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射蛟台下 于 2021-1-14 08:09 编辑
开学了,我想对为师者说 ——有感于潜山小怡同学的不幸溺亡而重发旧帖
就要开学了,孩子们又要回到学校,接受老师的塑造了。 首先我想说明一下,我绝无仇师心理,且不论我家上下几辈就有十好几位是做老师的。可以说,我的一生就是被为师的零距离包围中过来的。这也让我对老师的甘苦有更多理解,同时也从他们身上感受到:做好了,对学生一生的指引何等重要,相反,没做好,对学生的伤害又何等何等的可怕! 想说说我本人和我的儿女的在学生时代受到的鼓励或挫伤对他一生事业和生活的影响,说出这些,我想能让今天做老师的都能读到,为的是我们孙儿一辈的孩子们更幸运些。 提起笔来,我突然觉得关于我自己的有些方面写不下去。那是当时的环境造成的。可能因为我的锋芒毕露、不拘小节,我只感觉我一上学就备受打击,给我的评语总是负面的。我心肠好,热心助人,热心公务,胸怀坦荡,这些优点从来没有得到过鼓励。十几年基本差不多;该生......,但有骄傲情绪,学习欠认真踏实。最可怕的是,到了关键的高一、高二阶段竟然不知从何说起的出现了“该生有模糊思想”“该生学习动机不纯”“该生有较重的名利思想”的评语。以致我到高二以后,几乎丧失了升学的期待,对于前途几乎陷入绝望,痛苦地熬到了毕业高考,好歹靠吃老本考上了某所大学。 如今,一看到电视里有的小青年敢于无所顾忌地宣称自己是学霸,而且别人也可以不怀恶意的这样肯定他。不禁感叹,变了,一切真的都变了。中国少年,终于可以不必藏着躲着做人了,可以个性张扬地,站直了身体,挺直了胸脯了。(其实我怎么也算不上学霸,我们那届真正的学霸因为家庭出身没有被大学录取) 有一件发生在我女儿身上的事,值得一说,她是1984年进一中的,当年初中也设重点。女儿心理比较脆弱内向,但十分爱看文学书籍,家里所有的文史书籍差不多都有涉猎。但语文老师对她似乎不太看好。有一次她把女儿叫到面前,说,你这篇作文是不是从哪儿抄来的?诸位试想想,心理上不像我这样皮实的女孩受到的是什么样的打击和羞辱?女儿把这件事一直藏在心里,直到她进大学后才给我们说起。我说,要是你的太爷爷、爷爷、你伯伯,绝不会这样,哪怕是发现学生是抄来的,也不会这样! 本来我是希望女儿学文的,这更切合他的性格和兴趣。就正因为这沉重的一击(使她对老师乃至这门课产生了抵触),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到高中她选择了理科,虽然进的也是全国前几的大学,修了中国、英国的两个硕士,但都绝不是她学的那么愉快的专业。值得欣慰的是,恰恰是她在为某些中外交流的专业会议作同声传译时,中国的与会者竟然激动地齐声赞赏她的中文修养。 在这里,我特别要提到她的高三班主任周社,他不仅是个才子,语文教的出色,他还给我女儿以慈父般的温暖,使在初中阶段受到严重打击的脆弱的心得到了修复,他总是处处给予鼓励和肯定,细致入微地让她自信和活泼起来。要不是周老师的疗伤,我女儿是没有后来的那样的。周老师是到今天都是我敬重的老师之一,祝福他在南方家庭幸福,事业成功!他是当之无愧的教育家。 我儿子总的来说是幸运的,但在入学之初,也受到过不小的打击。儿子是刚满五岁入学的,而且上学前在外婆家也没有上过幼儿园,乍来人地生疏的地方,讲的又是方言土话,就一下了没了自信。老师布置作业,都记不不下来。我们当年对孩子的作业是开放式管理的,不像今天的家长。所以,不到半学期,她的班主任老师就托她的邻居给我带话,是不是让孩子回家,明年再上。我对孩子的能力是有信心的。如果真的回家待学的话,自尊心好胜心挺强的儿子一定大受挫折,误他终生。我说那先上着吧,大不了留级嘛。在下学期的年级数学竞赛中他夺得了年级第一。他的数学老师姓高,和我也是邻居,在选他参赛前对我说,看他的反应,还快,让他试试吧。就这一试,让孩子的自信大增,一发而不可收,从此再也没人对他的学习能力有所置疑了。 可见,发现一个孩子的闪光点,肯定和鼓励他的能力是多么重要。相反,一个否定或和怀疑,也许对孩子就是一生不可抹去的阴影或难以愈合的伤害。 拜托了,老师们!
(原创作者:射蛟台下,2012年发表于《皖江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