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查看: 21331|回复: 6

[天下杂闻] 猝死之前,身体已经给了很多警示信号!

[复制链接]

0

收听

0

听众

111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6-12-29
精华
3
发表于 2021-3-17 22:54: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几年,「猝死」有时搅扰着我们的生活。它像黑色幽灵一样,无声无息地存在我们生活周围,冷不丁地出手,猛然带走年轻的生命;然后冷漠地看着逝者家属撕心裂肺的哭喊,和周遭人人自危的叹息……据统计,我国每年都有超过 60 万人死于猝死。在年轻人突然死亡的原因当中,猝死是仅次于自杀和意外的「第三大杀手」。猝死之前,身体已经给了你太多警示信号,你知道吗?

危险因素:处于过度疲劳、劳累。他们精神紧张,常常用脑过度、缺乏睡眠。几乎「24 小时工作制」状态。长时间对着电脑编辑、测评、调试,每天一个姿势窝在椅子上。加班加点,日夜奔波。工作忙、压力大,甚至只能靠抽烟提神醒脑。枯燥压抑的工作环境、重复呆板的机械化动作、经济压力等,平时埋头上网、游戏,期末埋头冲刺。。。

同时有研究称,在美国,每 3 天就有 1 名年轻运动员死于潜伏的心脏病。「更快、更高、更强」,超负荷的运动导致心肌缺血。

第一页图片.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11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6-12-29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22:55:11 | 显示全部楼层
猝死,其实有迹可循
WHO 的定义是:平素身体健康或貌似健康的患者,在出乎意料的短时间内,因自然疾病而突然死亡,即为猝死。

关键词:平素身体健康 / 貌似健康、短时间。很多人误以为猝死是指健康人在「过劳」后,突然死亡。这种理解是错误的。一般发生「猝死」的人群,都有基础疾病状态的存在,实质是「病死」,劳累只是疾病的促发因素。
其中大比例跟心脏有关,另外还有长期缺乏锻炼导致肥胖(高血脂、高血糖可能伴随)、血压高等。

猝死在医学上分为两大类:
心源性猝死:也称为心脏性猝死,是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占全部猝死的 70 %以上;非心源性猝死:非心脏原因造成的,占全部猝死的 30 %以下。
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人在猝死之前,还是有迹可循的:
猝死高危者:1/3 的猝死者,已明确检出患有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性心绞痛)、严重的心律失常、心功能下降等。
猝死低危或中危者:1/3 的猝死者,在日常体检或就医检查,检测出一定的异常,但这些异常对猝死的预警属于低预测性,属于非特异性标志。
猝死无症状者:还有 1/3 的猝死者,无任何临床表现。

第二页图片.p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11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6-12-29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22:55:31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看出,在猝死发生前,至少有 2/3 的人还是可以根据自己的病情提早掌握一些危险因素。如果密切关注并及时进行采取预防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猝死的发生。

猝死的危险人群
过度吸烟者、肥胖者、长期缺乏运动及工作紧张者;
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有家族遗传病史者;
心源性猝死的高发年龄是 40-50 岁;
男性猝死风险是女性的 4-5 倍;
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


猝死到底可不可以预防?可以,从摆脱疲劳开始!
尤其是持续六个月以上的疲劳,要引起注意!

人体的每一个细胞都生活在体液中,它们从体液中吸取氧和营养物质,并向体液中排泄代谢废物。当「疲劳毒素」产生过多,就会使全身细胞都受到损害。
如损害血管上皮细胞致使血小板和胆固醇容易在血管壁上沉积,进而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血管硬化。如果「疲劳」向「过劳」转移,致使细胞的损害超限,潜伏在重要器官里的慢性疾病急性发作,就会造成猝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0

收听

0

听众

1113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6-12-29
精华
3
 楼主| 发表于 2021-3-17 22:5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何应对「猝死」风险?

1.有意识地评估自身疲劳状态  主要标准有以下两条:
1)持久或反复发作的疲劳,持续在 6 个月以上;
2)根据病史、体征或检查结果,排除引起慢性疲劳的各种器质疾病。

2.主动休息,规律作息
保证每天的基本睡眠,周末应进行一次「整休」,轻松、愉快地放松,为下一周紧张、繁忙的工作打好基础。
睡眠节律的紊乱会让人承担非常巨大的压力,疲劳更容易发生。

3.注重并优化膳食结构
尽量每日三餐规律进食,且要强化三餐营养;优化饮食结构,避免高油高盐饮食,也要避免暴饮暴食,及大量饮酒和咖啡。

4.定期体检
定期检测自己的血压、血脂、血糖,避免超重并少抽烟。即使没有上述情况,每个人也要重视健康体检,对自身健康状况有准确的把握。积极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可以减少「猝死」。

5.积极运动
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需要劳逸结合。每周散步 4-5 次,每次 30-45 分钟以上,或一星期进行 3-4 次温和的户外活动,每次30 分钟以上。
久坐易诱发血栓形成,增加心肌梗死和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6.保持愉快
保持心情愉快,整个新陈代谢就会改善,免疫力也会提高。心理性过劳——失望、焦虑、恐惧、神情沮丧等,会降低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使人精力衰竭。

全文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2

收听

0

听众

455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6-23
精华
0
发表于 2021-3-18 14:09: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次去中医院看医生,坐诊的老中医觉得我脉象奇怪,让我去检查心电图,心电图显示心率40次每分钟(心动过缓),问了一下我的病史,我也没有服用过治疗心动过速的药物,医生问我要不要报警,说我肯定是服用了治疗心动过速的药物导致的,不剧烈运动可能我不会出事,如果剧烈运动,会心跳骤停猝死。那时候我在纺织厂上运转班,当天是白班转夜班,如果不是我心血来潮去看中医估计我上夜班时猝死令纺织厂倒霉了!

评分

参与人数 1鲜花 +1 收起 理由
昆虫2016 + 1 买个血压心率计,没事测测看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1

听众

398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4-7-29
精华
0
发表于 2021-3-18 15: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健康是个宝,丢失可不好,大事干不了,人生多苦恼。
健康咨询指南,值得认真把玩。胜过金碑银碑,确保生命无悔。

评分

参与人数 1鲜花 +1 收起 理由
昆虫2016 + 1 出口成章啊,哈哈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

收听

1

听众

3989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4-7-29
精华
0
发表于 2021-3-18 19:29: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意思,敲错字了。应该改成,金杯银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