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查看: 19162|回复: 11

[生活感悟] 普职分流的号角:2022年高考全国卷数学,近二十年来最难-----转自微信朋友圈

  [复制链接]

0

收听

2

听众

584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9-3-20
精华
1
发表于 2022-6-12 09:4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w7494 于 2022-6-13 09:04 编辑

注:本文择录于朋友圈某名校毕业的研究生的观点。并不一定是本人的观点,分享一下,欢迎大家评论。
                             普职分流的号角:2022年高考全国卷数学近二十年来最难
    我读高中时,数学老师告诉我们:高考时,文科数学不考二面角,只考线面角,所以我们不用学二面角。
班上的同学不解,为什么文科数学不考二面角呢?数学老师说,这是为了体现人文关怀。
当时,我窃喜,心想少学一点就轻松一些。后来我才知道,其实二面角并不难。学会空间向量法后,立体几何并不比平面几何难。
时过境迁,高考改革。如今,新高考已经不分文理,河北全省考生共考新高考Ⅰ卷。考全国Ⅰ卷的省份有: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湖南、福建、广东。
除福建外的这六个省份,不是高考大省,就是教育强省。
很不幸的是,2022年的全国Ⅰ卷考生,迎头撞上近二十年来最难的高考数学题。
你以为你考的是全国卷,其实你在考江苏卷。此份近二十年来最难的高考数学卷,正式吹响了继续推动“普职分流”的号角。自恢复高考以来,哪年高考最难?有人说是1984年,但1984年已经太久远,可以不去关注。更多人说是2003年,很多考生出考场就嚎啕大哭,考上北大的同学数学才考了103分。
2003年高考数学难,其实是个意外,因为那套题本来是备用卷。没想到,四川省南充市有个学生,竟然在考前翻进保密办公室,悄悄偷出来高考真题。由此,被迫启用难度极大的备用卷,就此改变了无数学子的命运。
除去2003年这次窃题事故,最近20年来最难的高考数学题,就是今年的全国新课标Ⅰ卷。从名字和使用省份便可看出,最有风向标意义、最有参考价值的试卷,是新课标Ⅰ卷。全国甲卷和乙卷仍然分文理科,说明大体上还是过去的高考模式,是“老人老办法”。新课标Ⅱ卷也算新课标卷,但只在海南、辽宁、重庆三地使用,不是主流。所以,今年新课标Ⅰ卷的试题难度和出题模式,信号价值高,指导意义格外重大,影响非常深远,必须认真分析。
肯定还会有人抬杠:每年高考数学散场后,都会有学生吐槽难,年年都如此,你凭什么说今年的题这么难啊?你是不是无事生非啊?
绝非如此。我们先来看看诸位牛人的说法。2003年某省高考理科状元,数学单科状元,当年全省唯一过140分的。他在回答中写道:“如果在我高考的时候,以当时最巅峰的状态,这份试卷有信心2小时完成,但是140就不一定能保证了。”有兴趣的,可以去知乎网上看看他的分析。数学竞赛一等奖,保送复旦数学系,成都高中数学竞赛老师,才考了135分。第一,这套题基本没有“送分题”,多数题目是真枪实弹、刺刀见红。
所谓送分题,就低档题、非常简单的题。只要你真的学了高中数学,就一定能做对“送分题”。
但是,从做题节奏来说,从选择题第四题开始,试卷的难度就开始起步。选择题第4题,考查的是“棱台”的体积公式。各位读者,你还记得吗?
5题、6题,较为常规。到了选择题第7题,让人非常头大。第8题,思路不好想。多选题中,9题、10题比较常规,11题又让我绝望,12题很巧妙。
填空题中,13题、14题比较简单,15题不容易,16题计算量很大。
解答题中,各题均没有可以“秒杀”的“送分题”,都需要你认认真真写步骤、演算得数。特别是21、22两题,难度较大,完整解题过程很长。不过无所谓了,多数考生做不到21题。
如果你跟我一样,高考结束多年后再来看这份试卷,你的情绪波动应该和我类似。从选择题第7题开始,就需要调动全部脑力,思考解题思路。网上有人说,这套题还是比较基础,只是考查灵活、计算量大。
请你注意:莘莘学子在夏天、下午、考场内的冥思苦想、绞尽脑汁,和你在考场外心平气和地看题目、敲键盘,是不一样的。
临场心态不一样,压力大小更是不一样。考场上,自带“智商压抑”的负面光环。
做题节奏一旦被打乱,很容易带崩后半张试卷的解题。
你觉得“一般难”的题目,放在真实的考场环境中,就会变得第二,计算量大,且反套路,非常考验做题心态和心理素质。
频繁的联立方程、计算导数,考场上考生心态真的容易崩溃。2014年我的数学能考上140,是因为21题考的是“圆”,计算量大减,让我占了便宜。
至于这套题是如何反套路的,篇幅所限,无法详谈。只能说,考场上的学生遇到这套题,从做第7题开始,心态真的很容易崩溃。有人认为:试题难度不影响录取公平。你觉得难,大家也觉得难,不会影响最后的排名。我看了看,网上不少专家都是这个观点。
专家的话,明显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从阅卷评分上,试题难度确实不影响考试得分的公平性,因为阅卷标准是统一的。
问题在于:
最受这张20年来最难的数学卷影响的,是中等生,是“不放弃挣扎的奋斗生”,是平时乖乖听话刷题的学生。
我们都明白:无论题多难,总会有学神天才做对,总会有人考高分,这不足为奇。
这张难度极大的试卷,对数学学霸来说,一定是重大利好。优质高中的数学学霸们,就怕题不难,导致自身优势发挥不出来。
可是,包括我在内,绝大多数同学都是普通资质的普通人,都需要反复刻意练习,才能掌握某个知识点。这也是教育教学的主要环节和过程。
之前,题没有这么难。中等生能做对,因为中等生有在认真练习;学渣做不出来,因为根本没怎么学,是“糊弄生”。
现在,题变难很多,计算量大,反套路明显,压轴题难度上升。试题过于新奇,导致中等生之前的练习不再有效,中等生不再能做不出来。由于不怎么学,学渣还是做不出来。
2022年数学新课标Ⅰ卷,将会导致一大批平时刻苦反复练习的同学,其收获与付出远远不成正比,特别是数学中上等的同学。
什么是“数学中上等”的同学呢?我的定义是:对于一个知识点来说,初学时磕磕绊绊、跌跌撞撞,经过孜孜不倦地练习、刷题后,能够较为熟练掌握常见的数学题目。
学校组织的月考中,他们的分数往往在125分上下(110分—135分)。
肯定有人会抬杠:我们就是要出新奇的题,就是要出难题,就是要反套路,就是靠数学选拔出来数学人才、科研人才、顶尖人才,这样我们国家的基础科研才有希望,才能造芯片、搞人工智能,打破美帝的技术封锁。
选拔人才,特别是选拔顶尖人才,毫无疑问是对的。我也承认,在过去的某些年份,特别是2018年,高考数学全国卷的试题过于简单,没有足够的区分度,以至于衡中某个实验班有两位数的满分选手。
问题是,我们不能从一个极端,猛然滑向另一个极端。
我们不但需要顶尖人才,还需要大量默默无闻的工程师,担当建设的中流砥柱。我们不但需要数学140分以上的顶尖人才,更需要鼓励大家靠刻苦学习,成为120分、130分的优秀人才。出这么难的题,会让接下来几届学生,特别是2023年高考考生,对数学产生更深的畏难情绪,这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不是一件好事。
最痛苦的,将会是2023年的高考考生。
2022年,新高考Ⅰ卷的数学这么难,计算量这么大,解答题设问这么新颖,势必会影响到下一届的备考策略。为了应战明年高考,各个学校必然会提高平时练习的试题难度,特别是加大计算量,最终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
复读生会增加吗?我看会。因为有很多人没发挥出平常的水平。
有人会打圆场,说:没事,今年难,明年就容易了。
问题是,你敢打包票吗?你敢立军令状吗?
万一明年数学题的难度没有明显下降,而你却只让学生练比较简单的题,怎么办?你不怕你们学校的高考成绩吃大亏吗?
有条件的学校,甚至会教一些高等数学的知识,因为高数知识对今年的选择填空题来说,非常管用,可以省下大量时间。我知道,本文发出后,肯定有“世外高人”作出类似的点评:
【我们要注重思维、能力、素养,要创新教学模式,不要搞“题海战术”,要精讲精练、有的放矢、夯实基础、适当拔高,让孩子们真正“吃透”数学。道理很对,但不接地气。】
可是现实中,绝大多数学校的数学教学,都是以“刷题”为载体和舞台,无非是刷什么题,刷什么难度的题。即使到了大学,想学好高数,还得拼命刷题。
你以为你是数学天才?你以为你是韦东奕韦神?
做题灵感从哪里来?还不是靠“身经百战、见多识广”这八个字?
你不身经百战,计算量一大,你不就完蛋了?你不见多识广,命题人稍微一创新,你不就蒙圈了?所谓的“创新题”,只会让“应试刷题”来得更加巧妙、灵活和疲惫。
如果你所在的高中是本地最强的——不用怕,学校有足够强的数学教研团队带领大家共克时艰,困难是暂时的,只是过程有些痛苦。
如果你所在的高中是本地较差的——也不用怕,大家都很难做出来难题时,这类学校最沾光。
如果你所在的高中是“中不溜儿”“不好不坏”“差不多”的高中,那可就麻烦了!受影响最大的,是这批同学。
是跟上本市的“精锐部队”钻研难题,还是审时度势“合理放弃”?真不好说,留给你们的老师纠结吧。最后的最后,想和大家聊一个话题:明年数学还会这么难吗?
我的猜测是:会。不一定会有今年这么这么难,但大概率还属于“难年”。
试想,在考试前,命题组知道这套卷很难吗?他们肯定知道,知道这套题比过往十年的都要难。
命题组知道这套难题印发出来,会被无数家长和学生怒骂吗?肯定也能猜出来。
那么,为什么他们会“一意孤行”,非要出难题呢?是他们这伙人有恶趣味,偏要考出七个省的高中生,以此取乐吗?肯定不是。
那么,他们贯彻的,究竟是谁的指示和意志呢?答案不言自明。
未来,国家一定会继续注重选拔理工科人才,加大对数学、物理学科的重视,通过难题筛选出真正的高手。
高考是教育最权威的指挥棒。未来,真真正正是“得数学者得天下”,从中考数学到高考数学,都会更有选拔性。数学,最能看出一个人的天赋和能力。得数学者得天下。数学,最能让一个人本色尽显,或原形毕露。
如果出题不难,让你轻轻松松考高分、信心满满读普高、大学,那么,谁去读技工学校、职业高中、高职高专呢?
在未来,普职分流,主要靠数学。
“普职分流”,绝对不仅仅在“中考”这一关。千万不要觉得,你家孩子通过中考上了普高、参加的是普通高考,就能远离【进工厂、流水线、打螺丝、三班倒】的结果。只有征服数学的王者,才能扶摇直上。
现实是:败阵中考的,去读中职中专、职高技校;败阵高考的,去读职业技术大学的本科。
每年中考后,都会有各路家长竭尽全力,托扶孩子进普高,熬三年,想考本科。
现在,教育部已经明确表态:
高考数学难,是发挥选拔功能。
数学试题变难、变活、变繁杂——如果初中数学都让你叫苦连天,学高中数学时,你大概率无法攀爬多高。
数学难度上升,让机械刷题的效果不再明显。辛辛苦苦熬三年,高考答题纸上如果还是一片空白,拿不到分数,这三年就等于白折腾。
最后的结果大概率是:与其听三年高中“数学天书”,还不如中考后就“认清现实”,早早分流“职业教育路线”,趁早学精一门技术,凭技术安身立命,避免高考后“高不成、低不就”。普通本科的就业率,可能还真不如职业院校,真的。高难度、残酷的竞争现实,会让更多家庭审时度势、权衡利弊、扬长避短、放弃虚荣,选择走职业教育路线,靠一门扎扎实实的手艺立足社会。
无论是在中考后被【第一批】“普职分流”,还是在高考后被【第二批】“普职分流”。
因此这就是为什么我非要说:2022年高考全国数学新课标Ⅰ卷如此之难,吹响了继续普职分流的号角。绝对不是单单今年故意出题难,背后定有长远深意和总体部署。谁去读中职中专、职高技校,谁去读普通本科,谁去读应用本科,数学就是最关键的试金石。
谁能战胜数学,谁才能迈入最精英的高等学府。因为数学能拉开的分差,你预料不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0

听众

3108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5-4
精华
0
发表于 2022-6-12 11:38: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花这么多时间,打这么多字,来证明提高数学难度是普职分流的标志,不是扯蛋吗,要真是减少普通高校的录取率,非常简单,减少普通高校招生人数就行了,比如说有一千万考生,只招一百万,数学就是考满分也不一定能录取;如果一千万考生招一千二百万人,数学就是考零分也能读本。再说了用数学成绩来做为选拔人才的标准也以偏概全了,历史上数学不好成为伟人或精英的人很多,毛泽东数学考试就经常接近零分,马云高考据说数学只考了1分,钱钟书高考数学只有15分,但丝毫不能否定,没有数学,他们也能成为社会最伟大的人或者精英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5

听众

7627

帖子

版主

注册时间
2008-8-26
精华
32
发表于 2022-6-12 11:48: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以后数学国家将会特别重视了,所有基础科学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2

听众

584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9-3-20
精华
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2 13: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宜虎 发表于 2022-6-12 11:38
花这么多时间,打这么多字,来证明提高数学难度是普职分流的标志,不是扯蛋吗,要真是减少普通高校的录取率 ...

我只是转发别人的,如果你认为数学考1分、考15分可以成为马云或钱钟书。你可以让你的孩子以后就这样考数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1

听众

2697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7-4-25
精华
2
发表于 2022-6-12 15:3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脑残不可怕,可怕的是居然为脑残鼓吹的。
高考能改变是考试的本质吗?
一份好的试卷是要有非常高的区分度,既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简单。显然,22年的数学试卷不是。立贴为证,23年数学难度必然下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1

听众

368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8-2-3
精华
0
发表于 2022-6-12 16:01:24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难度加大可以理解,理科本身就是要靠脑子来思考运算,如果也和文科一样,靠死记硬背之类方式(刷题本身就是这一套路)来考高分,本身就是对一些记忆力差点的学生的不公平.这种靠刷题培养出来的学生毕业后,有多少能对国家科研重大突破起到重要作用?理科和文科不同,靠刷题刷出来的高分,有多大意义?国家要得是真正人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38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6-3-28
精华
10
发表于 2022-6-12 16:07:5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感觉还是基础学科。还是要重视一点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2

听众

584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9-3-20
精华
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2 16: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w7494 于 2022-6-12 18:08 编辑

这上面的人不知道看没看清文章?这个作者就是在抨击这次高考试卷出得不合理,没起到有效的区分度,只是从自身的角度理解下出题难度和普职分流的关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2

听众

529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4-5-5
精华
4
发表于 2022-6-12 17:33: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jw7494 发表于 2022-06-12 16:22
这上面的人不知道看没看清文章?这个作者就是在抨击这次高考试卷出得不合理,没区分度,只是从自身的角度理解下出题难度和普职分流的关系。

怎么没有区分度,难度大,把逻辑思维不好的学生筛选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72

帖子

E粉新星

注册时间
2020-2-16
精华
0
发表于 2022-6-12 22:11: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E网小安 于 2022-6-13 09:10 编辑

都读大学谁来种地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020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20-1-26
精华
0
发表于 2022-6-13 05:13: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恶心文字排版,搞得花花绿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2

听众

584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09-3-20
精华
1
 楼主| 发表于 2022-6-13 08:52:00 | 显示全部楼层
长夜漫漫 发表于 2022-6-13 05:13
非常恶心文字排版,搞得花花绿绿的

我也想把这个花花绿绿的颜色去掉,但从朋友圈复制下来到论坛上后,操作半天也弄不掉。说到底还是不会去,我自己发文章从不发这些花里胡哨的颜色,所以不了解情况请不要乱发脾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5-9-10 07: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