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查看: 1878|回复: 1

[百姓声音] 秋雨时节话秋雨

[复制链接]

0

收听

0

听众

1020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20-1-26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13 15:53: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好不容易,来了一点秋雨。不管怎么说,气温是要明显的下降了。
   如果鲁迅那个愤青还活着,他也要说这样的雨总是好的吧。
   话说人挫就是受气,鲁迅就是个典型。

   说说正题吧。
   下了场秋雨,想起了那个人渣余秋雨。
    当年的余秋雨,是何等的矫情。仿佛它就是珍稀品种、限量版的绝世才子。差点没被他恶心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4-8-14 09: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经过一场秋雨,今天的天气确实凉快多了,一场秋雨一场凉,安庆人民早就盼望着这场秋雨了。立秋是阴阳势力拼杀的结果,阳之极方阴始盛。阴湿在土中,激发阳气围堵,才构成大暑的溽蒸。阴湿出土,阳燥消散,便是立秋,秋后相对干爽了,一场秋雨后,天气也开始变凉了,但完全转向北风起,秋雨绵,还有时日,这是阴盛后逐渐驱逐阳衰的过程。阳为燥热,阴为湿凉,因此是秋雨转秋风,一场秋雨一场凉,阳气越弱,雷声就越少,没有抗拒之力,于是我们就可以登高望远说声“天凉好个秋”了。

至于余秋雨,早期作品是有看头的,淳朴自然,但是慢慢成熟后,我认为他的散文太过于注重辞藻的华丽,而丢失了一些本真与自然,甚至太流于形式的美,而缺少一些深刻地思考。前两天和余秋雨一样有才情的董宇辉被复旦中文系教授严锋批评了,说董宇辉的文字“有不少华而不实的辞藻,给人观感不佳”,要求董宇辉“说人话”,引起轩然大波。什么是说人话?就是说大白话,在昔为俚语,非读书人之雅言也。

在中国古代是“文言不一”的,也就是说写文章是一套,说话是一套的,一直到位上个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才有所改善。老百姓日常交流的口语就是我们说的人话, 用来说人话的口语就是方言了,在不同的地区方言差别也是非常大的。我们今天的普通话就是以北京方言作为官话的,在历史上用来说人话的国语(官方语)却是多变的。典型例子就是明朝,定都南京,南京话作为官话(官方口语);朱棣迁都之后,原本的大都话迅速侵占了官话的地位。到了明末,皇帝会说南京话的已经不多了。据说,新中国当年投票表决官方语,四川话仅仅以一票之差落选,要不然你可能听到的新闻播出就是四川话了,是否别有一番滋味。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5-9-10 10: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