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从 1879年最早有报纸报道黄梅戏演出以来,黄梅戏发展到今天将近145年了,这145年间,上个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是成长和发展的时代,黄梅戏传统的三十六本大戏基本上是这段时间形成的,《小辞店》就是传统剧目中少数保留下单本戏,也是严凤英最喜欢的,一生上演最多的剧目。到上个世纪50年代,黄梅戏的影响达到了历史的巅峰,主要是有几个经典剧本出现,再加上电影屏幕的推广普及,让黄梅戏走出安庆,风靡全国。以前湖北人都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戏叫黄梅戏,就是这个时期电影看上瘾了,觉得好看就来抢了。到了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黄梅戏又进入一个低谷时代,这个低谷时代和解放前还不一样,解放前政府对黄梅戏虽然是打压,但民间还是偷偷摸摸,东躲西藏的在民间演出着,因为老黄梅戏尽是男欢女爱,打情骂俏的戏,老百姓是禁不住诱惑的。文革时期,除了革命样板戏外,黄梅戏真的在民间消失了,谁也不敢唱。改革开放后,黄梅戏再次兴旺起来,进入了黄梅戏后发展时代,而这个时期,黄梅戏并没有出现有份量,有质量值得老百姓争相传唱的经典剧目,到今天黄梅戏已经是江郎才尽,半老徐娘了,吃的还是六七十年前的老本。安庆街头老百姓传唱的也还是六七十年的老剧目,黄梅戏要发展要传承,是不是立个法来保护那么简单,保护只会让市场越来越小,生命力越来越弱。黄梅戏要大发展,还是要贴近百姓,贴近市场,让市场去选择,让百姓去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