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射蛟台下

[百姓声音] 老帖重发:也说小龙山改名

  [复制链接]

1

收听

0

听众

296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1-30 11: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涵 发表于 2023-11-30 10:03
江毛水饺读gan和黄土墈写成黄土坑是不同情况。前者是方言,后者是错别字,算不上“方言”啊,难道叫“方字 ...

看样子你不是安庆人,“坑”字读kàng被安庆官方和安庆民间已经读了几十年了,这是事实, 问问你身边的有安庆人就知道了。另外,《安庆市志》卷二记载:“老城区岗地俗称“坡”和“头”,如任家坡、登云坡、高井头……郊区岗地俗称“坑”(方言音kàng),如黄土坑、肖坑等。”,这段文字将“坑”字方言的来历,发音,意义说的很清楚了。卷六十七《安庆方言》中也将“坑”明文列为安庆方言,我在44楼和45楼有文件截图,为什么还不信。

《安庆市志》是安庆市市委市政府组织编纂的研究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的最权威的文献,是政府的公信力做背书的,这个你也不信?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2

听众

2410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9-1-23
精华
2
发表于 2023-11-30 13:0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寒涵 于 2023-11-30 13:11 编辑

坑字被安庆人读错几十年了,应该纠正过来。不要拿老文件说事,不是所有印刷品都是真理。况且你都承认是方言了,方言就是不规范语言,文献只是记录一下这个现象,并不是说这个就是规范语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296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1-30 14: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涵 发表于 2023-11-30 13:08
坑字被安庆人读错几十年了,应该纠正过来。不要拿老文件说事,不是所有印刷品都是真理。况且你都承认是方言 ...

我不是语言学家,对语言没有什么研究,但是对方言也有点兴趣。安庆方言为什么将“坑”读成kàn,并不是几十年来安庆人读错了,这可能跟“吴方言”的发音有关。

安庆被称为“吴楚分疆第一州”,地理位置上虽然是楚头吴尾,但文化上受到吴文化的影响更大些。“吴”是指江苏、浙江等江南地区,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平时沟通时,所讲的话就是“吴方言” ,又可以称为“江浙话”或“江南话”。“坑”字在“吴方言”区域,例如苏州、上海当地人中的发音中仍然读kan,特别是上海当地,“坑”字发音跟普通话“看”的念法一样,读作:kàn,这点@老虎在上海可能了解的更清楚些。而“上海话”又源于“吴方言”,所以现在一提到“吴方言”时,大家首先想到的都是“上海话”,上海话可以说是“吴方言”的留音机。现在还有很多上海话和安庆的方言发音一样,例如,讲话的“讲”方言“港” ,“今天”方言“今朝”,“知道”方言“晓得”,“睡觉”方言“困告”等等,由此可以推断安庆方言中“坑”字读kàn的发音可能源于“吴方言” ,和上海话当地发音是一样的。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2

听众

2410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9-1-23
精华
2
发表于 2023-11-30 17:49: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你讲的这些方言即使都是存在,但你知道规范汉语言文字的意义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非常重要,它是维系国家统一重要基础,不能乱用语言文字。你列举众多方言例子恰恰证明语言需要规范,否则真乱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296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1-30 1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寒涵 发表于 2023-11-30 17:49
楼上你讲的这些方言即使都是存在,但你知道规范汉语言文字的意义吗?——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非常重要,它是 ...

这的确是个矛盾的东西,古代地方方言生命力强是因为交通受阻,人员流通缓慢。现在各地区交通发达了,人员流通也频繁了,方言的确成了人们交流的障碍。另一方面,方言是乡愁 ,也希望保护 ,这方面政府也可以做些工作,比如向国家文字委员会申报,让语工委认可一些地方常用的方言,认可后的方言就可以录入到字典等工具书中 ,规范方言的使用和保护,就能解决这些问题。

安庆的一位语言学家说的好:方言是一个地区文化的重要方面,它能反映这个地区的历史与现在,它没有文献典籍般的正式、高雅没有规定,没有记载,只有人们的口耳相传,它就像涓涓细流,缓慢却长久地流淌着,流进每个安庆人的心里,滋润着这片生我养我的士地,经久不息,一脉相传。它看似简单,实则有无穷的韵味,待我们发现和总结 。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60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21-2-10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1 08:11:2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宜虎 发表于 2023-11-30 14:05
我不是语言学家,对语言没有什么研究,但是对方言也有点兴趣。安庆方言为什么将“坑”读成kàn,并不是几 ...

你说安庆方言将“坑”读为“kan”,那么请你举出黄土坑,肖坑之外的例子。比如常说“坑糟着”,读作“kan糟着”吗?“这下掉进火坑里了”,读作“掉进火kan里了”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60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21-2-10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1 08:12:4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微风拂柳 于 2023-12-1 08:14 编辑

孤证不立。
你不能举出其它的例子,那么你的坚持就毫无意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60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21-2-10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1 08:26: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万人坑,小水坑,坑人……安庆地区读“坑”和普通话完全一致,“ke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60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21-2-10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1 08:28:4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在这里死拽着方言说事,纯粹是胡搅蛮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60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21-2-10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1 08:3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漠视市民政局组织考证得出的”坑”是“墈”的错字的结论,那也就不要拿市志办的文字霸凌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296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1 10: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微风拂柳 发表于 2023-12-1 08:35
你漠视市民政局组织考证得出的”坑”是“墈”的错字的结论,那也就不要拿市志办的文字霸凌别人。

所有东西都可以漠视,就是方言的事实漠视不掉。这个字在安庆做地名时几十年来几十万人就是这样发音的,当地官方语言和正式报告也是这样写也是这样发音的,已经符合方言的定义。所谓方言,就是在一个区域内,某些字、词、句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方面与标准语有所差异,但仍能被区域内一定的人群认同的一种语言。

方言定义就是发音和字意和普通话不一样,和字典不一样。如果“坑”字读音、字意都和普通话一样 ,和《康熙字典》一样,还扯什么方言,不就是普通话了。

有人坚持说“坑”是错别字,不是方言 ,错别字不会被几十万人同发一个音的。我在本帖20楼将“疆”错写成“僵”,马上有人指出是错别字,如果我狡辩说这是方言写法行不行,不行,因为没有人认同。如果安庆有几十万人在写字的时候都将“疆”写成“僵”,那这种特色就成了安庆的方言,就不能简单定义为错别字了。

方言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一定非要是五千年前古人钦定的,它的形成有社会、历史、文化、时代背景等方面的因素,理论上说任何时代都能产生方言 ,现在网络上也往往会出现一些字和词与标准语言的发音、意义不一样,却被全国很大网络群体认同,这其实就是形成网络方言了。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2

听众

223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8-6-29
精华
9
 楼主| 发表于 2023-12-1 11:10: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射蛟台下 于 2023-12-1 13:01 编辑

本来不想再发声了,只是心有一问:这“坑”字在安庆人眼里是不是突起的陡坡?就算是这“坑”字有“kan”的发声(恐怕没几个人这样发音),关键在表意上。我想知道:难道安庆人不把“坑”当凹陷的坑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60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21-2-10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1 16:5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咦,中午看到胡先生义正辞严地训斥那些拿老地图说事的是企图攻击安庆历史文化,怎么没了,撤了吗?那多有威力。那个喜欢发老地图的先生不是吓得不敢出声了吗。还可以加大力度,上纲上线,那些老学究一定集体禁声。这里就是一言堂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60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21-2-10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1 16:57: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还想说一句,胡同学理论水平很高,但有时候有点言过其实。比如这句话: “方言定义就是发音和字意和普通话不一样,和字典不一样”,定义二字那么随便用的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296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1 19:0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微风拂柳 发表于 2023-12-1 16:50
咦,中午看到胡先生义正辞严地训斥那些拿老地图说事的是企图攻击安庆历史文化,怎么没了,撤了吗?那多有威 ...

不希望论坛成为吵架的地方,另外有些人在自媒体上的炒作是个人自由,不应当成为抨击对象,所以才删帖处理,理性探讨才是本帖楼主的初衷吧。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60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21-2-10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2 09:10: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前面有几个网友说到夏虫,不管你们说的是什么,我都是”方言,方言,方言,方言……”。勤奋执着如夏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296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4 09:59: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射蛟台下 发表于 2023-12-1 11:10
本来不想再发声了,只是心有一问:这“坑”字在安庆人眼里是不是突起的陡坡?就算是这“坑”字有“kan”的 ...

在“坑”字的考证上,专家们犯一个“疑罪从有”的错误,首先确立“坑”字在安庆做地名时是普通话,先声夺人,按普通话的发音和字意去考察,于是又翻《康熙字典》,又翻《中华大字典》,又翻《辞海》、《辞源》,其实是缘木求鱼,得出了荒唐的结论。

《安庆史志》中记载:“老城区岗地俗称“坡”和“头”,……郊区岗地俗称“坑”(方言音kàng)。”,这段文字将“坑”字方言的来历,发音,意义说的很清楚了。老地图上为什么会标有黄土墈,按道理安庆地图上城内的高岗用“坡”和“头”,城郊的高岗用“坑”。考察这些老地图,已经有等高线了,应当是民国初期的地图,这段时期由于军阀统治,安庆驻军有不少北方的士兵,民国初期,能绘这样的地图大多是东北测绘学院或武定军官学校的学生,他们大多是外地人,对安庆的方言文化不是很了解,和现在的这些专家一样,不理解这个安庆方言,郊区的高岗当地人发音kàng,就一般用字音(或字义)相同或相近的通用字代替,所以就标了“墈”,这符合北方人的习惯。到了解放后,当地人的乡政府和新修道路是当地人命名的,所以传统的方言在乡政府和新路名上就体现出来了。

还有一个证据,就是“老人坑”,地图上“老人坑”上有等高线,标注的高度是53.7米,应当符合高岗的高度,前面一张地图显示“风波山”的高度是73.1米,就称为山了。从地图上看,“老人坑”的“坑”字在发音上是不知道,但在表意上是高岗,是突起的陡坡,有等高线和标注高度证明。至于同样的是高岗,为什么有些地方是“墈”,有些地方是“坑”,这些原因才值得专家们去考证。
100834fxd5dxyztup557pt.jpg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1

听众

4822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1-3-9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4 14:48:12 | 显示全部楼层
连枞阳都划走了,桐城派文化都割裂了,何况一个地名。安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296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3-12-4 15: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听风2012 发表于 2023-12-4 14:48
连枞阳都划走了,桐城派文化都割裂了,何况一个地名。安庆、、、、、

每一个安庆人都应当热爱生我养我的士地,热爱这片土地上的风土文化。现在最具安庆特色的地方文化却被政协委员们判断为恶俗文化 ,这也就算了,政协委员不是文化专家,说这些话也可谅。但是安庆市的一些地方作家也很搞笑,闹出很多笑话。比如说,安庆的一位作家到池州肖坑去游玩,写了一篇散文,其中有一段作家和池州文联陈明主席的对话:“肖坑的“坑”字到底读“keng”还是读“kang”?为什么安庆佬喜欢把“黄土坑”读成黄土“kang”?春明主席不假思索:“keng”呢!就是凹下去的地方。山里人实在,“坑”就是“keng”,无需像城里人那样避讳啥的。黄土坑,那是不吉利的地方。”我生活了几十年的黄土坑在外地人的眼里竟然是不吉利的地方,因为避讳,才读kàng,而安庆的作家就这样轻易的信了,并写一篇散文去宣传这种说法。

我们正处在一个极速变化的时代,可以说是“方兴即废”,在文化上给我们有“定力”的东西越来越少了,没有定力了就容易被专家们带偏,甚至带到“坑”里去了。在安庆所有的文化记忆中,唯一一个被保留下的方言还在被官方和民间使用的就是“坑”(kàng)字,被保留下来了就成了文化遗迹,如果被消失了就是文化遗憾。如何让遗迹不要变成遗憾,就需要热爱安庆、热爱家乡的安庆人去探索,去求真,去宣传,而不是诋毁和抹黑。
我是个小市民,不是臣民,这就是你我的区别~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