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少年时代胃口好呀
少年时代胃口好,什么破烂书都能看得下去。当年看路遥的人生、高山下的花环、金庸小说,都还非常激动。年纪大了,想一想都吐,真不知当年是怎么看得下去的。 今天我们阅读什么小说都没味,因为阅读时代已经过去了。一百年前,在中国全社会识字人数占全人口2%不到 ,社会上只有少数精英知识分子才能识字,才能阅读小说文字书籍什么的,社会更多阶层消遣是到评书馆听评书,或到剧社听戏,那时候纸质阅读时代还没有到来。到了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义务教育的普及,三十岁以下的人群识字率达95%以上,阅读成了当时社会消遣和接受信息的最普遍方式,八九十年代的小说散文报刊杂志也达到了历史上登峰造极地步,社会上也涌现了一大批非常著名的作家。到了本世纪10年后,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类进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短视频成了人们消遣接受信息的最主要方式,纸质阅读成了极少数人坚守的行为。今天,大多数成年人抱手机的时间都超过了4个多小时,有人统计过,每天泡手机超过4小时,那么纸质文字阅读量只有半小时,如果泡手机手机超过6小时,纸质文字阅读量只有零小时。今天到我们都抱着手机不看书了,是不是现代人都不学无术了,不是这样,有研究表明,视频的信息量是文字信息量的一万倍,看一小时的视频和读一万小时的书获得的信息量是等同的,为什么我们收获不一样,这是因为我们大脑其实就是一台服务器,看视频的时候,信息已经解析了,大脑不需要怎么运转就已经接收了,而在看纸质文字的时候,大脑还要将纸质文字加工成相应的声音和视频,也就是发挥大脑的想象力,才能阅读理解,而这样做大脑这个服务器要高速运转,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费脑子。所以今天人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方式是看短视频了,这样做,大脑不必高速运转了,已就是说不费脑子了,很轻松地浏览着各种信息,所以很受欢迎。
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人们再拿一本书在阅读,这行为可以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今天,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悄悄的到来。在美国有一个叫马斯克的人,和马克思一样牛,他正在悄悄地做一个实验,要将自己大脑的意识复制到机器人中。他说,总有一天,我们或许就会将人类大脑的记忆、意识以及性格,这些非常神奇的东西下载下来,然后复制到机器人中,届时将会达到突破人的肉体、使之以另外一种方式永久地保存下去。
马斯克说,他正在研究一种生物芯片,可以预置到人类大脑里,如果将世界已知的知识存储到生物芯片,那这个人可以瞬间获取人类已知的所有知识而不必刻苦阅读和学习。目前生物芯片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突破,现在主要面临的困难是“脑机接口”问题,一旦这个瓶颈问题被解决,人类获得知识就像打一针“知识疫苗”一样方便,只需将知识储存到生物芯片即可,死记硬背成为历史,那时人类所有的考试都要改变模式,记忆的东西没必要考了,而创新和魔性思维才是考试要比拼的内容。
99年之前,几乎每天都会看点书,之后大约真的有20年没有完整的看纸质书,去年重新闻到油墨的味道,只是能坚持多久不知道 胡宜虎 发表于 2022-7-23 19:39
今天,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悄悄的到来。在美国有一个叫马斯克的人,和马克思一样牛,他正在悄悄地做一个实验 ...
真到那时,人类已经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了,又或许会慢慢消亡。
1307405 发表于 2022-7-23 19:45
真到那时,人类已经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了,又或许会慢慢消亡。
三十年前,我们理想的科技社会还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我小时候,老师上物理课给我们描绘了一个远景,他说未来几百年后,人们虽然相隔千里,可以瞬间沟通,声音和形象马上到眼前。老师预测几百年才能实现的东西,不到40年,今天微信就实现了。今天的科技日新月异,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都要被科技世俗掉! 感觉到当年少年时代没打下基础,挺遗憾的。如果有那样的地方,作文成绩应该会好很多。成长过程中的趣味也会提高不少。 中国有文字的历史超过5000年,最早文字是刻在乌龟壳上的,叫甲骨文,人们读书是拿着一串乌龟壳来阅读的。到了殷商时期,人们发现文字可以刻到竹片上,用绳子串成书简阅读比较方便,我们祖先拿着书简阅读持续了一千多年。那时候人们以学富五车来标榜自己学识渊博,其实竹简上写不了几个字,而且还笨重,五车竹简能写的字数是有限的,学富五车也并没有多少书。直到1500年前魏晋时期,纸张才出现,有人就将文字写到纸张上阅读。因为在竹简上阅读的习惯沿续了1500多年,当时那些老学究们看到年轻人在阅读纸质书肯定很惊讶:“书简不认真去读,拿着几片薄纸在糊鬼,这是读书吗,竖子不可教也”。今天,纸质文字也延续到1500多年了,当文字从纸张上迁移到手机上后,很多老学究们不认可手机上的阅读,认为看手机阅读也是在糊鬼,而整个社会认可手机阅读和全部接受这种学习方式的话,可能还要磨合五十年。
本帖最后由 振风塔 于 2022-7-24 16:34 编辑
"中国有文字的历史超过5000年" 真的吗?
您再查查最早的甲骨文的年代,我怎么记得是3000多年 {:face_048:}偶尔无聊的时候也会看看小说解解闷,或者看下抖音 振风塔 发表于 2022-7-24 16:31
"中国有文字的历史超过5000年" 真的吗?
您再查查最早的甲骨文的年代,我怎么记得是3000多年
以下回复仅以我个人认识能力说,甲骨文是相对成熟的文字,能记述一件事情或表达一个现象(如天象,占卜)但更早的文字如岩画字或陶文文字(如象形文字,只表达一个臆想或对事物的认知(如在陶罐上画一条鱼或类似鱼的象形,后人再加以改进认知))
岩画这种,全球各地超过万年的都有,应不归类于文字。 振风塔 发表于 2022-7-24 16:31
"中国有文字的历史超过5000年" 真的吗?
您再查查最早的甲骨文的年代,我怎么记得是3000多年
我们中国人写历史都是说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这五千年不是瞎说的,是有历史证据的,其中汉字的出现是中华文明最直接的证据。按照西方学者的观点,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距今有3600余年,比两河流域的钉头字晚了约2000年。因为文字是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西方人认为中华文明史也只是3600余年,而非传统认知的上下5000年。
1953年,在西安半坡遗址中,出土了一个陶钵,在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著名古文字学家于省吾认为,半坡刻符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该遗址距今有6000—6700多年。1973年,在南通青墩遗址中,考古学家在许多麋鹿角化石上,发现了众多刻符,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普遍认为:这就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比殷墟甲骨文还早2000多年,是易学起源的初始符号。在距今5500年以前的史前遗址中,考古专家挖出了很多类似的刻符,以上只是具有代表性的一些发现。至于在距今5000年左右,类似的发现就更多了,比如骨刻文(数量极多,很像甲骨文的前奏)、山西陶寺朱文、二里头遗址中的夏代水书等。中国学者普遍认为:这一段时间出土的众多刻符,很多已经和甲骨文极为相似了,可以算是文字。
通过考古研究分析,中国文字最早出现在5000至6000年前左右,虽然现在我们能看到出土的甲骨文大多是3600年前左右的文字,但不能说明中国3600年前就没有甲骨文,因为甲骨文毕竟是有机体,在地下保存时间有极限的,更早年份的甲骨文可能早就化成灰了,能留下来的只是在土陶上或骨化石上的文字和符号。
页:
[1]