、李杜乡(何岭村除外)并入天华镇,面积188平方千米。图四:人民英雄纪念碑与烈士碑


    天华村地处海拔六百至八百米的山区,属高寒山区。这里粮食作物主要以水稻、小麦为主,这里崇山峻岭与,有独特的花岗岩地质与奇峰峭石、断崖云岭、悬泉飞瀑、是一处有着自然风景和人文历史资源的地方。图五:烈士碑


    在一处山坡的顶部修建了天华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安葬着李排长、黄昌华、詹经理、朱文奇、朱桃枝、刘荣宗、詹启和、詹高荣等烈士。图六:革命烈士像一


    据了解,黄昌华是太湖县马庙镇西冲人,生于1918年一个贫困农民家庭,终年29岁。黄昌华出生家庭贫困,生前以卖工度日,受尽了旧社会的剥削和压迫。1947年间,在党的领导下,他的家乡解放了,并成立了农会组织,不少青少年踊跃参加民兵,保卫红色政权。黄昌华同志亦于那时参加了黄大乡农会,并先后任农会主席、贫民团长等职。同年农历十二月14日,国民党廿五师在猎虎队的配合下,突然包围了农会,黄昌华同志不幸被捕,同时被捕者有许多,当天就被押往太湖县,关入监狱,至1948年农历元月,黄昌华同志被害于城外北门沙滩。图七:革命烈士像二


    从1939年2月中共太湖县委撤出,到1947年10月中共太湖县委重建,太湖县党组织及其领导的武装主要活动于蕲太英浠边区,太岳潜边区,太宿望湖区等根据地。当时太湖玉珠畈成立中共鄂皖地委,后独二旅重返大别山,坚持鄂皖边区游击战争。图八:革命烈士像三


    随着皖江地区形势日益紧张,国民党反动派控制了多数城市,1946年4月,华中分局曾指示将皖西大队改建为皖西支队,由于部队处境困难,改建工作未能进行。此时,潜太县大队在刘秀山、张有道、张国平的带领下,活动在潜山万山以西的白马潭、五庙、黄龛,岳西的柳畈、店前、冶溪,太湖的黄岗、佛图、洪家岭、天台山直至太湖城郊。图九:革命烈士纪念碑与烈士墓


    1946年10月至1947年3月,由于皖西工委和皖西支队执行了正确的政策和作战方针,支队常打胜仗。在游击活动区域内,各阶层亦发生了有利于皖西工委和皖西支队的重大变化。图十:烈士墓


    经过艰苦的斗争,到1947年6月,游击队发展到100余人,皖西工委决定将其编为皖西人民自卫军第二支队第二连,任命詹启成为连长,詹万友为指导员,仍坚持在太北一带进行游击活动。图十一:革命烈士纪念碑


    1947年8月上旬,中原军区独二旅第四团派李育昌、李汉廷随同石光明(太湖县太平人)到太湖县组织地方武装,开展游击活动。随后,国民党太湖县政府勾结宿松自卫队和安庆自卫团,从四面合围游击队。游击队突围时,在宿松大王庙遭到敌人伏击。由于兵力悬殊,游击队被冲散,部分队员牺牲。图十二:缅怀革命先烈


(本篇完)

2017-10-1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11:01:06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峰香山寺三座石塔与墓碑——卒子走遍安庆
平峰香山寺三座石塔与墓碑
——安庆石塔系列
第136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平峰村的大香山寺三座历代祖师塔和居士塔碑。图一:潜山县官庄镇香山


    大香山寺坐落在安徽省潜山县西北隅官庄镇境内的香山峰下,始建于盛唐时期,清朝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先后由“一心”、“忠节”、“常法”等法师发心重修,建成三栋佛殿和二十间僧舍。图二:释果静大师石塔


    1908年常法大师雄心壮志、募化十方,铸造巨钟一口,铜身银顶,其高3.2米,围6米,厚0.23米,重万余斤,上刻一万二千多人名,故名“万名钟”,居全国最大,堪称禅林一绝,每日晨钟暮鼓,声传千里,绕梁三归。图三:民国石塔造型独特


    松林掩映下的禅院,庄严肃穆,钟石和鼓石座落左右,拥有“佛国三千大世界,天下禅林第一家”的佛国景象,1984年被列为省级重点保护寺庙。图四:民国二十八年碑记


    大香山寺建成已过百年,地处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背后的官庄香山峰有景点燕子崖,狮子洞。香山峰顶更是风景绝美,云山雾绕,一望千里,有猪婆奇石,名钟曰万名。景色宜人,实乃渡假的好去处。图五:民国期间的吴居士石塔


    今天卒子介绍的香山寺历代祖师塔,多为民国期间建造的石塔,其中一座为五代师姐桂微念石塔。桂微念法师墓塔原位香山寺塔院,建于辽民国初期,用石料雕刻并组合而成。图六:潜山官庄大香山寺


    石塔选用香山的石料雕刻并组合而成的石雕八角形三层密檐式塔,坐西朝南,通高约二米多。在方形塔基上方为八角形须弥座,其束腰上下石檐都雕有莲花。塔身为八棱柱,塔身背面石碑刻有“大香山寺五代师姐桂氏微念墓茔”的塔铭。图七:吴居士石塔


    塔身上方为三层石雕塔檐,在檐与檐之间有石雕花饰,檐角与檐角之间雕有瓦垄、椽头。塔刹部分的下面是一层八角形刹座,顶部安有葫芦形宝珠。整座石塔形制庄重、典雅。图八:吴居士石塔


  另一座石塔,为在香山寺修行过的一位吴居士的石塔。这座石塔并不雄伟,高仅二米,背后有一块“护修吴居士塔碑”。图九:五代师姐桂微念石塔


    该墓呈建于民国期间,成交椅形,宽约二米余、深约三米,是一座八边形墓塔,墓前有石作须弥座祭台。墓塔背面的“护修吴居士塔碑”几个字尚清晰可见。墓志嵌于六边形墓塔的背面。图十:二座石塔相距很近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二座民国期间的石塔边,还有一座建于同时代的石塔。这就是释果静大师石塔,上有“释果静大师刘老孺人”字样。这三座石塔完整地保存至今,实在是难得的历史遗存,是一笔宝贵的移民文化的历史财富。图十一:三座民国期间石塔各具风格

[size=0.83em]165-1.jpg (530.2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10-1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7 11: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腾云江垄(三姓)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腾云江垄(三姓)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6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的江垄老屋,安庆话读干垄老屋,安庆话江读干,安庆名小吃江毛水饺,俗称干毛水饺就是这个意思。图一:航拍整个江垄老屋


    此屋建造于清朝时期,明三进,中间一进为门楼式,封火墙,宽回廊,过去由江氏建造,之后转给他姓,最后由刘氏居住,有着一段非常不平常的经历,在安庆地区实为难得一见的老屋。图二:江垄老屋各个方位图


    莲云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在县城西郊,是一个七山一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的典型山区乡。腾云村是莲云乡政府坐落地,腾云村面积约十二平方公里,自宋朝以来这里就有广袤的耕地,和众多的山场林地。图三:远望江垄老屋


    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腾云村距岳西县城以西仅四公里,背靠飞旗寨山,主峰为飞旗寨的海拔1046米的山峰,属于村内最高山峰。图四:江垄老屋一进与厢房门及天井


  卒子应刘氏宗亲的邀请来到江垄老屋实地拜访,老屋从建筑风格猜测为清朝中朝,一进门头较小,二根户对,百年前的铁扣锈迹斑斑,一侧的厢房倒塌已经建起了新屋。图五:江垄老屋二进门楼


    江垄老屋由于建筑年限较长,系土木结构,墙体出现多处裂缝,亟需修缮。据猜测,该建筑始建于清朝中期,皖西南建筑风格。图六:江垄老屋门楼、过道与神位


    江垄老屋一进的大门上,有一对木雕的户对位于门楣上方,为短圆柱形,每根长半尺左右,与地面平行,与门楣垂直;刻有瑞兽图案。图七:江垄老屋门楼砖雕“善有余庆”四字


    渐渐毁损的老屋越来越多,现在能够见到比较罕有的老屋也算是我们的缘份。这样的江垄古宅,已经越过近二百年的历史光阴,当年江氏不知为何要搬离这里,当年又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几户人家几十口人住在这间老屋内,感受那一片悠闲。图八:江垄老屋局部图


    江垄老屋建造在一个横岗的山脉西南麓,现在一条水泥路将其中一个角铲平,从空中瞭望整个江垄,其中是一个长长梗坡,而老屋就做在坡内。图九:江垄老屋空中局部


    老屋从空中看,只有二进,实际上中间一进为门楼式。门楼由青砖砌建,上有四个砖雕大字“善有余庆”。原意是指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是汉语俗语,出自《易传▪文言传▪坤文言》,原句是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图十:江垄老屋门楼壁画局部图


    江垄老屋的砖雕“善有余庆”意指修善积德的个人和家庭,必然有更多的吉庆,作恶坏德的,必多更多的祸殃。修善的人家,必然有多的吉庆,作恶的人家,必多祸殃。所阐述的是一种事物由循序渐进、慢慢积累,最终量变引起质变的现象。同时也是警示人们,一些微小不良现象的萌生,应尽早看到及早警惕和采取措施。任其发展下去的危害和后果十分严重。图十一:江垄老屋局部图




    老屋当年的主人受儒家思想的教育,在这个叫江垄的老宅内,先后有三个姓氏的人口在古宅居住,宽敞的过道有一米多宽,这是安庆地区老屋所不多见的。图十二:江垄老屋一进户对与铁门扣


    老屋门前就是一片梯田,冬日里的梯田别有一番美丽,有老屋背后就是安庆地区著名的“飞旗古寨”,现留在老屋内的老人已经渐渐离去,老屋也已经荒废了多年,站在老屋内,有种隐居的感觉。在腾云村最早的建筑始建于元朝年间,元末明初动荡的时期,这里曾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存的多幢老屋多是重修于清朝,这个村庄至今已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从山坡延伸到山脚的梯田层层环抱着山脊,景色壮丽而隽秀。图十三:江垄老屋局部图


    走在江垄老屋里,感觉像是穿越了一个时代。在这里,你以享受悠闲的生活也需要一个恬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图十四:江垄老屋过道与三进


    老屋的三进神堂内,陈积了厚厚灰尘的牌位,立有刘氏一世祖刘述通和刘仪声两位先祖牌位。牌位就是祖宗灵牌,又称神主,逝者末满一年的叫灵位,一年以后改称神位。岳西县刘氏在安庆地区数万人,是安庆地区姓氏最多的一支。江垄老屋内依然保存着多块先祖神牌。这块刘氏先祖牌位,木质,呈长方形,下设底座,上面有半圆形牌帽,下面中间刻出一个上圆下方的长槽,用黑墨写着逝去先祖基本情况,两侧是生、卒年月。图十五:江垄老屋局部图


(本篇完)

2017-10-1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8 15: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高河南湖一条船——卒子走遍安庆
高河南湖一条船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6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高河社区的独秀公园南湖上的一条仿制游船,这不是一条普通的游船,它有着非同寻常的历史,在十九大召开之际,卒子介绍这里。图一:独秀公园指以纪念陈独秀先生而建起的公园


  怀宁县,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长江下游北岸,皖河下游。怀宁县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怀宁建县于东晋时期,是古皖国的所在地,安徽省的简称“皖”即由此而来。在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怀宁曾长期省、府、县同城而治,其中府、县同城而治690余年,省、府、县同城而治178年,史称怀宁是安徽的“首府首县”。图二:独秀公园


  怀宁山水钟灵、俊彦辈出,有被誉为“千年一人”的清代书法大师邓石如,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一代完人”、著名教育家的王星拱,“两弹元勋”邓稼先等都是怀宁人。图三:陈独秀石雕像


  怀宁是“戏曲之乡”,是我国五大剧种之一黄梅戏的发源地、京剧的前身徽剧的发祥地。“四大徽班”晋京献演,名震京城,这四大徽班中,有三支是从怀宁的石牌走出去的,所以戏剧界曾流传一句话,叫“梨园佳子弟,无石不成班”,这里的“石”,就是指怀宁县的石牌镇,说明了怀宁在中国戏剧界的重要历史地位。图四:安庆市怀宁县高河镇南湖


怀宁,文化之乡,人文荟萃。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就诞生在怀宁。独秀公园,位于高河镇高河社区,占地十二万平方米,是一处以纪念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和彰显怀宁地方文化特色为主题。建有新青年雕塑、陈独秀史料馆、县美术馆、仿南湖游船、黄梅阁等景观。图五:新青年石雕像


怀宁新县城高河城内,有因陈独秀而得名的独秀公园。整个公园的设计和建筑风格以纪念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陈独秀和彰显怀宁地方文化特色为主题,园内水面、绿地、广场、拱桥等相间交错。伫立其间、仰望历史,缅怀先烈、追思过去,展望未来,更使人心潮澎湃,干劲倍增。图六:陈独秀先生主编的《新青年》


独秀公园内,有陈独秀史料馆、仿制南湖游船、黄梅阁等景观。仿“一大”会议建造的陈独秀史料馆,珍藏有关陈独秀的许多史料和文物,站在青砖碧瓦前,让人不禁缅怀起一代伟人在党的初期所做出的杰出贡献。图七:独秀公园


  独秀公园内南湖内,有根据中共“一大”会议仿制嘉兴游船一艘,按模型原样仿制了一艘画舫,作为南湖革命纪念船,供群众瞻仰。现在怀宁县南湖革命纪念船停泊处岸上,仿制以前南湖的画舫、赤壁(膊)船、仅供游客观览。图八:南湖是独秀公园内的小湖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7月30日晚,因突遭法国巡捕搜查,会议被迫休会。8月2日上午,“一大”代表毛泽东、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张国焘、刘仁静、周佛海、包惠僧等,由李达夫人王会悟作向导,从上海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在南湖的一艘丝网船上完成了大会议程,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图九:南湖内的仿制“画舫”


安庆市怀宁县这只仿建的“红船”,不仅集无锡丝网船、灯船的优点于一身,而且船上的屏风、气楼的雕刻图案,如花卉和戏曲人物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只“红船”竣工后至今仍停泊在高河南湖烟雨楼东南方向。图十:中共“一大”代表


  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继续举行并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画舫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红船”是中国共产党的“母亲船”。“红船精神”是教育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无价瑰宝,是用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在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九十年奋斗历程的时候,必须充分挖掘并利用好这一独特的政治资源,不断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积极作用。图十一:高河镇仿制南湖中共“一大”会址


(本篇完)

2017-10-1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9 11:30: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周畈神庙古石桥——卒子走遍安庆
周畈神庙古石桥
——安庆古桥系列
第137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毛尖山乡周畈村的一座古石桥和桥头的桥庙。图一:周畈神庙


    毛尖山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东部边陲,有岳西东大门之称。内与岳西县天堂镇、温泉镇、石关乡、响肠镇相衔,外接潜山县逆水乡、割肚乡。境内群山环绕,地势陡峻,山多地少;毛尖山水库坐落境内,这里有安庆著名户外旅游景点鹭鸶河大峡谷,又有三湖峡之称。图二:周畈神庙碑记


    周畈村,这里最早的移民多数为周姓,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里的姓氏也渐渐发生了变化。据周畈神庙的碑记记载,神庙与古桥建于明朝成化成间,约1465年至1487年),算起来有530年以上。现毛尖山乡的周畈村并入响肠镇王畈村。图三:周畈神庙与古石桥


    周畈古石桥为梁式石桥,东西走向,中宽约一米余,堍宽一米五至一米七,为三块石条拼接而成,长约十米余,高二米余。图四:周畈神庙与古石桥


    全桥采用花岗岩栏石、桥基采用了当地的河滩石料构筑。安庆像这种梁式石桥非常多,宋代及元代时,江南一带常用这种花岗岩石头来造桥,神庙桥上的大部分构件为此石,这座桥初建造年代由专家确定。图五:周畈神庙与古石桥


    毛尖山一带,河溪众多,先祖们通过拼接石料,架石为桥,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水平。河道内碎石拼接浑厚稳重,相互之间接拼平接严密。图六:周畈神庙与古石桥


    神庙,原与石桥同期建造,技术颇有特色。可惜神庙未能保持下来,唯有石桥保存了下来,石桥其桥石和排柱浑厚稳重,排柱与横系石平接严密,受力匀称。石梁石板长约十米余,这样的长石条在五百余年前,从山间开采下来,费时费力可想而知。图七:周畈古石桥


    据目测,三根石梁,每根石梁两端十余米,宽约三、四十公分,厚约四十公分,外侧凿成平面,使得整个桥面美观结实。图八:周畈古石桥与清桥婚嫁习俗


     神庙桥历史悠久,其雕刻艺术也颇为精湛。桥上虽没有雕刻案图案,却能真实的反映了当时安庆先祖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也给古朴的神庙桥增添了些许飘逸的气息。图九:周畈古石桥


    神庙桥构件简洁,造型美观,距今已有530年以上的历史,仍完好无损。石桥修建好之后,村民又在桥头的岩石壁上修建了神庙。神庙的修建,也能当时村民一个思想的寄托。图十:周畈神庙与古石桥


(本篇完)

2017-10-1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0 09:38: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溪五百年苦槠树——卒子走遍安庆
双溪五百年苦槠树
——安庆古树系列
第137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泥溪镇双溪村的一棵国家一级古树,有着五百余年树龄的古槠树。东至县是长江南岸一座美丽的县城,但在解放后经历了一段并入、并出的身世。东至县1953年2月归属安徽省安庆专区;1959年5月原东流县、至德县合并为东至县,属安庆专区;1965年7月,东至县改属池州专区(地区)。1980年1月改属安庆行署。1988年9月,池州行署恢复,东至县复属池州行署至今。图一:双溪村头


  泥溪乡地处大石公路线上,东邻利安、石城,南接西湾乡,西连昭潭镇,北靠官港镇,西北依梅岭山脉与江西省彭泽县浩山乡分水为界。过去常常与几位摩友骑着摩托车行驶在这条路上,现在泥溪乡升级为泥溪镇。图二:双溪村的古槠树


  泥溪镇是安徽省东至县辖镇,东至城南四十公里处,地处龙泉河中上游。泥溪镇是由2007年原泥溪乡、西湾乡合并而成,属浅山丘陵区。图三:古槠树干


  泥溪境内群山环抱,东有下马尖,南有老虎洞,西有西峰尖,北有老虎头;龙泉河、双宁河、程家冲河、新河等,流经双龙、泥溪、隐东、宋阳四上村,汇集于龙泉河流入鄱阳湖。图四:这辆小红车已经行驶11万公里,走遍安庆200多个乡镇1400多个村居


  双溪村位于泥溪镇东南部,东邻木塔乡梓桐村,南与西湾村接壤,西通中洲村,北连水村村,几年前,卒子曾到访这里,双溪村境内有许村,是一个有着数百年历史的古村落。图五:五百余年古槠树


  双溪村由于人少,仍然保留着原古生态气息。远远望去,古生态鳞次栉比。走近双溪村,看到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令人感叹!村内里面有很多古代的生活用具,是一个远离城市喧嚣的好地方!图六:小摩托立于古槠树下


  双溪村头,有一棵500岁苦槠树,古槠树,树龄约500年,一级保护古树,位于泥溪镇双溪村村头约一公里处,是皖西南现存不常见的苦储树王。图七:古槠树局部


 经历了五百余年的风雨,这棵有着五百岁的苦槠树王,是国家一级保护古树。古树身高约十多米,腰围约二米余,冠幅东西十多米、南北十米余,需要三个成年人才能抱得住其腰。图八:成年人站立于古槠树前


 五百余年来,长年的日晒雨淋,古树历经沧桑,因为枝叶茂盛,目前已列入保护对外,也已挂牌入编,专人看护,这棵古树或是元末明初从江西迁入的移民种植在村头的古树。图九:古槠树保护牌


  2015年安徽省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第0017号代表建议的答复,就《关于将池州市东至县或该县部分乡镇划归安庆的建议》回复,由于当时省委省政府从全省布局分析的综合判断,认为不宜将东至县大渡口、胜利两镇划归安庆市,将来或将整个东至县整个划入安庆市管理。图十:双溪村的古槠树干


(本篇完)

2017-10-2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2 22: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柘林百年前榨油大石碾——卒子走遍安庆
柘林百年前榨油大石碾
——安庆古石构件系列
第137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柘林村的一个百年前榨油的大石碾,通过这个大石碾展现出百年前安庆周边县市的曾经的繁荣。图一:石碾示意图


  柘林村位于安庆市迎江区长风乡西北约五公里处,距离市区约二十五公里。柘林村东面与新义村乡渔场、南面与柘山村广圩渔场及迎江区老峰镇长山村、西北面与将军村破罡湖、西南与宜秀区白泽湖乡先峰村接壤。图二:村民使用石碾古法榨油


  柘林,安庆话为榨林,是安庆郊区一个历史悠久的的古村落,这里是长江的滩涂渐渐围堤而建成的村庄,历史上就是安庆蔬菜和农作物产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卒子见到柘林村历史上著名的“糟油坊”的遗迹!图三:村民使用石碾古法榨油


  柘林村历史上著名的“糟油坊”的遗迹现在已经建起了一处养殖场,养殖的不是别的,而是蛇。高大的建筑很难想到它就是曾经的“糟油坊”。图四:石碾榨油


  这块直径约一米余的的油坊石碾现存于柘林村一户村民家门口。据说,潜山一位民俗爱好者以500元想收藏,又有其它地方的收藏者分别以800元不等想从村民手上购得此物。图五:百年前石碾


  据卒子观察,这块石碾子,大的直径有一米一至一米二,厚度达四十公分左右,重量达一吨左右,为巨大的整块麻石打磨而成,据村民介绍油坊里原有四块这样大的石碾,这块大石碾是互相对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轨道里碾压油菜籽的,从碾子和轨道是上留下的均匀光滑的痕迹来看,这个石碾子使用有些年头了。图六:古石碾为麻石雕刻而成


  百年前,安庆周边的郊区百姓就是使用这种原始的方式碾菜籽榨油的,在100多年前的柘林就有“糟油坊”,大大小小的油坊有多家,周边产业更是鳞次栉比,这里盛产的各种油料以质量上乘而远近闻名。图七:榨油村民与古石碾想像图


  从石碾中间的圆孔用来安装碾梁,据了解,所谓的油坊只是个统称,在安庆各县市区多个乡镇和村居都有叫油坊和榨油为乡镇和村居名的,说明当时这些乡镇和村居都是油坊,碾坊负责是粗加工,作用就是将榨油用粮食碾压成粉便于制作油饼,而油坊只负责精加工直至出来成品,这石碾子就是碾坊主要设备,在没有自动机械动力的时代,石碾是碾压大豆或花生制作榨油原料的专用工具。图八:古法榨油


  石碾子中间有一个穿轴的洞,插上一根横梁后就是碾梁,再与轨道圆心处的主轴相连接,碾梁围着轨道圆心主轴运转,碾子在轨道上滚动,轨道上铺大豆、花生或其他榨油粮食,碾碎后再经制饼、压榨等工序榨出油料。这种碾子无论在碾坊还是在油坊,在100多年前,甚至数十年前,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图九:巨大榨油古石碾


  光滑的石碾经历多年的使用已是光滑如镜,糟油坊的遗迹发现有力印证了历史上柘林是一处非常繁华的商业古村庄,这个巨大的石碾是流传下来的传统手艺,都是柘林村历史上民俗文化与产业发展的有力物证。图十:杭州出土的巨大榨油古石碾与安庆长风乡的大小一致


  历史上,柘林村盛产油菜花,油作坊在以前那是相当发达,除了今天卒子拍到的石碾之外,还有石槽、石碾都分别不知去向,这些正是百年前油坊里的榨油工具。图十一:巨大榨油古石碾雕刻精美


    据记载,油坊最鼎盛的时期是在明末清初。油坊的生产流程是:以一石菜籽为一作,生菜籽上锅炒,炒至味香色黄,不能炒过头。再上石磨初磨,有机器可以粗轧,将轧后的炒菜籽料倒入碾槽碾。图十二:古石碾想像图


  经过数次碾成粉后,上蒸笼蒸熟,再将熟料包成饼,由麦草或稻草外套竹圈的菜饼上木车挤榨出油。基本上出油率为三成,榨出的油顺着油槽流进油桶的时候,飘香四逸。在明清之际,安庆各地有上千家油坊,榨出的油供应整个皖西南几百万人口食用。仅一个季节长风乡的柘林村油坊生产菜油数量达万斤。图十三:巨大榨油古石碾

[size=0.83em]DSC_0332.jpg (594.33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10-2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3 12:44:05 | 显示全部楼层
双丰110年枫香树与曾修巨墓——卒子走遍安庆
双丰110年枫香树与曾修巨墓
——安庆古树与古墓系列
第137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雨坛乡双丰村的一个百年古树与古墓,雨坛乡隔湖望宜,自古属安庆地区。图一:雨坛乡双丰村


    双丰村位于原安庆市枞阳县雨坛乡西北部,与会宫、义津镇接壤。这块区别旱地水田肥沃,湖叉河网交错,村庄风景优美,农业资源丰富。图二:双丰110年枫香树


   数年前,卒子曾到访双丰村,见过这里一棵有着110多年的枫香树,还有离枫香树不远的清朝康熙五年的古墓。图三:双丰110年枫香树


   双丰村旱地水田肥沃,湖叉河网交错,村庄风景优美,村头这棵枫香树并不数年长者,卒子在雨坛乡见到,仅百年以上的古树还有很多。图四:双丰110年枫香树


    枫香树是一种常见的落叶乔木,树龄高的能达到几百年,树高通常能够达到数十米,今天卒子介绍的110年枫香树胸径达七十至八十公分,树皮灰褐色。图五:双丰110年枫香树


    这棵枫香树已经挂牌,据说此树喜温暖湿润气候,性喜光、耐干旱瘠薄。图六:双丰双丰110年枫香树


    枫香树在全国比较常见,秦岭及淮河以南各省,亦见于越南北部,老挝及朝鲜南部。树脂供药用,能解毒止痛,止血生肌;根、叶及果实亦入药,有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功效。木材稍坚硬,可制家具及贵重商品的装箱。图七:双丰双丰110年枫香树


   雨坛乡是安庆市区东部第一乡,由于近百年的战火,现在周边大枫树较少,安庆宜秀区有一个大枫乡因村里原有枫香树而得名,现该枫树已不存。图八:双丰曾修巨墓碑


    今天卒子介绍的枫树为村里的大树之一,树龄已经110年,较为少见。枫香又叫枫树,是落叶乔木,枫香树在我国园林中常作庭荫树,可于草地孤植、丛植,或于山坡、池畔与其他树木混植。图九:双丰曾修巨墓局部


    枫香树常与常绿树丛配合种植,秋季红绿相衬,显得格外美丽。离枫香树不足数十米,有一座清朝康熙五年(1667年)的曾修巨墓,墓冢呈西南方向,有墓碑,此墓山被当地人称为“曾墓山”。图十:双丰曾修巨墓


   曾修巨墓冢约有五十平方,墓碑上刻有其儿孙的姓名,昭示着这座古墓主人曾有过显赫的身份。年深日久,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这座古墓已经遭受严重的破坏,当地人对这座古墓的主人知之甚少。图十一:双丰曾修巨墓局部


    谁能解开这座古墓的神秘面纱?从曾修巨墓碑的面积大小和碑上刻的碑文看,这座有着三百五十多年历史的坟墓,墓碑上端多刻有对阴宅主人的说明文字。从墓葬分析,这可能是宗族村落的公冢,当然这也只是一种猜测。图十二:双丰曾修巨墓


   有关曾巨修的生平简历子孙、造葬时间及风水坐向目前资料基本没有,但从这座古墓并非民间一般的墓葬,从立碑规格看,这座古墓未能详述的是墓碑的形态。墓碑上其字体、尺寸,以及雕镂的图案,都充分体现了当时匠人发挥其美术天份,可以说是一种较未为人注意的民间艺术。图十三:双丰曾修巨墓冢


(本篇完)

2017-10-2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4 14: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平峰妈妈崖与流云洞——卒子走遍安庆
平峰妈妈崖与流云洞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7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平峰村的一处自然风景点,妈妈崖与流云洞。图一:远望金紫山


     金紫山森林公园是安庆地区与六安地区交界的山脉。金紫山风景秀丽、绿茵如毯,这里山林美景,自然神韵,是一处休闲度假、避暑疗养的理想场所。图二:金紫山


    金紫山属大别山山脉向东南延伸的山地,峰峦叠嶂、群山苍莽,主峰猪头尖海拔高1539米,为潜山第一高峰,挺拔险峻,主要胜景有十二处,即一线岗,双虹岩、气楼瓶、天鼓墩、金鸡门、凤冠石、延寿关、渡山桥、摩星石、筛月潭、仙女崖;图三:金紫山云雾


    自然天成的金紫初雪、登峰拜佛、双龟追日、二仙朝佛、神龙石、狮王石、海狮石、老君座、以及与植被恋情的松涛岭、石树缘、栎树坡、蝶恋八仙等,以前卒子也曾介绍过。图四:金紫山流云洞


    主景区香山景区有白鹤洞、狮子眼、白龙井、王河沟,三峰并立,中天一柱直接云霄,顶峰有数尺高的石香炉,雨后登顶,可俯视长江日出,夕阳映照,云海漂缈,紫气氤氲。图五:金紫山流云洞


    官庄镇平峰村位于潜山县北疆,官庄镇南面,东与光华村,南与塔畈乡,西与官庄村,北与金城村接攘,由原香山、平峰、横河三村合并,今天卒子介绍的妈妈崖与流云洞都在平峰县境内。图六:金紫山流云洞


  金紫山,海拔1539米,是官庄镇也是潜山县的最高峰。金紫山森林公园与岳西县枯井园自然保护区和舒城县万佛山森林公园毗连。图七:金紫山妈妈崖


  当地民间有这样的传说:金紫山与天柱山比高赌长,一夜之间,两山均有破天之势。当地土地神奏报玉帝,玉帝遂命雷公电母下凡惩戒,一道电闪、一阵雷鸣,天柱山被劈成两半,至今主峰旁仍存“一线天”景观;金紫山被拦腰一剑,现主峰西侧如削如切,壁立千仞。图八:金紫山妈妈崖


    金紫山顶峰突起,挺拔险峻,整个山形有逼人的雄伟气势。山中有双虹岩、金鸡门、石凤冠等胜景十二处,留下了二十余处古代文人题刻。其中仙女洞石门石窗,高敞空豁,四壁清爽,成天然石室,相传古时有一美女在此成仙。前人题诗云:尘寰哪晓蓬莱境,到此方知即是仙。图九:金紫山


  金紫山峰峦叠嶂,群山苍莽,“妈妈崖”位于金紫山的南坡,一道山脊,远观似屏障,近看是堵墙,人过此处,必须小心翼翼,稍有它念,就会滑落万丈深渊。凡过其处者,无不吓得惊叫一声:“ 我的妈妈喂!”“妈妈崖”因此而得名。图十:金紫山妈妈崖


    流云洞位于金紫山老佛顶东北恻,悬崖绝壁上有洞穴三处,成鼎足形、其深莫测,自古至今无人可及,但据当地人介绍,每逢天气突变,云出洞口、装入楼台,奇丽至极。平时风从洞出,发出阵阵轰鸣,甚为神奇!图十一:金紫山妈妈崖


     一座山一个故事,金紫山这样一个平常的大山,流云洞位于老佛顶东北恻,悬崖绝壁上有洞穴三处。成鼎足形,其深莫测,自古至今无人可及,但据当地人介绍,每逢天气突变。图十二:金紫山


(本篇完)

2017-10-2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5 11:1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子山金岭寺——卒子走遍安庆
百子山金岭寺
——安庆寺庙系列
第137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山口乡百子山村的一座寺庙,二年前卒子曾介绍这座寺庙背后的万佛洞。图一:远望百(柏)子山


    山口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以境内山口镇而得名,古称皖口,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金岭寺与万佛洞位于山口乡百子山村的金岭。图二:新修建的偏殿


    百子山村有很多旅游景点,有著名的中共柏子山区委旧址“杀尽(汗)奸”石刻、柏子晴岚景点、金岭寺和万佛洞等。图三:重建的金岭寺原殿


    山口乡以境内山口镇而得名,古称皖口,其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图四:重建的金岭寺大殿


    山口乡原属怀宁县,后划入大观区,大观区又名西市区,是安庆市的始源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拥有二千多年的灿烂历史。图五:金岭


     山口乡百子山村地处山口乡东南方,东临石门湖,南至山口镇村,西落集镇与中心村接壤,北靠怀宁县月山镇,总面积约十平方公里。图六:金岭寺原殿建于八九十年代


     金岭寺始建于何朝不详。地处百山山村金岭,这里原属怀宁县,部分地带属喀斯特地形山地,金岭寺原建筑遗址位于丘陵山地,寺庙后毁,现在重修的金岭寺在原遗址重建,现存面积约数千平方米。图七:金岭寺门前的夯土


     百子山村内有中共柏子山区委旧址“杀尽(汗)奸”石刻、柏子晴岚景点、金岭寺和老虎洞。图八:金岭寺碑记


     金岭寺遗址现残存一块碑记,碑记上记载着该寺由周边村民共同捐赠修建而成。图九:重建的金岭寺


     金岭寺原建筑有夯土台基和大量的青砖和小瓦等建筑构件,初步认定遗址为清朝时期建筑遗址。图十:金岭寺原殿门头


     金岭寺背后原有一个喀斯特溶洞,名为万佛洞,卒子曾深入洞内,洞内有形态各异的钟乳石。图十一:金岭寺局部


    金岭寺始建于何朝何代不详,此寺因山间有溶洞而建寺,这里有深厚的人文资源,确实是钟灵毓秀,人杰地灵。图十二:金岭寺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为九十年代建起的一座二层楼建筑,传统的飞檐,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闪亮。显得几分仿古色古香气息。古朴的木格窗棂,净土法门。图十三:金岭寺


     金岭寺为住宅式的建筑,配以佛堂式的造型,背后的万佛洞也是一处著名的旅游点。图十四:金岭寺

[size=0.83em]15.jpg (348.79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2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2017-10-2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6 12:37:38 | 显示全部楼层
包家王家祠堂——卒子走遍安庆
包家王家祠堂
——安庆祠堂系列
第13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包家村的一座王家祠堂,二年前卒子曾与摩友骑车来到这里。图一:远望已经倒塌的王家祠堂


    王家祠堂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包家村的一个山坡间,建于清朝,总面积约二三百平方米。图二:倒塌的王家祠堂两侧图绘与石构件


    王家祠堂建于清朝,具体年代不详,前后三进,约二三百平方米,第三进是祖堂。图三:远望王家祠堂一侧砖墙(注意屋顶部的图绘)


    王家祠堂现在已经全部倒塌,是原六安地区划入安庆地区管理的乡镇。王家祠堂屋顶绘有图案,各种神兽与花卉的图案。图四:王家祠堂里的木雕


    王家祠堂使用了大量的圆木,其木刻与木雕全是立体雕塑,艺术价值极高。王家祠堂有百姓说始建于清同治年间,是乡邑自行捐资兴建的王氏的专祠。图五:王家祠堂四位图


    王家祠堂是典型的皖西南建筑,前后三进院落,中轴对称,有门厅、东西厢房、三进祖堂,房屋多间。图六:王家祠堂里的木雕


    包家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西北部,地处皖鄂两省三县(岳西县、霍山县、英山县)结合部 ,距离岳西县城五十余公里。图七:王家祠堂的马头墙


    安庆市包家乡东与青天乡接壤,南与和平乡毗邻,西与湖北英山县草盘镇、六安市霍山县太平乡交界,北与霍山县太阳乡相连,包家乡原属六安市霍山县,岳西建县时划入。图八:王家祠堂已经倒塌


    这是安庆地区最北部的一个乡镇,是一处古建筑。由于王氏后裔陆续迁走,所以王家祠堂也在近十多年未曾翻新而倒塌。图九:王家祠堂里的柱础


    王家祠堂被毁后,留下一堆遗憾!图十:王家祠堂另一侧砖墙


    王氏先祖自迁入霍山山区之后,艰苦创业,后来王家中出了不少英才,尽管由于世事沧桑,王家祠堂已先后改建为小学、村委会办公用房,但历经风雨至今仍能留存下来的一些东西,哪怕只是一堵墙壁,几块石头,也都承载着先祖殷切的期盼和愿望,承载着后辈沉甸甸的责任。图十一:王家祠堂门头已经倒塌


     王家祠堂现存的马头墙与木雕实为清朝的精品,过了多少少之后王家祠堂遗址,谁又会想起今天照片里的祠堂。图十二:王家祠堂


(本篇完)

2017-11-2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27 14:3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宝瓶上马石与雕花石门墩——卒子走遍安庆
宝瓶上马石与雕花石门墩
——安庆古石构件系列
第13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范熊二烈士专祠内的一对宝瓶上马石与一对雕花石门墩,介绍不妥之处,请斧正。图一:宝瓶上马石一侧


    在安庆地区广袤的土地上,不知道有多少像卒子今天介绍的上马石与石门墩。图二:宝瓶上马石正面图案与石门墩正面图案


    这些石雕门墩与石雕上马石,经过长期岁月沉淀,已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古石雕文化,这些石雕题材多样,受到历史上安庆地区富贵人士的喜爱。图三:宝瓶上马石另一侧图案


    在明清二朝,安庆地区大多数的权贵人家的大门外两侧放置一对石门墩,这些石雕石墩有些十分精美,犹如一对保护神,看守宅门。屋证人也想通过石门墩避邪驱恶,守门看户。图四:宝瓶上马石正面图案与侧面图案


    今天卒子介绍的原博物馆收藏的安庆地区宝瓶纹样上马石,就是是中国传统吉祥纹样中的一种石雕精品。因为“瓶”与“平”同音,这种雕刻有宝瓶纹饰象征平安、吉祥的寓意,被民间各种装饰中被广泛使用。图五:宝瓶上马石另一侧图案


    这种宝瓶纹饰,相传在藏传佛教寺院中有一种瓶,瓶内装有净水(甘露)和宝石,而瓶中插有孔雀翎或如意树。即象征着吉祥、清净和财运,又象征着俱宝无漏、福智圆满、永生不死。宝瓶也为佛家“八吉祥”之一,表示智慧圆满不漏。瓶梵语音译迦罗奢,又称如意瓶,吉祥瓶。图六:石门墩一面图案


  在这对上马石二侧的石雕上,就刻有宝瓶图案,瓶中还插了鲜花,边上笙饰,其实这也是宝瓶纹饰和其他物品组合的常见图案之一,“瓶”与“平”同音,“笙”与“升”同音,寓意着官运亨通、反映出当时安庆地区的先祖们追求名利,希望官运亨通的心愿。图七:石门墩二侧图案


    在这对雕刻有童子图案的石门墩,是一组以花卉、童子图案为组合纹样,构图饱满,造型丰富,体现出浓浓的书卷气。历经百年、流传至今,除了其吉祥的寓意外,还有其本身丰富多样、精美独特的艺术形式,也是其艺术价值的关键所在。图八:宝瓶上马石图案


  从这二对雕刻有各具形态、纹样精美的石构件看,稳重大气,图案对称,无论是作为单独纹样本身,还是石刻所表现出的艺术形式,都有着强烈的时代特征,和很有视觉冲击效果,像这样图案精致、经久耐看,寓意丰富的石雕图案,真是安庆的石雕文化的精品。图九:宝瓶上马石一面图案


(本篇完)

2017-10-2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0 12: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亭上二棵百年古树——卒子走遍安庆
大观亭上二棵百年古树
——安庆古树系列
第13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德宽路街道办事处大观亭社区的二棵百年古树,介绍不妥之处,请斧正。图一:日本人拍摄的东门迎江寺与西门大观亭照片


    大观亭旧址位于安庆市大观亭街56号这一片区域。周日上午卒子再次来到这里,大观亭面临长江,境界开阔,气象雄伟。图二:大观亭旧址平山头


    据了解,大观亭始于东汉,盛于唐宋。吴名风在《游大观亭记》中曾说:“亭据山巅,在忠宣墓侧。为皖省第一名胜之区”;民国四年(1915年)《怀宁县志》记:“...士大夫从公来游,俯瞰长江,一泻千里,闾阎两岸,樯舳迷津,皖中风景俱若勇跃奋迅而出也。”可见“大观远眺”名不虚传。历代文人墨客跋涉登陆临,对景抒情、怀乡思古,留下许多优美的诗文。明清时期,其境内的大观亭就与武昌黄鹤楼、江洲庾楼并称为“长江三楼”,素有“皖省第一名胜之区”之称,曾被列为“安庆八景”之首。图三:平山头一侧110年二级古树


    大观亭有元末郡守余阙葬,建于明世宗嘉靖四年(公元1525年),系两层砖木结构,画栋飞檐,负山面江,环境清雅,素称“皖省第一名胜之区”,被列为“宜城八景”之一。建亭后,吸引了历代文人墨客,留有大量诗词、楹联。清朝咸丰年间,兵燹亭毁。同治年虽有重建,但由于世事乖谬,兵荒马乱,各处景点渐渐破败。图四:110年二级古树朴树枝繁叶茂


    据《怀宁县志》记载,康熙二十三年,巡抚徐国相重建大观亭。清朝末民国初时,大观亭景区是“皖省第一名胜之区”,被称为“省会绝妙江山”。清朝咸丰三年,太平军战乱中大观亭尽毁,同治年间巡抚彭玉麟重修。辛亥革命后,安徽都督柏文蔚在大观亭景区内的望华楼设立陈列馆,陈列徐锡麟烈士生前衣物和战刀,马炮营起义范传甲等八名烈士和刺杀五大臣的吴越烈士的遗骨也安葬于大观亭后的平头山。图五:大观亭相关资料图片


     清初至民国期间,安庆作为安徽省省会,城市发展领先于全国,晚清曾国藩等中兴名臣大力推行洋务运动,在安庆率先进行近代化,大观亭得以在此期间进行大规模复建。在清朝政府主持下,修缮余阙墓园,也陆续新建了一批重要建筑。民国建立后,大观亭作为忠烈之魂所在地,又成为纪念徐锡麟等辛亥烈士的场所。1938年安庆沦陷,成了日军飞机轰炸的主要目标。到抗日战争结束,整个大观亭景区的建筑只剩下断壁残垣。图六:110年二级古树朴树需要三个成年人环抱


   平山头顶原有大观亭和望华楼两座主体建筑,北侧呈中轴线分布有赤帝祠、度生庵(又名“痘神庵”)、平头山皖江九烈士墓,南面为余阙墓园及其祭祠。但还有众多当时种植的树木被大家忽略,那就是今天卒子介绍的二棵百年古树,榆树与朴树。图七:110年二级古树朴树保护牌


    大观亭其内涵是文化精神。清代大书法家邓石如曾屈身于大观亭后山上的天花禅院(痘神庵)中,勤勉研习书法,终成一代碑学大家,房屋虽已残破不全,但依然是书法爱好者心中的朝圣地。上世纪90年代,日本书道会访问安庆时,还专程来到这里拜谒。邓石如的书法风格古朴、雄浑苍茫,特别是将篆隶发挥到极致,备受世人所推崇,并将碑学推向书坛的巅峰,它与时俗馆阁体格格不入,表现出勇于探索的精神。图八:大观亭相关资料


    在建筑文化上,大观亭遗址中轴线上曾建有“上达楼”,清朝咸丰年间毁于太平军炮火之下。1908年,安徽巡抚冯煦在其基址重建起一座新楼,名曰“望华楼”。据了解,望华楼是一座的西洋券廊式砖木结构建筑,现不存。图九:110年二级古树朴树枝繁叶茂


   在众多文物已经消灭以后,唯有这两棵古树依然保留下来。据卒子推测,这两棵二级古树,为一棵110年朴树和一棵110年榆树。这不但是文化的遗产,也是历朝历代安庆官员对历史文化的保护。图十: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大观亭是安庆的,更是安徽的,还是全国的。它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文化的认同、精神的寄托,成为国家历史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建设的重要依托。图十一: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这二棵古树,均为110年,倒算种植年代约是晚清光绪二十六年左右,1900年。年轮久远,饱经沧桑。如今枝繁叶茂葱茏翠绿,可曾想过百年前安庆的苦难。这棵古榆树高18米,距地面一米处树胸围3米,胸径1.5米,三人合抱方能围拢。这棵古朴树高17米,距地面一米处树胸围2.5米,胸径1.3米,也需要三人合抱方能围拢。图十二: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有关大观亭的更多文物,卒子下次将继续为大家介绍,与一位九十岁左右的老人聊天时卒子发现,他就是十多年前偶遇卒子的老人,十多年过去,老人依然健在,老人说患有高血压,有朝一日大观亭重建之后站在大观亭瞭望长江,是他一生的夙愿。图十三:110年二级古树榆树枝繁叶茂


(本篇完)

2017-10-3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 21:56:23 | 显示全部楼层
白龙岛龙王庙——卒子走遍安庆
白龙岛龙王庙
——安庆寺庙道观系列
第13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黄尾镇白龙岛的一座古寺,介绍不妥之处,请斧正。图一:猴河水之间的白龙岛


   黄尾镇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北部边陲,西北与霍山县磨子潭镇接壤,东南与岳西县头陀镇、青山乡毗邻。黄尾镇是大别山北坡深山腹地的一个人口小镇,这里曾是三省交界和临边的古镇。图二:双河口


   黄尾镇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化遗址,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就是风景如画。今天卒子介绍的云峰峡谷中的彩虹瀑布景观为华东一绝,颇负盛名。图三:双河为猴河与黄尾河


  白龙岛是云峰峡谷中的一个二条河相交的岛屿,这现在是彩虹瀑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岛上有座龙王庙。白龙岛鸾回凤举、卓然嚣外,浩浩焉似泛沧溟之无极。图四:二河之间狭窄之地形成双凤洲


   白龙岛鸾回凤举、卓然嚣外,岛上翠藤并野花争妍。位于岛中的龙王庙是一座近代重修的古寺,其中一座清朝光绪十多年的石刻。上面记载着村民捐赠和化缘记录。在这里能够清楚看到彩虹瀑布!图五:双凤洲又称白龙岛


   龙王庙具体记载,从碑文上记录,清朝光绪十年(1871年)记载:“双河间有龙王庙”。关于龙王庙的来历,在黄尾镇民间广为流传着一个脍炙人口的传说。此处略。图六:白龙岛   


    龙王庙,其中只是一处遗址。位于岳西县黄尾镇白龙岛一侧。始建于清代中期。坐南向北。仅由大殿、两厢组成。占地面积约不足百平方米,抬梁穿斗混合结构悬山青瓦顶。图七:龙王庙重修碑记


   传说有双河中一条猴河中有仙猴潜藏水底,故名猴河。河间建有庙,名龙王庙,当地村民祭祀龙王,天旱时在此祈雨。庙内现存清朝重修碑及祈雨灵应碑。图八:龙王庙局部


    大别山彩虹瀑布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岳西县黄尾镇境内,风景区方圆四十平方公里,核心景区有梦幻彩虹瀑布和原生态猴河峡谷,还有历经猴河与黄尾河交汇后洪水冲刷而形成的许多河心洲、小岛,从而组成了数千米的山水画廊,因此大别山彩虹瀑布风景区可谓集峡谷、瀑布、丽水、文化为一体的山水景区。图九:龙王庙


   猴河峡谷风景优美,猴河发源于大别山主峰白马尖、天河尖,因峡谷内有猴群出没,猴河由此得名。猴河两岸群峰迭起,奇锋错列,河谷纵横,蜿蜒曲转。猴河峡谷全长8.5公里,谷深500多米,峡谷中悬崖峭壁,藤蔓垂壁,地势险峻,人迹罕至,至今仍保存原生态。图十:龙王庙四拼图


(本篇完)

2017-11-0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 12:26:53 | 显示全部楼层
马岭宋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马岭宋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8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水吼镇横中村的一座古宅,横中村原为横中乡,人口最多时上万人,现在不足五千人。介绍如有不妥之处,请与卒子联系,及时更正。图一:远望横中马岭宋家老屋


    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水吼镇横中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这里一条余家河从山间流下,其历史悠久、河上架有永镇桥结构稳固、造型美观而享有盛名。横中村位于安庆市潜山县水吼镇的西南面,东与高峰村交界,南临与太湖县、西与风光村接壤,面积二十多平方公里。图二:近看马岭宋家老屋


    数年前,卒子曾到访横中村,去过一个叫马岭的古村落。这个古村落位于一个山坡下,这里有着丰厚的人文历史。据了解,这个小小的村落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村中原有百年以上古树有十几棵,最大的是一棵需要四个成人才能围抱住,可惜现不存。图三:马岭宋家老屋大门


    这个叫马岭的古村落,实际是顺山坡地势而建,四周为山、中间盆地,高低错落、参差不齐,看似凌乱,但由石阶小道、石头小桥把小村各个角落串联起来,鳞次栉比。这里估计原有几十户人家,如今只剩下几栋古民居,卒子见到像宋家老屋已经破败不堪,留存许多断墙残壁,四处杂草丛生,树林茂盛,乡野气息浓郁。图四:马岭宋家老屋局部


    马岭,一个地名,传说太平军曾路过此地,抓走周围几个村子的男丁充军。留下不少故事,这里翻山就到了太湖县境内,因此有太平军路过是完全有可能的。图五:马岭宋家老屋局部


    宋家老屋为前后三进古民居,现已破旧不堪,漫步在杂草丛生的小径中,其历经沧桑印在老屋的墙上,深厚悠久的历史底蕴,透发着古朴淳厚的美感。图六:马岭宋家老屋局部


    老屋原有两侧厢房,厢房之间纵横交错、还有石阶小径,经历岁月风化的建筑物、如今的狭窄小道、石头小桥、老式物件等“原汁原味”的景象,别有一番风味。图七:马岭宋家老屋局部


     宋家老屋始建于何朝何时不详,据村民介绍始建明朝,祖上京兆郡世居。但从建筑物风格看,应该是清朝中期约道光年间建,整座宋宅共四百平方,由前后三进构成,建筑中使用了很多木雕,其雕刻艺术己发展至较高水平,故宅内雕镂手法由平面浅浮雕向深浮雕和透雕转变,精美绝伦。图八:马岭宋家老屋匾额


    宋家老屋整座宅院注重风水,冬暖夏凉,并且设计精巧,宋家在横中算是大户人家,人丁兴旺,老人家讲有人制匾送往来,而家族分支收到牌匾后往往会凑以几百银元回礼,意味从此家中有族人身有功名有所靠山了,所有族人可以得到庇佑回复之意。从这些老人家口传下来的轶事中,其实也可以体会出一种中国传统的乡绅文化,别有一番风味。图九:马岭宋家老屋墙基与山墙局部


    据老人家讲,里面的雕刻是当年由宋家请专门的师傅整整雕了近一年多才完工,花费极大,可以说在马岭一带的古宅中,是雕刻最为精美,保存最为完好的一座。图十:马岭宋家老屋局部


  宋家老屋主落大门上方悬挂“厚德延龄”牌匾,从牌匾上可以看出,自清道光到光绪年间,宋家几代共出过多位读书人,故有人送来版匾,也是名符其实的书香门第。图十一:马岭宋家老屋木窗


  宋家老屋的墙基由一块块青石垒成,坚固如初。墙角处有波浪纹的石装饰。门框是石质的,上面雕刻有图案。房屋的梁、椽等处全部采用木刻花纹,斗拱上有镂空的人物图案,山墙上也有许多精美的扇形的花草纹,立柱的柱础四周雕有各式花纹,让人目不暇接。图十二:马岭宋家老屋石门框


    宋家老屋现已损毁严重,现在只剩下不到一半了。在经历风雨侵蚀后,曾经辉煌煊赫的宋家老屋,显得破败不堪,看到那似乎即将掉落的砖块,和斑驳沧桑的老墙,让人顿生一丝丝的落寞与凄凉。图十三:马岭宋家老屋内屋雕花木床局部


(本篇完)

2017-11-0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3 10:56:16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音南巷古井——卒子走遍安庆
观音南巷古井
——安庆古井系列
第138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观音南巷的一口古井,这口井井位于观音南巷26号古民居内,井宅藏古井,别有一番味道。介绍如有不妥之处,请与卒子联系,及时更正。图一:观音南巷26号古民居


    安庆老城里过去很多地方都有老井,现在通过探寻这些历朝古井的遗迹,来探索安庆过往历史。卒子不久前通过手机拍摄了大观区观音南巷的一口古井,这口古井也是西门曾经繁荣的见证。图二:观音南巷此户民居已经被立保护性建筑


    卒子出生在与观音巷不远的大王庙街,小时候这条街仍然繁华。小时候见过伞厂还做过油布伞,刷过桐油的油布伞一股香香的味道。听老人西门一带主要是湖南做伞的。安庆人称外迁人口很多外号,卒子小时候听外公说,皖河过去就是胡角下,湖南人称为“驼子”,山东人称为“侉子”,在安庆西门一带也曾留下清朝中兴大臣曾国藩遗迹。据安庆老一辈文史爱好者讲述,安庆西门沟儿口在清朝时期聚集了众多的湖南人,他们都是曾国藩带来的湘勇,就是后来横扫太平军的湘军。至于为什么曾国藩为什么要把他的湘军,按排到沟儿口,主要是西门河系发达,直通皖河至长江,所以曾国藩派他的老乡驻守此处。图三:观音南巷古宅里的古井


  西门的观音巷一带,过去曾经一度繁荣。小小的一片区域,自从清朝咸丰十一年(1861)八月初一曾国藩创建的湘军攻克安庆后,就再也不平凡。这些湘勇平时以手工业者为主,在没有自来水的岁月里,这些军民饮用水自然就要靠这些古井来维持。数百年来,西门观音巷一带附近居民的生活用水都靠老井来维持,像卒子今天介绍的这口古井,它不但是一口古井,还是一口私人家的古井。这口安庆古时普通的生活用井,饱含着周边老居民对它具有的特殊感情。图四:观音南巷古宅内宅门框与湘勇真实照片


    观音巷这户人家,想必当年也是财富一世,自家院内有这样一口古井,在井边淘米、洗菜、洗衣,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绵绵数百年延续下来,如今只剩这口古井。图五:观音南巷古井与南京东阳双井相似


    通过这口古井井口的井圈看,为青白石雕刻的井圈,井圈直径约为八十公分,高约七十公分。从这个井口往下看,能看到井圈璧上几片杂草叶,井里有水仅能饮用。这口古井距离现在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清朝时期想必很多湘勇也使用这口井来取水。图六:观音南巷古井


    从这口古井井圈看,可能是清朝年间的古井。这口古井取水方式依然延用手提水桶打水法,就是取水人用双手向上拉绳子取水,这口古井从历史的角度看是比较有价值,希望能够挂牌进行了保护。图七:观音南巷古宅内屋与木梯


  卒子通过介绍这口古井,透过井圈看年代,再可由专业人员通过井壁或砖来看始建于明朝?还是更早的元朝或是宋朝?不知道是先有这口井,再造老宅,还是先有老宅再挖古井,不管怎样它已经烙下了这座城市的历史记忆。图八:观音南巷古井与驰骋大江南北的湘军


  从卒子观察事物的角度看,观音南巷古井有些类似南京市栖霞区的双井,位于栖霞区栖霞街道东阳古镇老街上的宋代东阳街双井,该双眼井有上下两层井栏,井沿上一道道被绳子磨出来的凹沟显示了其历史的久远。即使碰到干旱年份,双井水量也很充盈,至今村民仍从井中汲水饮用。图九:练勇真实照片


(本篇完)

2017-11-0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6 15:3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八一革命烈士墓群——卒子走遍安庆
八一革命烈士墓群
——安庆近代革命系列
第138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腊树镇八一村的革命烈士墓群。不妥之处,请批评指导。图一:怀宁县腊树镇镇牌


    抗战爆发时期,安庆地区怀宁县有腊树、雷埠、石牌及望江、太湖、潜山相邻地区热血青年,在查化群、霍震、产耀华、郝晓群、陈一萍等带领下,成立怀宁县(含第四区)抗敌后援会,地址在查家祠堂(腊树镇八一村)开展宣传动员抗日和募捐等活动。图二:腊树革命烈士墓群大门


    随着组织的不断扩大,不久与安徽省动运会地下党负责人张劲夫接上联系,改编为省动委会第十四工作团,同时成立了第十二工作团,由查化群(腊树人)任团长。图三:查化群同志墓碑与革命烈士照片想像图


    那时,安徽省第九游击队驻防怀宁,按照省工委指示,查化群奉命在腊树红庙建立地下交通站,转接地下党和军队往来人员,转送进步青年前往新四军,此时腊树地区是怀宁抗日大后方。图四:查化群同志墓保护牌


    查化群(1915—1943年),原名鸿志,又名曼云,化名华春,腊树查家老屋,今怀宁县腊树镇八一村人,抗战时期中共怀宁区委书记。图五:烈士墓园


  查化群少时就读于太湖鹿磨山小学。1931年考入贵池乡村师范学校,他一面勤奋学习文化科学知识,一面参加革命活动。回家后在郝家山一带宣传土地革命,被省保安司令部逮捕,投入安庆监狱,后取保释放。图六:查化群同志简介


  1937年9月,与陈一萍(后名洪沛)、郝晓辉等人发动组织郝家山一带进步知识青年和流亡学生成立“抗敌后援会”,在郝家山、石牌及太、望、潜边境开展抗日救国宣传。1938年6月,日军进犯石牌,他率“后援会”人员,转至岳西店前河,成立“皖一行政区抗敌工作队”就地开展活动。图七:查化群同志墓


    1938年11月,查化群被调任省动委会第二十四工作团团长,在立煌麻埠一带进行抗日宣传工作。此时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经省动委会推荐(中共鄂豫皖边区委员会同意)、省民政厅委任为怀宁县第四(石牌)区区长,旋又在党内担任中共怀宁区委书记。图八:潘红银同志墓


  1939年4月以后,在继任县长胡邦宪(现名胡允恭,中共早期党员,被王明路线排挤脱党,1982年恢复党籍)的积极支持与配合下,利用公开合法身份,掩护革命,积极开展抗日活动。经常赤脚草鞋,风餐露宿,率领抗日工作团,到集镇、乡村及军队驻地宣传抗日;组织广大群众,募捐物资,慰劳前方将士;动员青年参军参战,走上革命道路。图九:查化群同志墓侧面


    1939年5月,怀宁驻军攻打日军占领的安庆城,他组织担架运输队入城送弹药、救伤员;战斗结束,又匆匆赶回石牌,召开千人大会,欢迎部队胜利归来。协助县长胡邦宪在长江北岸设立检查站,建立递步哨,参与计划制订,负责挑选、组织递步哨人员。由于选人得当,组织严密,所传信件,未出一次差池。还协助胡邦宪搞坚壁清野,防范汉奸侵入,查禁走私贩毒(鸦片)。在斗争中先后担任中共太湖特支委员、潜山特支委员,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增强党的战斗力。图十:潘红银同志墓


  1939年9月,怀宁斗争形势逐渐恶化,皖一行署专员张威遐亲自到怀宁,与黄定文秘密策划,准备逮捕化群。幸得胡邦宪闻讯,及时通知和掩护,查化群和吴传福等6人迅速撤往无为解放区,10月去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庐江)学习。不久,他和吴传福受组织派遣,又秘密回到怀宁,与坚持地下工作的郝晓辉一起,恢复党的组织。12月,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怀宁城乡一片白色恐怖。他根据上级党组织指示,在红庙(今腊树镇芝岭村)建立地下交通站,分批撤出了已暴露政治身份的共产党员和政工干部。最后自己也安全转移到无为解放区。他走后,石牌地区民众,在石牌三道桥立碑,颂扬他的功绩。图十一:李结海烈士墓


  到达无为后,即被分配到新四军二师四旅任副官主任。不久调到四旅参谋处任作战参谋,参与作战方案制定,做出不少成绩。不幸的是:正当他为国立功之时,却在锄奸运动中于1943年春被内部错杀,酿成触目惊心的“华春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共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非常重视华春案件,经过复查核实,1981年安徽省委作出了为查化群同志平反、恢复名誉和恢复党籍的决定。沉冤终得昭雪。现在在腊树烈士革命墓园内,还安葬着其它几位革命烈士的遗骨,向革命烈士致敬。图十二:李结海烈士墓碑


(本篇完)

2017-11-0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7 16:01:37 | 显示全部楼层
民族明朝陈铭石及后裔墓葬群——卒子走遍安庆
民族明朝陈铭石及后裔墓葬群
——安庆古墓系列
第138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通过对皖西南重镇安庆历史文化梳理和挖掘,以简介形式进行推介,是了解安庆的一个窗口,更是对外宣传的索引。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江镇镇民族村明代陈铭石及后裔墓葬群。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图一:明朝陈铭石及后裔墓葬群


    在皖西南人类发展的历史上,昔日不为人知的皖南小镇,正在以其神奇的发展速度和特有的馒头、包子等发酵面食特色产业经济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熟悉,这就是安庆市怀宁县江镇镇。江镇镇,位于皖河之滨,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物华天宝。被称为馒头之乡,大小店铺遍布全国各地大中城市。图二:明朝陈铭石


    在明朝两朝中,江镇更是在历史上也曾留下过属于它的辉煌。地处大别山余脉与长江、皖河之行系,境内古墓众多,其中明墓就有很多。在这些明墓中,最重要的当然还是明朝各个姓氏的家族葬群。由于目前能够找到的现成资料过少,卒子希望能够广泛搜集此墓主人及其后裔的信息。图三:明朝文人像


    今天卒子介绍的民族村明朝陈铭石及后裔墓葬群,在一条省道的路边,可惜时过境迁,很多当时的地名已经无法考证。从这座明代墓群分布看这是陈氏的家族大墓。依据现有资料推测,此处墓葬群是清朝时期进行改建或迁至于此。从此墓葬群分布看,阴宅距离前方河滩较近,受限于狭窄地域,据分析其后裔恐不会将先祖安葬于此有关。卒子站在背后的高岗处远望,发现绝大多数明墓皆依山而建,均符合当时的风水格局。图四:明朝陈铭石墓与想像图


    据墓志铭记载:墓主人姓陈,名铭石,字不详,祖上应不是安庆地区本土人氏。从墓碑看,保存比较完好,碑高约一米,宽七十公分,厚约二十公分,碑体文字清晰可辨,柳体楷书书写流畅,清秀坚劲书法功底深厚。根据碑文记载,这块墓碑是明考文学陈铭石的墓碑,立于清朝康熙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图五:明朝陈铭石后裔郡庠生墓碑与想像图


    陈铭石,明朝人士。文笔豪放。关于其本人的记载并不多,只知道陈铭石在明朝随军征讨屡有战功,明朝的丝制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陈铭石墓原为青砖拱形合葬墓,其后裔多为土坑室墓。朝朝家族墓葬群对研究明朝安庆地区历史无疑提供了更加可靠和科学的现实依据。图六:明朝陈铭石后裔邑庠生墓碑


    据了解,陈铭石后裔中多位都是庠生,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为明清科举制度中府、州、县学生员的别称。 庠生也就是秀才之意,庠序即学校,明清时期叫州县学为“邑庠”,所以秀才也叫“邑庠生”,或叫“茂才”。秀才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岁试前由县府二级进行予试过关的称“童生”,再岁试过关者称“秀才”。秀才进入县、儒学读书后称"生员",因学校又叫庠故又称"庠生" 。古代学校称庠,故学生称庠生,他们向官署呈文时自称庠生、生员等。图七:明朝陈铭石墓葬群


(本篇完)

2017-11-0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8 14: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与残碑——卒子走遍安庆
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与残碑
——安庆寺庙道观与古碑刻系列
第138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走遍安庆》通过对皖西南重镇安庆历史文化梳理和挖掘,以简介形式进行推介,是了解安庆的一个窗口,更是对外宣传的索引。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观音巷的天花庵(痘神庵)群体建筑,与三块天花庵(痘神庵)残碑。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图一: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现存唯一照片


    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有太多的历史印迹,不仅有邓石如读书处,还有天花禅院、天花庵、痘神庵等等等等。“邓石如读书处”又名“完白山人旧馆”、“完白山人读书处”,位于安庆西门外大观亭后山的痘神庵内。痘神庵是一座主祭痘神的小庙。痘也叫天花,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疾病,旧社会小孩子们常受到这种疾病的威胁。痘神即主司麻豆(天花)之神,所以痘神庵又名天花禅院。图二:完白山人正是邓石如


    据民国四年《怀宁县志》记载:“痘神庵即天花禅院,在正观门外余忠宣公祠后,不知建自何年。清朝乾隆壬辰(1772年)巡抚裴宗锡捐廉买隙地重修,四十九年(1784年)僧悟本又式廓焉。悟本字云衫,思从完白山人学书,特为山人辟憩息之所。后武进李兆洛题其处曰‘完白馆’。”图三:观音巷邓石如读书处保护牌


    晚清民国时期,来天花禅院探寻邓石如遗踪的文人着实不少,相关记载散见于当时人的文集中。然而,经过抗日战争、文化大革命的沧桑岁月,“邓石如读书处”几乎不为人知了。直到1983年,它才又被安庆著名文史学者金杏村先生发现,金先生在《一代高人留胜迹——“完白山人读书处”》一文中说:“去年我参与大观区编史修志工作,为调查大观区的名胜古迹,曾登大观亭旧址,在平坦如坻的旧址俯瞰,破败的天花庵、赤帝庙一一映入眼帘,可是出我意外的‘完白山人读书处’,仍完整的保存在天花庵之后坡上……循着赤帝庙前石级而上,走进‘读书处’。”图四:邓传密(石如儿子)书法一


    对于金先生发现的这处古建筑是不是‘完白山人读书处’,如今有很多人表示质疑。如今天花禅院的门侧墙壁上嵌着一块石碑,依稀可辨是清朝光绪七年(1881年)捐资重建赤帝祠石碑,那么这处古建筑恐怕是赤帝祠。痘神庵与赤帝祠一墙之隔,位置上是很接近的。“完白山人读书处”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观音街,为天花庵(痘神庵)群体建筑的一部分。邓石如,清著名书法篆刻家,怀宁人。生前与天花庵主悟本和尚过从甚密,庵主专辟此屋(在天花庵西隔壁与天花庵并排,今天花庵还较为完好,庵内有粗大圆柱),供其读书、挥翰之用。李兆洛所题“完白山人读书处”石额,早已佚失。又名“完白山人旧馆”。图五:邓传密(石如儿子)书法二


    邓石如读书处依大观亭北面山阜围墙而建,坐南朝北,砖木结构,高5.7米,进深9.8米,通面阔四间(正房三间,配房一间)13.8米,占地面积约二百平方米。前廊深1.8米,为二步梁,廊前有天井庭院,与大观亭故址的山阜接壤,倚山筑石垒墙。1984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启功应邀为读书处题额。1990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六: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


    邓石如原名琰,因避仁宗讳,遂以字行,少读书,好刻石,仿汉人印篆甚工。性廉介无所合。时翁方纲擅篆分,以石如不至其门,为之。刘墉、陆锡熊见其书,皆大惊。自成一家,世称邓派。其祖、父均酷爱书画,皆以布衣终老穷庐。清朝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在两湖总督毕沅处做了三年幕僚。邓石如(1743-1805),号完白山人,安庆怀宁人,清乾隆、嘉庆年间书法篆刻名家。他在家乡安庆留下的遗迹主要有三处,分别是五横乡的铁砚山房、集贤关的集贤律院、大观亭后山的邓石如读书处。图七: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


    痘神庵“邓石如读书处”的房基与房前空地原应该为邓石如读书处,首先来看两张老照片,照片是1959年安徽文物部门调查各地古迹时所拍摄的。第一张照片上是一间茅草屋,屋前放着两架纺车,还有一只母鸡在觅食,注意细看屋前与屋侧摆放着一些条石等石构件,旁边还码放着一堆青砖。照片背面文字注:“房基与房前空地原为邓石如读书处”。从那次调查情况看,“邓石如读书处”应该在1959年前就已经被拆除了。图八:镶嵌在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墙璧上的石刻


    痘神庵又称度生庵,民间混称。照片为痘神庵的大门,中间正门敞开,依稀可见门内有两人在神龛前烧香祈福,正门为石拱门,尚能看到石基上有雕刻纹饰,门上有一竖式匾额,只能看清最后一字是“庵”字。侧门已用砖砌封闭,侧间可能已作它用。据程小苏《安庆旧影》介绍:“痘神庵于民国十年(1921年)经予添建,改办第四小学。”这张照片应该是今天唯一能见到的痘神庵大门照片,为这处古迹留存下了难得的影像资料。图九:观音巷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群体建筑


     安徽博物院收藏的一幅邓传密(邓石如之子)书法作品题识中,发现了一段关于邓石如与安庆天花禅院的记载,内容是《荀子·劝学篇》,在最后一屏正文后,书有三列题识,如下:皖省西门外有天花禅院,左眺龙山、柏子,右瞰鸭渚、石门,饮瀼泉,观芙蕖,为郡中游览胜地。先君子乡城往来寓此,盖数十年。颜其厅事曰:‘裁云补衲之庐’,为书大幅篆、隶各一于壁,后之好古君子多于此访寻遗迹焉。癸丑孟陬,皖城陷没,烈焰弥天,寺院尽毁,奚有于碧纱之中文字因缘耶?辛酉之秋,湘乡相国毅勇侯、威毅伯昆仲戡平乱虐,慎简贤良,乃得我善征先生明府君摄宰是邦,出水火之民,登衽席之上,其年竟有能于当时劫火中,拾得院中隶幅,跻堂以献代寿觥之称者。府君珍弆有年,今闻兹院重兴,慨然出之,俾刻之,裁云庐壁返珠,还去思之情,岂有既乎?因书此奉呈,匪敢云报,聊永矢高谊于弗谖耳。同治戊辰立冬后二日,皖山遗民邓传密并识,时年七十有四。图十: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碑刻一


     这段题识的开篇介绍了安庆天花禅院周边的名胜:大小龙山、百子山、鸭儿塘、石门湖,瀼泉等,并提及“先君子”(指其父邓石如)当年从乡间进城每每住在天花禅院,这与文献记载相符。而又补充了一条重要史料:邓石如曾为天花禅院写过篆书和隶书“裁云补衲之庐”两幅大字,并刻于壁上,后来好古的人常来此寻访、观摩。题识的后半部分,又提到了诸多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癸丑孟陬即为咸丰三年(1853)正月,太平军攻陷安庆,战火中,天花禅院难逃一劫,院中的邓石如书法作品自然不知踪迹。辛酉(1861年)之秋,曾国藩、曾国荃兄弟率湘军击败太平军,收复安庆,并广纳贤良,起用“善征先生”来治理安庆。“善征先生”就是贵州独山人莫祥芝(1827-1890),字善征,曾任怀宁县知县,他与其兄莫友芝都是曾国藩幕府中的重要人物,精通古籍、书画,好收藏。图十一: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碑刻二


    邓传密题识中记述:当时战火之中,莫祥芝在天花禅院中拾得邓石如隶书“裁云补衲之庐”幅,如获至宝,悉心收藏很多年。当听说天花禅院要重建时,莫祥芝慷慨的拿出这个字幅,重新翻刻于壁上,恢复了“裁云庐”的旧观。邓传密由衷感激,于是书写了这幅《荀子·劝学篇》隶书作品奉呈给莫祥芝,以永远牢记这份情谊。关于太平天国战乱后,天花禅院的重建,《怀宁县志》的记载是:“咸丰三年毁。同治间,僧一乘募化重建。”邓传密这段题识的落款时间是同治戊辰,即1868年,那么可推知天花禅院重建应该就是在这一年。完白山人早已不在,但仍保留了这处“读书处”。此后“读书处”也成为了大观亭景区的胜迹之一。1896年,李鸿章侄子李经达作诗《丙申挈仲秋内子儿女登大观亭》一首,诗中有言:“半醉重寻邓石楼”,此乃“读书处”知名度高的很好例证。时光荏苒,战乱无情。曾经盛极一时的大观亭景区,历经抗日战争的炮火和文化大革命的浩劫后,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图十二:天花庵(痘神庵)赤帝祠一角


(本篇完)

2017-11-08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3 14: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麒麟岱鳌山——卒子走遍安庆
麒麟岱鳌山
——安庆风景系列
第138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原安庆市枞阳县麒麟镇岱鳌山。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图一:远望岱鳌山如一只大鳌


    岱鳌山在安徽省枞阳县麒麟镇的西北角,主体位于枞阳县境内。因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从这个丘陵地境内突兀而起,宛如一头巨鳌,故称岱鳌山。图二:岱鳌山山体结构


    岱鳌山位于枞阳、桐城、庐江三县结合部,主体在枞阳县麒麟镇。东南走向,在绿荫覆盖、峰平坡缓的丘陵地带突兀而起,它有九座山峰对着大凹口,逶迤蜿蜒,山势削断,岩峭如壁。岱鳌山其最高峰为龙王顶,海拔270米,宛如一头巨鳌。图三:近望岱鳌山形态万千


    凹西,有一列奇异的怪石,前为矫形,中为箱状,后为人态,很像旧时闺秀出嫁的浩荡队列。神话说轿里坐的是海龙王的十小姐,她因恨龙王将自己钟爱的凡人石巴变成了石块,便领着随从永驻人间。据说这十小姐心善,她身旁箱里装的是嫁衣。穷人嫁女娶媳,向她借衣,有求必应。而穷人也很讲信用,随借随还。有一个财主见了眼红,准备找小姐借嫁衣而不还。正当他动手开箱取衣时,天空中一道闪电,一声霹雳,箱盖口被封死,从此再没有人能借到衣服了。图四:岱鳌山


    传说岱鳌山远古时期是东海之艄,因秦始皇得神鞭兴起,赶山填海,东海龙王十分着急。与鸿钧老祖商议后,派遣栖歇在海滩上的一头巨鳌化成了一条山脉,即今日的岱鳌山。岱鳌山因神化成,任凭秦始皇如何驱赶,总是岿然不动。秦王大怒,猛抽三鞭,山被打开了三个缺口,即今山东部的大凹口(又名大化口)、小凹口和山西部的杨眉山口。图五:岱鳌山不同方位


    大凹口东,山分二峰,一高一矮,形如出土竹笋,钻天而立,其高的一峰叫龙王顶,是岱鳌山的最高峰,峰之巅,矗立着一座寺庙,名曰龙王庙。方圆数十里的乡民,将它看作气象预报台,民谚说:“龙王庙招云,晴天要转阴”。由奇石向西越过一道山梁,便见一峡谷,谷西岸,有一山间小平地,修篁敝日,古树参天,泉水叮咚,鸟语声不绝于耳,环境清雅秀美。传说清康熙年间,有张氏三姊妹春游岱鰲山,见此地山水秀美,誓不还家,便结茅而居,建成“小围净土庵”,吃斋修行。逢十二强盗惊扰而节贞不屈,圆寂后就地葬于庵旁。她们的故事则在民间传为佳话,清宰相张英听说后命人查谱得知此三圣女原为其三世祖姑。于是,张氏三姊妹的十世孙,康、雍、乾三朝大学士张廷玉为其立祠,将“小围净土庵”扩建并更名为“三圣庵”,又名“三贞庵”。虽经十年动乱中,但张廷玉及其弟兄所立的一块巨型石碑依然保存完好,被破坏的庵堂现今已原址重建。之前卒子已经介绍过。图六:岱鳌山顶


    “三圣庵”西,有两座形如狮子的山峰,一座叫姚家狮子山峰,一座叫尹家狮子峰,一雌一雄。相互依偎。东西南北,远观近看,两座狮峰都形象逼真。狮峰上,怪石嶙峋,形真名切,诱人辗转流连忘返。在姚家狮子峰一侧,有一筲箕型谷地,人称“龙王殿”。图七:岱鳌山


    箕谷的三壁为奇岩怪石构成,后壁上的人形巨石,雄壮威武,酷似坐在龙椅上的海龙王。谷底正中有座墓冢,墓前立巨碑一块,文曰“明中书舍人翠林姚公府君老大人之墓”。穷其根底,原来是“桐城派”大散文家姚鼐的始祖。又有传说因葬此坟出清朝皇妃姚香姑,所以被称作“香姑坟”。图八:站立岱鳌山顶看平原


    过杨眉山口,是一座像削去峰巅的山峦,名叫平顶山,又名谷林寨。这里地形险要,历史上屡有绿林好汉,在此安营扎寨。太平天国时期,李秀成的部队也曾在此驻扎,各种痕迹至今依稀可辩,山脚下太平军当年修建的万人井更是恩泽民众。图九:岱鳌山风景


     龙王顶,大凹口东,分为两座山峰,形如笋竹,钻天而立,最高峰叫龙王顶,峰之巅建造一座庙宇,名“龙王庙”,现叫“龙天寺”。此峰气势宏大,犹如巨鳌之头,翘首向上,吞云吐雾,当地农民把它看做气象报告,素有“龙王顶招云,不是下雨就是转阴”的谚语,登龙王顶之巅,俯视环山,犹如东海波涛翻滚,蜃楼烟树,异彻神奇,亦犹如蓬莱仙境。山脚之下,庐江县乐桥镇、泥河镇、罗河镇、枞阳县钱桥镇、麒麟镇,五镇风光尽收眼底,美妙风光犹如一幅美丽山河的风景画卷。峰之左侧是簸箕山谷,谷侧峭立三座石壁,谷深百丈,中间石壁上,滋生出一块人头巨石。威武山峰之南,有三座小峰,形如马鞍,故名“马鞍寨”,明末农民起义军曾在此安营扎寨,至今寨迹尚存。图十:岱鳌山山顶


    岱鳌山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传说中的岱鳌山远古时期是东海之艄,后来地壳变动,栖息在海滩上的巨鳌便化成了岱鳌山。传说其后,秦始皇嬴政实施暴政,劳役百姓造万里长城,观音菩萨怜惜万民,暗给劳工每人一根红丝带,百姓干起活来就倍感轻松,秦始皇起疑,拷问百姓缘由,并逼迫交出所有红丝带,编成了“神鞭”用来赶山填海,所到之处无山不摧。秦始皇在岱鳌山连抽三鞭,岱鳌山因神化成,却岿然不动,便留下了“三鞭子赶不动岱鳌山”的神奇传说,但秦始皇的三鞭却将岱鳌山打出了三个山口,即大凹口,小凹口和杨梅山口,三个山口把山脉分成四截。图十一:远望岱鳌山


(本篇完)

2017-11-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4 17: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冲王家老屋与150年香樟树——卒子走遍安庆
阳冲王家老屋与150年香樟树
——安庆祠堂与古树系列
第138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晋熙镇阳冲村的王家堂轩与门前一棵150多年香樟树。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图一:远望阳冲地形地貌与王家堂轩的青砖、石台阶


    早在春秋战国时,太湖县为楚国属地。西汉为太湖县又是皖县与湖陵邑地,后汉省湖陵入皖县。南北朝时,属南豫州晋熙郡,隋开皇初属晋熙县,直到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太湖县,唐朝几度变更,唐武德八年(625年)复名太湖至今。图一:王氏涌现出的杰出人物


    晋熙镇历史上曾名城厢镇、震宇镇、新治镇、城关镇。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始称晋熙镇,民国三十三年以后几度调整改称。经过数次的撤区并乡,又撤销城关镇、岔路乡,另划入刘羊乡汪洋村合并设置晋熙镇。现在的晋熙镇已经成为安庆市最大的城镇之一。图三:阳冲150多年香樟树三级保护树木


    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原属刘羊乡的汪洋村以内的阳冲村,阳冲村以王冲、阳牌两地居民较多。阳冲村,原刘羊乡,位于太湖东北部,距县城不到十公里,是一处近可守城关、外扼援兵的缓冲地带。图四:三级古树香樟


    王姓,中华姓氏之一,主要源自姬姓、子姓、妫姓和少数民族改姓。东周时期的姬晋为王姓始祖。王姓也是安庆地区人口最多的姓氏之一。今天卒子介绍的位于阳冲的王家堂轩建于清朝清同治时期与同时期种植的150年香樟树。王家堂轩为二进堂轩式老屋,老屋前是一棵150多年的香樟树。值得注意的是,王家堂轩天井处,是由河道里抬出的巨大平石,摆放平整异常。图五:王家堂轩的门头与先祖神位


    太湖县知事公署俗称县衙,下设建设、教育、民政三科,财政、警察两局和司法、监狱等机构,此外还有一个议会;在区一级设立自治局,在保设保董、甲设甲长。王家堂轩老屋一进的门板为百年前的老式榆木门板,厚重而坚实。门后挂有一个神龛架。图六:王家堂轩毛石基础与香樟树


    时任安徽省省长吕调元就是太湖县人。吕调元(1865-1932年),太湖江塘乡吕家大屋人。1920-1924年间先后两次任安徽省省长,1924年12月改任安徽铁路督办,1929年任国民革命军东北援军总司令。图七:王家堂轩的局部


    清朝时期,太湖县内有号称“曹百万”的占有耕地遍及全县。清末民初,寺前河熙福堂王幼铭占有田产5300余亩,是当时太湖县内占有土地最多、家业最大的地主。图八:王家堂轩的木门板


    今天,我们走过阳冲这幢王家堂轩的时候,不由想起当年的王幼铭地主。历史上太湖县是个易旱、易涝地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当时农村流传着这样的歌谣:“五天无雨小旱,十天无雨大旱,一月无雨无收,无雨受旱,雨大受淹。”图九:王家堂轩的窗户


    清末,太平天国起义军和清军多次在太湖地区作战,之后又是军阀混战的影响,太湖县周边乡镇受到极大影响。太湖县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南麓,东邻潜山、怀宁,南毗望江,西南接宿松,西北与湖北省的蕲春、英山接壤,北连岳西。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理位置险要,物产丰富,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图十:王家堂轩的天井里的一块巨大的平石


    太湖县是兵家必争的古县,在明末清初,太湖人民就四次支持明末起义军领袖张献忠攻克县城。清末民初(1853年),太湖人民支援太平天国军队多次攻占了太湖县城。其中以太湖城西斗角山,当然还有今天卒子介绍的晋熙镇等地,曾涌现出像候补主事祝澄鉴、直隶州知州博勒霍布和知县张宝熔、典史官鲁纯信、把总赵鸿猷及宿松知县刘东书、英山知县祝昌奎等人物。历史上的这些争战,说明了太湖县地理位置的重要。图十一:王家堂轩的石台阶与百年香樟树


    1908年10月,清朝政府为对付革命党人和进步力量,调集南洋各镇新军于太湖举行会操。清军总司令冯国璋及陆军部右侍郎荫昌、两江总督端方等,纷纷来到太湖县;并邀各国驻华大使馆武官与军事要员到太湖参观军事演习。安徽巡抚朱家宝率新军三十一混成协、鄂省统制张彪、宁省总制徐绍桢等也率师来太湖参加会操。图十二:王家堂轩各方位图


(本篇完)

2017-11-1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5 12:3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湾铜安寨——卒子走遍安庆
方湾铜安寨
——安庆军事旧址遗址系列
第138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尽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石关乡方湾的铜安寨。图一:远望大别山群山


    铜安寨是一处建立在大别山腹地,群山峻岭之间的太平天国时期太平军军事山寨,它地处石关乡东部方湾组境内,因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太平起义军在此处修筑工事,建寨铜安寨而得名。图二:群山之间藏山寨


    铜安寨的主峰1342米,是一处寻古探幽、徙步登山之地。卒子一年前应石关乡瓦窑岗度假村刘叔邀请来到久负盛名的铜安寨。图三:铜安寨顶能够看到几个乡镇


    铜安寨的寨名,据说,是因为它坚不可破,故名“铜安”。铜安寨,准确高度是1342.3米,是岳西与潜山交界的群山,全长约六十公里,古为潜霍两县界岭。岳西县高山多枝尖至二祖山一段山脉为大别山东部江淮主分水岭。图四:站在铜安寨顶


  作为安徽省江淮流域的分水岭,岳西的多丛山脉以南有支脉四条,之前卒子曾介绍过一些。今天卒子再次介绍太平寨支脉,这条支脉起自铜安寨向东南经太平寨(1251米)至驼背尖(1039米)。东为巍岭乡,西为石关乡。图五:近看铜安寨山峰


    驼背尖东北面经杨家大岗(1046米)、墙板石(623米)至龙井潭两河口,驼背尖南面经滴水岩胡家坳(723米)、香炉岩、庵基坪,止于板舍。实际上这条山脉是整个皖西南至淮河流域的至高点,山的这面小溪流下汇成河流入长江,山的那边小溪流下汇成河流入淮河,所以说这是安徽江淮分水岭。图六:站立铜安寨顶能够看到群山


    在这群山之间,有一处太平天国军山寨遗址,全寨约有数十平方公里,全是陡峭石山,主峰海拔1342米,主峰即是山寨最后防线,为典型的以峰为寨型军事山寨。图七:主簿乡


    铜安寨顶部有一口石井,据说多年前还有井水在其中,现仅留井圈护石半块,上面雕刻有花纹,为太平军为数难少的历史印迹之一。图八:群山之间、沟壑丛生


    铜安寨三面皆是悬崖,只有一面能够通行,在这条坡度为三四十度的坡面,太平军建起了铜安寨寨墙和寨门,可惜多年前寨门已经倒塌,长达数百米的寨墙却很坚固。图九:铜安寨寨墙


    铜安寨寨墙使用山间的石料为建筑材料,大块平整的作为内外面,小块和碎石作为加固和填充,整个寨墙呈“S”型,外墙离地约十米左右,内墙离地约二米左右。图十:铜安寨寨门


    铜安寨寨门及寨门护墙由山间的巨石经过人工打磨建造而成,是安庆众多山寨中造型比较规整的一座。其中,寨门高达数米,全部由巨石建筑而成,可惜已经倒塌多年。图十一:铜安寨近景


    寨门皆为千斤巨石垒砌,两边门石上有人工打造的方洞,那是用于关山门时横插木杠之用。寨门上方有两根碗口粗的古藤横架其上,如两条乌龙相拼相搏。图十二:比较规整的石寨墙


    寨门中间宽约六尺,能容许四个甲兵同时从中通过。太平军的历史距今一百多年了,关门可作为今人怀古凭吊的文物。图十三:铁钎雕琢的痕迹


    除此之外,峭壁之上,一夫可守。清朝时期,太平军义军在此立营抗清。据说,清朝在石关、主簿曾围攻多时,皆不能破山寨。图十四:铜安寨顶


    铜安寨顶上有二块巨石,其中一块名称为印章石,卒子在岳西县刘氏宗亲的扶助下,爬上印章石,用双腿摇晃之后,这块重达数十吨的巨石居然能够晃动起来。印章石与旁边的巨石之间形成一线天。图十五:比较规整的石寨墙


    铜安寨不是一个孤立的山寨,旁边还有一个太平寨。两寨有县崖相连成环抱的形态。崖旁两小路连接。县崖环抱之中有深潭和瀑布,两寨隔山相峙,崖下小溪入深潭,山上仰视,能够看到方圆几十公里的动静。图十六:比较规整的石寨门


    铜安寨还有崖石刀斧和铁钎的遗址。最特别的是顶部的巨石上,还有约杯径的旗杆孔,当年太平军为壮声势,用木插入孔中,可以立旗。图十七:比较规整的石寨墙


    安庆地处皖西南,又是太平天国时期的军事重镇,安庆有着悠久的历史。铜安寨自身是没有很多的历史,从明朝至清朝留下的这些历史遗迹,为安庆的历史又添加了几份。图十八:在巨石上开凿的痕迹


    安庆有很多的山寨,像铜安寨这样记载详细、建筑精美的山寨,是研究太平天国时期军事的重要依据。山中的太平军山寨为此处的大寨!不知道太平天国北伐名将李开芳或是其它大将是否来过这里驻扎。图十九:比较规整的石寨墙


    目前,铜安寨发现多处太平天国起义军作战遗址,寨墙、旗杆眼、石臼、摩崖符号等。从现存遗址遗物看,铜安寨曾是太平军的中军大寨,四周现存寨墙遗址,寨墙边有许多栏杆桩眼。峰下平坦处曾是起义军的落帐地。图二十:铜安寨主峰顶


    铜安寨与对面的大攻包之间有条山沟,是当年太平军来回穿插的据点,相传为当年太平军练兵集合和遇敌情传令时附近的几座山寨都能遥相呼应。图二十一:铜安寨顶的水井护石


    铜安寨现存已经倒塌的寨门巨石石条倒在碎石堆里,册寨顶部较为平坦,为当年太平军储存粮食和物资的仓库,寨周围有两道石磊寨墙及部分石屋遗址。图二十二:山寨旗杆孔与印章石


    根据有关史料记载,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转战在皖、鄂、赣等地的山区,铜安寨是清朝咸丰年间太平军修筑的古堡。因为这里是潜山、霍山、舒城三县交界处,能够控制东西交通,南北行人,战略意义重大。图二十三:不太规整的石寨墙


    铜安寨是大别山的名寨,四面笔立,易守难攻,能藏兵上万,至少千余人。一般山寨的寨门都筑在山上险要处,铜安寨的寨门也不例外,建在山顶的腰部,当年太平军兵多将广,无所畏惧。图二十四:寨顶的水井雕花护石


  铜安寨关门前方,一条山溪从云端中跌落,飞珠溅玉,下有清潭乱石。河谷两岸杂生着许多乔木和灌木。其间野藤缠络,鸟兽出没。抬头仰视,峰高千米,天空一线,不见日月。图二十五:铜安寨主峰


(本篇完)

2017-11-1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6 10:51: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朱湾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卒子走遍安庆
朱湾梅氏民居旧址上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38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陈汉乡朱湾村梅家河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图一:远望朱湾山水之间与墙壁上斑驳陆离的标语


   梅氏,涌现出很多杰出人物,梅艳芳、梅兰芳、梅葆久等等,安庆多数姓梅的朋友都是宿松县陈汉朱湾梅家河的后裔。其中潜山县副书记梅耐雪、怀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梅静等等都是宿松朱湾梅家河人。图二: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屋顶与一侧


    今天卒子介绍宿松陈汉乡朱湾村梅氏民居旧址上屋。之所以称为上屋,当然区别于不远的梅氏民居旧址的下屋。梅氏民居当然有着不小的来头。图三:梅氏民居旧址马头墙与后一进雕花木门


    清朝康熙年间,宿松梅氏始祖荣道公十世孙怀异公为长子良廷玉、幼子良廷玙始建梅上屋梅下屋两座庄园。今天卒子介绍的是良廷玉建起的梅上屋。图四: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屋顶与远望梅氏民居


    卒子多年前,曾到访此处。在与百姓的交流中得知,梅氏民居上屋是梅氏在清朝为官的老爷花了十八年才建起的梅氏古民居。图五:梅氏民居旧址上屋远景与石台阶


    梅氏古民居,有着高大的外墙大门头砖碉。梅氏古民居上屋使用了当地河间的青石大门,七级台阶及门头砖雕饰大门。图六:梅氏民居旧址上屋石阶梯与河滩圆石砌起的屋基


    在一条长长的梅家河沿岸,梅氏先祖中当官的官员回乡建起这幢百年以上建筑。它位于梅家河沿岸一侧。梅氏家族在宿松县拥有多处房产,现梅氏后人偶尔也有到访此处驻足探视。图七:梅氏民居旧址外墙标语


  据卒子观察并根据专家确认,梅氏古民居旧址为典型徽派建筑,原有多户居民居住,今存建筑面积约四五百平方米。两侧厢房均为清朝时间建起。图八: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局部


    梅氏古民居上屋与不远的下屋一同被安庆市文物局公布为不可移动文物,是安庆一处梅氏古建筑的精华,此外,卒子曾介绍梅里山庄,也是不多得的古建筑。图九:梅氏民居旧址上屋石雕柱础


  梅氏古民居外墙均由巨大的青砖砌建,第一重大门及门头砖雕别致。高大的门楼夹壁大门套,中间有穿孔。图十:梅氏民居旧址上屋局部


    梅氏古民居中堂厅及穿花门壁,非常的精美。因此建筑年代远,其中很多故事,目前该建筑仅被县文化部门定为文物保护单位。图十一:梅氏民居旧址上屋木雕精湛


     梅氏古民居大门墙顶背面砖雕,非常精美。两侧厢房阁楼,穿堂过弄,柱梁交接木雕,体现出当年精湛的工艺水平。图十二:梅氏民居旧址上屋保护牌


     梅氏古民居第二重大门和夹壁门套,堂屋与厢房天井内隔墙,堂屋穿花木门,使用了雕花六角石柱墩,雕花鼓型石柱墩等。图十三:梅氏民居旧址上屋高大的封火墙


    特别是梅氏古民居上堂屋南北厢房绣楼,那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门扇,隔穿梅河上屋远眺,风景无限。图十四:梅氏民居旧址上屋


(本篇完)

2017-11-1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7 14:59:14 | 显示全部楼层
燎原方袁山界——卒子走遍安庆
燎原方袁山界
——安庆古石刻系列
第138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燎原社居委的方袁山界石刻。图一:远望大观山九群山环绕


    大龙山镇燎原社居委的方袁山界石刻位于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的大龙山腹地,这里原有一个地方叫方湾,顾名思义这里原来是姓方的百姓居住的地方。图二:方湾处有一条小溪


    方湾有一条长长的小溪,流入到燎原社居委境内。从燎原社居委有一条小山路,一直通到方湾,山路约有二至三小时,约有十华里、五公里的路程。图三:山间多巨石、形态各异


    燎原社区座落在安庆大学东大门,南邻合安高速,紧靠风景秀丽的大龙山,距安庆市区约十五公里,辖区内有14个居民小组,其中就有一个是方湾组,这里原有居民几户人家,九十年代陆续迁到山下。图四:方湾


    大龙山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北郊十公里处。整个风景区由大龙山和石塘湖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132平方公里。(其中大龙山面积约122平方公里,石塘湖水面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图五:大龙山湾多过去曾繁荣一时


    整个大龙山据不完全统计,有各类石刻数百处,其中最有名的“忘归”和“恩如山重”、“龙山第一刹”石刻卒子数年前早已介绍,但散落在各地的原居民山与山之间的山界石刻,却被忽略,卒子曾在不同场合呼吁保护安庆大龙山散落的民间石刻。图六:方湾有地若干亩


    今天,卒子再次介绍一处石刻。这是安庆原居民在山与山之间,村与村之间,组与组之间长期交往过程中,习惯以埂、沟、塘、道为基础,划分的界线。图七:远在大龙山腹地


    这处石刻采用了楷书,刻有方袁两户人家的主人姓氏,以山道为界,以巨石为界。是一处研究安庆大龙山和历史文w经的重要信息。图八:巨石上留有石刻


    大龙山屹立于安庆城北,为城廓之天然画屏。其山自西向东绵亘起伏,山势雄伟,秀嶂叠峙,蜿蜒似龙,而得名龙山。山周二十五公里,面积一百二十余平方公里,呈南北走向,横跨市郊和怀宁、桐城二县。图九:石刻局部


   大龙山四面环水,东依石塘湖,南临长江,西饮石门湖,北靠菜子湖。山上多峰、多壑、多洞、多景。古人赞其美为“独不类他山”。

图十:很少有人注意巨石上还有石刻


    大龙山有很多山峰、岩石壮美、山岭奇秀、洞岩怪异、还有乌龙溪、白龙溪、黄龙溪、赤龙溪四大溪流和六条瀑布。龙山风景区有景点二百多处,其中人文景观三十五处。图十一:巨石上还有石刻袁氏主事


    今天卒子介绍的地方,位于大龙山的东端,这里巨石夹道,山腹摺叠,这处摩岩石刻“方袁山界”,雕刻时间约是清朝至民国时期。有了石刻,说明这里曾经有方氏与袁氏百姓集体山林、山场财产的有力证据。图十二:方家与袁家以石为界刻有姓名划分山林


    大龙山主峰三乡尖是大龙山的最高峰,也是观龙山风景的最佳处,景色优美名曰“三乡尖”,后误称“三县尖”,海拔693.4米。它与天柱峰遥遥相对。历来为游人怀古抒情,赏心悦目的胜地。图十三:方家与袁家以石为界刻有姓名划分山林


(本篇完)

2017-11-1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30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7-11-20 10: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店古道与反帝桥——卒子走遍安庆
宣店古道与反帝桥
——安庆古道与石桥系列
第139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的宣店古道与反帝桥,还有安庆大龙山的部分风景。图一:大龙山顶部


    杨桥镇宣店村南临风景秀丽的石塘湖,背倚气势雄伟的大龙山。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山清水秀,风景宜人。宣店村地处于皖西南、皖鄂赣三省交通的枢纽位置,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图二:贤者乐山、山石怪异


  据杨桥龙湾十八景点资料查明,境内有“虎洞云蒸”、“江湾麦浪”、“响涧瀑布”、“芦塘夜月”、“线尖绕雾”等景点。宣店社区民风纯朴,生态环境优美。图三:悠悠古道是驴友喜爱之地


    位于安庆市宜秀区杨桥镇宣店村的宣道古道,全长约五公里左右,是古时桐城县杨桥镇至怀宁县五横乡、大龙山镇、月山镇等地的交通要道。图四:大龙山顶部怪石林立


    宣店古道宽约二米左右,始筑于元朝,明朝至清朝是大龙山南来北往的军事要道。古道上的独特风景,还有山势因易守难攻,成为古时的兵家必争之地。图五:右侧的为“灵犬石”过去卒子已经介绍


    宣店古道现存的石道,基本用大块石头铺成,蜿蜒于两山对峙之间的狭道中,两旁满目翠竹、小桥流水,山花烂漫,景色优美。图六:宣店古道石阶梯


     途经宣店古道途中,有一座石头堆砌而成的五六十年前建起的石桥,名曰“反帝桥”。这座桥是由杨桥乡宣店百姓建起的石桥。其名称的来历,五十年代之后我国与帝国主义国家交恶,经上级同意,宣店村在宣店古道上建造新桥,并命名为“反帝桥”。图七:宣店古道石阶梯


    “反帝桥”正式动工兴建之后,从设计到施工,全部由宣店村民群策群力,克服困难,建起这座由麻石条拼接而成的石桥。图八:远望大龙山


    当年,宣店村民高喊口号: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国侵略者及其一切走狗,蔚为壮观。自此,“反帝桥”开始担当起大龙山一侧交通的重任。图九:大龙山顶部的石头群


    经历五、六十年的风风雨雨,如今这座名称带有时代特点的石桥,让我们回忆当年的风采。这座石桥也成为了解安庆各个时期一道绚烂的风景。图十:反帝桥


    宣店古道途经下楼堂、百丈瀑、中楼堂、长溪、上楼堂等地。在中楼堂不远的百丈瀑间,宣店古道仍然保存原始古 道的特点,是为皖西南后人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图十一:反帝桥成为宣店人文的重要载体


    宣店古道由原始石块和人工开采的麻石砌成,两侧鹅卵石拼垫。特别是古道上的几座古桥,将来卒子再次介绍,全由石头堆砌,经考证,数百年来, 纹丝不动。古道路面被路人踩得油光精亮,足以证明当年行走的百姓众多。图十二:宣店古道边的小溪


  宣店古道,长约十里地,出境后到达大龙山顶,风景独特,行旅无山水之患。到达大龙山顶后,又后数条山间小道,可直达怀宁县各乡镇。图十三:宣店古道


    宣店古道历代军事要道,明朝期间和清朝时期,官兵取此道占安庆。民国后,宣店古道再次重修,建国以后再次重修,成为安庆大龙山一条重要的古道。图十四:宣店风景


    宣姓,在安庆历史上,算是较早期的原居民之一,宣家花园、宣店村是安庆印迹之一,在安庆地区,如果是宣姓,那一定是在明朝以前,宋、元时期就定居在安庆的原居民之一。图十五:大龙山顶部


    大龙山上,自南而北,沟沟壑林立、山涧优美,回环数百里,怪石其中。岭路险狭,为安庆府各县境步骑争逐之交。图十六:通过宣店古道就可以上大龙山顶


    杨桥镇的宣店村,原有居民较多,古道在崇山峻岭之中,大龙山山脉延伸到长江流域的丘陵地带,古道边苍松翠竹,地险景美。图十七:大龙山顶部石头群


    站在高高的大龙山山顶间,能够瞭望整个杨桥镇,远望长江,关险道峻,崎岖难行,松竹繁茂,鸟鸣莺啼。图十八:宣店古道


    宣店古道竹松参天,翳天蔽日,竹海汹涌,松涛阵阵。居高临下,势及千里,宣店百姓在这里繁衍数百年,是安庆历史上重要的一节。图十九:大龙山


(本篇完)

2017-11-2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