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发展、数字科技的日益进步,在保护财产安全方面,数字网络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在我们当下的日常生活中。前不久,家住纺织西村的李叔叔网购了一款智能密码锁,可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款智能锁引发一场他与对面邻居间的矛盾纠纷。
在李叔叔家的防盗门上,记者看到了这款刚刚安装的智能锁。李叔叔告诉记者,在更换了该产品后,确实给他的日常生活提供了便利,出入家门只需简单读取指纹即可。但随之,对面邻居就找上了门。 【采访 反映人 李叔叔】 把这个锁装起来过后 我对门就认为这个锁上的摄像头 对他侵害了 说是对他什么身体不好 或是对他什么侵犯了他的隐私 所以对我的门产生了侵害 把我的门打瘪了 原来,李叔叔购买的这款智能锁自带摄像头,就是这个看似不起眼的摄像头引起了邻居的不满,先后多次上门与李叔叔争论此事。事情发生后,李叔叔随即报了警。
【采访 反映人 李叔叔】 到现在警察调解两次 无果 现在街道社区还在进一步调解 装个锁 我们年龄这么大了 就是生活图个平安 图个方便 哪考虑到(发生)这些事情呢 根据李叔叔提供的卖家信息,记者联系上了该商品客服,了解到这款带有摄像头的智能锁并不支持实时监控,仅对敲门人员进行实时抓拍,并以照片的形式传输到用户的移动设备上。
【采访 反映人 李叔叔】 这个锁 作为我们住户 能不能装 是不是对人家有什么危害 我想弄个明白
随后,针对李叔叔的遭遇,记者咨询了律师。 【采访 安徽益上律师事务所 律师 叶朗】 对于李叔叔在楼道大门安装摄像设备的行为 我国法律目前并没有明文禁止 虽然李叔叔认为其摄像头 并不具备实时监控等功能 仅仅是对敲门对象进行抓拍 不可能侵犯到他人隐私 但是鉴于实际情况 我们不能完全排除类似设备侵犯隐私的可能性 在发生纠纷时 基于邻里关系 还是建议双方友好协商 解决该事情 此外 针对邻居破坏李叔叔家防盗门的行为 在法律上是不可取的 这种做法只能进一步激化矛盾 通过网络,记者也检索了“电子猫眼”、“侵权”等关键词,发现全国各地由此出现的类似矛盾也不在少数。各地法院对于此类案件的判决结果也不尽相同,其主要难点在于隐私权的具体成立问题。 【采访 安徽益上律师事务所 律师 叶朗】 我们也提醒广大市民 在安装此类监控设备的同时 应该提前与邻里协商 征求对方意见 防止此类矛盾的产生 目前,在社居委的协调下,李叔叔与邻居仍在就此事进行协商。可视化安全防护设备的普及确实能给用户带来很多便利,但并不代表对其造成的隐患视而不见。一方面,监管部门需要尽快确立对此类设备的规范及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设备生产企业在将产品投入市场前,也应做好相应的保险预备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