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查看: 3570|回复: 18

[生活感悟] 醉后,想起了一个名人

  [复制链接]

0

收听

0

听众

1020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20-1-26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24 18:37: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少年时代,读过一篇小说《人生》。这题目可真够大呀。当年读完这本书,有点小激动。
   在那之前好像听说过这本书的名声,似乎感觉到来头很大。就像钱钟书的围城,正式阅读之前,总觉得是十分高深的文学名著。毕竟当时候吹捧的力度是那么的大。
   想到哪说到哪:20年之前,在安师院门口,碰到一个教英语的教授。教授刚刚从国外回来,告诉我他认识钱钟书,并且交往还不浅……
   中午喝了不少酒……现在还迷迷糊糊的。
    喜欢酒的朋友应该知道,这个季节最适合于喝啤酒。
     还是社会主义好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277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19-9-8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24 19: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钱先生的性格,见过他可能,说与他交往不浅基本上没可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24 19:55:1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和钱钟书的小说各有特色:路遥更注重写实和激情的倾注,通过深入调查和真实体验来丰富作品,更加贴近普通人的生活;而钱钟书则更强调精益求精和精雕细琢,他的作品融合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元素,具有深刻的批判意识和学术思考。

《人生》通过描写一个心比天高,命比纸薄的高加林,展现了个人在面对爱情、事业、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艰难选择。小说背景设定在改革时期的陕北高原,描绘了城乡生活的变迁,以及个人在这种大背景下的成长与挣扎。高加林的故事,从一个高中毕业生回到土地,再到离开,最终再回到土地的过程,反映了人在面对生活压力和选择时的无奈与挣扎。他的故事和五六十年代成才起来的年轻人都很相似,很容易与这代人引起共鸣。

钱钟书的《围城》幽默风趣,故事也比较离奇,让人大开眼界,但是与《人生》比较起来,《围城》的情感力度是比较薄弱的,作者永远都是那个冷静博学的智者,少了一份感人肺腑的力量,也少了一份生活的真实。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38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7-11-10
精华
11
发表于 2024-8-24 20:34: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酒,绿茶,… 快意人生。想起李清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47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13-2-28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24 20:38: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微风君 发表于 2024-8-24 19:01
以钱先生的性格,见过他可能,说与他交往不浅基本上没可能

有人爱吹,没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2

听众

226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8-6-29
精华
9
发表于 2024-8-25 08:14:4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要说安师院的外语教授,当年头一号当数吴东之先生了。他是鼎鼎大名的桐城派晚期代表人物、曾任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桐城中学的创办人吴挚甫先生的孙子。他曾经因政治问题一度回到家乡枞阳中学任教。不过,在政治问题得到纠正以后,在安师院没呆多少年就离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020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20-1-26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8:16: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微风君 发表于 2024-8-24 19:01
以钱先生的性格,见过他可能,说与他交往不浅基本上没可能

不光是交往不浅。教授告诉我:他曾经在他家待过一段时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020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20-1-26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5 08:16: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varun 发表于 2024-8-24 20:34
红酒,绿茶,… 快意人生。想起李清照

李清照是个苦命的人:才比天高,命似纸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2

听众

226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8-6-29
精华
9
发表于 2024-8-26 09:25:0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安师院早年的教授中首推吴东之先生。吴东之先生出身名门大家,其祖父是桐城派晚期代表人物、北大前身京师大学堂总教习、桐城中学创办人吴挚甫(汝纶)先生。这枞阳高甸吴门在中国近代史上可了不得!除了吴挚甫先生之外,以其名命名安庆一条街的吴樾,是吴挚甫先生的堂侄,为秋瑾女士收尸义葬并收养其女王灿芝的大才女、号为万柳夫人的吴芝瑛女士是挚甫先生的堂妹。吴东之先生从人大下到家乡枞中教外语几年,当时我在枞中读高中,不过无缘在其门下。吴东之先生身世显赫,但20年前已经脱离教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26 10:14: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的巅峰之作还是《平凡的世界》,透过作品看到了70-80年代人为改变命运做出的种种努力尝试,今天读来在当前困苦的大环境下,仍然能激励着人们前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26 11: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八十年代初我读的路遥先生的《人生》,心里五味杂陈,那个时候,只看得到高加林的卑劣,却看不到高加林的挣扎,抱负无处施展的痛苦与无奈。

我认为高加林的经历解释了“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他读过很多书,通过书本看过外面的世界。他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却困在自己给自己打造的牢笼里。他太想成功太想实现心中的抱负。可自己是农村人,但读了书,便再也不能弯下腰种地,他想一直挺着腰够到他理想中的天空。

今天看来,我们这个社会不是有千千万万个高加林吗。今天由于大学的扩招,无数的农村孩子通过学习通过知识离开了黄土地,也以为永远离开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但是毕业后,城市的空间能接纳多少个高加林,这些高加林们要么就摊平,要么就在城市边缘徘徊,但是他们是不愿意再回到生他养他的黄土地了。和八十年代的高加林比起来,今天的孩子才是真正的高加林。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收听

1

听众

66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6-10-14
精华
4
发表于 2024-8-26 14:39:30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8-26 11:16
八十年代初我读的路遥先生的《人生》,心里五味杂陈,那个时候,只看得到高加林的卑劣,却看不到高加林的挣 ...

在某个特定时期是一种禁锢,也可以说是一种压制,但随着环境的改变,不可同日而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26 14:4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两天看到一篇博文,读来很是感慨,可以说是五味杂陈。说是毕业于北京一个211学校毕业的女孩,一直没有找到工作,多次考公,笔试第一,但面试都没过。女孩曾经是村子里的骄傲,又没脸面回农村了,于是一直在城市里飘着,没有工作,最终饿死在出租屋里。这就是我们现代的高加林,八十年代的高加林还能回到农村去,新时代的高加林《人生》只能终止在出租屋里。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26 17:16:5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xxyixx 发表于 2024-8-26 14:39
在某个特定时期是一种禁锢,也可以说是一种压制,但随着环境的改变,不可同日而语

经济社会发展到成熟阶段后,就会出现更清晰的社会分层。优势位置被逐步垄断,创新能力有极其有限,想在资本林立的社会中单打独斗,就是越来越艰难。开辟赛道这种能力只属于少数人,他们可以来自草根,不看出身,但拥有极强的头脑和韧性,是广大普通人无法企及的,所以成功者凤毛菱角。所以,现代的高加林们还是想开些好,既然啥都普通,就普通的活着就好,没有咖啡就多喝开水,蓝天白云也是风景,粗茶淡饭也是人生。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26 17:28:17 | 显示全部楼层
路遥的《人生》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年轻人思考的人生,而《一个外地女孩,死在了我的出租屋》是今年8月最火热的文章,为什么火热,是因为这是当下年轻人该思考的《人生》。

在讨论“外地女孩死在出租屋”的争议时,我们不仅应该关注事件本身的悲剧性,还应深入探讨这一事件背后反映的社会问题。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处于社会底层的群体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他们在努力向上攀登过程中所遭遇的重重障碍。

这起事件之所以引发如此广泛的关注,正如许多评论所指出的那样,触动了许多在城市中奋斗的人士的内心焦虑。尤其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毕业即失业的现象愈发严重,即使找到工作,也往往是在竞争激烈、前景不明的环境中,如男性从事外卖配送,女性做直播带货等。这样的现实让人感到压抑和无力,一个不小心,这种困境就可能成为自己的明天。

因此,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为什么在现代社会中,努力学习、工作和拼搏不再能确保一条向上发展的道路?为什么即使付出了大量的努力,许多人依然被困在生活的低谷,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导致这些困境的深层次原因:社会结构的不公平、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就业市场的严酷竞争,以及个人在社会大环境中的无力感。只有直面这些问题,才能找到真正的解决之道,帮助那些处于困境中的人们摆脱困境,实现向上的发展。
同时,我们也应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推动制度和政策的改革,改善社会底层群体的生活条件,为他们创造更多公平的机会和更好的发展环境。这不仅是为了避免悲剧的重演,也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地生活,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3

收听

1

听众

66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6-10-14
精华
4
发表于 2024-8-26 18: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8-26 14:43
前两天看到一篇博文,读来很是感慨,可以说是五味杂陈。说是毕业于北京一个211学校毕业的女孩,一直没有找 ...

您老也是一个学识渊博和见多识广的,自媒体的一些报道,您也全信。您都说了,想做翘楚,那毕竟是少数,普通人就是普通人。再者说固化的阶层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383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7-11-10
精华
11
发表于 2024-8-26 18:29: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每一位仅靠自己能有房有车有幸福家庭的普通人都是很棒很励志很了不起的,很多待遇较好的高官都不能够做到。
1724667843856.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26 18:54:15 | 显示全部楼层
xxyixx 发表于 2024-8-26 18:17
您老也是一个学识渊博和见多识广的,自媒体的一些报道,您也全信。您都说了,想做翘楚,那毕竟是少数,普 ...

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我是看到楼主说曾经读过一篇小说《人生》,读完有点小激动,这引发了我《人生》作品的一些共鸣。《人生》是一部小说,但是我也相信里面内容有一定的真实性,例如小说中的一些情节和人物经历,如高加林面临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他在生活中的挑战和奋斗,都与作者路遥的个人经历有一定的关联。路遥在创作《人生》时,不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融入其中,还通过这部作品表达了对人生和文学的庄严,以及对生活和人的爱意。

同样如此,前两天网上刷屏的那篇文章,真不真实并不重要,至少要比小说要真实些吧,它引发了我们社会上的年轻人对人生的思考才是重要的。为什么我读这篇网文会关联到小说《人生》,其实都是大时代小人物的生存之艰难,其背后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深思。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020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20-1-26
精华
0
 楼主| 发表于 2024-8-27 07:29: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宜虎 发表于 2024-8-26 18:54
这不是信不信的问题,我是看到楼主说曾经读过一篇小说《人生》,读完有点小激动,这引发了我《人生》作品 ...

     路遥的小说人生,有着很强的社会性。或者说,即便里面所有的人物都是虚构的,人们也宁愿相信那是真的。
   不光是因为里面的情节非常细腻,还因为情节的发展非常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在那个年代,在农村读个初中高中的,确实是非常少。比别人多读一点书,人家就是敬畏你是个知识分子。
    忽然想扯远一点:在那个年代,读书是件崇高的事情。在我们那个年代,人们觉得读书就是真理。所谓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时代不同了,人民的信仰开始坍塌,造成一切以金钱为主。不光是没有了是非也没有了爱情。
    在那个年代,写情书是非常令人激动的事情。也算是真情流露,很多人也为之感动。
    今天,谁他玛还相信什么爱情。完全都是快餐生活。有钱就有爱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5-9-10 02: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