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查看: 11883|回复: 0

[街头巷尾] 人生首驾 天下第一菜——赵朴初故居 

[复制链接]

2

收听

22

听众

3150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5-11-2
精华
23
发表于 2020-12-25 10: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三秋树江启荣 于 2020-12-25 18:27 编辑

人生首驾 天下第一菜——赵朴初故居 

  上次写了《赵朴初故居 应加香火和三哭》,引起热议。跟贴各舒已见,但无一贴谈到故居办的如何如何好。看来它在安庆没办成个性,这是毫无问疑的。这故居换个名字,叫别的人故居也未必不可。
  赵朴初是民主人士,佛教协会会长,佛教界领袖的故居,居然没有佛龛佛相;没有蒲团、香炉;不能烧香、拜佛;不能颂经、没有香火,连一点佛教氛围都没有令人不可思议。这连居士的家都不如!哪里还是佛教协会会长的故居?这是老干部的别墅! 

 有人说,故居里不能烧香,以免火触。这是什么话?办法总比困难多,寺庙不仍然在烧香?何况有网友说,用电子香也行。主要营造这是佛门子弟的故居。在屋外摆香炉也行,总不能让佛教协会会长家,都不能烧香!

  赵是太湖人,自小在安庆长大。这里应该摆放,安庆“人生第一驾——“座车”。
  这“座车”,小伢子可站、可坐;可蹦、可跳;可前冲、可后仰;不用管,它也不会倒!
  大人不用怕他哭、闹,他长了牙会啃、会咬。“座车有摆放零食的前台手颈套有穿甘草的,绳圈。
  小伢拉屎拉尿会自动掉下,还不会弄到身上。屎尿用水冲它不粘车,方便利索。
  这被来安庆的丰子凯发现——他目瞪眼呆。安庆人太聪明了,别的地方没这种“座车”!马上用漫画画下来,让安庆“人生首驾”,得以在全国闻名! 
  安庆代代都坐过,这独有的“座车”,八十年代才消失。朴老小时也坐过!现在基本没有了,连同安庆的摇篮、摇窠、太湖的站火桶……这些民俗的小伢子用品接地气而且又是安庆的特产,理应展出!一是让消失的老物件得以留存,二是见证朴老小时的生活情景。

  朴老是男孩,安庆小孩打的“腊烛包”;穿的老虎鞋,戴的老虎帽、穿在身后面的屁股帘子(抱裙安庆人除了夏天,春、秋、冬都穿它甩来甩去,很有地方特色;项圈,手镯、铃铛……长大点玩的鬼脸壳子(面具)、刀、枪、棍、棒(玩具),树丫弹弓,盆箍做的铁环。再后描红用的生,“金不换”(毛笔、以及砚台……这都是接地气民俗物品,应该在故居里展出。
  
  大概在小学一年级,我没考及格。那时老师也要签字,我只好哀求伯伯(叫爸为伯)给我签,他说: “考试不及格——不签!”
   “不就是差一点嘛,唉——唉——以后保证考一百分。你给我签了吧。”我苦苦衷求。
   “这是头一回,以后要是再不及格,你就不要再叫我伯伯了!”
    得到签字,我照玩不误。到了期中考试,又是"红灯"。我垂头丧气回到家,偷偷转到伯伯身后喊: “哥哥,哥哥。”伯伯说:“你哥哥不在家!”我说:“我叫你。”
  “你说什么——?”伯伯瞪着眼盯着我问。
  “你不是讲:再考不及格,就不要叫你伯伯了嘛?”
     伯伯揪住我的耳朵,拎到房门边。从门后抽出细竹条,把我一顿暴打。他抽一下我就蹦一下,就像抽“陀螺”一样。边打边对我说:“再不好好念书,让你天天吃‘黄鳝丝下面条’。 ”
     “这黄鳝丝下面条”,是“安庆第一菜”!是最经典、最有特色,吃后永生不忘!这细竹梢可是安庆人,家家都备的“炊具”,放在房门后。

  把这些安庆“土特产”,再把原来故居里有的“碑林墙”、“书法卷”、和增加的“三哭”……连成一气。让导游诙谐幽默地进行讲解,让接地气的说词兴趣盎然,让旅游者留恋忘返。这比千篇一律照本宣科,要风趣有味。这样赵朴初故居,就有地方特征、特色!
   安庆小伢,
都吃过的“安庆第一菜”,炊具是细竹梢,由于长时间包浆,光泽红润很有喜色,老有卖相。刻“安庆第一菜”、“黄鳝丝下面条”,把它用绢锦包装好,垂上络子或是中国结。再把缩小版的,“人生第一驾”(玩具)当成这里旅游特色商品开发,这绝对好卖!全国旅游商品不是多了,而是没有特色!我们这里独具一格,不愁卖不掉!这也是故居另一种,合法的生财之路。
  






打开心扉,让块垒得以施放,记叙过往岁月。让感悟留给后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

GMT+8, 2025-9-10 20:34 Powered by Discuz! X3.4

安庆E网生活网站 © 2001-2013 Comsenz Inc. ( 皖ICP备05012696号 )

安庆瑞易文化 地址:华茂1958-C7栋 联系电话:0556-5306667 联系邮箱:17779721@qq.com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和邮箱:0556-5306667 17779721@qq.com

皖公网安备 34080002000101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