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厂附近管涌险情现场访问记
2020年7月24日,我们作家小分队一行三人驱车来到东门电厂附近采访汛事迹,据水水利局介绍这里曾发生过险情管涌,有一段惊心动魄的堵管涌的故事。
九点整我们找到了电厂东边的一个上江堤路口,被交警拦住了去路,被告之所有车辆必须有访指的通行证方可进入放汛区。
因为我们临时接到任务,没有来得及到市访汛指挥部领取通行证,受阻。如图作协主席姚岚正跟交警协商,一时还真找不到能给交警下指令放行人的电话。姚主席机灵一动,拿出我们作家小分队的队旗子展开来,交警一见旗子马上同意放行,并过来帮我们拉着旗子拍了个合影,看来我们作协小分队的队旗也可以当成一个特别通行证来用。
我们找到水利局领导后,他正打算带我们到7月12日出现管涌险情的地方看时,几辆小车也急驰而来,他们是国家水利部专家组人员也来到出现险情的现场调研。
我们就和国家水利部专家组一起来到事发现场,旁听情况。虽然他们说的大多是专业术语,我们也听出了一些当天出现险情以及抢险经过。
等国家水利部专家组人员走后,我们找到滨江街道办事处主任吴道平进一步了解当天出现险情的具体情况。
吴主任一坐下就如数家珍一般打开话匣子:“其实抢险过程没有什么可说的,多亏了吴组长和程工及时发现了渗水点,消除了隐患。”
7月12日,是65岁老党员吴玉传上堤防汛的第七天,作为西湖社区参与防汛工作的“先头部队”成员之一,当天,原定于早上8点来接班的老吴提前赶到江堤,7点半的时候老吴拿上水桶到距离江堤仅100米的大电厂后门外墙边接自来水准备烧开水。老吴提着水桶沿着电厂后门的水泥路走着,路两边是杂草丛生的空地,电厂后门围墙边有一条小排水沟,一直都有一股细流,老吴边走边向小水沟看,他发现今天水沟里的流水水量比以往要大些,而且水明显比以前也混一些,很像是长江里的水,老吴觉得不对头。有着多年防汛经验的老吴初步判定:应该是哪里渗水了。吴玉传立即跑回来,热也不烧了,他约跟他一个班,也是提前到值班点的程仔平一起再次来到小水沟边来观察。两人都觉得这水不对劲,老吴将现场情况和自己的担忧反馈给了西湖社区党总支书记吴军,没一会,大家都来到水沟附近,“这水确实不对劲,得先找到水源在哪里。”程仔平捡起一根棍子,顺着水沟向上游寻去。一路上杂草丛生,程仔平边打草边前行,往前艰难地走了将近150米,终于找到了渗水点,程仔平激动地挥舞着棍子向老吴他们喊道:“找到了找到了”。现场有很大的水声,冒出的水成管道型,形成了十几厘米高的水柱,一直突突突地往外冒水,水是浑浊的。渗水位置找到后,抢险队伍紧急到达现场进行突击。
就抢险情况,我们去采访了电厂党群工作部经理,
他介绍说:当天发现险情后,他们电厂马上组织了200人应急分队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进行抢险,先清理杂草修通人员能道,对出水点实施袋装土围堰,以围堰为中心向外延一直用砂石铺设,其中有两个退伍军人,二话没说就跳进水中。
随后市防指就调来大批抢险队伍,市长也亲自带队来到现场,共有7个队伍,400多人员和70辆工程车参加抢险战斗,其中还一支解放军队伍也跟大家一起参加了抢险战斗
据水利局局长介绍当天共调来一万吨各种沙石材料,一直战斗到下午5点才成功堵住了管涌险情,然后是进行加固夯实,对出水点的围堰进一步加高加厚,一直到晚上12点后抢险队伍才分批撤出现场。在现场留守35人值守观察,随时记录渗水流量情况。截至目前,该渗水处暂无异常情况。
迎江区防汛抗旱指挥部和迎江区长江防汛指挥部先后对吴玉传和程仔平进行了表扬和现金奖励,以鼓励巡堤查险人员早发现、早报告险情,为抢险赢得第一时间。
我们作家采访小分队决定要见一见吴玉传这位发现险情的功臣,等他们巡堤回来吃午饭时。
我们对他进行了采访,老吴说:“我们所做的就是分内的事情,受到这么多表扬和奖励,还挺不好意思的。”
老吴和程仔平都表示,“我们是党员,家就住在长江边上,守护好江堤,守护好家园,是我们的使命和责任。”
采访结束后,我们大家都深有感触: 有这批老党带领着大家日夜巡逻,有这么多应急分队随时待发,多大的险情都会在第一时间被排除。(第一小组:姚岚,陈圣文,余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