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城医生 发表于 2025-11-13 12:05:33

美食系列之三:南京盐水鸭与安庆盐水鸭的历史传承

   南京的鸭子,大抵是有些贵族气的。那肥腴的躯体内,流淌着六朝金粉的余韵,仿佛每一丝肉里都浸着秦淮河的灯影与紫金山的烟霞。而安庆的鸭子,却另是一番光景;它从长江的浊浪里来,带着徽州山峦的坚韧与江湖码头的豁达,是另一种人间烟火。这鸭与鸭的不同,竟也如这双城的身世,纠缠着,却又泾渭分明地,诉说着江淮之间的滋味春秋。

   南京人食鸭,是出了名的。街头巷尾,无处不弥漫着那股醇厚而克制的咸香。这盐水鸭,在南京人口中,唤作“桂花鸭”,取的是中秋前后,桂花飘香时节,鸭肉最为肥美之意。其制作,是极讲究“熟盐搓、老卤复、吹得干、煮得足”的。那盐,非得是淮盐不可,细腻如雪,在光洁的鸭身上反复揉搓,力道要匀,时辰要准,直搓得那鸭皮紧绷,泛出淡淡的玉色。随后,便投入那不知传了多少年的陈年老卤中浸渍。那卤,是盐水鸭的魂灵,一如南京这城市,层层叠叠的历史都沉淀在这看似清浅的汁液里了,每一代人的手艺、每一次火候的调整,都添进些许,使它愈发醇厚、复杂,却又不露锋芒。


煮时更见功夫,水要“抽丝水”,将沸未沸,水面仅如蛛丝般漾开几缕波纹。鸭入锅,水温便温柔地将其包裹,不令其皮破肉烂。这里头,藏着一份六朝古都的体面与克制,再如何鲜美的滋味,也须得包裹在清雅平和的外表之下,不容有失。所以南京的盐水鸭,观之皮白肉嫩,食之肥而不腻,淡而有咸香,那咸味是丝丝缕缕、层层深入地渗入肌理的,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而非粗暴的涂抹。它属于秦淮画舫上的笙歌,属于乌衣巷口的斜阳,是一种经过千般打磨、万般锤炼后的精致。那只静卧于青花瓷盘中的、皮白肉嫩的南京盐水鸭,其血脉中或许确曾流淌过一丝来自上游的咸香。但那骨子里的优雅、精细与平和,却无疑是南京这座古城,用它千年的时光,亲自为它刻下的、无法磨灭的印记。历史的真相往往混杂在传说与实据之间,如同那锅老卤,年月愈久,愈难分辨最初的配方,但最终沉淀下的,便是被时间认可的那一味。


   然而,溯江而上,到了安庆,这鸭子的性情便陡然一变。若说南京的鸭是文质彬彬的世家公子,安庆的鸭便更像是行走江湖的布衣侠士。安庆地处吴头楚尾,又有徽风赣韵的浸润,其滋味里,便少了几分雕琢,多了几分山野的率真与江风的悍烈。


   安庆的盐水鸭,似乎不那么在意那“陈年老卤”的玄虚。其制法,更近乎一种家常的、因地制宜的智慧。盐,或许就是寻常的粗盐,颗粒分明,带着大地的朴拙气。腌制起来,也仿佛少了许多繁文缛节,味道下得重,咸得更直接,更鲜明,仿佛要将那江上拉纤的力气、码头搬运的辛劳,都一并腌进肉里去。那咸香,是扑面而来的,带着些许的野,不与你迂回,直截了当地宣告它的存在。鸭肉也往往更为紧实,肌理分明,咀嚼起来颇有韧劲,仿佛还能听见那鸭子在龙眠山下的水塘里振翅划水的声响。这滋味里,有严凤英黄梅调里的泼辣与深情,有振风塔下江水奔流的开阔,是活生生的、未加太多粉饰的民间滋味。


    这双城鸭味的歧异,其来有自。南京自明成祖迁都,鸭子便成了宫廷与官衙的贡品,规矩方圆,一丝不苟,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士大夫传统。而安庆,作为老安徽的省垣,长江上重要的商埠,其饮食更多是服务于南来北往的商旅与靠力气吃饭的百姓,求的是一个实在,一个酣畅淋漓。故而,南京鸭的传承在“守”,守住那一锅老卤,便是守住了历史的魂魄;安庆鸭的传承在“放”,放之于江湖,任其在市井烟火里自由生长,自成格局。


   然而,它们又并非全无干系。那一条长江水,便是联结它们的血脉。无论是金陵的王气,还是安庆的文风,最终都在这咸鲜的滋味里,化作了寻常百姓家的一日三餐。一只鸭,在两座城的锅灶间,竟演出了半部江淮的文明流变史。如今的餐桌上,我们夹起一块南京的盐水鸭,品味的是千年古都沉淀下的风华;尝一口安庆的盐水鸭,感受的则是江湖码头蕴藏着的生命力。那只静卧于青花瓷盘中的、皮白肉嫩的南京盐水鸭,其血脉中或许曾流淌过一丝来自上游的咸香。但那骨子里的优雅、精细与平和,却无疑是南京这座古城,用它千年的时光,亲自为它刻下的、无法磨灭的印记。


   这鸭子的历史,说到底,便是人的历史。那咸味,是生活的底味,是汗水,是泪水,也是海水与江水。它腌制了时光,也风干了记忆。我们在齿颊之间品咂的,又何尝只是一只鸭子的滋味?那分明是金陵王谢堂前的燕子,飞入了徽州寻常百姓的家;是秦淮河的月色,与迎江寺的钟声,在舌尖上一次沉默而悠长的对话。

因为我是水瓶座 发表于 2025-11-14 13:26:10

吃卤鸭子,最重要的,底层逻辑是鸭子的品种,有没有肉。安庆好多店鸭子品种不好,只有骨头没肉,尤其是天冷后端午前。

寒涵 发表于 2025-11-14 18:07:12

支持原创。E网故人们都还好吧,都来冒个泡吧。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美食系列之三:南京盐水鸭与安庆盐水鸭的历史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