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E网

搜索
楼主: 过河卒子

[老城旧巷] 安庆古宅系列(断垣破瓦今犹在)

  [复制链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8: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卒子走遍安庆
青龙民国殷家大屋
——安庆老宅系列
第144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青龙村的殷家大屋。图一:远看青龙民国殷家大屋

    青龙民国殷家大屋位于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内,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东南部长江冲积洲上,四面环江。新洲乡位于安庆市迎江区东南部长江冲积洲上,四面环江。图二:民国期间新洲岛上的居民
    新洲乡西北距安庆市三十里,东南距池州市五十里,西南与东至大渡口镇隔江相望,地理环境较为独特。图三:民国殷家大屋内部
    新洲乡总面积五十平方公里,由永乐圩、东三滩圩、新生洲、大沙包及所属长江水域组成。其中内圩面积16.4平方公里,外滩面积21.46平方公里,长江水域面积12.24平方公里。图四: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屋檐璧画局部
    新洲出水于清朝道光年间,四面滨江,潮落即洲,潮涨即江,名曰江心洲。在清朝咸丰年间,地势逐渐增高,至同治年未和光绪年间开始有附近洲民开垦种植。图五: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内部
    清朝宣统初年至民国三年(1914年)由桐城(现属于枞阳县)望族连城张后裔子孙张瀛洲、张瀛海兄弟二人带领乡民十年如一日筹资筑成。图六: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屋檐璧画局部
    张瀛洲在圩堤成功之时欣然命名为永乐圩,寓意永保平安、百姓安乐。新洲乡均为外来移民,其祖先大部分由桐城、潜山、怀宁、枞阳迁入,深受桐怀文化影响,民风纯朴。图七:民国期间,新洲非常贫困
    青龙村位于新洲乡北部,是乡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乡三横三纵路网的交汇中心,是安徽省“千村百镇”示范村之一。 也是整个新洲乡的核心地带。图八: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大门局部
    殷家大屋是一幢建于民国期间的古民居建筑,保存较为完好。建筑都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在当地,人们对老屋感情极深。图九: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屋檐璧画局部
  新洲乡是长江里的一个小孤岛,土肥林密、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殷家大屋古民居建筑在新洲是二幢保护单位。也是新洲岛上最早的建筑之一。图十: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局部
    殷家大屋坐南朝北,门前是一条东西向的稻田,建筑是典型的“黑六间”建筑风格;门前有一个较大院子,是民国期间至现在,大概五、六代人了。图十一: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屋檐璧画局部
     从总体结构看,这片房子呈长方形,占地面积有三百多平方米。为一进建筑,面阔五间,上下二层共计十多间,内有天井,屋内还有小拱门相通,真是家家相连,户户相通,晴不戴帽,雨不打伞。图十二: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内廊与四周
     殷家大屋大门前有一块刻着花纹的麻石门槛,最为特别的是屋檐处画有民国期间的璧画,目前在安庆存量较少。璧画的内容多样,有西厢记戏曲里的人物像,也有八仙过海等内容。图十三:民国期间百姓生活
    大门上有两个挂灯短木柱。与其他房子不同的是,这处屋子房檐除了璧画,还有少量的彩绘,是非常难得一见的珍贵实物。走进大门,两边各两间耳房,这是中厅,两边各两间屋,屋内有天井中有地漏,生活废水从这里流入地面下的阴沟。图十四:青龙民国殷家大屋   
     殷家大屋是一幢保存较为完好的建筑,是安庆一处人文历史的综合艺术。殷家的后人很多都做起了楼房,但是这片传承着中国风水人文、雕刻美术、道德历史等传统文化的殷家大宅依然放射着它不朽的光芒。图十五:青龙民国殷家大屋墙璧局部
(本篇完)
2018-02-07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1 09:48:00 | 显示全部楼层
鸣山三槐堂旧址——卒子走遍安庆
鸣山三槐堂旧址
——安庆古宅、祠堂系列
第145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新仓镇花园乡鸣山村的三槐堂旧址。图一:鸣山三槐堂旧址一侧

    不久前参加聚会的老师曾说王氏在安庆地区一共有三支,分别是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与三槐王氏。可以说,在安庆王氏人口众多,某地曾有四大“王”与四小“王”之说,王氏为安庆地区第一姓氏。图二:鸣山三槐堂
    三槐王氏是王氏重要的族群之一,该族群形成于北宋真宗时期,一般家族均以地名郡望著名,唯独三槐王氏是个例外。该堂号在王氏众多分支中仅列太原王氏、琅琊王氏之后,位居第三。但就影响而言,三槐王氏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在很多地方,“三槐”一词几乎与王姓画上了等号。历史上三槐王氏的发祥地在今莘县莘城镇群贤堡村,而作为王氏宗祠的三槐堂,更成为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今天卒子介绍鸣山村的三槐堂。图三:鸣山三槐堂后山
    史书记载,周代宫廷外植有三株槐树,百官朝见天子时,三公皆面槐而立。为此,周朝至宋朝“三槐”代指三公。不过,随着王祜手植三槐故事的流传,宋朝以后,三槐几乎成了王姓的代称。图四:鸣山三槐堂对联
    北宋初期,赵匡胤想以谋反罪名除掉大将符彦卿。于是,让祖籍莘县的大臣王祜前去调查。王祜核实后得知,符彦卿并无谋反之意,只是其家中的几个家奴仗势欺人。王祜对符家家奴严惩后回朝禀报皇帝:愿以百口之家保符彦卿无罪。赵匡胤除掉符彦卿的设想泡了汤,遂迁怒于王祜。因王祜秉性耿直,本应做宰相的他,仕途异常坎坷。直至太宗赵光义即位后,六十四岁的王祜才出任兵部侍郎,但任职一个多月就病死了。壮志难酬,王祜心有不甘,他生前发现次子王旦聪敏过人,前程可喜,便亲手在自家院中植槐树三株,十分自信地预言:“吾子孙必有为三公者,此其所以志也!”宋代太尉、司徒(丞相)、司空(御史大夫)三要职合称“三公”,是众臣之首。三十年后,王旦果真做了宰相。王旦“知人善任、任人唯贤,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清廉节俭、至死不渝”的处世之道开创了三槐堂亘古流传的官风、家风。王祜的其他两个儿子也异常聪颖,先后踏入仕途。王旦病故后,子孙将其遗体暂厝于其外祖家开封新里乡大边村,遵王旦遗嘱,葬仪从简,甚至墓碑也未立。直至三十八年后的1055年,其子王素上书宋仁宗赵祯,要为其父立碑,赵祯慨然应允,并亲书“全德元老之碑”六字;又下诏命大学士欧阳修为王旦撰写碑文。于是,王素受钦命为其父立碑。陵墓竣工后,王素在开封城东门外的王氏宗祠院内亦植槐树三株,并将宗祠命名为“三槐堂”,三槐王氏的称谓至此渐闻于世。图五:鸣山三槐堂大门“三槐世泽、双桂家声”
    三槐王氏从此之后,可谓人才济济,名人辈出。王旭、王素、王质、王巩、王靖、王古、王震、王伦、王楠在《宋史》中均有传记。正因三槐王氏族中多贤人,故处于莘县的三槐王氏发祥地王庄被改为“群贤堡”。历史上的莘县城内的三槐堂坐南朝北,东邻火神庙,西至鼓楼口,南接考棚,北靠茶叶坑。院内有三棵槐树,西边两棵,东面一棵,还有神道碑数通。堂内有神台、神桌,供奉着王祜、王旦等十余人的木牌位,是王氏的宗祠。现莘县城内三槐堂旧址耸立的是一座红色的大楼。图六:鸣山三槐堂旧址
    三槐王氏迁入安庆地区的历史,据老人口传,元朝末期陈友谅与朱元璋大战鄱阳湖,为避免战乱,三槐王氏族人从江西鄱阳瓦屑坝迁至安徽,始祖王源,先居安徽安庆太湖县青龙岗,后迁凤栖冲(凤栖冲原属太湖县,后区划改制,今属望江县,不久前卒子刚刚介绍过此地),世居至今,为三槐后裔。图七:鸣山三槐堂“根本之地”牌匾
    据清朝康熙十六年谱文《续修王氏琅琊太原本末同异辨》,称是“从鄱阳大姑塘而迁”(待考证)。至三槐王氏十四世,这支王氏族人人口众多,所以道龙公携子迁至今潜山县黄铺镇百箩村杨老屋,传至今已有十二世,很巧合这个百箩村卒子并不陌生,据村里老人说,清末有族人迁至江南,具体迁至何处,也未曾知晓。图八:鸣山三槐堂牌匾众多
    望江县凤栖冲王氏近千人,三槐堂多达几处,且迁出去的人不在少数。三槐堂始祖王祐至迁入安庆地区始祖王源的迁徙及世系情况,宗谱上也有所记载,但不尽详细。据明朝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谱序,“王祐植三槐,五世书香,传四世至文显,任陕西清水县教转都昌令,后居中堡长平港,至九世有宁廿者同兄弟由长平而始居东山,时称东山王氏。”其弟宁廿四之孙即迁入安庆地区的王氏源公的父亲。清朝道光年间《王氏宗谱》记录的源公传承世系:祐公,生子三:懿(字子孝)、旦(字子明)、旭。旦公,生子三:雍(字仲威)、素、恢。素公,生子一:巩(字子常)。巩公,生子三:文明、文升、文显。文显公,配曹氏,生子三:太乙、太二(配石氏)、太三。太乙公,配吴氏,迁居江西都昌中堡东山,生子二:平二(配陈氏)、平三。平三公,配伍氏,生子一:景二。景二公,配彭氏,任颖州推官,生子一:象一。象一公,配余氏,生子二:宣三(配黄氏)、宣四。宣四公,生子四:治十五、治卅十、治卅一、治卅二。治卅一,配方氏,生子二:民廿一、民廿二。民廿二、配吴氏,生子二:宁廿四、宁廿五。宁廿五,生子二:安、泰(字康元)。安公,字平元,生子二:省一(迁安徽太湖)、省二(迁上青)。省一公,配周氏,生一子:源。由此可见,迁入安庆地区的三槐王氏由来如此。图九:鸣山三槐堂牌匾
    今天卒子介绍的安庆市太湖县新仓镇花园乡鸣山村的三槐堂,始建于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历经乾隆、嘉庆、道光重修,此支王氏是恕公负谱远涉,到达花园乡的鸣山村,后来与江西的饶州、江西的九江、安徽的徽州、安庆太湖、怀宁、潜阳、池州几支合编为《王氏统宗世谱》。图十:卒子坐骑曾到访新仓镇鸣山村
    从三槐王氏家谱资料,经过研究,三槐王氏发源于莘县,后迁于南京、苏州等地,且莘县同宗家谱载王巩世居临沂南仁里,后迁徙至江西鄱阳,鄱阳三槐堂后人在元末鄱阳湖大战时期,迁至多处,其中迁入皖西南的安庆地区望江县、太湖县、岳西县、潜山县、怀宁县等多地。清末,三槐王氏又一支有族人迁至江南,现居何处,将来再作考证。图十一:鸣山三槐堂旧址
(本篇完)
2018-03-01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3-22 14:36:1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中街上的江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老中街上的江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46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向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晓天镇,晓天镇与安庆市岳西县一山之隔,这条老街多数百姓都是由安庆地区迁移而去,所以卒子也将本地纳入走遍安庆的范围,卒子曾于2016年5月28日,在《卒子走遍安庆》第970篇文章时介绍过晓天老街。图一:云雾缭绕的大别山

    在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西南的大别山深处,有一个古老的小镇晓天镇,它与安庆市岳西县一山之隔,其中的老街有着三百多年历史,至今古韵犹存,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是皖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徽派古建筑群。图二:江家老屋大门
    六百多米长的集镇老街,始建于元朝,成形于明清时期,建筑为徽派风格,雕梁画栋,小灰瓦,马头墙,卵石街面,风格自然古朴,清净优雅。今天卒子介绍的江家老屋就在老中街上,为一处典型的徽派建筑,高大的马头墙。图三:纹满寿纹和奎纹的石柱础
    据了解,老中街上的江家老屋,具有二百多年历史,是清朝中期的建筑,至今古韵犹存,青砖灰瓦、雕梁画栋、古色古香,其中横梁部分基本是当年的原物,是皖西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徽派古建筑群。图四:老街上江家老屋的马头墙
  据载,当年的晓天老街街市繁华空前,山东、江浙等地的商贾云集于此,有江源泰、董德泰、德生和、程济堂、姚隆顺、晓春园六十多家商号,经营的商行有丝绸、制伞、药店、油坊等。部分商品是安庆地区通过岳西县等地经翻山越岭才运到老街的。图五:江家老屋的木柱与天井
    老街中街道宽三米,旧时的路面,鹅卵石铺成、车辙深凹,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现下设排水管道,路面被青石板、灰色扁砖代替。图六:清朝巨大的木柱与横梁
    临街两边大大小小的商铺,还保留着原来的风格,门前的台阶,一扇扇陈旧的木门、木窗,木板拼成的柜台,木制的阁楼,伸向街心的飘檐,高高的马头墙,传统工艺的蒲扇,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的桐油、铁匠铺,把人们带进久远的时代里。图七:江家老屋的青石门框
    老街街中有一座豪华的建筑,江家大屋,也是今天卒子介绍的老屋。江家大屋采用“独梁厅”,穿堂“七进六厢”,每进深十米、宽八米,砖木结构,桁条梁柱用材均为斗粗的江西河杉,屏风、立柱、窗棂各种图案。图八:天井
    老屋中间是天井,目前已被水泥密封起来。第二进,一支独木脊梁承托三间,可谓独木撑万斤。据史料记载,此系清朝乾隆初年,江氏先祖投资兴建。在抗日时期,江家大屋作为安徽省第七临时中学的教学区和大礼堂,有着光辉的历史、红色的记忆。图九:老街一角
    晓天老街有着一道道风景。马头墙,其实是防火墙,这是出自民间的智慧。古时候,街巷狭窄,房屋大多是砖木结构,一旦有哪家失火,这种高高耸立的马头墙就可以起到防止火势蔓延到隔壁人家的作用,也为救火赢得了时间。图十:墙角的图绣
    江家老屋据说始建于明代末期,由江氏人士出资营造。因历代修缮,整体建筑基本上失去了明代特征,现存建筑为清代光绪年间旧构。图十一:江家老屋局部
    江家老屋建筑又在一进门厅使用了青石拼图门框,当年使用分段施工比较少见。建筑坐北朝南,三个厅堂占地面积约上百平方米。图十二:江家老屋的天井
    房屋采用抬梁穿斗式结构。中厅八柱落地,柱础有方形与肩头形两种。在方形柱础上凸雕“寿”与“奎”纹图,形象饱满、生动。图十三:江家老屋的局部
    从江家老屋迈步进门,穿过黑黑的走廊,是个宽阔的天井。这个天井有些奇特,天井里不是一个门,而是左右各有一道门,从两个门进去,又是一进院落。江家老屋与安庆很多地方的老屋一样,经过了岁月的洗礼,如今已经残破不堪,与老街一起成为新兴的文化景点。图十四:或是石柱础
(本篇完)
2018-03-22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4-13 16:4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官庄施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官庄施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4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县官庄镇官庄村的施家老屋。图一:官庄风景

    官庄古镇,官庄地名始于宋朝。据宋史记载,屯田郎中员外郎掌屯田、营田、职田、学田,官庄之政令。清朝《吴振臣宁古塔纪略传》载:清康熙时,宁古塔将军编流人随旗下,设立官庄。从这些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官庄”是行政机构的名称。千百年来,因这里世代读书,为官者甚众,后人便以“官庄”为地名沿袭下来,官庄镇、官庄村名皆缘于此。图二:官庄施家老屋门厅
    潜山县官庄镇自然风光秀丽,文化底蕴深厚,官庄村的德馨庄古村落、余英时故居卒子过去已经介绍过。施家老屋位于德馨庄一边,这里还有余家花屋等古民居,让人感悟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图三:官庄施家老屋四拼图
    官庄村已成为潜山县北部山区的千年古镇。官庄汉末始创,风雨砥砺,明清隆昌。它位于古皖东北,与桐城、岳西和舒城接壤,北倚省府、南接长江,东临巢湖、西望汉阳。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乡愁悠悠,谓之官庄。图四:官庄施家老屋从吴兴郡迁来
    据《施氏宗谱》记载:“施氏之源系出姬姓,自施伯受周大封以爵为姓,则施伯因为施氏之所自出,越十数传,因灾荒而迁居分邑桐岘乡宝城里。至唐时而生肩吾,肩吾公元和间状元及第,迁归道经泥桥,见其山水佳秀,地阔平坦,遂卜择而居焉,即今上施家是也。其后由上施家而迁坊上、施坂、亭子头、太阴坞口,由施坂而迁五管、延德寺前,累迁累盛,……”从官庄施氏牌位来看,施氏家族外迁的原因是为避灾荒,无法生存时从吴兴逃荒来皖南,施氏迁入安庆已经有五六百年。图五:官庄施家老屋正厅
    施家老屋,位于官庄村的大街上,这座老宅正安静地书写着那些几乎已经被遗忘了的清朝往事。这里的每一块砖瓦都有着近百年年龄,每一扇窗口的木虫,都窥得见历史的足印。施家老屋经过维修之后,通过一扇门,就恍若穿越了时空。大门并非在门厅垂直的中轴线上,而是偏离中轴线,门厅独立而小巧。老屋三进,后进东面连接一套四合院。整座宅院共有厅堂、主间、厢房、耳房多间,占地面积约数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约数百平方米。图六:官庄施家老屋回廊内景
    听村里老人介绍,建造施家老屋的是姓施的清末举人,因贩运山货起家,积累家财百万,成为官庄当时的一富,据说,官庄的施家当年家景的殷实,家族鼎盛时曾坐拥几百亩良田山林等等,在清朝中晚期开始建造这座大宅院,历时多年,共花费白银数万两。图七:官庄施家老屋天井
    为了建造这栋豪宅,施举人在长达十年的时间里,在官庄砖窑烧制青砖,坚实牢固。门厅和正厅还有两则厢房是是砖木结构,雕梁画栋,宅院的门窗都采用了上月形双眉式拱券,尤其是回廊上拱门拱窗装饰,气势如虹,使整座建筑显得富丽堂皇,气派非凡。图八:官庄施家老屋券门
    这座施家老屋现为安庆传统的古民居,它使用了圆拱形窗、将中国传统的多进院落式建筑方式运用恰到好处。屋檐边设有排水槽,雨水经过水槽分流到天井四角,然后沿着天井四角设置的排水管道直接排到地下水道,这样既减轻了天井的排水压力,也便于人们在过道上行走。官庄的施家老屋有着别样一番滋味。图九:官庄风景
(本篇完)
2018-04-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13 20:3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张公巷18号古建筑——卒子走遍安庆
张公巷18号古建筑
——安庆古宅系列
第148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张公巷的18号古建筑。图一:安庆市大观区张公巷18号古建筑

  今天卒子介绍的张公巷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小巷,长约几百米,是一头连着大王庙街的小巷。图二:张公巷18号古建筑
  张公巷属于大王庙传统风貌保护区传统民居建筑群的一部分,是目前安徽省保存面积最大、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历史文化街区建筑群之一。图三:张公巷18号古建筑现立为保护性建筑
  张公巷街区现存具有典型皖派风格传统民居古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六大派系之一的“皖派建筑”,在安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民居展示区域。图四:张公巷18号古建筑大门很有特色
  张公巷18号古建筑,与西门众多古建筑的建筑风格一致,按安庆有关专家的说法属于皖派建筑,严格意义说中国传统建筑方面没有流派的划分,根据这种风格及用途来划分中国传统建筑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闽派、川派、皖派、京派、苏派、晋派。图五:张公巷18号古建筑内部结构
    皖派建筑,目前在安庆地区仅市区几处老街尚存一些。皖派建筑即皖南建筑是五大建筑派系里最为突出的建筑风格之一,是中国南方民居的代表。最为人熟悉其中徽派即为皖派的一支,徽派民居以黟县西递、宏村最具代表性。图六:张公巷18号古建筑正厅
    目前,张公巷内的18号建筑,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美。方整的外形,形如“一颗印”为18号民居的独特风格。图七:张公巷18号古建筑使用了小分青砖
  张公巷18号民居前后或侧旁,正门歪斜,避开大节祠,寓意歪门斜道、趋恶避邪、财不外露。后院设有庭园,置石桌石凳,将人和自然融为一体。该建筑大门上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大王庙街乃至于张公巷民居的一个重要特征。图八:张公巷18号古建筑木板隔断
  张公巷老街古建筑基本以平面布局为主。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对称布置。古建筑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五开间。图九:张公巷18号古建筑前后门对比
(本篇完)
2018-05-13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5-24 09:05:36 | 显示全部楼层
吴河周冲大屋——卒子走遍安庆
吴河周冲大屋
——安庆古这宅系列
第1500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回首这二十余年的出游与写作,成就了这第一千五百篇文章,而这仅仅只是未来《卒子游记》的极小一部分,未来的路还很长,希望《卒子走遍安庆》得到更多观众的喜爱。今天卒子介绍的是位于位于原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的吴河周冲大屋。图一:远望吴河周家大屋

    宿松县趾凤乡吴河村被列为中国传统村落,又称古村落,指村落形成较早,拥有较丰富的文化与自然资源,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经济、社会价值,应予以保护的村落。传统村落中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是中国农耕文明留下的最大遗产。今天卒子介绍的周冲大屋就位于吴河村上游,沿着溪流上游的老宅。图二:周家大屋碎石屋基泥砖砌墙成为特色
   吴河村位于宿松县趾凤乡北角,毗邻太湖县天华镇,属典型的山区村,全村依山畔水。目前安庆市已有的传统村落有很多,如桐城市双港镇练潭村;潜山县官庄镇官庄村;太湖县汤泉乡金鹰村蔡畈古民居、汤泉乡龙潭寨古民居;宿松县柳坪乡大地村、趾凤乡团林村、宿松县趾凤乡吴河村,其中吴河村的古建筑,过去卒子也介绍过一些。图三:周家大屋门前的碎石路基
    吴河村的村落结构,总体南北走向,四周环山,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吴河村现有一条河流由西北向东南横穿而过,村内古居民一十二处,均是依山傍水,自然风光秀美,有古树两棵,树龄均有数百年。图四:周家大屋使用稻草与黄泥制坯砌成的泥砖
    中国传统村落是指民国以前建村,建筑环境、建筑风格、村落选址没有大变动,具有一定历史、文化、经济、社会价值,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景观,具有独特民俗民风,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安徽是个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地方,安庆又是安徽古建筑集大成者。图五:周家大屋一进大门仍使用了部分青砖
    周家大屋是宿松县趾凤乡吴河村上游的一幢古建筑,始建于明末清初,清朝道光年间由族人扩建重修。整个宅院据说仿“官厅”修建,共三进,其中二道门坊全部用整块的青石建造,故称石门。有大厅、堂厅、天井、水池等建筑有机组成。如今仅存部分老宅。图六:周家大屋堂厅
    周家大屋整体由土坯泥砖建成,很少使用青砖,岁月如梭,经过二百年的风雨,这些泥砖仍然没有损毁。而石门框第一进与第二进都保存较好。主体建筑正屋坐北朝南,主轴线上为三排间结构,东西两边有侧房,与正房以天井连接,惜一部分已经损毁。图七:周家大屋三进
    周家大屋在清朝中期人才济济,算当地富户。时值清廷正处于太平军起义到达宿松时期,此期吴河正处湘军鲍超与多隆阿相互交替驻守地区,吴河当地多支姓氏的族人皆参与招兵买马,聚集抗击太平军力量。图八:周家大屋堂厅背面
    现在安庆地区仍有不少的泥砖屋,这些泥砖屋大多分布于安庆各县的山区或边远的乡村。这些房屋的特点是用稻草与泥制成长方形的砖垒叠而成,使用大块的碎石做屋的墙脚,部分墙面仍使用了青砖,这种整体由泥砖、部分青砖共建成为风格的泥砖屋。这些破旧的房屋,仍然留下漫长岁月的烙印。图九:周家大屋
(本篇完)
2018-05-2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6-5 15: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李家新屋门楼——卒子走遍安庆
李家新屋门楼
——安庆古宅系列
第151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在安庆市潜山县黄铺镇李家新屋门楼。图一:李家新屋门楼整体

    黄铺镇位于潜山县西南部,东与梅城镇接壤,西与太湖县小池镇相连,南与黄泥镇毗邻,北与水吼镇交界,距县城十余公里。黄铺镇属半山半圩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传统的农业大镇,是潜山县主要产粮区之一。图二:李家新屋门楼砖雕
    天柱山脚下皖鄂赣三省的交界处,这里卒子走廊一栋老宅——李家新屋,其房屋为清朝中晚期建筑,虽然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却有着非常多的故事。图三:李家新屋门楼“永绥福履”四字
    李家新屋坐落在黄铺镇的田埂边,据当地老者介绍,这栋老屋的主人是曾是大地主,家里雇用的长工就有十多名。由于是清末时期的建筑,整体建筑已经不完整,只存门楼相对保存下来,即便是门楼现在也非常的罕见了。图四:李家新屋门楼门墩石与门槛
    走进老屋的门楼,老屋已经破损严重,现在已经不存了。门楼是青石砌成的石门,门楼使用了青砖拼接而成,上面镶嵌着一块长方形的青砖,镌刻了“永绥福履”,几个十分娟秀的楷体砖雕,笔墨间散发出浓浓的富贵气息。图五:李家新屋门楼局部
    据了解,“永绥福履”在南朝、梁的徐勉《故永阳敬太妃墓志铭》有记载,“年高事重,志义方隆,宜永绥福履,而奄夺鸿庆,以普通元年十月廿三日遘疾,十一月九日己卯薨於第。”图六:李家新屋门楼砖雕
   李家新屋,现在仅一个门楼。后面的正厅也只剩半面墙,老人们说过去李家新屋大梁和门窗都雕刻得十分精美。大厅神堂的对面建有一个楼阁,上面是一个家庭古戏台,供主人办喜事时请戏班子唱戏用,天井的两边还建有绣花楼,是小姐休闲和看戏的地方。图七:李家新屋门楼与石抱鼓
    现存的李家新屋门楼做工精致,门楼的砖雕十分精美。门楼张的建筑群最早建于清朝道光年间,属清朝中期建筑。是潜山县恩贡李氏用十多年的时间修建而成的,李家新屋过去东西两边的院落,有几十间之多。图八:李家新屋门楼
    李家新屋门楼是李家新屋建筑群中最具有特色的,整个门楼建筑东西宽约二十米,门楼上的这些砖雕在当时建房时就有的,至今已经有近二百年的历史。图九:李家新屋一进与三进
    遗憾的是,李家新屋整个建筑由于年久失修,被后人拆了一部分,现存仅剩一个门楼。这些建于清朝中期的古建筑历经数百年的风雨,曾经的岁月,给它留下了沧桑的痕迹。图十:李家新屋仅剩一面墙
(本篇完)
2018-06-05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6-20 22:43:43 | 显示全部楼层
鹞落萍聂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鹞落萍聂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52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介绍和叙述难免有不够详尽、欠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专家的批评指正。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村东冲组的聂家老屋。图一:一条长长的小溪流过聂家老屋门前

     鹞落萍聂家老屋又称红二十八军军政旧址,位于安庆市岳西县包家乡鹞落坪村东冲组。聂家老屋就是军政委高敬亭常常居住的地方。图二:远望聂家老屋
    聂家老屋坐东朝西,房屋13间,平面为一进两厢三合院式布局,双坡屋面,悬山顶、小青瓦、夯筑墙,三合土地面。老屋旁有一棵距今四百多年的银杏,这颗银杏曾被用于放哨。图三:聂家老屋简介牌
    聂家老屋位于岳西县的深山密林间,这里原是群山间的一处凹地,这里在民国时期建了一些破旧的房子,距今已经近百年。图四:聂家老屋门额
    聂家老屋是聂在忠为逃避苛捐杂税于民国十二年(1923年)从太湖县北庄(今岳西县河图镇)迁到本地,在这片山坳间,能够远远望到相邻村落、田园于眼底,很容易瞭望外界发生的情况。图五:聂家老屋简介
    聂在忠携妻儿老小,从河图镇迁到群山山间建起老屋,并安家落户,长子聂长和、次子聂长荣。孙子聂家政、孙媳吴秀英。当年全家人口十二人。图六:聂家老屋堂屋
    现在的聂家老屋堂屋内,仍然保留着按原物一比一复原的坐轿。堂屋放着案台,案台边是聂家宗谱,宗谱记载着聂家的家族史。图七:聂家老屋堂屋铭牌
    现在的聂家老屋堂屋的墙壁上挂着聂家老屋堂屋的铭牌。图八:聂家老屋堂屋案台
    鹞落坪因坐落在一块四面环山、方圆约两公里的坪地上,而坪地西北角有一座形如鹞的山凸,因此得名。图九:聂家老屋侧屋是聂长和居所
    因为这里山高岭陡、交通闭塞、远离城镇,高敬亭所领导的红二十八军在鹞落坪这片土地上开展游击战争。图十:聂家老屋侧屋
    二十八军政委高敬亭当年就住在聂家老屋,当时红二十八军在鹞落坪开设了红军棚、红军山林医院等。图十一:高敬亭画像
    在随后的岁月里,中共皖西特委驻地由枯井园迁至鹞落坪。不久,在鹞落坪建立了游击队、便衣队、山林医院、红军被服厂、小型修械所、交通站和红军商店。鹞落坪逐渐成为红二十八军游击活动的中心和大本营。图十二:聂家老屋过堂
    聂家老屋过堂,原为杂物堆放处。红军进驻后,将此处改为会议室。图十三:聂家老屋会议室简介
     聂家老屋高敬亭会议室,原为杂物堆放处。高敬亭领导的红军在这一带活动时,将此处改为会议室。图十四:聂家老屋高敬亭会议室
    聂家老屋高敬亭会议室的墙壁上挂着一九三四年冬鄂皖革命根据地形图。图十五:聂家老屋里挂着地形图
    聂家老屋外墙仿照当年写着红军的标语。图十六:聂家老屋
(本篇完)
2018-06-2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3 20: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余河徐湾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余河徐湾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53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白帽镇余河村的徐湾老屋。图一:徐湾老屋门楼

    数年前深秋季节的一天,与安庆几位驴友一起去岳西县白帽镇探访深山里的古村落,看着那些已经无人居住、只剩下残墙断壁的老屋时,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图二:清朝中晚期门楼特色明显
    徐家老屋具有明显的清朝中晚期门楼特色,青石石门框,大大的青砖砌筑得稳健而大方,百年前的黑白壁画仍然鲜艳。图三:徐家老屋门楼近年已经经过初步维修
    白帽镇的余河村在明清两朝有不少的古村落遗址,有些有着百年以上历史的古村落、古建筑。在深秋时,卒子留下了这组拍摄的图片。图四:正厅的两棵粗壮的木柱
    徐湾老屋现在已经无人居住,据村民讲述,这家人家已经搬迁到很远的地方。老屋有二百年历史,是清朝中期徐家老爷建筑的堂屋。图五:清朝时期的马头墙
   徐湾老屋,南面对群山,相邻左右都是山,依山势而错落;山道曲折,随地形而蜿蜒。过去山村小道狭窄崎岖,这里是难得的安静之地。图六:三进砖墙
    徐湾老屋已经破坏相当严重,一门门楼已经破损,二进正厅破损严重,三进已经接近倒塌。这样的百年建筑,虽不是精品,却也是难得的历史遗存。图七:徐湾老屋两侧厢房倒塌严重
(本篇完)
2018-07-04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16 10:27:54 | 显示全部楼层

唐湾古民居群——卒子走遍安庆

唐湾古民居群
——安庆古宅系列
第154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桐城市(县级市)唐湾镇唐湾村的古民居群。图一:唐湾古民居群又称上排门古村落

    桐城唐湾历史厚重,遗存丰富,民风犹存。古民居群就是唐湾历史文化最绚丽的一笔。这些深藏在大山的古民居,已经超越时代的局限,成为我们共有的财富。图二:唐湾古民居群中的上排门古建筑
     唐湾古民居群又称上排门古村落,卒子曾于三年前在第八百多篇文章里介绍过,今天再次介绍,比较这几年间古村落的变化。上排门古村落(古民居建筑群),始建于明朝,清朝达到巅峰,从民国开始衰落。图三:上排门建筑与安庆老城区的穿枋建筑相似
     唐湾古民居群是聚焦在唐湾镇唐湾村湾前、湾里、湾西、河高村民组的依山而建的古民居群,面积约二万余平方米。唐湾古民居群将众多建筑分割成各自独立的整体,又是连接每个整体之间的纽带和桥梁,使庞大的院落,交往自如。“晴不曝日,雨不湿鞋”,随便从哪一家都可以走通全村。图四:上排门古村落保护牌
     古民居群三面环山,依地势由东南向西北逐层构筑,所有建筑均为砖木结构,木构架基本形式为穿斗式或抬梁式,檐墙和槛墙均以规整的青砖错缝平砌围护承重,建筑内部以编泥墙或板壁相隔,建筑局部点缀雕饰和彩绘,院落以鹅卵石人字形铺墁。图五:唐湾古民居群低调而朴实
  唐湾古民居群在明朝已具雏形,至清朝渐成规模,民国时在村落东南和西北扩建,此时的唐家新老屋、唐述银老屋、唐家汝老屋等均建在古村落旁,与古村落连为整体。图六:唐湾古民居的局部
  唐湾古民居群房屋、院落、弄廊、沟渠等建筑布局相宜,空间紧凑且变化韵味有致,建筑色调朴素淡雅。在选址、布局规划上充分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传统观念,从村落外的自然环境到村落内的建筑都完整地保存着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发展文物旅游的重要实物载体。图七:唐湾古民居群二层建筑
    唐湾古民居群的门楼、地面以方砖斜铺,室内以土夯筑,檐下排水沟渠回环曲折与暗渠相通,檐前弄廊纵横交错,迂回有致,将每个独立建筑相连,体现山区居民聚族而居又独立成户的特点。古村落内建筑除传统民居外,颇具功能特色的还有礼制性建筑宗族祠堂、享堂。图八:卒子航拍唐湾古民居群
     据唐湾古民居记载,为唐、彭二姓族人共同居住,并建有唐、彭二姓宗祠。老宅下边,将每个独立建筑相连,体现山区居民聚族而居又独立成户的特点。上排门古村落,实际是由几幢老屋相连组合而成,中间的享堂建于清朝道光年间,距今近二百年的历史。老屋占地面积二万平米,建筑面积约一万六、七千平米,由南、北、中三个院落组成,有大小房屋近百间。图九:唐湾古民居群地处四面环山的小盆地间
     在唐家湾的古村落内,有不同姓氏的居民,共同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且村落内有各自的宗族祠堂。不同宗族的人们能在同一连体的古村落内和谐共生,相互帮助,共同改造自然,这在封建社会,充分体现了唐家湾人民的淳朴、团结、开明、友善。图十:唐湾古民居群享堂正门
    举目望去,唐湾古民居群背山面水而筑,群山如黛;屋旁一马平川,万顷良田;古村落在小丘环抱,一条小溪潺潺流过穿过老屋,像一条玉带环绕古村,好一幅建筑与山水和谐相融的皖江民居风景画。明朝年间,有唐湾先人在此选基建宅,奠定了唐湾古民居群的基础。上排门,不知时朝开始使用这样的名称,历经几代人多次扩建,于民国年间才形成现在看到的规模。图十一:唐湾古民居群
    通过卒子航拍看到,唐湾古民居群老屋的整体结构呈“凹”形,座东北朝西南,砖石土木结构,部分老屋建有二层,中院为“三进四厢”构架,北院为“东西屋夹横屋”,南院为“横屋夹小院落”。唐湾古民居群南北长约二百米,东西纵深近百米,原来建有碎石围墙,用于防盗防匪,现仅存一道碎石围墙。图十二:唐湾古民居群内的木窗户
    唐湾古民居群正门不高,整个老屋的规模不大,据说这块地称乌龟地,朝门只能内缩,不能过高。此后老屋逐步建成,唐湾古民居群也成为唐湾富甲一方的大家族,拥有良田千亩和众多林地。图十三:唐湾古民居群
    唐湾古民居群老屋共有十多个天井,中院的天井是最大的一个。也印证了“四水归堂”的理念。天井的地砖用溪里的鹅卵石铺设。唐湾古民居群正堂屋是举行祭祀、重大仪式和处理家族大事的场所。堂屋两边原来是穿堂,贯穿南北。在整个老屋里,穿堂、巷道、走廊纵横交错,四通八达,仿佛迷宫一般。图十四:唐湾古民居群毁损建筑
     安庆地区各县市的古村落,在原有的历史文化风貌保持的基础上,整合利用特色文化资源,还原乡俗生活,丰富乡村“非物质”的传统文化;改善业态生活环境保护传统建筑,逐步整治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以实现“传承皖江文化”的内涵。图十五:唐湾古民居群航拍
(本篇完)
2018-07-1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7-26 21: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水寨半岭花屋——卒子走遍安庆
请水寨半岭花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55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请水寨村半岭组的半岭花屋。图一:站在响肠镇半岭能够瞭望很远

    请水寨村又名靖水寨村,因主峰有一口长年不干涸的靖水井而得名,位于响肠镇西面,这里占据了潜山进入岳西的咽喉要道,故地理位置非常的重要。图二:站在响肠镇半岭花屋指示牌前
    在通往山顶的道路上,有一处叫半岭的地方,古有人家居住,大约在清朝中期,这里又陆续建起了很多古居民,现存仅半间清朝中期的古民居,被称为半岭花屋。图三:远望半岭花屋
    几年前,卒子曾到访这里,这幢建筑是阅尽百年沧桑的老屋,半幢屋已经倒塌,如同一位洗尽铅华的老妪,藏在深山中。半岭花屋就是一本厚重的书,翻开扉页,依稀可见昔日的繁华。图四:半岭花屋如今只剩一半
    半岭花屋,建于清朝时整个时期,能够在群山之间的凹地建起如此家族,不是为官就是经商,至今卒子仍不清楚花屋的主人姓氏名谁,屋主人当年在建这幢建筑时候的故事。图五:半岭花屋屋檐
    传说,当年工农红军中央独立师发动的闻名的靖水寨暴动,中心县委书记王俊烈士、岳西县县委书记王焰才烈士、祁门县县委书记王亿仁烈士等数十名革命先烈都曾在半岭花屋聚集过。图六:半岭花屋后侧
    靖水寨主峰有奇山怪石,山清水秀,景色秀人,空气清新,离县城岳西县城二十里路程,清朝时期在半山间建起如此规模的建筑所用建筑材料除树木、砖瓦外,包括石条、石雕等都需要花很大的财力才能运送上来,还要请上师傅和匠人的合作才能建成。图七:半岭花屋的山墙
    半岭花屋建造了花了很多年,从嘉庆年间直到道光年间才告完工。此时,花屋建成,从潜山县和太湖县赶来庆贺的人络绎不绝。图八:半岭花屋“耕读传家”砖雕匾额
    如今,从响肠镇驱车不足半小时就能到达半岭,古时要想从山下运来沉重而繁多的建筑材料,渡河涉水,翻山越岭,这是怎样的一个浩大工程。图九:半岭花屋正厅
    现存的半岭花屋只剩下几间房屋,退色的木窗几乎看来出当年精心雕琢的图案,花屋的砖雕和屋檐下的黑墨图画更让整个花屋都熠熠生辉,甚至辉映着花屋近两百年的历史。图十:半岭花屋朝向
    半岭花屋正厅有个正方天井,四水归堂,高高的墙基和台阶在花屋中显得格外夺目。花屋的墙基用石条叠砌,外面又用一米多高的石条“包装”,显得威武雄壮。图十一:半岭花屋局部
    半岭花屋的门框石是使用青石打造,非常的完整。站在半岭花屋门楼上眺望群山,石门框是二百年前选材精良、精雕细刻的门楼门框,大气磅礴,颇有登高望远之感。图十二:半岭花屋先祖供台
    半岭花屋坐东朝西,二进建筑,占地面积近约二百平方米,现存建筑约几间,无人居住。现在的门楼已经倒塌一半以上,写着“耕读传家”四个大字(不详,只是卒子猜测)。图十三:半岭花屋内的陈设
    半岭花屋依山而建,是半山之间的一块凹地中顺山势由前向后而建,走进屋内,方砖走墙,青瓦盖顶,即可防风遮雨,又可抵御外侵。图十四:近二百年的半岭花屋木窗
    半岭花屋内部均为木质结构,既便于雕刻,又可抗震。正房是砖木结构、偏房是土木结构。花屋前后有二进院落,四周沿着中轴展开,左右厢房二进二个天井,气势恢宏。图十五:半岭花屋内的局部陈设
    卒子在已经损毁的青砖墙上拍下照片,半岭花屋房檐下两侧各有长幅黑墨壁画,在花屋四周檐墙和外墙窗户边缘尚残存的上百米的墨绘装饰壁画,其构图工整,线条简洁明快,虽经百年风侵雨蚀,仍光彩照人。图十六:半岭花屋的青砖
   半岭花屋前檐山墙,此房规模宏大,且门窗、格栅、房檐等处均有各种花草图案,非雕即画,美观漂亮。屋内的砖、石、木雕仍有存在。石雕门槛、门框,柱础等等,精雕细琢,线条流畅。图十七:半岭
(本篇完)
2018-07-26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8-9 10:16:1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畈储家(百萝丘)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关畈储家(百萝丘)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57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莲云乡关畈村的储家老屋,又名百萝丘大老屋。图一:关畈储家(百萝丘)老屋正面图

    关畈储家老屋,又名百萝丘大老屋。百箩丘大老屋位于岳西县莲云乡关畈村,原屋舍六十余间,坐北朝南。关畈储家老屋总共三进,一进门厅缩进,二进五架穿梁,三进堂屋,硬山式檐墙与马头墙纵横交错,十分气派。图二:关畈储家老屋一侧
    关畈储家老屋是一座明末清初的古建筑,建筑面积1368平方米,两侧山墙守在完整,一主两副三道大门,通面阔九间,中间五间。图三:关畈百萝丘老屋保护牌实为储家老屋
     关畈储家老屋背倚青山,面向广顷良田,在粮食匮乏的时代,储家老屋号称百箩丘,意思就是能收百石稻谷,家境殷实。关畈储家老屋背后的青山风光旖旎,令人流连忘返。2006年6月6日被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四:关畈储家老屋正堂
      据了解,储姓肇始于周,郡望河东(今山西省夏县),由山东省(战国,齐国)储子(储子后代以储为姓)任齐国相,公元前315年左右看到燕国内政乱,与孟子劝齐攻燕,破燕。图五:关畈储家老屋门楼
     唐朝时期,润州郡延陵县(今江苏省丹阳)储光羲(约706-763年)于开元十四年中进士,后成为唐朝一位著名诗人。图六:关畈储家老屋门楼精美砖雕
    南宋末年,储氏分别迁往云南、贵州、宜兴、浙江、扬州、阜阳、贵池一带。南宋兵乱,储氏十三世孙熙盛由浙江省绍兴府会嵇县,再次南迁。其中后裔福寿于宋朝绍兴三年(1133年)登进士,授济南府左参政。后储氏迁到江南池州府,后裔中进士任河南怀庆府修武县大尹,后任职江南池州府石棣县,生有三子,分别叫永镇、永铵、永钰。图七:关畈储家老屋三进
    宋朝开禧(1205-1207年)年间,储氏永钰公再迁安庆府怀宁县檀木冲,迁移至此又繁衍三子,分别是代贤、代俊、代贵,代贤公后代居此。随后,永钰公携带子女代俊、代贵迁至潜山县玉照乡(现为槎水乡)龙隐山,此地在皖山(天柱山)北,永钰为储氏潜阳始祖。图八:关畈储家老屋正堂
    岳西县原大部属潜山县,目前岳西及周边有数万储氏后裔。关畈,是大别山腹地的一处小山湾,群山环抱、清流映带,有茂林修竹、良田千亩,乃风水清嘉之地。图九:关畈储家老屋三进神堂
    储氏后裔迁到这里繁衍生息,在明朝末期至清朝初期建起这间储家老屋,坐北朝南,沐旭日朝晖,浴四季清风,为宜居之所。关于老屋建造者,民间有很多说法,百姓比较认同的是迁潜世祖在选关畈为定居之所,建屋数间,后人改扩建为目前这样规模的大屋。图十:关畈储家老屋二进与三进之间的天井
    据考证,关畈关畈储家老屋属清朝早中期建筑,带有明代建筑风格。堂厅采用明三暗五式结构,中有天井,两侧环以回形穿弄,通风采光。门首及梁栋,饰以雕画,雅致大方。图十一:储家老屋先祖牌位
    世居关畈的储氏族人,谨守耕读传家训诫,做正直勤劳之人。历数以往,族贤辈出,代有才人。关畈储家老屋堂厅整修,天井四水归堂。图十二:关畈储家老屋门楼地基条石
    储氏后裔为纪念庄城始祖光羲公和迁潜一世祖永钰公,关畈储家老屋是一处储氏不可多得的历史文化遗产,储氏一脉,根深叶茂;储氏精神,源远流长。图十三:关畈百萝丘老屋
(本篇完)
2018-08-09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8-17 16: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程祠程家老屋——卒子走遍安庆
程祠程家老屋
——安庆古宅名居系列
第157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余井镇程祠村的程家老屋。图一:潜山余井的碧水蓝天

    元朝社会动荡,程颐的九世孙程德用从池州归业洛阳,守先祖坟茔。他的子孙后来分迁河南东部的太康、夏邑和山东的荷泽、单县等地。元朝末年,湖北省英山人程希哲为躲避战乱,迁居湖北省孝感,成为“义门”。元朝末年,程文智因官入闽,为开闽始祖。图二:程家老屋全貌
    据了解,迁皖入潜的程氏始祖先世居江西省饶州鄱阳湖瓦屑坝,元朝末期红巾之乱府君由鄱阳黎庶補安庆户籍携家渡江至安徽,之后就繁衍起来。图三:清朝中期的大方青砖
    余井是安徽潜山县重镇,也是皖西南历史悠久的文化名镇。程祠村的程家老屋就是其中一座文物保护单位。图四:门墩石
    程家老屋坐落于余井镇程祠村,背倚青山,坐北朝南,三进五重,占地面积约三千多平方米。图五:一进大门与二进门楼
    程家老屋建筑面积约二千平方米,现存房屋三十余间。据记载,为清朝道光年间始建,随后子孙续建完成。图六:二进门楼
    据传,当时程氏还请当地著名的风水大师,察看风水,择取吉日,破土动工,历时三年,才建成这座有着徽派建筑风貌,气势恢宏的民居。图七:精美的砖雕“竹苞松茂”
  程家老屋每重都有天井架构,均采用青砖瓦木和条石作屋料,屋基为双重青砖墙,外墙砌有大条石,以防止盗贼挖墙偷窃。图八:青砖门楼
    老屋里外墙体均为青砖砌成,显得十分牢固。门框、窗户以及檐梁普遍雕花,大门石门墩上还雕刻了瑞兽祥云等吉祥图案,隐约还可以看出当年的华丽和气派。图九:二进屋脊
    二进门楼虽然破损半壁,门楼仍然显示当年的气魄,门楼正中四花之上有砖雕双线复雕四字“竹苞松茂”。图十:三进先祖神坛
  在程家老屋第三进屋檐边,有一块极具历史价植的牌匾“金玉其相”,出自《诗经》中的“棫朴”,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图十一:牌匾“金玉其相”
  这块牌匾“金玉其相”,是侄子送给伯父程老与伯母朱孺人七十双寿的寿匾。该匾木制拼接,饰精装裱。图十二:牌匾“金玉其相”局部
     牌匾“金玉其相”局部,是清朝同治十年(1871年),由程老的侄子张晋送来的寿匾。图十三:牌匾“金玉其相”局部
    聚数百年沧桑的老屋静静的伫立在村庄中,是当地村民的宝贵遗产和精神寄托,更急待保护。图十四:先祖牌位
    如今,近二百年过去了,这座昔日显赫一方的程家大屋如今风光不再,随着岁月的流逝,风雨的侵袭,木雕损毁,院墙倒塌,破壁残垣到处可见,老屋已是风采渐衰。图十五:已经非常破损的部分山墙
    程家老屋在清朝中晚期时,居住在程家老屋的程氏人口达一百多人。一个大家族、一个大家庭。图十六:已经非常破损的部分山墙局部
(本篇完)
2018年8月17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11: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响肠镇无愁村袁家渡方家老屋——卒子游记
无愁袁家渡方家老屋
——安庆老宅系列
第159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无愁村袁家渡方家老屋。图一:无愁村地处大山深处

    响肠古镇,为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古镇内有著名的十二景点:请寨晨曦、 晋塔夕照、河山负雪、浒漕溪月、秦河幽谷、银塔石洞、罗汉春云、古道长亭、塔影三桥 、秋漾金山、万家楼台、万壑飞虹。图二:袁家渡指示牌
   今天卒子介绍的是无愁村的袁家渡方家老屋。袁家渡是个古老的渡口,岳西县内最大的河流集水面积占全县三分之一的潜水河就是在这里拐了个弯,向东进入潜山县境内,注入皖河。图三:袁家渡方家老屋大门
    潜水河原属潜山县,河床宽约二百余米,水流平缓且深不可测。加上这里又处于外界进入岳西西南广大地区的大通道上,自古交通位置十分重要。图四:方家老屋的泥坯墙
    自北宋以来,除了本地沿河两岸的居民日常往来以外,每天都有其他地方的境内外人员从这里经过,最高峰人流量达到千人以上,一般情况下也有几百余人,是尚存的岳西县内最大的古渡口,古称袁家渡。图五:袁家渡方家老屋的木制粮仓
    清朝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由朱、蒋等姓公设为义济渡,就是现在的袁家渡,原有渡船,1969年水毁。当年枯水季节架设木板桥,雨季则用竹筏摆渡。现在长年累月都是靠一张竹筏摆渡了。图六:方家老屋大门
    据史料记载,袁家渡兴盛于明朝与清朝,由于渡口兴旺,迁居此地的百姓也逐渐增加,方家就是其中一户。现存于袁家渡的方家老屋,始建于清朝中期,已有近三百年历史。图七:方家老屋马头墙
  古时,水路通达通过袁家渡能够到达潜山、怀宁与安庆等地,一直是响肠一带粮食山货下运中转码头。因此,袁家渡一带商贾云集,店铺林立,独轮推车穿梭往来,形成上独特景观。图八:方家老屋门牌
    方家老屋便位于此街,现在的祠堂组30号,至今已有近三百年历史。方家老屋建筑面积约三百余平米,方家老屋原本周围还有其他的房屋,屋主介绍说以前的老房子都是连片的,为省去建造费用,一堵墙两户人家合用,至今墙角还留有用于区分两户人家的石块。图九:方家老屋二进
    方家老屋就坐落在秦氏宗祠一侧。方家老屋总共有二进,面阔三间,每间三米余。屋内木雕了简单朴素的花纹。正中间是天井,上面用河滩里的鹅卵石铺设防雨水,天井内部四周各有木窗,上面有简单的花纹。图十:方家老屋天井
    老屋屋内的木头上为了防潮,原先涂桐油,随着时间的流逝,变成了如今的黑色。走出方家老屋,能够想到当年袁家渡那人头攒动的繁华热闹的景象。图十一:方家老屋门前为开阔地
(本篇完)
2018-08-30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12 09: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迎江区新洲乡青龙村汪家老屋——卒子游记
青龙汪家老屋
——安庆老宅系列
第1602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青龙村汪家老屋。图一:青龙村汪家老屋外观

    青龙村位于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乡北部,为乡政府所在地,是乡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是乡三横三纵路网的交汇中心,是安徽省“千村百镇”示范村之一。图二:青龙村汪家老屋外墙
  青龙村位于新洲乡中心,新洲乡位于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东南部长江冲积洲上,四面环长江,与长江北岸的安庆市迎江区老峰镇等地隔江相望。图三:青龙村汪家老屋门框与门牌
    新洲乡西北距安庆市三十里,东南距池州市五十里,西南与东至大渡口镇隔江相望,地理环境较为独特。新洲乡面积五十平方公里,由永乐圩、东三滩圩、新生洲、大沙包及所属长江水域组成。图四:青龙村汪家老屋黑墨绘画
    新洲出水于清朝道光年间,四面滨江,潮落即洲、潮涨即江,名曰江心洲。在清朝咸丰年间,地势逐渐增高,至同治年未和光绪年间开始有附近洲民开垦种植,清朝末期宣统初年至民国二年(1914年)由桐城(现属于枞阳县)望族连城张后裔子孙张瀛洲、张瀛海兄弟二人带领乡民十年如一日筹资筑成。图五:汪家老屋木制门框与石制门墩
    张瀛洲在圩堤成功之时欣然命名为永乐圩,寓意永保平安、百姓安乐。解放后,更名为新洲乡。永乐圩堤全长已达三里地,高约二十米,堤顶宽六米至八米。图六:汪家老屋青石门槛
    新洲就像一片树叶,东西向狭长、南北向扁窄,更像一叶小舟。内圩地势西高东低,三大水系同星罗棋布的当家塘相连,汇经一条河。图七:汪家老屋石雕窗户
    新洲汪姓老屋建于清朝晚期,坐西向东,青砖小瓦结构,为单进天井左右横排老宅,有房间约十间。现存厅堂共七八间。图八:汪家老屋内的黑墨绘画为晚清绘制
    汪家老屋,坐西向东,硬山式瓦顶,砖木结构,面阔五间(现存四间),东侧配房一间。正中一间开大门,木制门框,门前青石抱鼓。图九:汪家老屋天井
    汪家老屋建于清朝晚期,具体时间不详。坐西向东,建筑面积约二百多平方米。通宽三十余米,进深八米,脊高五米余,檐高近三米。图十:汪家老屋青石门墩石精美雕花
    汪家老屋门口是一对刻着花纹的青石门槛,青石门槛上有两个刻有寿瓶与竹图案的青石门墩。门口石鼓是方形的,一面雕的是古瓶寿竹,一面是麒麟祥云。图十一:汪家老屋方形石门墩
    汪家老屋最为特点的是这处屋子房檐下还有彩绘,新洲人说画的是八仙过海。据说,正中大门上有一块牌匾,文革其间不知去向。图十一:汪家老屋
     汪家老屋虽然只有一进屋宅,进门即是中厅,两边各两间屋,屋中间为天井,天井有地漏,废水从这里流入地面下的阴沟。左右厢房与镂花的窗子,因年久失修,已残缺不全;汪家老屋是目前新洲乡唯一一间建于清朝的古宅,应该进行修缮和保护。
(本篇完)
2018年9月12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9-29 12: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古民居与花亭湖遗址群——卒子游记
塔镇古民居与花亭湖遗址群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15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组成部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关注,感谢大家一直以来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古民居与花亭湖遗址群。图一:太湖县花亭湖

    安庆市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位于花亭湖寺前河、罗溪河两河之间,是寺前镇东南边最边远村,背靠大山,南为沿湖丘林,属典型的半岛村庄,距大坝码头十里,村内湖叉纵横,植被成荫,山青水秀。图二:沿花亭湖周边的老民居
    全村数百户人家散居在全村湖汊边的各个半岛之上。花亭湖遗址群,位于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和天华镇黄镇村、横路村的环花亭湖周边一带。图三:塔镇古民居石门框
    花亭湖为一座人工湖,属长河中上游,湖底下曾经是星罗棋布的湖泊,有新石器至商周时期古遗址54处,形成庞大的古遗址群,最具代表性的有柳河遗址、虎形坪遗址、姜家凸遗址、铜鼓凸一、二、三遗址。图四:塔镇古民居正厅四门柱
    花亭湖遗址文化层厚度一般为近三米,遗址上部较为平整,文化内涵丰富,器物标本种类齐全,品种繁多。如鼎足、鬲足、器耳、纺轮、器口沿、网坠、石球、石锛、石斧、石刀等,陶片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兰纹及刻槽纹等。图五:塔镇古民居木柱腐烂之后由砖石替代
   花亭湖遗址出土的陶片以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花亭湖遗址群,地域分布集中,文化延续性强,内涵丰富,特征明显,属薛家岗文化类型,各遗址相隔距离约三里至六里间,彼此相望,共同形成一个新石器至商周时代的庞大聚落遗址群,有极其重要的考古价值。图六:塔镇古民居石地板
    花亭湖位于安徽省太湖县境内,地处大别山南麓,花亭湖湖面面积七十平方公里,湖中岛屿星罗棋布,湖岸迂回曲折,港湾幽深,湖畔四周盛产茶叶、板栗、柑桔。境内山青水秀,古迹济盛,人文荟萃,物产富饶,是省政府首批公布的省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图七:塔镇古民居先祖牌位
    花亭湖人文景观底蕴深厚,禅宗文化博大精深。丰富的人文古迹折射出太湖的古老沧桑、荣辱兴衰和历史积淀。佛教禅宗的开山鼻祖慧可在此开设道场,创造了华夏的佛教禅宗文化,花亭湖也因此而享有“中国禅宗发祥地”之美誉。图八:塔镇古民居木窗框
    花亭湖景区的前身是花凉亭水库,始建于1958年。花亭湖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大别山的崇山峻岭之中,湖光山色,风景秀丽,真是“玉鉴琼田九万顷,秋水共长天一色”。图九:塔镇古民居厢房天井沟
    花亭湖中岛屿众多,一岛一色,宛如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将花亭湖点缀得分外妩媚多姿。湖四周山峦起伏,郁郁葱葱。九龙涧瀑布、天生塔、飞来石、禅宗卧佛等景点与美丽的花亭湖相辉映,相得益彰。图十:塔镇古民居厢房过道
    现存于塔镇村有这样一座古老的老屋,安静祥和的躺在大山的环抱之中,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历经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封荫了这里一代又一代的子孙,古民居花费了数年的心血。图十一:塔镇古民居石柱础
    走进大门,从屋顶隐约可见的当年建成之时的富丽堂皇。这里有通光采阳的天井大青石板,两边厢房依次排开。天井和两侧阳沟的沟沿,是由青一色石条铺成,每块长度不等,最长的四米左右,但宽度和宽度统一为四十乘二十厘米规格。图十二:塔镇古民居大门
     古时交通条件非常的不便,能搬运如此沉重的石板石条实属不易,还有石条开凿的工艺也是如此的精湛,古时的能工巧匠真是让人十足的佩服。细微处最能见真章,不管是圆形套六角的木柱石墩,还是大门前雕花石墩,无一不体现出当时徽派建筑的深厚造诣。图十三:花亭湖遗址群
    大门正下方的四个莲花宝座,雕刻着图案,时光易逝,情怀难却。当年青砖小瓦齐檐烽火翘尾雄姿已随文革期间“破四旧”而去,难觅踪迹。图十四:花亭湖遗址群出土的陶器碎片
    花亭湖遗址群,位于太湖县寺前镇塔镇村和天华镇黄镇村、横路村的环花亭湖周边一带。2012年6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十五:花亭湖遗址群出土的石锛、石铲等器物
(本篇完)
2018年9月29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17 14:5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潜山市槎水镇乐明村范家大屋——卒子游记
乐明范家大屋
——安庆老宅系列
第162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槎水镇乐明村范家大屋。图一:群山之间的小盆地为槎水镇乐明村

    乐明村位于槎水镇中间地区,是一块群山之间的一个小盆地。四周都是山,中间较为平坦。低矮的山岗起伏连绵,逶迤穿插,水随山势,纵横阡陌,这个小盆地面积约有七、八平方公里。图二:远望范家大屋
    从元末至明朝初期,从外来的移民渐渐在这个地形地貌的地方建起了村落,繁衍惩处、生枝散叶。明清时期,肖、范、储三大姓氏纷纷从北方或南方迁徙到这里,逐渐形成古村落。图三:航拍范家大屋
    此前,卒子已经介绍了肖家大屋与储家老屋,他们从元末明朝初期分别从江西鄱阳湖迁徙过来,同时期范姓也迁居至此,范氏后裔建造了本文介绍的范家大屋为清中早期的建筑。图四:范家大屋一进大门
    槎水位于潜山县的深山里,这片小盆地有很多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古民居,卒子今天介绍的范家大屋这幢古宅,已濒临坍塌、荒弃,这幢有着数百年古民居的厚重历史。图五:范家大屋二进门楼
    群山环抱、清流映带,有茂林修竹、良田千亩,乃风水清嘉之地。范家老屋,坐北朝南,实为数百年前迁徙到安庆的外乡人宜居之所。图六:范家大屋二进正厅
    范家大屋依山而建,一进门厅内缩,二侧建有杂屋。背后有一个小山坡,山坡上种满松树。再远些是群山。范家大屋门前有一个很大的水塘。图七:范家大屋二进正厅后门
    二进中厅比较低矮,由大青砖砌成的大门,形成一个独立的门楼,此门楼比较低矮,无华丽的装饰。图八:卒子高空航拍范家大屋
    中厅门楼进入就是正厅,正厅由六根粗大的樟树制成的立柱,通过立柱看,初判为康乾时期的物品,立柱下没有豪华的柱础石,而是简单的方形石。图九:范家大屋祖堂
    整座建筑物占地面积约四、五平米左右,进院式结构,明三暗五,中轴对称,面阔五间,气魄恢弘。从大门向屋内纵深处望去,中轴线上依次布置着前厅、中厅、祖厅,层次井然。图十:范家大屋两侧厢房
    正厅背后有一组照墙,水磨青砖,青石门框,上有青砖砖雕“居仁由义”四个大字,精雕细镂,图案清晰,工艺上乘,极为难得。图十一:范家大屋三进照墙
    范家大屋为典型的清朝明三暗五结构的古民居,非常重视中厅照墙的美化,可以说是不遗余力。虽然比不上不远处的肖家老屋,但这幢古民居有着极不寻常的历史价值。图十二:范家大屋照墙砖雕“居仁由义”四个大字
    中间厅堂的两侧都有厢房,以天井采光通风,寓意“四水归堂”。厢房和天井都能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庭院。庭院里深深,环境清幽。图十三:范家大屋厢房一侧大门
    最后一进为祖厅,由于无人留守,年久失修,屋顶已经漏水,中厅的大梁已经断裂,岌岌可危。已经造成这幢古建筑不同程度的损坏。希望这样的历史遗存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保护。图十四:远望范家大屋
(本篇完)
2018年10月17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0-31 17: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碓臼湾程家老屋——卒子游记
田头碓臼湾程家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41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碓臼湾程家老屋。下图中地处半山腰的程家老屋

    田头碓臼湾古民居坐落在岳西县田头乡田头村王湾组境内,因其地形似旧时农村舂米的碓臼而得名。下图省级文保单位程家老屋
    程家老屋又称碓臼湾老屋,现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朝初期,坐东南朝西北,建筑占地面积1320平方米。因其坐落于碓臼形的湾凹中,故名碓臼湾老屋。
    此民居历史悠久,布局独特,内部砖雕、木雕十分精致,且原物保存完好,是藏于深山中的一瑰宝。其主体是五间三进四厢带左右跨 院式布局。
    碓臼湾程家老屋主建筑前另起大门楼子,一排长长的门屋延伸到整个建筑的两端。内部照壁隔墙纵横交错,巷廊通到四通八达。
    经考证,这里的古民居建于清朝光绪年间,其“内雕外素”的手法与皖南民居不同,外表看十分普通,内部雕饰却极尽精巧,暗合儒家处世哲学。
    程家老屋内的砖雕、木雕具有江北风格,砖雕采取高浮雕手法,立体感强。门楼上阳刻“瑞日祥宅”砖雕。
    程家老屋内的斗拱在运用泥道拱、箱拱、华拱、令拱等常规建造手法的基础上,还运用了枫拱。
    程家老屋内的窗棂格扇的雕刻及图案地方风格明显。其房屋基础有独立基础,也有条形基础,可见是从独立基础向条形基础过渡时期建筑。
    程家老屋门楼使用了“磨砖对缝”的砌法技术难度很大,其砖缝误差小于半毫米。该古民居布局完整,继承古建筑传统,三进两跨院,抱厢回廊,明间大于次间,门窗格扇很有特色,雕工精细。
     碓臼湾程家老居有江西围屋特征。它古朴、内向,以程姓,据其家谱记载系从江西迁来,一户组成一座很大的宅院。
    老屋外实内虚,严实高耸的封火墙围着内部一个个小天井院。内部门廊相通,联系十分方便,下雨也不会湿脚,空间组织得相当科学。
    与如今的住宅相比,除较阴暗之外,它冬暖夏凉,没有灰尘、噪音和视线的干扰;尤其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紧密,生态环境特好,属于生态类型住宅,其优点值得发扬光大。
    程家老屋的空间布局、结构构造、内部装修、雕刻工艺,及其墙面和梁架上的匾联,都活生生地记载了许多历史文化信息,属于珍贵的文物建筑。
    安徽省考古专家曾对碓臼湾古民居进行考察,古民居精湛的建筑手法、高超的装饰水平让专家们赞不绝口,专家们指出,碓臼湾古民居是“江西文化”的一个缩影。
   碓臼湾古民居为诸多家谱、方志中记载的“大别山区现居民多从江西迁徙而来”这一说法,提供了实物佐证。
   专家指出,碓臼湾古民居有江西围屋特征。其外实内虚,严实高耸的封火墙围着内部一个个小天井院。
    内部门廊相通,联系十分方便,下雨也不会湿脚,空间组织得相当科学。与如今的住宅相比,除较阴暗之外,它冬暖夏凉,没有灰尘、噪音和视线的干扰。
(本篇完)
2018年10月31日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12 18:4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观区广济桥街48号建筑——卒子游记
广济桥街48号建筑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5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大观区广济桥街48号建筑。


    大观区,隶属于安徽省安庆市,又名西市区,成立于解放初,是安庆市的始源之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浓厚,拥有二千多年的灿烂历史。

    安庆市大观区地处安徽省安庆市区西部,南濒长江,东沿龙山路、菱湖南路、湖心中路与迎江区毗邻,境内古迹大观亭与武昌的黄鹤楼、江州的庚楼相媲美,是“宜城八景”之一。大观区即由此而冠名。

    广济桥,是西门古代桥梁建筑的杰作。位于安庆市大观区广济桥街,是先有广济桥,后有广济桥街,西门原是长江水泊地带,为古皖河水系与长江水系上的一座石桥。此桥现已不存。
    广济桥街,是建在西门外的一条老街,有数百年的历史,这条老街保存着明清风格,风格古朴,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铺后户”的经管格局和特色。

    广济桥街,依山傍水,呈鱼骨架形分布,有不同时代徽派建筑几十幢,构成整个街巷格局。这里是长江与皖河的交汇处,自古以来,商贸繁荣。

    走在广济桥街上,这幢48号建筑,古皖风韵浓烈,它有着徽派建筑的精髓。


    这里新老建筑掺杂,老屋年代久远,为二层砖木房,挑檐黛瓦,古朴壮观。

    今天介绍的广济桥48号建筑,古韵浓郁,气势恢宏。据了解,这幢建筑原是杂货店,出售传统工艺,为一家小作坊,销向四面八方。


    广济桥街有着古文化底蕴。街二边店铺林立,热闹非凡。这条老街已经渐渐被安庆人民遗忘。原先街上有各类手工作坊区,蒸酒制伞、铁木加工、制香纸扎样样齐全。

    广济桥48号建筑为先也是一家店铺,为一间杂货店,它是广济桥街的普通一间店铺,曾经繁盛一时,这条街有店铺百余家,市面繁荣。


  几十年来,由于安庆城镇的拓展和改造,安庆发展的重点已经从西门到了东门和北门,这条老街已面貌全非,安庆百姓几乎忘记了它昔日的模样,年轻人更是无从知晓。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1-23 10: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青天乡青天村七屋——卒子游记

青天七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6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青天乡青天村七屋。

    岳西县青天乡青天村是青天乡政府的座落点,是由过去的平安、青天、仓园三个小村合并而成,总面积有十六平方公里。
  1927年7月至1937年7月,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共和谈在青天乡青天村举行,是全国著名红色旅游圣地。
  
  抗战初期,在皖豫鄂三省十四个游击区的范围内,国共代表卫立煌将军与红二十八军军长兼政委高敬亭将军成功举行了谈判,今天卒子介绍的青天七屋就在谈判旧址汪氏宗祠旁边,为百年古宅,文物保护单位。
  
    青天七屋,建筑面积约四百至五百平方米。整个建筑为二轴三进,厢房共连的跨院布局。一进已毁,现不存。
    七屋祠门面阔一间,进深一间。二进中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左右厢房多间,五架抬梁,后厅神堂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为七架梁前后挑檐式。
     七屋另有一轴三进侧屋,面阔一间,进深一间,院门面对公界山。二进中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左右厢房多间。
     七屋位于青天乡青天村,背倚青山,面临小河,建于清朝晚期,坐南朝北,三进两院落,房屋共计十多间,占地面积约四百至五百平方米。
     七屋主体结构保存完整,目前一进门厅已不存,二进正厅结构完整,大门石框木门,门楣石雕“三花”,石门框为石制,青砖齐缝砌墙。
      从正厅入,左右东西设走廊,中厅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五架抬梁,天井院由中厅、东西厢房、神堂合围而成,厢房隔扇门,神堂敞开。

     左右侧厢房相连,整座建筑外部马头墙由白、青、黑三种颜色组成,色彩鲜明,规整气派,后进山墙曲线优美,内部木雕细致生动,素体无色。
     七屋历经了百年风雨,现保存仍然完好。
   在清朝随后的百余年的漫长历史中,七屋与不远处的国共谈判旧址汪氏宗祠一起饱经风雨洗礼、烽烟兵燹、盗贼偷袭,但仍然保存得相对完好,这得益于当地村民的精心守护。
  ‘文革’期间,为防止汪氏宗祠与旁边的七屋遭到破坏,汪氏族人用报纸和泥巴把祠堂里的雕刻全部包裹了起来,作为临时掩护,才使祠堂躲过了劫难,保存到现在。
    ‘文革’前后,汪氏祠堂里先后炼过钢,做过小学校舍。
  现在这里成为红色旅游景点,当地族人仍然守护古祠,传承着地方文化。
  七屋与旁边的汪氏宗祠内存在大量的木雕,价值非常高。村民自发地保护祠堂和旁边的七屋。在文物管理专家的指导下,对汪氏祠堂进行初步维修和保养,但七屋仍需要进一步修缮。
  七屋古建筑是不可再生的珍贵稀缺资源,它在建筑、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均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希望早日能够成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size=0.83em]201501001 755.jpg (149.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6 12:4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吴冲组刘家大屋——卒子游记
团林吴冲刘家大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76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吴冲组刘家大屋。

  从远处望去,刘家大屋坐落在狮子山脚下,屋前流淌着缓缓的小河。有一首诗这样来形容它: “狮潜山麓伴龙眠,桂馥兰芳满院妍。 ”可见刘家大屋在选址建筑上的独具匠心,整个建筑设计精巧,具有典型的徽派建筑特点。
    刘家大屋位于安庆市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吴冲组,这里又称刘庄,距今有几百历史。全部刘姓子孙居住,刘家大屋整体以青砖、石板,木质结构的古代衙门建造。
    传说为当时刘家祖先为官回乡建造。数百年后的至今依然气势恢宏。整个建筑群以南北而建,依托以群山下,大门朝南。南大门到北中轴线有七重大堂,最里面一重为祖宗祭祀祠堂。两边厢房为刘家子孙居住场所,西北角,东北角,西南角,东南角,中间皆有出口。
    刘家大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现位于宿松县趾凤乡团林村吴冲组的一处半山腰。刘庄里历经了几百年的风风雨雨,盛满了故事,又成为了安庆宿松县古老历史的缩影。
    这老宅里出过进士,又出过英勇壮烈、赫赫功勋的人才。刘庄的刘家大屋的院墙和门楼上都长着类似蕨类的植物,这是一种古老的物种,还有天井四周和院子墙角布满了的青苔,这些都给老屋增添了几分沧桑。
    刘庄刘家大屋周围有群山环绕,老屋基于清代乾隆形成规模,这座老宅与老宅旁边的石桥均为清朝乾隆年间同期建立。老宅的屋角院边不知名的花花草草,离老屋不远的地方,有一条青石板的小路,这条路的中段有一座石质的石拱桥,卒子前期已经介绍过。
    刘家大屋的建筑水准颇高,深院大宅,白石砌基,青砖白缝。门窗、墙壁、柱头、房梁等处采用传统的雕刻技法,浮透相间,细腻传神,将花鸟鱼虫、飞禽走兽、神话故事、人物传说等等的画面栩栩如生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尽显当时南丰人对建筑和文化艺术的崇尚和追求,让人赞叹不已。

    安庆宿松县趾凤乡西部,群山环绕中,有这样一个小山村,村子环境古朴幽雅,生态得天独厚。百余年来,任凭世事变迁,沧海桑田,这个小村落成功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村里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当属刘家大屋。
    走进老宅,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细细品味却是惊喜连连。正在修缮的雕花木窗,从色泽看,一新一旧区别明显,可上头的木雕画竟然画风统一,相互融合成了一个整体。而类似情形,在一些梁柱的修补上均有体现。
    刘家大屋建于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四年,这年是农历乙酉年、鸡年,整个建筑总面积为四千五百多平方米。在团林村十六个村民组中,刘家大屋横跨了刘东、刘西、吴冲三个村民组。刘家大屋的建筑群约占整个团林村建筑总面积的40%左右,世代由刘姓子孙居住。
    刘家大屋虽为清朝早期建筑,但其梁架结构保留着明显的明朝建筑特征。大屋在抗战时期因为遭到日本侵略者的火烧而被破坏掉一部分,但主体建筑幸存下来。
    刘家大屋依山傍水,大门门楼呈八字型,室内为砖木结构,每一进都有一条青石铺成的小巷,内外相通。从南大门到北中轴线有七重大堂、五个大厅、十五开间。最里面一重为祖宗祭祀祠堂,两边为刘家子孙居住的场所。
    整个建筑,以厅堂为主轴,以弄道连接所有房间,以青砖围墙为闭合线,呈现出典型徽派建筑的特点。即使是暴雨,室内也无积水与内涝。
    据老一辈介绍,兴建大屋的刘氏祖先年轻时是一个大户人家的仆人,因为忠诚可靠,户主将宅基地赠送给他。刘氏祖先发家致富后,开始在宅基地筹建房屋,开始建筑并没有这么多,后来慢慢人丁兴旺,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如今从屋内留存的古牌匾、题字等等可以看到历史的荣光。
  刘家大屋在选址和建造时,遵循周易风水理论,强调天人合一,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整个建筑融于山水之间,非常协调。该建筑群坐南朝北,门楼呈八字,与古代衙门相似,一种气势油然而生。从外型上看,大屋的墙面和马头檐高低进退、错落有致;从色彩上看,整个大屋白墙黛瓦,古朴中透着清秀,颇具皖南徽建的风格。
    古宅的每一进各有一条青石铺成的小巷,可以内外相通;古时因聚族而居,人丁兴旺,防火尤为重要,因此进与进之间设有 “封火墙”。整个建筑中有七道门,五个厅,厅与厅之间有天井可通风透光,亦有 “四水归堂”的吉祥寓意。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7 12: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商业巨挚”胡叶吉故居——卒子游记
千佛塔“商业巨挚”胡叶吉故居
——安庆近代商业系列
第1677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商业巨挚”胡叶吉故居。

    胡叶吉故居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响肠镇千佛塔村的一个平畈间。千佛塔村有一片较为平坦的宽阔的平畈,这片平畈两边都是山谷,天然的小气候,适应于农作物的生长。

    胡叶吉,字润山,号正埙,出生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于民国九年(1920年)逝世。晚清秀才出身。
    胡叶吉故居是目前安庆市岳西县规格最高的一座古民居。它是由长期在外经商的胡叶吉晚年创业成功后,回家乡花巨资兴建的府邸。
    胡叶吉故居采用三进四厢式四合院,中间两座天井,天井采用“回”字形,全部采用青石条铺设而成。

    胡叶吉故居两侧有左右披屋、厢房,共计三十七间,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二百五十九平方米。
    胡叶吉在清朝晚期,长期在外经商,主要出售安庆府潜山县后北乡一带的伏苓等中药材生意,在武汉等地威望很高。后被推任为皖鄂六县(英山县、霍山县、潜山县、太湖县、罗田县、黄麻县)商界“安苓公所”总领事。
    胡叶吉在经商时,常与官府要员来往,有些关系密切。据了解,胡叶吉来往较为频繁的主要有潮州府知府李士彬,李士彬、生于清朝道光乙未年(1835年),原安徽英山南河鸡鸣河人(今属湖北);另与晚清重臣李鸿章。
    胡叶吉,曾受朝廷封领邑文庠中书官衔,兼管长江航运。其一生为官秉正,不徇私枉法。晚年,回家乡潜山县后北乡安度余生。
    胡叶吉故居布局严谨,建造规整,做工精细。所有的小瓦在烧造时,均掺入铁砂,使得小瓦制造极为坚硬。
    胡叶吉故居根基条石均采用九寸方条石,且打磨较为平整,经过百年的风雨,其根基毫无开裂。
    胡叶吉故居大门和两侧小门均使用铁门包蒙,门石开凿榫卯,安放插销。主梁梁架,椽子、门窗使用了上等木材,精雕细刻而成。
    胡叶吉故居大门深红阳刻匾额“苏湖世第”,出自胡瑗事迹。胡瑗(公元993-1059),字翼之。宋朝泰州海陵(今江苏省泰州)人,是宋朝著名的教育家,被奉为宋朝理学先驱。
    据胡叶吉后裔介绍,胡叶吉故居当年建造使用了八担银元,以每担二千枚银元计算,就是一万六千枚银元。在晚清,这是一笔巨资。
    胡叶吉故居仅大门落成,当天杀肥猪一只,三缸冰糖水犒劳工匠,其工匠最高峰时,达二百多人同时开工,场面极其宏大。
    胡叶吉故居中厅悬挂“广厦腾欢”、“竹松式好”等官员和乡邻友好送来的匾额,在房屋落成时高县堂上。
    胡叶吉故居是典型的江西“厝包”式建筑格局,正堂两包建包屋,并且向各自方向延伸一间。拱正屋各向外开一间侧门,这种建筑格局又称“厢爪子”,又称“下山虎”式格局,有喻老虎下山捕食两爪向前的式样。
    如今,一侧的厢房已经毁损,包屋已经完全看不出原有格局。但其余皆保存完整,现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胡叶吉生于乱世之间,其幼年正值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军浩浩荡荡在安庆地区与清军反复厮杀,在幼年的胡叶吉感知上,动荡的岁月让他深深缺乏安全感。
     故居建成后,成为后北乡一部深宅大院、铜墙铁臂,成为那个时代坚不可摧的安全府邸。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0 22: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过河卒子 于 2018-12-20 22:44 编辑

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汪家新屋——卒子游记
皖源汪家新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688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汪家新屋。您的支持就是给予评论!

     皖源村位于河图镇西北部,东连金杨村,南接凉亭村和白帽镇的双畈村,西与古坊乡上坊村和湖北省英山县淘河村相连,北与湖北省英山县英太寨村和金杨村的金龟畈毗邻。
    皖源村地理位置属皖河水系的源头而得名,由原东华村和古楼村两村合并而成。这里山青水秀,风光优美,景色宜人,境内有许多可观旅游景点:如狮子戏球、狮象霸水口、龙潭、英太寨、铜钱岩、狮形洞、菩萨尖顶的风动石,是远近闻名的旅游圣地。
    今天我们介绍岳西县河图镇皖源村的汪家新屋的古建筑,据了解,该建筑建于清朝中晚期,该古建筑坐东北朝西南,三进两厢,东西跨院相连,内部弄道纵横交错。
    汪家新屋,整幢建筑高大牢固,保存较好,其中以砖雕、木雕和石雕最为耀眼。据了解,皖源汪家新屋建于清朝晚期或民国时期,坐东北朝西南,三进两厢,东西跨院相连,内部弄道纵横交错,建筑高大牢固,简单实用。
    这座始建于清朝初期的宅院,相对完整地保留了左右厢房等建筑构架,也是皖源村保存至今较为完整的清朝官员的宅居,为研究安庆地区清朝官员府邸和人文环境,提供了实物依据。
  该建筑老墙灰瓦、大树繁盛,高高悬挂在门匾上的砖雕“喜”和“寿”刻字就映入眼前,字大约六十公分,十分引人注目。文革时期被毁一部分,显露着百年老宅的沧桑之感。
  踏入汪家大宅,这座清朝古宅居的格局方才一览无余。整座汪家大宅占地面积约五百至六百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三四百平方米。大宅由门楼主屋、北厢房、书房、厨房、杂间等组成。其中主屋坐西朝东,门楼坐南朝北,厢房坐北朝南。
  踏在汪家新屋大宅的院子里,这里的一砖一瓦,据说都还是清朝晚期就铺就下的,满地都是历史的遗迹。主屋的屋檐压得很矮很低,在屋脊檩和二伏橼下还留有升梁时的朱漆题字,在左侧厢房的屋檐上,还能看到旧时的滴水和瓦当。
  在主屋的两侧还有着左右耳房,耳房的采光有些弱,仅有木质的推拉窗缝中透过丝丝光线,这扇木制的窗户虽有着百年历史,却依旧可以正常推拉使用,一拉一推就是开闭窗户。
    进入房内,在耳房的屋梁下,还有着一个很大的木板搭成的储存间,即使经过了百余年的时间却还依旧坚固。地势低的地方,雨季时洪水会漫入屋内,在建造房屋的时候就会修建这样一个架空的储存间来存放一些粮食物资。
  据了解,主屋是清朝晚期时候建造的,而两侧的厢房则是民国时期的建筑,因此这个古宅在建筑价值上融合汇聚了清民两个时期的建筑特点,是这么多年来保存最好最完整的安庆古民居。
  一座上百年的陈年老宅,经过多年岁月的风吹雨打,依旧静静地伫立在这里,向每一个到访的人娓娓道来,那段书香门第的历史过往。在过去,普通百姓修建多大的房屋、什么样的结构都是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你没有这个资格,乡里乡亲都会笑话的。像皖源村建造的这幢府邸,可见其所蕴含的价值与重要意义。
  据记载,皖源村从明朝至清朝,再到民国时期,人才辈出,树立在汪家宅院门口的一条小溪见证了村庄的发展,也同样激励着汪氏后人以先辈为榜样,读书修身,扶持乡里,以良好的品格受到他人所尊敬。
  由于汪家新屋经过多年风雨,房屋中不少木材都出现了虫蛀、损坏等问题,过去为了维持正常使用何家人更换了部分木材,但是难以恢复到过去的原貌。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要按照原来的风貌、传统材料、传统工艺来进行维修。
    整个庭院中瓦当、滴水都因为在“文革”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房屋墙壁上的寿字、福字和喜字都已经看不到了,现在仍保留清朝和民国时期的特点,展现该宅院原始的风貌与建筑特色。
  卒子在数年前,拜访汪家新屋时,见到民国时期的千金小姐,当时她已经九十多岁,在老屋度过了近八十年的春秋。她告诉卒子,她是民国时期的千金小姐,现在仍能写出一笔字迹工整、秀丽的毛笔字。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3-11 10:5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胡家堂屋门楼
——安庆古宅系列
第1703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某县某乡某村的胡家堂屋门楼。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安庆广袤的土地上,有一个叫胡牌楼的地名,顺着这个地名很快找到一幢老屋,胡家堂屋,可惜老屋已不存,仅留下一个门楼。
    所谓堂屋就是打开大门便是超大中堂,平常基本不用,但凡家族里红、白喜事的时候要用,可能一辈子就用那么几次,如果没有堂屋,家族长辈是没有地位的。
    从某种角度来说,现在的堂屋的功能正在逐步淡化,它与我们现在人的客厅功能相似,但是在封建时期,堂屋的功能要庄重得很多。
    胡家堂屋门楼,当地亦称司马门楼。胡家堂屋典型的徽派建筑中的大型合院式民居,不仅规模庞大,而且做工精致,现仅存门楼一座。
    胡家堂屋门楼建于清朝道光年间(1821—1850年),胡家先后建造了胡家老屋、胡家堂屋等民居,前后历时十余年,胡家堂屋门楼亦是经过前后数次的建造才形成今天的规模。
    胡家堂屋门楼现存长约十米,宽仅存一面砖墙,高约四米余。青砖质地,使用了汉白玉、青砖等材料,经过近二百年的时候,保存仍然完整。
    胡家堂屋门楼规模宏大、做工精致,具有很高的历史与文物价值。胡氏祖居迁至安庆以来,经过数代人的不断努力,家业日盛,遂开始大规模的建造住屋。
    胡家堂屋门楼是胡家老屋堂屋的一面砖墙,胡家老屋周边的山水环境非常优美,群山围护,田野开阔,溪流逶迤环绕。胡家老屋坐坐偏南朝东(偏北)。
    四面环建石砌高墙,整座老屋现仅留这一座门,原建筑有大门一座,小门三座。老屋四周有水沟相通,是排水的主要渠道。
    门楼的主要建材是砖石,石柱、梁架均使用了石料支撑。空气可自由流通,在湿热的环境中,能够保持整个胡家老屋的通透性。胡家老屋现已不存,想像当初肯定是三合院式建筑,中间一条长长的甬道。
    胡家老屋主体建筑有一条明显的中轴线,两侧厢房以及正屋都以这根轴线左右对称。现存的胡家堂屋门楼就在中轴线上,大门正对前方能够看到独秀山,风景与环境非常不错。
    胡家堂屋门楼是整座胡家老屋的门楼,主体青砖构建,构筑简约,风格大方。门槛内外的地面用小石子铺成,进入门楼能够看到现存的门楼基脚石雕、柱头镜、斗拱等构件均有精细的雕刻,内容有龙凤、狮子、花鸟等,呈现出浓厚祥和的人文气氛。
    胡家堂屋门楼与胡家老屋均建于同一时期,建筑风格为典型徽派建筑,这面青砖墙上镶嵌着很多汉白玉石雕,精美绝伦。正堂上一块汉白玉雕刻“祥开鳌第”,其字里含间不言而喻。
    走近胡家堂屋门楼正门走进这幢清朝民居建筑群,能够清楚看到整个门楼,小瓦为顶,青砖为墙,上面的狮子滚绣球、富荣呈祥等各类砖雕、石雕,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显示出相当高的雕刻工艺水平。
    据了解,门楼上的这些砖雕、石雕都是当时建房时就请工匠雕刻了,这些建筑保存至今已经近二百年的历史了。 像胡家堂屋门楼这样的大规模的清朝民居,堪称清朝中晚期江淮地区少见的“豪宅”。
    目前,整个安庆市文物部门调查考证,像这样精美的老宅门楼还有百处,每一处都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可惜,胡家老屋的主体已不存。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1

收听

29

听众

5731

帖子

E粉明星

注册时间
2010-3-15
精华
13
QQ
 楼主| 发表于 2019-4-1 10: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甘河老屋
——安庆古宅系列
第171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得到越来越多朋友的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甘河老屋。您的支持请给予评论!

    甘河老屋位于安庆市潜山市(县级市)龙潭乡万涧村,就在“天柱山”的北部,东与杜埠村接壤,南与天柱山相依,西与“天柱林场”为邻,北与龙潭村毗连。
    甘河老屋就建在天柱山后山的一个凹地上,这里东西最大宽度九里,南北最大长度十里,总面积为二十平方公里,四周群众环抱,中间地势平坦,是典型的山区地貌。
    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已将万涧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这其中就有甘河老屋等一大批古建筑的功劳。
    万涧村内有两条河流穿村而过,一条起源于天柱山大天门,流经甘河、上涧、中涧至下涧;一条起源于天柱山蜒蛐石沟,流经村林场、李河至下涧与上涧河汇合于小双河口,统经代湾汇入龙潭河。
    最著名当然是流经甘河、上涧、中涧至下涧河道总长十四里的河流。它们配合着其他大小山间小溪,灌溉全村田园,供应居民人畜用水。
   甘河,是万涧村的一条小河,坐落于天柱山山脚下。村名就是以多河起名,甘河此名较为独特,万涧村依河而建,甘河因河上有泉,水清而甘,取名为甘河。
    万涧村建村较早,据说隋唐年间,就有人口在此成居住,在天柱山一带算是比较古老的村子了。明末清初,杨姓、张姓等大批人口迁此,后逐渐形成村落,村子越发壮大了。
    甘河水清水淙淙,给人以清冽之感。一座老家老屋建在山坡上,这座残垣颓壁的老屋既是老屋,又在老屋旁修建了亦庙亦屋的祈福庙,老屋、寺庙、甘河,但整个氛围显得肃穆凝重,格调深沉。
    清末民国初,甘河老屋的人家几举全家之力,请石匠在山间抬下巨石,修建护坡,搭建屋基,建设老宅,甘河老屋坐南朝北,面河而居,依风水先生之说,要南屋当正房,因而没有堂屋。
    最南边南屋三间、东西厢房都属老大,北边三间南屋、西屋二间分给几个儿子居住。进大门后是两间堂屋北屋,三间西屋,三间南屋。
    甘河老屋以砖木结构为主,屋檐平整,屋面两坡,盖灰色小瓦,外墙体用青砖勾缝,与三面山麓勾勒出黛绿与粉白相映的轮廊空间,其建设风格为晚清时期典型的山区徽派建筑。
    该建筑背负青山,面抱甘河,现存建筑面积约三百平方米,小瓦青硬山墙,体现了安庆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
[size=0.83em]DSC_5776.jpg (261.0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color=rgb(153, 153, 153) !important]1 分钟前 上传



(本篇完)

http://www.aqlife.com/data/attachment/forum/201907/16/102145vllpjgrj85gjlier.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联系合作|人才招聘|手机APP|Archi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